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皮肤垢着病1例

    作者:杜华;刘杜姣;孟全林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1岁.双侧面颊及颧部起淡褐色痂皮伴微痒2月.2月前参加军训时,天热未采用任何遮阳用具和避光措施,面部"日光晒伤",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和热痛感,未进行任何治疗,2周后双侧面颊及颧部出现淡褐色污垢样痂,痂皮逐渐增厚、扩展,自觉微痒,强行剥离或用20%尿素软膏外用后痂皮脱落,局部皮肤呈淡红色,但很快又重新出现污垢样损害,并缓慢增多加重,由于皮损在面部影响美观,一般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患者有较重心理负担,发病前后月经正常.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小儿梅毒1例

    作者:宋益兴;魏俊红;刘文江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6个月.肛周出现丘疹10余天,颈部、腋窝红斑1周.1周前患儿颈部、腋窝出现鲜红色斑,近2~3天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糜烂、渗出,肛周于10余天前出现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体检:偏胖,全身淋巴结、肝脾无肿大.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张剑峰;宋维芳

    1 临床资料 122例均为本科2004年12月~2005年12月门诊患者,其中男62例,女60例,年龄15~63岁;病程6月~18年.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皮疹存在,治疗前1个月未应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无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

  • Bowen病伴脂溢性角化病1例

    作者:周毅成;孙丽梅;金会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右背部出现暗红斑10年.10年前无任何诱因患者右背部出现指甲大小暗红斑,皮疹逐渐扩大形成斑块,并出现黑褐色结痂,偶有痒感.7年前右颜面出现黑褐色斑块,无自觉症状.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面部环状梅毒疹1例

    作者:孙兆圣;朱黎明;李英;陶迪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2个月前患者双侧口角潮红,轻度糜烂,有黄色液体渗出及痂皮形成;鼻翼右侧出现芝麻大小丘疹,无痛痒,且缓慢扩大,呈环状.面颊部、眉弓、上唇相继出现类似皮疹.

  • 寻常狼疮1例

    作者:刘永祥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岁,身高117 cm,体重21 kg.右侧面颈部反复溃烂6年.6年前患者右侧面颈部出现一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软,蚕豆大小,高出皮面,结节破溃,愈后形成瘢痕,在瘢痕组织上又再发新的结节,皮损逐渐扩大,无自觉症状.

  • 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陈方如;刘喜福;于立红;苏畅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前额肿物缓慢生长1年半,破溃30天.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前额中央出现一红褐色丘疹,黄豆大小,进行性增大如拇指大小,表面略粗糙.约30天前额部斑块中央突然破溃,形成溃疡.

  • 糖尿病性大疱并发大疱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段强;李葆春;仟宁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糖尿病6年,手、足大疱1月,右胸背部群集性水疱、大疱1周.6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至今血糖仍未控制至正常范围.

  • 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作者:金鑫;李波;赵玉铭;何春涤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3岁.因全身红斑脓疱伴灼痛30天、发热5天入院.患儿30天前腹股沟处突然出现红斑脓疱,延及全身,灼痛.5天前发热,T 38℃.1岁时有类似发作,10余年来每逢春季,颈腹部出现红斑脓疱,部分自行缓解,未曾正规治疗.

  • 阿替洛尔致银屑病加重2例

    作者:方立富

    1 临床资料 例1男,52岁.全身泛发红斑、脱屑伴瘙痒1月.患者40天前因高血压(血压21/13 kPa)服用阿替洛尔,10天后于额部出现黄豆大小斑块,伴瘙痒,斑块迅速扩展至全身,瘙痒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有银屑病病史7年,4年前服用迪银片(重庆华邦制药公司生产)已基本治愈.体检:BP13.8/7.9 kPa,余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双上肢、双下肢和前胸见较多掌心至手掌大小斑块,潮红、伴脱屑,具有典型的多层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并见明显抓痕.诊断:银屑病.

  • 成功救治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

    作者:牛占国;刘达恩;农庆文;高雁;陈远征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全身水疱伴胸闷、呼吸困难3天入院.患者3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自用速效伤风胶囊、阿莫西林、双黄连、先锋霉素Ⅵ、氧氟沙星、阿奇霉素、阿昔洛韦等药物,1天后出现全身水疱、发热等,2天后出现气促、胸闷.

