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成人糖尿病酮症伴寻常性银屑病1例

    作者:王秋艳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体重减轻2月,全身皮疹1月余,多饮、乏力十多天.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体重减轻约10 kg,1月前出现全身皮疹,十多天前自觉口干、多饮、多尿及乏力,门诊空腹血糖18.82 mmol/L,尿糖(3+).既往体键,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体型肥胖,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情况:头、躯干、四肢皮肤散在黄豆至硬币大小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紫红色斑片和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Auspitz's征阳性(图1).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8.90 mmol/L,总胆固醇13.55mmol/L,甘油三脂18.67 mmol/L,尿糖(3+),酮体(+).

  • 甲砜霉素治疗掌跖脓疱病41例

    作者:姜红军

    1 临床资料 41例均为2005年10月~2006年7月本院门诊掌跖脓疱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36例,年龄30~65 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7年.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掌跖部位原发性红斑基础上成簇状脓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角质增厚、脱屑、皲裂及灼热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皮损位于双侧掌跖13例,单掌部2例,双掌部7例,单跖部5例,双跖部14例.41例患者疱液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和(或)培养均阴性,无肝肾疾患.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入选.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并发水痘1例

    作者:黄晓波;李明鑫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学生.左侧耳周红肿伴疼痛2天.2天前无明显诱因,以左耳垂为中心轻度疼痛,渐加剧.自觉周身乏力、发热,体温38~39.5 ℃,外院以"牙周炎"予氨必仙胶囊口服无效.患病以来有轻度头痛,伴有流涎、进食困难,睡眠欠佳.既往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父母体健.查体:左下颏部黄豆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良好、无痛,其他无异常.皮肤科情况:以左侧耳垂为中心周围皮肤潮红肿胀,边界不清、触之无波动感,灼热,伴触痛.血尿常规均正常.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予利巴韦林静滴,氨必仙胶囊口服.

  • 深在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田文英;沈俊萍;丁秋允;鲁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头面及背部萎缩性斑块10余年.10年前患者双面颊出现肿胀性红斑,触之较硬,进展缓慢,逐渐萎缩下陷,头皮和后背出现同样皮疹,头皮皮疹处出现脱发.曾在外院诊断"硬皮病"给予雷公藤多甙60mg/d和泼尼松40 mg间断治疗2个月,未见效.无口腔溃疡、关节痛、发热和光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面颊皮肤凹陷,左面颊可触及深在斑块(图1),头皮散在萎缩性斑块,毛发脱失(图2),背部凹陷性斑块,表面暗红色,结痂萎缩.实验室检查:血WBC 3.67×109/L,余正常,尿红细胞150/μL,ANA 1:80,抗ENA和RF阴性,lgG和lgA增高,血沉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块状浸润(图3),皮下脂肪小叶坏死(图4).结合病理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予口服羟氯喹0.1 g、强的松10 mg 2次/d,维生素E0.1 g 3次/d,治疗8周后,病情明显好转.

  • 拔毛癖1例

    作者:段强;李葆春;张萌

    1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头顶部片状毛发缺失.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左侧见一5.0 cm×3.0 cm毛发脱失区,椭圆形境界较清楚,但不整齐,上有少许断发,脱发区边缘处无毛发松动,肤色淡红,局部无鳞屑及头皮萎缩,毛囊口清楚,眉毛、指(趾)甲无异常.患儿近期有用左手拔头顶部毛发习惯.

  • 结节性硬化症1例

    作者:刘俐伶;马玉昕;符青梅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面部丘疹结节10年.患者10年前在持续发热1月痊愈后,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后逐渐增多,抓破后出血,无自觉症状.因患儿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记不清何时开始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白斑,手指甲周出现赘生物.1年前开始无规律的癫痫发作,多则2次/d.患儿自幼有智力缺陷,记忆力差,行为迟钝,学习吃力.父母非近亲结婚,弟弟5岁目前无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反应较迟钝.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眼距稍宽,鼻梁低平,面部正中簇集性淡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结节,米粒至黄豆大,触之较硬(图1).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晓明

    1 临床资料 11例均为本院皮肤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患者,其中男3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2.5,年龄17~47 岁,平均27.8岁;9例患者发病前2~13 天有用药史,其中使用头孢类4例,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磺胺、对乙酰氨基酚、卡马西平各1例,自服用可疑药物至皮损发生时间为8 h~12天,平均4.2天.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银屑病史及家族史.

