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喜树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刘德曼;李春英;李朝;何新;施昆明;卢志成;赵春建

    喜树是我国特有树种,到目前为止,已从喜树中分离得到几十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生物碱、鞣花酸衍生物、脂肪酸、黄酮、挥发性成分等几大类化合物。本文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了归纳,综述了该类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这些成分的相关药理作用,以期为喜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喜树中喜树碱的快速痕量测定

    作者:

    关键词: 喜树碱
  • 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陈梦涵;杨鸣华;孔令义

    喜树碱是从中药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作为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抗癌药,喜树碱及其多种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癌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喜树碱后,科学家们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构修饰、药效药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开发出拓扑替康、依立替康、贝洛替康等喜树碱类抗癌药.直到4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对于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依然活跃,对其生物合成、新剂型开发等方面的关注也成为研究的新方向.作为源于中药单体成分而开发成药的成功典范,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发历程对我们当前开发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新药无疑是有益的借鉴.本文对喜树碱类药物的研发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与同行一起回顾喜树碱的开发历程和相关研究,以期对源于中药的新药开发带来一些思考.

  • 喜树碱核壳型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能评价

    作者:杜卓;潘仕荣;余巧;谭银合;杨海云;卢碧玉;万学勤;吴剑峰

    目的:制备喜树碱/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CPT/PEG-PBLG)纳米胶束并考察其载药特性及体外性能.方法:采用膜透析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CPT/PEG-PBLG纳米胶束,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其释药特性,并考察胶束对HepG-2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PEG-PBLG纳米胶束能包埋疏水性药物喜树碱,BLG嵌段摩尔比为35%的EG-5载药率达11.13%;CPT/PEG-PBLG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具有突释与缓释特性并在碱性介质中释放速度加快,EG-5载药胶束在pH 1.1累计释药率60.34%,而在pH 10.0时则为73.72%;当喜树碱质量浓度≤50 mg·L-1时,CPT/PEG-PBLG胶束对HepG-2癌细胞的毒性远低于相应浓度的喜树碱阳性组(P<0.01).结论:CPT/PEG-PBLG纳米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无污染,可降低喜树碱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喜树果乙醇渗漉工艺条件

    作者:黄瑞松;胡秋萍;陈燕军;孔桂豪

    目的:优化喜树果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X1)、渗漉速度(X2)、漉液收集量(X3)对喜树碱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喜树碱得率与乙醇浓度及漉液收集量成正比,与渗漉速度无关.佳工艺条件为:以80%乙醇作溶剂,渗漉速度为6ml·min-1·kg-1,收集漉液量为8倍药材量.结论:优化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科学的,喜树碱得率较高.

  • 去甲斑蝥素对喜树碱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缓解作用

    作者:金琳;胡晓炜;邵好珍;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能否缓解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用药引起的骨髓抑制.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CPT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1 mg·kg-1作为CPT给药剂量,使用全血分析仪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浓度变化,为后续联合用药提供检测时间点参考.随后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CPT(1 mg·kg-1)组,NCTD低、高剂量(10,20 mg· kg-1)组,CPT(1 mg·kg-1) +NCTD(10 mg·kg-1)组和CPT(1 mg·kg-1) +NCTD(20 mg·kg-1)组.连续灌胃2周,采用眼球采血法,应用全血分析仪检测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差异.病理组织切片评估肠道的毒性情况.结果:CPT LD50为1 mg·kg-1.CPT单独给药后6h小鼠白细胞数目降至少.24 h内与CPT单独用药比较,CPT+ 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无明显变化.连续灌胃2周,比较CPT单独用药,CPT+ 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其中淋巴细胞升高显著(P<0.01),其他细胞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无明显差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CPT主要毒靶器官小肠的病理变化短期、长期均不明显.结论:NCTD可减轻CPT用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没有增加其肠道毒性,为临床CPT应用,并减轻其毒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喜树碱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赵行宇;赵容;田丰雨;侯建成;张巍

