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电复律即刻成功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宁曼;董建增;康俊萍;喻荣辉;龙德勇;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马长生

    目的: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患者直流电复律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行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且在术后3个月内因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住院行电复律的患者.禁食状态下,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行双向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电极片置于心尖区及胸骨旁右侧,能量依次采用50~200J.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心房颤动病史14.6个月,左心房直径(42.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9±5.3)%.复发持续性心律失常中46%为心房扑动,54%为心房颤动,共进行97次电复律.患者即刻复律成功率为77%,其中80%一次放电复律成功.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是否服用心律平等方面,即刻复律成功组与即刻失败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左心房扩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显著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因素后发现,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OR=0.957,95% CI:0.921~0.994,P=0.023)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刻成功的定义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24h.结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电复律即刻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 脑卒中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

    作者:乔秋博;毕齐

    目的:研究既往脑卒中病史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N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住院行OPCABG的患者469例,其中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患者为病例组共69例,无脑卒中病史患者为对照组共400例,对比研究术后7d的NC发病率.结果:术后NC总发病率为22.0% (103/469),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患者NC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病史患者(36.2% vs.19.5%,P =0.002).病例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 <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病史(OR =2.172,95% CI:1.076~4.385,P=0.030)、颈部血管狭窄(OR=1.751,95% CI:1.019~3.009,P=0.042)为OPCABG术后N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卒中患者OPCABG术后NC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病史、颈部血管狭窄为OPCABG术后NC发生的危险因素.

  • 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东凤;宋现涛;吕树铮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并评价PL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5例,正常对照组12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经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检查确诊.抽取静脉血测定PLGF水平,同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定量指标,并与血清PLG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清PLGF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55.82±29.37) vs.稳定性心绞痛组(69.43 ±32.17) vs.不稳定性心绞痛组(85.94 ±49.18) vs.心肌梗死组(109.16±62.07) 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GF与QCA分析中的直径狭窄程度和管腔面积狭窄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57,P=0.001;r=0.157,P=0.001);未发现PLGF与小管腔直径和小管腔面积存在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清PLGF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

  • 健康成人心房间隔倾斜角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

    作者:王珏;张兆琪;范占明;刘家祎;马晓海

    目的:心房间隔在心脏内呈倾斜状态,与人体标准冠状面之间构成夹角,本文将其称为心房间隔倾斜角(SAAS).目前,国内外极少有对人体心脏解剖学角度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对比增强CT心血管成像(CECTA)为技术手段,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成人SAAS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及定量分析,以补充并丰富心脏解剖学的基础知识.终为掌握左心房增大时SAAS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房间隔穿刺技术的进针角度奠定基础.方法:359例行心脏或胸部大血管CECTA成像,证实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于心房中部水平横轴位层面上测量SAAS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来自较大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SAAS分布范围为8.49°~60.5°,均值为(33.03 ±6.86)°.该角度与性别、年龄,特别是与心脏纵径夹角无关,分布集中,个体差异小.结论:SAAS属于心脏解剖学的一项固有特征,测得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心脏纵径夹角所决定的心脏形态等各种因素无关.

  • 1516例男性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作者:金沐;李书闻;卢家凯;程卫平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1 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应用IABP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术前射血分数(EF) <40%(OR =4.946,P=0.001)、搭桥数>3支(OR=2.340,P=0.007)、左主干病变(OR=2.857,P=0.001)、急诊(OR =4.816,P=0.001)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 =0.001,OR=12.188)为围术期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F< 40%、旁路移植血管数>3支、左主干病变、急诊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为术中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及早在术前应用IABP,对于OPCABG患者是有益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作者: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周志明;郭永和;成万钧;葛海龙;刘睿方

    目的:通过与药物治疗相比,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共入选156例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其中接受PCI治疗的患者65例,接受佳药物治疗的患者9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30d和1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事件(MAE)包括全因死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心力衰竭、胃肠道出血、新出现的肾衰、脑出血;心绞痛(CCS分级)及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以及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1年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PCI组患者术后30 d及1年心绞痛分级均较药物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虽然两组患者30d及1年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均有改善和提高,LVEDD均有缩小,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30d的总MAE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13.8% vs.4.4%,P<0.05),主要表现为全因死亡、STEMI、急性心力衰竭的增加(P<0.05).PCI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95.4% vs.98.9%,P< 0.05),PCI组患者1年的存活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2% vs.93.4%,P>0.05).结论:PCI相比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短期全因死亡、STEMI、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且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脏表面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的干预作用

