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夫妻间传染麻风病1例

    作者:沈志祥;高宜云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左下肢麻木3年,面部红斑半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小腿下端皮肤麻木,半年前出现双足底麻木,同时颜面部、四肢皮肤相继出现10余个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块.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颜面及四肢皮肤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略高出皮面的暗红斑10余块.

  • 疱疹性瘭疽1例

    作者:刘春平;陈强;赵淑肖;金萌

    1 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3个月.右眼睑外下方红斑、水疱10天,右手示指水疱3天.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睑外下方出现红斑,红斑中央出现数个小水疱,后逐渐好转.3天前感冒、发热(T38.℃),右手示指末端出现簇集水疱,融合,自行刺破后见疱液浑浊,伴明显疼痛.

  • 乳酸司帕沙星致光敏性药疹1例

    作者:王芳;张平;周飞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面、颈、双手背部起红疹,伴疼痛1周.周前因"功能性出血"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口服乳酸司帕沙星片0.3g 1次/d,10天前始口服去氧孕烯炔醇片,服药后立即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停用去氧孕烯块醇片,上述症状缓解,继续口服乳酸司帕沙星片.

  • 烟酸缺乏症1例

    作者:石丽清;石琳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双手掌及手指红斑,伴瘙痒3月余.年前因精神受刺激后性格变孤僻,抑郁失眠,寡言少语,急躁易怒,不思饮食,酗酒度日(日饮酒量约250~500mL),身体逐渐消瘦,体重由70kg下降为45kg.

  • 20甲扁平苔藓继发肺结核1例

    作者:王支琼;曹萍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指(趾)甲皮损5年,加重2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指(趾)甲周出现紫红斑、甲变形及缺失,偶可长出新甲,无不适.逐渐累及全部指(趾)甲,同时双侧小腿胫前出现紫红色斑块,时轻时重.当地予中草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近2月来出现咳嗽、咳痰,以少量黄色脓痰为主,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但双侧指(趾)甲甲周紫红斑增多,伴明显肿胀,伴疼痛,无溃烂.

  • 界限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1例

    作者:熊文;兰岩菊;俞新民;毛卫波

    报告1例界限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患者男,38岁,右手腕皮疹伴麻木1年,加重1周.皮肤科检查见右腕屈侧黄红色环形斑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可见沿血管、神经和汗腺分布类椭圆形结核样肉芽肿,以真皮下部更加明显.治疗方案为氨苯砜和利福平联合化疗,疗效在随访中.

    关键词: 麻风 界限类 染色
  • 挤奶人结节2例

    作者:李黎;尤海燕;刘冰梅;杨晶;尤刚

    报告2例挤奶人结节.例1女,28岁.右手中指伸侧及小指外侧各一1.Ocm×1.Ocm大小暗红色结节,中央略凹陷,质硬,无触痛.例2男27岁,右手掌心及示指均可见1.0cm×1.0cm大小水疱及豌豆大小半球型暗红色结节.均有与副牛痘病毒感染的病牛接触史.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挤奶人结节.

  • 界限类偏瘤型麻风1例

    作者:谢璟;万屏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和皮肤的一类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本例患者男,36岁,四肢伸侧红色斑块、结节4年,双手感觉丧失2年,眉毛脱落1年,确诊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

    关键词: 麻风 界限类偏瘤型
  • 完全型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1例

    作者:韩慧;郝勇;杨月圆;王璐;石继海

    患者女,50岁.反复口角歪斜23年、上唇肿胀10年,加重2年.上唇组织病理示:非干酪样上皮细胞炎性肉芽肿.诊断为完全型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 脊髓空洞症1例

    作者:李灵匀;胡雪艳

    患者女,50岁.左侧背部反复出现水疱,破溃、结痂8年.左侧C7-T6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MRI示:小脑扁桃体下端变尖,疝入椎管内,颈髓中央管扩张.诊断:Chiari I畸形,脊髓空洞症.

  • 半导体激光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五清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1O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7天,同时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1次/d;对照组仅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P<0.01),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 老年人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婧莹;陈德华;黄熙;刘群英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3例老年人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所占比例高;重症药疹中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占首位;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皮疹控制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无基础疾病患者长,有肝功损害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起始用量要大于无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结论 糖皮质激素起始治疗量与重症药疹类型、是否伴有肝脏损害有很大的关系;皮疹的控制与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关.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赵建伟;赵桂香;张红岩;丁秋允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方法 :将70例掌跖角化性湿疹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卤米松乳膏治疗.结果 :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51.4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P<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好.