    目的 测定不同浓度的喜树碱(CPT)对宫颈癌HeLa细胞促凋亡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促凋亡的机制.方法 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CPT(100 nmol/L ~ 10 μmol/L),继续培养24 h.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eleave-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及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CPT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导致细胞形态改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IC50为2.45 μmol/L;细胞凋亡检测表明,不同浓度的CPT可导致凋亡小体出现,并可使早期凋亡比例增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PT可使HeLa细胞Bcl-2蛋白表达降低,而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胞质Cyt-C,89 kD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蛋白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CPT可以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线粒体依赖途径,并活化作用底物PARP而实现.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羟基喜树碱定期灌注化疗40例的护理

    作者:黎孔玉

    我科2009-01-2010-12对40例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治疗,在灌注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5例,女5例,年龄35~79岁,平均55岁.均为首发病例,术前经膀胱镜肿瘤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G1~G2级.其中单发29例,多发6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TURBT术,术毕留置三腔尿管行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膀胱冲洗至尿液清亮.

  • 伊立替康治疗24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健;黄勇;周永红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大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化疗开始前给予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化疗期间重点做好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护理,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结果本组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无一例因伊立替康毒性反应影响化疗.结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与胃癌治疗

    作者:高虎;张方信;梁君蓉

    1细胞凋亡与胃肿瘤治疗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发育代谢,维持正常功能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细胞衰老、死亡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与病理情况下的细胞坏死不同,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是: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段化,凋亡小体形成.胃细胞学检查证明,正常的胃粘膜存在细胞凋亡,从腺体的底部到表面,都能看到少量的凋亡小体.细胞分裂的周期中决定细胞生长速度和凋亡的关键是G1期[1].近年来,发现胃癌中不仅存在细胞过度增生,同时存在细胞的凋亡异常[2],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2,3].

  • 伊立替康与氟嘧啶类联合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郁宝铭;吴唯勤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与氟嘧啶类化合物在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例进展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分为2组,A组病例给予CPT-1190~125mg/m2,持续静脉滴注10h(第1天)和四氢叶酸钙(FA)30mg·m-2·d-1+5-FU425mg·m-2·d-1×2d(48h持续静脉滴注),每周给药1次,作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不少于6个周期.B组病例则给予90~125mg/m2CPT-11持续静脉滴注10h,每2周1次为1周期,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不少于6个月,亦即相当于不少于6个周期.结果 全组总的有效率(ORR)44.2%,疾病控制率83.7%.A组有效率(RR)为31.3%,B组51.9%,全组平均病情缓解时间11.0个月,总生存率(OS)14.6个月,肝转移的RR为44.4%,肺转移的RR为66.7%,B组肝转移的RR为46.2%,A组为40.0%;B组肺转移的RR为83.3%,A组为33.3%.43例502周期化疗Ⅲ级副反应发生率为3.0%(15例次),无化疗相关死亡.在各种副反应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A组31.9%,但Ⅲ级者仅1例,B组22.7%,无Ⅲ级.B组副反应发生率中手足综合征较高(16.1%),Ⅲ级2例,A组仅1.4%,无Ⅲ级.总的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 CPT-11与氟嘧啶类化合物对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是有效的、安全的.CPT-11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不但疗效更高,副反应明显减少,对肺转移的疗效尤高,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 拓普替康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友珍;李红霞;魏丽惠

    拓普替康(topotecan,TPT)是半合成的水溶性喜树碱的衍生物,作为拓扑异构酶(topo)Ⅰ的抑制剂,已成为首选的二线化疗药广泛用于复发或耐药的卵巢癌实体瘤的治疗.

