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曲替酸对表皮鳞癌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绥勍;陈丽荣;郑敏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表皮鳞癌细胞A431细胞中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鳞癌细胞A43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逆转录PCR法观察经10-5mol/L的依曲替酸作用不同的时间后,A431细胞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42/44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42/44MAPK)mRNA表达的改变;用蛋白印迹技术研究经10-5 mol/L的依曲替酸作用不同的时间对A431细胞中磷酸化STAT3(p-STAT3)、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依曲替酸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中STAT3、CyclinD1 mRNA表达的改变,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并下调p-STAT3、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下调p42/44MAPK mRNA的表达.(2)经依曲替酸作用后,A431细胞中Cyclin D1 mRNA表达的下降与STAT3mRNA表达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p-STAT3、Cyclin D1蛋白也同步下调(P<0.05),而CyclinD1 mRNA表达的下降与p42/44MAPK mRNA的下调无相关性.结论(1)依曲替酸能下调表达A431细胞中的STAT3和MAPK基因.(2)依曲替酸抗表皮肿瘤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JAK/STAT3途径,表皮肿瘤患者的p-STAT3表达异常,可首先考虑使用依曲替酸治疗.

  • 阿维A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发多发皮角

    作者:黄剑清;黄卫东;卢万丁;张弘

    患者男,36岁.四肢多发增生物24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双手、前臂、双足及小腿满布淡黑褐色疣状增生物,疣体表面形成多个巨大坚硬的皮角.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和皮角改变.给予依曲替酸口服,联合抗病毒、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1年后皮疹消退80%,但阿维A减量后有少许新发皮疹,配合放射治疗后,疣体进一步萎缩,目前病情稳定,皮疹基本消退.

  • 依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途径的改变

    作者:蔡绥勍;陈丽荣;郑敏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依曲替酸对A431细胞的生长影响,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的出现,Annexin-V染色证实凋亡的发生.同时用逆转录PCR法观察,经依曲替酸作用不同的时间后,A431细胞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42/44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42/44MAPK)mRNA表达的改变;用蛋白印迹术,研究经依曲替酸作用不同的时间对A431细胞中磷酸化STAT3(p-STAT3)、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随着依曲替酸作用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对A4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亚G1期凋亡峰明显增加,电镜观察和Annexin-V染色证实了凋亡的存在.②依曲替酸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中STAT3、CyclinD1 mRNA表达的改变,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并下调p-STAT3、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p42/44MAPK mRNA的表达.③经依曲替酸作用后,A431细胞中CyclinD1 mRNA表达的下降与STAT3 mRNA表达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p-STAT3、CyclinD1蛋白也同步下调,P<0.05;而CyclinD1 mRNA表达的下降与p42/44MAPK mRNA的下调无相关性.结论:①依曲替酸具有抗上皮鳞癌细胞生长及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作用.②依曲替酸抗上皮鳞癌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JAK/STAT3信号途径而实现的.

  • 阿维A联合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娇媛;李巧琴

    近2年来,笔者应用阿维A(依曲替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 α-2b)治疗扁平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依曲替酸和黄芪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侯素春;齐清会;刘晓明;张振颖

    目的: 研究依曲替酸和黄芪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依曲替酸和黄芪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果: 依曲替酸和黄芪均对HaCaT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但黄芪的抑制率较依曲替酸为低.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电镜下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结论: 依曲替酸和黄芪均可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提示二者治疗银屑病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 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γmRNA表达的协同影响

    作者: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徐浩翔;周少娜;李晓莉;王国荣

    目的 研究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维甲酸受体γ(R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mol/L依曲替酸和/或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RARγ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10-6mol/L依曲替酸或100mJ/cm2NB-UVB处理后12 h,KC的增殖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7%和14.4%,二者联合作用时,对KC的增殖抑制作用强,抑制率为19.7%.正常人KC可表达一定量的RARγmRNA,10-6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增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3倍,100 mJ/cm2NB-UVB照射对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为正常对照组的0.9倍,二者联合作用时,对RARγmRNA的表达诱导作用强,为正常对照组的2.8倍.结论 依曲替酸和NB-UVB可协同诱导RARγmRNA表达,并可能参与介导二者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 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莫仲莲;董正蓉;黄远忠;马丹晓;林伯盛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组23例患者口服依曲替酸,初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天3次;对照组12例患者口服维胺脂,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天3次.第一个月每周随访一次,一个月后每2周随访一次,均治疗随访2个月.结果 经2个月的观察,研究组临床痊愈率为69.6%,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0%,有效率为91.7%.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粘膜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疗效较好,对治疗Darier's病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 方希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作者:尹兴平

    维A酸类药物是维生索A的衍生物.由环状结构、多烯侧链和极性终末基团组成.通过对其环状结构的修饰,2001年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先研制并生产了口服第二代芳香族类药物--阿维A酸胶囊(依曲替酸,方希).

  • 阿维A治疗脓疱型银屑病37例疗效分析

    作者:严正东

    脓疱型银屑病是局限性或泛发性无菌性脓疱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类型银屑病.从2007年4月我们对脓疱型银屑病使用阿维A胶囊(依曲替酸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现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问诊治过的资料完整的37例进行疗效分析.

