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硬皮病重叠综合征1例

    作者:曾招林;卢井发;万春雷;叶小英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全身关节疼痛3年,肌无力、皮肤肿胀及变硬2个月.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踝关节肿痛,当地医院以"痛风"予激素治疗后(药名不详),症状好转,但停药后不久病情复发,且左踝关节、双肘、肩、腕、指关节等处相继出现肿痛,多次到当地医院诊治,疗效不佳.1年余前双侧膝关节出现肿痛,蹲起困难,下肢近端肌肉疼痛,外院查:ANA:1:320,抗SSA抗体阳性,IgG:13 PL/ML,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少量),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瘀积性皮炎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广荣

    1资料和方法1.1材料和仪器VSD材料:多聚乙烯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内可置1~2根直径为0.5cm的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生物半透贴膜为英国施乐辉公司产品;负压吸引源:该组病例均应用本院内中心负压吸引.

  • 成功救治红皮病型银屑病伴败血症1例

    作者:黄火高;姚合斌;李玉玲

    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除面、双手及双足外全身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色斑疹及丘疹11年,界清,上覆银白色鳞屑.外院以"银屑病"予阿维A治疗7个月,疗效不佳,停药.6年前因进食酱辣椒后全身皮疹加重,原有斑丘疹周围出现明显增厚红色斑块,伴碎屑状剥脱,本院皮肤科予氯雷他定分散片、哈西奈德溶液和黑豆馏油凝胶治疗2周,皮疹进一步加重,泛发全身,可见大片皮肤剥脱(图1 ~3a),并出现恶心、呕吐及高热.患2型糖尿病18年,胰岛素治疗中;患高血压20年、痛风3年.

  • 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伴肺癌1例

    作者:宋文婷;赵广

    患者女,60岁,躯干、四肢皮肤干燥、脱屑伴瘙痒1年余,加重1月.近5月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伴胸闷、憋气一周.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内水肿,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真皮血管周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胸部CT:肺恶性肿瘤.胸部肿物病理示:低分化腺癌,局灶伴鳞癌分化.诊断: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肺癌.

  • 皮肤结节型肺吸虫病1例

    作者:罗婕;张娜;阎衡;郝飞

    患儿男,6岁,四川大竹人.右腰部包块1月余.皮肤科情况:右侧腰部可见数个散在分布的绿豆至蚕豆大皮肤结节,质硬,界欠清.皮损组织病理见较大片状坏死,真皮全层毛细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另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WBC( 12.2×109/L)和Eos(2.57×1O9/L)升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肺吸虫特异抗体阳性.诊断:肺吸虫病(皮肤结节型).

    关键词: 肺吸虫病 结节
  •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1例

    作者:成先桂;贺镜宇;贾祎鹏;陈岳;谢方明

    患者女,56岁.左臀部暗红色斑块8年.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团块,单个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细胞大小一致,排列均匀,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诊断: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关键词: 汗腺棘皮瘤 单纯性
  • 深在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孙健;崔丹

    患者女,37岁.右上臂斑块1年.皮肤科情况:右上臂前侧和后侧各见约1.5×2.5cm,1.5×4.0cm大小的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表皮萎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周围伴大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LBT):表皮基底膜带C3,IgM呈线状沉积.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硫酸羟氯喹0.2g口服,2次/d,白芍总苷0.6g口服,3次/d,卤米松软膏、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用.3周后皮损变软,面积变小.

  • 木村病1例

    作者:刘娟娟;吕静;郝进;江阳

    患者男,58岁.右侧耳前部肿块10年.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血管及淋巴组织增生,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并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诊断:木村病.

  • 宫颈癌术后发生淋巴管瘤并淋巴水肿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石长珠;姜新;贾月琴;朱永军;曹培华;朱应玉

    患者女,70岁.会阴部丘疱疹8年.会阴部多个水疱、丘疹、丘疱疹,并逐渐增多、增大,并伴有双下肢增粗,组织病理提示真皮内淋巴管扩张伴淋巴液充盈.诊断:获得性淋巴管瘤;双下肢及会阴部淋巴水肿;子宫颈癌术后.予分批冷冻治疗皮损,疗效进一步随访中.在此总结该病例临床特点并在发病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和预后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复习.

  • 皮肤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冯昭;覃莉;杨静

    患者女,34岁,右侧阴唇皮疹10月.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可见弥漫性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核深染,免疫组化标记S-100,CD68(+).诊断:皮肤颗粒细胞瘤.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皮肤
  • 成人线状苔藓1例

    作者:段茜;程燕;刘宏杰;张敏

    患者女,44岁.左下肢及左侧腹股沟区丘疹伴轻微瘙痒3个月.皮肤科情况:左侧内踝、小腿内侧、大腿内侧以及腹股沟区大致沿Blaschko线纵形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部分表皮角化不全,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全层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成人线状苔藓.

