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结节性类弹力纤维病1例

    作者:刘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面部斑块、粉刺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面颊部出现桔黄色斑片,其间毛孔扩大,在扩大毛孔内可见黑头粉刺.无自觉症状,未经治疗,黑头粉刺逐渐增多,向双眼周发展.既往体健,否认有遗传疾病、家族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刘藕根;刘志刚;姜美英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左下肢红斑和水疱伴疼痛1周,颜面和躯干水疱4d.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疼痛,后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红斑,其上可见簇集水疱,未予处理;约4d前颜面和躯干出现散在分布的水疱和丘疱疹,周围伴有红晕,疼痛加剧,但能入睡.既往体健,否认有类似病史.体检:T 36.5℃,系统检查无异常,左下肢见带状分布的簇集性张力性水疱和大疱,疱液清亮,基底部红斑,尼氏征阴性(图1);颜面和躯干见散在分布40~ 50个水痘样疹(图2~3).

  • 发疹型汗管瘤1例

    作者:杨蕾;杨维玲;王秋枫;江彬彬;张继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全身皮疹16年.16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粟粒大皮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重视,16年来皮疹逐渐增大增多至颈部、前胸、后背、双下肢,自觉轻度瘙痒,尤其出汗时更为明显,当地医院按"扁平疣"给予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乳房、下腹部、后背及双下肢密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皮色至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坚,孤立不融合,对称分布(图1).

  • 单纯性淋巴管畸形1例

    作者:王德军;马丽辉;程辉;林简;李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3年前患者的肛周及会阴部出现数个米粒大水疱,壁厚,疱液清亮,偶有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予诊治.2个月前上述部位水疱增多和增大,簇集分布,呈疣状外观,有水疱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溢出,伴有间断性畏寒和发热,高体温39℃,发热时伴头晕和咽部不适,在当地诊所对症治疗后可退热,但发热反复出现.血WBC 17.31×109/L,N 0.837,红系及血小板无异常,以"囊性淋巴管畸形破溃并感染及急性扁桃体炎"收入院.

  • 临床表现为类色素痣的基底细胞癌3例

    作者:陈艳;周村建;罗娜;杨希川;阎衡;郝飞

    1 临床资料例1男,30岁.右下睑丘疹渐增大2年.皮肤科情况:右下睑见一绿豆大小圆形丘疹,表面黑色,色素稍不均,基底皮色,质软(图1).例2男,59岁.左眼睑内缘黑色丘疹5个月.皮肤科情况:左眼睑内缘见一绿豆大黑色丘疹(图2).例3男,43岁.左眼睑黑色丘疹1年余(图3).皮肤科情况:左眼睑可见一米粒大黑色丘疹,周围稍发红.

  • 炎性乳腺癌误诊1例分析

    作者:王婷婷;张敏;王琳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右侧乳房迅速增大、红斑、丘疹7个月,累及左胸伴瘙痒4个月.7个月前,患者右侧乳房迅速增大,无疼痛、灼热等不适,其后病变处皮肤逐渐出现红斑、丘疹,无瘙痒,皮疹缓慢增多.自行口服"乳腺增生药"数天后病情无缓解,在当地行B超检查提示囊肿,遂继续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详).6个月前,患者于外院诊断为"炎性乳腺癌"行第一次化疗.其后当地医院考虑为"疱疹?",遂自行停止化疗,间断服用"中药".

  • 儿童巨大尖锐湿疣合并细菌性阴道病1例

    作者:李玉湘;傅强;张秀春;杜丽霞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藏族.外阴赘生物4个月.4个月前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其外阴有一约黄豆粒大赘生物,未予诊治,赘生物逐渐增大,呈菜花状,表面糜烂出血,伴恶臭及瘙痒.追问病史,患儿自诉半年前曾受成年异性性侵害2次.患儿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HIV初筛试验假阳性的SLE患者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简练;李雪芽;孙乐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双下肢瘀点、瘀斑1个月,水肿6d,发热3d.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小腿皮肤出现散在针尖大小暗红色瘀斑、瘀点,压之不退色,无自觉症状,渐发展至大腿及足背.同时出现咳嗽,双侧肘、膝关节疼痛.当地医院以"过敏性紫癜"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时轻时重.近日出现双下肢水肿伴疼痛,自觉尿量减少(具体数量未测),并出现胸闷、气促、乏力、发热,高体温达40.0℃,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护肾、利尿等治疗(具体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

