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1例

    作者:何惟薇;胡康容;徐慧青;朱海泳;陈洁;顾立国;王侠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因双下肢皮疹4年余就诊.4余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屈侧出现一约4 cm×5 cm的红褐色斑疹,境界清楚.未予诊治.半年后右足踝部出现相同皮疹,约5 cm×5 cm大小.2年前患儿双小腿部出现4处类似皮疹,皮疹由红褐色,逐渐变成灰褐色、灰色色素沉着,皮疹边缘清楚,呈不规则圆形、椭圆形等,表面无鳞屑.皮疹发展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外院拟诊为"血管瘤",予以外涂含皮质激素类霜剂,无效.既往史:患儿发疹前无明显感染、咽痛、发热等不适;5年前在幼儿园有过常规的"驱虫史";在发皮疹1年后第1次修补蛀牙;患儿每年患急性扁桃体炎,多在春、秋季发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皮肤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下肢屈侧及右下肢外踝部、右侧腹股沟部共计6片红褐色或灰兰色浅表性斑片,1 cm×1 cm~8 cm×4cm不等,边缘清楚,部分稍隆起,略红,中央色素沉着,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无鳞屑及萎缩.诊断: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 长期口服雷尼替丁致陪拉格1例

    作者:赵建平;郑茂荣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双手指背与手背暗红色斑片、肿胀4月就诊.5年前患者因腹胀每日早晚口服雷尼替丁1粒,4个月前患者发现两手指背与手背红肿,无疼痛及瘙痒.发病以来自感乏力,腹胀,腹泻,2~3次/d,稀便,睡眠欠佳,记忆力下降,平时无偏食,不饮酒.体检:发育中等,消瘦,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两手指背与手背可见暗红色斑片约4.0 cm ×7.0 cm大小,指背部皮损均至第一指关节,境界清楚,肿胀明显,轻度脱屑,两手屈侧少量轻度暗红色,未见瘀点、瘀斑及粘着性鳞屑,表面有皱纹,面部与两足部无红斑.实验室检查:WBC 4.5×109/L,RBC 3.5×1012/L,Hb 125 g/L,PLT 152×109/L.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诊断:陪拉格.治疗:予停雷尼替丁,口服菸酰胺100 mg,4次/d;21金维他1片,2次/d;维生素E 100 mg,1次/d;外用布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次/d.1周后双手红斑变淡,肿胀减轻,脱屑减少.3周后皮疹基本消退,乏力、腹胀、腹泻亦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 30%冰醋酸外涂与电离子烧灼治疗寻常疣疗效分析

    作者:林兰英;朱希聪;叶冬桂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5例患者均来自本科2003年9月~2005年8月门诊,符合<皮肤性病学>中的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7~50岁,平均21.3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3.5月;单发者38例,多发者67例,总计疣体数335个;病灶直径为0.2~1.0 cm;疣体位于前臂者3例,余均位于手足部.剔除标准:疤痕疙瘩体质者,1个月内局部外用过抗病毒和抗增生等药物者,3个月内系统用过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剂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冰醋酸组(A)40例,计疣体数127个;电离子浅烧组(B)32例,计疣体数99个;电离子深烧组(C)33例,计疣体数109个.各组间性别、年龄、疣体数目及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 坏疽性脓皮病2例

    作者:陈德华

    1临床资料例1女,12岁.以双下肢皮肤出现脓疱,反复流脓、结痂、红肿、疼痛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脓疱,米粒大小,破溃后形成溃疡,逐渐扩大流脓结痂,红肿疼痛,偶有发热,37.5℃~38℃,加重2个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T37.3℃,面容痛苦,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余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膝关节下各有一约10 cm×10 cm~10 cm×15 cm圆形溃疡,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局部肉芽组织增生,边缘红肿,触痛(图1).实验室检查:血WBC 8.2×109/L,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分泌物真菌培养(-);ANA(-),ds-DNA(-),RPR(-),ESR 21 mm/h;胸透:心肺(-);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水肿,血管扩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坏疽性脓皮病.治疗:给予口服强的松片30 mg,雷公藤多甙片30 mg,头孢曲松钠2 g静滴均1次/d;1‰雷佛奴尔溶液局部湿敷,半月余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无复发.