  • 芒果致小儿接触性皮炎1例

    作者:贾宪生;张宗成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4岁.口周红斑、伴瘙痒2天.2天前患儿食用芒果,约3 h后,发现口周皮肤略红,伴轻度瘙痒.4 h后口周出现明显红斑及小丘疹,且瘙痒加重,余未见不适.既往无食用芒果史,发病前未食用其他水果,局部亦未用过化妆品.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口周、面颊部可见明显红斑、丘疹,散在分布(图1).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接触性皮炎(芒果引发).予口服氯雷他定糖浆5 mL,艾洛松乳膏局部涂擦,均1次/d.1天后皮损明显减轻,3天后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痊愈.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作者:张莹

    患儿女,2岁3个月.左前臂伸侧出现棕红色结节1年余.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浅层及中层见大量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且见大量Touton巨细胞,伴有少量淋巴样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艾勇;罗来华

    报告1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鳞状细胞癌.患者男,40岁.躯干、四肢泛发淡红色斑丘疹31年,左颞部结节破溃不愈2个月.左侧大腿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颗粒层细胞空泡化,真皮浅层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左颞部皮损见大量的鳞状细胞组成的团块,伴有明显细胞异形.

  • Reiter综合征1例

    作者:阎衡;邓军;张雷;郝飞;叶庆佾

    患者男,51岁.左眼红肿8月,颈部疼痛、双足皮疹伴疼痛6月.主要表现为强直性脊柱炎和双踝关节炎,伴有一过性虹膜炎及结膜炎,皮损呈蛎壳样及脓疱样,查HLA-B27阳性,确诊为Reiter综合征.

    关键词: Reiter综合征
  •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伴MRSA败血症1例

    作者:孔庆云;程辉;管晓春;雷翠云;万媛

    患者男,75岁.因痛风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住院期间因痛风结石切口感染致MRSA败血症,查血WBC 0.4×109/L,予激素、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痊愈.

    关键词: 药疹 败血症
  • 游泳池肉芽肿1例

    作者:李强;焦彬;高天文;李承新;廖文俊;胡雪慧

    患者男,45岁.更换鱼缸水后双上肢出现多发性红色结节,呈线状分布,可自行破溃,病理提示慢性肉芽肿性反应,按照游泳池肉芽肿治疗,1月后皮损明显消退.结合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结果,游泳池肉芽肿诊断成立.

    关键词: 游泳池 肉芽肿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

    作者:李立红;董萍云;刘晓松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L-18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血清水平,进一步探讨慢性荨麻疹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的荨麻疹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IL-18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IL-10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机体免疫有关,Th1/Th2失衡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IL-18 IL-10
  • 皮肤基底细胞癌7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夏莉;张宁妹;张晓鸣;王乐

    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 对70例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皮肤损害分型,结节溃疡型38例,色素型14例,浅表型6例,硬斑型10例,纤维上皮瘤型2例.97.2%的肿瘤发生于头面部暴露部位.结论 紫外线是BCC的重要诱因.采用扩切病变部后植皮术或旋转皮瓣,既达到根治目的,又保持美观.

  • 白癜风发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杨西群;杜宇;邓茂;陈德宇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38例白癜风患者和35名正常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比较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同时比较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白癜风患者间AITD患病率.结果 白癜风患者T3和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白癜风患者FT3和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TS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癜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趋势(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AITD患病率(41.18%)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白癜风患者(9.52%)间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白癜风的发病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和自身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

  • 寻常性银屑病有家族史者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大幸;孙青;钟华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有家族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有家族史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家系38个,对其中1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60例无家族史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有家族者:①男、女患者平均初次发病年龄分别为21.74±7.44岁,17.87±6.66岁,女性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早于男性(t=2.943,P=0.004);②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1%,14%,22%.③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家族史的有无对临床治疗结果有影响(χ2=14.75,P<0.01).结论 有家族史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往往发病早、病情重、临床治疗效果差.

