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共聚焦显微镜对屈光矫治术后角膜瓣缘愈合情况观察

    作者:左晶;张传伟;周欣;李凯;王育良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术后瓣缘切口的愈合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不同术式对照研究.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LASIK手术患者20例(40只眼)、FLEx手术患者20例(40只眼),术后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瓣组织在上皮层、前弹力层及基质层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愈合及组织动态变化.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的角膜瓣缘在术后均可能于前弹力层及基质层形成缝隙.飞秒激光瓣缘切口较机械刀切口明显整齐,但比机械刀更容易产生缝隙和上皮栓;FLEx手术后瓣缘缝隙宽度自前弹力层至角膜瓣底层呈逐渐增宽趋势(P<0.01),且以瓣蒂所在位置对侧方位宽(P<0.01).结论 飞秒激光和机械刀产生的的瓣缘愈合过程有显著区别,推测FLEx术后角膜瓣基质组织反应较LASIK术式明显,从而造成角膜瓣向心性皱缩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 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疗效观察

    作者:勾健媛;李勇亮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患者68例(68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人工泪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采用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入组患者68例(68只眼),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34只眼).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应治疗和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BUT、SIT、FL三项检查的初始评分均无明显差别,在治疗组接受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2周、4周的三项检查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 Q值引导SBK与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对照观察

    作者:陈旭阳;沈晔

    目的 探讨Q值引导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2年1~6月在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Q值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72只眼)患者接受SBK;B组28例(56只眼)患者接受LASIK.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检测高阶像差及暗环境下无眩光干扰检测对比敏感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随诊复查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BK组对比敏感度术后3~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SBK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优于LASIK组,以低、中频率段较为显著.术后12个月,SBK组平均高阶像差为(0.476±0.137)μm,LASIK组为(0.83±0.154) 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下,SBK与LASIK相比可减少手术诱导的高阶像差,更快地恢复低、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

  • 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作者:李维娜;李超;李学喜;魏锐利

    目的 研究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2年1~6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局部用药超过半年的110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了解其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110例青光眼患者中,用药依从者72例(65.5%),不依从者38例(34.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有无青光眼家族史、青光眼类型、有无手术史及医生处方是否征询患者意见、是否向患者告知用药方法等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文化程度(P =0.021)、用药前眼压(P =0.005)、是否定期复查(P=0.000)、是否对治疗有信心(P=0.008)、是否担心药物的副反应(P =0.002)、药品的种类(P=0.000)、所有眼药水每日累计点药的频次(P =0.000)、用药是否需要他人帮助(P =0.002)等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眼科医师应充分考虑到青光眼患者长期局部用药治疗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多种因素,给予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 吸烟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斜视手术影响

    作者:胡佳丽;许义新;魏锐利

    目的 探讨不同吸烟状态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斜视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住院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吸烟状态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数据及术后二次手术情况.结果 在208例接受斜视手术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55例为不吸烟者,40例为被动吸烟者,21例为曾吸烟者,81例为吸烟者,未记录者11例.264例吸烟患者中81例接受了斜视手术.而338例不吸烟患者中仅55例接受了斜视手术(P=0.038).曾吸烟患者对比不吸烟患者,其风险比为1.121;被动吸烟患者对比不吸烟患者,其风险比为1.59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及甲状腺功能状态对斜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增加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接受斜视手术的几率,同时会增加二次手术的概率.

  • 高度近视眼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临床观察

    作者:张燕;陈志钧;陈延旭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34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共63只眼连续戴镜2年以上复查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结果 (1)屈光度的变化:戴镜前的屈光度为(-6.83±0.70)D,戴镜一年后的屈光度为(-6.86±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的屈光度为(-7.01±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曲率的变化:戴镜前的水平角膜曲率为(43.34±1.15)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4.35±1.48)D;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20)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82±1.80)D,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52)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73±1.77)D,与戴镜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变平坦(0.24±0.42)D,两年后(0.27±0.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垂直角膜曲率变平坦(0.32±0.44)D,两年后(0.34±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度近视眼行角膜塑形术后一年,控制近视未进展;行角膜塑形术后两年,近视仅有轻度进展.(2)高度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在戴镜一年和戴镜两年发生轻微的平坦化,且在持续戴镜的两年内,这种轻微的平坦化改变保持稳定.

