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皮肤蝇蛆病1例

    作者:陈玉平;周永安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背部下方出现皮肤起结节8天.赴尼日利亚拉各斯(Lagos)工作人员,8天前背部下方出现针刺样疼痛和瘙痒,未予治疗.7天前回国,发现背部下方疼痛处皮肤出现数个较小的红色皮疹,并逐渐增大形成结节,结节中央见小孔,流出淡黄色液体,伴疼痛(图1).1天前被家人发现结节中央小孔内有异物蠕动,挤压其中4个结节,各挤出一条约1.0cm长灰白色蠕动的蛆样虫体.患者自患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和恶心,既往体健.3周前在尼日利亚当地医院被确诊为疟疾,已治愈.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情况:背部下方见散在分布数个红色结节和绿豆大炎性丘疹,皮疹顶部中央均有小孔,流出少许浆液性液体,有压痛.

  • 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

    作者:陈小艳;耿松梅;郭坤

    1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头面部紫红色斑片,结节半年.患者半年前在右颧骨处发现红色斑片,随后斑片逐渐扩散至右面颊部、前额及头顶,部分斑片表面有紫黑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颊、前额及头顶可见浸润性暗红色斑片,其上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紫黑色丘疹、结节,质中,无压痛.头顶部结节破溃形成糜烂及浅溃疡面,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其上覆盖白色粉末状药物(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头颅X线片:颅骨的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 外阴硬化萎缩性苔藓合并鳞状细胞癌2例

    作者:李玉湘;傅强;张秀春;杜丽霞

    1临床资料例1女,59岁.外阴瘙痒伴疼痛1年,出血溃烂3个月.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外阴皮肤瘙痒伴疼痛,并逐渐出现白色斑疹,瘙痒日趋加重,外用皮炎平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个月前,外阴出现肿块伴溃烂,未予治疗,肿块逐渐增大.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大、小阴唇及周围约1.0cm范围内色素减退斑,清楚,表面羊皮纸样萎缩,硬韧,边缘色素沉着.阴蒂处见1.5cm×2.0cm×1.0cm大红色菜花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有血痂(图1),质脆,双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粘连和破溃.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作者:何丽莎;路永红

    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面部及双上肢红斑及丘疹伴瘙痒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双上肢出现散在分布的浸润性红斑和结节样丘疹,后躯干等处相继出现类似皮损.丘疹初起绿豆大,色暗红,后逐渐增大,部分融合,瘙痒明显,无疼痛.当地医院以激素依赖性皮炎予抗组胺药治疗,瘙痒减轻,停药后又加重,反复发作.半年前皮损逐渐增多,密集分布.发病以来,患者无光敏现象,也无发热,既往史无特殊.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图1~2):颜面部、双上肢及躯干可见泛发红斑及暗红的绿豆至黄豆大结节样丘疹,表面光泽,质硬,伴抓痕及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血WBC 9.34×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420×106/L,尿、粪常规正常.

  • 眼睑皮肤松弛1例

    作者:郑玉洁;巫毅;刘士瑞;朱磊;单百卉

    1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双上眼睑反复水肿4年,双眼睑下垂、皮肤萎缩2年余.4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上眼睑出现间断性水肿,晨起时较重,当天晚上即可自行消退,反复出现,近2年双上眼睑出现持续性松弛、下垂,皮肤萎缩,多皱褶,血管清晰可见,弹力增大,视野范围减小,颜色淡红.偶有痒感,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曾被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皮肌炎".病程中,全身未见风团,无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的发生.无全身肌力减弱及肌肉疼痛,无发热及关节疼痛.

  • 小儿药疹17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红;钱秋芳;周景

    1资料和方法173例均为2009年7月-2011年6月我院诊断为小儿药疹的患者,有用药史,符合赵辨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男90例,女83例;年龄<1岁33例,1~6岁121例,6~16岁19例;潜伏期1.5h~25d.排除内科和皮肤科等其他发疹性疾病患者.皮疹分型同前,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致敏药物、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2结果2.1原发疾病 发病前均有明确用药史.原发疾病:呼吸道感染103例,腹泻36例,预防接种11例,皮肤科疾病7例,神经系统感染4例,癫痫5例,造影剂应用4例,肾病综合征1例,五官科疾病2例.