  •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

    作者:李静;周明;耿松梅

    患者女,31岁.右大腿股外侧斑块伴多汗30年,逐渐增大.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数目增多成熟的小汗腺腺体及汗腺导管,周围绕以增生薄壁的毛细血管.诊断: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

  • Degos病1例

    作者:楚瑞琦;沈俊萍;王咏梅;李玉兰

    患者女,24岁.躯干及四肢泛发萎缩性丘疹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局限性坏死,真皮浅层胶原纤维素样坏死,真皮深层血管壁增厚,管壁内有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诊断为Degos病.

    关键词: Degos病
  • 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1例

    作者:高萃苹;杜志芹;肖尹;张理涛

    患者男,43岁.全身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5年余,双手及足跖疣状角化3年余.前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噬色素细胞浸润;手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治疗后有好转,现仍在随访中.

    关键词: 角化症
  • 卡介苗接种后皮肤并发症1例

    作者:肖媛媛;伏利兵;孙玉娟;马琳

    患儿男,6岁8个月.出生40余天时接种卡介苗(BCG),40天后接种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色溃疡性斑块,皮疹持续存在6年,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诊断:卡介苗接种后皮肤并发症.予口服异烟肼及利福平治疗6个月,皮损愈合.

    关键词: 卡介苗 并发症
  • 重症药疹4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莉;赵俊英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科1996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4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中药过敏者数量多于以往文献报道;别嘌醇所致药疹潜伏期长,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常见的重症药疹.死亡3例,死因主要为感染和脏器衰竭.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联用人免疫球蛋白对危重患者有效;预后与年龄、皮损范围、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无继发感染和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 伴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作者:常晓萍;陈宏

    目的 探讨伴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天津市长征医院收治的伴RP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91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伴RP的SLE患者出现脱发、指/趾末端血管炎、甲周红斑、肺脏受累及心电图改变的频率较高,抗U1RNP,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且该组患者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伴RP的SLE患者更易发生系统损害和免疫学异常,疾病活动性明显,应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患者系统受累情况.

  •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5例分析

    作者:郭生红;Sanjaya Shakya;李薇;王琳;杜晓萍

    目的 分析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15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例,女9例;儿童型5例,成人型10例;皮损初始部位:面部4例,口腔黏膜及双下肢各3例;累及躯干和四肢12例,14例临床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6例水疱呈环形或半环形排列.皮损组织病理均见表皮及复层鳞状上皮下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均表现为基底膜带线状IgA沉积.13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损均控制;2例子氨苯砜治疗,均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皮损以口腔黏膜、面部及下肢首发居多,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临床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呈孤立、环形和/或半环形排列;组织病理可见表皮或复层鳞状上皮下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线状IgA沉积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上可选用氨苯砜、糖皮质激素和磺胺类药物等.

  • 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分析

    作者:施惠娟;李邻峰

    目的 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MD)的情况.方法 对1995年1月-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的53例红皮病型锒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匹配的62例斑块状银屑病和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MD、高脂血症(HLP)、腹型肥胖(AO)、代谢综合征(MS)及高尿酸血症( HUA)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状银屑病伴发MD、高血压(HT)、HLP、AO、MS及HUA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HUA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及斑块状银屑病组的男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与斑块状银屑病常伴发HLP、AO、MS及HUA等代谢相关疾病,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较男性斑块状银屑病更易伴发HUA.尿酸代谢紊乱是否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宁波地区浅部真菌病3637例致病菌的菌种分析

    作者:王迎林;陆祖萍;项彤;毛一斌;陈广雄;黄群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分布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8 - 2010年诊治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其致病菌种、年龄、性别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共收治皮肤浅部真菌病3 637例,镜检见真菌菌丝和孢子2 205例,男1 378例,女827例.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股癣(26.58%),花斑糠疹(19.82%),甲真菌病(13.83%).< 12岁共264例(12.34%).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70.32%)、念珠菌(20.46%)和须癣毛癣菌(6.14%).不同年龄段、性别、病种及致病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以股癣居多,儿童组浅部真菌病发病逐渐增多,婴儿真菌病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主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念珠菌属.

  • PCR方法扩增性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序列的通用引物

    作者:胡晓艳;冯家望;宋家武;邝筱珊

    目的 寻找能同时扩增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序列的各类通用引物,为下一步设计探针进行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打下基础.方法 查询基因资料、确定靶基因序列、用clustalx1.83比对序列,分析后确定了念珠菌、细菌类、疱疹病毒类三类通用引物,引物合成后用标准序列检验.结果 三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对应的病原菌基因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分析,证实与预期相符.结论 根据病原微生物目标序列设计的通用引物能有效扩增相应病原菌,通用性好,特异性高.