    关键词: 银屑病 临床分析
  • 神经根局部封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李育林;王红梅

    目的 探讨神经根局部封闭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的疗效.方法 198例躯干部的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予神经根处局部封闭加药物口服治疗;对照组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根局部封闭结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起效快、疗效好、易操作.

  •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李翠华;刘仲荣;杨慧兰;林挺;王俊杰;杨庆永;李雪梅;廖春

    目的 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时照的方法,用Xtrac颠峰准分子激光系统治疗85例稳定期儿童白癜风患者(年龄≤12岁)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每周治疗1~3次,共30次,每隔10天及治疗结束3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的皮损痊愈12例,显效45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7.1%,有效率为91.8%;未治疗的皮损仍为色素脱失斑.面颈部疗效优于躯干四肢,躯干四肢优于肢端,面颈部非节段型优于节段型.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儿童白癜风疗效高、副作用少,其疗效与皮损部位有关.

  • 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筱芳;吕桂霞;陈辉;沈永年;刘维达

    目的 初步建立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方法.方法 选择3对引物(真菌通用引物、皮肤癣菌特异性引物和酵母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体系,采用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和短帚霉摸索反应条件和验证体系的适用性;并用红色毛癣菌来测定反应的灵敏度.结果 筛选得到的真菌通用引物NS、皮肤癣菌特异性引物CHS1和酵母特异性引物ACT1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特异性;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无论对单模板,还是多模板,该反应体系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未见明显非特异片段的干扰;该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02 cfu/ml.结论 多重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诊断甲真菌病的方法.

  • 单克隆天然抗体3B4抑制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机制初探

    作者:张欣;苏雯静;李巍;安金刚;刘斌;韩骅;刘玉峰

    目的 观察单克隆天然抗体3B4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结合于白念珠菌的部位及成分,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纯化的单克隆抗体3B4与白念珠菌共孵育,计数形成芽管的数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3B4与白念珠菌结合的部位;将白念珠菌用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分别处理后,观察3B4对其的结合情况,初步确定其结合成分.结果 相对于同型对照,抗体3B4作用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显著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发现3B4可以与白念珠菌的芽管相结合,而与酵母相的结合很弱;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处理后,3B4对芽管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均不发生结合,提示抗体3B4结合的成分是主要表达于菌丝相的一种糖蛋白.结论 单克隆天然抗体3B4可能通过与主要表达在芽管上的一种糖蛋白结合而抑制其芽管形成.

  • HSPCO16重组蛋白对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夏汝山;郝飞;尹锐;宋志强;邹锋;钟白玉

    目的 观察HSPCO16重组蛋白对培养的低/高传代毛乳头细胞(DPC)的影响.方法 消化对数期生长的第2代和第7代DPC,调整细胞浓度为3×105细胞/mL,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HSPCO16重组蛋白,调整浓度为0.1 mg/mL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定期观察;一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另一组细胞内加入3H-TdR继续孵育6 h,消化收集细胞,检测HSPCO16重组蛋白对DPC增殖的影响.结果 HSPCO16重组蛋白处理的DPC增殖活跃,生长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和3H-TdR掺入试验均证实重组HSPCO16蛋白可促进第8代DPC的增殖及其DNA合成,而对第3代DPC则无明显作用.结论 HSPCO16重组蛋白具有促进高传代DPC增殖的作用,可能是一种新的促进毛囊生长蛋白.

  • 人源Dickkopf 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产物初步鉴定

    作者:牛军州;姜昌丽;齐显龙;孙东杰;高天文

    目的 构建人源dickkopf 1(dkk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鉴定其表达产物.方法 自足底皮肤组织提取成纤维细胞,抽提mRNA,RT-PCR获得人源dkk1基因片断,构建重组质粒PQE30-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诱导表达,超声裂菌、镍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RT-PCR获得片断与预期结果相符,双酶切鉴定、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QE30-dkk1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抗Dkk1抗体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为Dkk1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源dkk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鉴定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下一步的Dkk1蛋白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 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免疫状态的研究

    作者:王飞;相文中;毕志刚;李光富;刘丰;张兆松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局部免疫状态,分析局部Th1/Th2的变化.方法 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分析CA皮损局部多个细胞因子和抗体变化,并用Real-time Q-PCR验证部分结果.结果 CA皮损局部Th1细胞因子IFN-γ,IL-12,TNF-α较正常包皮明显降低,Th2细胞因子IL-4,IL-10较正常包皮升高,IL-6降低,IL-2,IL-5,IL-13无明显变化;sIgA,IgA,IgG,IgM较正常包皮高.结论 CA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失衡,Th细胞向Th2极化,CA局部处于Th2优势应答状态.