  • 依匹斯汀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华;何荣国

    目的 探讨依匹斯汀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依匹斯汀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对照组38例,单用依匹斯汀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4.21%,两组比较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7.50%和3.70%,对照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4.21%和38.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依匹斯汀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复发率较低.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作者:张悦;程岩峰;韩秀萍;许静;姜海燕;姚颖;谢振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7月本科门诊的13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盐酸米诺环素50mg口服,复方氯霉素酊外用,均2次/d,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润燥止痒胶囊4粒口服,3次/d,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1.52%,有效率为84.85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0.30 %,有效率66.67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氟芬那酸丁酯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姜海燕;路风;闫威;徐晓薇;屈娟

    目的 观察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慢性湿疹及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对照组仅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均连用4周.结果 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糖皮质激素所致的不可逆性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皮疹加重,经系统用药1月后可缓解.结论 5%氟芬那酸丁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以降低皮炎湿疹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性.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亓玉青;王惠平;侯淑萍;刘全忠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静滴,1次/d,对照组47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d,两组同时局部外用冰黄肤乐软膏,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1.25%,对照组76.60%,两组差异无意义统计学.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 冰黄肤乐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苏蓓蓓;于建斌;张江安;翟伟;高明

    目的 探讨冰黄肤乐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均3次/d;对照组29例,外用肝素钠乳膏,3次/d,口服药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7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黄肤乐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

  • 非淋菌性尿道炎7118例沙眼衣原体与解脲脲原体及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百灵;王耀斐;王晓云;杨雅琴;马家驹

    目的 检测和分析西安市及周边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并观察UU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为提高本地域NGU的防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CT和UU检测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和分离培养法;UU阳性者采用鉴定药物选择测试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118例NGU患者中检测CT或 UU阳性者为5511例(77.43%),其中CT阳性率极显著的高于UU阳性率(P<0.01);CT、UU混合感染者1106例(15.55%).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CT或UU阳性率以及CT和UU混合感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对四环素类药物有良好的敏感性,次之为大环内脂类药物,而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各大类药物的平均敏感率与耐药率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CT和UU是NGU的主要病原体,而CT的感染率更高;女性的感染率极显著的高于男性.UU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 阿昔洛韦周期冲击疗法对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天毅;刘继峰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周期冲击疗法对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采用周期冲击口服阿昔洛韦并逐渐延长间歇期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阿昔洛韦6个月连续抑制.两组观察期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组预防复发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4.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个体服药总量比对照组少.结论 阿昔洛韦周期冲击疗法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安全有效,且可大大减少服药总量.

  • 衢州市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李舰艇;姚水洪;郑林福

    目的 了解衢州市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性病门诊疑似性病的1 670例就诊者用RPR法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TPPA法确证,同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梅毒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TPPA检测梅毒阳性152(9.10%)例,以早期梅毒为主(80.92%),其次是隐性梅毒(17.7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婚史、不洁性行为、2个以上性伴、性伴患梅毒史等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安全套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结论 性病门诊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次之,加强对有不洁性行为就诊者及其性伴的梅毒筛查,可减少传染源.

  • 多形态梅毒疹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1例

    作者:晏莹;夏凡;段逸群

    目的 报告1例二期梅毒.患者,男,25岁,有不洁性接触史.临床表现以掌跖红斑,阴茎,阴囊处花环状肉芽肿样斑块,肛周扁平湿疣,腹股沟聚集性褐色丘疹,玫瑰疹等多形态皮肤损害并可见尿道口黄色浆液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皮损血清渗出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见梅毒螺旋体,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淋病奈瑟氏菌(NG)阴性、沙眼衣原体(CT):阳性、解脲支原体(UU):阳性.应用阿奇霉素对非淋治疗有效,对梅毒治疗无效,改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皮损消退,RPR滴度下降.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葛文娱;王永贤;李引娣;甄彩娥;张鸿莉;乔莉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6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局部外敷5-盐酸氨酮戊酸(ALA)后,用波长635nm的氦氖激光照射疣体,每次20~40min,1次/w,共治疗1-6次;对照组为55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用传统C02激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经1-6次治疗后疣体完全消退,无溃疡、尿道狭窄、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7(10.77%)例.对照组经1-2次治疗后疣体全部清除,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26(47.27%)例,其中19(34.55%)例在1~3周内复发.结论 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可靠、复发率低、耐受性好.

