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9例临床观察

    作者:康国峰;强汾锡

    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1月-6月妇科门诊患者,年龄>18岁,有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如主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呈脓性有异味、尿道灼热感或尿道口有异常分泌物及下腹坠痛等,实验室检测出支原体而确诊,药敏结果显示对克拉霉素敏感,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无肝肾疾患且胃肠功能正常.

  • 鲍温病合并寻常型鱼鳞病1例

    作者:李俊峰;何春霞;马俊平;郭宏峰;张清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左腹部黑褐色丘疹20年.20年前,不明原因患者左腹部出现豆粒大黑褐色丘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表面略粗糙,略痒,曾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疗效不佳.近1年来皮疹增长较快,有时因搔抓会出现黄色渗液,伴疼痛.患者否认砷剂接触史,幼年时被确诊为寻常型鱼鳞病,并有阳性家族史,患者母亲、弟弟及3个女儿均有轻重不等的鱼鳞病.

  •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1例

    作者:姜桂仙;崔炳南;李理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躯干部出现红斑伴褐色斑6年余.约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上腹出现一块1角硬币大红斑,界清,轻度隆起,并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红斑消退后遗留灰蓝色斑,无不适.半年后,红斑逐渐增多,累及右侧腹部、双侧胁肋部及右肩部,偶感瘙痒.多数红斑消退后遗留暗灰色斑,无明显季节性.多家医院予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且环状红斑反复出现.患者自发病以来,口腔及生殖器无异常改变.患慢性肾炎2年余,现间断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黄葵胶囊2.5g、双嘧达莫片50mg治疗.

  • 头部多发性毛发腺瘤1例

    作者:孙健;李东宁;杨力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头顶部出现结节20余年.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头顶部出现一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损缓慢增至黄豆大,并增多.曾就诊于外院,但未能明确诊断.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可见十余个米粒至黄豆大呈肤色的透明结节,略偏黄(图1),质坚,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内可见多数角囊肿,囊壁由鳞状上皮组成,囊腔内有呈疏松板层状分布的角化物,中心角化,角质囊肿周围有中等量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周围间质内为纤维及血管,瘤内无毛根、毛母质及毛发形成(图2~3).诊断:毛发腺瘤.患者拒绝手术切除治疗现随访中.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18例分析

    作者:徐益明

    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本科2006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年龄38~65岁,皮损位于眼周、颊部和鼻部,以眼周为著,皮损15~56个.排除瘢痕体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伴有高血压及严重心脏病者.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3例

    作者:陈再明;吕曹华

    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32岁.面部皮疹26年.26年前,感冒发热后面部出现皮疹,无瘙痒,皮疹渐增大增多,至米粒大小,前额出现较大斑块(时间不明),趾甲周出现赘生物.左额纤维斑块和部分面颊部血管纤维瘤已行CO2激光治疗.发病以来,无癫痫发作史,学习差.已婚,女儿体健.母亲和姐姐有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右眼裂较左眼裂小,眼底检查无特殊.

  • 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作者:郭生红;李薇

    患者女,43岁.面颈部及躯干反复出现红斑和水疱7月.皮肤科情况:面颈部及躯干泛发水肿性红斑、丘疹和张力性小水疱,呈环状排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及真皮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层有少许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带IgA呈线状沉积.诊断: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予氨苯砜治疗2周,起效快,疗效好.

  • 肩背部及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作者:胡承江;姚俊霞;李斌

    患者男,24岁.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史,发现背部包块及双下肢皮肤弥漫结节2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黏液性水肿.

  • 色素性痒疹1例

    作者:陈玉平;王万卷;李伯埙

    患者女,24岁.前胸和上背部起瘙痒性丘疹2年半,皮损反复发作,逐渐融合成网状,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棘层肥厚,海绵形成,基底细胞灶状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散在噬黑素细胞.诊断:色素性痒疹.给予米诺环素100mg/d,1周后瘙瘁消失,红色丘疹基本消退,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

    关键词: 色素性痒疹
  • 具有白癜风样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

    作者:万朋杰;沈小雁;马骄阳;郑捷

    患者男,21岁.口腔溃疡、全身发疹伴眉毛、睫毛变白2周.6个月前患者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查体示:躯干部弥漫性分布暗红斑,伴脱屑和苔藓样改变,口腔、舌黏膜白斑、糜烂出血,双侧眉毛和眼睫毛部分呈白色.诊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系国内首例局限于眉毛和睫毛的具有白癜风样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痛.

  • 砷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张瑞丽;任虹

    患者男,57岁.全身皮肤色素异常30年.曾因"哮喘"服用砒霜1年.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并夹杂有色素脱失斑,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块,左季肋部可见一暗红色结节,上覆黑褐色痂.左右足踝部各见一红色结节,表面糜烂并覆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鲍温病;砷角化病;鳞状细胞癌.