  • 匍行性血管瘤1例

    作者:康恺;周晓鸿;李彩霞;冯建华;吴成;樊应俊

    1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左大腿内侧大片簇集点状红斑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大腿内侧发现有壹元硬币大簇集点状红斑,无瘙痒和疼痛及感觉异常等不适,未予处理.后红斑逐渐增多,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展.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一般查体均无特殊.皮肤科情况:左大腿内侧见细小的棕色或鲜红色斑点,紧密群集,形成斑片,部分聚集形似小环状,周围有较多新发皮疹,匍行性外观,无紫癜性损害.触之表面光滑,压之退色(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内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生.无炎症细胞浸润,无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图2).诊断:匍行性血管瘤.

  • 发疹性黄瘤病并发高脂血症及糖尿病1例

    作者:张继刚;杨维玲;江彬彬;杨蕾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四肢多发黄色丘疹2周余.2周前,无明显诱因双肘部出现淡黄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双臂、双膝部出现类似皮疹.既往体健,嗜高脂饮食,少量饮酒.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可见泛发性密集分布的淡黄色、皮色半圆形丘疹,约针尖至绿豆大小,质坚,表面光滑,互不融合,与皮下组织无黏连(图1).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和肝肾功能无异常,尿常规中葡萄糖(2+).CHOL 13.5mmol/L(2.33 ~ 5.69mmol/L),TG 19.47mmol/L(0.6 ~ 1.7mmol/L),HDL 2.65mmol/L(1.0 ~1.7mmol/L),LDL 5.91mmol/L(1.0~1.7mmoL/L),载脂蛋白A(1),B均正常,空腹血糖15.4mmol/L(3.89 ~ 6.1 mmol/L).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

    作者:褚美琴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胸背部出现瓷白色斑丘疹5年.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胸背部出现瓷白色斑丘疹,无不适,未予治疗,后皮疹逐渐增多.既往体键,否认有系统性疾病史和家族病史.皮肤科情况:整个胸部、双乳房、后背中上部及双肩部可见融合成片的群集性瓷白色扁平斑和丘疹,圆形或多角形,中央萎缩,界清,有光泽,部分表面可见黑头粉刺样毛囊性角质栓,质硬.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覆疏松角层,棘层萎缩变薄,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化,并见较多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图1).诊断: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治疗予丙酸氯倍他索霜外用,2次/d;积雪苷软膏外用,3次/d;积雪苷片3片口服,2次/d;维生素E胶囊100mg口服,3次/d.

  • 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1例

    作者:黎伟珍;张弘;许向前;刘巍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双手臂伸侧、面、胸腹、双大腿伸侧出现肤色皮疹5年.始发于双手臂伸侧及双眼睑,逐渐波及胸腹、双侧大腿,近年来皮疹逐渐增多,无明显瘙痒.未经任何诊治,否认有相关家族史,4年前面部两颊出现黄白色皮疹,粟粒大小,逐渐增多,以两颊及颧部为主.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皮肤科情况:双眼睑、胸背部、双手臂及大腿伸侧见有泛发性的密集分布的丘疹,质坚,红色或棕褐色,部分有光泽,皮疹孤立不融合,另外,面部两颊及颧部见有多数粟粒大小的黄白色丘疹(图1~3).胸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细胞未见明显增生,真皮内见囊状导管,并见实体条索,呈"蝌蚪"状,伴有炎细胞浸润(图4).诊断:发疹型汗管瘤.

  • Grover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佩莲;樊应俊;冒长峙

    患者男,51岁.躯干及四肢丘疹、水疱及脓疱反复发生30余年,腹股沟角化性丘疹10余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局灶性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光阴性.诊断: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Grover病).并结合本例临床特点进行文献复习.

  • 骨膜增生厚皮症1例

    作者:方杰;袁伟

    患者男,21岁.头面部回状头皮伴脂溢、多汗,双手指、足趾增大3年.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增厚、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片示:双手及足骨皮质增厚.诊断:骨膜增生厚皮症.

