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板层状鱼鳞病1例

    作者:任虎;崔阳;张淑英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全身皮肤反复红斑、脱屑2年就诊.其母诉患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干燥,但无红斑鳞屑.半岁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有少量细薄干燥鳞屑,无丘疹水疱,无糜烂渗液,继而红斑逐渐融合成片,鳞屑变大呈多角形或四方形,反复发作至今.1岁半时,患儿出现双下眼睑外翻,十指指甲增厚.患儿系足月顺产,母孕期无上感及特殊用药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史.体检:发育较差,体重12 kg.皮肤科情况:头发较黄,头皮上覆细薄干燥鳞屑,全身皮肤除生殖器外弥漫性潮红、干燥,上覆大片多角形或方形淡黄色疏松鳞屑,边缘游离翘起,中央粘着.口周、指关节皲裂,十指指甲增厚.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灶性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棘层轻度增生增厚,未见角化过度及颗粒层空泡样变,真皮浅层显示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予口服贝特令胶丸(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D)、3顺维甲酸,外用氧化锌糊膏涂搽全身,病情明显好转.

  • TNF-α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

    作者:杨壮群;荔鹏;王正辉

    黑素细胞是皮肤树突状细胞,其产生的黑色素小体传递给角质形成细胞,经角质形成细胞呈现出肤色的深浅,因此,通过控制黑素细胞的增殖达到终控制肤色深浅是我们研究的目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人体内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有抑制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TNF-α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影响,以探讨其对皮肤色素变化方面的作用.

  • 口唇部疣状癌1例

    作者:赵亮;谈君林;王焱;方方

    报告1例临床上少见的口唇部疣状癌.患者男,70岁.口唇部有约12 cm×11 cm×2 cm菜花状外生性肿块,组织病理具有疣状癌的典型的特征改变,HPV定性检测阳性.

    关键词: 疣状癌
  • 色素失禁症随访10年1例

    作者:王爱民;成建新

    患儿女,初诊3月龄,出生时即有皮损.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色素失禁症.但红斑、水疱及疣状损害至1岁时仍未消退,5岁时仅为褐色斑,直至8岁时褐色斑完全消失.

    关键词: 色素失禁症
  • 发生于小腿的阿洪病1例

    作者:王文岭;杨蓉娅;郝震锋;苏有明

    报道1例发生于小腿的阿洪病.男,23岁,因生后即有左小腿环状收缩带就诊.左足及左小腿远端无麻木感.体检:左踝关节上方7 cm处有一宽约1.5 cm收缩带,周长17 cm,而健侧小腿对应部位周长20 cm,患侧皮下组织萎缩,收缩带远端浅表静脉膨胀、迂曲.

    关键词: 阿洪病
  • 蜂胶致接触性皮炎1例

    作者:李政霄;张江安;彭振辉

    报道1例因外用蜂胶滴液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男,60岁,腰骶部红斑瘙痒3周.班贴试验阳性,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蜂胶
  • 胶样粟丘疹1例

    作者:徐标;罗来华

    报道1例胶样粟丘疹.患者女,42岁,务农.5年前手背出现淡黄色半透明粟粒大小扁平丘疹,逐渐增多,并波及颧部,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证实为胶样粟丘疹.

    关键词: 粟丘疹
  •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

    作者:刘文春;徐福照;万友华;童应强

    报告1例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男,68岁.全身起红色皮疹伴瘙痒2年.检查:面、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呈现棕红、棕褐色网状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斑,间有毛细血管扩张呈典型黑、白、红异色改变,全身皮肤干燥少许脱屑,触诊无浸润感及压痛,无溃烂.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钉突消失,轻度角化过度,基底层部分细胞液化变性,色素细胞减少,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其周有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

  • 野生油菜致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作者:李翠华;袁景奕;杨闰平;田中伟;彭振辉

    报告1例由食用野生油菜所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女,33岁,农民,颜面部浮肿瘙痒3天.血WBC 19.22×109/L,N 0.833,血钾3.1 mmol/L.由食用野生油菜所引起,较为少见.

  • 急性原发性皮肤奴卡菌病1例

    作者:李凌;沈斌;施新彦

    男,45岁.因右眼外上方红肿、表面多个小脓头伴发热、右耳前淋巴结肿大3天入院.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巴西奴卡菌,经舒普琛、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治疗后痊愈.

    关键词: 皮肤奴卡菌病
  • 成人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明

    目的探讨成人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方法总结42例成人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并与8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脏器受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成人组血便及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儿童组.结论成人过敏性紫癜消化道损害较为严重.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成人
  • 100例住校贫困生维生素B2缺乏症分析

    作者:高毅琳;裴京超;魏昱

    目的探讨维生素B2缺乏症在沂蒙山区住校贫困生中的原因.方法对因此病前来就诊的住校中学生进行门诊调查.结果冬季为维生素B2缺乏症的发病高峰期,主要与饮食方式、饮食品种单调、对维生素B2需求量大有关.结论指导患者饮食方式及口服维生素B2是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的关键.

