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上皮样血管瘤1例

    作者:孟慧敏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颞部斑块和结节2年余.2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颞部出现黄豆大红色斑块,无瘙痒和疼痛,未予诊治.后斑块缓慢增长并增多,部分斑块融合,部分形成结节,无破溃及出血.患者既往体健,颞部皮损出现前无外伤史,也无不良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颞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斑块和结节,部分斑块融合,呈分叶状,结节呈乳头瘤状,活动度可,质韧,表面可见少许鳞屑,无压痛(图1).

    关键词:
  • 面颊部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张国强;任明媛;丁政云;赵璐;王学良;程毅;高顺强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农民.右面颊部肿物半年,伴瘙痒10余天.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面颊部出现黄豆大肿物,呈灰白色,无自觉症状,后渐增大,10余天前出现瘙痒,有压痛.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病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肢端纤维角皮瘤1例

    作者:任发亮;谭琦;方晓;杨欢;谭春花;罗晓燕;王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左拇趾左侧起疹2年余就诊,2年前发现左拇趾左侧出现一枚绿豆大小指状皮色丘疹,质地稍韧,稍缓慢增大,未曾破溃,无自觉症状.否认外伤史,平素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图1):左足拇趾底部左侧可见一枚绿豆大小的指状增生物,带蒂,表面光滑呈皮色,顶尖.

    关键词:
  • 斑块状皮脂腺增生1例

    作者:李爱兵;曾令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前额出现包块皮损,无自觉症状5年余.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前额豆大斑块,自觉无不适,未作特殊处理,皮损逐渐增大,至就诊时已如小儿掌大.病前无特殊外伤史,否认化学物质接触及长期服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分析

    作者:孙晓燕;杨励;姜亚卓;陈娟;张美芳

    1 临床资料先证者女,20岁.因腰痛40余天入住本院泌尿外科.患者幼年即出现面部血管纤维瘤,智力良好,完成初中学业.体检: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克,尿、粪常规、肝肾功、输血前检查未见异常.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双肾体积增大,多发实质中强回声团块,考虑多发错构瘤.双肾CT示多发异常密度影,考虑错构瘤.

    关键词:
  • 获得性平滑肌错构瘤1例

    作者:陈朝丰;胡小平;伍方佩;陈史宏;于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右侧乳房下方褐色斑块4年,扩大半年.患者4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内下方皱褶处淡褐色斑块,初为绿豆大小,稍有隆起,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近半年来,皮损逐渐扩大,且颜色逐渐加深(图1),遂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乳房内下方皱褶处可见一黄豆大小的褐色斑块,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质韧,无触痛.

    关键词: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作者:高清云;吴运瑾;沈亮亮;赵敬军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右下腹部皮肤肿块5年,逐渐增大3月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腹出现一皮肤结节,肤色,黄豆大小,无自觉症状,未予进一步处理.近3月来结节逐渐增大,质软,无瘙痒,无疼痛,无溃破、出血.患者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作者:丁一;苗青;刘方方;王萍

    1 临床资料患儿女,30d,出生后3周右侧面颊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其上可见少量白色鳞屑,皮损逐渐增大,呈边缘隆起的环形红斑,中央颜色较暗,周围轻度水肿呈堤状,其上脱屑较前明显,并累及头面部、躯干、四肢(图1~3),约硬币大小,压之无退色,无破溃、出血,患儿无发热,就诊当地医院,诊断湿疹,给予炉甘石洗剂无效.病程中精神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患儿系第1胎,剖宫产,其母27岁,平素体健,否认红斑狼疮等风湿疾病家族史.

    关键词:
  • 以环形疹和扁平湿疣共存为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作者:李玉良;易圣刚;陈菁;陈俊;彭艳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阴囊、大腿内侧环形皮疹,肛周扁平丘疹2周.2周前阴囊、大腿内侧出现红斑,肛周出现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皮疹伴轻度瘙痒及疼痛.就诊时否认有婚外性生活史,否认有外阴皮肤破溃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成人Spitz痣1例

    作者:周芬;晏洪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左上眼睑外侧结节半年.半年前发现左上眼睑外侧孤立性淡红色皮疹,渐增大,无疼痛感,无瘙痒感,偶尔不慎抓破少许出血、结痂,曾自行局部外用“抗生素药膏”皮损无消退.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上眼睑外侧有一个呈卵圆形的淡红色结节(图1),孤立存在,约0.6cm×0.3cm,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无渗出、糜烂,无毛发生长,质中,无压痛.

