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卡托普利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平;刘晓坤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合并Ⅱ-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3),分别口服卡托普利和其他降压药物治疗,于服药前和服药后2个月及12个月时测定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结果卡托普利组治疗2个月、12个月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同期相比降压及降糖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眼底病变进展缓慢,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托普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确有改善糖代谢、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高玲;唐罗生;朱小华;唐朝珍;王涛;张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12眼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瘤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光斑(1.0~3.0mm)和能量(300~1000mW),照射时间1分钟.观察视力、视网膜下液、瘤体、脉络膜血管渗漏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12~14月,平均13.6月.结果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局限性或广泛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1例.经TTT治疗后,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2例瘤体萎缩,FFA显示瘤体渗漏明显减轻,未见明显并发症.视力提高者9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1例.结论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与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的比较

    作者:徐永根;陈伟;朱慧娟;楼六一;闵宗英

    目的丝裂霉素C能抑制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对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与术后应用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组和术后用0.02%丝裂霉素C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有91例患者103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术中用丝裂霉素C组50只眼中3眼复发(6.0%),术后用丝裂霉素C组53只眼中4眼复发(7.5%),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与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都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方法,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能更为安全.

  • 主视眼、双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早期的作用研究

    作者:蓝卫忠;杨智宽;徐哲;刘雯;葛坚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近视早期,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而探讨主视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对双眼屈参差小于1.5D的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了双眼Goldman压平式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后双眼的电脑验光以及眼轴A超检查,主视眼则采用简化的hole-in-the-card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对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对133名7~13岁的单纯性近视儿童进行测量,平均年龄(10.96±1.55)岁,平均等效球镜(1.73±0.70)D,双眼平均屈光参差(0.22±0.21)D.主视眼的眼压(14.9±2.5)mmHg与非主视眼(15.0±2.5)mmHg无统计学差别(p=0.47),主视眼的等效球镜(-1.73±0.71)D与非主视眼(-1.75±0.72)D也无有意义的相关关系(r=0.03,p=0.772).结论对于没有明显屈光参差的低度单纯性近视,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的关系,提示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主视眼、眼压均不起明显作用.

    关键词: 眼压 主视眼 近视
  • Lea Symbols与Tumbling E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余利华;吕帆;陈洁;徐肃仲

    目的比较Lea Symbols视力表与Tumbling E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中视力的检测率、视力值和双眼间视力差异.方法对温州市某幼儿园一小班24名36~50(平均43.2±3.71)个月的儿童以随机顺序先后用Lea Symbols与Tumbling E视力表检查单眼视力,视力值用logMAR记录方法来表示,用logMAR单位记录双眼视力差异.结果Lea symbols视力表的检测率为96%,Tumbling E视力表的检测率为71%,其中33只眼能配合查Lea symbols与Tumbling E,Tumbling E的视力为0.26±0.10,Lea symbols的视力为0.19±0.10,两者呈线形相关(相关系数r=0.76),两者作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6.068,p<0.0001),16名儿童用Lea Symbols测得的双眼视力差别为-0.004±0.065,用Tumbling E测得的双眼视力差别为-0.019±0.067,两者呈线形相关(相关系数r=0.65),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296).结论Lea symbols视力表检查学龄前儿童视力特别是3~4周岁的儿童检测率高,Lea Symbols与Tumbling E视力表一样能够很好地反映双眼间视力的差别,但与Tumbling E视力表相比,Lea Symbols视力表存在过高估计视力的可能.视力的测定是个心理物理学过程,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视力小于0.8判断其弱视,而是要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考虑.

  • DLK与PK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伟;孙慧敏

    目的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1-2004临床诊断明确的圆锥角膜患者47人(58眼)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25人,30眼,平均年龄28.6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28个月)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2人,28眼,平均年龄31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术前检查两组患者视力并验光,术后分析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变化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2组术后均表现为轻度近视,但深板层角膜移植组近视较重;2组平均散光均低于5.00DC;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排斥反应的发生较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低(P<0.05).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近似,手术失败的发生率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不再是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术式.

