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作者:穆军升;周帆;张健群;顾承雄;黄方炯;孟旭;张宏家;伯平;尤斌;李温彬;王盛宇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 5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金岩;王辉山;朱洪玉;方敏华;张南滨;汪曾炜

    目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使年龄小和/或肺静脉回流梗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就诊并手术治疗的比例将增加,分析其临床特点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51例,分为2组:婴儿组≤12个月,16例,平均(7.2±3.3)个月;大龄组35例,平均(10.4±4.3)岁.均行股动脉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其中39例行心导管检查,4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按胚胎发育异常分型,发现房间隔异常分隔均见于大龄组患者,婴儿组绝大多数(93.7%)肺静脉连接于左总主静脉;2.婴儿组16例,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85%,肺血管阻力明显高于大龄组患者(P<0.05);3.围术期婴儿组应用米力农8例(53.3%),而大龄组2例(5.8%).大龄组9例(26.5%)因心率<80次/min而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而婴儿组只有2例(13.3%).因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3例皆为婴儿.结论:婴儿组患者手术病死率较高,若动脉血氧饱和度<85%应尽早手术.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经验

    作者:于建波;郭雅莲;岳刚军;邹以席;韩博;黄方炯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对109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效果.结果:1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平均远端吻合口(3.01±0.80)个,全部病例围术期无心绞痛发作,7例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无围术期死亡.全部患者出院前无心绞痛复发,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应积极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 高龄患者行动脉血管重建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吕誉芳;卿恩明;耿新社

    目的:通过对我院50例高龄患者行血管手术麻醉的处理进行分析,对麻醉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我院2年间行血管手术高龄患者病例5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局麻监护.结果:本组49例患者选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平安度过麻醉期,1例91岁男性患者行股动脉转流术后,双下肢运动障碍,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双下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高龄患者血管手术麻醉处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要求麻醉医师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完善的麻醉监测手段,以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采用硬膜外麻醉时更应慎重.

  • 63例心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乔衍礼;褚衍林;武广华;马黎明;王为新;张洪宇;李祥;程前进;陈国庆;郑善光

    目的:总结心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心房室管畸形患者63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5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瓣裂修补采用间断褥式缝合并连续缝合加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4例采用Kirklin的方法修补将冠状静脉寞开口隔入左心房,32例采用McGoon法冠状静脉窦开口保留在右心房.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按Rastalli分型属A型4例,C型3例,分别采用自体心包加涤纶片的双片法(4例)或自体心包单片法(3例)修复.合并畸形均予以同期处理.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7 d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心功能均为Ⅰ一Ⅱ级.结论: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善修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管畸形除注重房室瓣修补完善外,强调将二尖瓣和三尖瓣环纠正至正常解剖位置,以恢复室间隔的面积和增宽左心室流出道.

  • 泮托拉唑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胃内酸碱度的影响

    作者:周晔;王建华;刘冰;贾明;刘晓明;贾士杰

    目的:研究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胃内酸碱度(pH)值变化以及泮托拉唑对其影响.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60例心脏疾病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B组=2:1),A组(泮托拉唑组)术后2 h、14 h静注泮托拉唑40 mg,B组(对照组)术后未用影响胃酸分泌药物.动态监测胃内pH值变化.结果:A、B组术前胃内pH值分别为2.41±1.11和2.60±1.01,术后返回监护室时胃内pH值分别为3.47 ±1.51和3.56±1.40均偏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内pH值术后4 h、12 h、18 h分别为6.03±1.81,6.01 ±1.58,6.34±1.28,相应的B组为3.54±1.11,2.94±1.30,2.65 ±1.24;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胃酸分泌被暂时抑制,但迅速恢复,术后静脉注射泮托拉唑可以持续使胃内pH值维持于较高水平,可能有利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并发症,也要考虑持续时间较长增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可能.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粒钙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赵汉军;山下静也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粒钙蛋白(GCA)基因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对照组为接受CAG检查排除冠心病者.CAG前完成空腹静脉取血进行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并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es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结果:SAP组(n=61)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n=53)(34.4% vs 15.1%,P<0.05),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低于对照组(27.2% vs 31.7%,P<0.05).SAP组GCA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09 ±0.41) vs (0.86±0.51),P<0.01].GCA基因表达水平与hs-CRP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另将样本分为糖尿病组(n=29)和无糖尿病组(n=85)进行比较,2组间GCA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7±0.44)vs(0.98±0.48),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C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持续高表达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稳定性中的作用

