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胫前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作者:吴国选;王和平;沈利群;王胜春;王浩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胫前红色丘疹水疱伴瘙痒32年余就诊.32年前患者双小腿反复发生黄豆至指甲大小紫红色丘疹、水疱及大疱,瘙痒明显,受外伤时起水疱,可破溃、结痂、感染,久之局部形成萎缩伴肥大性紫红肥厚瘢痕.

  • 术前中药外洗对尖锐湿疣复发的影响

    作者:邓海龙;汪志平;娄芳芳;徐珊玲

    1临床资料120例均为2002年2月~2004年2月本科门诊尖锐湿疣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17~61岁,病程3天~23月,初发者71例,经其他方法治疗复发1次45例,复发2次以上4例.男性皮疹分布在阴阜、阴茎、尿道口及肛周等处,女性皮疹分布在阴阜、大小阴唇内外侧、会阴、肛周.阴道、宫颈有疣体生长者未入选.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5%醋酸白试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具有可比性.

  • 隐翅虫皮炎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金燕;候平

    1临床资料本组136例隐翅虫皮炎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其中男75例,女61例;年龄10~69岁;发病月份4~10月;农民55例(40%),学生58例(43%),城市居民23例(17%);病程12 h~15天.

  • 婴儿白血病合并带状疱疹1例

    作者:杨如学;张晓玲;邓英键;王瑞英

    1临床资料患儿女,75天.因颜面部紫癜4天,左腰部水疱2天来诊.4天前,其家属发现患儿额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未引起重视.1天前发现患儿左腰部出现红斑及水疱.患儿既往无水痘史,其母孕期曾患水痘,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 芙必叮致急性荨麻疹型药疹1例

    作者:杨闰平;李晓鹏;刘元林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双小腿出现红色皮疹伴瘙痒2周余.查体见双小腿胫前侧2处暗红色的斑片,儿掌大小,形状不规则,上有多数丘疹、丘疱疹,密集分布,表面有少量灰褐色的结痂,边界不甚清楚,周围散在多数红色丘疹.

  • 眼睑松弛1例

    作者:楚瑞琦;霍志斐;王咏梅;范洪斌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上眼睑下垂影响视物”就诊.患者数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水肿开始当日可消退,以后渐为次日或数日后消退,消退后数日可再次出现,反复发生,未发现有上眼睑水肿期间伴发荨麻疹.

  • 特比萘芬治疗7例文身后局部念珠菌感染

    作者:鲁清滨;冯志刚

    1临床资料7例为2000年2月~2004年7月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7~24岁.既往均无慢性病史.文身后3~6天,局部开始出现轻度红肿,伴轻微瘙痒,红肿持续不退,2~4周后,红肿表面出现鳞屑及淡黄色结痂,剥离痂皮后,其下可见深在性小脓疱,脓液呈灰白色,较粘稠.

  • 特殊类型带状疱疹6例

    作者:程少为;刘春玲;张秀英;王婕;何焱玲

    报告6例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包括Ramsey-Hunt综合征1例、幼儿带状疱疹1例和4泛发性带状疱疹例.小年龄4岁,大85岁.

    关键词: 带状疱疹
  • 红斑型天疱疮合并着色芽生菌病1例

    作者:惠海英;刘平;王香兰;李政霄;王俊民

    患者男,56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出现红斑、水疱,诊为红斑型天疱疮收住入院.在使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左手腕部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豆大赘生物,经病理检查及组织培养诊断为裴氏着色芽生菌病.

  • 仅发生于针眼部位的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作者:张玉萍

    患者男,65岁,家居农村.仅于静脉输液针眼部位发生丘疹、脓疱、结节、溃疡伴疼痛8天入院.胃癌术后1年半,2周前发现腹膜转移.脓液培养2次均无细菌及真菌生长.组织病理示:表皮缺如,真皮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深层见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蛋白渗出,符合坏疽性脓皮病.主要予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DDS,局部湿敷等治疗.2周后皮疹好转,溃疡缩小变浅,无疼痛,部分结痂.

  • 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焦婷;刘安;李晓莉;周少娜;王俊民;肖生祥;纪泛扑

    患者男,26岁.左上肢多发性结节、溃疡4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肿瘤团块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多数上皮细胞样细胞和少数梭形细胞组成,中央有大片状坏死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EMA(2+),波形蛋白(2+),CD34(+),CK(2+).诊断为上皮样肉瘤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 瘤型麻风病1例

    作者:王乾;王鲁;钟白玉;杨希川

    患者男,37岁.面部、躯干、四肢起红斑、结节4年,双侧眉睫毛脱落,下肢皮肤麻木3年.眉弓及其下结节组织液涂片查见大量抗酸杆菌,病理检查提示麻风病,确诊后转当地防疫站治疗.