  • 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温佶俐;李肖春;吕帆

    目的 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各因素的关系,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斜视角的大小分三组,分别进行斜视角、正负融合范围、正负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检查,将各项检查结果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间歇性外斜视5 m远距离斜视角的平均值为(-13.19±8.40)△,33 cm近距离平均值(-18.79±6.80)△.正融合范围平均值7.29±4.73,负融合范围平均值:-4.28±4.55.辐辏近点平均值:破裂点7.50±2.43,恢复点8.74±2.84.远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2.34±6.90,破裂点18.48±7.63,恢复点10.76±7.19;远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30±6.22,破裂点21.52±6.94,恢复点8.34±7.92.近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8.03±8.16,破裂点28.13±7.85,恢复点20.25±18.70;近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21±7.04,破裂点21.55±6.96,恢复点8.06±7.99.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平均值:1.89±1.03.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有显著相关性,正融合功能范围、正相对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轩;郝朋;姜志昕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眼的眼表改变,以及滤过泡形态与眼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20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以上的功能性滤过泡眼(滤过泡组)及20只正常眼(对照组)分别行眼表评估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检测及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探究功能性滤过泡眼与正常对照眼的眼表改变及滤过泡形态与BUT、Schirmer Ⅰ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干涉图像等级的关系.结果 功能性滤过泡眼表现为BUT缩短(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分级增加(P<0.05),Schirmer Ⅰ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滤过泡高度与BUT呈负相关(rs=-0.668,P<0.01);而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rs=0.585,P<0.01).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可影响眼表的稳定性,引起轻微干眼样症状.

  • 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观察

    作者:贾洪强;孟辉;刘敏;李京;李亚楠;韩二杰;周文宗;胡晓娟;庞彦英

    目的 探讨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及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ERG)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河北沧州眼科医院门诊普查的2型糖尿病(DM)患者128例(256只眼),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分期标准分为NDR组及轻、中度NPDR共3组,选择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8名(76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瞳孔散大后均行全视野闪光ERG检查判断视网膜功能并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盘周围RNFL厚度进行扫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暗适应3.0反应DM各组振荡电位反应,轻、中度NPDR组b波振幅,中度NPDR组a波振幅及明适应3.0反应中度NPDR组b波振幅均下降(P<0.05),各组明、暗适应3.0反应b波及轻、中度NPDR组暗适应3.0反应a波潜伏期均延迟(P<0.05);DM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较薄,NDR组上方象限,轻度NPDR组上、下象限和中度NPDR组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DM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视盘周围RNFL厚度逐渐降低,ERG与OCT两者相结合,为判断视网膜功能及预后、定量检测RNFL厚度变化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 尼美舒利在全视网膜光凝术中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程华;李良平;程显芹

    目的 评估分析尼美舒利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应用双盲法进行研究.收集接受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58只眼,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在激光治疗前24h开始服用药物2天.激光治疗应用标准化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应用简式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hort form of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评分(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3部分,三者的累积分值作为疼痛系数.结果 服药组的PRI为3.8333±2.3057,对照组为4.3333±3.1132,(P>0.05).服药组的VAS为(2.6167±1.1347)分,对照组为(3.2333±0.5942)分,(P<0.05).服药组的PPI为(1.3667±0.6149)分,对照组为(1.1111±0.7511)分,(P>0.05).服药组的疼痛系数为7.8167±3.4046,对照组为8.6778±3.5499,(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尼美舒利超前镇痛法对于缩减PRP疼痛的方法是不明显的.