  • 头皮屑和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脂类水平的检测

    作者:李妍;涂平

    目的 探讨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与正常受试者头皮不同部位表面脂类水平.方法 使用sebumeter于洗发后连续4天测量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额、顶、枕部头皮皮脂.结果 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组头皮表面脂量与额部在前3天、顶部在第2,3天、枕部在第2,3,4天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组第1,2,3,4天额部、顶部头皮表面脂量均显著高于枕部(P<0.05).结论 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组和对照组同一天枕部头皮表面脂量明显少于额部和顶部,而额部和顶部的头皮表面脂量接近.头皮屑及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额、顶、枕部头皮表面脂量分别于第3,2,3天达到饱和.

  • InnVit基因沉默对黑素细胞B10BR黑素合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永伟;张迪敏;刘东银;关翠萍;刘继峰;尉晓冬;许爱娥

    目的 观察siRNA抑制InnVit基因后对小鼠永生化B10BR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nnVi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InnVit基因的三对siRNA转染B10BR黑素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InnVit基因抑制后对黑素细胞InnVit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InnVit基因抑制后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nnVit基因抑制后对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iRNA1转染后,InnVit基因在黑素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下降,试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35.80%)较对照组(6.47%)明显增加.结论 通过RNA干扰技术可抑制InnVit在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可诱导B10BR细胞的凋亡增加.

  • 鲍温病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检测

    作者:杨建峰;李文才;于建斌

    目的 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鲍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鲍温病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30例鲍温病组织中PTEN表达下调(P<0.001),Survivin的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鲍温病的发病有关.

  • 细胞周期蛋白D1,E,A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莉;康安静;王康敏;赵世平;张蔚;苗莉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E,A在小儿及成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以及在血管瘤增生、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小儿血管瘤(增生期27例,消退期14例)、6例成人血管瘤、10例血管畸形中Cyclin D1,CyclinE,CyclinA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与CyclinA阳性细胞指数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组与消退组、增生组与畸形组、增生组与成人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消退组、成人组与畸形组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E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组、消退组、畸形组、成人血管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7%,0%,0%,婴幼儿增生组与消退组、增生组与畸形组、增生组与成人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消退组、成人组与畸形组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 D1,CyclinE,CyclinA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作用而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E-钙黏素,P-钙黏素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的检测

    作者:王永贤;李政霄;彭振辉;袁景奕;徐浩翔;王琼

    目的 研究E-钙黏素(E-cadherin),P-钙黏素(P-cadh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及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E-cadherin,P-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蛋白在正常人皮肤组织表皮全层表达,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达在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及基底层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cadherin主要表达于基底层,而在银屑病皮损中则强烈表达于表皮全层.结论 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和P-cadherin表达的上调,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有关.

  •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糖尿病患者湿疹35例临床观察

    作者:丛宪玲;王凯;姜日花

    目的 观察派瑞松霜外用治疗糖尿病患者湿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5例糖尿病合并湿疹的患者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分别外用派瑞松或复方曲安奈德乳膏,2~3周观察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对派瑞松耐受性好,治疗侧皮损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侧(60.00%).结论 派瑞松治疗糖尿病患者湿疹疗效好.

  •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西替利嗪及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萍

    目的 观察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西替利嗪及氢化可的松软膏与使用西替利嗪及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首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3次/d,连用1周,然后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d,连用1周;对照组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d,连用2周.两组均使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止痒.结果 治疗组58例中有56例可评价疗效,治愈率71.43%,有效率92.86%;对照组58例中有54例可评价疗效,治愈率53.70%,有效率74.0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08,P<0.05).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西替利嗪及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湿疹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齐显龙;王胜春;李承新;万毅;沈柱;胡雪慧;高天文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控制复发情况.方法 56例患者,在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和外用糠馏油硼酸氧化锌软膏(PBZS)封包的基础上,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L、对照组予维生素C注射液3.0 g均1次/d静注.结果 两组患者皮损PASI评分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64>0.05);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6.7%,对照组为30.4%.结论 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和单纯使用NB-UVB治疗无明显差别,但能延缓疾病复发.

