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潘禹辰;肖颖彬;陈林;易广兵;刘健;王东;刘亚莉;易丽艳;张苏

    目的:探讨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66例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患儿年龄2~34个月,平均(8.52±7.66)个月,体重4~10 kg,平均(6.52±1.18)kg.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1.2%),手术死亡原因是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紊乱和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64例随访2~50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刘东霞;华琦;郭金成;谭静;刘荣坤;杨峥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平均年龄(53.02±13.76)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平均年龄(51.59±14.03)岁.数据采用SPP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喜咸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2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2组吸烟、喜咸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膳食口味偏咸、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 99mTc-MIBI+18F-FDG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川玲;赵文锐;朱家瑞;许根祥;魏威;王新强;高春华;王伟

    目的:99mTc-MIBI+18F-FDG静态心肌血流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患者有无存活心肌以及存活心肌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受检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不全组33例,心功能正常组27例,行99mTc-MIBI+18F-FDG静态心肌血流灌注-代谢显像.结果:心功能不全组静态心肌灌注缺损102节段,代谢缺损82节段.心功能正常组静态心肌灌注缺损67节段,代谢缺损32节段.心功能不全组灌注代谢匹配45%(15/33例);灌注代谢不匹配55%(18/33例);心功能正常组灌注代谢匹配30%(8/27例),灌注代谢不匹配70%(19/27例).心功能不全组灌注记分(SPS)平均25.34±13.17,代谢记分(SMS)平均21.97±9.63,严重度记分(SSS)平均1005.25±596.01;心功能正常组SPS平均19.95±9.51,SMS平均14.35±8.97,SSS平均525±350.46.2组的LVEF与心肌灌注缺损的节段数、代谢缺损的节段数以及半定量SPS、SMS和SSS均呈负相关关系.LVEF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心功能不全组的梗死区存活心肌明显少于心功能正常组.心肌梗死后有无存活心肌对心功能有较大影响.

  • 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报告

    作者:孙永红;许洪亮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50万单位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7d为1个疗程.判断效果指标:症状,体征,下肢多普勒和彩色B超检查.结果:痊愈16例,占36%,有效27例,占60%,总有效率96%.无一例发生出血征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施行溶栓治疗疗效好.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左心房血栓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李鲁;张坚;唐明达;顾洪斌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外科治疗42例,并对影响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术前病变为单纯二尖瓣狭窄5例,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37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36例,二尖瓣成形6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左心房折叠2例.结果:早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左心室破裂.术后并脑栓塞致右上肢功能障碍1例.随访1~20年,获访36例,心功能恢复良好,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房未见血栓.患者术前心房颤动、二尖瓣口裂径<0.8 cm或瓣口面积<1.0 cm2,左心房内径>50 mm,心胸比率>0.6和病程>10年,左心房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二尖瓣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和左心房扩大是左心房血栓易发因素;食道超声可明显提高左心房血栓确诊率;彻底清除血栓,避免脑栓塞,保持左心房内壁相对完整和术后合理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速碧林干预不稳定心绞痛后QTcd JTcd及CRP的变化

    作者:孙昌明;徐玫;刘建国

    目的:观察应用速碧林(LMWH)干预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cd)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将145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76)给予LMWH干预,对照组(n=69)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QTcd、JTcd及CR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缓解、消失的天数(t值分别为4.78,8.61,P<0.01.)OTcd、JTcd及CRP亦存在差异显著性(t值分别为3.57,2.96,3.49,P<0.01).与对照组分析得知QTcd、JTcd与CRP在治疗的变化中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2,0.51,P<0.01).结论:LMWH对UAP的QTcd、JTcd及CRP有显著的改善作用.QTcd、JTcd与CRP有正相关关系,在UAP治疗中是不可少的观察指标.

  • 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结合经皮肺自动弹性活检对肺周边病灶的诊断

    作者:金发光;刘同刚;谢永宏;傅恩清;刘春丽;楚东岭

    目的:评价经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结合B超引导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9例肺外周病变患者先进行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共110次,对于经超细支气管镜检未获得诊断的26例患者,再进行B超引导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活检共32次.结果:经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获得诊断者63例,诊断率70.8%.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活检获得诊断者21例,诊断率80.08%.二者结合后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94.4%.结论:经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结合B超引导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血压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表达水平与血压正常患者的比较

    作者:刘雅;温绍君;刘洁琳;文杰;赵莉敏;王佐广;刘亚萍;陈新军

    目的:从受体角度,探讨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表达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剩余大隐静脉约2cm.经筛选,入选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搭桥组23例,男性2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00±10.03)岁,和正常血压搭桥组17例,男性1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13±9.18)岁.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组织和细胞总RNA.应用Blast程序及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AT1R引物,半定量PCR扩增反应,观察2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血压搭桥组和高血压搭桥组除血压外(P<0.01),其他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T1R在平滑肌细胞和血管组织都存在表达,高血压搭桥组AT1R表达水平略高于正常血压搭桥组(P<0.05).结论: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也存在AT1R的表达;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和正常血压冠心病患者之间,平滑肌细胞或血管组织,都存在AT1R表达差别.