  • 去疣酊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于建涛;张艳芝

    1 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本院2005年4月~2006年3月门诊扁平疣患者,年龄10~44 岁,平均29.5岁.女性多于男性(52:30).病程7天~3年,平均1.5月.皮疹分布于面部、手背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表现为针帽至扁豆大的皮色或褐色丘疹,13例有同形反应.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3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冷冻、激光、微波、高频电刀以及内服和外用各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患者近半个月内未口服抗病毒药物,近1月未接受过干扰素等免疫调节类药物,近1周内未外用过抗病毒制剂,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治疗者,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孕妇、15岁以下的儿童、对试验药物过敏者不列入观察.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

  • 生肌玉红膏治疗面部皮肤垢着病1例

    作者:肖红丽;孙乐栋;查旭山;刘靖;李东海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面部皮肤黑褐色厚痂1年余.1年前患者面部皮肤外用"肤康净"后出现脱屑,伴烧灼感,随即结痂,遵从其说明书,每日只用少量清水轻拍面部,不使用任何洗涤用品,但痂皮并未自然脱落.1年来痂皮越积越厚,局部及全身均无不适.强行揭去痂皮后3天左右即再出现.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面颊多发黑褐色斑片、斑块、丘疹,呈疣状污垢样厚痂外观,厚痂上有裂纹,厚处约3 mm(图1).揭去皮损边缘小片痂皮,痂下为浸渍发白皮肤,无渗血.痂皮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形成细胞堆积.PAS染色后可见大量真菌孢子(图2、3).诊断:皮肤垢着病.嘱患者每日清洗面部后立即外涂生肌玉红膏,2次/d.待痂皮浸软后,分批将浸软痂皮小心揭去,除去痂皮部位仍继续外用生肌玉红膏.1个月后电话告知,用药3周面部痂皮已全部除去,但面部皮肤仍较为薄嫩,不耐风吹.

  • 黑棘皮病合并胃低分化腺癌1例

    作者:朱健伟;骆丹;范志莘

    患者女,49岁.反复腹胀、返酸2年,肤色变黑伴瘙痒3月、加重2周.皮肤科情况:颈、双腋下、腹股沟及四肢远端皮肤明显增厚,黑褐色,皮纹加深、干燥呈绒毛状增生,密集成片.病理活检符合黑棘皮病.胃镜检查见胃小弯侧有一巨大溃疡,覆有污苔,周围黏膜呈堤状隆起,质硬,易出血,组织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予化疗联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关键词: 黑棘皮病 胃癌
  • 红斑期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陈燕辉;于建斌;张江安;李琳;陈建立;曹鸿玮

    患者男,48岁.双下肢红斑、鳞屑3年,皮肤异色1年,皮损境界清楚,进行性加重,伴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蕈样肉芽肿(MF).予以干扰素治疗,皮损略缓解,病情稳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 罕见口腔黏膜皮内痣1例

    作者:张晓云;宁克越;刘国海;王健美

    报告1例口腔黏膜皮内痣.患者男,15岁.口腔黏膜肿物15年,近3个月来肿物增长较快.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呈巢状痣细胞,其内见较多黑素颗粒,细胞成熟未见核分裂相.诊断:口腔黏膜皮内痣.行右下前牙拔除+肿物切除+局部牙槽骨去除术,并予抗感染治疗,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

    关键词: 皮内痣 口腔黏膜
  • 腰骶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合并脑白质病1例

    作者:沈俊萍;沈为兴;程树杰;杨季红;魏希亮

    患者男,42岁.腰骶部皮肤褐色斑42年,伴肿物24年.查体见全身皮肤有较多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的棕褐色斑及咖啡斑,并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肿物.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巨大神经纤维瘤.头部CT报告脑白质病.行腰骶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瘤体42 kg.脑白质病与本病是否有必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长期以头部皮肤损害为表现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

