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强力碘溶液治疗小儿念珠菌性间擦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泰娟;尹淑颖

    1 临床资料 患儿均来自2004年5月~2005年5月本科门诊.入选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在3岁以下,临床表现为皱褶部位红色斑丘疹、丘疱疹、脓疱、大疱、渗出,皮损真菌学镜检可见假菌丝和孢子,真菌培养为念珠菌属,患儿家长同意接受该治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0.4个月,病程3天~2个月;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9.8个月,病程3天~2个月.对碘过敏者未列入.患儿治疗前均未系统或局部应用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物治疗.

  • 儿童阴茎中线囊肿1例

    作者:马绍云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4岁.尿道外口肿物4年,渐增大半年.患儿生后2月无明显诱因尿道口下方出现一米粒大皮色肿物,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因无明显不适,故家长未在意,从未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形态及智力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尿道外口左下方见一个绿豆大小的皮色囊肿,似水疱样,表面光滑,疱壁较薄,内容物澄清透明,周围无浸润,质地较软,有弹性,无明显触痛及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血TPHA,RPR阴性.

  • Reiter综合征1例

    作者:隋连金;辛崇美;王炜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以臀部、腰腿部关节疼痛8年就诊.患者于8年前开始左侧臀部、腰骶部疼痛,夜间或久坐后加重,翻身困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2℃,用解热镇痛药治疗症状可缓解.

  • Ramsay-Hunt综合征1例

    作者:朱建建;陈静;黄进华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左耳部疼痛5天,出现红斑水疱3天入院.5天前因劳累后出现左耳部疼痛,呈阵发性牵涉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昏,未予重视;3天前发现左耳部有多个红斑水疱,疼痛加重,并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感,无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同侧面部无异常,当地医院以"带状疱疹"予抗病毒、抗炎(具体不详)及"黄芪"、"刺五加"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 口腔尖锐湿疣12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世全;修青;金宙;杨金凤

    1 临床资料 1994年6月~2005年11月本科共诊治口腔尖锐湿疣(CA)12例,其中成人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0岁.病程15天~1年,平均3个月.皮损位于舌系带4例,下唇内侧3例,舌尖部1例.男、女均有不洁性交史.男性5例均有舔阴史,以前有外阴CA者4例,肛周CA者1例;其配偶同时均查出外阴CA.女性3例均有口交史,同时查出外阴CA者1例,2例以前曾有外阴CA史.其配偶以前均有外阴CA,1例有淋病.幼儿4例:女2例,男2例,年龄16~28月龄,平均22月龄;软腭3例,硬腭1例;患儿均由其父母发现而就诊,其母亲在生产前均患有外阴CA.皮损为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及鹅卵石样外观,隆起,边界清楚.数目2~6个不等,为米粒、绿豆粒至黄豆粒大小,颜色为灰白色、淡褐色、暗红色或淡红色,质稍硬,触之易出血.12例中,8例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4例醋酸白试验均阳性确诊.

  • 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全通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40~75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病程1~18月;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病程1~6个月.

  • 注射硅酮溶液致异物性肉芽肿1例

    作者:韩海成;王俊民;刘艳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双眼外眦外侧对称性隆起半年.患者于2年前曾在美容诊所行双眼外眦上方注射硅酮溶液治疗鱼尾纹,半年前左眼外眦上方、右眼外眦下出现甲盖大小肿块,无明显自觉症状,亦无明显进展.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既往体健.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科情况:左眼外眦上方、右眼外眦下方各有一甲盖大小肿块,微红,表面光滑,质稍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压之不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突变平、消失,真皮中下层组织内有多数圆形或卵圆形腔隙,腔隙内可见淡红色物质,周围有多数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异物性肉芽肿.

  • 肛门齿状线尖锐湿疣1例

    作者:黄海军;任虎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未婚.反复便血,伴肛周异物感3个月.患者3个月前泡桑拿浴后,肛周轻微瘙痒,时轻时重,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无效,且皮疹逐渐增多.

  • 以阴囊阴茎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作者:王远清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阴囊皮疹1周,阴茎皮疹2天.1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阴囊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皮疹,渐增多增大;2天前阴茎包皮出现类似皮疹.