  • 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作者:任佑凡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对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前经泪道冲洗和造影检查证实泪囊体积小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7例53眼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47例53眼术后泪道畅通,治愈率100%.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小泪囊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适应症.

  • 眼球突出度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楠;孙丰源;赵红

    目的探讨眼眶CT眼球突出度测量方法与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眼眶病患者眼球突出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眼眶病患者的眼球突出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RB线横轴位2mm薄层螺旋CT扫描.选取眼球大径层面,在图像工作站上测量其眼球突出度(CT眼突度).与其临床上采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所得眼球突出度(Hertel眼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眼突度有差异,CT眼突度显著高于Hertel眼突度(P<0.001);两种方法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r=0.864,P<0.001);而两种方法对两眼眼突差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tel眼球突出计在测量眼眶病双眼眼突差中常规使用,具有简便可靠的特点.而眼眶CT为眼球突出的测量提供了更直观、准确的数据,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异常眼球突出更精确测量的补充参数,尤其客观地反映了异常眼球突出的程度及提供了治疗前后的影像.

  •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凤云;谭星平;杨昌全;周明敏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2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散瞳检影后配戴矫正眼镜,同时行遮盖、红闪治疗以及精细目力训练,3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根据视力提高情况调整遮盖比例和戴镜度数.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差,近视性弱视次之,散光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疗效较好.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的性质和弱视的程度有关.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弱视
  • 中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分析和中央角膜测厚

    作者:胡毅倩;徐承慧

    目的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对较大样本中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中央厚度进行分析,获得其结构参数的生理正常值范围.方法对670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6例采用Topcon内皮计,464例采用Humphrey内皮计.相关结构参数包括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大和小面积,面积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统计资料平均年龄(69±9)岁(41~94岁).Topcon内皮计和Humphrey内皮计单纯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683±417)个/mm2和(2696±404)个/mm2,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60岁上下出现较显著性差异.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381±65)μm2和(381±75)μm2.Topcon内皮计测得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0.541±0.037)mm.Humphrey内皮计测得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为(53±10)%.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5例,其平均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单纯白内障患者(p<0.01),平均细胞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中老年人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大小仍随年龄变化而改变,60岁上下出现较显著性差异.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内皮参数正常值有助于为各类眼病治疗或内眼手术提供安全保障.Topcon内皮计和Humphrey内皮计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 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喻应贵;李友谊;乔一平

    目的探讨使用氩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漂白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7例(4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丝裂霉素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1.手术成功41例(87.2%),失败6例(12.8%);2.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17例(36.1%),提高1行或不变者26例(55.3%),下降4例(8.6%);3.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降低(P<0.01);4.功能性滤过泡在术后早期均有,6月后有41例(87.23%);5.新生血管在术后早期全部消退,3月后出现4例(8.51%);6.术中及术后早期前房出血分别为8例(17.02%)、5例(10.64%),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方敏;余敏斌;黄圣松;刘奕志;林羡钗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9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因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而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一组患者共21例22只眼.记录患者眼压、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时间为3-72个月.结果22只眼术后后一次复查时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42.29±18.99)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7.185,p=0.000).22只眼术后后一次复查佳矫正视力在NLP~1.2之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2.929,p=0.008).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且技术较成熟,临床上如有条件应广泛开展.

  • 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治疗溃疡性角膜穿孔

    作者:杨纪忠;李冰;王效武

    目的探讨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治疗溃疡性角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行垫片封闭穿孔口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所有患者植片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未发现层间积液、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和继发感染.视力19眼提高,2眼下降.结论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 晶状体或人工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手术处理

    作者:孙倩;缪浴宇;邹海东;郑高欣

    目的探讨晶体或人工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的处理方法.方法钝挫伤后晶体脱位3眼,白内障手术中或术后晶体或人工晶体脱位11眼.均采用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方式.术中注入全氟化碳液体0.4~4ml.经角膜缘取出人工晶体或晶体,或是直接玻璃体腔内粉碎晶体.再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结果14眼均顺利取出或粉碎玻璃体腔内晶体或人工晶体.13眼(92.86%)术中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2眼(85.71%).结论对晶体或人工晶体全脱位进入玻璃体腔者,需争取早期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脱位晶体或人工晶体取出或粉碎手术,争取再植入人工晶体.