  • 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作者:胡刚;冯捷;马慧群;李文彬;张彩晴;牛新武;田中伟;崔蓉;闫小宁

    目的 观察肝素钠乳膏(海普林)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两种疾病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方法对478例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和207例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患者应用肝素钠乳膏外涂患处,同时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并与单纯应用内服药物治疗对照.结果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对照组有效率为43.91%,治疗组有效率为79.44%,差异有显著性;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对照组有效率为32.00%,治疗组为73.8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海普林乳膏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替代制剂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HIV感染合并梅毒、尖锐湿疣5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杜大卫;谌建新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合并梅毒或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梅毒、尖锐湿疣常规治疗方法,对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梅毒患者治愈,尖锐湿疣患者因复发结束治疗.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尖锐湿疣治疗时要考虑患者免疫状态.

  •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平;李彬;邹江峰;张福德;朱国良

    目的 对照苄星青霉素G,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 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的96例梅毒孕妇,5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进入苄星青霉素组,采用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43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进入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1 g/d,10天为1疗程.结果 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在苄星青霉素G组为3.77%,阿奇霉素组为4.65%,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相同,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妊娠妇女可以作为青霉素的替代治疗药物.

  • HIV感染者487例所患皮肤疾病与免疫缺陷的关系

    作者:鲍迎秋;傅裕;常建民;Margot Whitfeld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皮肤表现和HIV感染所致免疫缺陷程度的相关性;发现患有两个及多个皮肤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悉尼某皮肤科诊所1995~2005年的487例HIV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皮肤疾病与相关CD4计数的关系、患有两个及以上皮肤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7例患者中,485(99.6%)例有皮肤病的诊断,平均每例2.55个诊断.男性患者共479例.日光相关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CD4>400 cells/μL的患者,很多感染性和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中度免疫抑制(250≤CD4≤450 cells/μL),传染性软疣和嗜酸性毛囊炎见于CD4<250 cells/μL的患者.CD4计数<250 cells/μL和年龄≥40岁是发生2个以上皮肤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皮肤表现与HIV感染所致免疫缺陷程度密切相关.

  •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作者:余良思

    目的 探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单用加替沙星,进行两组有效率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2.7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加替沙星是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方法.

  • 丁卡因表面麻醉在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作者:张敏;曾抗;方亮

    目的 探索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治疗组50例应用1%丁卡因注射液进行尿道口表面麻醉,对照组40例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尿道口内疣体进行基底部注射麻醉,两组均再以微波烧灼凝固疣体,并观察麻醉效果.治疗后1月,3月评价两组近期复发率.结果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5.4 min,2.5 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40,P<0.05),而麻醉效果良好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54,P>0.05).对照组麻醉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注射部位疼痛、表情痛苦、尿道口局部渗血和操作部位视野欠清晰.治疗后1月,3月随访,两组CA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分别为4.50,4.48,P<0.05).结论 丁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在治疗男性尿道口CA中显示麻醉效果好,手术视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

  • 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琴;朱文元;范卫新

    白癜风是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他克莫司是局部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药,可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和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等机制阻断免疫异常,进而有效治疗白癜风.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白癜风
  •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两种取样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国江;张海清;李婷;胡阳

    目的 比较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经典取样法与表面麻醉取样法患者的疼痛强度及满意度.方法 应用11点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及100分满意度调查法分别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利多卡因组与对照组在对淋球菌培养、糖发酵试验及PCR试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典取样组疼痛度为6.60±2.08,满意度为41.00±21.23;表面麻醉取样组疼痛度为3.00±1.87,满意度为84.21±16.09.两组疼痛度、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种取样法在淋球菌培养、糖发酵试验及PCR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麻醉取样法较经典取样法疼痛度降低,满意度提高,是目前解决取样疼痛的方法之一.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