  • 毛囊角化病1例

    作者:冷文婷;白瑛;董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面、颈及躯干部出丘疹伴轻度瘙痒7年,加重1个月.7年前,无明显原因鼻唇沟、耳后发际线边缘及前额出现粟粒大坚实丘疹,上覆油腻性的棕黑色痂皮,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颈部、颈前V形区、颈背部及双侧腋下区,丘疹逐渐增大成疣状,部分群集分布并相互融合.

  • 口腔真菌感染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1例

    作者:程波;黄子斌;裴智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农民.咽部堵塞不适感1月余.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堵塞感,伴吞咽不适,无吞咽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咽部疼痛,呼吸可,无咳嗽咳痰.当地医院以"口腔溃疡"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咽部白斑无明显消退,本科以"咽部溃疡原因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均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体重体力无明显改变.否认输血及不洁性生活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1例

    作者:江山;梁伶

    患者男,60岁.全身结节、肿块十余年.左大腿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大量瘤细胞呈结节状密集分布,瘤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胞体大,核异型,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纽化示:CD2,CD3和TIA-1均阳性,CD4,CD5及CD8均弱阳性,CD7,CD20,CD30,CD56,GrB及ALK均阴性,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70%).诊断: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 幼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4例

    作者:牟妍;夏建新;李福秋

    4例均为幼儿.均为斑丘疹或斑块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皮损分布于躯干、四肢以及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全层弥漫性肥大细胞浸润,部分可见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117弥漫性强阳性.4例均依据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排除其他诊断证实.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好发年龄、皮损分布特点以及皮损组织病理.治疗通过减少肥大细胞数量,降低肥大细胞高反应性,一般可取得较好疗效.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作者:陈琳;张江安;于建斌;曹瑞祥;王湍;李庆研;贾名妍

    患者男,27岁.躯干、四肢反复发生暗红色丘疹、结节、坏死、结痂4月余,无痛,偶有瘙痒.皮肤科情况:躯干、臀部及四肢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中央坏死、破溃,结黑褐色厚痂,留有萎缩性瘢痕或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结节状淋巴及大组织样细胞浸润,可见多数异型细胞,约占30%,少数细胞呈双核或多核;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4(+),CD30(+),CD68(+),CD8个别(+),CD20个别(+),Ki-67约10%(+).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

  •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

    作者:陈柏叡;翁立强;黄卫东

    患儿男,3岁2个月.左大腿出现皮疹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股伸侧多个丘疹、结节,融合成境界清楚斑块,可见散在毛发分布,按压疼痛明显,无明显多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血管成簇、密集增生,深层大量小汗腺腺体和腺管增生.诊断: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

  • 男性乳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作者:颜廷凯;陈晓红;曹碧兰;黄洋;袁伟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 幼儿Sweet综合征1例

    作者:冯进云;李建红;李萍;崔荣;刘建中;罗珍

    患儿男,2岁7个月.面部、颈部及手背突发水肿性红色丘疹及斑块2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水肿、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大量核尘.诊断:Swee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变形综合征1例

    作者:王晓川;曹萍;吴一菲

    患儿男,2岁.右侧躯干、肢体肥大2年.手足脑回状结缔组织痣,腹部表皮痣,右侧肢体不成比例的过度生长,脂肪组织不规则分布,脉管畸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见大量的成熟的脂肪组织.符合变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变形综合征
  •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合并甲亢1例

    作者:张娟;李东霞

    患者女,35岁.全身红色皮疹伴发热2个月,上半身皮疹加重20d.查体:面颈部及双上肢环状红斑,双手震颤,突眼,甲状腺肿大;ANA 1:160,SSA 3(+);T4,FT4↑,TSH↓,TG-Ab,TPO-Ab↑;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流丰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基底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见个别噬黑素细胞,胶原轻度嗜碱变性.诊断:SCLE合并甲亢.SCLE合并甲亢尚未见报道,可能与两者有相同的遗传及免疫学基础有关.