  • 高度近视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2年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变化

    作者:叶璐;李勇;李晶;刘建国;李娟;万雅群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2年在暗环境下无眩光、低眩光及高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8只眼作为波前组,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患者18例36只眼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术前及术后2年在暗环境下无眩光、低眩光及高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标准化Log值(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比较(主视眼).结果 术后波前组除在暗环境高眩光环境下12 CPD、18 CPD频段CS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89,1.645,P>0.05),其余各种环境下CSF均增加(P<0.05),眩光刺激对于波前组术前术后各空间频率的CSF均无影响(P>0.05);对照组除在暗环境下3 CPD频段及无眩光6 CPD频段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11,1.862,1.902,1.867,P>0.05),其余各种环境下CSF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光刺激对于对照组术前各空间频率的CSF无影响(P>0.05);暗环境下高眩光刺激降低了对照组术后12、18 CPD频段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1.561,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后2年暗环境下CSF优于常规LASIK对照组,且较术前略有增加;眩光刺激对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前后各空间频率的CSF无影响,暗环境下高眩光刺激可影响常规LASIK对照组术后中高频段的CSF.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前后融合和立体视功能对照研究

    作者:赵淑静;王利华

    目的 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矫正前、后的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锐度进行对照比较.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并一次性手术正位(+5~-10 PD)的连续性病例114例,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者看近立体视锐度;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者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功能;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患者戴镜注视6 m及33 cm调节性视标的第一眼位斜视度.按照患者术后不同斜视度分为A组(+1~+5 PD)、B组(0 PD)、C组(-1~-5 PD)、D组(-6~-10 PD)四组,采用r检验及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分别对手术前、后的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锐度进行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与术后双眼融合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A、B、C、D四组之间术后双眼融合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术前与术后立体视锐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A组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36),其余各组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矫正后的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锐度比手术前明显提高.

  • 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飞;高祥璐;石浩淼

    目的 探讨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为临床聚散系统异常的诊断提供更直接、更有意义的指标.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12年10~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志愿随机抽取50名20~28周岁在校近视大学生,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在屈光不正全矫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聚散灵敏度检测和融像性聚散检测,并利用Flashed Von Graefe法测量视近隐斜,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结果 (1)视近隐斜偏高组(>6EXO)和视近隐斜正常组(0-6EXO)的聚散灵敏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性聚散(BI)恢复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BI模糊点和破裂点与聚散灵敏度无相关性,而其恢复点与聚散灵敏度有相关性.结论 可以通过被检者的恢复点数值推测患者的聚散灵敏度是否异常,可使聚散检测中恢复点数据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专项的聚散灵敏度检查,使双眼视异常的诊断更为简便.

  •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

    作者:唐东润;孙丰源;吴桐;迟娟;徐良;王丽娜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影像学分析方法,指导临床工作,使治疗更合理和有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的7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其中男性5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7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真阅读影像资料,注意骨折的性质、位置、范围大小以及眶腔容积的变化,关注眶内软组织、眼外肌与骨折缘的关系及其形态、位置变化等继发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手术患者62例,保守治疗患者11例.62例手术患者中,眶下壁骨折39例可见开窗或凹陷性骨折及线性骨折,眶内壁骨折15例以凹陷性骨折居多,眶内、下壁骨折8例可见眶腔明显扩大,在CT影像检查中均看到眼外肌形状态、位置和眶内软组织的继发改变,并通过手术得到验证;对于2例儿童线性骨折有眼外肌嵌夹、复视伴恶心呕吐者,采取急症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患者均达到预期目的.保守治疗患者11例,效果较好.术后随访复查患者眼球内陷得到改善,限制性眼球运动障碍基本消除,影像学检查提示眶腔修复较好、软组织复位、填置物位置良好.结论 认真分析影像资料表现,掌握治疗的适应证,把握手术治疗的时机,根据影像学表现松解粘连的眼外肌与影响肌肉运动的纤维机化条索,恢复眼外肌的功能,减少复视的发生率.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二年疗效分析