  •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尖锐湿疣87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秀华;陶宇;王铁军;冉红梅;彦令义

    1临床资料2003年4月~2005年10月本科门诊患者,共87例.按卫生部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确诊为尖锐湿疣,排除哺乳、妊娠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19~65岁,平均33.6岁.单个及融合成斑块皮损均可入选,皮损直径0.4~3 cm.病程3周~1.5年,平均4.5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 二期梅毒疹1例

    作者:刘随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下腹部出现环状红斑2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下腹部左侧出现一环状红斑,呈暗红色,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环状红斑逐渐扩大,变为多环状,约4.0 cm×4.0 cm大小.当地医院诊断为"体癣、环状红斑".具体用药治疗不详,末见好转,即来本科就诊.

  • 带蒂皮瓣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切除后创面7例

    作者:黄新

    1临床资料7例中,男5岁,女2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3年.病变部位:额顶部3例,颞顶部2例,枕部2例.皮损3 cm×4 cm~10 cm×12 cm大小,其中有2例合并有皮肤破溃及颅骨缺损,缺损区硬脑膜下可见胞搏动,边缘不齐,伴脓性分泌物渗出.切除肿物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磷状细胞癌.

  • 三联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刘兆清;刘辉

    1临床资料59例均为2004年8月~2005年8月本科门诊患者,符合<性病防治手册>的有关诊断标准[1].入选标准:①症状、体征明显;②临床表现为无规律性反复发作性疱疹、糜烂、浅溃疡,大部分患者复发前有明显诱因,如发热、精神紧张、失眠等.③肝、肾功能正常,就诊前均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疗效不佳.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20~57)岁,平均(27.60±8.23)岁;病程(1.2个月~2年),平均(4.89±1.52)月;对照组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9~60)岁,平均(26.90±8.2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4.69±1.21)月.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 环孢菌素A治疗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1例

    作者:陈洁;唐玲;顾军;王塞枫;陈明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面部、颈前水肿性红斑伴四肢肌肉酸痛、无力1年余就诊.曾在外院以"皮肌炎",予口服强的松70 mg,1次/d,2周后症状缓解,减量至6 0mg,1次/d,以后每2周减量10 mg,减至30 mg,1次/d时持续服用3个月,病情稳定,强的松减至20 mg,1次/d.6个月前,患者自行停用强的松.同年4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遂来本科就诊.体检:T38.7℃,P 120次/min.面部、眼睑周围可见水肿性紫红色斑,颈前V字区毛细血管扩张,伴有色素沉着.掌、指、指关节侧面可见Gottron征,四肢肌力4级,股四头肌三角肌压痛.实验室检查:血ESR 75 mm/h,A 22 g/l,G 36 g/L,CK 112 u/L,LDH433 IU/L,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35.5%,24 h尿肌酸437.1mg.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诊断:皮肌炎.

  • 色素性荨麻疹1例

    作者:杨茜

    1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8个月.因全身褐斑,伴瘙痒及红斑、风团2年半就诊.患儿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开始出现淡褐色斑片,偶感瘙痒.2年来斑片渐累及面部、四肢,颜色逐渐加深,哭闹或情绪激动时在褐斑上出现红斑、风团,短期内可自行消退,但斑片不退.曾至多家诊所、医院诊治,均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本科就诊.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呕吐、晕厥.平素精神、饮食尚好.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无手术、外伤、药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顺产、第2胎,其兄无类似疾病.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四肢可见散在或密集的圆形斑片,暗褐色呈绿豆至钱币大小,边界清楚,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上覆薄层糠样脱屑,腰腹部斑片上可见数片不规则红色风团(图1,2),皮肤划痕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5.4×109/L,N 0.60,L 0.3,E 0.088×109/L,Ca2+ 2.11 mol/L,Fe2+ 7.26 μmol/L.肝功ALT 69 U/L AST 73U/L,HBSAg(-).右手腕皮肤活检:符合荨麻疹表现(因条件所限未能进一步做Giemsa甲苯胺蓝染色).肝肾B超未见异常.诊断:色素性荨麻疹.