  • 母婴同患孢子丝菌病2例

    作者:刘惠博;李珊山;郑华;宋洋

    例1男,12个月.左侧颞部淡红斑块2个月,周边有卫星状丘疹,间断溢出黄白色液体.例2女,31岁.系例1母亲,于患儿发病1周后上唇右上方出现米粒大丘疹,渐发展为黄豆大淡红色疣状结节.2例经组织病理、PAS染色及真菌培养,均诊断为孢子丝菌病.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母婴
  • 发疹性毳毛囊肿1例

    作者:万川;胡国红

    患者女,40岁.前胸部出现丘疹2年,无自觉症状.皮损为直径2~4mm的丘疹,呈肤色.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囊肿样结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见多个毳毛横断面或斜断面.诊断:发疹性毳毛囊肿.

    关键词: 毳毛囊肿 发疹性
  • 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袁景奕;牛新武;耿松梅;曾维惠;肖生祥

    目的 探讨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给予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异维A酸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口服治疗轻、中度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胶原贴 异维A酸 痤疮
  • 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1145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姜启君;曹娜;宫振波;于华;魏庆宇

    目的 了解沿海地区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探讨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沿海地区1 145例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分别为牛奶(54.61%)、鸡蛋(52.34%)和鸡蛋(60.04%)、粉尘螨(58.97%).东港市本地父母辈和子女辈的过敏原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辈为内地居民,而子女辈出生于东港市的二代之间对鱼虾蟹贝等海产品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习国内几个代表地区的过敏原检测情况,发现与本研究结果有相同趋势.结论 沿海地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过敏原中鱼虾等海产品呈低敏感性,提示早期接触过敏原对预防过敏反应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湿疹 荨麻疹 过敏原
  • 调Q Nd:YAG激光联合局部用药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杨凤元;黄熙;陈德华

    目的 观察调Q Nd:YAG激光联合维A酸乳膏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际完成疗程67例,A组34例,B组33例,两组均予调Q Nd:YAG激光532nm波长治疗1~4次,每次间隔2周.A组采用调Q Nd:YAG激光治疗痂脱落后外用0.1%维A酸乳膏,每晚1次;白天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共4周.B组单采用调Q Nd:YAG激光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94.12%)、有效率(97.06%)、复发率(6.25%)与B组治愈率(69.70%)、有效率(75.76%)、复发率(30.4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调Q Nd:YAG激光联合维A酸乳膏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安全性高,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氦氖激光治疗有渗出倾向湿疹皮损的评价

    作者:叶婷婷;刘文华;李伟;杨国玲

    目的 评价氦氖激光治疗伴有渗出的湿疹的作用.方法 将190例伴有渗出的急性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外用1%氢化考的松乳膏,渗出部位进行氦氖激光照射20min,1次/d;B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外用1%氢化考的松乳膏.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100例)有效率为31.00%,B组(90例)有效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在治疗伴有渗出的湿疹中有减轻渗出的作用,疗效较好.

  • 针吸细胞学诊断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的探讨

    作者:王飞;龚平;刘宇飞;郎博娟;蔡玲玲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在色素性基底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3例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病例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及针吸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针吸细胞学具有特征性镜下形态学特点:包括大量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分布,可见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散在分布的细胞较少,细胞内外均易见明显黑色素颗粒.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结论 针吸细胞学诊断该病不但快速、损伤小、操作简便并且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方式及手术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观察

    作者:赵杰;李春阳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1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均在治疗前3d联合用药,即先涂0.05%地塞米松软膏,30min后涂0.1%他克莫司软膏,早晚各1次;3d后停地塞米松软膏,继续用他克莫司软膏,皮损消退后,每周2~3次涂他克莫司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1,2和4周时,皮损总平均积分分别为5.83±3.72,1.78±1.71和0.68±1.12,均比治疗前(14.79±6.52)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者和患者评价的有效率分别为98.59%和97.18%.除4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局部轻度灼热感,持续用药3d后自行缓解外,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

  •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英姬;金哲虎;崔笑怡;金玉姬

    目的 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42例血管瘤患儿进行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并以强的松治疗的31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作对照.治疗组予普萘洛尔2mg/(kg·d)分3次连续服用.住院治疗3~4天,为了安全,住院第1天用全量的1/4,第2天用全量的1/2,第3天用全量,若没有异常,嘱出院后继续服药,每2周复诊1次,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予强的松3ms/(kg·d),隔日1次晨8时前顿服.两组用药后,病变停止生长、退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为停药指征.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疗效评定优者13例(30.95%),好者21例(50.00%),中者6例(14.29%),差者2例(4.76%),有效率80.95%;时照组疗效判定优者5例(16.13%),好者13例(41.94%),中者7例(22.58%)和差者6例(19.35%),有效率58.06%.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与对照组(7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少.