  • 宁夏五家医院2002-2011年皮肤常见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焦亚宁;夏莉;葛新红;张秀娟;刘建平;王立鹏;董灵娣;喻楠;张晓鸣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宁夏银川市五所医院2002-2011年期间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临床上常见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为了解宁夏地区及周边地区皮肤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于2002-2011年期间就诊于银川市五所主要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五解放军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常见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0年间经五所医院病理确诊的临床上常见皮肤肿瘤患者3 650例,其中皮肤恶性肿瘤共计1 964例,占同期就诊于五所医院皮肤科门诊人数(965 471例)的比值为0.20%;病理类型以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病1 686例居首位(46.19%),其次为鳞状细胞癌901例(24.68%),再次为基底细胞癌756例(20.71%).皮肤肿瘤发生部位以头面部常见共计2 412例(占66.08%),其余各部位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宁夏银川市2002-2011年间确诊的皮肤肿瘤患者例数逐年增加.建议加强对皮肤肿瘤的宣传教育与病理检查,争取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 急性白血病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罗小军;施若非;赵肖庆;郑捷

    2例患者均为急性白血病,其中1例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红斑、结节,伴有疼痛,后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另1例双足部皮肤出现红斑伴压痛,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痛.在临床看到不典型皮损伴有外周血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或血小板异常)时应考虑白血病皮肤表现的可能,需通过组织病理、骨髓涂片、骨髓病理和流式细胞学检查确诊,以免怠误病情.

  • 儿童带状疱疹18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珊;迪丽努尔·阿布都热依木;普雄明

    目的 探讨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18例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儿童带状疱疹有轻微的前驱症状,皮疹少且散在分布,神经痛轻微,病程短(2 ~7d),且不发生后遗神经痛.结论 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少见、症状轻微,发病诱因以感染常见.

    关键词: 儿童 带状疱疹
  • 曲安奈德局封治疗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作者:唐智慧;刘超;贝宏;曾海燕

    患者男,42岁.左小腿多发性丘疹、结节16年,加重伴疼痛5年.皮损组织病理诊断:皮肤平滑肌瘤.疼痛经多种方法治疗不能缓解.疼痛性结节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1次,共3次,结节变小,疼痛消失.随访1年,疼痛未复发,结节未增大.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作者:陈萍;安新江;李婉丽;王静;王明光;何秀华;傅鸣郁;王燕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科住院的50例婴幼儿血管瘤于心电监护下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个月,治疗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每月复查1次,并根据体重增减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至皮损消退后减量并停药.结果 50例患儿在用药后24h内即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有效率为80%,其中Ⅰ级0例(差),Ⅱ级10例(中),Ⅲ级25例(好),Ⅳ级15例(优),用药时间延长,治疗效果越明显(P<0.05).平均用药时间5个月(2 ~13个月),停药时间平均年龄8个月(5~27个月).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时间平均9d(7 ~15d).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用药.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的表现

    作者:李颖;徐丽敏;雷东春

    目的 研究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的表现,形成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成像的基本概念.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7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患者,选定患者的皮损进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再取该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对这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皮损处CLSM图像显示真皮乳头呈现折光较高的云雾状团块,其内可见折光较高点状、棒状、丝状等物质,还可见环状真皮乳头增大,出现多形性,真皮浅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获得了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影像学特征,能够辅助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Cx43和C-myc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瑞珍;王娟;周开梅

    目的 探讨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Cx43和C-myc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4种癌基因、4种抑癌基因和1种凋亡抑制基因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对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Cx43和C-myc进行分析.结果 Cx43蛋白和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为强阳性表达,在皮肤瘢痕上皮为阳性表达,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和表达强度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在正常皮肤表皮、皮肤瘢痕上皮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其表达水平和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Cx43的表达降低、C-myc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瘢痕上皮癌变有相关性.