    关键词: 维生素B2缺乏症
  • 慢性荨麻疹444例常见吸入变应原及脱敏治疗分析

    作者:于广新;李军;毛舒和

    目的揭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分别对444例典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15种吸入变应原的皮内试验,并对60例阳性患者进行常规脱敏治疗.结果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80.6%(358例),阴性19.4%(86例).常见变应原依次为:尘螨36.71%(163例),屋尘36.26%(161例),霉菌19.14%(85例),杂草11.04%(49例),动物毛10.14%(45例),羽毛9.23%(41例),豚草6.76%(30例),昆虫4.95%(22例),榆树3.83%(17例),杨树2.93%(13例),菊花2.48%(11例),禾本科2.03%(9例),柳树1.35%(6例),松树1.35%(6例),刺槐0.90%(4例).常规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3.3%.结论环境因素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异性脱敏治疗针对致敏原去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氨苯砜和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聚合性痤疮33例疗效观察

    作者:姚小卫;瞿保国

    目的探讨氨苯砜和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聚合性痤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氨苯砜,外用红霉素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对照组口服四环素,外用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结果两组病例的痊愈率分别为57.88%和1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氨苯砜和外用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可作为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 别嘌呤醇引致药物超敏综合征(附7例分析)

    作者:杨健;杨文林;张红娟

    目的分析别嘌呤醇超敏综合征(AHS)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讨论.方法了解7例AHS病人别嘌呤醇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病人平均65.3±11.6岁,服用别嘌呤醇(0.1 g/d)疗程平均6.4±3.1周(3~10周),发疹潜伏期平均为5.0±2.0周(3~8周).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皮疹、白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肌酶升高,常伴有肝损害,严重者有肾脏受累,死亡率14.3%(1/7).结论 AHS具有潜伏期长、病情重、易反复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生难以预测,只有通过严格掌握应用适应症、并根据病人的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来减少AHS的发生.

  • 三种方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比较

    作者:赵庆利;王毅侠;史飞;冯燕君;吴卫红

    目的探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有效方法.方法在HD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中草药口服兼湿敷、或复方青黛胶囊口服,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加用中草药治疗组及加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有效率、平均疗程、平均基愈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治疗HDD中加用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中草药口服兼湿敷、或加用复方青黛胶囊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 皮炎 激素依赖性
  •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派瑞松霜)治疗儿童湿疹120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立强;张军

    目的观察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对儿童湿疹、异位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儿童湿疹患者用派瑞松霜薄涂患处,轻柔片刻,早晚各1次.疗程为2~3周.结果治愈率63.3%,有效率91.6%,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派瑞松霜治疗儿童湿疹、异位性皮炎见效快、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可供临床使用.

  • 维胺酯(三蕊胶囊)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28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俐伶;崔东斌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的改良剂型--三蕊胶囊对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的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应用三蕊胶囊1.0~1.5mg/(kg·d),分3次口服治疗,连服3月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8例(64.3%),显效6例(21.4%),进步4例(14.3%),无效0例.结论三蕊胶囊可作为维胺酯胶囊的良好替代品,通过抑制皮脂分泌、抗角化和抗炎症等作用较好地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 自体疣埋入致种植性尖锐湿疣2例

    作者:何一芳

    报告2例尖锐湿疣自体疣埋入致种植性尖锐湿疣.疣体植入皮下组织1~2月后上臂三角肌切口周围皮肤出现菜花状赘生物.分析手术失误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尖锐湿疣
  • 女性阴道宫颈炎性病病征处理的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强;曾明红;路华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阴道分泌物病征处理流程图中危险因素评分项目细分化的确定及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危险因素评分≥2分、化验结果阳性的192例门诊患者,将其分为A组(头孢三嗪、阿奇霉素),B组(左氧氟沙星、交沙霉素),并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192例患者检出宫颈感染72例(37.5%),阴道感染87例(45.3%),未检出33例(17.2%).A、B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征处理危险因素评分项目细分化,使临床医生在病征处理时具有可操作性,减少用药的盲目性.病征处理应选择价廉、有效的药物.

  • 尖锐湿疣疫苗及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作者:曹伟;吕凤林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生殖道HPV感染是当今流行广的性传播疾病之一.HPV感染的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对病毒基因组与基因编码产物有了深入了解,使得利用HPV疫苗对HPV感染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成为可能.由于HPV不能在体外增殖,无法以培养法获得大量病毒,又由于病毒的DNA性质,疫苗不能以完整病毒颗粒制备.HPV疫苗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有望克服以上缺点,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已成为可能.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 不典型疥疮36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进芳;王宝涛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均来自门诊.市区居民34例,近郊2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75岁,平均33岁.大于60岁2例.干部19例,职工12例,学生5例,病程9天~9月,平均26天.