  • 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效果分析

    作者:陈玥睎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均选择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有效的药物,用药前应对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征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在用药过程,科学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 阿维A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大维(综述);吴波(审校)

    阿维A是第二代维甲酸的代表药物,其活性成分为依曲替酸,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短(33~96h),无体内蓄积作用。阿维A是美国FDA批准的治疗银屑病的一线用药,其缓解期相对较长,停药不易发生反跳,再次给药仍然有效。除了银屑病,近年来阿维A在其他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肿瘤性皮肤病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阿维A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依曲替酸对HaCaT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素春;刘晓明;齐清会;张振颖

    目的 探索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皮损和正常表皮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依曲替酸对HaCaT细胞VD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皮损VDR蛋白表达水平(33.41±2.2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14.8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依曲替酸作用HaCaT细胞24h,48h和72h后细胞VDR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银屑病皮损VDR蛋白表达异常,依曲替酸可降低HaCaT细胞VDR蛋白表达.

  • 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HaCaT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陈洁;顾军;李斌

    目的 观察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HaCaT细胞后,细胞内分化相关基因TGase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剂量-时间曲线,并比较芳维A酸氨丁三醇与依曲替酸对HaCaT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芳维A酸氨丁三醇和依曲替酸 (0.001~1.0μm/L )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的HaCaT细胞培养液中,在添加芳维A酸氨丁三醇6h、12h和24h后分别回收总RNA ,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HaCaT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记基因TGase1 mRNA的表达情况;芳维A酸氨丁三醇和依曲替酸分别在孵育24h后回收总RNA, 用RT-PCR法检测TGase1 mRNA的表达,比较这两种药物对HaCaT细胞分化的差异.结果 0.001~1.0μm/L浓度的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HaCaT细胞6h、12h和24h后能显著促进HaCaT细胞内分化基因TGase1 mRNA表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芳维A酸氨丁三醇及依曲替酸都可促进TGase1 mRNA表达,且TGase1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这两种药物的剂量曲线非常相似,其促进TGase1 mRNA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芳维A酸氨丁三醇能显著促进HaCaT细胞内分化基因TGase1 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促进HaCaT细胞分化的作用与依曲替酸的效果类同.

  •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

    作者: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徐浩翔;曹振平;张磐谏

    目的 研究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RAR)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方法 用0.1μmol/L和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12 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γ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少量的维甲酸受体γmRNA;0.1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倍(P>0.05);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4.0倍(P<0.01).结论 低浓度依曲替酸(低于0.1μmol/L)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伊曲替酸可明显诱导RARγmRNA的表达.

  • 依曲替酸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区IL-17表达的影响

    作者:牛新武;曹伟;冯捷;彭振辉;袁景奕

    目的 探讨依曲替酸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依曲替酸的临床疗效;用原位杂交技术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和IL-17蛋白表达.结果 依曲替酸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抑制了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治疗前39.95±11.44,治疗后16.20±6.65)及蛋白表达(治疗前0.85±0.10,治疗后0.26±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 依曲替酸(Ro10-1670)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Fas/Fasl系统表达及凋亡的研究

    作者:刘平;谭升顺;郗彦萍;曹振平

    目的通过研究依曲替酸作用于培养的正常人KC前后Fas/Fasl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依曲替酸作用培养的正常人KC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观察其对KC表达Fas/Fasl蛋白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ACS)对依曲替酸处理后的KC进行凋亡检测.结果①正常人KC几乎不表达Fas和Fasl;②依曲替酸作用16 h时KC的Fasl表达强,40 h时表达Fas强;相同条件下,KC表达Fasl比Fas弱;③依曲替酸刺激后引起KC凋亡.结论培养的正常人KC中Fas/Fasl系统不参与其凋亡;依曲替酸作用于培养的正常人KC后,上调Fas/Fasl系统表达,并促进KC凋亡,拮抗KC良性增生,Fas/Fasl介导的凋亡可能是维甲酸治疗银屑病的重要原因.

  • 依曲替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常建民;金祖余

    本文综述了依曲替酸在皮肤科的应用.依曲替酸不仅能够治疗银屑病,还能够治疗其他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如鱼鳞病、可变性红斑角皮症、副肿瘤性肢端角化、厚甲症等,另外依曲替酸还能够治疗某些皮肤肿瘤以及大疱性皮肤病.

    关键词: 依曲替酸
  • 依曲替酸对寻常型银屑病皮肤IFN-γ、IL-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牛新武;曹伟;冯捷;马慧群;袁景奕

    目的 探讨依曲替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soriatic vulgaris, PV)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依曲替酸对30例PV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进行检测.结果 依曲替酸能改善PV患者病情,有效率76.67%.IFN-γ、IL-4 mRNA主要在真皮表皮交界处的淋巴细胞胞质中表达,IFN-γ mRNA的表达治疗前(45.61±9.9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40±1.20,P<0.01),治疗后(16.82±7.20)明显下降(P<0.01).IL-4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PV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皮肤中IFN-γ mRNA的表达及调节Th平衡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