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肋骨原发性上皮样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廖秋林;陈晓东;赖日权;李莲花;周永梅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原发于肋骨的上皮样肉瘤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本例肿瘤原发于肋骨.肿瘤细胞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大部分由相对独特的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玻璃样.肿瘤中心常见变性坏死.免疫组化示EMA、CK和vimentin(+).电镜显示肿瘤细胞有大量的细丝、细胞间桥和细胞连接.结论原发于肋骨的上皮样肉瘤比较罕见,形态学相对复杂多样,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 上皮样肉瘤5例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锦;刘海鹰;马玮玮;张连郁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并结合文献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5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2例为截肢标本.男性4例,女性1例,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1.4岁.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和上皮样的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免疫组化显示上皮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5例CK、EMA和vimentin均(+),desmin和HMB45均(-).2例CD34(+),2例SMA(+).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较罕见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与形态学上同样具有上皮样或者横纹肌样细胞特点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远心型上皮样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吕春燕;王毅;李进辉;李娟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5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位于四肢.镜下均呈特征性结节性生长.肿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类为大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类似上皮样细胞;另一类为梭形细胞,丰满似纤维母细胞样,两种细胞逐渐移行.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K、EMA、CD34、S-100呈不同程度(+).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病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取材较少或镜下表现不典型,尤其是结节中心坏死较小甚至无坏死时,易与滑膜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等混淆,需综合临床资料、镜下特点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鉴别.

  • 上皮样肉瘤4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宝岳;孟淑琴;丁宜;孙晓淇;黄啸原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9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49例患者年龄10~ 83岁,平均年龄38.8岁,男女之比为1.9:1.“经典型”是上皮样肉瘤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上肢的软组织;“近心型”上皮样肉瘤罕见,多发生于中线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具有多结节状生长,细胞呈上皮样分化,中心性坏死和肉芽肿样结构的组织学特征,需与多个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鉴别.免疫组化vimentin、CK、EMA和CD34(+).染色体22q基因表达缺失具有较高的遗传学特异性.结论 上皮样肉瘤罕见,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复发率高,诊断应结合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综合分析.

  •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崔华娟;赖日权;陈晓东;王卓才;彭大云

    目的 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E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例PE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PES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8~54岁,分别位于头部、臀部、腹股沟、胸壁、胸椎.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结节状肿块.镜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混合并相互过渡组成,呈结节状或结节融弥漫合成片状,中央常见坏死;其中2例周边可见肉芽肿性改变.细胞间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沉积.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核分裂象多见,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vimentin、CKpan、EMA和β-catenin(+),3例CD34(+),1例desmin(+),2例CD99(+),而S-100、HMB45、melanA、SMA、myogenin、CD31、FⅧ、HHF35和bcl-2均(-).5例PES均行肿物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其中3例辅以放疗或化疗,5年的随访中均有复发和转移.结论 PES因肿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形态复杂多样,极易与具有类似形态的多种肿瘤混淆,故其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 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汪庆余;郝华;雷浪;苏晓燕

    目的 探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S-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PH/ES-H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PH/ES-H均为男性,年龄47岁和70岁,分别因颈肩区复发性肿块及左拇指外伤后软组织肿块就诊.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类似于上皮样肉瘤,由密集成片或略呈结节状增生的卵圆形或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二者之间相互移行;可伴有局灶性坏死.其中1例局部区域肿瘤细胞见胞质内空泡形成,但不含红细胞,也无明显的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细胞上皮性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可表达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均(+).结论 PH/ES-H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性或低度恶性的血管内皮瘤,形态上具有上皮样肉瘤或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特点,诊断时必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与之进行鉴别.

  • 上皮样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莉;夏秋媛;饶秋;樊祥山;石群立;余波;何燕;陆珍凤;周晓军

    目的 研究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2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随访,同时设立对照组,对需要与ES鉴别的多种肿瘤进行整合酶作用因子(INI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例患者年龄范围16 ~75岁,平均40.2岁;经典型及近端型E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9岁和41.1岁.男女之比为1.2∶1.经典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肢体远端,而近端型常位于躯干及外生殖器区.镜下经典型常见肉芽肿样结构伴中心坏死,也可呈血管瘤样和纤维瘤样形态;近端型呈多结节性或弥漫性结构;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全部病例vimentin均弥漫(+),CKpan、CK8、EMA、CD34和CK7的阳性率分别为86.3%(19/22)、81.8%(17/22)、90.9% (20/22)、59.1%(13/22)和4.5% (1/22);S-100阳性率为22.7%(5/22),但均为弱(+).所有病例CD31和HMB45均为(-).INI1在经典型和近端型ES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83.3%(10/12)和70%(7/10);在对照组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INI1均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均为(-),仅1例经典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结论 ES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病史及联合应用INI1、CKpan、CK8、EMA、CD34等可以对大多数ES做出正确诊断.

  • 多发性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沈金辉

    患者女性,33岁.右前臂、右上臂肿物1年.手术切除(未送病理检查)后10个月复发,生长迅速,再次手术.术中见右前臂肿物位于肌间,右上臂肿物位于皮下累及皮肤.