  • 瘤型麻风误诊为周围神经炎4年1例

    作者:梁红忠;蒋少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左手、右足麻木、眉毛脱落于1996年3月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此后又多处就诊,均以"周围神经炎"处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左手、右足麻木进行性加重,且无汗、干燥、皲裂,左手大鱼际肌开始萎缩,外出劳动迎风流泪,行走时下肢无力,前胸、后背出现红斑,于2000年4月来我所就诊.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家族中无传染病史,本村内有麻风患者.

  •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丝状真菌

    作者:王英;赵敬军;陈伟;吕桂霞;张正华;顾军;刘维达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新的丝状真菌的快速PCR检测方法.方法将13种培养的不同丝状真菌菌种经匀浆器研磨处理后直接放入一个新建立的PCR体系,用2对真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13种不同的丝状真菌菌种均在2 h内通过该PCR 方法成功地获得了靶DNA的扩增,无需任何DNA抽提步骤,可用于直接扩增处于任何生长期的未经处理的丝状真菌DNA.结论此法简便、快速,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对丝状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将具潜在意义.

    关键词: 丝状真菌 PCR
  • SLE患者血清弓形体抗体的检测

    作者:周再高;孙乐栋;曾抗;江丽芬

    目的了解SLE患者血清弓形体IgG抗体的阳性率.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SLE患者血清标本,同时以58例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 SLE患者血清抗弓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5.3%,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LE患者有继发弓形体病的高度危险.

  • 广东籍汉人HLA-DQA DQB基因与SLE的易感性研究

    作者:查旭山;禤国维;陈红;范瑞强;陈达灿

    目的探讨SLE患者遗传易感性与HLA-DQ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东籍健康者及SLE患者全血为研究标本,DNA的提取用快速盐析法,HLA-DQ基因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结果 SLE患者组中DQA1*0101等位基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RR=3.12,Pc=0.036),DQA1*0302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正常组(RR=0.09,Pc=0.045); SLE患者组中DQB1*0301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广东籍汉族SLE与HLA-DQ的相关性方面,DQA1*0101起主导作用;广东籍汉族SLE患者中,疾病的保护性基因在本研究中表现为DQA1*0302、DQB1*0301.

  •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志波;刘炽;谭金华;欧阳恒;钱方;戴永江

    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了58例生活质量受明显影响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竹黄组、银屑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QOLS)、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SAI)进行评价.结果竹黄组的患者DQOLS和PASI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银屑组(P<0.01);竹黄组DQOLS的改善程度与PASI的改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有利于皮损症状的改善从而提高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巢式PCR扩增梅毒螺旋体pol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曾铁兵;吴移谋;黄澍杰;吴志周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临床标本中微量梅毒螺旋体(Tp)的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运用常规及巢式PCR扩增了Tp的DNA多聚酶I基因(polA)的特异性片段,检测了两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血清学方法比较,评价了两方法在诊断梅毒中的意义.结果常规及巢式polA PCR只在扩增Tp时有特异性产物,灵敏度分别约为40个/100 μl及1个/100 μl.检测131份拟诊为梅毒的血清标本,血清学方法与巢式polA PCR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巢式和常规polA PCR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巢式polA PCR具有高度敏感、特异、标本处理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检测血清等标本中微量Tp,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诊断.

  • 天疱疮自身抗体的靶抗原研究

    作者:刘金丽;张学军;杨春俊;王培光;王再兴;李卉;杨森

    目的了解天疱疮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及其在表皮的超微定位.方法采用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IF)、免疫印迹(IB)及包埋后金标记间接免疫电镜(gold-IIEM)等方法检测27例天疱疮(PV 22例,PF 5例)血清与表皮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 27例天疱疮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1.5%,表现为表皮细胞间有亮绿色荧光标记物呈网状分布.21/22例PV血清与表皮提取物130 kD分子结合,2/5例PF血清与表皮提取物160kD分子结合.对11例天疱疮(9例PV,2例PF)血清的间接免疫电镜研究结果显示,金颗粒均沉积在桥粒部位.结论 PV和PF的靶抗原分别是表皮130kD和160kD抗原,其超微结构均定位于桥粒.免疫印迹检查可作为鉴别PV和PF的重要辅助手段.