  • 共同性外斜视不同年龄组的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邵新香;刘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变化,双眼单视功能重建及欠矫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3例不同年龄组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术后行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测定,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岁组45例,术后眼位稳定,双眼单视功能重建,欠矫3例;8-12岁组52例,眼位较稳定,双眼单视功能重建,但融合范围小,术后欠矫6例;≥13岁组66例,术后欠矫15例,双眼单视功能部分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共同性外斜视的佳选择,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术后双眼单视功能重建对眼位的稳定影响甚大;大龄组手术矫正眼位后,双眼单视功能重建和完善较困难,术后欠矫是普遍存在的,术中如无复视,保持适度过矫,可降低远期欠矫的发生.

  • 屈光度、年龄、视盘面积对生理性大视杯各视盘参数的影响

    作者:张宇燕;孙兴怀;嵇训传

    目的用HRT探讨屈光度、年龄、视盘面积对生理性大视杯各视盘参数的影响.方法用Heidelberg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100例生理性大视杯的200只眼的视乳头进行断层扫描获得视乳头结构参数:视盘面积(DA)、视杯面积(CA)、杯盘面积比(CDR)、盘沿面积(RA)、视杯容积(CV)、盘沿容积(RV)、平均视杯深度(MeCD)、大视杯深度(MxCD)、杯形测量(CSM)、轮廓线高度变化(HVC)、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RNFLcsa)、标准参考平面高度(RH)等.随访至少1年以上,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屈光度、年龄、视盘面积对各项视盘参数的影响.结果生理性大视杯视乳头的RA、RV、mRNFLt、RNFLcsa与近视呈正相关,CA、CDR与近视呈负相关(P<0.01).RA、RV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CA(P<0.01),CDR、CV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DA大者,CA、CDR、RA、CV、RV相应也大,mRNFLt减小(P<0.01).结论用HRT获得的生理性大视杯的视乳头结构参数有其特点,CA、CDR、CV与近视、年龄呈负相关、RA、RV与年龄呈正相关.MeCD、MxCD不受屈光度、年龄及视盘面积的影响.

  • 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因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丽娅;杨子建;张月琴;赵丽娜

    目的调查报告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易患因素.方法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07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635例(59.1%)的患者为男性,21-60岁是发病集中年龄,911例(85%)患者的职业是农民,448例(41.7%)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就诊史明确的患者中731例(97%)在一周内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而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仅为2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假晶状体眼的调节灵活度

    作者:俞阿勇;赵云娥;金婉卿;诸葛晶;许琛琛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灵活度,为临床改善假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30人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单眼假晶状体眼16人,双眼假晶状体眼14人,44眼为假晶状体眼.测量调节幅度、近距离调节灵活度.采用SPSS11.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2.35±1.14)D,单眼调节灵活度(13.68±4.47)周/分,双眼调节灵活度(11.76±3.66)周/分,单眼调节灵活度与单眼调节幅度不存在相关(r=0.023,P=0.442).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假晶状体眼患者,调节灵活度是独立于调节幅度的伪调节评价指标.