    作者:刘素玲;冉玉平;刘卫平;张敏;赵越;黎静宜

    报告1例长期以头部皮肤损害为表现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并分析皮肤损害特征、组织病理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染色特点.该患者为男性,63岁,以局限性头部皮损反复发作7月为其主要症状.皮损呈多形性,以红斑、脓疱、糜烂及溃疡为主,短期内四肢出现浸润性斑块.骨髓病理及流式细胞术提示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头部皮肤组织病理见血管周围散在的肿瘤细胞,表达MP0阳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复杂,头部浸润是其皮肤受累部位之一.在白血病的诊断以前出现头部皮疹,活检提示有异型细胞浸润,提示白血病的进展及预后不良.

  • 老年人足部血管肉瘤1例

    作者:杨如学;王琳;张晓;徐晨

    患者男,84岁.临床表现为右足部暗红色浸润性肿快伴自发性破溃出血.组织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肉瘤.同时做了免疫组化检查.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老年人
  • 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作者:汤建萍;树叶;韦祝;曾迎红

    目的 探讨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例住院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全身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内脏损害.致敏药物苯巴比妥6例、卡马西平4例、磺胺嘧啶和阿司匹林各1例.随访时均已痊愈.结论 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内脏损害为特征,致敏药物以抗惊厥药为主.

  • Histofreezer便携式冷冻手术系统治疗皮肤赘生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广;吴卫红;李翠娜;王丽华;张磊;江丽;史飞

    目的 评价Histofreezeer(R)便携式冷冻手术系统治疗皮肤赘生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Histofreezer(R)便携式冷冻手术系统治疗皮肤赘生物32例,并与28例液氮喷雾冷冻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92.86%,Histofreezer(R)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出现疼痛、红斑及水疱等不良反应较液氮喷雾方法为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Histofreezer(R)便携式冷冻手术系统治疗皮肤赘生物,有效率同液氮喷雾相近,该系统具有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易于贮存、局部反应小等优点.

  • 光化性扁平苔藓9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一化;陈柳青;陈龙;段逸群

    目的 探讨光化性扁平苔藓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9例光化性扁平苔藓,其中男8例,女1例,平均44.5岁.结果 8例均可见双耳前及颞、颊部出现境界清楚的紫红或褐色斑片伴环状、网状融合的紫红色扁平丘疹,中央散在点状正常皮肤或色素沉着斑.双耳廓可同时受累,8例患者其他光暴露区域可见类似皮损.9例患者光敏测试均显示光敏感,组织病理特点除典型的扁平苔藓病理象外,还常见毛囊性扁平苔藓改变伴真皮浅层弹性纤维的嗜碱性变.结论 光化性扁平苔藓在临床及病理上均有较特异的表现.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光化性
  • 山莨菪碱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静;周飞红;黄萌;杨光艳;陈龙;刘辉峰;姜一化;段逸群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0例采用山莨菪碱治疗;对照1组219例采用甲氰咪胍治疗,对照2组210例采用丹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分别为74.83%,76.1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其复发间隔时间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复发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是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理想用药.

  • 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磊;王微;楚瑞琦;陈静;周蕾

    目的 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增加整合式心理治疗,比较其与单纯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整合式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

  •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

    作者: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徐浩翔;曹振平;张磐谏

    目的 研究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RAR)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方法 用0.1μmol/L和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12 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γ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少量的维甲酸受体γmRNA;0.1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倍(P>0.05);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4.0倍(P<0.01).结论 低浓度依曲替酸(低于0.1μmol/L)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伊曲替酸可明显诱导RARγmRNA的表达.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TLR4,TLR9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蔡怡华;郑捷

    目的 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mRNA,TLR4 mRNA和TLR9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其中发病与感染相关者10例,与感染无关者20例)和25例正常人PBMCs内TLR2,TLR4,TLR9 mRNA的水平.结果 与感染有关银屑病组、与感染无关银屑病组较正常对照组TLR9 mRN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6和0.016),与感染无关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LR2和TLR4的水平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LR9的表达在与感染相关银屑病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感染因素,特别是细菌CpG DNA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作用可能通过TLR9介导.