  • 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余德厚;何勤;蒋燕萍;汪宇;陆洪光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全身皮肤瘙痒、结节、溃疡半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脐周皮肤剧痒,渐泛发全身,并出现蚕豆至鸽蛋大结节、溃疡及糜烂,有剧痛.病后精神、饮食差,二便如常,体重减轻约3 kg.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T 37.7℃,一般情况差.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黄豆至蚕豆大小,光滑活动,无粘连及压痛,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

    作者:曾招林;孙传寿;叶小英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1岁.四肢关节疼痛8个月,颜面红斑、发热2个月.8个月前患者双侧指(趾)关节出现疼痛,关节稍僵硬,活动后好转,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雷公藤"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渐缓解.2个月前,患者颜面出现红斑,日晒后明显,伴发热、腹胀、上腹痛.查体:T 38.3℃,P 90次/min,R 20次/min,BP 110/75 mmHg,腹部稍膨隆,上腹部轻压痛.皮肤科情况:双侧面颊及鼻部见暗红色轻度水肿性斑疹,呈蝶形分布,上覆少量鳞屑,指、趾末端见暗红色斑.

  • 白色萎缩3例

    作者:沈晓峰

    1 临床资料 例1,女,21岁,服务行业人员.双小腿红斑、溃疡反复半年余,疼痛剧烈.当地医院以"变应性血管炎"予激素、抗感染等治疗,红斑消退,溃疡渐愈合,但易反复.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见鲜红或陈旧性红斑、紫癜,其上有黄豆至甲盖大小不规则溃疡,表面干燥或覆盖血痂,痂皮不易剥离,溃疡边缘略红肿,压痛明显,双踝部或双小腿下部点状或片状似象牙白色萎缩斑,周边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扩张.例2,女,39岁,公务员.

  • 红癣1例

    作者:万明顺;孟书平;胡冬梅;叶霞;程书玉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双侧股内侧红褐色斑片3年.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侧股内侧出现红褐色斑片,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在意,患者平素身体健康.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股内侧见椭圆形红褐色斑片,对称分布,大小约10 cm×5 cm,界清,下界皮损稍隆起,表面微起皱,覆有少量糠秕状鳞屑(图1).真菌镜检阴性,Gram染色示阳性棒状杆菌,Wood's灯示珊瑚红荧光.诊断:红癣.因患者年龄大,病情无发展,拒绝口服红霉素,给予外用红霉素、硫磺水杨酸软膏3周,皮损明显消退.

  • 硬皮病样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夏建新;高洪文;吴珊;郭喜平;王平凡;卢巍

    报告1例硬皮病样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60岁.面颊及颈部皮肤硬韧1个半月.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层胶原纤维间见散在或密集的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而深染,呈长梭形及圆形,小血管腔内也见核大深染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68(+),CD34,CK,SMA均阴性.诊断: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 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作者:舒友廉;晋红中;王宝玺;渠涛

    报告1例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患者男,42岁.双手甲部脓疱、浑浊、增厚6年,全身反复红斑、脓疱3年,加重1月.组织病理检查示Kogoj微脓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

  • 巨大鲍温病1例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陈燕辉;李琳;谭升顺

    报告1例巨大鲍温病.患者女,70岁.右上臂暗红色斑12年余,加重3年.皮肤科情况:右上臂屈侧见一17 cm×15 cm大小椭圆形红褐色略隆起斑片,境界清楚,边缘呈轻微线状隆起,皮损周边上覆银白色不易剥离鳞屑,中央结污黄色厚痂或血痂.组织病理符合鲍温病.确诊后手术切除、植皮.

    关键词: 鲍温病
  • 青斑状血管炎2例

    作者:黄萌;冯永芳;孔庆云;段逸群

    报告2例青斑状血管炎.例1男,35岁.双足踝、足背瘀斑、坏死性丘疹,形成血疱、溃疡、伴疼痛.例2女,25岁.双足踝、足背瘀斑,坏死性丘疹、血疱,伴疼痛.2例双小腿均有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样皮损.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4+).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坏死,棘层增生、水肿,真皮内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管周可见灶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血管管壁见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关键词: 青斑状血管炎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作者:周少娜;王俊民;耿松梅;彭振辉;李晓莉

    患者女,60岁.躯干、四肢起红色水肿性丘疹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中层和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染色深,部分细胞核呈脑回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30(+).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

  • 单次大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成人水痘病程的影响

    作者:包军

    目的 探讨单次大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对成人水痘病程的影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除口服阿昔洛韦(ACV)外,单次肌肉注射IFNα-1b 300万u;对照组除口服ACV外,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记录患者水疱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应用单次大剂量IFNα-1b可缩短成人水痘病程.