  • 烟酸缺乏症伴严重神经症状1例

    作者:李文忠

    1临床资料患儿男,14岁.以面部及四肢皮疹6年就诊.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四肢出现皮疹,春夏始发,并逐渐加重,冬季自行缓解,伴有轻度瘙痒和不规则腹泻;平时偏素食,少食蔬菜,厌肉、蛋类;2年前出现双下肢乏力、复视、步态不稳,并进行性加重.体检:T36.8℃,BP12/7.4 kPa,体重35 kg,营养发育稍差.皮肤情况:颊部可见散在红褐色毛囊角化性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唇周可见棕褐色结痂及脱屑,双手背、前臂和踝周可见粗糙的棕褐色结痂皮,表面干燥,境界清楚(图1).神经系统检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以伸肌明显,可引出膑踝阵挛,Babinski氏征(+),向左侧视有复视,视觉、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实验室检查:血RBC4.12×1012/L,HB10.8 g/dl,ALT 137 u/L,AST 45 u/L,GG个72 u/L,脑脊液RBC2×106/L.皮损处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胶原纤维增生活跃,浅层有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图2).诊断:烟酸缺乏症.治疗及经过:给予烟酰胺100 mg口服,3次/d、胞二磷胆碱200 mg静滴1次/d,配合B族维生素口服及氧化锌油外用,3天后症状、体征改善,28天后皮损消退、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随访情况:患者出院后嘱,每日定量补充肉蛋类和新鲜蔬菜,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 泛发性雀斑样痣1例

    作者:刘雄彪;胡志勇;蔡丽

    报告1例泛发性雀斑样痣.患者男,14岁.出生时右臀部有一长形黑褐色斑片,大小如甲盖,约1个月时全身出现黑褐色斑点,随着年龄增长,斑点逐渐增多,泛发全身,无不适.病理组织示表皮突延长,基底层黑素增多,黑素细胞弥漫性增生.

    关键词: 雀斑样痣 泛发性
  • 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1例

    作者:王曙霞;魏素平;高顺强;林元珠

    报告1例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女,15岁.以发热伴脐周疼痛5天就诊.1周后出现皮肤损害,不痒.皮损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病理切片可见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两肺野可见点、条状高密度棉絮状阴影;B超示肝脾肿大、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明显受损.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皮肤损害
  • 色素失禁症1例

    作者:陆华;蒋献

    患儿女,10个月.以全身反复泛发水疱10个月,色素沉着8个月就诊.患儿出生时额、胸、背、腹部有较多水疱,米粒至黄豆大小,且四肢、躯干部有较多红斑,每隔数日水疱干涸后又可在正常及红斑部位出现水疱,反复发作.8个月前水疱消失,全身出现漩涡状色素沉着,并有数个疣状物生成.诊断:色素失禁症.

  • 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例

    作者:袁丞达;王培光;常小丽;杨森;张学军

    报告1例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男,15岁.全身皮肤潮红、脱屑15年,继发双手畸形.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棘层上部可见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真皮乳头层及浅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X线片示:双手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 Leser-Trélat征1例

    作者:刘趁芬;张兰

    患者男,64岁.全身泛发黑褐色斑丘疹1年,四肢瘙痒3个月进行性加重.斑丘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2.0)cm,表面被覆油腻皮痂.腹部B超示:胃底肿瘤,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示:胃底贲门腺癌.诊断:Leser-Trélat征.

    关键词: Leser-Trelat征
  • 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及指甲生长速度的对比观察

    作者:党宏;吴瑞勤;朱光斗

    目的 了解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服药后指甲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指甲根部距甲小皮约2 mm处用小刀刻线作固定标记,在服药前、服药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甲生长长度,并除以相应的天数,即为不同时段的生长速率.结果 81例甲真菌病服用特比萘芬治疗的有效率为100%.患甲服药前生长速率明显比服药后快(P=0.003),服药1个月期间的生长速率比服药2个月快(P<0.001),服药2个月生长速率与服药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服药前患甲生长速率比对侧正常甲生长速率快,甲位1~5 P均<0.001;服药1个月时也比正常甲生长速率快,甲位1(P=0.10),甲位2~5P均<0.001;服药2个月和3个月时患甲生长速率与对侧正常甲生长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指甲在服药前与服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4个时段中生长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患甲服用特比萘芬治疗后,第1个月的生长速度仍然很快,以后逐渐放慢,趋于正常,正常指甲生长速度不受服药影响.