    关键词: 麻风病 瘤型
  • 糖尿病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26例治疗体会

    作者:于学红;杜山鹏;王婧婧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糖尿病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合理控制血糖,同时根据病情选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均获治愈,但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率较高.结论治疗本病应早期治疗、合理控制血糖、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真菌药物.

  • 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

    作者:刘素琴;董松英;李爱兰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30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130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水平>50IU/ml者103例,阳性率80.47%.其中73例(75.3%)对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0例(24.7%)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霉菌(29/130)、蒿类花粉(16/130)和尘螨(15/130).食物组常见的为牛奶(35/130)、蛋白类(26/130)、鱼类(15/130)和虾蟹(12/130).结论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霉菌和蛋白类食物是诱导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对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德鉴;周辉;瞿瑞;冉玉平

    目的了解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7例AG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由药物引起,1例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典型的AGEP表现为:在全身水肿性红斑的基础上突然出现非毛囊性、浅表性、无菌性小脓疱,伴高热.结论AGEP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药疹.

  •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系统性耐药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

    作者:江惟苏;刘平;谭升顺;江国英;张磐谏

    目的研究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系统性耐药性白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应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结果联合用药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比单用药组明显延长(P<0.05),肾组织真菌计数显示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疗法可增强抗白念珠菌效能,具有临床应用的潜能.

  •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房婕;顾军;郭峰;花美仙;张军;刘莉

    目的研究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FTTC标记的鼠抗人ECKR抗体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ECKR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内ECKR mRNA的表达.并将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ECKR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显著降低,且患者中性粒细胞膜ECKR的阳性率与其PASI评分呈负相关.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ECK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进行期患者ECKR mRNA的表达又高于稳定期患者.结论 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 结缔组织病患者咽部定植的白念珠菌毒力测定

    作者:隗祎;秦立模;李明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咽部定植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长度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病例组30株和健康组4株白念珠菌芽管生成长度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菌株芽管长度为(8.425±1.513)μm,显著高于健康组的(6.495±0.375)μm(P<0.05);病例组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性Pa值为0.490±0.053,低于健康组的0.610±0.056(P<0.01).白念珠菌生成的芽管长度与其分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Pa值呈负性相关(r=-0.874,P<0.01).结论与健康人相比,结缔组织病患者咽部定植的白念珠菌毒力较强,有更强的潜在致病力.

  • 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夏汝山;周敏;王刚;管海宏;刘玉峰;高天文;张三奇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角蛋白Feb抗体(HAKFA)脂质体,检测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及包裹和游离抗体的活性,探索HAKFA可行的应用途径.方法采用逆相蒸发与钙融合联合法制备HAKFA脂质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性状及大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抗体的包封率,ELISA检测包裹前后的抗体活性.结果本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呈现圆形、粒径大小较一致,约50~100nm;HAKFA脂质体包封率达到(60.3±12.7)%;HAKFA脂质体呈现缓释特性并且抗体依然保持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结论逆相蒸发与钙融合法为制备HAKFA脂质体较理想的方法.

  • 特应性皮炎与HLA-DRB1 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淑华;高昱;杨磊;王秀敏;张玉杰;黄殿芳

    目的探讨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与汉族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自27个家系)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和DQB1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RB1*15,DR7,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QB1*0302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特应性皮炎家系成员中对屋尘螨抗原皮试阳性者HLA-DR7等位基因频率较皮试阴性者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DRB1*15,DR7,DQB1*0601相关;DQB1*0302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起保护作用.HLA-DR7在限定对屋尘螨抗原特异性IgE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者体内毒株env基因序列测定

    作者:黎志东

    目的研究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现象与HIV-1 env基因变异之间关系.方法用PCR对11例感染HIV-1毒株10年以上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样本进行扩增,获得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及所属亚型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HIV-1该亚型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共享序列及突变序列,制作系统树,计算离散率.结果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11株毒株均为HIV-1 B亚型,基因离散率与国际标准株相比低于以往发现的陕西省流行株和文献报道的其他省份流行毒株.11株毒株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为GPGR的2例,占18.2%;为GRGQ的9例,占81.8%.在11株样本中均出现脯氨酸向异亮氨酸的变异.结论 env基因V3环顶端四肽GRGQ序列特征及脯氨酸向异亮氨酸的变异可能与HIV-1感染者长期感染而不发病的现象有关.