  • 高能窄谱蓝光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邓列华;郭梅艳;谢明;金泓;赵刚;胡云峰;李克俭;林幼娜;徐瑾

    目的 评价高能窄谱蓝光联合一清胶囊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1例Ⅰ~Ⅲ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口服中药一清胶囊并使用高能窄谱蓝光照射,B组单纯口服一清胶囊,C组单纯蓝光照射,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45.5%和57.6%.A组的疗效和有效率均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高能窄谱蓝光(415 nm)联合一清胶囊治疗Ⅰ~Ⅲ度炎症性痤疮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用疗法.

    关键词: 痤疮 蓝光 一清胶囊
  • 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分析

    作者:胡志敏;江萍;董碧麟;徐续玲;曾志良;董玉洁;周小勇;孙曾拯

    目的 了解1999年1月~2005年12月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培养资料1237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895例,阳性率72.4%.致病菌中,皮肤癣菌559株(61.1%),酵母菌287株(31.4%),霉菌69株(7.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95.0%(531/559),酵母菌中念珠菌属占71.8%(206/287),霉菌中曲霉属占53.6%(37/69);混合感染20例占2.2%.结论 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种,但是占致病菌的比例下降;酵母菌属和念珠菌属的比例上升;霉菌中以曲霉属和镰刀菌属为主.甲真菌病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 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作者:林克

    目的 观察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击患处,3天1次;同时用10%辣椒酊外搽患处及口服扶正女贞素片和步长脑心通胶囊.3个月为t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梅花针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及疗程结束 后1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88.46%及84.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5%及62.32%.两者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效果肯定,疗效显著而持久.

  • 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涛;温海;黄欣;朱红梅;朱元杰;汪晓军

    目的 探讨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DH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23例别嘌醇致D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别嘌醇致DHS潜伏期长,疹型多,以发疹型为主,常伴紫癜样斑疹、皮肤肿胀及反复脱屑.均有发热,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血液学异常,脏器受累以肝肾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DHS为具有特征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程迁延,早期、足量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 湿疹皮炎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析

    作者:王德旭;张炜;于秉伦;赵峰;苏东宝;刘康美

    目的 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规律.方法 采用瑞典进口"瑞敏牌"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患者做斑贴试验,同时进行可疑因素评估:试验前医、患对可疑因素进行预估,并与试验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7例患者中,阳性96例,阳性率为61.15%,可疑因素评估显示患者预估符合率为10.00%,医生预估符合率为9.03%.结论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应做斑贴试验,以排除接触过敏的可能.医、患双方对可疑因素预估符合率都较低,说明接触性变应原致病临床表现复杂,仅凭印象判断是不准确的.

  • 转录因子T-bet/GATA3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晋广;李峰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水平与不同类型银屑病的发生及其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bet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进行期GATA3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T-bet/GATA3参与了银屑病发病过程.

    关键词: 银屑病 T-bet GATA3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海霞;肖君刚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正常皮肤、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及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GFR和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中的分布.比较二者在三组标本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均为强阳性,在正常皮肤多为中等阳性,且多分布在基底层和棘层下部.在BCC和SCC中,EGFR强阳性(χ2=37.07,P<0.01).PTEN蛋白主要分布在正常皮肤表皮层的棘层上方,在尖锐湿疣全层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中等阳性;在BCC和SCC中,PTEN蛋白减弱或缺失,角珠中PTEN蛋白多呈强阳性(χ2=59.191,P<0.01).结论 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BCC,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其分布的范围和阳性的强度有所不同,检测EGFR和PTE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尖锐湿疣转归的一种方法.

  • 大鼠瘙痒模型中瘙痒信号的初级传入通路追踪研究

    作者:樊翌明;臧海涛;殷光甫;林传友;胡道松;茹立强

    目的 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观察瘙痒信号的外周传入部位.方法 大鼠颈背部皮内注射2% 5-羟色胺(5-HT)建立大鼠瘙痒模型.1周后,随机挑选4只大鼠行颈背部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再用神经束路追踪术(TMB法)观察大鼠颈2~5(C2~C5)背根神经节(DRG)内HRP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DRG中HR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3 DRG中阳性细胞多见,C4中较少,C2,C5中缺乏.结论 大鼠颈背部中线区域的瘙痒信号主要通过C3 DRG传入脊髓.

