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研究进展及纳米技术在提高万古霉素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作者:侴金江;顾觉奋

    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疾病的抗生素。万古霉素能够与肽聚糖合成前体 lipoII中的 D-Ala-D-Ala末端结合,从而抑制转肽反应来阻断高分子肽聚糖的合成,造成细菌因细胞壁缺陷破裂而死亡[1]。自1986年首次分离得到具有万古霉素抗性的肠球菌菌株后,万古霉素抗性在肠球菌属中广泛传播。目前关于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90年,发现 vanA 基因能诱导生成相应的抗性蛋白 vanA,其具有 D-Ala-D-Lac连接酶活性。而后又陆续发现了vanH和vanX 等基因,且细胞壁合成途径的改变需要有 vanH、vanA、vanX 等基因的参与[2]。截止目前,有多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已被发现并鉴定了部分耐药基因在基因簇中的位置和编码产物,汇总于表1。针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如何增强万古霉素的抗菌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以纳米颗粒装载万古霉素的给药方式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3]。本文将就近几年有关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的研究以及提高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抑制肽聚糖刺激THP-1/CD14细胞产生的炎性反应及机制

    作者:王凡平;王明永;杨建斌;赵东方;连荣;徐素玲;邵峰;孙瑞利;郭庆合;李海斌;郭继强;宋志善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刺激佛波酯(PMA)活化的THP-1/CD14细胞产生TNF-α和IL-6影响.方法 用PMA活化THP-1/CD14细胞,以不同浓度人MBL预处理2h后再用PGN刺激24 h.收集培养上清,以ELISA从蛋白水平分析TNF-α和IL-6的产生.收集细胞提取总RNA,以RT-PCR从转录水平评估TNF-α和IL-6的表达.FACS分析MBL与THP-1/CD14细胞的结合,并进一步分析MBL对PGN结合THP-1/CD14细胞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细胞核移位.结果 ELISA检测发现,PGN可刺激PMA活化的各THP-1/CD14细胞分泌TNF-α和IL-6,高浓度MBL(10 ~ 20 mg/L)可抑制PGN诱导细胞分泌TNF-α和IL-6; RT-PCR分析亦显示,MBL(20 mg/L)对PGN诱导的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MBL能够与THP-1/CD14细胞以Ca2+依赖形式结合,PGN可竞争性抑制MBL结合THP-1/CD14细胞.MBL还可通过结合THP-1/CD14竞争性抑制PGN与THP-1/CD14的结合.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BL对PGN诱导的NF-κB细胞核移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MBL通过配体结合抑制PGN诱导的THP-1/CD14细胞产生的细胞反应,提示MBL能够在PGN诱导的炎性反应中起免疫调控作用.

  • 双歧杆菌的全肽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游离Ca2+离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立生;潘令嘉;李明松;孙勇;施理;张亚历;周殿元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主要的生理性有益菌,其细胞壁中的全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 WPG)保持了全菌的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感染和延缓衰老等.此外WPG亦能激活巨噬细胞.本文以Fluo-3/AM为荧光染料,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了分叉双歧杆菌的WPG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游离Ca2+离子的浓度变化.

  • CpG基序诱导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春燕;贾继辉;潘祥林;张琦;周亚滨;阎世坤;赵蔚明

    研究发现细菌表面的肽聚糖、脂磷壁酸等菌体成份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然而源于细菌DNA的CpG基序以及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tides,CpG-ODN)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如何尚不明了,因此,初步研究了CpG-ODN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LPS激活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孙勇;张亚历;周殿元

    目的 了解被LPS激活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刺激后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方法 以Griess试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放免法分别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诱导下产生的NO、iNOS及cG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能协同LPS激活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量的NO、iNOS及cGMP,这些信号效应分子介导了完整肽聚糖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 细菌DNA诱发脓毒症的分子机制及干预措施综述

    作者:王静;张淑文

    1 脓毒症的分子机制细菌侵入机体后,首先被宿主免疫系统所识别.尽管细菌种类极其庞大,但它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结构特点.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脂多糖(LPS)结构,革兰阳性菌都具有肽聚糖(PGN)`脂磷酸(LAT).另外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未甲基化的DNA及脂蛋白.它们可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CD14等受体,经过TLRS将信号传入细胞内,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大约50%的脓毒症休克是由它引起的[1].目前研究认为,细菌因子在脓毒症的致病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SIRS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2].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续)

    作者:庞宝森;李远红;张洪玉

    3.感染因素目前认为慢性气管炎的反复感染、炎症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当下呼吸道发生细菌感染时,可产生大量的脂多糖(LPS)、肽聚糖等,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6(IL- 6)、TNF-α并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促使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与黏附,后者进一步释放弹性蛋白酶和一系列炎性因子导致伴有肺实质损伤的气道慢性炎症.

