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有皮肤损害的白血病并骨髓坏死1例

    作者:张文娟;沈晓峰;吕国池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3个月前以"冠心病"收入本院老年病科,T37℃,无其他阳性体征.8天后患者双手背部注射部位出现数个无痛性浸润性暗红色结节和斑块(图1),隔日皮疹渐增多,突发高热,T 39℃~40.2℃.血WBC 10.9×109/L,RBC 1.96×1012/L,Hb 62g/L,PLT87×109/L;血培养(-);X线胸片示左侧局限性胸膜增厚;腹部B超示脾脏轻度肿大.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王松挺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腹壁切口包块,伴月经期疼痛1年.患者4年前因巨大儿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年前发现腹壁切口上端近脐部出现一枣核样大小包块,质硬,每逢经期包块增大如枣状,触痛明显,月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无痛经史.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腹平软,下腹部可见一长约9.0cm的横向瘢痕,瘢痕上端近脐部可扪及一约1.0cm×0.8cm大肿块,表面皮肤呈紫蓝色,边界欠清,活动性差,触痛明显,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沉,胸部X线片均正常.腹部B超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界清,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包膜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静滴环磷酰胺注射液致剧烈头痛1例

    作者:张晓光;李艳玲;马耀辉;刘强;四荣联;要少茹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颜面部起红斑,伴脱发、乏力4月.患者4个月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伴脱发、乏力,1个月前红斑加重,双下肢起瘀点,逐渐增多.既往体健.体检:内科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可见蝶形红斑.躯干、四肢、双手足散在暗红色丘疹、结痂.双下肢散在红色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 3.2×109 (4~10×109/L), HGB 108g/L(110~160g/L),PLT 97×109/L(100~300×109/L).

  • 巨大晕痣1例

    作者:石国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腰部皮损15年.患儿1岁时其母亲发现腰部出现一黄豆大色素痣,其周围绕以一卵圆形白斑,随着年龄增长,色素痣及白斑逐渐扩大,无不适.未予任何处理.后因虑其恶变至本科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亦无白癜风病史.体检:发育和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腰部可见一3.0cm×6.0cm大椭圆形色素痣,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针帽至米粒大小,光滑,无毛,边缘颜色较淡,周围绕以约16.0cm×16.0cm的卵圆形色素脱失斑,界清(图1).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沿色素痣的纵轴方向,梭形切口完全切除色素痣,至皮下组织.皮损组织病理示:痣细胞排列成实体团块,条索、巢状结构,分布于表皮内(图2);痣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边形,轮廓清楚,胞浆丰富,核圆形、空泡状,可见明显黑色素(图3).病理诊断:混合痣.诊断:巨大晕痣.术后第9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随访,见切口形成疤痕,周围色素脱失斑无减退或消失.

  • 毛囊粘蛋白病1例

    作者:吴娜;郑焱;王俊民;肖生祥;郗彦萍

    患者男,21岁.头部浸润性斑块伴脱发8年.组织病理示毛囊周围可见粘蛋白样物质沉积,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诊断:毛囊粘蛋白病.

    关键词: 毛囊粘蛋白病
  • 结节性胶样粟丘疹2例

    作者:黄萌;陈柳青;姜一化;段逸群

    例1女,39岁,右额角可见蚕豆大的淡黄色结节,周边散在分布绿豆大丘疹4年;例2女,41岁,左颊部可见一1.5cm×2.5cm大淡红色斑块,表面覆少许鳞屑.该2例均日晒后皮损加重,但无疼痛和瘙痒.皮损组织病理:例1示真皮上层胶原组织增生,可见嗜伊红色无结构均质性胶样物质,其间有裂隙;例2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大量粉红色均质性物质胶样团块,轻度嗜伊红改变,其间可见裂隙.2例结晶紫染色均(-).

    关键词: 粟丘疹 胶样
  • 成人斯蒂尔病1例

    作者:成先桂;林泉;谢方明;杨建均

    患者女, 69岁.右侧面部红斑、水疱后疼痛14个月,反复发热、关节痛1年,全身散在分布皮疹5月.体检:面部片状暗红斑,上覆暗红色和黄色痂皮,痂皮下可见点状溃疡和脓性分泌物;背部及双侧上肢散在分布10余个约1.0cm×1.5cm大萎缩性斑块,表面有少许痂屑,部分挤压后有少许脓液;右侧肘部可见淡红色斑块,内侧有一直径约0.5cm的厚壁水疱,疱液稠.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血清铁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及血管壁部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活检呈反应性增生改变.诊断: 成人斯蒂尔病.