  • 喜树碱抑制HaCa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景荣;刘晓明;包永明;张振颖;安利佳;林熙然

    目的 探讨喜树碱对HaCaT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48和72 h,用MTr法、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TRAP-ELISA法检测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喜树碱能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作用24,48,72 h的大抑制率分别为85.1%,94.3%,98.6%;且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诱导HaCaT细胞凋亡,将细胞阻止于S期,并使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在诱导凋亡和低于诱导凋亡的浓度下均可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结论 喜树碱抗银屑病的机制与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有关,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实现的.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ML生长抑制因子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琼玉;彭振辉;阎呼玲;刘平;谭升顺;曹振平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ML基因重组腺病毒的转导效率,观察培养人KC中PML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及表达时间,MTT法检测PML基因转染后人KC的生长状况,观察转染PML基因后KC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腺病毒滴度为100MOI时被转染的人KC可达100%,Ad-PML基因转染的人KC能高效表达PMLmRNA和PML蛋白,表达时间可持续2周以上,PML基因对人KC体外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能在人KC中高效稳定地表达,能显著抑制人KC的体外生长,PML生长抑制因子有可能用于银屑病等皮肤病的基因治疗.

  • 表型差异的Brooke-spiegler综合征一家系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作者:黄一锦;张国龙;张益珠;严开林;范星;孙良丹;梁燕华;李卉;刘建军;杨森;张学军

    目的 分析报道首例中国汉族Brooke-spiegler综合征(BSS)家系中的圆柱瘤(CYLD)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家系资料并采集家系成员血样,从外周血中提取全基因组DNA,利用PCR反应扩增整个CYLD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总结了PubMed上2000年以来所报道的所有CYLD基因突变.结果 迄今为止,共报道了33个CYLD基因的突变,笔者检测到一个过去曾报道与家族性圆柱瘤(FC)发生相关的无义突变2272C>T(R758X).结论 CYLD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无一致关联性,报道的该突变可以导致中国汉族人BSS的发生.

  • 丹皮酚对RBL-2H3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

    作者:周国茂;周小勇;高进;沈琴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药效学模型,探讨丹皮酚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RBL-2H3肥大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ELISA法,明确体外RBL-2H3细胞活化分泌组胺及TNF-α动力学特征.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RBL-2H3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及TNF-α的影响.结果 丹皮酚对RBL-2H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0.22 mg/mL.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分泌组胺的释放率在前30 min上升较快,30 min后上升进入平台期;TNF-α分泌的量在1h达高峰.丹皮酚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和TNF-α作用不弱于色甘酸钠0.1,0.5 mg/mL.丹皮酚浓度的对数与其对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和TNF-α的抑制率呈线性相关(P=0.000<0.01).结论 丹皮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RBL-2H3细胞分泌组胺和TNF-α.

  • 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晓云;李强;高天文

    目的 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活黑素细胞ELISA法筛选白癜风患者血清;制备黑素瘤细胞的全息膜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其蛋白;转膜后分别用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血清和正常血清作为一抗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获得抗黑素细胞抗体的阳性血清;优化膜蛋白提纯的条件,获得了黑素瘤细胞全息膜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比较正常人血清和患者血清与黑素瘤细胞膜蛋白的免疫印迹点,发现1个阳性差异蛋白点,表观分子量为70-75KD,表观等电点约为6.5.结论 证明了在黑素瘤细胞表面存在与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结合的膜抗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联合阿昔洛韦膏等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刘姝萍;邢红斌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等联合阿昔洛韦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联合阿昔洛韦膏交替外用,第二组单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用,第三组单独应用阿昔洛韦膏外用,共30天.三组患者均同时口服病毒灵、多抗甲素.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2月末观察结果,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联合阿昔洛韦膏等治疗扁平疣经济、实用、疗效好、副作用小.

  • 补骨脂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文;张江安

    目的 观察补骨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口服克银丸、维生素E,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霜,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骨脂注射液,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分别为12.12±2.61,2.87±0.92,对照组为13.00±2.54,5.67±1.01,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40.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补骨脂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 补骨脂 银屑病
  • 派瑞松治疗手部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李莲花;金哲虎;朱莲花

    目的 观察派瑞松治疗手部湿疹疗效.方法 治疗组外用派瑞松治疗,对照组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均每日早晚各1次,共2周.结果 局部直观视觉模拟尺瘙痒程度评分经秩和检验,治疗第7,14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21天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派瑞松治疗手部湿疹疗效显著,起效时间短,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

    关键词: 派瑞松 手部 湿疹
  • 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观察

    作者:冯毅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和单独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疗效.方法 治疗组43例,采用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43例单独服用阿奇霉素,均治疗2周进行观察疗效,1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23%,1个月后复发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2.79%,1个月后复发率44.44%.结论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联合应用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NGU比单纯口服阿奇霉素疗效好.