    关键词: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何佳骏;何珩;熊霞

    例1男,65岁,确诊并治疗NK/T细胞淋巴瘤后1年,皮肤受侵.例2女,25岁,起初为局部病变,后广泛播散.2例组织病理表现均为血管中心性浸润及血管破坏,无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选择性表达CD3ε,CD56,CD3,ki-67和粒酶B.原位杂交EBER均(+),CD20(-).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淋巴瘤 NK/T细胞
  • 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伴Meyerson现象1例

    作者:刘珏;钟建波;贾亚利;吴黎明

    患者男,80岁.躯干上肢皮疹10年,发生红晕伴瘙痒1个月.皮肤科情况:双上肢及躯干部散在红斑,部分皮疹中央有褐色角化性丘疹.病理诊断:符合脂溢性角化病(角化型)伴慢性皮炎.诊断: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伴Meyerson现象.

  • 干扰素注射后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于广新;张俊;孟令贺;张理涛

    患者男,35岁.躯干及四肢泛发紫红色扁平丘疹1个月余.3个月前肌肉注射重组干扰素α-2a辅助治疗尖锐湿疣,1个月前全身泛发紫红色扁平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治疗、结论与文献分析:停用干扰素、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维A酸治疗后皮疹消退,提示本病有自限性.干扰素可以引起泛发性扁平苔藓,与其他药物诱发扁平苔藓不同之处在于发病机制与其本身的生物活性有关.

    关键词: 干扰素 扁平苔藓
  • 皱褶部环状和网状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作者:杜丽霞;傅强;张秀春;李玉湘

    患者女,25岁.右侧上肢和下肢出现褐色皮疹伴瘙痒2年余.右肘关节屈侧及右腘窝处各见一环形网状局限性深红褐色斑片,直径分别约4.0cm×4.0cm及8.0cm×10.0cm,界清,边缘轻微隆起,表面可见褐色结痂及细小片状脱屑.皮损组织病理: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不同程度增生,局灶基底层液化,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呈带状浸润,可见较多噬色素细胞.诊断:皱褶部环状和网状色素性扁平苔藓.

  • 表现为糜烂性斑块的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谭灵芝;王晓龙;韩世新;高雪;于晓虹

    患者男,65岁.周身斑块伴瘙痒6年,糜烂渗出2年.皮肤科情况:面颈部、躯干上部、四肢、腋窝、腹股沟、肛周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斑块表面糜烂渗出,局部可见结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轻度水肿,部分表皮糜烂,真皮团块状淋巴细胞浸润,少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淋巴细胞侵入表皮.免疫组化示:CD3(+),CD4散在(+),CD8(+),CD20(-),CD30(-),CD79a(-),Ki-67 (30%~40%+).诊断:蕈样肉芽肿(ⅡA期).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糜烂性
  • 播散性黄瘤1例

    作者:吴超;叶丰卉;王玲艳;方凯;晋红中

    患者男,32岁.面部及皱褶部位多发黄红色丘疹、结节7年.腋窝新发丘疹组织病理示:真皮深层弥漫性组织细胞浸润,尚见少量泡沫细胞及较多Touton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68,ⅩⅢ因子(+),CD1a,S100(-).血脂、垂体CT正常.诊断:播散性黄瘤.

  • 皮肤Rosai-Dorfman病1例

    作者:唐芹芹;熊心猜

    患者男,43岁.左侧腰部结节2年,复发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表达S-100蛋白、CD68阳性的窦组织细胞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内见伸入运动.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病
  • 复发性线状棘层松解性皮病1例

    作者:黄东北;卢井发;陈晓明;张文华;温琼;尤聪;叶小英

    患者女,4岁.反复左股部红斑、水疱伴瘙痒3年余,再发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股部水肿性红斑、斑片、色素沉着斑,局部可见水疱,尼氏征阳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分布.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具有不完全的棘层松解,呈倒塌的砖墙样改变.诊断:复发性线状棘层松解性皮病.