  • rhPTH (1-34)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作者:卜晓琳;毕新岭;史玉玲;汪五清;顾军

    目的 利用PCR芯片技术,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rhPTH (1-34)]对角质形成细胞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培养HaCaT角质形成细胞株,用rhPTH(1-34)诱导细胞后,抽提rhPTH(1-34)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的总RNA,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RNA产量和质量检测;合成cDNA,与含有84条人类基因的Hh信号通路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并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在84条基因中,rhPTH (1-34)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条基因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23条显著上调,2条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形成,细胞信号传导和多组织器官发育等.结论 rhPTH (1-34)可能通过影响Hh信号通路中PTCHD1,C6orf138,BMP4,BMP6,BMP7等相关基因表达,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调节作用.

  • 外周血C3,C4与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作者:何泽生;安国芝;赵海春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外周血C3,C4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9例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146例CU患者的外周血C3,C4及IgG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并通过荨麻疹活动评分(UAS)对165例荨麻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结果 AU,CU患者外周血的C3,C4及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性CU患者外周血的C3,C4及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例CU患者IgG水平高于正常值(IgG> 17g/L),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5).UAS与荨麻疹外用血的C3,C4及IgG水平相关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IgG水平升高CU患者的C3,C4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3,C4水平可以反应IgG水平升高的CU患者的病情.

  •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otch1和NF-κB p65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瑞;夏永华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Notch1,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皮肤鳞癌组织及5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otch1及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 mRNA相对含量(0.451±0.072)低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715±0.0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 mRNA相对含量(0.646 ±0.062)高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445±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31.03%(18/58)低于正常皮肤组织77.59%(45/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81.03%(47/58)高于正常皮肤组织34.48%(20/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的低表达和NF-κB p65的过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SLE患者外周血中CD16的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赵建平;陈星;郑茂荣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6的变化,并与病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D16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5例SLE患者,根据SLEDAI评分及有无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进行分组;同时选择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6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16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中CD16阳性细胞较非活动组降低不明显(P>0.05);狼疮性肾炎(LN)组较非LN组的外周血CD16阳性细胞下降明显(P<0.05),且LN组中已出现肾功能损害者CD16阳性细胞明显低于尚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组(P<0.05).结论 CD16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且与其肾脏病变程度相关.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CD16
  • p-STAT3及其靶基因CyclinD1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肖汉龙;陶娟;刘辉峰;安湘杰;肖敏;涂亚庭

    目的 探讨磷酸化STAT3(p-STAT3)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对照.结果 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 (19/30)和73.33%(22/3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20)和10.00% (2/20).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STAT3和CyclinD1在CA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导致了CA细胞的过度增殖.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TP53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孙忠辉;石梅;李明;余红

    目的 检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TP53蛋白表达和TP53基因全外显子突变,以探讨TP53在LC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纽化SP法检测38例LCH中TP53蛋白水平;对16例TP53蛋白阳性组织原位提取DNA后PCR直接测序检测TP53基因外显子2~11的变化.结果 38例LCH样本TP53蛋白阳性16例(42.11%).在16例阳性的平均吸光度比较中,分别为10例广泛型(MS) (0.120 6±0.008 8),6例局限型(SS)(0.122 1±0.003 0),二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直接测序16例阳性LCH,2~11号外显子突变未见异常.TP53 codon 72基因型频率为:LCH组PRO型3例,ARG型5例,PRO/ARG型8例;与40例正常对照相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H组中MS组PRO型2例,ARG型3例,PRO/ARG型5例;SS组PRO型1例,ARG型2例,PRO/ARG型3例.两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H中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TP53蛋白异常表达,但在临床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H中TP53基因在全外显子无突变.TP53 codon 72基因型与正常人群一致且与临床分型及预后无相关.在LCH中可能有另一无关基因突变的机制影响了TP53蛋白表达.