  • 女性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孙海双;袁红瑛;何涛;蔡喜颖

    目的 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为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性伙伴及配偶有性病(OR=2.168,95% CI:1.469~3.199)、城市居住人群(OR=2.079,95% CI:1.187~3.642)、教育程度低(OR=0.338,95%CI:0.176~0.649)为影响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开展高危人群的卫生健康教育,加强卫生性行为的指导,是预防和干预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 口服西咪替丁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

    目的 观察口服西咪替丁联合5-氟尿嘧啶(5-Fu)湿敷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疗效.方法 106例CA患者,在所有疣体用二氧化碳激光一次性去除后,治疗组66例口服西咪替丁0.2 g 3次/d,连用3个月,创面愈合后配以2.5% 5-Fu注射液局部及周围2 cm范围湿敷,每周连用4天,停3天,连用4周;对照组40例采用2.5% 5-Fu注射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为7.58%,对照组为22.5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4,P<0.05).结论 口服西咪替丁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能明显降低CA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临床及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雪松;刘宝贵

    目的 分析吉林市8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疾病进展情况,为制定HIV/AIDS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般情况,定期进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以监测疾病进展.结果 吉林市8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86例(97.7%)经血液途径感染且合并HCV感染,另外2例为母婴传播感染(2.3%).估计感染时间均在8年以上,经5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1年内HIV感染者/AIDS病人CD4+ T淋巴细胞平均下降34.8±127.9.结论 吉林市存在部分疾病进展缓慢的HIV感染者.

  • 早期梅毒1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文政;石岩;普雄明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3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性活跃的中青年组,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潜伏梅毒12例,临床无任何症状,均为配偶确诊梅毒后来院检查被发现.一期梅毒就诊患者男性高于女性,其与女性发病部位较隐匿,不易察觉有关.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多种皮肤病混淆.结论 普及对中青年人群的性病知识教育,是减少梅毒发生、传播的重要手段.早期梅毒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减少梅毒漏诊、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梅毒 临床分析
  • 以瘙痒及丘疹样发疹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艾滋病1例

    作者:李琳;张江安;陈燕辉;于建斌

    报告1例以瘙痒及丘疹样发疹、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艾滋病.患儿男,10岁,学生.全身泛发皮疹伴顽固性瘙痒2年,右上腹痛1个月.其母妊娠中有输血史.体检:消瘦,腹股沟淋巴结、肝脾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干燥,可见片状脱屑,散在灰褐色斑丘疹,部分干裂、脱屑,伴有米粒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面部皮肤干燥,眼、鼻、口周可见皮屑及裂纹.口腔黏膜及外生殖器未见损害.HIV抗体检测初筛及确证试验(+).诊断:儿童艾滋病.建议患者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治疗.

  • 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罗宏;梁伶

    随着AIDS患者及免疫低下患者的增加,PM的感染也不断增加.PM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第三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流行病学研究.笔者就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先天性梅毒5例临床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陈晓霞;肖玉凤;刘素琴;李家锋;朱清碧;何勤

    目的 分析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的收集5例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先天性梅毒有死胎、肝脾肿大、皮肤及骨骼损害等临床表现.结论 由于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误诊
  • 益气活血祛风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作者:武彩霞;李娜;李旭波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祛风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服用益气活血祛风中药,对照组30例服用疏散风热中药.均1剂/d,分早晚服用.服药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判效,停药2个月后随访.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7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气活血祛风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 皮肌炎样皮炎还是无肌病性皮肌炎?——关于无肌病性皮肌炎命名的商榷

    作者:曹华;郑捷

    Pearson首次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来命名有皮肌炎的典型皮损而无肌肉损害的患者.然而大家对这一疾病的命名一直存在争议.复习大量文献后,笔者提出"皮肌炎样皮炎"这样的命名,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群,可以是皮肌炎的早期改变,也可以伴有严重的肺部损害或疾病或向红斑狼疮转归,让人忽略的是这样的皮炎还可以合并恶性肿瘤,是"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对这类患者要加强随访,定期作肿瘤学检查和胸部放射学检查.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