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癌前期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张思平;胡白;吴爱丽;姚秀华;张兰芳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9例患者均为2007年9月-2009年12本科门诊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46-89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日光性角化病9例,Bowen病7例,BCC 6例,其中浅表型BCC 4例,结节型基底细胞癌1例,腺样型BCC 1例,SCC4例,其中I型SCC 1例,Ⅱ型SCC 3例,Paget病3例.皮疹分布于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外阴部,无手足部皮损.

  • 带状疱疹外用药物致头皮缺损1例

    作者:景文文;张端阳;段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头皮、前额左侧及左眼周围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伴疼痛1周.当地私人诊所以"带状疱疹"予外用自制"黄金膏"(成分:黄柏、黄连、天花粉、丹皮和冰片等)后,头皮局部出现红肿、糜烂和渗出,未予重视,连用5天后,头皮糜烂加重,伴明显灼痛.既往无皮肤过敏及药物过敏史,发病前皮损局部无其他药物接触史,发病以来,皮损局部无血疱和手搔抓史.体检:系统检查末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眉弓上方至头顶左侧头皮见约12.0cm×5.0cm大缺失区,界清,基底部可见淡红色肉芽组织,表面糜烂,有淡黄色分泌物渗出,左侧眼角外下方见一直径1.5cm大类似皮肤缺损区,左侧上眼睑有少许小水疱,伴轻度红肿,视物清楚.诊断:带状疱疹;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 阴阜基底细胞癌1例

    作者:张胜正;黄耀立;胡倩婷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2岁.右侧阴阜出现斑疹3年,逐渐增大并破溃2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阴阜右侧出现一花生粒大红斑,逐渐增大,2年前皮疹增大明显,并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

  • 鼻翼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1例

    作者:陈旭;陈浩;任发亮;黄丹;顾恒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因鼻翼部肿物20余年.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鼻翼部出现一米粒大丘疹,呈褐黑色,无破溃渗液,无明显自觉症状,缓慢生长,15年前增长至黄豆粒大小,外院诊断不详,给予物理方法治疗(电灼或激光,具体不详)去除皮损,未行组织病理检查.治疗1年后于原部位再次出现黄豆粒大丘疹,呈褐黑色,外生性生长,半球形,无破溃渗液,无明显自觉症状,缓慢生长,逐渐增大形成直径约2.0cm的半球形肿物,遂来本院就诊.

  •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11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君丽;穆贤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急性严重皮肤病,以全身泛发红斑、松解性大疱及大片表皮脱落为特征,来势凶猛,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危及到生命,及时、恰当的治疗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5月共收治11例,现就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界限类偏瘤型麻风1例

    作者:吴巧云;王小波;李炜;杨文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四川籍,至今连镜在杭州打工8年.因背部红斑3月就诊.3个月前尤明显诱因患者背部出现较多片状红斑.但无明显增多及扩大趋势,也无瘙痒、疼痛和麻木等不适,未予诊治.7年前曾因双下肢顽固性溃疡被怀疑为麻风,后经浙江省两家省级医院会诊后排除,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痊愈,未留疤痕.否认麻风、结核及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无近期服药史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其他传染性与遗传性疾病.

  •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包立新;张胜;邓华

    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2008年4月-2010年4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患者均有典型的皮损,5%醋酸白试验阳性.男54例,女26例;年龄18~53岁,平均29岁;病程1月~1.5年,平均4~6个月;皮损数日1~15个,皮损直径0.5~2.8cm.为散在或融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突起.皮损分布:男性见于包皮内外、冠状沟、肛周及尿道口;女性分布于大小阴唇、处女膜周围、尿道口及肛周.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及程度等均具有可比性.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陈婷;曹先伟;万红萍;钱永;罗辉;陈丽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右下唇肿胀、溃烂1月余.约1月前,患者右下唇出现一指尖大肿块,呈暗红色,有轻度压痛.予左氧氟沙星0.2g和头孢曲松钠2.0g静滴,均2次/d;溃疡表面用10%氯化钠液湿敷,共治疗15天,无效,且肿块逐渐增大,并出现糜烂和溃疡,皮损周围红肿,遂收人院.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血管脂肪瘤1例

    作者:徐基祥;熊霞;李燎

    患者女,55岁.右上肢皮下结节伴压痛2年,近期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示:皮下结节由富于小血管网分隔的成熟脂肪组织所组成,包膜完整,小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诊断:血管脂肪瘤.