    作者:宋伟;李京悻;汪川;于洋;黄信生;顾承雄

    目的:探讨心脏表面喷洒小剂量使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的干预作用.方法:在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科行OP-CABG的862例患者,随机选择射血分数(EF)<45%的冠心病患者76例并分为两组,用药组(A组):术前心脏表面喷洒硝甘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5 mL(浓度:硝酸甘油0.1 mg/mL、利多卡因2 mg/mL),对照组(B组)使用温0.9%氯化钠液.记录两组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和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以及A组用药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压、心率,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中调整固定器位置后,A组再次喷洒药物后两组心律失常的例数,术后再次喷洒药物用VeryQ流量仪记录用药前后前降支桥血管流量.结果:药物干预对于心律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T段抬高平均值(MS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前降支桥血管流量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中,用小剂量利多和硝酸甘油混合液在心脏表面喷洒,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功能无较大的影响,不易造成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从而使手术操作的过程更加平稳,是完成OPCAB手术前重要的保障手段.

  •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邢家林;杜中涛;江瑜;赵岩岩;龚庆成;侯晓彤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方法:2009年8月到2013年3月,我院对5例AMI合并CS的患者进行了ECMO辅助支持治疗.回顾分析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辅助时间(121.2±40.6)h,全部脱机,4例存活出院.结论:ECMO可以为AMI合并CS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

  • 脑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李俊玉;毕齐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脑灌注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64例,术前用320排动态容积CT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脑灌注异常,将患者分为脑灌注正常组与脑灌注异常组.术前及术后7d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了POCD,比较脑灌注正常组与脑灌注异常组POCD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术前有76例(20.8%)的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脑灌注异常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灌注异常组(26.3%vs.9.7%,P<O.001).各脑灌注参数中,术前颞叶大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对POCD的预测作用强,曲线下面积为(0.664,95% CI:0.577 ~0.752,P<0.001).结论:术前脑灌注异常是OPCABG后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各脑灌注参数中,TTP对POCD的预测作用强.

  • 妊娠期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监护

    作者:杜桂芳;宋桂菊;王燕蓉

    目的:总结3例妊娠期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大血管及产科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2010年至2012年,3例患者,年龄24~35岁,妊娠21~ 38w,1例为马方综合征,2例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析监护资料.结果:本组接受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顺利度过危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妊娠期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脊髓并发症和肾功能不全的监测、产褥期的护理、胎儿的监护及选择恰当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张晶;卢家凯;卿恩明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美国麻醉学家协会(ASA) Ⅱ或Ⅲ级择期行全麻手术合并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16 μg/kg+盐酸托烷司琼10 mg +0.9%氯化钠液至总量100mL;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FD组),芬太尼8μg/kg+地佐辛0.4 mg/kg+盐酸托烷司琼10 mg +0.9%氯化钠液至总量100 mL.两组患者镇痛液负荷量为5 mL,经静脉注射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维持量2mL/h,追加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h、8h、12 h、24 h、36 h及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术后各时段镇痛效果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F组与FD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8h、12h及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D组(P<0.05);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FD组低于F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镇痛治疗,其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曦;胡荣;芦燕玲;于利群;周生来