  • 咪唑斯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伍健华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咪唑斯汀和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以咪唑斯汀10 mg 1次/d,法莫替丁20 mg 2次/d治疗;对照组17例单服咪唑斯汀10 mg 1次/d.均用药14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3,7,14天试验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82.3%(P>0.05).结论咪唑斯汀和法莫替丁联合应用可快速缓解症状.

  • 复方甘草酸铵综合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静英;李战忠;谭剑萍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铵(康体多)综合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8例给予综合治疗及静脉滴注康体多40 m1,1次/d,共2周.对照组不用康体多,余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1.6%)(P<0.05).结论康体多综合治疗皮炎湿疹具有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重复用药有效等优点.

  • 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刘科峰;杨莎丽;轩俊丽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止疱、干涸、止痛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止疱时间分别为(2.02±0.84)天和(2.48±1.33)天,干涸时间分别为(3.90±1.01)天和(6.21±2.53)天,止痛时间分别为(4.20±0.69)天和(6.25±0.8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0和6.7%,两组无差异.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

  • 两组药物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淑霞;张朝英;李晓红;赵翠杨

    目的探讨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560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济尼新、乳酸氟罗沙星口服,B组给予舒美特、司帕沙星口服,均疗程2周,并随访1个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B组为61%,复发率A组为10%,B组为35%.结论济尼新、乳酸氟罗沙星口服,疗程14天,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较好的方法之一.

  • 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解脲脲原体感染的同步检测分析

    作者:乔着意;孙丹宁;龚英;康元上;章凌

    目的比较分析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同步检测尿道、宫颈UU的意义.方法患者分为三组,性病组(STD组)为2002年4月~2004年6月间257例性病门诊女性患者;尿道对照组为62例同期本院普通泌尿科门诊女性患者;宫颈对照组:155例同期本院普通妇科门诊女性患者.STD组患者均同时检测尿道、宫颈UU.结果 STD组共检出UU阳性病例128例,其中75例为尿道和宫颈合并感染,单纯尿道和单纯宫颈感染UU的患者分别为26和27例.STD组总的尿道及宫颈UU阳性率分别为39.3%和39.7%,尿道对照组和宫颈对照组UU阳性率分别为25.8%和25.2%,两者比较差有显著性(P<0.05).结论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UU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泌尿及妇科门诊女性患者,其中尿道、宫颈合并感染UU的比例相当高,还有一部分单纯尿道UU感染.提示在对STD高危女性人群检查或复查UU时,应同时取宫颈和尿道的标本进行检查,尤其不能忽视其UU尿道感染的发生.

  • 男性性病患者感染来源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肖钢;王敏;刘意心;黄小玲

    目的了解男性性病患者的感染来源及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性病门诊1999年1月~2003年10月的男性性病患者3223例,采用当场提问方法.结果 1999年~2003年因嫖娼的感染率分别为64.37%,57.22%,45.27%,48.15%和48.22%.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每次及大部分使用的比例1999年~2003年分别为45.7%,58.98%,72.37%,81.57%和79.59%.结论男性性病患者感染来源主要为嫖娼,但非婚性伴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有待推广.

  • 非淋菌性宫颈炎与阴道pH值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小梅;杨敏

    目的观察阴道pH值与非淋菌性宫颈炎转归的关系.方法取宫颈分泌物接种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液中并做药敏试验;沙眼衣原体采用免疫荧光法;另取阴道分泌物做pH值测定.根据药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药物相同,选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司氟沙星,给予两种不同种类的药物联合治疗2~3周.治疗组同时予2%醋酸阴道用,连续10~14天.结果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阴道pH值>4.5;治疗后4周复查,痊愈病例阴道pH值≤4.5,未愈病例阴道pH值>4.5;治疗组于治疗后2周、4周的治愈率分别为75.73%和95.15%,对照组分别为55.34%和68.93%,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5).两组痊愈病例于半年后随访复查,治疗组3例复发,复发率3.06%,对照组14例复发,复发率19.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淋菌性宫颈炎与阴道pH值有密切关系;加强阴道外用药物的应用,使阴道pH值恢复正常,可明显提高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治愈率.

  • 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

    作者:党宏;俞素勤;吴瑞勤;朱光斗

    患者男,47岁.双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4月余,无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症,无头痛恶心呕吐感.眼底检查见双视乳头充血,动脉有白鞘,视网膜污秽,大量黄白色软性渗出,少量出血,黄斑水肿.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光洁,未见红斑、丘疹、结节等皮疹.实验室检查:RPR 1:8阳性,TPPA 1:10 240阳性,ESR 53mm/h,余皆阴性.诊断为葡萄膜炎,梅毒.