    关键词: 血管脂肪瘤
  • Papillon-Lefèvre综合征1例

    作者:郭建辉;刘建;郭雯;赵丽;刘玉华

    患者男,12岁.双手、双足、双肘和双膝部皮肤弥漫性角化10年.皮肤科情况:双手、双足、双肘和双膝部皮肤红斑角化,伴有鳞屑.自幼牙龈红肿化脓,恒牙萌出时牙周组织出现破坏,牙龈红肿,牙排列不齐.左手背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水肿,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诊断:Papillon-Lefèvre综合征.

  • 坏疽性脓皮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1例

    作者:姜新;李卉;裴小平;张学军;杨森

    患者女,43岁.14年前患者不明因为出现腹痛、腹泻及排脓血便,7~8次/d,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糖皮质激素和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有效.半月前右下肢出现红斑,表面有脓头,红斑逐渐扩大、脓头破溃,伴疼痛,上覆有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味.溃烂物组织病理示坏疽性脓皮病.予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 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李剑光;刘瓦利;崔炳南;李理

    患者男,50岁.双手背部及颈部多发环形红斑2年余.颈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吞噬,特殊染色显示弹性纤维碎裂和吞噬.诊断: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予中药活血散结治疗,症状较前好转.

  • 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2例

    作者:杨晶;刘冰梅;王燕华;尤海燕;李晓捷;尤刚

    例1男,67岁,头皮浸润性红色斑块2个月,伴出血和疼痛10余天.例2男,81岁,头皮暗红色浸润性斑块3个月.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血管肉瘤.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老年人
  • 2007-2009年昆明市延安医院水痘患者资料分析

    作者:李贤光;张雯春;付香莲

    目的 了解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近3年来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昆明市延安医院水痘报告病例的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统计了1 193例水痘患者,男女比例1.09:1;发病年龄3个月~50岁,但以1~14岁居多,且以学生为主,占54.23%;成人水痘发病的构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达到了44.08%,近三年来成人水痘发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近3年来水痘仍以1~14岁学生患者居多,成人水痘发病有上升趋势.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分析
  • 匐行性血管瘤4例分析

    作者:冯佩英;马寒;陆春;李美荣;苏向阳;尹颂超;许庆芳;冯雪君;杨东兴

    目的 分析匐行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并温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科诊治的4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皮损主要为群集的匐行性红斑,表面有撒胡椒粉样紫红色斑点,皮肤镜下为界限清晰的"红湖"样结构,组织病理为真皮乳头和浅层集簇分布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无炎症或舍铁黄素沉着,该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匐行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 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竞;刘斌;王艳春;王延婷;马睿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560nm强脉冲光对11例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患者进行治疗.560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20~27J/cm2;治疗1~8次,每间隔4周治疗1次,于治疗结束后第4周时复诊并判定疗效.结果 基愈2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63.64%.治疗后出现暂时性轻度色素沉着1例,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损伤小.

  • HPV16E711-20配体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作者:徐云升;欧荣英;张文淼;张学奇;李秉煦;蔡剑峰

    目的 比较HPV16型E7抗原CTL表位E7<,11-20>(YMLDLQPETT)与其修饰多肽配体APL(YLLDLQPE-VT)诱发特异CTL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观察E7<,11-20>及其APL的小鼠TC-1细胞肿瘤免除率、存活时间与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了解其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以E7<,11-20>及其修饰多肽配体(APL)免疫C57BL/6小鼠,测定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用LDH释放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TL杀伤活性.结果 脾细胞增殖实验中.3组增殖指数如下:IFA+APL组2.42±0.38,IFA+E7<,11-20>组1.68±0.32,IFA组1.07±0.22;CTL杀伤效应实验中,3组靶细胞溶破率(%)如下:IFA+APL组54.21±0.12,IFA+E7<,11-20>组62.33±0.46,IFA组0.88±0.07;IFA组肿瘤免除率为0,IFA+E7<,11-20>组肿瘤免除率为40%,IFA+APL组肿瘤免除率为80%;荷瘤小鼠中,对照组IFA肿瘤体积迅速增大,E7<,11-20>和APL组的肿瘤生长速度较慢.APL免疫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其CTL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强于E7<,11-20>;APL对TC-1肿瘤细胞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优于E7<,11-20>.结论 APL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效果优于E7<,11-20>,可能为针对HPV16 E7抗原的肽疫苗分子设计提供理想的CTL表位.