    关键词: 骨膜增生厚皮症
  • 表现为结节性损害的老年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王湍;张江安;于建斌;陈琳;李庆研

    患者男,63岁.头皮、额部、双耳前至面颊部、两下颌部和胸背部暗红色浸润性丘疹、结节、斑块6年余,伴严重瘙痒.浅表淋巴结和胸部CT和腹部彩超均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大量单个核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核椭圆形,可见核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1)a及S-100染色阳性.诊断: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郭生红;杨延华;Sanjaya Shakya;王婷婷;李薇

    患者男,30岁.面、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5d,泛发全身13d.体检:T 37.4℃,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充血,咽腭弓瘀点,双侧扁桃体I°肿大.皮肤科情况:头部散在分布红斑;项部密集分布丘疹、斑丘疹,融合成斑块;颈部、躯干、四肢丘疹及暗红斑,双小腿伸侧散在紫癜;掌、跖部暗红斑,肿胀明显,轻触痛.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8%,血生化示肝酶升高,EB病毒抗体阳性,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脾大.诊断: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地塞米松等治疗,患者痊愈.

  • 结节性黄瘤伴扁平黄瘤1例

    作者:杨文斌;刘霞;汪京峡

    患者男,44岁.躯干、四肢及眼睑出现黄色丘疹、结节和斑块7年.病程中类似皮疹依次累及双肘部、臀部、双膝、腰部、眼睑、手掌、颈部、肩部及脐周等多处,无明显瘙痒、疼痛.血脂检验示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明显升高.皮肤结节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中见泡沫细胞群集浸润,符合黄瘤表现.诊断:结节性黄瘤伴扁平黄瘤.

  •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1例

    作者:杨舟;邢嬛;孙玉娟

    患儿女,14岁.左下肢线状萎缩斑3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见线状轻度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表面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轻度不规则增生,基底层灶状色素沉着,真皮浅层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增粗、致密和均质化.诊断: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 泛发型环状肉芽肿2例

    作者:叶婷婷;刘洁;李红春;刘跃华;赵娜;方凯;孙秋宁

    环状肉芽肿是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其中泛发型环状肉芽肿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女性泛发型环状肉芽肿病例,皮损表现为躯干四肢弥漫的丘疹、环状斑块.甲状腺功能、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抗体、血糖血脂检查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中层栅栏样肉芽肿形成,中央结缔组织变性,周围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泛发型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作者:任小丽;陈晋广;胡雅玉;陈健;陈祥恩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50%和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 口服益生菌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治疗婴儿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李丽萍;卢淑娇;陈美珍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对婴儿湿疹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97例人工喂养湿疹患儿,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连续6个月,有渗液时用0.1%盐酸小柴胡碱溶液湿敷,无渗液时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伴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少数严重者给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对照组49例,除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外,其余与干预组相同.每月通过门诊、电话或上门探视等方式观察记录湿疹病情,共6个月.结果 干预组湿疹发生率在第2个月为31.25%、第4个月27.08%、第6个月20.83%,发病程度逐渐减轻;对照组湿疹发生率第2个月为51.02%、第4个月51.02%、第6个月40.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早期干预婴儿湿疹有效,发生率降低且病情程度减轻,为湿疹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 NB-UVB联合他卡西醇和卤米松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朱品华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卡西醇和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获得随访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42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卡西醇和卤米松局部外用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54例单纯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和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时两组的P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4周和8周时PASI评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8周后有效率达85.70%,明显高于对照组(64.80%,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卡西醇和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Becker痣24例分析

    作者:李钟洙;黄一锦;张召力;廖永强;张海萍

    目的 探讨Becker痣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组织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Becker痣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均为散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 ~ 20岁(83.33%),发病部位以躯干前部和肩胛部居多(45.83%),典型皮损为较大的单侧分布的多毛的色素沉着斑,组织病理主要表现是表皮不同程度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较规则地向下延伸,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多,真皮网状层常见较大的形态不规则的平滑肌纤维束,伴有并发症共5例(20.83%).结论 根据Becker痣典型皮损特点结合组织病理表现临床可以确诊,但是做为一种遗传相关的错构瘤可伴发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需仔细探明.