    作者:黄春艳;夏豪;白起君;聂晓磊;张燕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249例,统计入院12 h内行血脂、CRP、FIB检测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依据Gensini法评分分组,分析血脂、CRP、FI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2.按临床诊断分组,分析LDL、CRP、FIB浓度与斑块稳定性问的关系.结果:1.年龄、LDL、FIB在Gensini评分不同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年龄、LDL、FIB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OR=0.169,P=0.007;OR=0.231,P=0.001;OR=0.149,P=0.041),CRP与Gensini评分不相关(0R=0.112,P=0.104);2.患者血清CRP,FIB在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高龄、LDL、FIB浓度增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相一致,炎症因子CRP浓度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不显著但对斑块稳定性影响明确;血清FIB浓度增高对斑块不稳定性具有明确的预测作用.

  • 人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与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芃;郑哲;魏英杰;胡盛寿;高一鸣

    目的: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是近年发现的有前景的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探讨人血清FSTL-1水平是否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具有相关性.方法:入选瓣膜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患者1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FSTL-1水平.通过超声心动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等左心室重构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FSTL-1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及左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FSTL-1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径(r=0.444,P<0.001)、LVMI(r=0.43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r=-0.236,P=0.004)、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0.244,P=0.003)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控制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化指标后,FSTL-1水平仍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635,P=0.002).ROC曲线分析表明,FSTL-1是左心室肥大的血清标记物(AUC=0.707,95%CI为0.596~0.812,P=0.001)结论:血清FSTL-1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呈独立、显著的相关性.为FSTL-1作为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 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体外膜式氧合治疗

    作者:罗智敏;贾明;周晔;侯晓彤;顾承雄;黄方炯;孟旭;张健群;贾士杰

    目的:探讨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回顾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收治70例瓣膜手术后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接受ECMO辅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15~74岁,平均(53±12)岁,采用静脉-动脉(V-A)转流模式.结果:46例(65.7%)成功脱离ECMO,38例(54.3%)痊愈出院.平均ECMO辅助中位数时间59(1,206)h,平均监护室停留中位数时间4(1,19)d.主要并发症为出血21(30.0%)例,感染9(12.8%)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17(24.2%)例,氧合器血浆渗漏20(28.5%)例及肢体缺血3(4.2%)例.结论:ECMO是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及时安装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 主髂动脉重建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罗小云;吴庆华;陈忠

    目的:分析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选择性血管外科重建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因动脉硬化主髂动脉闭塞,接受选择性外科血管重建手术的173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史、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危险因素有年龄(OR=8.435,95%CI=1.836~38.76,P=0.006)、SVS肾功能分级(Vascular surgery/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OR=2.56,95%CI=1.12~28.02,P=0.024)、SVS心脏分级(OR=5.605,95%CI=1.690~18.595,P=0.005)、SVS肺功能分级(OR=3.663,95%CI=1.134~11.829,P=0.03)、术式选择(OR=0.154,95%CI=0.033~0.713,P=0.01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4%,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00.21,95%CI=4.085~2 457.56,P=0.005)、SVS心脏分级(OR=11.91,95%CI=1.872~75.73,P=0.009)、术式选择(OR=0.003,95%CI=0.001~0.107,P=0.003)、肺气肿(OR=7.548,95%CI=1.63~34.93,P=0.01);结论: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高龄(年龄>70岁),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SVS心脏风险2级以上,肾功能3级,肺功能3级以上)患者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对于这些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全面评估和严密的监测以及谨慎考虑术式.