    目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方法: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582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动态血压各指标显著增高;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4 h平均SBP/DBP、白天平均SBP/DBP、夜间平均DBP、白天DBP负荷、夜间DBP负荷均呈正相关.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4h平均SBP、白天/夜间平均SBP、白天/夜间SBP负荷、白天SBP变化标准差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发现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4h平均SBP独立相关,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白天平均DBP独立相关.结论:随血压水平程度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增快.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和Parkes-Weber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昶;李治安;崔复霞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和Parkes-Weber综合征(PWS)患者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65例KTS和PW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对其动静脉病变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发现KTS和PWS皮肤的葡萄酒色血管痣或血管瘤62例(95.4%);患肢增粗、增长61例(93.8%),KTS表现为深静脉缺如或管径变细,内径明显小于同名动脉,流速较低;PWS以多发动静脉瘘为特征,深静脉可变细,近瘘口处血管相对较粗伴流速增高.KTS与PWS两组间股静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腘静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大隐静脉流速及内径差异、股静脉和腘静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检测对KTS和PWS的诊断和鉴别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洁琳;李梅;刘雅;王佐广;文杰;张蓓;王丽娟;温绍君

    目的:探讨缺乏赖氨酸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56868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1例,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地区的常住汉族人群,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TaqMan MGB等位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患者WNK1基因多态性rs956868的分布频率.结果:rs956868位点(CA+ AA)基因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86.46±26.35) vs.(77.16±20.64),P=0.046].用多元逐步回顾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后,rs956868位点基因型仍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它和性别、年龄、BMI一起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异的34.3%有关(R2=0.343,P=0.026).结论: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易感性有关.

  • 经桡动脉途径行左主干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杨清;周玉杰;杨士伟;张建维;马涵英;聂斌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左主干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经桡动脉途径使用6F指引导管行PCI治疗的左主干病变93例患者.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全因病死率及症状驱动的左主干血运重建率.结果:男性占62.4%,平均年龄(62.5 ±15.47)岁.左主干病变狭窄程度(76.4±17.63)%,单纯开口部病变18.3%,单纯体部病变11.8%,累及远端分叉病变69.9%,Syntax积分为(23.5±12.33)分.均成功置入支架,共124枚药物洗脱支架(DES),平均直径(3.43 ±0.48) mm,平均长度(18.3±10.48)mm,单支架术39.8%,双支架技术共60.2%.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93例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病死率3.2%.随访过程中Syntax评分低危组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比例(4.9%)显著低于高危组(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桡动脉6F指引导管处理左主干病变安全可行,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其中Syntax评分<33分的患者预后更好.

  • 心肌缺血总负荷筛查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作者:徐峰;周志明;李世强

    目的:评价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a burden,TIB)的方法,筛查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72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胸痛主诉的体检者,常规行Holter检查,评价其TIB,对达标者(TIB≥60mm·min-124 h-1)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进行Gensini积分评价,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24/72)提示有TIB达标.对其中18例(18/24)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4例(77%)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4例(22.2%)造影无异常发现.相关性分析表明,TIB的大小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 =0.749,P<0.01).临床随访显示,TIB达标组患者在3年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显著高于TIB未达标组患者.结论:Hoher诊断TIB的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心肌缺血的有无及其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SMI冠心病的检出有一定的价值.

  •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邓元子;李韬;胡楝;刘超;余观水;曹永科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 ~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曲政;孙立忠;郑军;刘永民;朱俊明;白涛;薛金熔;刘宁宁;李建荣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 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烟囱”技术的应用

    作者:黄小勇;郭曦;韩晓峰;薛玉国;李铁铮;黄连军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支架修复术“烟囱”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经“烟囱”技术治疗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适应证及手术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49~76岁,平均(64.2±12.71)岁;其中胸主动脉瘤12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32例.44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因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即“烟囱”技术.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长随访时间12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支架修复术“烟囱”技术扩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范围,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使更多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可以受益于这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 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玮涵;王浩彦

    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是一种新型的测定呼吸阻抗的肺功能检测方法.IOS能测出气道、肺和胸壁的黏性阻力、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的变化,以反映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改变,区分气道阻塞部位、严重程度和呼吸动力学特征等,从而有助于病情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将COPD定义为肺部对毒性质粒和气体反常的炎症反应的相关疾病[1].

  • 心血管手术中晶体液应用现状

    作者:兰琼;卿恩明

    心血管手术麻醉中输注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理想的晶体液应和血浆电解质含量相似.目前,术中常用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要求.近年来,醋酸电解质平衡液问世,包括美国的醋酸林格液与国内的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以求解决现有平衡盐液不"平衡"的问题.