  •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

    作者:胡玉贤;王爱学;李玉平;四荣联;张贵贞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玫瑰糠疹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VCAM-l的表达.结果 皮损组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参与了玫瑰糠疹的炎症反应.

  • Kaposi肉瘤组织中14-3-3β,PI及AI的检测

    作者:曾妍;周晓斐;赵瑾;杨丽;芮东升;赵娟;杨磊

    目的 探讨Kaposi肉瘤(Kaposi's sarcoma,KS)组织中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与14-3-3β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对14例KS及12例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4-3-3β,细胞增殖指数(PI)及细胞凋亡指数(AI)的检测.结果 14-3-3β蛋白在KS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其阳性反应程度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KS组织中PI和AI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KS组织中14-3-3β蛋白与PI呈正相关(r=0.671,P<0.01),与AI呈正相关(r=0.649,P<0.05).结论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均参与了Kaposi肉瘤的发生、发展.14-3-3β的过表达与KS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有关,KS细胞的凋亡与多种途径有关,并可能受到多种负向调节因子的作用.

  • 十味平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培媚;熊霞;杜宇;祝守敏;朱小华

    目的 建立兔耳痤疮模型,观察十味平痤胶囊的抗粉刺作用.方法 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以涂橄榄油作对照.造模成功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灌饲十味平痤胶囊、三蕊胶囊和生理盐水2周,在造模前后及灌胃前后分别切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可见粉刺、丘疹,且光镜、电镜下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痤疮相似;涂橄榄油处肉眼及光镜下改变不大.灌药2周后,实验各剂量组和三蕊胶囊组肉眼可见粉刺、丘疹消退;光镜及电镜下亦有相应改变.结论 Kligman法造模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十味平痤胶囊可纠正兔耳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

  •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活性的研究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活性,探讨红细胞天然免疫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利用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即红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并设健康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和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均<0.05),两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r=0.36,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存在低下和紊乱,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过程.

  • 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明;盛晚香;周芬;周武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 mg 1次/d和潘生丁25 mg 3次/d;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8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70.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F1+2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其中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为3.34±2.87和3.19±2.64;(P>0.05),治疗后为0.94±0.58和1.15±1.12(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浆F1+2水平的升高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 鱼腥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对比及远期随访观察

    作者:王鹏;迪丽努尔;高瑾;普雄明

    目的 观察鱼腥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静滴鱼腥草注射液100~200 mL/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普鲁卡因注射液30~60 mL、维生素C注射液3 g静滴,两组均外用牛皮癣素膏,15天1疗程,共2个疗程.并进行3年的随访.结果 两组均有较好疗效,疗程结束差异无显著性(P>0.05).鱼腥草对于预防银屑病复发有很好的疗效.结论 鱼腥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效,对预防其复发疗效较好.

  • 七参连软膏治疗皮炎湿疹43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尚静雯

    目的 观察七参连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七参连软膏薄涂患处,对照组外用0.025%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54.76%,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分别为46.34%,86.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参连软膏治疗皮炎湿疹安全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皮肤病外用药.

  • 5%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评价

    作者:邓吉成;孙晓霞

    目的 观察外用5%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5%苯扎溴铵溶液准确涂于疣体上,并压迫1~2 min,1次/d,连用3~14天至疣体消退;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碳化至疣体组织在肉眼视线完全消失.随访半年观察皮损消失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8.46%,对照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外用5%苯扎溴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操作简单,复发率低.

  • 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观察

    作者:张洁;刁庆春

    目的 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治疗组30例外擦2%夫西地酸乳膏,2~3 次/d;对照组30例外擦2%莫匹罗星软膏,3次/d,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6%;对照组有效率9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2%夫西地酸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对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刘冬先;江文;陈兴平;陈映玲;杨东亮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阴道炎患者536例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分析

    作者:钟有添;张瑞其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6例阴道炎患者中支原体阳性215例,阳性率为40.1%.其中UU阳性161例(30.0%);MH阳性17例(3.2%);UU和MH混合感染37例(6.9%).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4.0%,15.8%,19.5%,30.2%,34.4%,43.7%,45.6%.结论 阴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40.1%,UU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首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 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变化及机制研究