  • IFN-α对人皮肤淋巴瘤细胞系Hut78的影响

    作者:谷晓广;汪旸;张高磊;涂平

    目的 研究IFN-α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讨IFN-α治疗CTCL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3 000,5 000,10 000,20 000U/mL的IFN-α作用Hut78细胞24,48,72h后,利用MTS法检测Hut78细胞的生存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IFN-α作用细胞24h后,Hut78细胞的凋亡情况.运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IFN-α作用后,BCL11B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IFN-α作用后BCL11B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IFN-α不同时间点作用后,BCL11B蛋白在Hut78细胞表达程度和分布情况.结果 IFN-α能明显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抑制效应在48h达到峰值.IFN-α还能显著诱导Hut78细胞的凋亡,其作用亦呈浓度依赖性.10 000U/mL IFN-α作用细胞3,6,9,12h后,BCL11B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在6h时间点BCL11B的mRNA表达下降到低点,10 000U/mLIFN-α作用细胞6,12,24h后BCL11B的蛋白也明显降低,在12h时间点,BCL11B的蛋白表达量下降至低.结论 IFN-α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对CTCL起到治疗作用,并可通过降低BCL11B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并提高CTCL细胞对常规化疗的敏感性.

  • 疑似梅毒患者血液47KDa和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

    作者:邓秀娥;涂晨;李文竹

    目的 研究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巢式PCR和常规PCR扩增90例疑似梅毒患者全血中梅毒螺旋体(TP)的47KDa和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并与血清学方法( RPR,TPPA)的检验结果作比较.结果 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3%和96.67%,两者符合率为96.67%;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 巢式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通过检测47KDa和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有助于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提高了梅毒诊断的准确率.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NF-κB,IL-6,p16,DNMT1和HDAC1表达及共表达的关系

    作者:邵依;李红文;郑乃刚;吴景兰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 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 Livin,Survivin和Fas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

    作者:许向前;莫令君;李健清;邓列华

    目的 观察Livin在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urvivin和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SK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Fas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50%和77.50%)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10.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s在SK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97.50%)与正常包皮组织(90.00%)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Fas在SK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皮损大小、发病部位、皮损数目无关(P均>0.05).结论 SK的发生可能与Livin基因表达上调有关;Livin与Survivin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Livin与Fas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 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徐俊珠;何焱玲;卢锡京;贾红侠

    目的 探讨体细胞染色体异常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为初发组(18例)和经过系统治疗组(22例),并选取1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全血细胞体外培养后制备中期染色体,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G显带行核型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实验,比较初发寻常性银屑病组和经过系统治疗组的差异.结果 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6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G显带均未发现异常核型;初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经过系统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正常人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初发的和经过系统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体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彭安厚;陆洪光;梅长松;陈平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有效对照法对8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的临床观察.治疗组40例每日外用乙氧苯柳氨软膏,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40例每日外用乙氧苯柳氨软膏,口服依巴斯汀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5%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毛立吾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53例CA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单纯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B组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针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C组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比三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通过6个月的治疗和随访,A组、B组和C组治愈率分别是62.50%,81.63%和88.24%;复发率分别是37.50%,18.37%和11.76%,其中A组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CA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UVB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云;田分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UVB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瘁症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性皮肤瘙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27例仅NB-UVB照射治疗;两组均每晚口服扑尔敏片4mg,并辅以身心健康教育,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55%,对照组为70.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UVB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

  • 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含量与潜伏梅毒患者传染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蔡川川;蔡艳霞;杨日东;吴志华

    目的 观察潜伏梅毒患者血浆中梅毒螺旋体DNA( TP DNA)含量与传染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固定性伴侣血浆中TP DNA含量.结果 TP DNA阳性13例,DNA为5.26×102 ~ 2.56×104copies/mL;其中16例的性伴侣确诊为梅毒,其TP DNA阳性6例,DNA为1.23×102 ~3.34×104 copies/mL.早期梅毒患者性伴侣的感染率(61.1%)高于晚期梅毒患者(35.7%).TPDNA含量高的患者性伴的梅毒感染率较高,相应的TP DNA检出率亦较高.女性TPDNA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 潜伏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血浆中TP DNA含量有关.