  • 依达拉奉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垣星;卢家凯;卿恩明;李蕾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患者心功能保护的有效性.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Ⅲ~Ⅳ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脏指数(NYHA)心功能Ⅱ~Ⅲ级37~65岁择期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Y组,n=50)及对照组(C组,n=50),采用双盲对照研究.麻醉以静脉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为主,派库溴铵0.1 mg·kg-1·h-1并间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期间控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50.术中使用正性肌力药为多巴胺3~8μg·kg-1·min-1或肾上腺素O.03~0.10 μg·kg-1·min-1,血管扩张药为硝酸甘油0.1~0.5μg·kg-1·min-1.收缩压维持在95~135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心静脉压(CVP)6~12mm Hg.Y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完成后开始静脉泵入依达拉奉60 mg(40 mL),C组以同样外观注射器泵入40 mL生理盐水.2组均先以40 mL/h速度持续泵入30 min,然后以5 mL/h速度泵入剩余药物,直至手术结束或药物用完.比较麻醉前后及用依达拉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记录2组肝、肾功能和心功能变化,记录手术前、切皮后1 h、缝皮前及手术后24 h,4个时间点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手术前1 d及手术后24 h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含量,随访记录患者各种并发症并加以比较.结果:手术前后及使用依达拉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前SOD、MDA、BNP及cTn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1 h,缝皮前及术后24 h,SOD活性Y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MDA值Y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24 h BNP及cTnI值,Y组低于C组(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Y组明显高于C组(P<0.01);术后呼吸机治疗时间,Y组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作者:郭颖;张思宁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65例,不合并糖尿病者61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呈多支、严重弥散性病变.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对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 基线C反应蛋白对414例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佳预测切点分析

    作者:黎旭;刘小慧;聂绍平;杜欣;吕强;康俊萍;董建增;顾承雄;黄方炯;周玉杰;陈方;吕树铮;吴学思;马长生

    目的:分析414例冠心病患者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对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预后的佳预测切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接受血管重建患者414例,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判定CRP佳切点,比较不同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1 d.结果:ROC曲线分析CPR 5.5 mg/L为佳切点,Cox回归分析,只有CRP对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CRP组无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低CRP组(log-rank,P<0.001).结论: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是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基线CRP 5.5 mg/L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作为判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长期预后不良的佳切点.

  •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再次手术

    作者:范祥明;闫军;刘迎龙;李守军;沈向东;吴信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问题.方法:自2002年至2009年间共438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患儿中有15例(3.4%)行再次二尖瓣手术,其中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组1),二尖瓣置换术3例(组2).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严重溶血和残余或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腱索转移、双孔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病例,所有15例随访患儿亦无死亡.组2患儿年龄、体质量和心胸比均大于组1.组1患儿中术中见原缝线撕裂2例,瓣环扩大4例,瓣叶局部裂3例,组1患儿术后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关闭不全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组2中3例患儿均行二尖瓣双叶机械瓣置换.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仍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首选术式,对术前心功能差且瓣膜条件不理想的患儿行瓣膜置换手术是理智的选择.

  • 22q11微缺失综合征相关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书芳;王以新;刘陶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其病因复杂,22q11微缺失综合征(Chromosome 22q11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DS)是与CHD相关的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1].22q11DS包括:DiGeorge 综合征(DGS)、腭-心-面综合征(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VCFS)、圆锥动脉干-面部异常综合征(conotruncal anomaly face syndrome,CTAF),导致的出生缺陷涉及多个器官,心脏畸形率国内报道占74%[2],美国高达85.6%[3].

  • 胰岛素抵抗与心力衰竭

    作者:包哈申;柳景华;刘宇扬;吕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反应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所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目前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是评估IR的金标准,此技术通过输注胰岛素使其血浆浓度接近100 mU/L时,补充外源性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血糖至4.48~5.04 mmol/L,若输注葡萄糖不足150mg·m-2~min-1则为胰岛素抵抗[1].

  • 心电图QRS-T夹角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李艳红;任学军

    自从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心电轴是心电图诊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电轴的改变有助于识别心室肥厚、束支阻滞、心功能不全等.QRS-T夹角与QRS电轴、T波电轴密切相关,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

  • 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性的监测和判定

    作者:马军;吴庆华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或者形成动脉瘤,使得其供血的脑、肾脏、心脏、四肢等器官和组织出现缺血,功能降低甚至丧失,严重时可以致残或者死亡[1].