  •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虎;黄鹤;刘继红

    目的 初步了解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作用(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方法分析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基因型)为常见,共44例,占69% (44/64);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基因型),共17例,占27% (17/64);突变纯合型(TA 7/7基因型)仅3例,占5%(3/64).UGT1A1基因启动子基因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95% CI为1.065~16.785,P=0.040),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59,95% CI为0.911~14.700,P=0.068);TA 6/7和TA 7/7基因型比TA 6/6基因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P均=0.001).结论 在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以TA 6/6基因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 6/7和TA 7/7基因型患者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 6/6基因型.

  • 热疗与化疗对放射存活曲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蕊;李万湖;胡旭东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与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放射存活曲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更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方法,得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浓度为0.5 μg/mL)单独或联合与放射作用下的细胞存活曲线,并通过对各组曲线特征参数的分析来观察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单放、加温与放射、HCPT与放射、加温与HCPT并用放射各组的Do、Dq、N、SF2、β值逐渐减小,K、α、α/β值逐渐增大.结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均能增加Anip97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使细胞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能力减弱,直接杀伤效应增加,且HCPT作用强于加温,而二者联合则效果更佳.

  • 含HCPT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姜建涛;薛兴欢;薛锋杰

    将6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31例,应用HCPT联合PF方案化疗与放疗结合;对照组38例,除化疗方案中不加HCPT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原发灶和转移灶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4%(24/3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4.5%(20/31);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5.2%(14/3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含HCPT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

  •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和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晶;邬麟;曾毅栋;吴尉;鲁军

    目的:观察以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组成的HLOF方案和顺铂(DDP)、HCPT、5-FU及LV组成的HLP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2例给予HLOF方案化疗,L-OHP 130 mg/m2, 静脉滴入2 h, d1;HCPT 6 mg/m2, 静脉滴入,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3;LV 10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29例给予HLPF方案化疗,除用DDP替代L-OHP外余同对照组.DDP用法:30 mg/m2,静脉滴入,d1~d3.以上方案均每21~28 d重复.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方可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CR 2例,PR 17例,SD 8例,PD 5例,有效率为59.4%(19/32);对照组PR 12例,SD 11例,PD 6例,有效率为4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HLOF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KPS评分HLOF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P<0.05.两组疾病无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 TTP)及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晚期胃癌,两者均为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HLOF优于HLPF方案.

  • LFD化疗方案联合HCPT治疗晚期直肠癌46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钰东;杨艳;张秀凤;高绍荣

    应用LFD方案+HCPT治疗4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获得CR 2例,PR 28例,有效率65.2%.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均能逆转且患者能耐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直肠癌术后,常规化疗后复发、转移或初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LFD方案联合HCPT仍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5-426

  • 羟基喜树碱治疗卵巢癌腹水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乔华;王艾蓉;林雁;王青妍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卵巢癌腹水的治疗价值.方法:HCPT治疗组Ⅱ、Ⅲ期卵巢癌合并腹水患者16例,均为顺铂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顺铂治疗的患者,腹穿尽量抽尽腹水或置管引流,注入HCPT 10~20 mg+NS 20 mL,每周2~3次,连用2~4周,全身CAH方案化疗4~12个疗程;顺铂(DDP)治疗组(对照组)卵巢癌合并腹水患者28例,腹穿抽液后注入DDP 40~60 mg+NS 50 mL,水化利尿,每周l~2次,连用4周,全身CAP方案化疗3~12个疗程.结果:HCPT治疗组患者CR 8例,PR 5例,有效率(CR+PR)81.3%(13/16);对照组有效率64.3%(18/28),两组疗效相似(P>0.75).HCPT组白细胞降低Ⅱ度以上2/1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0/28,0.025>P>0.01);HCPT组16/16的患者消化道反应在0~Ⅰ度,对照组Ⅱ~Ⅳ度消化道反应病例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脱发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5).结论:HCPT腹腔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尤适合老年及一般情况较差患者的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11-412