  • 寻常型鱼鳞病一家系Filaggrin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韩春雷;孙澍彬;李常兴;沈宝贤;张锡宝;李雪梅;马泽粦;林东子

    目的 探讨一家系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Ⅳ)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的突变.方法 提取Ⅳ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FLG基因已报道的13个突变住点(3321delA,441delA,1249insG,E1795X,S3296X,R501X,2282del4,R2447X,S2889X,7945delA,3702delG,Q2417X,R4307X)进行测序.结果 三代7位成员中4例Ⅳ患者同时检测到FLG(441delA)基因突变.结论 患者FLG(441del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其发病.

  • CRF01-AE基因亚型毒株在HIV传播及流行中的作用

    作者:孙显光;邢辉;李志坚;何翔;张信辉;申莉梅

    目的 研究HIV-1 CRF01-AE亚型毒株与HIV传播及流行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三个时段检测贵州省多地区190份HIV-1毒株样本,用套式PCR扩增其Env基因和测序分析,将实验结果与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现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检出B,B′,E,C亚型及CRF07-BC,CRF08-BC和CRIED1-AE三种新的流行性重组亚型毒株,流行性重组亚型毒株是造成贵州省艾滋痛流行的因素之一,其中CRF01-AE毒株与性传播、16~50岁年龄段高度相关.结论 CRF01-AE亚型毒株是贵州省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主要亚型毒株;16~50岁年龄段是CRF01-AE亚型毒株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的主体人群;CRF01-AE亚型毒株引起的艾滋病流行,具有传播范围广、流行时间长、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 Survivin,VEGF及MVD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敏;尹光文;李旭阳;李孝辉

    目的 观察尖锐湿疣(CA)组织中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尖锐湿疣组织和25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urvivin,VEGF及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值.结果 CA组织中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率为68.75%和1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00%;CA组织中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强度均在(2+)~(3+),正常对照组分别在(-)~(2+)和(+)~(2+).CA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CA组VEGF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CA组的微血管密度(42.52±5.60)条/mm2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36±6.60)条/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组织中存在Survivin和VEGF的过量表达,随着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强度增加,MVD明显增加,Survivin和VEGF的过量表达可能抑制CA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促进增殖,有助于CA组织的血管生成.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TAT3的表达及磷酸化STAT3的水平

    作者:冉立伟;兰东;贾红侠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斑块状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s)STAT3的表达和活化STAT3(p-STAT3)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olymer酶标二抗法,检测21例银屑病皮损和20例取材于外科手术的正常皮肤KCs中STAT3的袁达和p-STAT3的水平,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结果 银屑病皮损KCs中STAT3表达显著高于取材于外科手术的正常皮肤组织(后者呈低表达)(P<0.05),且其p-STAT3水平亦显著高于后者(后者呈低水平)(P<0.05);皮损KCs中STAT3表达和P-STAT3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633,0.680,P均<0.05),随着STAT3表达的增加、p-STAT3水平的升高,患者PASI评分也呈升高趋势.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STAT3的表达增加和活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补骨脂对SCF/Kit/MIT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鹰;李海东;孙仁美;曾志华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补骨脂对SCF/Kit/MIT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终浓度为2mg/mL的补骨脂醇提物,每24h更换新鲜培养基和补骨脂素1次,连续3d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sCF,c-kit,MITF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用终浓度2mg/mL的补骨脂处理角质形成细胞爬片,连续3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SCF蛋白的表达.黑素细胞爬片,加入经补骨脂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上清,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MITF蛋白的表达.结果 补骨脂组SCF,c-kit,MITF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0).经补骨脂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SC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浆呈深棕黄色着色,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加入经补骨脂处理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后的黑素细胞MIT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核呈深棕黄色着色,与正常培养黑素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中药单体补骨脂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SCF,进而促进MITF的表达,使酪氨酸酶表达增加.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的早期影响

    作者:夏济平

    目的 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与免疫相关的重要表型的早期影响.方法 20名接受黄蜂毒液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day 0)和治疗后第1天(day 1)、第3天(day 3)和第5天(day 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Mo),其中10名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6d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LT3,ILT4,B7H1,B7H2,MHC Ⅰ,MHC Ⅱ,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 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ILT3和ILT4表达显著增高,BTH1和CD86表达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观察到B7H2,MHC Ⅰ,MHC Ⅱ和CD80的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的ILT3,ILT4,B7H1和CD86分子参与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早期耐受.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作者:贾雪松;钟文英;王娟;王海霞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4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NB-UVB照射治疗,3次/周,共治疗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银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95%,正常人血清TNF-α和IL-10浓度分别为(0.58±1.17)ng/mL和(16.91±4.58)pg/mL;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浓度分别为(41.56±8.23)ng/mL和(12.40±7.21)ng/mL,治疗前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0浓度分别为(7.45±2.32)ps/mL和(11.64±3.42)pg/mL,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患者有效,可能与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 依曲替酸对HaCaT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素春;刘晓明;齐清会;张振颖

    目的 探索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皮损和正常表皮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依曲替酸对HaCaT细胞VD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皮损VDR蛋白表达水平(33.41±2.2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14.8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依曲替酸作用HaCaT细胞24h,48h和72h后细胞VDR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银屑病皮损VDR蛋白表达异常,依曲替酸可降低HaCaT细胞VDR蛋白表达.