  • 天疱疮14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心声;付萍

    目的 总结天疱疮发病的临床规律和特点,探寻佳治疗方案,为科学治疗天疱疮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11年1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皮肤科收治的149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71例,女78例;平均年龄(46.24±13.10)岁.轻症26例,中症58例,重症65例.轻、中和重症天疱疮患者激素治疗初始用量分别为(42.15±11.60) mg,(76.94±25.80mg)和(104.02±14.31) mg(P<0.05);重症患者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病情缓解率(82.05%,32/39)高于激素组(57.69%,15/26,P<0.05).结论 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无性别差异.口腔/头皮受累常提示病情严重;激素用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优于单用激素;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天疱疮 临床分析
  • 外阴HPV相关疾病中p53,cyclinD1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

    作者:刘敏;李东宁;孙健;王莉丽;闫铁夫;何晓楠;何秀珍;吴宏毅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外阴HPV相关疾病—尖锐湿疣(CA)、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cyclinD1,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110例外阴HPV相关疾病中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16/18,HPV 6/11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cyclinD1,ki67蛋白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HPV16/18在CA组,VIN组及V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其阳性表达率随外阴上皮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HPV 6/11在CA组及VIN Ⅰ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INⅡ组及VINⅢ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V6/11在VSCC组无阳性表达,HPV16/18感染与p53,ki67表达呈正相关,与cyclinD1表达无相关性.HPV6/11感染与p53,cyclinD1,ki67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HPV16/18感染与重度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HPV6/11感染是尖锐湿疣及轻度外阴上皮内瘤变的重要病因.HPV16/18感染与p53,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它们在外阴鳞状上皮恶变过程中有着协同的作用.

  • 耳聋-掌跖皮肤角化征家系GJB2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戴翔;李隽;胡晞江;童静

    目的 观察耳聋-掌跖皮肤角化(PPK)综合征家系GJB2、GJB3和GJB6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1例耳聋-掌跖皮肤角化征家系中先证者和部分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GJB3和GJB6基因编码区,并以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分析;同时选取12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先证者和父亲均携带GJB2基因R75W杂合突变,而GJB3和GJB6基因未见致病突变.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出R75W突变.结论 再次在中国人耳聋-掌跖皮肤角化征家系中发现GJB2基因R75W杂合突变,进一步验证了该突变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R75W可能以显性方式由亲代遗传至于代,基因检查结果可为进一步生育指导提供帮助.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与病程的关系

    作者:杜华;付学敬;陈克明;许旭峰;窦莉莉

    目的 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将8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病程分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和桡骨的骨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同批次检测各组银屑病患者血清Ca2+的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浓度;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年病程组、6~10年病程纽和>10年病程组银屑病患者血清BALP,TRACP-5b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和桡骨的BMD值及T值较健康对照组低;>10年病程银屑病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值(反映人体骨骼代谢状况)及T值(反映骨密度减少及骨的脆性增加的程度)较<5年病程组低,同时血清Ca2+水平降低,而血清TRACP-5b水平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患者血清TRACP-5b浓度随病程的增长而升高,血清Ca2+浓度随病程的增长而降低.推测银屑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与病程有关.

  • 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

    作者:刘冬;夏永华;李敏;付丹丹;张彩凤;李占国;田中伟

    目的 探讨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2例正常对照皮肤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66.67%)及uPA蛋白(78.5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和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鳞状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MIC-1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其高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有关.

  • 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

    作者:周俊;应朝霞;王永贤;马慧群;张淑兰;李蕊联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长期照射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根据308nm准分子光照射时间(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不同分为6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参考人非增生性皮肤病变治疗剂量,初始照射剂量60mJ/cm2,1次/周,再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治疗剂量.照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变,P53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308nm准分子光照射16周后,部分小鼠皮肤开始出现角质形成细胞的非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照射16周、20周和24周时,308nm准分子光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癌风险同照射时间呈正相关.