  •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伴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1例

    作者:韩珈蓉;侯晶梅;董灵娣;张晶;马秉花;喻楠

    患者男,60岁.全身反复红斑、水疱、糜烂伴痒3年,加重伴双下肢肿胀7d.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并角化不全,部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伴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38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娜娜;张立明;肖汀

    目的 探讨药物诱发性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药物诱发性Stevens-Johnson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前三类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和卡马西平.29例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治疗,9例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始日激素剂量、出院时日激素剂量、累积激素剂量(均为泼尼松相当量)均明显低于糖皮质激素组(P =0.001,0.001和0.025).38例患者均治愈.单用激素组中,2例继发口腔真菌感染,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并发慢性角膜炎;联合治疗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 糖皮质激素疗法和免疫球蛋白-皮质激素联合疗法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均有效,并且联合疗法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减少.

  • 儿童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晓锋;张立新;周春菊;徐教生;徐子刚;马琳

    目的 了解儿童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索判断该类儿童纵行黑甲的性质及其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3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4岁6个月;男22例,女10例;平均病程2.5年.皮损部位:手指23例(其中8例发生于拇指),足趾9例,拇趾4例.Hutchinson氏征阳性部位:甲皱襞19例,甲下皮10例,二者皆有3例;黑素颗粒增多20例,色素痣12例,雀斑样痣3例.色带宽度≥3mm者22例.16例皮肤镜下见均一条带上伴规则的线状结构,12例同时伴规则线状结构和点球状结构,棕色及黑色均质模式分别为3例和1例.甲母质皮损组织病理示甲母痣27例,雀斑样痣5例.结论 儿童期纵形黑甲多为黑素细胞良性增殖性病变,部分患儿需活检或手术方法确诊,以上临床特征和皮肤镜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随访.成人纵行黑甲有恶性风险的Hutchinson氏征,对儿童纵行黑甲的指导意义不明,尚需扩大样本量论证和长期随访.

  • 尖孢镰刀菌致坏疽性臁疮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晨;陆洪光;魏羽佳;蒋燕萍

    目的 分析真菌感染致坏疽性臁疮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病原菌种类、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尖孢镰刀菌感染致坏疽性臁疮,并对1977-2015年真菌感染致坏疽性臁疮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17岁.右小腿胫前皮损3个月.取痂下坏死组织直接镜检见大量菌丝,真菌培养(SDA)见白色棉絮状菌落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镰刀形大分生孢子.提取菌株DNA,对ITS,TEF-1α,BT2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2周后,皮损稍好转,后失访.25例已报道病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2d~69岁,中位年龄15岁.常见基础疾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7例,占68.00%),包括急性白血病14例、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皮损部位:四肢或臀部23例(92.00%),躯干10例(40.00%),头面部4例(16.00%).致病菌:镰刀菌7例(28.00%),毛霉目真菌7例(28.00%),念珠菌6例(24.00%),黑曲霉、双间柱顶孢、金龟子绿僵菌、弯孢菌和明脐霉各1例,分别占4.00%.21例(84.00%)予系统性抗真菌治疗,9例(36.00%)予外科治疗,包括外科清创术(4例)和手术切除局部皮损(5例).15例(60.00%)治愈,1例(4.00%)好转,1例(4.00%)失访,8例(32.00%)死于本病,均为播散性感染.结论 真菌感染致坏疽性臁疮主要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以白血病患者多见,皮损好发于四肢或臀部,毛霉目真菌、镰刀菌和念珠菌是其常见致病菌.播散性感染病死率高,及早诊断并合理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朗格汉斯细胞在初发及复发尖锐湿疣皮损中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范向华;施健;缪旭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形态学改变与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正常包皮、尖锐湿疣初发和复发患者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并对其CDla表达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CA组织中LC胞体较小,树突状突起明显减少、缩短或消失;分布偏向表皮下层,数目减少;染色强度降低;这些变化在复发组尤其明显.结论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可能减少了局部LC的数量,也削弱了LC的免疫功能,这与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有相关性.