  • 激素替代疗法在更年期妇女干眼症的应用

    作者:肖秀林

    眼干燥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有观察发现更年期和绝经妇女发病率有明显提高.本文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的眼干燥症患为治疗对象,进行口服尼尔雌醇治疗,观察其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变化情况及眼部表现.报告如下:

  • HLA与Eales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成;魏世辉;刘辉;杨素霞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HLA-DRB和-DQB1基因位点与Eales病及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北方汉族30名健康个体和21例Eales病患者(均无血缘关系)进行HLA-DRB和-DQB1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Eales病患者中DRB1*04的频率为(0.57)显著高于对照组(0.02),χ2=7.46,P<0.01,比数比(OR)为5.33.DRB1*11的频率(0.05)显著低于对照组(0.30),χ2=4.99,P<0.05,OR为0.17.DRB1*04阳性患者终平均视力明显低于DRB1*4阴性患者,并且DRB*04阳性患者行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的频率高于DRB*04阳性患者,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HLA-DRB等位基因与Eales病相关,DRB1*04可能与Eales病易感相关;DRB1*1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 虹膜氪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苏兆安;尹金福;吴仁毅

    目的评价氪激光虹膜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应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0.4mg/ml).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项目:眼压、结膜滤过泡、眼前段反应等,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22例术后第1周眼压(11.42±2.61)mmHg较术前(43.42±6.46)mmHg明显降低(t=15.0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18.17±2.04mmHg),其中仅2例接受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20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2例较为扁平.术中有1例前房少量出血,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前房无继发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氪-绿激光直接覆盖光凝虹膜新生血管及小梁切除术的"二步"法,即首先利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待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继之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减少与避免常规滤过性手术中、术后因虹膜新生血管出血而导致的前房出血并发症,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一种较安全及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 手持自动验光仪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菊;赵堪兴;郑曰忠;江洋琳

    目的探讨NIDEK 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筛查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试确定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阳性界值.方法样本来自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16岁儿童300名,600只眼.用NIDEK 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测定其双眼屈光状态.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双眼屈光状态差异,计算不同筛查阳性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双眼等效球镜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散瞳后近视度数减少、远视度数增加;柱镜度和散光轴向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比较各年龄组睫状肌麻痹前后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发现7~8岁、9~10岁和11~12岁组差异无显著性,13~14岁和15~16岁组差异亦无显著性;而7~12岁与13~16岁组差异有显著性.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设定不同的儿童屈光不正筛查界值,发现7~12岁组选用≥-2.50D,13~16岁组选用≥-2.0D作为筛查近视的阳性界值,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阳性预测值.结论利用NIDEK 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检查儿童屈光状态,可以作为筛查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手段之一.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陈悦;张金嵩;金学民;尹玉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CNV患者18例18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12.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分别为0.8、1、2、3.0mm;能量相应为120、160、260、360mW;时间60s.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如有需要进行重复治疗,治疗次数1~3次.治疗后随访3~1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18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平均视力为0.26,与初诊视力相比,50%无变化,38.9%增加,11.1%降低.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时,渗漏消失及明显减轻6眼(42.86%),不变8眼.检眼镜眼底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7只眼出血和(或)渗出部分或全部消退,6只眼出血和渗出减轻,(共占72.2%);5只眼无变化.再次治疗后4只眼吸收,随访16个月病情稳定.结论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CNV有一定效果.在较长期随访中,约16.6%的CNV复发,复发患眼经再次治疗仍有好转.

  • 双线性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松;张繁友;邹吉新

    目的观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双线性技术能否有效减少平均能量及时间,从而减少角膜并发症.方法使用Millenium型超声乳化仪,应用双线性技术,术中随时调整负压,对260例(365眼)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术.结果术中平均超声能量研究组为11%±6%,对照组为18%±7%;平均超声时间研究组为1.13'±0.49',对照组为1.52'±0.66';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天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07.46±388.45、2198.61±381.25,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线性超声乳化技术,可在线性负压条件下使用超声能量,充分发挥拦截劈裂的技术优势,减少超声能量及时间,降低角膜并发症的发生率.

  • 先天性视盘前血管襻(睫状视网膜动脉)1例

    作者:王超军;洪扬

    患者女19岁学生平素体健,因"左眼前黑影1周"于2005.1来我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0.3.-1.75DS→1.0.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轴深正常,瞳孔直径4.0mm,对光反应灵敏,晶体未见混浊,散瞳后见玻璃体后段(视盘前)少量絮状积血,周边部视网膜及其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反光点可见,视盘颞上象限片状出血(图1).