    关键词: 葡萄膜炎 梅毒性
  • 毛囊粘蛋白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小钢;徐丽敏

    毛囊粘蛋白病是一种较少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毛囊性丘疹、浸润性斑块和脱发.组织学以酸性糖胺多糖(粘蛋白)在毛囊外根鞘和皮脂腺小叶沉积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确,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毛囊粘蛋白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分型以及治疗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49例分析

    作者:陈德华

    对住院确诊的68例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误诊率为72%,误诊的病种达16种,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对SLE认识不足,病史询问不详细,体格检查不全面,实验室设备不足,特异性免疫学阳性率偏低等.本文提示,青年女性具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快、尿检查异常者是早期诊断SLE的十分重要依据.

  • 祛风止痒口服液对皮炎湿疹患者Th1/Th2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西群;陈德宇;林江;杜宇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对皮炎湿疹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采用RI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皮炎湿疹患者上清液中IL-4和L-10含量均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治疗组经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后,上清液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下降,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能显著抑制皮炎湿疹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纠正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

  • 复方百部酊治疗手足癣的实验研究与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彬;王法权;朱孔军

    目的探讨鸦胆子、鸦胆子百部浸出物对手足癣常见癣菌的药理作用及复方百部酊对手足癣的疗效.方法①制备含药沙氏培养基,接种待测癣菌,观察对癣菌的体外抑菌作用.②将镜检确诊的60例手癣和62例足癣患者分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外用复方百部酊治疗,B组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结果①鸦胆子、鸦胆子百部浸出物对手足癣常见癣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②临床观察手癣A组有效率为90.0%,B组为66.7%;足癣A组有效率为93.5%,B组为80.6%.手癣A,B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癣A,B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鸦胆子、鸦胆子百部浸出物对手足癣常见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复方百部酊治疗手癣疗效优于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胡洁;朱有名;韩金祥;吴围屏;吴坚美

    目的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蛋白芯片,对该芯片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提取液按一定阵列方式点样到固相载体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基片上的抗原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使Cy3荧光信号扩增,后用Scanarray 4000激光共聚扫描仪成像.与IVT试剂盒(EIA法)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芯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血清稀释128倍仍可检测到豚草特异性IgE的存在.芯片法对食入性过敏原的检测效果好,对吸入性过敏原的检测效果比EIA法差.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芯片,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使用价值,是未来诊断试剂的发展方向.

  • 弹性假黄瘤样真皮乳头层弹性纤维溶解症国内首例报告

    作者:刘平;王俊民;王冬云;袁景奕;谭升顺;张盘谏;陈明霞

    报告国内首次发现的弹性假黄瘤样真皮乳头层弹性纤维溶解症1例.患者女,38岁.因多发性肌炎10月余,颈部起黄色斑丘疹2月就诊.双侧颈部、锁骨上方有数十个绿豆至黄豆大淡黄色柔软丘疹或斑块,呈鹅卵石样.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多发性肌炎,无眼及心血管改变.组织病理检查以韦杰尔特染液染色,可见真皮乳头层弹力纤维完全消失,真皮网状层内弹性组织轻度减少,von-kossa染色未见钙化.透射电镜真皮乳头层内弹力纤维消失,在真皮网状层上部可见大量未成熟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结构正常.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马东来;王宝玺;李丽;闫言;孙秋宁;李红春

    目的观察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共入组54例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年龄18~65岁,共用药3周,其中49例患者完成本试验.结果治疗结束时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痊愈率分别为46.7%(7/15)和23.5%(4/17),显效率分别为46.7%(7/15)和47.1%(8/17),与赋形剂组的痊愈率17.7%(3/17)和显效率11.8%(2/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14/15)和70.6%(12/17),均明显高于赋形剂对照组的29.4%(5/17),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在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中,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用药部位出现瘙痒(38.9%和27.8%)、灼热感(33.3%和16.7%)、刺痛(16.7%和22.2%)等,严重程度多为轻到中度,并且均为一过性.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也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药膏.

  • 广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脲原体体外耐药变化的研究

    作者:蔡川川;杨日东;陈绍谦;田广南

    目的控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蔓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为期4年(2000年1月~2003年12月)的连续观察.对每年分离的UU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测定其对以上药物的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敏感度无明显改变;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上升,耐药率从2000年的7.6%上升至2003年的21.0%.结论 UU的耐药趋势正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表明该类药物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方面要严格控制和选择;对于UU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