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戴书华;黄岚;王旭开;朱结辉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大动脉炎38例,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8~54岁,平均(30.5±18)岁,均行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38例中,经血管造影按Lupi-Herrera的综合分型法属Ⅰ型者11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5例.主要受累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20例(52.6%),腹主动脉15例(39.5%),肾动脉4例(36.8%),胸主动脉10例(26.3%),颈动脉9例(23.7%),髂动脉9例(23.7%),腋动脉7例(18.4%),肠系膜上动脉4例(10.5%),冠状动脉3例(7.9%),肺动脉3例(7.9%)等.2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12例行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金梅;丁文虹;王霄芳;郑可;吴邦骏;郭保静;谭江宁;张桂珍;韩玲

    目的:经导管应用Amplatzer 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18例室间隔缺损(VSD)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6岁,平均体重26.9 kg.局麻下行右心导管检查,左室造影测量室缺大小,经VSD建立股动脉-股静脉轨道,封堵器沿传送装置送至左室,打开左侧伞并确认铂金标记(MARK)位于6点位,指向心尖,在室间隔右室侧打开右侧伞,经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无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释放封堵器.结果:18例VSD患者封堵手术均获成功.VSD平均大小3.9 mm,所选封堵器平均大小7.1 mm,放射线观察MARK均在6点位置.封堵效果良好,术后24 h左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术后24 h仅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1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5 d.结论:经导管应用Amplatzer 封堵器关闭膜周部VSD封堵效果好,恢复快,免除开胸创伤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 23例次痰培养醋酸鲍曼氏不动杆菌阳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侯嘉;伊放;张辉;李京明;罗毅

    目的:通过对23例次醋酸鲍曼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的分析,指导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对23例次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持续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醋酸鲍曼氏不动杆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痰培养醋酸鲍曼氏不动杆菌的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患儿治愈率.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

    作者:姚珂;吴国明;向明章;闵家新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VATS)处理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分为VATS组和剖胸组,进行术中术后各种参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剖胸组相比,VATS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VATS组和剖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和19.2%(P<0.05),近期漏气率分别为6.3%和7.7%(P>0.05),远期复发率分别为3.1%和3.8%(P>0.05).结论:与剖胸术比较,VATS更易被患者接受,总的疗效较优,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杨铁南;池一凡;孙忠东;侯文明;牛兆倬;郭可泉

    目的:提高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巨大风湿性心脏患者,心胸比>0.7.根据心脏大小分为四型:Ⅰ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11例;Ⅱ型全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VDd)45~69 mm 14例;Ⅲ型双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心室,LEVDd<44 mm 19例;Ⅳ型左心房扩大或/加右心扩大及大左心室(LVEDd≥70 mm)35例.术前心功能Ⅲ级54例,Ⅳ级25例.二尖瓣置换术(MVR)+三尖瓣成形术(TVP) 32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TVP 47例.结果:早期死亡率为5.1%.发生低心排39例,心律失常41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长期生存75例,心功能Ⅰ级21例,Ⅱ级32例,Ⅲ级19例,Ⅳ级3例.晚期死亡3例.Ⅲ型术后早期低心排发生率高(P<0.02).Ⅳ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01).大左室远期效果较差.结论: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但是小左室(Ⅲ型)和大左室(Ⅳ型)手术风险大,应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置换适宜的人工瓣.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当发生瓣膜性心肌病者,是否换瓣手术值得商榷.

  • 血红蛋白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玲;杨丽霞;齐峰;郭传明;王燕;石燕昆;任丽;李俐丽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蛋白含量(Hb)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美国库尔特JT血球计数器测定Hb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286例冠心病患者Hb含量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及ACS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H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其中ACS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H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四分位法研究ACS组Hb含量位于高1/4位者较低1/4位者显著增加(P<0.05).ACS组Hb含量位于高1/4位者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显著增加(P<0.05).Hb含量位于高1/4位者发生ACS者较Hb含量位于低1/4位者显著增加(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CS组冠状动脉狭窄≥95%及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冠状动脉闭塞组其Hb含量(150.92±12.80)g/L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闭塞组(139.98±13.11)g/L(P<0.05).结论:ACS患者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宝俊;王东进;贾朝相;曹彬;魏静义;王淦

    目的:总结47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47例,手术原则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其中心脏瓣膜置换40例,二尖瓣成形2例,三尖瓣成形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19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2.17%.随访40例,随访率86.95%,随访时间3~108个月,无1例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远期效果满意,把握手术指征,适时手术对治愈本病至关重要.