  • 肽聚糖和硫唑嘌呤通过Rac1信号通路调控克罗恩病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周哲;荆洋;冉影;赵婧;周璐;王邦茂

    目的 观察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炎症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和Rac1信号表达情况,并探讨硫唑嘌呤活性成分6-硫代鸟嘌呤(6-TG)和细菌成分肽聚糖通过调控Rac1信号通路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诊断为克罗恩病的10例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健康对照者、克罗恩病肠黏膜炎症部位及非炎症部位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凋亡和Rac1信号表达情况.另招募15例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CD14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以肽聚糖和/或6-TG、Rac1抑制剂NSC23766分组处理后检测单核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Rac1及相关凋亡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克罗恩病肠黏膜炎症组的肠黏膜中,巨噬细胞数量多于健康对照组和克罗恩病肠黏膜非炎症组,但凋亡的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巨噬细胞Rac1信号通路下游分子PAK1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克罗恩病肠黏膜非炎症组;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肽聚糖组抗凋亡信号(NF-KB、Bcl-xL和STAT-3)水平升高,而6-TG组则略降低;6-TG和NSC23766可显著抑制肽聚糖诱导的抗细胞凋亡作用[肽聚糖组、肽聚糖+6-TG组、肽聚糖+NSC23766组凋亡率分别为(8.6±3.7)%、(42.0±2.7)%和(58.5±6.9)%,P<0.05].结论 肽聚糖通过活化克罗恩病患者单核-巨噬细胞中的Rac1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而6-TG可改善克罗恩病Rac1信号的活化失衡,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维持免疫稳态.

  • Toll样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作者:段乃荣;张立婷;陈红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家族,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主要指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其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如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磷酸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和病毒单链和双链RNA等.

  • 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表达调控中AmpD蛋白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桂玲;多丽波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临床常用的较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一类抗感染药物,随着这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相应产生了水解它的酶,并成为细菌耐药常见的原因.AmpCβ-内酰胺酶为这类酶中较为突出的一员,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为人们的研究目标.AmpC β-内酰胺酶属于Bush功能分类Ⅰ群,Ambler分子分类C类酶[1].细菌高产AmpC酶时,除对酶稳定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外,对头霉素类、单环类及酶抑制剂均耐药.临床观察只对碳青酶烯类尚保持敏感性,四代头孢菌素的疗效也不十分确切.目前这种耐药基因已由染色体携带转向了质粒介导,增加了耐药性的传播,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虽然细菌产生Ampc酶的耐药机制不十分确定,但对AmpC酶高产机制的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

  • 肽聚糖对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

    作者:杨玲;许以平;郑晨;刘鸣;熊瑛;祝捷;史桂英;陈玉英

    目的 通过采用肽聚糖(PGN)刺激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测定其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L)-4的分泌,探讨PGN对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方法 自2008年3 月1日至2009年3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2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哮喘组)和16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的新生儿脐带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PGN刺激,经TLR2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从抗体水平测定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TLR2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从核酸水平观察TLR2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含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脐带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采取PGN刺激后,哮喘组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TLR2蛋白表达及核酸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清液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LR2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通过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而导致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生.细菌成分可通过TLR2受体激活嗜碱性粒细胞(尤其有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史时)释放介质,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增加的原因.