  •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辛毅;吴永涛;顾云;黄益民

    目的:通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心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0 min.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假手术组;(Ⅱ)对照组心肌缺血30 min+生理盐水;(Ⅲ)对照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生理盐水;(Ⅳ)给药组心肌缺血30 min+参附注射液;(Ⅴ)给药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参附注射液.以上各组分别采集相同部位的心室肌组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通过CIM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CIMAS系统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进行体视学分析.原位标记TUNEL法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ox蛋白的表达,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凋亡心肌细胞、Bcl-2及Box蛋白的表达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给药组(Ⅳ、Ⅴ)心肌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Box蛋白表达略增加(P>0.05)和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组织结构损害明显减轻;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线粒体有显著变化(P<0.01),给药组(Ⅳ、Ⅴ)与假手术组比较线粒体变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ox蛋白表达和保护线粒体相关.

  • THP-1巨噬细胞热休克处理对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耀光;王双;李方;黎健

    目的:探讨热休克处理对THP-1巨噬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TLR4/P38MAPK和TLR4/NF-к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前用佛波酯孵育THP-1细胞,使其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后加处理因素.实验分成A组:常温对照组;B组:热休克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在42℃水浴受热1h,37℃恢复6h;C组:热休克+抗TLR4抗体组,THP-1巨噬细胞加入anti-TLR4 2h后同B组;D组:热休克+P38MAPK抑制剂组,THP-1巨噬细胞加入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 30 min后同B组;E组:热休克+NF-кB抑制剂组:THP-1巨噬细胞加入NF-кB特异性抑制剂PDTC 30min后同B组;F组:热休克+抗HSP70 2h抗体组,THP-1巨噬细胞加入anti-HSP70 2h后同B组.用RT-PCR或western blot或ELISA检测各组细胞HSP70、TLR4、MCP-1、IL-8 m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热休克处理上调THP-1巨噬细胞HSP70、TLR4、MCP-1和IL-8的表达.SB203580、anti-TLR4可完全抑制热休克诱导的MCP-1和IL-8表达上调,而PDTC、anti-HSP70对上述效应起部分抑制作用.结论:THP-1细胞经热休克处理后通过HSP70、TLR4/P38MAPK、TLR4/NF-кB途径上调MCP-1和IL-8的表达.

  • 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普通肝素用量的探讨

    作者:王新刚;陈明;郑博;彭红玉;张晓燕;黄光银;霍勇

    目的: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 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 U/kg).分别测定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ing clotting time,ACT)值和静脉注射肝素后不同时间点ACT值.比较2组的抗凝效果,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24 h的安全性.结果:中度肝素化组和低度肝素化组在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后5 min ACT达到峰值[(315.1±50.85)s vs(276.2±59.38)s,P=0.110],20 min时2组均维持较高ACT值,但中度肝素化组明显高于低度肝素化组[(284.8±45.14)s vs(206.3±32.44)s,P=0.003].60 min时中度肝素化组仍维持较高的ACT值(193.9±21.87)s,而低度肝素化组ACT值明显回落(132.2±13.30)s,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肝素化组术后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显著长于低度肝素化组有[(17.3±2.06)rain vs(13.5±2.94)min,P=0.006].总体手术平均时间为(13.2±2.34)min.2组术中和术后24 h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若手术时间控制在20 min内,则低度肝素化(100 U/Kg)既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又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 培哚普利联合醛固醇受体拮抗剂对心房纤颤犬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作者:雷涛;刘小慧;罗太阳;李晖;谷孝艳;陈东;王伟;王海云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Ⅱ及Ai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 育龄妇女发生急性肺栓塞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双;王慧;肖瑶;杨京华;李斌

    在妇女妊娠、分娩、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治疗等几个特殊阶段,存在着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肺栓塞(PE)的危险.静脉淤滞、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与血栓相关的病理因素在育龄妇女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

  •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作者:张杰民;刘晓程;靖文斌;万峰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自然发展,旁路移植血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病变,二次心肌血运重建已成为目前临床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1].国外大量文献报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Redo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Re-CABG)病死率和并发症均明显增加[2].

  • 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马长生;高凌云

    心房纤颤(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为显著.Wolf等[1]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颧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2].胡大一等[3]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我们对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调查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4].因此,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 延伸至肺动脉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1例

    作者:黄园琴;饶丹;张真路

    患者女性,31岁.因"发作性晕厥4 d"入院.患者4 d前晨起洗漱时突感胸闷、晕厥倒地,约2 min后自行缓解,苏醒后感全身乏力.此后3 d均出现相同症状,缓解方式相同,为进一步确诊,于2009年8月27日收治我科.既往于2008年9月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