  • 缬沙坦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吕吉元;薛亚军;贾永平;高宇平;范春雨;王睿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58例,28例术后服用缬沙坦80 mg/d;30例术后未服用缬沙坦及其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或相关类药物.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均于手术前3 d内,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2组在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6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102.6±25.6)mL vs (117.2±28.5)mL P=0.045]及LVESV[(53.1±20.6)mL vs (66.4±28.7)mL P=0.049]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增大[(56.1±9.6)% vs (47.4±13.2)% P=0.006].随访13个月,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24.0% vs 46.7% P=0.04).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有效的防止心室重构,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 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

    作者:邓次妮;吴杰;沈潞华;杨晓云;吕文清

    目的:了解在倾斜试验中,用硝酸甘油进行激发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的诊断价值,通过观察VVS患者晕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变化,探讨VVS的发病机制.方法:55例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行直立倾斜试验,倾斜75°持续45 min,阴性者舌下含服0.3 mg硝酸甘油后倾斜至75°持续20 min,观察有无阳性反应.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病例组55例中32例出现阳性反应,8例于基础倾斜试验阶段出现阳性反应,24例于硝酸甘油激发后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从14.55%升高到58.18%.阳性反应中,血管抑制型(VD)21例,占65.63%,心脏抑制型(CI)5例,占15.63%,混合型(MX)6例,占18.75%.对照组20例中4例出现阳性反应.CI型患者倾斜后心率上升,达高峰后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发生晕厥,血压也略下降;MX型患者晕厥时心率及血压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VD型患者晕厥时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心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百分比小于CI型及MX型(P<0.05).倾斜后阳性组LFnorm增高,HFnorm下降,LF/HF增高,晕厥前LFnorm及LF/HF达到大值,HFnorm达到低值,晕厥时LFnorm及LF/HF显著下降,HFnorm增加.结论:硝酸甘油激发能增加倾斜试验的阳性率,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交感活性迅速减退,迷走神经兴奋)为晕厥产生的主要机制,并在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外周血管缝合器的效果

    作者:陈欣;颜东;陈韵岱;宋现涛;田锐;金泽宁;苑非;田峰;吕树铮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外周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应用Perclose外周血管缝合器患者共67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观察2组应用缝合器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其结果有无差异.结果:678例成功597例,成功率88.1%,其中糖尿病组170例,成功149例,非糖尿病组508例,成功448例,结果显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总的并发症为5例,非糖尿病组总的并发症为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外周血管缝合器可以带来与普通患者同样的益处.

  • 更换永久起搏器时原房室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

    作者:方冬平;张英川;郭成军;刘冰;郝鹏;李果;何东方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更换时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方法:1988年12月至2005年5月,143例患者因电池耗竭而更换起搏器时的起搏电极导线阈值与植入时的阈值比较.结果:至更换时电极导线使用年限为6~18年,平均(9.66±2.67)年,心室电极导线起搏阈值由植入时的(0.64±0.21)V升至更换时的(1.99±1.13)V(P<0.01),阻抗和感知没有统计学差异.心房电极导线起搏阈值由植入时的(1.10±0.34)V升至更换时的(1.44±1.47)V,无统计学差异,阻抗和感知亦无统计学差异.原起搏电极导线的使用率为75.47%.结论:大多数起搏器在首次更换时原电极导线阈值满意,可以继续使用.