  • PGN对Aβ1-42寡聚体促进BV2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

    作者:姜新;相荣才;张贺敏;陈晓虹;马恩龙;白丽娟

    目的 探讨前炎介质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激活BV2细胞内吞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β,Aβ)1-42寡聚体后,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株传代法培养BV2细胞替代小胶质细胞,按Klein方法制备Aβ1-42寡聚体.将BV2细胞分为PGN(20 μg/mL)组,A,β1-42寡聚体(0.5 μmol/L)组、PGN(20 μg/mL)+ Aβ1-42寡聚体(0.5 μmol/L)组,比较BV2细胞分泌IL-1β水平;将BV2细胞子PGN(20 μg/mL)及PGN+SB202190,比较两组IL-1β分泌水平;将不同浓度的PGN(0、5、10、20、40 μg/mL)加入BV2细胞中培养,分别检测培养液中IL-1β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BV2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 PGN、Aβ1-42寡聚体、PGN+ Aβ1-42寡聚体均可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分泌IL-1β高峰分别为孵育后24 h、12h、24 h;孵育后6、12、24 h同时间相比,PGN+ Aβ1-42寡聚体组BV2细胞分泌IL-1β水平均较PGN组和Aβ1-42寡聚体组明显增多(均P<0.05);PGN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与PGN浓度有剂量依赖关系(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2190使BV2细胞分泌IL-1β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PGN可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且促进Aβ刺激BV2细胞分泌IL-1β增多,p38 MAPK抑制剂可抑制IL-1β分泌,推测p38 MAPK可能参与BV2细胞分泌IL-1β的过程.

  • 聚肌胞苷酸、脂多糖及肽聚糖对人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景熙;赵立军;石荟;白冲;李强

    目的 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脂多糖(LPS)及肽聚糖(PGN)对人气道黏膜屏障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气道黏膜对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 采用Transwell系统培养人16HBEs气道上皮细胞建立人气道黏膜体外模型,分别给予Poly(I∶C)、LPS及PGN顶侧刺激,对照组仅给予MEM+GlutaMax-Ⅰ培养基培养.通过测定跨膜电阻抗(TER)判断16HBEs细胞间的小分子通透性,测定基底侧培养液中FITC-右旋糖酐浓度判断大分子细胞通透性,用ELISA法检测干预24h后培养细胞顶侧及基底侧上清液中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TNF-d的蛋白含量.结果 10μg/ml Poly(I∶C)导致人气道上皮细胞间TER显著降低,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增加(p<0.01),10μg/ml LPS及100μg/ml PGN刺激对气道上皮细胞TER及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无明显影响.IL-8和TNF-α表达在Poly(I∶C)、LPS及PGN组细胞顶侧和基底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GM-CSF表达在3组细胞顶侧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仅Poly(I∶C)组基底侧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LPS和PGN组基底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oly(I:C)组、LPS组和PGN组细胞顶侧IL-8和GM-CSF浓度增高程度高于基底侧,形成浓度梯度.结论 Poly(I:C)可破坏气道黏膜屏障完整性,导致小分子和大分子通透性增加,同时刺激细胞定向向顶侧分泌炎性介质,LPS及PGN对气道黏膜屏障无影响,但能诱导细胞向顶侧定向分泌炎性介质,提示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气道炎症与Toll样受体通路介导的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应答有关.

  • 靶向细菌肽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凡;孟浩毅;孙正阳;李丹阳;金媛媛;杨兆勇;吴少杰;陈静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株广泛出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研发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抗菌药物资源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防治的需要.因此抗菌药物作用靶标的筛选是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关键一步.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肽聚糖是病原菌生存所必需的.Mur酶(MurA-F)是肽聚糖生物合成必不可少的酶,可以以此为靶标发现新的抗生素.本文详细介绍了MurA-F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临床上缺少成功抑制剂的原因和所面临的挑战.

  • 新糖脂类化合物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钱霞;齐慧敏;张再红;王鹏;李英霞

    目的 研究新糖脂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DC7)和鼠李糖脂(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9213)的细胞壁肽聚糖.依据已知新化合物对ATCC29213的MIC结果,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观察新化合物DDC7、C5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肽聚糖后,对ATCC29213生长的影响.结果 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MIC均为16μg·mL-1.当加入肽聚糖浓度≥32μg·mL-1时,可以阻断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抑菌作用.结论 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在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肽聚糖上.