  • 孕激素对淋球菌诱导Hela细胞NALP3炎性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莉;曾志良;董碧麟;李东升;段逸群

    目的 探讨孕激素对淋球菌(Ng)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NALP3炎性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Ng组、Ng+10-9mol/L孕酮组、Ng+10-8mol/L孕酮组和Ng+10-7 mol/L孕酮组.荧光定量PCR检测Hela细胞内NALP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内NF-кBp65和caspase-1p20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Hela细胞在淋球菌的刺激下,细胞内NALP3 mRNA表达、NF-кB和caspase-1p20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β含量均明显升高,N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孕酮干预后,随着孕酮浓度的增高,细胞内NALP3 mRNA表达、NF-кB和caspase-1p20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β含量明显降低,与N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孕酮可抑制淋球菌诱导的NALP3表达及caspase-1的活化和IL-Iβ的分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кB活性实现的.

  • RVVC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外周血DCs分化成熟的影响

    作者:宣晓梅;刘静;沈丽;刘瑞琴;李艳佳;刘丽娟;李英涛;于亮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情况及其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MIC法判断敏感菌及耐药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实验组以不同剂量氟康唑敏感菌悬液、耐药菌悬液刺激,对照组以同等剂量标准菌悬液刺激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出白念珠菌108株,其中对氟康唑敏感67株(62.04%),耐药41株(37.9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量均与白念珠菌悬液剂量呈正相关;加入标准菌株悬液的对照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加入敏感菌悬液和耐药菌悬液的实验组,且加入敏感菌悬液的实验1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加入耐药菌悬液的实验2组.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念珠菌可促进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使DCs进一步成熟,氟康唑敏感菌株优于耐药菌株,但两者均不及标准菌株.

  • 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薇;王立新;刘颖;张锡宝

    目的 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03%他克莫司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入选的45例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外搽0.03%他克莫司乳膏,2次/d,疗程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2次/周,共照射6次.两组均在治疗第2,4,6周时各随访1次.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2,4和6周时的有效率(42.86%,61.90%和85.71%)分别高于对照组(16.67%,29.16%和62.50%),且治疗组治疗6周时PASI评分(2.32±2.62)明显低于治疗前(11.38±2.97)、2周时(4.59±4.19)、4周时(6.86±4.50)及对照组(4.75 ±1.26,11.70±2.51,9.46±2.23和6.58±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它对头部、皱褶处、背部、腹部和四肢疗效相当,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头部、皱褶处治疗次数和照射剂量明显少于背部、腹部和四肢(P<0.05).结论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云;田分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0例皮肤科门诊掌跖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即隔日1次NB-UVB照射,初始剂量通常为小红斑量(MED)的70%或者(0.3 ~0.5)J/cm2,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2次/d;对照组30例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2次/d.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较好.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综合治疗自身敏感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沈晓峰;尚佩生;詹明峰;张文娟

    目的 评价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综合治疗自身敏感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滴联合常规治疗(葡萄糖酸钙针加维生素c针静滴、口服依巴斯汀片,外用复方酮康唑和黑豆馏油软膏,伴有渗出者予3%硼酸溶液湿敷);对照纽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指数评分(4.41±4.34)显著低于对照组(7.50±4.58),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综合治疗自身性敏感性湿疹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再明;吕曹华

    目的 探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混合外涂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将适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1∶1放于洗净的手掌,混合调匀,再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处;对照组32例,将适量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以1:1按上法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处.疗程均为4周,每2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78.13%,对照组分别为81.82%和8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外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外涂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均满意且相当,但外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更安全,无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的不良反应.

  • 2008-2011年上海市金山区卖淫人员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作者:王红枫;方芳;梅莉红;干慧慧;翁孟武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上海市金山区卖淫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8-2011年金山区各派出所强制送检的431例专职卖淫人员进行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卖淫人员均为外省市人,文化程度低,≤初中占92.80%.共检出STD患者127例,患病率为29.47%.其中梅毒居首位,感染率为21.81%,且以TRUST阴性和TPPA阳性率居多.淋病感染率为4.8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4.65%,尖锐湿疣感染率为0.70%,HIV感染率为0.23%.未检测到生殖器疱疹患者.结论 卖淫人员STD感染率高,尤其是梅毒.HIV感染在本地区卖淫人员中开始崭露头角,应加强对其主动监测和规范治疗.