  •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分析

    作者:陈巧彬;陈琅;王瑜;赵京

    目的 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95例患儿进行婴幼儿过敏原筛查(phadiatop infant),并同8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血清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多价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并从95例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几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 95例患儿组婴幼儿过敏原筛查阳性55例(57.89%),85例正常儿童中阳性16例(18.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多价食物过敏原阳性54例(56.8%),吸入过敏原阳性19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血清浓度在3级以上的,鸡蛋白为23.3%,牛奶为11.7%,小麦为10%,蛋黄为6.7%,花生为6.7%,黄豆为1.67%.结论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食物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 功劳去火胶囊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4例临床观察

    作者:乔少华;耿文军;迟崇太;田云荣

    目的 探索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功劳去火胶囊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4例,同时以口服西替利嗪治疗87例作为对照.治疗第0,1,2,3,4 w后,分别对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刺痛刺痒感程度等症状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愈70例(74.47%),显效10例(12.77%),好转6例(6.38%),无效6例(6.38%).对照组分别为20例(22.99%)、25例(28.74%)、23例(26.44%)、19例(21.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功劳去火胶囊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 皮肌炎患者心脏损害185例临床分析

    作者:阎乎玲;贾静;刘芯

    目的 探讨皮肌炎心脏损害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85例皮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例患者中89例出现心脏损害(48.12%).其中心电图改变51例(57.30%),超声心动检查异常34例(38.20%).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积液等.结论 皮肌炎患者心脏损害是临床上较多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复杂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给予治疗.

    关键词: 皮肌炎 心脏损害
  • 三种方法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薛智安;郭小玲;杨河清;李洁;郝中萍

    目的 观察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及两者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PUVA和NB-UVB照射及两者联合治疗82例银屑病患者,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照射时间、剂量等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三种方法治疗银屑病疗效无较大差异,联合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上明显短于PUVA组,但副作用相对较大.结论 NB-UVB治疗银屑病与PUVA相比,起效快、治疗时间短,两者联合副作用相对较大.

  • 甲氨喋呤对银屑病患者Th1细胞优势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何玉清;张锡宝;吴志华;李常兴;罗权;何荣国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对银屑病患者Th1细胞优势转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取MTX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经伊屋诺霉素和佛波酯刺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数;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 MTX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TX治疗8~12 w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TX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4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MTX治疗8~12 w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TX可能通过影响Th1细胞的活性,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恢复银屑病Th1/Th2平衡.

  • 脱敏组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业军;毕丽丽;刘晓萍;王东岭;张虹

    目的 分析脱敏组方对大鼠被动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大鼠抗卵蛋白抗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为细胞模型,分别进行脱敏组方对其脱颗粒的抑制实验及释放组胺的抑制实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5-羟色胺(5-HT)的释放.结果 脱敏组方1.4 g/mL,2.8 g/mL均可明显抑制大鼠被动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5-HT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结论 脱敏组方可以稳定和抑制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 紫外线诱导HaCat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燕华;毕志刚

    目的 探讨紫外线诱导转铁蛋白受体(TFR)表达的机制.方法 以紫外线(UVB)照射HaCat,流式细胞仪检测TFR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TFR mRNA表达.结果 UVB可增强TFR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10 mJ/cm2的UVB就能促进TFR表达,在紫外线照射后6 h开始表达.UVB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TFR的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8 h,TFRmRNA表达水平达高峰,16 h开始下降.结论 UVB可增强TFR的表达.