  • 皖籍汉人HLA-DQA1基因型与SLE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秀菁;叶冬青;李向培;厉小梅;汪渊;周青

    目的探讨皖籍汉人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8例SLE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血样HLA-DQA1基因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的基因型.结果皖籍汉族SLE患者具有显著高的DQA1*0101或*0102,二者总OR=6.92,P<0.005,未发现其他DQA1等位基因与SLE相关.结论皖籍汉人SLE相关联的基因可能并不完全同于其他地区汉族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皖籍汉族人SLE的遗传易感度和家族患病率的估计提供线索.

  •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HLA-DR抗原的表达

    作者:梁再赋;张士发;许静;王良明;赵丽萍;顾绍裘

    目的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HLA-D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SLE患者HLA-DR+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B细胞、CD3+、CD4+、CD8+及CD4+ HLA-DR+/CD8+HLA-DR+均显著升高.结论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SLE的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SLE 淋巴细胞 HLA-DR
  •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丽梅;王晓慧;张峰;李鹤玉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 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28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ET含量,对照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结果寻常性银屑病及非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寻常性与非寻常性银屑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ET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内皮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血浆内皮素水平不能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银屑病 内皮素
  • α-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壮群;王正辉;虎小毅;屠军波;荔鹏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α-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α-硫辛酸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并与茶多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α-硫辛酸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力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减弱,黑素合成减少.结论α-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α-硫辛酸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喷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抑制作用

    作者:严银芳;夏洪铃;徐华;陈晓;梁风;严晓红

    目的评估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对HSV-Ⅰ和HSV-Ⅱ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在组织培养中用CPE抑制实验测定喷昔洛韦钠盐对HSV-Ⅰ和HSV-Ⅱ所致vero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在BALB/c小鼠中测定其对HSV-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损的治疗作用.结果喷昔洛韦钠盐能有效抑制100 TCID50HSV-Ⅰ(sm44株)和HSV-Ⅱ(333株)感染vero细胞所产生的细胞病变作用,半数有效剂量(IC50)分别为1.95 μg/ml和3.90 μg/ml;使HSV-Ⅰ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99%的药物浓度(IC99)为2.40 μg/ml.在HSV-Ⅰ(sm44)感染BALB/c小鼠中,喷昔洛韦钠盐大剂量组(250 mg/kg·d)、中剂量组(100 mg/kg·d)、小剂量组(50 mg/kg·d)均能明显降低HSV-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损作用.结论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具有抗HSV-Ⅰ和HSV-Ⅱ感染的作用.

  • TNF-α和IL-1β对HaCaT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本勇;郑茂荣;范青源;陶苏江;顾军;牟贤龙

    目的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协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e,KC)株HaCaT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地塞米松对TNF-α和IL-1β作用的影响.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HaCaT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培养HaCaT细胞iNOS微弱表达或不表达,TNF-α协同IL-1β显著上调HaCaT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TNF-α和IL-1β的作用.结论推测TNF-α和IL-1β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NOS合成释放的一氧化氮(niric oxide,NO)参与皮肤免疫和炎症反应;地塞米松的治疗效应可能部分与其能抑制iNOS表达有关.

  • 蕈样肉芽肿皮损及外周血人类疱疹病毒1、2、4、5型DNA的检测

    作者:徐宏慧;王官清;何春涤;王雅坤;陈洪铎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与人类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4型(epstein-barr病毒)、5型(人类巨细胞病毒)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酚-氯仿法提取皮肤组织(蕈样肉芽肿32份、正常皮肤29份、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24份)及外周血白细胞(蕈样肉芽肿15份、健康献血员40份、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11份)中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病毒DNA,扩增产物回收后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maⅠ酶切鉴定.结果蕈样肉芽肿皮损及外周血中,各有2份检测到人类疱疹病毒1型DNA;蕈样肉芽肿皮损中有5份存在人类疱疹病毒4型DNA;健康献血员外周血以及正常皮肤、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中未检测到此4种病毒DNA.结论蕈样肉芽肿与人类疱疹病毒1、2、4、5型间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 新型乳化剂E-inspire 343

    作者:马振友;刘俊礼

    乳化剂E-inspire343为一种具有较好乳化作用的新型高分子乳化剂,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辅料复配即可配成膏霜、乳液、浴液、发乳等剂型.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剂
  •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

    作者:杨森;李诚让;宋映雪;杨春俊;李明;张学奇;葛宏松;张学军

    目的研究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家系的临床、遗传特点及其基底膜带(BMZ)结构缺陷,并探讨DDEB亚型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和电镜研究3位DDEB先证者皮损,并对其家系进行实地调查.结果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各家系平均发病年龄差异较大;③同一家系中有不同的DDEB亚型;④IIF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检测Ⅶ型胶原,家系1先证者BMZ处荧光较强,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家系2、3先证者荧光明显弱于对照;⑤透射电镜示裂隙位于BMZ致密板下,锚原纤维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同一DDEB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DDEB亚型,IIF和电镜检测患者皮损有助于诊断.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