  • 腋肱动脉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

    作者:郑纲;寇镭

    目的:总结腋、肱动脉真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3年3月3例腋动脉,2例肱动脉真性动脉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手术方式等.结果:5例腋、肱动脉真性动脉瘤未发现明确病因.均表现为局部肿物,1例伴患肢麻木感.4例术前通过彩超和多普勒测压确诊,1例伴海绵状血管瘤者行动脉造影检查.5例均行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患肢轻度缺血外,其余4例血运良好.结论:腋、肱动脉真性动脉瘤表现为局部肿物,辅助检查可先使用无创性检查,必要时进行动脉造影.治疗上应根据病变特点采用不同术式,以瘤体切除、血管重建为首选.

  • 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咏;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

    目的:总结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33例先天性LVOTO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5岁,平均(14.9±10.2)岁.其中主动脉瓣膜狭窄10例(30.3%);主动脉瓣下狭窄18例(54.5%);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9.1%);复合狭窄2例(6.1%).有合并畸形者23例(69.7%),心内膜炎2例(6.1%).主动脉瓣置换7例(21.2%),升主动脉加宽3例(9.1%),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加宽2例(6.1%).对主动脉瓣换瓣的患者常规华法令抗凝治疗,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指数.结果:全组无早期死亡;随访3~41个月,平均(13.2±6.8)个月,4例患者残留轻度梗阻(12.2%);晚期死亡1例(3.0%)术后18个月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LVOTO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期处理合并畸型、加强术后随访是提高先天性LVOTO外科治疗疗效的关键.

  • 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作者:柴巍;郭斌;李晓辉;石静;鲍玫

    目的:介绍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治疗PDA和心内伴发畸形.依据导管粗细,肺动脉扩张程度,采用结扎法和深低温低流量法经肺动脉缝闭PDA.要确认PDA周围的解剖,包括主动脉、左、右肺动脉,以免误扎.结果:本组72例,女性占67%;PDA直径0.3~1.8 cm.伴发心内畸形中以室间隔缺损为主占60%,法洛四联症18%.死亡1例,系合并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弓离断,误扎生命依赖导管.结论:一期治疗PDA及伴发的心内畸形,避免二次手术的损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恰当处理PDA,决定治疗的结果,需特别引起重视.

  • 缺血预处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吉冰洋;刘晋萍;冯正义;龙村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IPC)在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手术中是否能有效的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达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均为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搭桥患者随机分成2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对照组(C组);I组是于冷血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前给予心肌2个循环的缺血(2 min)和再灌注(3 min);C组在应用冷血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前给予心脏并行辅助循环10 min,术中每间隔30 min灌注一次心肌停搏液.在观察临床结果的同时,并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术后8~12 h、24 h、72 h和6 d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MBmass)、肌钙蛋白I(TnI)的水平.结果:在2组中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指标没有明显差异.1.I组的自动复跳率(100%)明显高于C组(58%)(P<0.05);2.cTNI和CK-Mbmass的水平从术后6 h开始升高(P<0.05),在24~72 h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 d基本恢复.与C组比较I组在术后6 h、24 h和72 h的血浆cTNI和CK-Mbmass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同时通过监测肌钙蛋白I的释放,多次短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在低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中较常规方法更有利于缺血心肌的心肌保护.

  • 心肌顿抑的研究现状

    作者:栾永;龙村

    1912年Herrick首先报道了永久阻断冠状动脉可以引起心肌梗死.20世纪70年代,人们一直认为心肌缺血后仅可引起二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长时间阻断冠状动脉循环可引起不可逆的心肌坏死,而短时间(20 min内)阻断后,只要恢复灌注则心脏的结构、功能、代谢等均可以保持正常.1975年,Heyndrikx首先描述了心肌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功能障碍恢复延迟的现象.心肌顿抑的概念1982年由Braunuald和Kloner正式提出 [1],随着溶栓、介入、手术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法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文章对近年来心肌顿抑的研究作一综述.

  • 槲皮素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臧宝霞;金鸣;吴伟;朴永哲;赵颂军;李金荣;陈文梅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氚标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的影响,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以分光光度法测定PAF诱发血小板黏附的强度.结果:槲皮素可浓度依赖地抑制2.5,5.0,10.0 nmol·L-1[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该药可明显抑制PA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具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为39.8 μmol·L-1.结论:槲皮素具抗PAF作用,为一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肺组织中三磷酸腺苷含量

    作者:张燕婉;龙村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肺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分析方法,为临床肺保护和肺保存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肺组织经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后制成匀浆液,上清液用氢氧化钾溶液调pH值为中性后,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ATP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用 Agilent XD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KH2PO4缓冲液(内含4 mmol/L IPR-A离子对试剂),在259 nm紫外波长处检测.采用外标定量法计算ATP含量.结果:此种方法使ATP在8.518 μmol/L~170.3 μ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方法的回收率为97.8%~104%,日内精密度RSD<5%.结论:其方法快速、灵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人和动物肺组织中ATP含量的测定.