  • 细菌转位酶MraY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媛媛;刘娟娟;冯晓洲;李亚东;汪康游;孙婉;田喜凤;杨兆勇

    磷酸-N-乙酰胞壁酸酯-胸腺喷丁转位酶(MraY,转位酶I)是细菌中普遍存在且对细菌生长有重要作用的一种酶,是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的重要靶点.此外,几类此酶的抑制剂已经被发现.近来,MraY的晶体结构也被Chung等阐明.结合晶体结构及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活性药效团的确定和对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概述了MraY的整体结构及其抑制剂,并对这些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和MraY作为抗菌药物靶点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 PGN激活BV2内吞Aβ寡聚体后对PC12的影响

    作者:姜新;谢明;白丽娟;陈晓虹;马恩龙

    探讨前炎性介质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激活BV2细胞内吞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β,Aβ)1~42寡聚体后对PC12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株传代法培养PC12细胞及BV2细胞,分别替代神经元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用转移筛网进行PC12、BV2细胞共育培养;制备Aβ1-42寡聚体;分别采用MTT方法检测PC12细胞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tau( pS396)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凋亡.结果Aβ寡聚体、Aβ寡聚体作用BV2细胞后及PGN作用BV2细胞后均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增加PC12细胞tau( pS396)表达量、增加PC12细胞凋亡率;而PGN激活BV2细胞内吞Aβ寡聚体后对PC12细胞增殖抑制、tau (pS396)表达量、PC12细胞凋亡率与前面三种情况比较明显增加.结论Aβ寡聚体可引起PC12细胞的细胞抑制率,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细胞凋亡的增多;PGN激活BV2细胞内吞Aβ后,加重Aβ寡聚体引起PC12细胞的细胞抑制率,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细胞凋亡的增多.

  • PGN对BV2细胞内吞Aβ寡聚体的影响

    作者:善新;相荣才;白丽娟;张贺敏;陈晓虹;马恩龙

    探讨前炎介质肽聚糖( peptidoglycan,PGN)对BV2细胞内吞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 proteinβ,Aβ1-42)寡聚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株传代法培养BV2细胞,分别替代小胶质细胞;按Klein WL(2002)方法制备Aβ1-42寡聚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V2细胞内吞Aβ的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BV2细胞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PCR方法检测各组BV2细胞鼠同系物甲酰肽受体( mouse homologu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mFPR2) mRNA.结果 PGN激活BV2细胞内吞Aβ1-42寡聚体增多,可被mFPR2拮抗剂抑制;PGN可引起BV2细胞表达mFPR2 mRNA增多,且存在浓度、时间相关性,可被SB202190-p38 MAPK抑制剂抑制,且随着SB202190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各组浓度与0μmol/L相比,抑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μmol/L组P<0.05,10、20、30 μmol/L组均P<0.01; PGN作用BV2细胞后各时间点p38MAPK的磷酸化激活程度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N可激活BV2细胞内吞Aβ增多,此过程可被mFPR2拮抗剂阻断,推测BV2细胞内吞Aβ可能与mFPR2表达有关;PGN可引起BV2细胞的表达mFPR2 mRNA增多,可能参与激活BV2细胞内吞Aβ的作用;PGN可引起BV2细胞p38MAPK表达量增多,且其抑制剂抑制mFPR2 mRNA表达,可能为激活BV2细胞内吞Aβ的作用机制.

  • 替考拉宁致不良反应23例文献分析

    作者:陈国英

    替考拉宁是由游动放线菌属发酵产生的一种杀菌性糖肽类抗生素,其特有乙酰取代基使它的亲脂性为万古霉素的30~100倍,更易渗透人体组织和细胞,半衰期长[1]。替考拉宁通过干扰敏感菌肽聚糖亚单位的氨基酰-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而阻止细胞壁形成,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链球菌、肠球菌等致重症感染的革兰阳性菌敏感,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替考拉宁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但毒性比万古霉素低,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随着临床广泛使用,有关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收集国内有关替考拉宁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加以分析,希望能更进一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的表达及对PG反应性的研究

    作者:史冬瑶;褚燕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肽聚糖(PGN)反应性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在糖尿病机体防御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Wistar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组(B组),正常+ PGN组(C组)及糖尿病+ PGN 组(D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及C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较B组及C组升高更为明显,糖尿病与脂多糖刺激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明显增高,提示糖尿病机体处于促炎症状态,而且我们发现糖尿病与肽聚糖刺激在使TLR2表达增高方面存在交互作用.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