    作者:张暹梅;辛延峰;冯海元;阮芬儿;徐平儿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2年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00例996只近视眼进行LASIK治疗,按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1.50~-6.00 D,Ⅱ组:-6.10~-10.00 D,Ⅲ组:-10.10~-14.00 D,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术后2年,Ⅰ组:裸眼视力≥0.5和≥1.0分别为100%和96.03%,术后屈光度±0.50 D、±1.00 D以内者分别占87.03%和94.98%,术后散光±1.00 D以内者占97.91%.Ⅱ组:裸眼视力≥0.5和≥1.0分别为100%和84.12%,术后屈光度±0.50 D、±1.00 D以内者分别占83.89%和91.00%,术后散光±1.00 D以内者占94.79%.Ⅲ组:裸眼视力≥0.5和≥1.0分别为89.58%和75.00%,术后屈光度±0.50 D、±1.00 D以内者分别占64.58%和76.04%,术后散光±1.00 D以内者占87.50%.结论 采用LASI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 近视患者配戴MCT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海宁;刘佳;卜立敏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2010年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配戴MCT患者36例(72只眼),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并综合验光,随诊2年并停戴MCT 3个月后再次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综合验光,对比戴镜前后的变化.结果 水平k值变化-0.067±0.006,P=0.00,有统计学意义;垂直k值变化-0.003±0.006,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k值变化-0.04±0.00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视屈光度增长(0.25±0.44)D,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变化(-3.38±1.44)μ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轴变化(0.18±0.11)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配戴MCT后角膜水平k值变大,平均k值变大,垂直k值无变化.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视增长幅度减少.

  • 首发为玻璃体积血眼底病变荧光素造影与B超诊断价值

    作者:单志明;陈秀英;郭硕;陈国;王海青;任凤杰;王伟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病例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眼B超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病例121例121只眼,经FFA与眼B超检查,明确诊断玻璃体积血原因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与视网膜裂孔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中,诊断为BRVO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76例,占62.81%.其中颞上BRVO 39例,占51.32%;颞下BRVO 12例,占15.79%.鼻上BRVO 17例,占22.37%;鼻下BRVO 8例,占10.53%.76只眼FFA均发现大小、数量不等的视网膜新生血管.B超提示:伴增殖膜10例,占13.16%;继发视网膜脱离7例,占9.21%;伴玻璃体后脱离19例,占25%;诊断为视网膜裂孔45例,占37.19%.其中颞侧、颞上孔29例,占64.45%.颞下孔11例,占24.44%;鼻侧5例,占11.11%.B超提示:视网膜裂孔29例,占64.44%;继发视网膜脱离10只眼,占22.22%;伴玻璃体后脱离33例,占73.33%.FFA发现裂孔边缘小血管壁着染34例,占75.56%.结论 对于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病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眼B超联合诊断,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玻璃体积血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甲状腺相关眼病28例合并干眼临床分析

    作者:陆士恒;张忆;吕骄

    目的 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眼科收治诊断为TAO并合并有干眼患者28例(55只眼)作为病例组,2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甲状腺相关免疫指标,s-TSH,FT3,FT4,TAO活动性评分(GAS),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项目(FI),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免疫指标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其他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TAO活动期患者12例(42.85%),非活动期患者16例(57.14%).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甲亢眼病患者在甲状腺免疫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SH,P <0.01; FT3,P=0.013; FT4,P<0.01.TAO患者的BUT比对照组显著的减少(P<0.01),而Schirmer实验显示TAO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在TAO活动期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 TAO的泪液分泌正常.(2) TAO合并干眼是眼表的炎症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的蒸发过强干眼.(3)活动期TAO患者的角膜受损.

  • 眼球贯通伤的特点及治疗体会

    作者:胡小坤;庄鹏;罗添场;阮敏毅;韩雅玲

    目的 探讨眼球贯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4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诊治的眼球贯通伤患者8例(8只眼),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随访3~18个月.结果 8例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例球壁异物均摘出,4例眶内球外异物存留;1例缝合的后巩膜伤口愈合好,7例未缝合的后巩膜伤口由瘢痕组织封闭.随诊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出口异物嵌在球壁需摘出,在眶内球外可不必强行摘出.后巩膜伤口一般不需缝合.二期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球贯通伤有效方法,伤后7~14d是理想地手术时机.