    作者:薛文成;毛昱;马晓博;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取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分离对上述两种药物耐药的UU菌株,采用PCR试剂盒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果 2003~2005年间共培养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2 845例,UU阳性1 213例,3年间UU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2003年耐药率为5.6%和7.7%,2004年为5.4%和5.5%,2005年为8.2%和7.6%.同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的20株UU中均检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论 四环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UU感染的敏感药物;TetM耐药基因是导致UU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 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藕根;黄清水;陈玉;姜美英;梁斌慧;曾敏帆

    目的 探讨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IL-10浓度,同时以20例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结果 与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健康献血者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与健康献血者,IFN-γ及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h1/Th2比例失衡有关.

  • 掌跖部脓疱性二期梅毒疹1例

    作者:李昌吉;骆志成;武三卯;李文竹

    报告掌跖部脓疱性二期梅毒疹1例.患者男,40岁.双手及掌跖部脓疱1月,肛周皮肤溃烂2周.皮肤科情况:双掌跖部可见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脓疱、溃疡或褐色痂皮,阴囊及肛周可见数个0.5~1.0 cm大小糜烂面,有淡黄色渗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试验(+).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好转.现在随访中.

    关键词: 二期梅毒 脓疱性
  • "皮肤CT"——皮肤病诊断的新手段

    作者:李泓馨;张选棉;高天文

    新一代反射模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组织细胞对激光的反射系数不同,可对皮肤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扫描成像,图像以明暗程度显示出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对皮肤疾病进行辅助诊断,该技术又称为"皮肤CT",具有安全、无创等特点.本文综述了"皮肤CT"的原理及其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 挪威疥误诊为药疹1例

    作者:冯兰珍;刘焕强;王根会;赵云夕

    患者男,20岁.入院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黏着性鳞屑,胸背部泛发粟粒大小的脓疱,双手黏着性黄厚痂,伴瘙瘁、发热,诊断为药疹.取鳞屑镜检见大量疥虫和虫卵,确诊为挪威疥.外用硫磺软膏治愈.

    关键词: 挪威疥 药疹 误诊
  • 溃疡性皮肤结核误诊为Bowen病1例

    作者:余念文;胡友红;袁丽容

    患者男,53岁.肛周起丘疹、溃疡伴疼痛4年余.在外院诊断为"鲍温病",经放射治疗未愈.检查肛周见一10.5 cm×7.0 cm的溃疡面,表面高低不平,有暗红色、鲜红色、苍白色肉芽组织,边缘潜行.胸部X线示双上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病理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皮肤结核.

  • 梅毒血清学五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华;李代渝;雷丽明

    目的 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评价各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做非特异性抗体半定量检测.结果 ELISA,SYP,TPHA,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RUST对二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高,其余各期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 ①使用SYP对临床上疑诊梅毒的患者进行筛选,结合TRUST的实验结果可对梅毒进行诊断.②综合考虑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变化水平才能真实评价治疗效果.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 检测
  • 吖啶橙染色法与革兰染色法检测线索细胞的比较

    作者:岳颖;车雅敏;纪岩文

    目的 探讨吖啶橙染色法与革兰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对100例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吖啶橙染色法和革兰染色法进行线索细胞检查.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吖啶橙染色法存在假阳性问题,假阳性率为10.5%.结论 临床常规开展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线索细胞不能替代革兰染色法.

  •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CTL表位DNA疫苗的Th1/Th2免疫应答研究

    作者:杨慧兰;周翠;关蕾;赵举峰;樊建勇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CTL表位疫苗对小鼠Th1/Th型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构建的HSV-2 pVAX-gD-CTL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 IgG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SV-2 pVAX-gD-CTL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NF-γ和IL4,诱导CD4+,CD8+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并能刺激血清HSV-2 gD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其中pVAX-gD-CTL组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分泌INF-γ水平、CD4+,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方面均显著高于pVAX-gD对照组.结论 CTL表位对单纯疱疹Ⅱ型重组DNA疫苗诱导的Th1型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