  • 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8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金玲;金如钧

    目的 分析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科诊治的86例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2例,女74例;年龄36 ~ 52岁,平均(46.1±13.6)岁;从首次外用皮质激素到发生酒渣鼻样皮炎时间为3个月~20年,平均(12.2±3.5)个月;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和水肿基础上的丘疹、脓疱、丘疱疹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且反跳现象常见.常见致病药物是丙酸氯倍他索.结论 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有弥漫型、面中型和口周型.局部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和/或口服抗生素治疗有效.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程甘露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均3次/d,外用卤米松乳膏2次/d;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3次/d,外用卤米松乳膏2次/d;连续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8.6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2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燥止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是安全有效的.

  • 2006-2011年海南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钟娜;郑文爱;王芳乾;张丽芬;陆玉珠

    目的 监测2006-2011年海南地区淋球菌对抗茵药物的耐药趋势.方法 收集2006-2011年海南部分地区患者中分离的淋球菌38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抗生素的低抑茵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 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阳性率从2006年16.47%上升到2011年30.69%;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阳性率从24.71%上升到53.47%;环丙沙星耐药率在93.33% ~ 100%之间,2010年为86.36%;头孢曲松耐药率从0上升到2.97%,低敏率从24.71%上升到87.88%;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PPNG,TRNG,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上升,头孢曲松出现耐药株,低敏株也不断增加,表明了淋球菌的耐药趋势逐渐增强,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 威海市某医院498例性传播疾病临床分析

    作者:王燕飞;刘卫兵;陈洪晓;王婷;李美力

    目的 了解威海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威海市某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498例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498例,男356例,女142例,33例患两种以上性病;发病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由2006年的14.26/万,先上升至2009年的28.11/万,后降至2010年的21.08/万.梅毒和非淋茵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尖锐湿疣高,平均为32.60%,淋病逐年下降;21 ~2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4.18%),5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逐年增高;职业以待业者为主.结论 梅毒等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高年龄组性病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

    作者:谢海莉;赵进;李伟;顾国龙;梁富雄;李世远

    目的 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 抽取3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h1,Th2和NK细胞水平.结果 血清固定组与健康组比较,CD4+T细胞、Th1细胞和NK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T细胞和Th2细胞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8+和Th1/Th2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未治疗梅毒患者组比较,CD4+T细胞和Th1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 +/CD8+和Th1/Th2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发生Th1向Th2漂移,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可能影响梅毒螺旋体的彻底清除,造成血清固定.

  •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金芝英;祝月苹;祝怀平;黄国杨;李菊红

    目的 分析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完善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1年1-9月在绍兴市7家医院门诊治疗的女性C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00例,年龄18~ 65岁;已婚99例,离异或丧偶10例,未婚91例;性传播142例,间接传播58例;病程7d ~6个月.结果 女性CA患者的SAS总分为34.75±8.37,SDS为39.19±8.89,均高于国内常模SAS(29.78±10.07)和SDS(33.46±8.55).本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3.5%,主要表现在焦虑、害怕、睡眠障碍等方面.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5%,主要表现在忧郁、性兴趣减退等方面.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女性CA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焦虑 抑郁
  • 胎传梅毒152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华;张洪为;雷丽明

    目的 调查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病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胎传梅毒152例;2011年较2007年增长11.70倍;月龄以0~1个月为主;85.53%的患儿母亲为流动人口;97.37%孕前未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88.82%未予正规青霉素治疗.结论 胎传梅毒多发于农村流动人口,孕妇缺乏梅毒血清学筛查和正规青霉素治疗是导致胎传梅毒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治疗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对降低胎传梅毒意义重大.