  •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吕杰;张岩;王翠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期间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5例(11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玻璃体积血,第2组为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第3组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对以上3组病例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组术后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78.9%;第2组术后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80.0%;第3组手术后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53.5%.第1组与第2组的视力改善情况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第3组视力改善情况与第1组、第2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14).结论 在黄斑未明显受累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 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处理

    作者:周元升;郭琼玲;李泽宜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下睑赘皮性倒睫手术方式.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8例先天性下睑赘皮性倒睫患者实施手术矫正,采用“夹持皮肤定量法”切除赘余皮肤及部分轮匝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无眼表刺激症状,睫毛方向正常,眼睑无内外翻及退缩等异常,所有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例患者随访2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夹持皮肤定量法”简单易行,可有效矫正下睑赘皮性倒睫,并能准确预计皮肤切除量,避免过矫及欠矫.

  • 丝裂霉素C用于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分析

    作者:智淑平;周佳丽;陈宝文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C (MMC)对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41例(317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MC组183只眼,其中原发性胬肉123只眼,复发性胬肉60只眼;对照组134只眼,其中原发性胬肉94只眼,复发性胬肉40只眼.两组均常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MMC组术中使用0.02%MMC棉片4 min.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定期随访12~24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原发性胬肉组及复发性胬肉组,胬肉复发率MMC组均低于对照组,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移植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0.02% MMC可起到协同作用,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对复发性胬肉更具有意义.无毒副反应产生.

  •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

    作者:张婉琪;张少斌

    目的 探讨<2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白内障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2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共68例(119只眼),其中26例(44只眼)有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35例(64只眼)术后随访资料欠完整,7例(11只眼)失访,术后平均随访54.07个月.结果 资料完整的26例(44只眼)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5±0.28,其中佳矫正视力(小数视力)<0.3者20只眼(占45%),0.3~0.5者16只眼(占36%),>0.5者为8只眼(占19%);术后眼轴较术前增长(1.54±0.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61例(108只眼)患者中,发生视轴混浊6例(8只眼),瞳孔区机化膜者1例(2只眼),青光眼2例(2只眼).结论 <2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术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健;常海莲;越海成;刘凤桐;戴荣平

    目的 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13只眼)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病史,分析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8例(9只眼)动脉瘤进行532nm激光治疗,1个月后复查眼底彩照,3个月后复查眼底造影.结果 12例患者平均年龄68.2岁,男女比例1:2,患者单眼发病多见,颞侧多见.75%伴有高血压病.经药物及激光治疗后2~4个月瘤体萎缩,出血、渗出明显吸收.结论 视网膜大动脉瘤好发生于老年女性,同时多伴有高血压病,眼底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当瘤体接近黄斑区,或出血、渗出接近或累及黄斑区者时,应积极激光治疗,保护视力.

  •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管学刚;徐洪超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 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 mm,4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根据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下斜肌离断并切除一定量后转位于下直肌颞侧水平前1 mm至下直肌颞侧水平后1 mm不等.术后12例患者眼位正位,遮盖后无上斜视出现,外观满意,1例行单眼手术者对侧眼出现DVD,1只眼行下斜肌转位后患者出现上转受限.结论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选择非对称性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无下斜肌亢进的患者首选上直肌不等量后徙,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

  • MRI对泪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治价值

    作者:吴桐;王丽娜;唐东润;孙丰源

    目的 探讨分析MRI在泪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泪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表现.主要观察指标为:病变范围、病变形态、病变边界、内部信号特点(T1及T2加权像)、病变强化显像的情况以及临近骨组织的改变.结果 36例泪腺病变的患者中,泪腺炎4例,炎性假瘤9例,淋巴瘤8例,泪腺多形性腺瘤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8例.泪腺炎多为双侧发病,MRI可见病变累及眶内及眼睑,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T1加权像为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炎性假瘤和淋巴瘤多累及眶内,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与眼球呈铸造型,在T1和T2加权像均为中信号.泪腺多形性腺瘤可见病变累及眶内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伴有骨质增生,在T1加权像为中信号和T2加权像为高信号.泪腺腺样囊性癌多为形状不规则的病变,多伴有骨破坏,在T1加权像为中信号和T2加权像为高信号.以上泪腺病变的MRI强化显像均为中等强化.结论 MRI对于泪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尤其有助于区别炎性病变和实体性肿瘤以及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并且结合MRI强化显像技术可以对手术切除病变的范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黄斑动脉瘤性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作者:邱研;赵菊莲