  • 会阴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施启丰;崔成军;薛善生

    患者女性,53岁.发现会阴部肿块2年余.查体:截石位,肿块位于离肛缘3 cm 11点处,质硬不痒,活动欠佳,表面皮肤无破溃.术中见肿块约3.5 cm×3 cm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

  • 上皮样肉瘤3例报道

    作者:汪庆余;苏晓燕;雷浪;李庆;邬黎青;冯琼

    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归类于分化不确定的肿瘤,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且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为提高认识,本文收集南昌大学二附院近10年来诊断的3例上皮样肉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

  •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一例

    作者:魏清柱;刘艳辉;庄恒国;罗东兰;骆新兰

    患者男,51岁.右会阴肿物2个多月,疼痛难忍,行走时加剧,于2005年3月入院.体检:右侧会阴部一5 cm×2 cm质硬肿物,压痛,边缘清,活动,皮肤无红肿和破溃,皮温稍高,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MRI示皮下组织深面与右侧阴茎海绵体间包块,考虑为尿道周围腺炎性包块.术中见:皮下肿物,约5 cm×5 cm,包膜完整.

  • 椎管内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马可燃;程敬亮;汪卫建

    患者男,28岁,1年前受凉后腰背部间断性刺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肋下间断性刺痛,伴双下肢乏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MRI:T7~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见约1.5 cm×1.3 cm×8.6 cm不规则等T1长T2信号,邻近脊髓受压并向右侧移位(图1A);增强后T6~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区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并通过左侧椎间孔向外延伸(图1B).MRI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切除术中见T7~9椎管硬膜外左腹侧约8.0cm×1.5cm×1.0 cm红褐色肿瘤,质软,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血供丰富,基底似起源于硬脊膜,部分肿瘤延伸至T8、9左侧椎间孔.病理: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质丰富,嗜酸,似上皮样细胞,可见双核、多核细胞,部分瘤细胞呈梭形,与上皮样细胞之间有移行.

  • 上皮样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刘秀美;程秀英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13例上皮样肉瘤,男9例,女4例,年龄10~45岁.病变主要位于前臂、手掌和手指.行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由恶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呈结节样排列并伴有中心坏死.所有瘤组织CK、EMA和Vimentin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上皮样肉瘤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诊断
  • 阴茎上皮样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祝子清;夏志雄;罗刚;童坤;杨赤斌

    患者,47岁.阴茎根部包块逐渐增大3个月于2002年4月6日入院.无尿频、血尿,阴茎勃起时有轻微疼痛.

  • 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支文雪;张宏图;山灵;石素胜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17例上皮样肉瘤患者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蛋白、CD34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5.6岁.远端型6例,近心型11例.两型病理形态不同,但免疫组化表达一致,均表达CK、EMA、Vimentin和CD34.初次手术后1年、3年复发及转移率分别为50.0% (8/16)和87.5% (14/16).结论 ES是一种极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ES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 上皮样肉瘤二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耿聆;王丽华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其组织学形态特征,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中经典型和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各1例.2例上皮样肉瘤均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圆形或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染色,另一种为肥大的梭形细胞,组织结构呈结节状,可见中心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广谱CK、EMA、Vimentin均阳性表达,CK7、CD68、HMB45、Syn、SMA均阴性表达,其中1例少数细胞S-100阳性表达.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需要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 鼻腔原发性上皮样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玉玲;俞晓明

    目的:探讨鼻腔上皮样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组织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鼻腔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男性,39岁,因左侧鼻塞不适,伴左侧头痛、胀痛并突发鼻腔出血入院。鼻窦核磁检查左鼻腔鼻息肉。组织学显示纤维细胞呈嗜酸性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增生,细胞核异型性明显,肿瘤组织大量出血伴坏死。免疫组化:AE1/AE3、Vimint、EMA、CD34阳性。结论鼻腔原发性上皮样肉瘤较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左足上皮样肉瘤一例报道

    作者:方志伟;李舒

    病历摘要病史简介:患者男性,21岁,发现左足底肿物1年半,诊断为上皮样肉瘤2个月,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2008年5月起觉左足底前部疼痛并出现肿物,予激光及冷冻治疗后肿物消失.2008年6月,左足底肿物复发,渐增大至"葡萄"大小,肿物中央有一裂口,伴分泌物渗出,一直未予特殊处理,后肿物表面裂口自行愈合.

  • 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娟;唐艳;刘绍泉;吕春燕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种分类未明的肉瘤,好发于青年人肢端.临床表现多样,ES易沿组织间隙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不佳.本文报道3例上皮样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 超声诊断阴茎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姜进军;姜宏;刘瑞华;门雁鸣;王丽

    患者男,52岁.因渐进性排尿困难2个月,肉眼血尿10 d入院.查体:外生殖器无畸形,会阴部近尿道球部海绵体可触及2 cm×3 cm×6 cm质硬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压痛,睾丸、附睾无压痛.膀胱尿道镜检查:前尿道内近球部海绵体约6 cm处见尿道黏膜破溃,瘢痕样组织异常增生,尿道腔狭窄.入院诊断:尿道肿瘤.超声检查:近尿道球部海绵体测及约2.8 cm×3.5 cm×5.7 cm稍强回声肿物,边界清晰、欠规则,内回声不均质,周边呈低回声,后部侵及海绵体,后方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测及较多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阴茎占位性病变.随行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以16G活检针穿刺,顺利取出长约2 cm组织条两条送检.病理诊断:尿道海绵体上皮样肉瘤.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