  • 卡维地洛对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程何祥;王海昌;张荣庆;贾国良;郭文怡;刘兵;张殿新;张清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ilol)对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第2代心肌细胞,随机分成4组:1.正常对照组:仅用DMEM培养;2.羟自由基组:FeSO4 100 μmol·L-1+H2O2 100 μmol·L-1;3.卡维地洛组:卡维地洛终浓度为1 μmol·L-1;4.卡维地洛+羟自由基组:卡维地洛1 μmol·L-1+FeSO4 100 μmol·L-1+H2O2 100 μmol·L-1.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羟自由基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维地洛+羟自由基组细胞存活率较羟自由基组高(P<0.05).2.羟自由基组凋亡率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卡维地洛+羟自由基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羟自由基组(P<0.05).3.羟自由基组凋亡心肌细胞呈特征性超微结构及Annexin V+/PI-荧光染色.结论:卡维地洛能减轻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犬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改进

    作者:贲素琴;倪松石;施裕新;黄石兵;黄剑飞

    目的:为解决监测犬D-二聚体的试剂盒获取不易、价格昂贵的问题,改进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模型,探讨该模型在急性PTE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犬自体血加凝血酶加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PTE的模型,并分别与不同的2组对照组比较.监测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作肺动脉造影、螺旋CT及螺旋CT血管造影,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栓塞后1 d,5 d,10 d分别处死部分犬做病理解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及对照Ⅰ组均存在肺动脉栓塞.栓塞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明显上升,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于栓塞后30 min明显上升,1~2 h达高峰,24 h后下降,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犬急性PTE模型改进成功.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急性PTE的早期诊断.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CD62P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颖霞;胡大一;李奎宝

    选择成功地进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3例,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42~78(62.55±10.13)岁.入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闭塞.P-PTCA前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抵克力得250 mg.术后酌情给予阿司匹林、抵克力得.

  • 消心痛对心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建华;王玮;胡玲;王崇全;党书毅;陶红

    文章旨在讨论舌下含服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sublingual isosrbld dinitrate head up tilt testing,S.ISD-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的诊断价值.

  • 应用同种主动脉行保留自体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1例报告

    作者:李温斌;周海波;王胜洵

    患者,女,49岁,以De 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NYHA)II级为诊断收入院.术前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室舒张未内径59 mm,主动脉瓣环径41 mm,升主动脉弓内径45 mm,主动脉瓣重度返流,主动脉瓣叶正常.另可见一直径4 mm之动脉导管未闭.术前升主动脉造影见自主动脉根部开始撕裂,形成真假二腔,假腔内径明显大于真腔,升主动脉明显增粗,直径约70mm.

  • 郴州铁路系统高血压病患者综合干预的前后比较

    作者:贺献芝;李细莲;周胜华;唐爱姣;陈正坤;王智武;何秀兰

    目的:评价社区内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防治的影响.方法:对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定点、定时监测,综合干预前瞻性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社区内普查出873名高血压病患者,综合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显著提高 (P< 0.01),参与运动率增加(P<0.01),吸烟率降低(P<0.05),脑血管急性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复发率降低(P<0.01),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减少(P<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社区内综合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 戒烟对吸烟大鼠肺组织MCP-1和TGF-β的影响

    作者:辛建保;李艳;汪世灏;张培芳

    目的:研究戒烟对吸烟大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建立吸烟肺气肿大鼠模型.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个月组和6个月组,吸烟组4个月组和6个月组以及吸烟4个月和6个月后戒烟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CP-1和TGF-β在肺内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MCP-1在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测定各组肺组织中溶胶原活性和总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4个月组肺组织MCP-1和TGF-β的表达高于吸烟6个月组,吸烟4个月后戒烟组低于吸烟6个月后戒烟组;各组BALF中MC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各时段溶胶原激活活性均比自发活性高.结论:戒烟影响MCP-1和TGF-β在吸烟大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肺气肿防治的有效措施.

  •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及供血不足

    作者:冯立群

    1.什么是椎-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椎动脉左右各有一支,它穿行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向上行进入头颅,二支血管在脑内合为一支叫基底动脉.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又发出很多粗细不等的小血管,供应人脑的枕叶、小脑、脑干、丘脑及内耳等部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