  • 系统性血管炎继发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傅麒宁;宋小军;郑月宏

    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都源于动脉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伴随的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为常见的病因.其他如外伤、感染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成分的异常,也是导致动脉瘤的常见原因.血管炎是一种由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结构破坏的疾病,因此,血管炎也可以引起动脉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腔内修复技术等介入治疗方式的逐渐成熟,动脉瘤更多地被发现和处理.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桡动脉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申华;周玉杰

    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前应用超声对桡动脉进行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桡动脉的直径,还可以检测其解剖是否存在异常,从而为TRI筛选合适的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桡动脉的损伤;同时,术后应用超声对桡动脉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到桡动脉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积极的治疗.因此,TRI围术期的桡动脉影像学检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评价桡动脉的主要手段有多普勒超声、血管内超声、桡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成像(OCT)以及近年来的超声生物显微镜等.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铭鑫;于洋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内直视手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CPB技术、外科手术水平及心肌保护措施不断提高和完善,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CPB术后肺部并发症仍较高,长时间CPB可以产生不同程度呼吸功能不全,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及年幼患者,CPB引起肺功能障碍成为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之一[1].CPB后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使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已引起广泛关注[2].如何避免CPB术后肺损伤,成为实验和临床研究热点.肺损伤的发生与炎症因子释放、复杂炎症级联反应和常规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有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此过程中的核心炎症介质[3].本文对近年来有关TNF-α与CPB肺损伤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 巨噬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三维共培养体系中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敏;苗艳菊;王绿娅;杜杰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作用下,细胞三维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对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表型转化的影响.为观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及乳鼠CFs,建立巨噬细胞和CFs多肽纳米凝胶三维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CFs组,巨噬细胞与CFs共培养组,CFs+AngⅡ处理组,巨噬细胞与CFs共培养+AngⅡ处理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及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三维培养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及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在无AngⅡ作用下,巨噬细胞与CFs共培养组与单独培养的CFs组比较,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并且Collagen Ⅰ、TGF-β3和CTGF mRN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与CFs共培养组经AngⅡ处理后,可明显诱导α-SMA mRNA和蛋白高表达,并且上调Collagen Ⅰ、TGF-β3和CTGF mRNA的水平.结论:在AngⅡ作用下,三维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可促进CFs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提示巨噬细胞在AngⅡ导致心脏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人载脂蛋白AV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纯化研究

    作者:李国平;隋靖喆;毕楠;满永;王抒;陈保生;黎健

    目的:构建人载脂蛋白AV(apolipoprotein AV,apoAV)的原核载体并表达纯化该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提取总RNA,以反转录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含有编码apoAV完整成熟肽段的PCR片段.PCR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0b经核酸内切酶双切后连接,连接产物经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挑选克隆测序.重组质粒pET30b-apoAV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重组的apoAV经镍离子螯合树脂纯化获得.结果:经测序证实人apoAV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入pET30b原核表达载体中,经过IPTG诱导有约40KD的特异性蛋白表达,与预期大小一致.该蛋白在IPTG诱导下的佳表达时间为5h,佳浓度在31.3 μmol/L.纯化的apoAV纯度在95%以上,产率约为15 mg/L.结论:成功构建人apoAV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高效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二尖瓣对合面积的定量研究