  • 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1例

    作者:陈欣玥;刘玲;张韡

    患者女,40岁.左足背被田间竹枝戳伤后出现结节、肿块,部分破溃伴少量溢脓,逐渐加重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组织中见散在分布放射状结构的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深部组织真菌镜检和培养均(-),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菌落生长,菌种鉴定为星形奴卡菌.诊断: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予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G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局部清创处理后好转.

    关键词: 足菌肿 星形诺奴菌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作者:宋维芳;陈胜平;刘向农

    患者男,22岁.面部红斑、丘疹和脓疱,伴脱屑3月余.面部可见数个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和丘疹,顶部可见针尖大脓疱,伴破溃.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毛囊及真皮内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毛囊内见嗜酸性脓肿.

  • 原发性斑状萎缩1例

    作者:王秋枫;夏汝山;杨维玲

    患者女,52岁.躯干、上肢出现丘疹、萎缩性斑片,逐渐增大、增多16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变薄,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散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真皮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胶原间隙增宽;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皮损处弹性纤维明显减少和断裂.诊断:原发性斑状萎缩.

    关键词: 原发性斑状萎缩
  • 膀胱移行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

    作者:冉立伟;兰东

    患者女,83岁.外阴起皮疹1个月,破溃半月.5个月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及左侧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化疗.2个月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块.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右侧大阴唇出现一约蚕豆大淡红色结节,无不适,但增长较快,半个月前结节中央破溃.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外阴皮疹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异形性显著的移行细胞性肿瘤细胞团块,胞浆淡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癌栓.免疫组化示:CK7(+),HMB45(-).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皮肤转移.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白癜冲剂治疗面部白癜风临床观察

    作者:陈波;杨慧兰;梁洁;刘仲荣;林挺;樊建勇;廖春;李翠华;李雪梅

    目的 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中药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内服复方中药,对照1组单纯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照2组单纯内服复方中药.3组均连续治疗15周,分别于治疗第5,10和15周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5周时的有效率为86.00%,对照1组为76.00%、对照2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0,对照1组为20.00%,对照2组为1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内服复方中药治疗白癜风比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好.

  • 阿维A联合NB-UVB治疗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晏文;黄洋;曹碧兰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口服阿维A胶囊,同时行NB-UVB全身照射;对照组30例,仅予NB-UVB全身照射.两组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NB-UVB照射治疗泛发性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多形红斑4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汝斌;刘彤云;刘玲;万屏;何黎

    目的 加强临床医生对多形红斑(EM)的认识,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多形红斑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45例均有EM典型临床表现,男∶女发病比为1∶1.5,平均年龄35.74±22.03岁.轻症EM 37 (82.22%)例,重症EM 8 (17.78%)例.其中17例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空泡改变,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EM是一个病谱病,临床上具有特征性,去除病因,及时控制感染,重症EM早期应用足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多形红斑 病因 治疗
  • Kaposi水痘样疹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娅妮;畅小元;狄正鸿;崔乐;许静

    目的 探讨kaposi水痘样疹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6例kaposi水痘样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aposi水痘样疹好发于冬春季(32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史.有明确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者24(66.67%)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检出率为38.89%.结论 Kaposi水痘样疹多发生于婴幼儿,更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

  • 瘢痕疙瘩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庆利;冯燕君;杨庆琪;蔡瑞康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诱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6年8月~2008年4月对本科门诊的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皮肤科专科体检,根据皮损的部位、形态、数目和对称性将瘢痕疙瘩分为五个临床类型,采用SPSS 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4例瘢痕疙瘩患者发病的主要诱因为痤疮(48.70%)、毛囊炎(35.71%)、手术(10.39%)、外伤(9 74%)、搔抓(9.09%)、疫苗接种(7.14%)和烫伤(2.60%).胸背下颌多发型男女比为3.67∶1,发病高峰年龄为11~20岁,87.50%由痤疮诱发;胸部单发型患者几乎各年龄组均有发生,54.90%由毛囊炎诱发,23.53%为搔抓所致;四肢多发型患者发病年龄小,四肢多发型加混合型患者家族性患病率为66.67%,皮肤损伤后易形成瘢痕疙瘩皮损.胸外单发型患者几乎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手术居其发病诱因的首位.结论 瘢痕疙瘩的临床类型不同,其发病诱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亦不同.