  • 南五味子提取物对UVB辐射的防护作用观察

    作者:曹波;路婷婷;魏菲;齐莉;陈诗雅;陈虹

    目的 观察南五味子提取物(schisandra extract)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辐射造成的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细胞)、人真皮成纤维细胞(Fb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HaCaT细胞形态学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南五味子提取物对UVB辐射后Fb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激光共聚焦观察各组细胞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及检测其荧光强度;试剂盒测定HaCaT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Fb细胞内外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南五味子提取物对HaCaT,Fb细胞生长未显示出抑制作用,但可以抑制UVB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南五味子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由UVB辐射产生的ROS的量,升高细胞外GSH-PX,SOD水平并降低细胞内HYP水平.结论 南五味子提取物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抑制UVB辐射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细胞内胶原降低,减轻UVB辐射造成的皮肤损伤及光老化.

  • 白癜风与老年性白斑临床特征和皮损超微结构比较

    作者:刘玮;牟宽厚;韩丹;周艳

    目的 评价白癜风与老年性白斑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异同,以期为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查体和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获得患者在病因、皮损超微结构和临床特征等方面异同的数据.结果 白癜风和老年性白斑共同特征为皮损表现均呈瓷白色;超微结构均无可见黑素细胞.但两者却存在其他诸多不同:白癜风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皮损常常反复加重并融合成大片损害;而老年性白斑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以上患者,皮损数目可以不断增多,但皮损面积却一直维持在黄豆大小以下.结论 白癜风和老年性白斑同属色素脱失类疾病,但除了皮损颜色改变相似外,二者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二者的对比研究也许会为白癜风的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路.

  • 全反式维A酸对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相关因子Flg及Klf4的影响

    作者:郭坤;肖生祥;耿松梅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A酸作用于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后,通过分子水平检测Flg及Klf4的变化,以明确维A酸对皮肤屏障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 μmol/L的全反式维A酸作用HaCaT 36h后,检测Flg,Klf4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全反式维A酸作用HaCaT细胞36h后,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印迹技术结果显示实验组Flg,Klf4表达下降.结论 全反式维A酸作用于HaCaT细胞后,引起Flg及Klf4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的下调,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示全反式维A酸可引起皮肤屏障的破坏.

  • 钙羟磷灰石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对裸鼠皮肤胶原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志泰;孙令;张蕴颖;王傲雪;涂彩霞

    目的 探讨钙羟磷灰石(calcium hydroxylapatite,CaHA)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对裸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aHA组(CaHA皮下注射组)、VitC组(VitC口服组)、CaHA+ VitC组(CaHA皮下注射联合VitC口服组).分别于第6周和第12周观察裸鼠背部注射部位皮肤外观,第12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胶原蛋白的含量,组织影像显微成像分析系统对各组胶原蛋白含量定量分析,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6周与第12周各组裸鼠注射CaHA部位皮肤外观无红肿、感染及坏死等现象.第12周Masson染色显示,CaHA+ VitC组胶原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CaHA+ VitC组与对照组差异(P<0.01),CaHA+ VitC组与VitC组差异(P<0.01),CaHA+ VitC组与CaHA组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HA+ VitC组及VitC组血清总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VitC组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HA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可增加裸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且对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 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忠永;王雯;邱会芬;胡海友;孙其乐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45例,稳定期45例),使用NB-UVB照射治疗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光疗前后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进行期及稳定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量(9.12±1.46,8.77±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RORγt/Foxp3的比值(5.79±1.86,5.21±1.73)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91±0.42) (P <0.01);而Foxp3 mRNA的表达量(1.56±0.92,1.70±0.8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6±1.05) (P <0.01).NB-UVB照射治疗8周后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量及RORγt/Foxp3的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Foxp3 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UVB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5.56%.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RORγt mRNA表达量和RORγt/Foxp3比值呈正相关,而与Foxp3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外周血RORγt mRNA的高表达及Foxp3mRNA的低水平有关;NB-UVB可明显下调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上调Foxp3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RORγt/Foxp3比值的失衡,这可能是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NB-UVB治疗各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7及IL-17水平的检测