  • 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1例

    作者:马虎;陈霞;林昭春

    患者男,34岁.阴茎、阴囊反复起溃疡6个月,躯干、大腿起红斑5d.查体:阴茎及阴囊可见多处浅溃疡,直径0.5 ~ 1.0cm,界清,边缘整齐,呈软骨样硬度,无触痛.躯干、大腿见广泛分布类圆形淡红斑,大小不一;双手足未见红斑和脱屑.实验室检查:TPPA(+),RPR 1:128(+),HIV抗体阴性.HSV-IIgG(+),HSV-II IgG(+),HSV-I IgM(-),HSV-II IgM(-).诊断:多发性硬下疳;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用3次后皮损消退.

  • 河南省农村HIV/AIDS患者HIV相关性痒疹调查

    作者:谢正;蒋自强;金艳涛;刘学伟;李鹏宇;闫磊;李政伟;陈绍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中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简称:HIV相关性痒疹)的患病情况及对HIV/AI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河南省4个地区随机抽取8个艾滋病高发村(HIV≥20人),符合入选标准的163个HIV相关性痒疹病人整群纳入.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细胞,WHO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HIV)和皮肤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PPE临床表现量化表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河南省农村HIV/AIDS中HIV相关性痒疹的时点患病率8.79%.HIV相关性痒疹患者中CD4≥200者占25.77%,CD4< 200者占74.23%.女性HIV相关性痒疹的CD4细胞计数比男性高(P<0.05).CD4<200的HIV相关性痒疹患者WHOQOL-HIV独立领域得分比CD4≥200的高(P<0.05).PPE临床表现量化表与WHOQOL-HIV之间存在相关性.PPE临床表现量化表(皮损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多数HIV相关性痒疹患者免疫功能较差.不同性别HIV相关性痒疹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差异.HIV相关性痒疹临床表现(严重程度、面积、瘙痒程度)的差异性反应了生活质量不同领域的变化.

    关键词: HIV 痒疹 调查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4和IL-12的检测

    作者:高飞;曹萍;董跃兰;杜鹏;吴颖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中IL-4与IL-12的表达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组阴道中IL-4,IL-12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 RVVC组的IL-4水平高于VV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表达差异可能与RVVC复发有关.

  •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人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昕;张武;李铮;刘欧;马俊红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CA)疣体表面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尖锐湿疣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CA标本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用刮片法(刮取疣体表面细胞法)及涂片法(切除疣体涂片)取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均进行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诊断和PCR法检测.结果 刮片法取材CA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1.92%和0.涂片法取材分别为76.92%和0.提示在CA的检测中用刮片法取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92%和100%;涂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2%和100%.刮片法的敏感性低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法检测示CA中HPV-6阳性率53.85%和HPV-11型为42.31%.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PV时用表面刮取细胞法取材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可以作为诊断CA的辅助手段,可提高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早期检出率.PCR法检测提示HPV-6和11型为常见.

  • 解脲脲原体药敏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飞燕;陆春;冯佩英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微生物之一,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将这三类药物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UU对此三类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UU的药敏试验方法、国内外耐药现状和对UU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 低温等离子体医学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常瑞雪;杨春俊

    低温等离子体具有高效、安全、无残留和无污染等杀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就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物理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如医疗器械消毒、口腔卫生保健、血液凝固和癌细胞处理等,特别是在皮肤科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应用 皮肤
  • 复方甲癣净治疗甲癣临床观察

    作者:雪彦锋;胡艳君;许东平

    目的 评价甲癣净治疗甲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甲癣患者分为3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甲癣净外用,对照组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组有效率83.33%,治疗2组90.00%,对照组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甲癣净治疗甲癣疗效好,且比较安全.