    关键词: 瘢痕疙瘩 临床分析
  • 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构成分析

    作者:康潇潇;骆志成;李军友;牛桃香;周晓黎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儿(年龄≤14岁)进行真菌学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详细登记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 临床拟诊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314例患儿,真菌镜检阳性282(89.80%)例,其中头癣186(65.95%)例,体癣84(29.78%)例,足癣6(2.12%)例,股癣3(1.06%)例,甲真菌病3(1.06%)例;培养分离菌株201株,犬小孢子菌190(94.52%)株,红色毛癣菌6(2.98%)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0.49%)株,念珠菌4(1.99%)株.结论 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中头癣病居首位,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 复方青黛饮含药血清对体外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文彬;冯捷;马慧群;闫小宁;张彩晴

    目的 体外观察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用SD大鼠制备实验血清,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Hoechst染色,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HaCaT细胞24h 和48 h后,复方青黛饮高、中、低三个剂量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对HaCaT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明显.复方青黛饮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和G0/G1比例明显增加,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镜下呈现凋亡的特征性形态改变.结论 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 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革;李建国;吴剑波;周武庆;王千秋;禹卉千;李振鲁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力;观察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细胞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1.0×10-7,10-6,10-5和10-4mol/L浓度的辛伐他汀可以抑制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10-7~10-4mol/L的辛伐他汀可以显著的减少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为治疗硬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 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官智;伍津津;朱堂友

    目的 研究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DPC)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65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且此转染细胞具有体外培养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结论 hTERT基因永生化人DPC系保持了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

  • SLE患者GATA-3、MBD2对IL- 4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作者:秦海红;褚国弟;黄峥烨;徐金华;施若非;施伟民

    目的 分析SLE患者GATA-3、MBD2与IL- 4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ATA-3和MBD2对IL-v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 4、GATA-3、MBD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 4、GATA-3和MBD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37,3.55,9.68,P均<0.05);IL- 4与GATA-3、IL- 4与MBD2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0.97,P均<0.05).结论 SLE患者中IL- 4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MBD2对IL- 4基因阻遏作用降低,及大量GATA- 3对IL- 4基因的过度激活共同作用所导致.

  • 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凡;赵娜;华伟;米新陵;惠艳

    目的 研究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比较槌果藤乙醇提取物不同作用浓度下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活力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 槌果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槌果藤乙醇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时,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的作用时间相依赖.结论 中药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可抑制体外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HaCaT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陈洁;顾军;李斌

    目的 观察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HaCaT细胞后,细胞内分化相关基因TGase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剂量-时间曲线,并比较芳维A酸氨丁三醇与依曲替酸对HaCaT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芳维A酸氨丁三醇和依曲替酸 (0.001~1.0μm/L )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的HaCaT细胞培养液中,在添加芳维A酸氨丁三醇6h、12h和24h后分别回收总RNA ,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HaCaT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记基因TGase1 mRNA的表达情况;芳维A酸氨丁三醇和依曲替酸分别在孵育24h后回收总RNA, 用RT-PCR法检测TGase1 mRNA的表达,比较这两种药物对HaCaT细胞分化的差异.结果 0.001~1.0μm/L浓度的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HaCaT细胞6h、12h和24h后能显著促进HaCaT细胞内分化基因TGase1 mRNA表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芳维A酸氨丁三醇及依曲替酸都可促进TGase1 mRNA表达,且TGase1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这两种药物的剂量曲线非常相似,其促进TGase1 mRNA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芳维A酸氨丁三醇能显著促进HaCaT细胞内分化基因TGase1 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促进HaCaT细胞分化的作用与依曲替酸的效果类同.

  • 骨化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作用机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慧;顾军;张春华;孙青菊;郭志丽;毕新岭

    目的 研究骨化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寻找骨化三醇作用的靶蛋白.方法 常规培养HaCaT细胞、药物诱导,避光培养48h后用反复冻融法提取细胞全蛋白.将提取的蛋白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选取各组中有重叠的药物作用前后浓度改变的10个蛋白质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成功获得HaCaT细胞的蛋白质组电泳图谱,图像重复性好.药物作用后蛋白质表达有明显变化,以抑制为主.共鉴定出四种蛋白质,其中一种为卵清蛋白样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MNE1).结论 成功建立了HaCaT细胞蛋白质二维展示平台.MNE1是骨化三醇的治疗机制中的靶蛋白之一.

  • 克银丸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吕萍

    目的 观察克银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6月~2007年5月就诊的6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口服克银丸10g/次,2次/d,联合UVB照射;对照组32例单用UVB照射,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PAS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治疗组有3例AST和ALT轻度升高.结论 克银丸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但临床应用时需监测肝功能.