  • 二期梅毒疹4例

    作者:刘汉平

    目的 提高二期梅毒疹的诊治率.方法 4例二期梅毒疹,分别为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多形红斑性梅毒性疹和脓疱性梅毒疹.3例经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3次,1例静推头孢曲松钠10天.结果 4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二期梅毒疹的皮肤及粘膜损害多种多样,临床上应了解病史,仔细检查,才能减少误诊.

    关键词: 梅毒
  • 日光性黑子的治疗进展

    作者:陈小娥;朱文元;骆丹

    日光性黑子的治疗主要分为物理治疗和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强脉冲光和化学剥脱术,治疗成功率高,时间短,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局部药物治疗包括氢醌、维甲酸、阿达帕林、对甲氧酚和维甲酸混合制剂.局部药物治疗的疗程比物理治疗时间长,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对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日光性黑子 治疗
  • 砷角化病1例误诊分析

    作者:杜华;刘杜姣;张燕玲;杨桂兰;鞠英;罗洋

    患者男,10岁.全身皮肤色素异常伴弥漫性扁平丘疹1年,无痛痒等自觉症状,因患"癫痫"病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医痫丸"2年,尿、发砷定量分别为3.2 umol/L和1.2ug/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上部可见少量细胞空泡化,轻度嗜碱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水肿.确诊为砷角化病.

    关键词: 角化病
  • 氟芬那酸丁脂软膏联合皮炎汤Ⅰ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8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志;张海龙;刘宪刚;毛旭

    目的 观察氟芬那酸丁脂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外用氟芬那酸丁脂软膏,口服中药皮炎汤Ⅰ号;对照组36例外用3%硼酸溶液,口服中药皮炎汤Ⅰ号.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4.1%,对照组为5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25).结论 氟芬那酸丁脂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

  • 热带、亚热带四地区中学生痤疮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向守宝;张宏;曾翰翔;巢和安;陈俏玲;吴赤篷

    目的 评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门、广州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于 2001年9~10月(澳门)、2004年9~12月(广州)及2005 年9~12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对上述四地区的中学,以学校为单位抽签随机整群抽取18 所中学,共13215名12~20岁的中学生,进行逐一检查,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痤疮的流行病学资料.所有资料应用 SPSS 13. 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四地区痤疮总患病率是51.3%,男53.5%,女46.5%,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2).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率分别为65.4%,8.6%,5.7%和32.1%,地区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气较臭、便秘、食用油炸食物、口臭、直系亲属有痤疮史、经常睡觉很晚、腹胀、乳晕周围体毛较长等为其危险因素.认为痤疮及其并发症影响其容貌的男生占77.1%,女生占69.6%;认为自信心下降者男生占79.6%,女生占72.3%.结论 广州、澳门、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率高,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内分泌、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痤疮及其并发症对其容貌及自信心影响较大.

  • 寻常性天疱疮孕妇及其患儿的护理

    作者:陈晓玉;张崇敏;雷山川

    报告1例寻常性天疱疮孕妇及其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方法.通过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母子二人天疱疮皮损均痊愈.

    关键词: 天疱疮 孕妇 患儿 护理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对HaCaT细胞Toll样受体2和4的影响

    作者:刘苏俊;林麟;周武庆;张彩萍;冯雨苗;马一平

    目的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成分肽聚糖对HaCaT细胞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肽聚糖(10μg/mL、30μg/mL、100μg/mL)处理培养的HaCaT细胞,用RT-PCR检测TLR2 mRNA和TLR4 mRNA含量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aCaT细胞表面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 结果 30μg/mL 肽聚糖处理组HaCaT细胞的TLR2 mRNA和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26±0.06和0.801±0.04,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对照组的TLR2 mRNA(0.433±0.04,P<0.05)和TLR4 mRNA(0.351±0.05,P<0.01).各浓度的肽聚糖处理HaCaT细胞24h,及100μg/ mL 浓度的肽聚糖处理HaCaT细胞12h、24h、36h和48h时,及100μg/ mL肽聚糖处理24h后,HaCaT细胞表面TLR2和TLR4蛋白表达量均高.结论 肽聚糖可以上调HaCaT细胞TLR2和TLR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 人源性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180-NC16A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孙娜娜;王欲晓;周丽君;王刚