  • SD大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探索

    作者:杨汝斌;万屏;刘玲;何黎

    目的 探讨光老化动物模型造模过程中的各个关键因素,确定实用的造模方法.方法 模拟目光中UV(UVA+UVB)照射SD大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48.5J/cm2.UVB为21.3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经UVA联合UVB照射12周后,SD大鼠具备皮肤光老化模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提示造模成功.结论 本实验中的造模关键因素简便易行,经济可靠,可复制性强,为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复制建立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 山柰素与熊果苷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的作用

    作者:商进;辛燕;冯红霞;王震宇

    目的 比较山柰素与熊果苷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筛选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不同浓度(1~100μmol/L)山柰素与熊果苷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比较两者对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细胞增殖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对于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山柰素在各个浓度均优于熊果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柰素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无明显影响,而熊果苷在各浓度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且随其浓度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强.结论 山柰素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熊果苷,并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及形态无明显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 UVB致小鼠皮肤癌变中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

    作者:王晓彦;李艳茹;苏秀兰

    目的 通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诱发小鼠皮肤肿瘤,探讨Fas/FasL,CD4及CD8在Bowen病(BD)、光老化皮肤及正常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加深对皮肤肿瘤Fas/FasL凋亡途径和免疫逃逸机制及周围浸润淋巴细胞类型的认识.方法 将42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分为两组,慢性照光组(UVB)32只,正常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制作了NB-UVB致小鼠皮肤癌模型.Fas表达光老化皮肤组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低于光老化组,FasL表达BD组和光老化组均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较光老化组增高,CD4在BD组较正常鼠皮肤及光老化皮肤组均降低,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CD8在BD组、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D组和光老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L在光老化皮肤中表达增高,在BD中进一步增高,支持了Fas/FasL系统启动细胞凋亡过程和肿瘤细胞通过表达FasL来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学说.BD组与正常皮肤组相比,CD4表达降低,CD8表达增高,这可能与BD是表皮内鳞状细胞癌且存在向侵袭性癌转变的倾向有关.

  • 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体内诱导毛囊的形成

    作者:刘官智;伍津津

    目的 研究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DPC)系DPC-hTERT在体内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方法 将第30代DPC-hTERT与刚分离的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直接注射到裸鼠背部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 DPC-hTERT与刚分离的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注射到裸鼠背部皮下后,可见毛囊样结构形成,且此结构表达毛囊特有的角蛋白.结论 DPC-hTERT具有正常DPC的功能,具备在体内诱导毛囊样结构的能力.

  • 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岂红娇;王友信;赵俊英;王嵬

    目的 比较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组和正常时照组雄激素受体(AR)上短串重复序列GGN(多聚甘氨酸)重复以及两个外显子非同义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编码不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 采集43例AGA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全血DNA.GGN多聚三核苷酸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通过基因测序获得GGN的重复数;应用Pyrosequencing技术测定选定的两个SNP(rs9332969和rs9332970,都位于AR第7外显子上)的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在15-24问,根据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为两组:GGN≤23和GGN>23,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SNP rs9332969在所观察样本中不存在A与G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G,SNP rs9332970在所观察的样本中不存在C与T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T.结论 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的多态性与AGA有关,GGN重复数目≤23,则患脱发的几率显著增加;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存在这两个SNP位点:m9332969及rs9332970,与NCBI的基因库中50%的结论有明显差异.

  • 姜黄消痤凝胶对兔耳粉刺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作者:鲁瑾;曹煜

    目的 采用煤焦油制造实验兔耳粉刺模型,观察姜黄消痤凝胶(AGC)对动物粉刺模型的抗角化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基质组、ACE低剂量组、ACE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兔右外耳道不外搽任何药物作为模型对照,后四组分别在右外耳道每日外用空白凝胶基质1g,AGC 1g,AGC 2g和维A酸乳膏1g,连用3周后,肉眼和组织学观察AGC抗粉刺作用.结果 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增厚,可见粉刺,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粉刺相似;给药2周后AGC组和阳性组肉眼可见兔耳变薄、变软,粉刺减少或消退,组织学亦有相应变化.结论 ACC对实验性粉刺有缩小毛囊面积、皮脂腺直径、减轻表皮增厚和减轻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

  • 亲环素A 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梁军亮;侯俊丽;陈宏

    目的 通过检测亲环素A mRNA(CyPA 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SLE病情之间的关系,并为新型药物的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2例女性SLE患者(活动期28例、稳定期14例)外周血中CyPA mRNA的表达,并以21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SLE活动期组CyP AmRNA的表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A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与SLE的发病及活动度相关.