  •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疗效观察

    作者:邢燕;赵玲一;邹宇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就诊的100例脓疱疮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外搽2%夫西地酸乳膏3次/d,对照组50例,外搽2%莫匹罗星软膏3次/d,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92.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有效,安全性高.

  • 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作者:周培媚;苏晓杰;路永红;向丹黎;陈前明;刘兰;宋丹萍;魏培迪;康红宇;康每

    目的 探讨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1%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早、晚各1次薄薄涂于患处,1~4周判断疗效;并以克霉唑软膏作对照.结果 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体股癣痊愈率59.01%,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均95.45%;治疗手足癣痊愈率为44.44%,有效率为92.60%,真菌清除率为88.89%;治疗花斑癣痊愈率为56.25%,有效率为93.75%,真菌清除率93.75%.各病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安全、有效.

  •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83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新华

    目的 了解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05年5月~2008年10月就诊的159例甲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口服特比萘芬250mg,1次/d,连续服药;对照组76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冲击治疗,连用 1周 ,停药 3周为1个疗程 ,共3~ 4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停药时痊愈率分别为63.86%和50.00%,有效率分别为83.13%和69.74% ,真菌学痊愈率分别为79.52%和65.79%;停药后16周痊愈率分别为84.34%和75.00%,有效率分别为97.60%和94.74% ,真菌学痊愈率分别为93.98%和88.1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4%和9.2%.两组在停药时及停药后16周痊愈率、有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均>0.0 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 5).结论 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好 ,安全性高 .

  • 暗娼1144人HBV、HIV及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文爱;钟娜;朱海花;王芳乾;陆玉珠;张丽芬

    目的 了解暗娼人群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某妇教所收容的1 144名暗娼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乙肝两对半、HIV1+2抗体检测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梅毒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PA)进一步确证.结果 暗娼人群HBV及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5.73%和29.26%,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 海南省暗娼人群HB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增加了HIV的感染的可能性.提示暗娼是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向一般人群传播这些疾病的"桥梁人群",加强对暗娼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至关重要.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

    作者:陈磊;郑捷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于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作用. 方法 107例尖锐湿疣患者经CO2激光祛除疣体,并在创面愈合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5例在原疣体部位局部外敷10% 5-氨基酮戊酸(ALA)霜剂,包括皮损周围1.0~2.0cm,并用薄膜封包3h,再用光动力治疗仪照射,时间为20min/光斑,光斑直径2.0cm,1次/w,连续2次,此后每2~4w随访1次,连续6个月;对照组52例,创面痊愈后,不用任何药物,仅每2~4w随访1次,连续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区的疣体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4例在治疗部位(光斑直径2.0cm范围内)出现疣体,复发率为7.27%,对照组共有35例在治疗范围(直径2.0cm内)出现疣体,复发率为67.30%. 结论 ALA-PDT对尖锐湿疣复发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 梅毒患者血清对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影响

    作者:符克英;钟娜;张丽芬;蔡俊宏

    目的 了解梅毒患者血清对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的影响.方法 收集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剂(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剂(TPPA)确认为梅毒的患者血清225份和性病门诊非梅毒人群血清95份,同时用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剂(PA)和两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LISA)筛查其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 第1次检测的225份梅毒患者血清中,37份HIV 1/2-PA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都凝集;10份HIV 1/2-PA非致敏颗粒凝集,致敏颗粒孔未凝集;5份致敏颗粒凝集,呈弱阳性,非致敏颗粒未凝集,其它173份血清HIV1/2-PA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对52份标本进行第2次复检,5份第1次检测致敏颗粒凝集的标本结果均为阴性,非致敏颗粒未凝集;其他标本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两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95份标本HIV 1/2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梅毒患者血清用PA法检测HIV抗体时有干扰现象.

  • 梅毒194例夫妻间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权哲;梅莉红;干慧慧;王红枫;曾义斌;方芳;翁孟武

    目的 了解梅毒在夫妻间的发病情况,探讨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194例首诊为梅毒的患者及其配偶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114对夫妻同患梅毒,占58.76%.其中男性首诊患者49例,主要为一期梅毒,女性首诊患者65例,主要为二期梅毒,另有4例妊娠梅毒.114对夫妻同患梅毒的患者中,在一方首诊为梅毒后,有86例的配偶同时追访被诊断为梅毒,其余28例在1~2个月后才被确诊.配偶被追访而诊断的梅毒患者中主要为潜伏梅毒,占69.30%(79/114).结论 夫妻同患梅毒比例较高,潜伏梅毒发生率较高,提高性伴通知确切性和孕前梅毒筛查是降低梅毒发生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梅毒 接触追踪
  • 复发与未复发女性尖锐湿疣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