    患者男,5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4年余,近3个月加重于2012年6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4年前在外院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病因不详.既往无全身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视力0.2,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眼前段正常.左眼视盘下方玻璃体片状混浊,视盘色泽正常,界清,黄斑中心凹周围可见宽窄不一的黄白色硬性渗出,拱环周围见较多暗红色小点,在硬性渗出颞上方视网膜可见大片陈旧性激光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左眼染料灌注及回流时间正常,造影早期见视盘前片状玻璃体混浊阴影,黄斑拱环外围约1 mm范围可见环形毛细血管瘤样扩张,随造影时间延长.该区渐见荧光渗漏,后期中心小凹外呈约1.25 mm宽荧光环.硬性渗出呈荧光遮蔽.颞上方周边可见大片光凝斑,并见数个大小不一萎缩灶.右眼:FFA未见明显异常.OCT示左眼黄斑囊样水肿.诊断:左眼黄斑动脉瘤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关键词: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虹膜睫状体炎一例

    作者:鲁志卿;安美霞;许汉春;桑璇;李雁;曹艺

    患者女,62岁.因"双眼渐进性视朦20年,右眼疼痛伴视朦加重6d"而就诊.患者2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曾多次于外院就诊,并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具体诊治情况不详).20年来患者视力进行性下降,并出现夜盲、视野缺损等症状.6d前患者右眼突然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伴视矇加重.一般检查:血压133/83 mmHg,空腹血糖6.2 mmol/L.

    关键词:
  • 干眼症二例

    作者:李晓华;祝磊;魏秋彩

    例1 患者女,22岁.2007年9月17日以"双眼不适、视力下降10年"为主诉来就诊.CT提示双泪腺增大,门诊诊为干眼症.为明确病因,行右眼部分泪腺切除术,术中见泪腺表面尚光滑,质地较硬.术后行病理检查,光镜下见部分呈小叶状分布的泪腺腺泡组织,部分腺泡上皮细胞肿胀,分泌旺盛,并可见少量泪腺导管,导管与腺泡之间可见少量灶性分布的淋巴细胞及扩张充血的血管.

    关键词:
  • 老视的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罗兴中;罗红强

    老视是一种自然性老化现象,其发生机制目前虽有所了解,但尚不完全清楚.文中就目前国内外对老视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手术的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惟有完全明确调节和老视的机制,才有可能产生新的逆转老视的有效方法.

  • 眼眶IgG4相关疾病一种仍在演变中眼眶综合征

    作者:危昆桥;马晓晔;魏锐利

    眼眶IgG4相关疾病具有一系列独特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眼附属器组织有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常伴血清IgG4升高,多双侧发病,累及多个系统,常有过敏性疾病史,并且有发展为眼眶淋巴瘤的可能.文中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 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熊柯;陈林江;吴京

    拉曼光谱技术(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指纹成像技术.现已在材料、化工、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旨在讨论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凭借其样品制备简便、对水的散射小等优点,拉曼光谱成功应用于角膜、视网膜、晶状体、眼科肿瘤等方面的研究.拉曼光谱做为一种新的光谱方法,在眼科领域中具有较广泛地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眼科疾病诊断工具.

  • C型凝集素受体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白金运;吴欣怡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增多,免疫力水平低下的人群比例升高,造成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常见的人体致病菌有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新生隐球菌.茄病镰刀菌等.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尤其是模式识别受体(PRRs)发现以来,人们对微生物的识别、感染、免疫等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入.真菌表面存在大量可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人类参与识别真菌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主要是C型凝集素受体(CLRs),Toll样受体(TLRs)和Nod样受体(NLRs).在文中,首先讨论CLRs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随后集中阐述该家族一些代表性成员在抗真菌抗感染中的作用,后概括CLRs与其他PRRs协作的新研究进展并介绍CLRs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研究.