    作者:范海燕;高昱

    目的 探讨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为27例BP患者,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对照组为27例健康体检者,收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B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L-17为32.34±9.55 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7.47±3.01 ng/L)和对照组(14.74±2.7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前PBMC中IL-17 mRNA的表达量是治疗后的2.475倍(P<0.05),是对照组的2.980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CD4+ IL-17+/CD4+T细胞,3.280%±0.197%)显著高于治疗后(0.807%±0.034%)和对照组(0.675%±0.019%) (P <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BP的发病机制,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盐酸美他环素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98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晓琦;张荷香

    目的 观察盐酸美他环素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口服丹参酮,治疗组还同时口服盐酸美他环素,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脱落2例,有效率77.55%;对照组脱落3例,有效率62.89%,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美他环素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 青鹏软膏联合修护滋润霜治疗乏脂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英;梁小芳;和义敏;李灵毅;杨名;姚鹏

    目的 观察青鹏软膏联合雅漾三重修护滋润霜治疗轻/中度乏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80例轻/中度乏脂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予青鹏软膏联合雅漾三重修护滋润霜治疗,对照1组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联合雅漾三重修护滋润霜治疗,对照2组予单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3组予单用雅漾三重修护滋润霜,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有效率(85.00%)与对照1组的有效率(9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2组、对照3组的有效率(55.00%、60.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青鹏软膏联合保湿剂治疗乏脂性湿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医生应用.

  • 某综合医院2011-2014年性传播疾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姜巧巧;郭政;李利伟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1-2014年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疫情报告数据的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2014年报告的性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 2007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累计报告性病1 029例.报告病种有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淋病、尖锐湿疣、HIV/艾滋病及生殖器疱疹六种,其中男639例,女390例.报告病例数多的为20~29岁年龄组.对应分析发现,妇产科倾向于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泌尿外科倾向于报告淋病;皮肤性病科和其他科室倾向于报告梅毒和HIV/艾滋病.结论 对应分析可用于指导性病疫情报告工作.医院应重视和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 赣州市2010-2014年新发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丰秀;李建华;刘素华

    目的 了解赣州市HIV/AIDS患者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其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564例HIV/AIDS病例首次血液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ont)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564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56.00(277.75)个/μl,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个/μL者占35.28%,201~350 个/μL者占32.09%,351~500个/L者占18.26%,>500个/L者占14.36%.不同性别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样本来源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赣州市多数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偏低,HIV感染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应加强防控措施.

  • 表现为环状损害的阴囊多发性硬下疳1例

    作者:刘爱英;杨连君;訾绍霞;靳旺洋;王从峰

    患者男,25岁.阴囊多发性环状红斑2周.查体见阴囊30多处环形红斑,边缘隆起,表面湿润,少量渗液.实验室检查:TPPA(+),RPR(1∶64),HIV抗体(-).皮损组织病理:局部皮肤溃疡,表皮有缺损,皮下肉芽组织增生,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诊断:多发性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用3次后皮损消退.

  • 苦参在T细胞介导的皮肤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芳妮;张芊;张春雷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一类生物碱,为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心律失常、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在中国苦参素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肝炎、肿瘤、心脏疾病及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随着对苦参的深入研究,发现苦参对瘙痒性、炎症性、免疫性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苦参作用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新研究,论述苦参对T细胞介导的皮肤良恶性疾病的作用.

  • 雄激素性秃发与系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渊柏;杨春俊;刘建军

    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上为常见的脱发性疾病.雄激素性秃发被认为是一种局限于头皮的疾病,与遗传、雄激素有关而与系统性疾病没有直接联系.然而,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系统性疾病被发现与雄激素性秃发存在关联,比如: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微量元素异常.发现并治疗这些潜在的系统性疾病对雄激素性秃发的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就雄激素性秃发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清热凉血方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

    作者:俞颖;贺倩倩;刘依璐;孙丹;曹毅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清热凉血方联合卤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予卤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同时选取20例年龄、性别相仿、临床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抽取患者外周血5mL检测PTH水平,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同时抽取健康组患者外周血5mL检测PTH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0%,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凉血方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PTH水平治疗银屑病.