    作者:涂权梅;吕杰强;陈小鸣;杨安素;邱海凡

    目的 观察复发与未复发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CA复发与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女性生殖器CA初发患者37例,经电灼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不使用任何免疫制剂),再次复发者计入A组(15例),未复发者计入B组(22例).用ELISA法测定电灼治疗前各组血清标本的细胞因子IL-2、IL-12、IL-4和IL-10的浓度,比较A,B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及Th1/Th2比值的差异,分析CA复发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治疗前的血清IL-2,IL-12,IL-4,IL-10分别为65.86±20.31,21.09±5.84,98.31±10.95,25.87±9.24,B组分别为82.81±27.24,25.74±10.63,89.02±13.80,25.62±9.84;用Th1/Th2比值来预测CA不复发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结论 CA复发与否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呈负相关, 以Th1/Th2比值预测CA复发与否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h1/Th2比值可作为评价CA复发与否的一个参考指标.

  • STD门诊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及现状分析

    作者:马小萍;赵玉荣;刘伟民;常建祝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健康防护及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改善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的就医环境,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探寻有效的干预途径.方法 对西安地区皮肤性病门诊的110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就医环境、卫生保健知识(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行为、影响自我防护的障碍和医疗用品处理等. 结果西安地区部分医院基本无独立STD门诊,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传染科均有STD患者就诊,医务人员对预防性暴露后治疗认知率仅为25.45%. 结论 STD门诊工作环境需要改进,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卫生保健知识(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行为认识不足.管理部门应根据STD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以预防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发生.

  • 单克隆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杨靖;李惠;赵恒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一种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细胞表面疾病相关抗原及特定抗体,阻断B细胞活化和T细胞共刺激因子,从而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的优点,近年已开始应用于治疗SLE,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 5α-还原酶对雄激素诱发痤疮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薇;邹大进

    雄激素可以促进皮脂腺生长和脂质合成.5α-还原酶通过将雄激素睾酮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进一步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痤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雄激素与痤疮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雄激素在皮肤代谢的途径及5α-还原酶在该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等.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邵拓;黄新民;黄世平;胡忠诚;吴巧珍

    目的 探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治愈者停药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2.00%和7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2.00%和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肯定,且复发率低.

  • 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在检测女性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樊超;黄玉佳;赵良玉

    目的 建立和评价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mPCR-RLB)快速同时检测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分别选择阴道毛滴虫特异性DNA重复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念珠菌属28s rRNA 至5.8s rRNA间隔序列Ⅱ(ITS2)为靶基因设计一对检测念珠菌的通用引物,构建二重PCR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DNA,然后与通过氨基标记固定在尼龙膜上的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女性阴道试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多重PCR可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临床或标准菌株DNA,上述念珠菌标准菌株可扩增出302~441bp DNA片段,阴道毛滴虫临床株可扩增出262bp DNA片段.6种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可分别与其相应的PCR产物杂交.通过对150例女性阴道试子进行检测,mPCR-RLB检测念珠菌的阳性率为47.33%,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6.67%,二者同时阳性率为1.33%.而培养法检测念珠菌阳性率为36.00%,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2.00%,二者同时阳性率为0.67%.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 多重PCR-RLB可快速同时检测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为女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 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α受体表达的关系

    作者:杨闰平;刘元林;李晓鹏;钟疆虹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糖皮质激素α受体(GR-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治疗前取皮损,用ELISA法检测分离提取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中的GR-α.均予卤米松乳膏外搽治疗3个月,对42例完成试验的斑秃患者按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及无效,痊愈加显效组为有效组,进步加无效为抵抗组.比较各组GR-α表达的差异.结果 卤米松治疗斑秃的有效率为64.29%,角质形成细胞GR-α的表达显效、进步及无效组分别与痊愈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有效组明显高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GR-α的表达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卤米松乳膏治疗斑秃时,有效组皮损GR-α的表达高于抵抗组,但GR-α的表达与疗效无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 喜读《微量元素与皮肤病》

    作者:韩世荣;赵石麟

    拜读由徐汉卿教授主编的<微量元素与皮肤病>一书后,深感获益匪浅.本书共140万字,分上、下两部,上部共32章,其中绪论部分概述了微量元素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机理,微量元素研究的作用及其发展史;第2章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内脏和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第3~31章分别论述了30种微量元素,包括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生理功能以及吸收、分布与排泄,还包括因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及其防治,并讨论了稀土元素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第32章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