  • 1%联苯苄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真菌病49例分析

    作者:周宗立;张建平;汪小敏;胡佳圆;邵祺;韩庆东

    目的 评价1%联苯苄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以1%联苯苄唑全程封包治疗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指甲真菌病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不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38.46%,趾甲真菌病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不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1%联苯苄唑乳膏全程封包治疗对甲真菌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经济实惠.

  • 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丁雄飞

    目的 了解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9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口服异维A酸10mg和维生素E 0.1g,均2次/d.对照组单纯予异维A酸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两组不良反应(如口唇干燥、皮肤瘙痒、肌肉酸痛等)发生率分别为57.14%和8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痤疮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斑秃的研究进展

    作者:巩毓刚;赵莹;章星琪

    国际上以二苯环丙烯酮(DPCP)在局部皮损上诱发接触性皮炎治疗重型斑秃应用广泛,目前已有近3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DPCP治疗斑秃的有效率多在50%~60%之间,常见的副作用为局部接触性皮炎,复发率10.6%~68.9%.DPCP治疗斑秃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环节性的,主要包括改变炎症细胞亚群、拮抗Th1免疫反应.重建Th1和Th2的平衡以及引入抑制性T细胞等.本文对有关DPCP局部免疫治疗斑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 多形性日光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成;何黎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特发性和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光线性皮肤病,好发于温热带地区的中青年女性光暴露部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日光诱发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其发生也可能与内分泌、代谢异常、微量元素、免疫、环境和遗传等有关.

  • 中药熏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作者:梅莉红;干慧慧;曾义斌;王红枫;权哲;伊和姿;方芳;翁孟武

    目的 评价中药熏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科门诊的56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28例,2例失访)予中药熏蒸,安慰剂组(28例,4例失访)予生理盐水熏蒸,26min/d,共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39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61.54%,安慰剂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L-2R,IL-4,IFN-γ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有关.

  • API-ZYM系统在部分真菌胞外酶种类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董青生;何雅丽;陈宇

    目的 探讨API-ZYM系统在真菌胞外酶种类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种马拉色菌(糠秕、钝形、合轴、斯洛菲)、白念珠菌和烟曲霉经纯化培养后用生理盐水终配成浊度为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使用API-ZYM系统对菌悬液进行19种酶定性测定.结果 马拉色菌、白念珠菌和烟曲霉间胞外酶谱有较大差异,但均含有碱性磷酸酶、酯酶C4、类脂酯酶C8、白氨酸芳胺酶、酸性磷酸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4种马拉色菌胞外酶谱相似,均含有3种酯酶.结论 API-ZYM系统对真菌胞外酶谱的测定可用于菌属间鉴别.

    关键词: API-ZYM 胞外酶 真菌
  •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美容修复护理体会

    作者:马琼;王燕;孙素姣;段静娴;陈丽华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术前及术后美容修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将78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强脉冲光治疗前、后均使用美容仪器进行皮肤修复护理,并于术后选择胶原蛋白系列护肤品(商品名:露莲娜胶原蛋白系列,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和北京奥通科技公司研制),对照组直接进行强脉冲光治疗.结果 治疗组雀斑皮损改善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整体状态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结合系统的美容修复护理(面部皮肤护理配合使用胶原蛋白系列护肤品),有利于加快雀斑消退、修复皮肤组织的损伤,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明显提高.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032例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何勤;吴昊;鲍丽雅;李家锋;余德厚;肖玉凤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基线状况,并着重对HBV/HIV重叠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3月-9月贵阳地区三所综合医院经检验证实有HBV感染的血清共6 032份进行HIV抗体筛查.结果 6 032例HBV感染者中证实HIV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0.13%.8例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性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对HBV感染者进行HIV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阻断艾滋病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传播.

  • 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俊艳;占志萍;孔祥君;李维云;聂振华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局部分泌物中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法技术,对2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3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检测,EUSA法检测以上各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IL-12,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RVVC组CD4+T淋巴细胞低于VVC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均<0.05).VVC组IL-12水平明显高于RVVC组和对照组(P<0.05);IFN-γ水平在RVVC组、V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4水平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缺陷,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以及复发有关.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