  • 特殊部位白癜风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海艳;王芳;柯宜均;丁晓岚;杜娟;张建中

    白癜风的治疗近年有了长足的进展,医生可以依据中国《白癜风治疗共识2009版》,根据患者的病期、型别、皮损面积、病程等诸多因素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案.但是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在白癜风治疗中依然存在很多难题,如黏膜部位、肢端部位、累积毛发部位的白癜风仍然很难治疗.本文针对以上难题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难治部位白癜风提供更多的治疗对策.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进展

    作者:张云凤;王秀丽;王宏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传统的微波、激光、冷冻等创伤性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容易复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尤其是特殊部位(如尿道、宫颈)的尖锐湿疣,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势.ALA-PDT在治疗尖锐湿疣,并预防其复发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ALA-PDT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二期梅毒2例误诊分析

    作者:滕蔚;陈海蓉;史同新

    例1男,32岁.面部出现疣状皮损3个月,被误诊为深部真菌病.例2男,39岁.肛周出现环状红斑2个月,被误诊为湿疹.2例查RPR均为1∶32(+),TPPA(+).诊断:二期梅毒.例l予头孢曲松2g/d静脉滴注,连续15d,第15d复诊时,皮损明显缩小;例2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周,第2周复诊时,皮损明显缩小.

  • 植物日光性皮炎2例误诊分析

    作者:姜峰;侯志宏;毕廷民;杨洁;王丽昆;孙晓强;刘阳

    目的 探讨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误诊的原因与诊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收集2例植物日光性皮炎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诊断和误诊过程.结果 2例首诊均误诊.1例误诊为血管性水肿,1例误诊为卟啉病.结论 对于春、夏季发病,有光敏性植物食用史及光曝露史,在曝露部位出现水肿及紫癜样皮疹者要首先考虑植物日光性皮炎.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局部对症处理也是患者早日恢复的关键.

  • 彩色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2型抗原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杨琳;刘文力;金宁;韩莹

    目的 探讨彩色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型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乳胶颗粒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种水疱、溃疡和其他皮损中的HSV-1和2型抗原,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层析法可检出≥1×106DNA拷贝/mL的HSV-1型混悬液和≥5×105DNA拷贝/mL的HSV-2型混悬液.132例标本中,免疫层析法检出HSV阳性43例,PCR检出HSV阳性50例.以PCR法为金标准,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98.78%,97.67%和91.01%.结论 免疫层析法检测HSV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具有方便、快速和经济的特点,适于有症状患者的及时检测,对疱疹感染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作用.

  • 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的定点诱变及其突变载体构建

    作者:史丙俊;江阳;薛梅;刁庆春;胡刚;冯捷

    目的 利用大引物PCR技术对发现的中国人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进行体外定点诱变,并构建携带有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首先设计三条引物(包括两条外侧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内部突变引物),通过2轮PCR扩增,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的片段(ATP2A2-A68E),然后将突变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通过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将目的片段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果 用大引物PCR法成功构建ATP2A2基因A68E突变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了ATP2 A2基因上203位碱基C已变为A,此突变导致ATP2A2基因第68位密码子由丙氨酸变为谷氨酸.结论 pcDNA3.1-ATP2A2-A68E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银屑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

    作者:刘晓明;栾莉

    总结了现阶段银屑病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对适用的药物、剂量、时间等高效安全方案,强调了银屑病患者心理特质及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分析了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及相关的管理措施.探讨新研制药物和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用药理遗传学及新的评估方法筛选合适某种药物使用的银屑病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经济安全的目的.展望在不远的将来成立包括疾病教育、患者自身行为管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精神情绪疏导等一揽子方案的银屑病治疗中心.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管理
  • 回顾明代医学家薛己对杨梅疮(梅毒)的诊治

    作者:姚文轩;刘桂荣

    明代医家薛己精通临床各科,从南京太医院离职后,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从事医疗及著述活动,撰写了诊疗杨梅疮(梅毒)的医案,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杨梅疮的症状,早记录了小儿先天性杨梅疮,开创母子同治的先河,早使用以土茯苓为君药的方剂诊疗杨梅疮.薛氏对杨梅疮的诊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世界性病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