  • 重庆市成年男性对包皮环切手术认知水平的调查

    作者:李君;钟朝晖;唐晓君;秦波;文静;刘晨煜;李革

    目的 了解重庆市成年男性对包皮环切手术的认知水平,为开发包皮环切手术健康宣教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9年11月-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对包皮环切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作现况调查.结果 在1502名调查对象中,83.36%的人听说过包皮环切手术,年龄为27~35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人群较其他人群知晓率更高(P均<0.05).35.70%的人群知道包皮过长有致阴茎癌的危险,18.30%的人知道包皮环切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31.70%的人认为包皮环切可以提高性功能.包皮环切手术的接受意愿为43.94%,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包皮环切手术接受意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常住人口较流动人口包皮环切手术接受意愿更高(P<0.05).结论 重庆市人群对包皮环切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对包皮环切手术的认知水平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阶段.应有针对性地开发健康教育材料,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包皮环切手术率.

  • 南京与澳门的门诊湿疹患者临床表现、发病因素、生活质量与中医证侯比较

    作者:景涛;陈珈珧;刘叶兰

    目的 比较南京和澳门两地区湿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生活质量与中医证侯的异同,探讨影响不同地域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和诊治规律,为湿疹防治工作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EASI、WHOQOL-BREF和DLQI等量表)南京和澳门地区门诊湿疹患者,比较两地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生活质量与中医证侯调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季节和食物相关、个人习惯、职业分布、睡眠时间、自觉症状、DLQI得分和WHOQOL-BRE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南京与澳门湿疹病例临床表现、发病因素、生活质量与中医证侯比较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与两地患者的免疫功能与体质的差异有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饮食文化、生活作息规律、甚至家庭婚姻关系的状态的差异有关.

  • 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张璃;林孝华;唐东阳

    目的 对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激光治疗:采用点阵模式,能量密度2.5 ~ 3.5J/cm2,每隔2周治疗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500mg,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患者进行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进行疗效观察,记录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并随访半年至1年,1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斑减轻,有效率为65.84%.停止治疗后8例患者出现色斑复发,7例患者在服药期间感觉月经量减少,未发现明显炎症后色素沉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是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 ABSIS评分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晶;陈金波;曾玲玲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程度评分(ABSIS评分)在寻常型天疱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科的16例寻常型天疱疮入院时、激素减量时及出院时应用ABSIS评分法进行皮肤及黏膜严重程度评分,并同时记录患者的抗天疱疮抗体滴度.结果 入院时、糖皮质激素减量时及出院时ABSIS皮肤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5,36及15.5,平均52.8,34.3和15.4,ABSIS黏膜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16,2/8.5及0/0,平均3.3/15.8,2.1/8.3和0.6/1.1.抗天疱疮抗体滴度中位数分别为1:160,1:80及1:40,平均1:387.5,1:141.3及1:55.结论 ABSIS评分可从患者的皮损面积及质量、受累口腔黏膜数量及质量方面全面评价天疱疮患者的病情,比监测抗天疱疮抗体滴度能更灵敏的反应病情变化情况,可用于指导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 天疱疮 ABSIS 护理 评分
  • 请多关注老年“隐形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对“老年人隐性梅毒诊断之我见”一文的答复

    作者:孙晓燕

    陈虎根大夫的文章写的非常好.非常感谢他写这篇文章,因为他的文章详细回答了我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如老年人隐性梅毒阳性率为什么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人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是否会出现假阳性?对住院老年患者出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的人群该如何诊断、处理?发表的文章能很快获得陈虎根大夫的关注,我非常欣慰,说明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存在,也引起了部分同行的注意.发表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家的交流,不断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

  • 老年人隐性梅毒诊断之我见——对贵刊孙晓燕一文的讨论

    作者:陈虎根

    贵刊2012年2月(第26卷第2期)刊登了孙晓燕等撰写的《2008-2010年住院患者隐性梅毒的调查与分析》一文,文中数据显示80~89岁住院患者隐性梅毒阳性率3.05% (67/2 199),>90岁者为2.44%(4/16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时文中也对老年人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是否会出现假阳性?对住院老年患者出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的人群该如何处理提出了疑问,笔者就这些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谈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