  • PTEN和Endogl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朱桢;曹海鹏;富学东;齐凤琴;张素华

    目的 探讨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PTEN和Endoglin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PTEN和Endoglin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PI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皮肤鳞状细胞癌组为48.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染色评分也随之降低(P<0.01).PTEN蛋白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57%和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TEN的阳性率显著下降,由58.54%降至9.09%,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Endoglin-MV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30.56±6.41)和正常对照组(3.30±1.63)比较,在中-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31.95±5.74)和高分化组(26.79±6.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淋巴结转移组(34.73±4.50)和无转移组(29.44±6.43)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阴性表达的Endoglin-MVD为33.63±5.09,PTEN阳性表达的Endoglin-MVD为27.24±6.11,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下降参与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恶性进展及转移;PTEN与Endoglin-MVD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的生成.

  • 副肿瘤性天疱疮抗Dsg1和抗Dsg3抗体滴度及亚型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陈娅苑;朱海琴;潘萌;郑捷

    目的 对不同病期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和抗Dsg3抗体的滴度、亚型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进行观察,探讨PNP的特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例PNP患者不同病期抗Dsg1和抗Dsg3抗体滴度及其IgG1和IgG4抗体亚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上述患者PBMC中T细胞的IFN-γ和IL-4水平,并与10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10例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PNP患者组在急性期抗Dsg1和抗Dsg3抗体滴度均升高,稳定期均明显降低,抗Dsg1和抗Dsg3抗体亚型IgG1/IgG4均以IgG1为主,与PV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F组患者的抗Dsg1抗体亚型IgG1/IgG4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NP组患者CD8+T细胞及CD4+T细胞内IFN-γ水平明显高于PV组患者和PF组患者(P=0.001),且稳定期CD8+T细胞及CD4+T细胞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PNP组急性期患者的CD4+T细胞内IL-4水平显著低于PV组患者(P<0.05)和PF组患者(P<0.01),但在稳定期时,其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P患者在抗Dsg1和Dsg3抗体的亚型、细胞因子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天疱疮存在明显差异.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周美凤;罗光浦;黄少飞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入选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O2激光及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时复发率分别为84.20%和15.80%,对照组分别为36.80%和63.20%,其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

  • 优化C02激光治疗跖疣疗效观察

    作者:金承龙

    目的 评价CO2激光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35例跖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予优化CO2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予传统CO2激光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58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痊愈42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81.5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CO2激光治疗跖疣对组织损伤小,疣体脱落彻底,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上选用.

    关键词: CO2激光 跖疣
  • 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永喜;毕健平;张建明;曲才杰;李春霞

    目的 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并与55例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2年内RPR阴转率为69.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PR未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IFN-r水平均低于已转阴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已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免疫球蛋白、IFN-γ和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苯丙胺类兴奋剂降低了梅毒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深圳市宝安区2008-2009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病情况分析

    作者:鲁东平;王芬;张荣;李湘辉;梁瑞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病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梅毒发病和流行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36 853例首次产前保健的孕产妇进行免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试验结果 呈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进行确认;其分娩的新生儿1个月内用TRUST,TPPA及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TPPA)进行检测;对孕妇及新生儿确诊试验结果 呈阳性者进行规范治疗,电话随访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818例孕产妇确诊为妊娠梅毒,患病率为3.45‰;孕妇首次筛查时间多数在孕28周以前;潜伏期梅毒占多数;死胎、死产和自然流产112例,75例终止妊娠;失访117例;多数孕产妇及新生儿TRUST的滴度≤1:4,12例新生儿血清19S-IgM-TPPA检测阳性;分娩的415例新生儿主要是先天梅毒疑似病例,12例为先天梅毒,阳性率为2.89%.结论 早期梅毒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和科学管理妊娠梅毒是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孕产妇 新生儿 梅毒
  • 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的艾滋病2例