    关键词: 紫外线 TfR HaCaT
  • 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樊建勇;杨慧兰;关蕾;王颖;仕瑶慧

    目的 制备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为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DNA投递系统.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用卵磷脂、胆固醇、十八胺制备成阳离子脂质体包封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大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疫苗的包封率,免疫组化检测其转染真核细胞的效果.结果 制备的脂质体呈圆形、粒径大小较一致,平均粒径为580 nm,DNA疫苗脂质体包封率达到50%~55%,能有效转染真核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了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该方法作为提高基因免疫效果的简单、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加载HPV6E7抗原肽的HLA-A2单体及其四聚体的制备和鉴定

    作者:张彩娥;邓云华;吴雄文;梁智辉;翁秀芳;卢小玲;夏芳珍;钟茂华;陆盛军

    目的 制备可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2/HPV6E7单体,进一步组装成PE标记的可溶性HLA-A2/HPV6E7四聚体.方法 以原核表达的sHLA-A2BSP为重链,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PV6E7(22-30)抗原肽(GLH-CYEQLV)利用稀释法进行共折叠复性得到单体.利用HLAI类分子单抗(W6/3)和抗Bzm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折叠产物的构象.以BirA酶对其进行生物素化,经过超滤离心后得到纯化的sHLA-A2/HPV6E7单体,再与Streptavidin-PE按4:1比例混合形成四聚体.结果 该四聚体具有与HLA-A2阳性HPV6感染的CA患者的抗原特异性CTL结合活性.结论 成功获得了天然构象的sHLA-A2/HPV6E7单体及PE标记的HLA-A2/HPV6E7四聚体.

  • 置换肽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表皮增殖的治疗作用

    作者:史晓蔚;沈柱;樊建勇;党育平;王刚;刘玉峰

    目的 观察置换肽(APL)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表皮增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心得安法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样模型,APL外涂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 APL组动物银屑病样改变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APL具有促进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康复的作用.

  • 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及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

    作者:于建斌;高冬玲;陈燕辉;李琳;陈奎生;张云汉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及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30例、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及细胞株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A375细胞株及19例(19/30,63.33%)恶性黑素瘤皮损中乙酰肝素酶mRNA呈阳性表达,2例(2/30,6.67%)黑素细胞痣皮损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正常皮肤组织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恶性黑素瘤皮损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黑素细胞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12=19.200,P=0.000;x22=25.714,P=0.000).乙酰肝素酶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黑素细胞痣及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情况与mRNA相一致.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 咪唑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235例疗效观察

    作者:巩杰;罗汉超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235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3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121例)和联合治疗组(235例),咪唑斯汀组:咪唑斯汀10mg 1次/d;联合治疗组:咪唑斯汀10 mg 1 次/d,雷尼替丁300 mg 2 次/d联合潘生丁50 mg 3次/d,两组均连用4周.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76.60%,咪唑斯汀单用组有效率为51.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良反应嗜睡与口干的发生率咪唑斯汀组分别为7.44%和9.92%,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94%和10.2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提示三药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荨麻疹 治疗
  •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苗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付吉星;乔少华;耿文军;赵建华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苗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6例,静滴更昔洛韦5 mg/kg,1次/d,连用10天,肌注卡介苗素1 mg,隔日1次,连用14天;对照组46例,仅用更昔洛韦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苗素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于建斌;王宏瑾;李红文;苗青;何秋波;张江安

    目的 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补骨脂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卤米松组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3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17%,55.56%和76.67%,补骨脂组与卤米松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00),而联合组疗效则分别显著优于补骨脂组和卤米松组(P均<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 盐酸伐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辛琳琳;马静霖;司晓青;高敏虹;杨志玉;李承明

    目的 观察丽珠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丽珠威0.3 g口服2 次/d联合美能80 mg静滴1 次/d,连用10天;对照组单用丽珠威10天.结果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结论 丽珠威联合美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丽珠威.