  • 咽部二期梅毒1例

    作者:边鹊桥

    患者男,73岁.咽部出现增生物伴异物感加重1月余.皮肤科情况:悬雍垂右侧可见一表面扁平的白色增生物,约1.2cm×0.9cm大小,隆起于黏膜表面,边缘轻度红肿,界清.RPR 1:256(+),TPHA(+),抗HIV(-).诊断:咽部二期梅毒.予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1次/d,治疗15d后,皮损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关键词: 咽部 二期梅毒
  • 以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8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强;黎宝励

    目的 探讨合并有性病、多种皮肤病、嫖娼、多性伴史与以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的特点和关系 方法 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诊治的8例以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 ~38岁7例,81岁1例;未婚和丧偶5例,在婚3例.8例一般情况良好,带状疱疹于躯干四肢7例,额面部1例.皮损为大面积群簇性水疱、大疱、血疱,部分融合伴剧烈刺痛.合并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2例,淋病1例,尖锐湿疣1例,隐性梅毒1例,合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和进展期肺结核1例.同时合并单纯疱疹、脂溢性皮炎1例;同时合并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宫颈炎及隐性梅毒1例.8例患者有多性伴或嫖娼史,无输血史、吸毒史,经过治疗后7例治愈,1例后遗神经痛3个月.结论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文化程度较低、不在婚者、有多性伴史、嫖娼史、过去和现时有性病史者,或多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病、肺结核,特别是服务行业年轻女性、性活跃者,都应行HIV初筛检查,以免漏诊.

  • 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间歇疗法预防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龚石;刘巧;王爱民;王玲;杨先旭

    目的 探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佳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7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口服伐昔洛韦0.3g,2次/d,连服6d;治疗组35例,口服伐昔洛韦0.3g,2次/d,每月连服6d,胸腺肽肠溶片10mg,3次/d,每月连服14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 在4个月治疗期间,治疗组复发率(14.72%)明显低于对照组(80.65%);在6个月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52.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间歇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可有效控制疱疹复发,疗效较好,且治疗方法简单,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 珠海市HIV/AIDS初治病人123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曦;丁立;黄珊凤;夏瑾瑜

    目的 观察珠海市HIV/AIDS初治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本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3例HIV/AIDS初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HIV/AIDS初治病例中男:女1.93:1,20 ~50岁年龄组占91.0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间性传播47.97%,同性间性传播11.38%;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等,常见机会性感染有口腔真菌感染、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带状疱疹等;CD4+淋巴细胞<100个/μL占47.15%,100~ 200个/μL占28.46%,200~ 350个/μL占23.58%,>350个/μL占0.81%.结论 珠海市HIV/AIDS初治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艾滋病的筛查及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遏制艾滋病蔓延.

  • 误诊为银屑病的二期梅毒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王修勇;冯林;刁庆春;郝进

    患者女,56岁.双手、足、头丘疹、斑块、鳞屑伴瘙痒1月余.曾误诊为“银屑病”,梅毒血清检查示TP-PA(+),RPR 1:16(+).确诊为二期梅毒.但血常规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予苄星青霉素及相关对症治疗后皮损痊愈.

  • 脂肪前体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金英姬;金玉姬

    脂肪前体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特异化了的前体细胞,它的存在和作用持续于人一生中,并且作为新的细胞源而特别引人注目.本文探讨脂肪前体细胞的特点,论述关于脂肪前体细胞的临床应用以及在再生医药中的近期的临床试验,以此来探讨脂肪前体细胞的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 Toll样受体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邱平;李晓岚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SLE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以及高水平的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等细胞因子.人类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9,TLR9)可识别低甲基化(内源性)或非甲基化(外源性)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osine-phosphoric acid-guanine,CpG)序列,引起交叉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同时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虽然TLR9在SLE发病中的确切机制仍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9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一起由屠宰病牛导致人皮肤炭疽病暴发的调查

    作者:赵永萍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州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三村人感染皮肤炭疽病的危险因素,以探讨当地预防此病的措施.方法 按皮肤炭疽病诊断标准,根据病牛接触方式与发病的关联性设计调查问卷,对全村养殖户及有接触史者开展调查、分析,同时采集疱疹液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 共发现12例病例(疑似9例,确诊3例,其中死亡1例),均来自屠宰、剥皮家庭.结论 该村屠宰或剥病牛皮是导致本次人感染皮肤炭疽病暴发的原因.当地政府应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各族村民主动就医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此类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质钢;任维维;杨克虎;王小虎

    目的 评估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RCT),实验组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或联合中药、西药、物理及光化学疗法;对照组为单用中药、西药、物理及光化学治疗,也可加用胱氨酸及中药等.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RCT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 纳入40篇中文RCT文献,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组可以显著提高近期有效率(RR=1.41;95% CI为1.35~1.49;P<0.000 01)和痊愈率(RR=1.69;95%CI为1.56~ 1.83;P <0.000 01).根据治疗方法或对照方法不同采用亚组分析,得到相似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组面部或下肢轻度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斑秃的有效率和痊愈率,但具有引起面部或下肢轻度水肿发生率增高的倾向.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