  • 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作者:马翠侠;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目的 研究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算机编程及绘图软件制作出2组动态视标,视标1背景具有绘图深度线索,视标2背景无绘图深度线索.受试者双眼注视40cm处随机呈现的视标,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右眼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录用健康自愿者30名,平均年龄(24.80±1.98)岁,所有测量在屈光全矫下进行.结果 视标1及视标2的调节反应均值分别为(1.39±0.38)D及(1.2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P=0.042);视标1及视标2的调节微波动均值分别为(0.30±0.16)及(0.28±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27,P=0.536).结论 绘图深度线索所传递的深度知觉对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认知因素对调节系统存在影响.

  • 低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核中乙酰肝素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研究

    作者:王敬伟;胡洁;宋新;冷炫;田景毅;吕林

    目的 通过观察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胞核中乙酰肝素酶(HPA)和RNA聚合酶Ⅱ (Pol Ⅱ)的表达分布、两者相互结合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探讨在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对VEGF基因转录调控的作用.方法 用低氧模型模拟剂Cocl2建立低氧模型(含Cocl210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HPA与Pol Ⅱ的表达;免疫沉淀法半定量分析HPA及Pol Ⅱ的相互结合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中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s胞核内HPA荧光和Pol Ⅱ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且低氧诱导组胞核内HPA分布与PolⅡ相吻合.(2)免疫沉淀结果表明在低氧诱导HRECs中HPA及Pol Ⅱ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而对照组中HPA及Pol Ⅱ则无结合.(3) 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HPA及Pol Ⅱ与VEGF启动子结合的高发生区段主要位于VEGF启动子序列-1165与-984之间,低氧诱导HRECs细胞核内HPA及Pol Ⅱ结合VEGF基因启动子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t=-13.591,P=0.001;t=-3.188,P =0.049).结论 在低氧诱导的HRECs中,核内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直接结合,并参与了VEGF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

  • 2011年泸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调查

    作者:谢明捷;李友谊;张俊;周琦;吕红彬

    目的 调查四川省泸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中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与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泸州市6个社区共7478人受检对象进行调查,对翼状胬肉进行诊断和分级,计算翼状胬肉患病率.结果 在7478人受检对象中,共发现翼状胬肉患者401例,患病率为5.36%;其中男性受检对象3123人,男性患者187例,患病率为5.99%;女性受检对象4355人,女性患者214例,患病率为4.9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x2=4.133,P=0.042).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泸州市翼状胬肉患病率与泸州地理环境有关.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泸州地区男性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接触危险刺激因素的机会较女性增加有关.

  • 屈光度与不同眼球参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吴含春;付玲玲

    目的 探讨汉族、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屈光度与不同眼球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汉族甲小学生1366人(2732只眼),维吾尔族中小学生326人(652只眼)按照自愿同意的原则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压、眼轴测定,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双录入,全部统计工作均由SPSS 17.0软件完成.结果 近视眼中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在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眼中眼压、垂直角膜曲率、眼轴及角膜厚度在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眼中各研究指标在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屈光度与眼压、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及眼轴之间相关,而维吾尔族学生屈光度与眼压、垂直角膜曲率及眼轴之间相关,均与眼轴(r=-0.650,P=0.000;r=-0.359,P=0.000)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同时还发现眼轴与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呈负相关(r=-0.37,P=0.000;r=-0.31,P=0.000)(r=-0.466,P=0.000;r=-0.432,P=0.000);水平角膜曲率与垂直角膜曲率呈高度正相关(r=0.901,P=0.000;r=0.881,P=0.000).结论 (1)屈光度与眼压、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及眼轴之间相关,尤其与眼轴密切相关;眼轴与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呈负相关.(2)不同种族人群在眼球的生长过程中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的变化是不同的,在对屈光要素变化研究时需关注种族间的差异.

  •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误诊为眼部疾病临床分析

    作者:代艳;王晓莉;陈小虎

    目的 探讨在眼科临床诊治过程中对首诊于眼科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IH)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内、外科及眼科收治的BIH病例51例,研究其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51例病例中有35例误诊为眼部疾病,其中误诊为视盘血管炎15例(42.9%),视神经乳头炎9例(25.7%),视神经网膜炎3例(8.6%),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2.9%),青光眼2例(5.7%),外展神经麻痹5例(14.3%).结论 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不全面以及对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特征不了解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