  • 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作者:CHEN Jie;陈洁;唐玲;朱红梅;顾军

    目的 观察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疤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24例口服曲尼司特胶囊0.1 g,2次/d,同时外用喜疗妥软膏2次/d,并与单用喜疗治疗的对照组24例作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17.39%,对照组有效率8.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疤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 多部位鲍温样丘疹病1例

    作者:李建国;张守民;李振鲁;孙廷义

    目的 报告1例少见的多部位鲍温样丘疹病.方法 对其临床、血液免疫学检查、皮肤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RPR及TPPA皆(-);HPV-DNA原位杂交:16/18、31/33型皆(-).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棘层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形、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及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阴茎部皮损中棘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明显,凹空细胞数量少,而肛周皮损中可见大量凹空细胞及较多的角化不良细胞.结论 该病可能是HPV16、18、31、33以外型别致病,同时具有的尖锐湿疣病理改变,颇为特殊.

  • 神经梅毒1例

    作者:万宏程;杨春俊;徐家声;陈东;高友好

    患者女,36岁.主诉烦躁不安,焦虑,行为诡秘3年.行走不稳,小便失禁1年余.血及脑积液RPR,TP-PA均(+).MRI提示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以"神经梅毒脑膜血管型"给予青霉素治疗症状改善,放弃治疗后死亡.

    关键词: 神经梅毒
  •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分化状态的检测

    作者:赵建斌;龚匡隆;张津萍;钟铭英;尚淑贤;郑波;王千秋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二期梅毒患者Th0、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1);潜伏梅毒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固定组患者Th0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RPR滴度与Th1/Th2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在由一期向二期进展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着由Th1向Th2极化状态的转变.

  • 异维A酸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育林;王红梅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CA)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比较.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用CO2激光将皮损彻底清除,A组不再加用其他治疗;B组彻底清除皮损后应用a-2b干扰素30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6周;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维A酸胶囊10 mg口服,2~3次/d,用药4周后,改为1次/d,连用1个月停药.所有入选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 C组痊愈率明显优于B组与A组,同时在预防其复发中,C组的疗效也优于上述两组.结论 口服异维A酸胶囊联合干扰素肌注对C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复发率.

  •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17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方;何焱玲;兰东;姜志辉;张迪;刘章萍

    目的 了解男、女性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的发病情况、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及主要致病菌型.方法 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镜检和培养,将两项均阳性者统计入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等,并用显色培养基对致病菌进行分型.结果 172例患者中,男性占86.63%,女性占13.37%;男性患者均有包皮过长;男、女性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68.02%),克柔念珠菌(29.07%)和热带念珠菌(2.91%).结论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患者主要是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年男性和女性,包皮过长是男性的危险因素,白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

    关键词: 生殖器感染 念珠菌
  • 先天性角化不良研究新进展

    作者:常小丽;张学军;杨森

    先天性角化不良(D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黏膜白斑和骨髓增生障碍.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本病存在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种,目前发现前2种遗传类型的致病基因为DKC1和TERC.该病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开放研究

    作者:贾冬梅;苏海辉;张颖;李莉莉;孙颖;罗庆录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实验,采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对比.结果 二者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疗效优于阿昔洛韦,安全性与阿昔洛韦差异无显著意义.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汪丽

    总结8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即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创面和黏膜的护理,加强饮食和心理护理,做好出院指导.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自动出院.

  • 糖皮质激素过敏的临床与诊断

    作者:赵辨

    外用糖皮质激素发生过敏反应者增多,国外文献报道:在局部或系统长期连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皮炎患者中,应用含有1~2种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斑贴试验,发生阳性率为2.9%~5.8%.文中介绍了糖皮质激素接触过敏的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斑贴试验筛查过敏原种类,过敏原配制的基质和佳浓度,以及糖皮质激素斑贴试验观察反应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基底细胞癌Meta分析

    作者:朱小华;徐金华

    目的 以循证医学的方法对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UMI、elsevier,以及Cochrane图书馆,纳入比较5%咪喹莫特乳膏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8软件进行.结果 终纳入7个RCT,对其治疗浅表型基底细胞癌与结节型基底细胞癌进行了Meta分析,显示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后前者RR=12.66(95%CI,3.56~45.06),后者RR=5.24(95%CI,2.54~10.81),没有报道与5%咪喹莫特乳膏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有确切的疗效与较好的安全性.疗效与剂量具有相关性,但每日2次与每日1次应用5%咪喹莫特乳膏临床疗效无差异.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