  • 家兔肝动脉与耳缘静脉注入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

    作者:郭武华;熊玉卿

    目的:探讨经耳缘静脉及肝动脉注入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e, HCPT)后,家兔血浆、肝组织中的HCPT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84只随机分为2组,按5 mg/kg分别经耳缘静脉或肝动脉注入HCPT后,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和肝组织.血浆及肝组织匀浆经甲醇沉淀处理后,采用UV-HPLC法测定HCPT浓度,计算并比较2种途径给药后血浆及肝匀浆的HCPT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的测定生物样本中HCPT的UV-HPLC检测法,在80~5 120 μg/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80 μg/L,相对回收率为95.4%~103.6%,日内及日间差异RSD均<7.5%,符合生物样本分析的有关要求.肝动脉灌注HCPT与耳缘静脉注射HCPT相比较,血浆、肝匀浆HCPT的药代动学参数Cmax、AUC0-tn、AUC0-∞、T1/2α、T1/2β、CL、MRT0-tn和MRT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UV-HPLC检测法简捷、灵敏、准确,适用于生物样本的HCPT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较静脉注入HCPT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轻其不良反应.

  • 化疗并高频透热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建军;史彦芬;杨国平;王义善

    化疗是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只能起缓解作用,且缓解率低,缓解期限短。1997年1月~1999年7月,我院对4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了化疗并高频透热(治疗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并以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3~76岁,平均66.5岁。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6~78岁,平均67.8岁。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0例和8例,粘液腺癌为8例和5例,鳞癌为1例和2例,印戒细胞癌为2例和3例,未分化癌均为2例;Ⅲ期分别为18例和14例,Ⅳ期为5例和6例;未手术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术后者分别为9例和8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喜树碱10mg加生理盐水500ml vid 5-Fu 0.75+50% GS 500ml vid d1~5。在化疗的同时,采用频率为8MHz的射频局部透热,温度42±0.5℃,持续60min,隔日一次,共12次。对照组用药剂量及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观察指标肿瘤退缩指标:按WHO癌症治疗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恶性(PD)4个等级,CR+PR为治疗有效。平均缓解期、中位生存期:缓解期是指肿瘤退缩和临床症状缓解至肿瘤复发或转移、症状重新出现的时间。治疗反应:主要观察恶心、呕吐、乏力和骨髓抑制等指标。骨髓抑制以白细胞>4.0×109/L为正常,3.9~3.0×109/L为轻度,2.9~2.0×109/L为中度,>2.0×109/ L为重度。比较两组中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结果一、肿瘤退缩指标:治疗组CR 5例,PR 13例,NC 5例,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CR 1例,PR 9例,NC 8例,PD 2例,有效率为50.0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二、平均缓解期:治疗组7.4个月,对照组4.6个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1个月,对照组6.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治疗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恶心为19例和18例,乏力均为15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5) 。治疗组呕吐为3例,占13%,对照组为15例,占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中重度骨髓抑制为6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无显著性(P>0.5)。 讨论化疗药物与高热并用可能产生相乘作用,也可能产生相加作用。Her man等以肿瘤生长延迟(TGD)为指标的实验发现:喜树碱TGD值在未加热为2.4±0.5,加热43℃半小时为3.0±0.6。体外实验研究:高热43℃合并5-Fu对培养的胃癌细胞作用,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合并作用60min,细胞存活率从96.6%降至23.8%。高热与化疗药物并用可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的抗癌效应,同时降低药物对未加热的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两者并用还有助于防止或推迟耐药性的产生。日本的Yokoyama等报告了热化疗治疗胃癌、结肠癌等取得明显疗效。国内曾报道微波局部透热合并药物治疗胃贲门癌同单用同一用药方案用药途经治疗胃癌相比,X线改善明显。高热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抗癌机理是热动力学效应,使药物更容易接近靶细胞,并使其活性增加。热能破坏癌细胞膜的稳定性,使其通透性增强,药物易于进入癌细胞并保持细胞内较高的药物浓度。高热能抑制抗癌药物作用所致的癌细胞损伤的修复。但现在报道的热化疗治疗胃癌多为临床效果研究,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化疗并高频透热可有效延长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并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238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