  •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杨禁非;许尚栋;黄方炯;李志忠;王学勇;蔡克强;范占明;杜嘉会;张兆光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65岁,平均(45.4±15.1)岁.病因4例为外伤,1例为动脉硬化,3例病因不明.瘤体直径(3.9±1.3)cm.4例为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结果:6例采用全身麻醉,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支架型人工血管均顺利植入.术后30 d内无死亡.1例有近端内漏.术后脑梗塞1例.术后随诊2~30个月,平均(9.3±10.7)个月,术后4个月死亡1例,病因为内漏导至动脉瘤破裂.1例于5个月后因再发假性动脉瘤,接受再次支架型血管植入术,于2次手术后2个月死亡.随诊死亡2例,死亡率25%.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短QT间期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探讨

    作者:赵东晖;张英川;郭成军

    目的:用2种已报道的诊断标准研究一组心电图短QT间期者所占比例,并比较2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随机选取547例健康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测量QT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QT间期校正值(QTc)和QT间期预计值(QTp),以QT

  • 马方综合征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徐保卫;谢进生

    由于分子遗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对儿童心脏病和遗传性成人心脏病的病因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对其进行诊断和干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在基因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合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胶原修复及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张晓霞;吴学思;姚海木;韩智红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梗死区生长因子及胶原浓度的影响以及继而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AMI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和合用组,用药14 d后测定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羟脯氨酸含量、心功能、左心室容积及重量.结果:合用组梗死区AngⅡ、羟脯氨酸含量低于卡托普利组, TGF-β1也有减低趋势,而非梗死区AngⅡ、TGF-β1及羟脯氨酸含量2组间无差异.用药组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合用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低于卡托普利组的趋势;合用组左心室重量大于卡托普利组,但2组左心室容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MI后早期联用ACEI和ARB降低梗死区生长因子及胶原含量,不利于梗死区修复和左心室的较早期重构.

  • VEGF165和Angiopoietin-1 cDNA治疗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志新;符永恒;余细勇;林秋雄;邓春玉;郑猛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导入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构建编码VEGF165和Ang1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周,将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7),在缺血区周围心肌内分别注射VEGF165和Ang1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1周后收取心脏,通过Langendorff心脏灌注模型实验,测定离体心脏的心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肌注射区血管密度.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SecTag-VEGF和pSecTag-Ang1,并能在HEK293细胞中特异地表达出VEGF165和Ang1.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周实验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从(34.15±5.78)mmHg(1 mmHg=0.133 kPa)升高到(39.33±6.10)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从(15.85±1.79)mmHg降低到(9.09±1.98)mmHg(P<0.05);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从(1 413.52±417.73)mmHg/s升高到(1 939.28±710.22)mmHg/s;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从(600.39±55.59)mmHg/s升高到(1 030.53±401.22)mmHg/s(P<0.05);左心室做功(LVW)从(8 213.88±303.68)mmHg/min升高到(15 416.67±233.43)mmHg/min(P<0.05);冠状动脉流量(CF)从(3.2±0.31)mL/min升高到(4.09±0.80)mL/min(P<0.05),心肌注射区毛细血管数分别从(25±5)条/mm2增加到(46±8)条/mm2(P<0.05).结论:VEGF165和Ang1基因导入能增强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 犬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肺静脉及左右心房组织细胞内钙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健;刘兴鹏;刘小青;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时肺静脉及心房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快速心房起搏式房颤模型犬8只.正常对照犬8只.实验分为6组:1.房颤犬左上肺静脉组;2.房颤犬左心房峡部组;3.房颤犬右心耳组;4.正常对照犬左上肺静脉组;5.正常对照犬左心房峡部组;6.正常对照犬右心耳组.每组取相应部位心肌8块.测定细胞内钙含量.结果:房颤犬肺静脉、左心房峡部和右心耳组织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房颤犬肺静脉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左心房峡部(P<0.05),左心房峡部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右心耳(P<0.05).结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是肺静脉和心房发生电重构的原因;肺静脉和左心房峡部,可能是房颤电重构的关键部位.

  • 5-氮胞苷对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心房利钠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方志成;周昌娥;王玮;王晓勋;王卫民;刘志祥;李瑞明

    目的:研究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中心肌特异性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5-aza诱导培养,以RT-PCR方法测定诱导前后ANP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ANP.经5-aza诱导并继续培养24h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ANP,在一定时间、浓度范围内ANP含量逐渐增加.结论:5-aza诱导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ANP,与诱导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诱导兔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播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商鸣宇;姚崇华;杨晓辉;刘姝倩;左惠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对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的SARS患者与密切接触者,无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的SARS患者与一般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工作环境不通风、去公共场所无戴口罩的习惯、和患者接触时不通风与SARS呈正相关;疫情流行期间未到过医院,外出不采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与SARS负相关.结论:应加强医院建设和管理,以应对传染病的流行;当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通风;疫情暴发期间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患者尽量减少到医院的机会和使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交通工具.

  • 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

    作者:张晓枫;梁万年

    一、概况专科医师培养属毕业后教育,是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完成医学院校教育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医学人才培养和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培养高素质、精医术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1].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