  • 生发乌发中药例举

    作者:张秀霞;甘超男;赵洁;焦迪;雷飞;杨顶权

    现代医学对脱发及早白的治疗存在局限性,而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中药的生发乌发的作用在历代文献中有散在记录.我们通过查阅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以及检索现代文献,系统归纳了13味常用中药的生发乌发作用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 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的巢式PCR方法快速检测甲真菌病病原菌种

    作者:杨静;董碧麟;胡志敏;尹婧;童中胜

    目的 应用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的巢式PCR的方法快速诊断甲真菌病.方法 液氮冷冻甲标本,微量法提取DNA,应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扩增DNA.结果 本组共收集180例直接镜检和培养均为阳性的甲标本,First PCR 144例阳性,Nest PCR 168例阳性.其中127例标本经PCR扩增可产生约137bp目的片段,为红色毛癣菌;26例标本经PCR扩增可产生约102bp目的片段,为须癣毛癣菌;10例标本经PCR扩增可产生约445bp目的片段,为白念珠菌;5例标本经PCR扩增可产生约170bp目的片段,为曲霉.巢式PCR敏感性为93.33% (168/180),特异性为100%(168/168).结论 此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甲真菌病的方法.

    关键词: 甲真菌病 巢式PCR
  • 2011-2014年玉溪市中小学生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赵金仙;杨汝松;张红强;刘泽;付金翠;李顺祥

    目的 分析玉溪市学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玉溪市2011-2014年中小学生手足口病资料,采用SPSS15.0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玉溪市共报告学生手足口病1 862例,占全部人群手足口病例的6.70%,其中,重症病例仅9例,无死亡病例.2011-2014年发病数分别是298例、654例、574例和336例,年发病率分别是0.95‰,2.09‰,1.83‰和1.07‰.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男女发病之比为1.11∶1,小学生年均发病率(2.45‰)与中学生(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原体构成以EV71为主,占57.46%,CoxA16次之,占36.57%.结论 学生是仅次于散居儿童、托幼儿童的手足口病高发人群,加强这一特定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高度关注小学生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孙海娟;王文雯;周雅

    目的 分析梅毒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患病特点,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地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2013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查(TPPA,RPR)结果以及性别、年龄、职业、住院科室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2 753例住院患者样本,TPPA阳性而RPR阴性的患者梅毒感染率为6.00‰,TPPA和RPR均阳性的患者梅毒感染率为2.17‰.梅毒感染患者中男性886例,女性625例,男女比例为1.42:1,男性梅毒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3年度住院患者梅毒检出率分别为7.17‰,6.47‰和10.71‰,住院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占其中22.03‰.结论 2011-2013年度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住院患者中梅毒检测TPPA阳性而RPR阴性的患者梅毒感染率比TPPA阳性且RPR阳性的患者梅毒感染率高.临床上需加强对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的检测,并对梅毒检测TPPA阳性且RPR阴性的患者长期随访,以降低梅毒感染率.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评估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皮肤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

    作者:都日娜;韩建文;高耀星;李浩;阿拉腾楚鲁

    目的 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观察2 940hm点阵铒激光治疗皮肤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全部受试者进行2 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半小时、术后1~4周及3个月分别进行数码照相、RCM检测.结果 术后3个月,93.33%的患者达到满意效果;RCM示:真皮胶原明显致密.结论 2 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具有较好疗效;RCM对2 940nm点阵铒激光临床疗效的观察有意义.

  • 调Q Nd∶ YAG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比较

    作者:曹玲;孟琪;赵丽娜;周同葵

    目的 比较调Q Nd∶ YAG倍频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对面部雀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调Q Nd∶ YAG倍频激光治疗,波长为532nm.对照组给予IPL治疗,波长560~1 200nm.两组均治疗1~3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6周.于治疗后1~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复发时间、复发程度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43例(86.00%),平均治愈次数(1.25±0.56)次,复发16例(32.00%),平均复发时间(2.34±0.46)年,患者满意44例(88.00%);对照组治愈21例(42.00%),平均治愈次数(2.33±0.58)次;复发31例(62.00%),平均复发时间(1.24±0.35)年,患者满意度32例(6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Q激光治疗面部雀斑较IPL治愈率高,治疗次数少,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