    作者:龚子鉴;赖维;陆春;苏向阳;朱国兴;许庆芳;谢淑霞;关蕾

    例1男,46岁,3年前在当地血站献血数次,筛查HIV抗体未见异常,发病1年前曾与4位女性有婚外性生活史.例2女,51岁,发病15年前有输血史,3年前被确诊为"尖锐湿疣".该两例患者均表现为泛发红斑鳞屑性皮损,长时间以"脂溢性皮炎"予相应治疗,无好转.血清HIV确证试验均(+).诊断:艾滋病.经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脂溢性皮炎样临床表现消失.

  • 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的黑素瘤1例

    作者:曹发龙;张淑坤

    患者女,78岁.左足内踝出现结节伴出血10年余,加重1月.曾以"化脓性肉芽肿"予以冷冻治疗,后皮损大部分消退,出血症状缓解.皮肤科情况:左足内踝下方4.0cm处可见直径0.5cm大圆形淡红色丘疹,表面光滑,伴少量鳞屑,质中,边缘呈环状,皮损中央有鲜血流出,周围可见卫星状大小不等的色素斑点.诊断:黑素瘤.

  • 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范瑞强;程喜平;赖梅生;吴元胜;陈达灿;禤国维;陈明春;朱晓浚;许德清

    目的 观察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孵化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提取总RNA,用基因芯片检测孵化后PBMC基因表达谱.结果 研究发现滋阴清热方含药血清上调51个基因表达,下调92个基因表达,它们分属于21个基因功能簇,基因编码蛋白分布于细胞的8个部位.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共同上调2个基因表达和下调12个基因表达;但是含药血清还下调12个基因表达和上调9个基因表达,而地塞米松对这21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同样,地塞米松下调11个基因表达和上调15个基因表达,而含药血清对这26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结论 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型基因表达谱影响是广泛和复杂的,涉及基因数目较多,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中分布广泛,具有上调和下调功能簇内基因表达的作用.

  • 祛银汤治疗血热证银屑病临床观察及其对外周血OPN和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春红;杜锡贤;张春敏

    目的 观察祛银汤治疗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24例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教(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v index,PA-S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OPN和VEGF的表达.结果 祛银汤治疗8周后有效率为79.17%;治疗后PASI评分和各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OPN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OPN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4,P<0.05).结论 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OPN和VEGF异常表达,祛银汤可纠正外周血中异常的OPN和VEGF表达水平.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表现

    作者:梁淑静;徐丽敏;肖尹;纪华安

    目的 对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皮损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图像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对在我院就诊高度怀疑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患者,选定皮损处先做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再在该处行组织病理检查,并在皮损附近正常皮肤处做CLSM检查,用做皮损对照.同时选取临床诊断为扁平疣的20例患者与之对照.结果 皮损处CLSM图像可见明亮的角质层增厚,表皮中上部较多体积大,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胞质低折光卒呈现黑色的空泡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量高折光度的淋巴细胞.对照组扁平疣患者CLSM扫描图像:其空泡细胞大小较为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胞质折光率较低.结论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CLSM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由于例数有限,其特征有待于进一步发现和证实.此外它能监测该病的动态变化.但应注意与易混淆的CLSM图像相鉴别.

  • 瘢痕继发小汗腺汗孔癌1例

    作者:刘久利;陈杨鑫;杨顶权;尤立平;张晓艳;白彦萍;笪冀平;佟杰

    患者女,72岁.右耳前面部皮肤出现肿物伴渗血50天.60年前右耳前肿物处曾有外伤后破溃史,愈后留有瘢痕(7.0cm×5.0cm),50天前该处皮肤被耳环钩破,后结痂,但痂皮常被擦破,可见出血.皮肤科情况:瘢痕中间可见一圆柱状蚕豆大斑块,呈暗红色,基底部有红晕,表面凹凸不平,周边有渗血,结黄痂和血痂.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从表皮向真皮浸润性生长,可见细胞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相,部分区域可见导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示导管样结构EMA和CEA阳性.诊断:瘢痕继发小汗腺汗孔癌.

    关键词: 瘢痕 小汗腺汗孔癌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