  • 眼球缺血综合征1例

    作者:张斌;马景学;张彤迪;李涛

    焦××男64岁主因"右眼渐进性视力下降一月"于2000年9.28日于我院就诊.患者高血压病史15年,痛风3年.患者近一月以来,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并伴有可随体位降低而缓解的眼球酸痛.眼科情况:视力:右指数/眼前,左0.4.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未见浮游细胞,虹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可见由周边部延伸到后极部的点状出血,视网膜静脉串珠样改变.左眼角膜透明,虹膜未见新生血管,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动静脉走行正常,未见出血渗出.眼压:右19mmHg,左17mmH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右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3秒,可见充盈前峰,脉络膜背景荧光仍未充盈.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为15秒.

  • 自体血清联合糖皮质激素局用治疗非感染性角膜溃疡

    作者:曲忻;郝继龙;张冰洁;谷树严;刘景祥;贾卉

    我们自2003年11月-2005年3月采用自体血清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非感染性角膜溃疡6例8眼,其中男性4例6眼,女性2例2眼,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4岁,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眼底病变2例

    作者:姜宁;黎晓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各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眼底视网膜合并症的发生率在7%26%之间.本文报道就诊于我科的SLE并发视网膜病变的2例.

  • 结核性多灶性脉络膜炎1例

    作者:郑曰忠;时冀川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眼部主要引起慢性前葡萄膜炎和播散性脉络膜炎;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结核性多灶性脉络膜炎,现报告如下.

  •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980例疗效观察

    作者:毛菊代

    我院与内地医院合作于2001-2004年共完成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980例(1020眼),现报告如下: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睫状体分离1例

    作者:张永鹏;于洁;王绍莉;庞秀琴

    患者男28岁工人因左眼被人用脚踢伤半年视力下降为主诉于200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于2004年5月15日被人用脚踢伤左眼,当时左眼疼痛,视物不见,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左眼视网膜脱离.于2004年5月30日在当地行左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并于2004年8月在当地取硅油.硅油取出术后发现左眼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予保守治疗.2004年9月就诊于我院,B超提示左眼下方、鼻侧脉络膜脱离,眼球壁增厚眼球萎缩.

  • 眼调节机制与老视矫正手术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刚平;姜德咏

    第一部分人眼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概述众所周知,人之所以能够对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作出分辨,全赖于眼睛与生俱来的调节能力.但随着人由青年转入中老年阶段,其远视力虽然变化不大,但视近物却越来越困难.这一现象显示中老年人的眼调节机能出现了生理性的衰退变化.关于眼的调节机制,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而统一的理论解释.

  • 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

    作者:姜利斌;魏文斌;王光璐

    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AMNR)是一种较为少见黄斑疾病.目前对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特征为仅累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导致急性一过性或永久性旁中心暗点,而被命名为AMNR.自1975年由Bos和Deutman[1]首先描述该病至今,国外已有40余例的报道,但尚未见有国内相关报道,同时国内眼科教材较少提及该病,这里对AMNR临床特征及其罹患因素做一介绍,以供国内眼科医师参考.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作者:沈降;孙慧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且有逐年增加之趋势.临床上分干性和湿性两型,其中干性又称非渗出性,以黄斑区地图状萎缩为特征;而湿性又称渗出性,以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为特征,常引起黄斑区出血、纤维瘢痕化,因此,湿性AMD是引起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其病因不明,也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探索AM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 治疗术后眼内压峰值的必要性

    作者:胡妙妙;段宣初

    慢性眼内压升高对视盘的有害效应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急性眼内压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确定.白内障摘除、青光眼手术、行气液交换的玻璃体切割术及激光小梁成型术等都曾经有报导显示与术后早期眼内压峰值变化相关.经过对眼内压峰值相关实验及临床数据的观察,研究者对其性质与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临床上的指导方针.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