    目的 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180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等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从噬菌体抗体库中克隆的人源性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180-NC16A抗体Fab片段进行改造获得scFv,进行DNA测序,同时用ELISA法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Fv与人皮肤组织BP180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抗BP180-NC16A scFv,并获得可溶性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单链抗体的Vλ和VH基因序列完全正确,ELISA法证实可溶性表达的scFv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检测该抗体在人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基底膜带呈现线状结合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了人源性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180-NC16A的单链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抗体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 SLE与γ干扰素的基因型及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蓝艳;唐秀生;武洁;陈集敏;覃俊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SLE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20例SLE患者和150名正常对照者IFN-γ的基因+874 A/T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水平. 结果 SLE组血清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FN-γ基因+874 A/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737倍(OR=1.737,95%CI:1.193~2.529),携带T等位基因的SLE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不携带者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与SLE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SLE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FN-γ的高度表达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

  • 婴幼儿血管瘤组织p53基因突变和c-Myc基因扩增分析

    作者:王原;靳耀锋;王康敏;孙润芹;康安静;强磊

    目的 探讨p53基因第4~6外显子突变及c-Myc基因扩增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婴幼儿血管瘤组织2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筛选可能有p53基因外显子4~6突变的标本进行测序;运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银染色后条带成像分析法检测c-Myc基因扩增情况,并以10例成人血管瘤组织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组14(56.00%)例有p53基因第4外显子错义突变,成人组有2(20.00%)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婴幼儿组1例第6外显子发现同义突变,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婴幼儿组16(64.00%)例有c-Myc基因扩增,成人组仅2(20.0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基因第4外显子突变与c-Myc基因扩增呈正相关(γs'=0.43,P< 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组织的增生过程,c-Myc基因扩增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组织增生和消退过程.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血管瘤组织的增生或诱导其凋亡.

  • 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菌株的体外人工诱导及多重耐药现象

    作者:龚子鉴;赖维;黄朝伟;黄宇青;谢小元

    目的 探讨体外人工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的可行性,为研究淋球菌耐头孢曲松的机制提供实验菌株. 方法将对头孢曲松敏感的标准株ATCC49226(MIC 0.004ug/mL)和临床株ZSSY00205(MIC 0.25ug/mL)以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连续传代培养,定期监测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诱导耐药成功后检测耐药菌株的稳定性,并分析诱导耐药前、后菌株RAPD图谱的改变及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改变. 结果诱导后菌株ATCC49226和ZSSY00205对头孢曲松的MIC值是诱导前的125倍,诱导前、后菌株RAPD图谱未见明显改变,但头孢曲松诱导耐药后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 结论体外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可诱导产生头孢曲松耐药株,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同时,可对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或耐药性增加,即多重耐药现象.

  • 海藻糖和深海鱼类胶原蛋白防护UVA照射皮肤损伤的动物实验

    作者:周立敏;房贤文

    目的 观察海藻糖和深海鱼类胶原蛋白两种海洋提取物成分对抗紫外线照射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家兔皮肤长波紫外线照射损伤模型,测定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海藻糖和深海鱼类胶原蛋白对紫外线照射损伤家兔皮肤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海藻糖和深海鱼类胶原蛋白SOD活力分别提高了14.80%和15.94%,CAT活力分别提高了14.31%和15.12%,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3.26%和47.83%,差异有著性意义(P<0.01)这与VitC的抗损伤作用一致.结论 海藻糖和深海鱼类胶原蛋白能有效抵抗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 Livin和Caspase-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陶菲克;涂亚庭

    目的 了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Livin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0%和72.22%.②Caspase-3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且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③Caspase-3的表达与L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Livin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Caspase-3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Livn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发病过程.

  • Th17细胞与皮肤病

    作者:林熙然;黄畋

    Th17细胞是新近认定的不同于Th1和Th2的特有T细胞系,与其他免疫细胞协调介导各种免疫反应,在一些原来认为由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Th17细胞也介导银屑病的发病,并提示其在一些皮肤病中起作用.

    关键词: Th17细胞 皮肤病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