    作者:李继勇;何怡华;张健群;王琳琳;张亮

    目的: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 D-TEE)通过犬的动物试验来观察左心室压力逐渐增大,二尖瓣出现中度反流的情况下,二尖瓣对合面积以及对合指数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飞利浦IE33超声心动图成像仪对15例实验犬行RT-3 D-TEE检查,并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在逐渐缩窄升主动脉造成左心室压力升高的情况下获取RT-3 D-TEE图像,直至二尖瓣出现中度反流为止.结果:15只犬中14只犬实验成功,1只犬在游离升主动脉根部时致升主动脉破裂.所得超声图像质量均达到定量分析要求.舒张期总面积在有无二尖瓣反流的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压力、收缩期总面积、对合面积、对合指数在有无二尖瓣反流的情况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期面积与左心室压力变化无相关(r=0.162,P>0.05).收缩期面积与左心室压力呈正相关(r=0.686,P<0.01).对合面积与左心室压力呈负相关,(r=-0.497,P<0.01).对合指数与左心室压力呈负相关(r=-0.798,P<0.01).结论:二尖瓣出现反流的情况下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有明显下降,对合指数可以更精确的反映二尖瓣出现反流的程度,为二尖瓣成形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 奥美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肺脏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志丽;李艳芳;曹芳芳;刘飞;白雪源;吕杨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及对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C组)和奥美沙坦组(D组),采用灌胃法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灌胃治疗8 w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治疗8w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前A组与B组比较,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均P<0.05).用药后,与C组比较,D组LVEF显著改善(P<0.05).用药后,A组与B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PRA、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大鼠血浆PRA、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蛋白质表达水平,A组与B组用药后比较,各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α1A-AR、β1-A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β2-A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C组相比,D组α1A-AR、β1-AR及β2-AR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奥美沙坦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提高LVEF,同时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时血浆中升高的PRA和AngⅡ,并使心力衰竭大鼠肺脏下调的α1A-AR、β1-AR上调,表达增加的β2-AR进一步上调.奥美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后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PRA、AngⅡ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心力衰竭时肺脏的通气/血流比值,减轻肺水肿,改善心力衰竭时的肺循环淤血,对CHF的肺脏起到了有益的保护作用.

  • 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测定

    作者:赵莉敏;杜兰平;高宇翔;董磊;崔巍;蔺洁

    目的: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血管ECs、SMCs之间的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方法:人脐动脉ECs、SMCs分离培养,Ⅷ因子和SMα-actin相关抗原鉴定ECs和SMCs,应用FRAP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GJIC功能,记录实时成像结果,应用动态比(M)计算漂白区域内标记荧光的分子中动态分子的比例.结果:第一组ECs和SMCs单独培养,选择漂白细胞与周围至少3个同种细胞相连接,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31.79 ±5.69;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23.43 ±2.11;第二组ECs和SMCs混合培养,选择ECs和SMCs独立相连的2个细胞,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14.47±3.28,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6.41±0.80.结论:FRAP实时动态恢复曲线可直接观察荧光恢复强度及速度,参照FRAP恢复曲线,M值可做为组间GJIC比较相对定量的可靠指标,通过检测证实ECs和SMCs之间存在GJIC,且荧光由ECs向SMCs方向的传递大于由SMCs向ECs方向的传递.

  •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症状性癫痫致反复一过性意识丧失1例

    作者:汪京嘉;李玲;张晶;刘新民;马长生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阵发性胸闷14年,加重伴晕厥1d",于2011年11月15日收入院.患者于14年前体力活动时反复发作胸闷,休息数分钟缓解,未规范诊治.入院当日早餐后再感胸闷,休息30 min稍感缓解,又突发意识丧失后摔倒,伴四肢及面部抽搐,约1 min后意识恢复,自觉胸闷症状消失,感乏力,就诊于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1 mmHg =0.133 kPa).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

    作者:张璐;方向华;穆丽媛;刘宏军;张红梅;秦晓明;江滨

    目的:评价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和血压达标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市5个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上述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登记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结果:共调查1 0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者874例,接受降压治疗者736例,其中357例(48.5%)患者使用常用五类降压药,215例(29.2%)患者使用其他降压药,164例(22.3%)患者同时使用常用和其他类药物.接受降压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为30.8%.无合并症患者、合并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选择不同常用降压药时的血压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常用药物单药降压或联合降压时,以及选择常用药物或其他药物时的血压达标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有待提高,伴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更不理想.对于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遵循指南优化降压治疗.

  • 社区成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马辉;杨少琴;史影;任亚静;汪关宝;张晓萍

    目的:了解管辖社区内,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40~69岁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共239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果:①调查女性119例(49.79%),男性120例(50.21%),男女在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0,49岁年龄组80例(33.47%)、50~59岁年龄组79例(33.06%)、60~69岁年龄组80例(33.47%),3组健康生活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婚姻状况分组中,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慢性病患者152列,总患病率63.6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30.92%,高脂血症29.72%,糖尿病14.46%,冠心病7.63%,患病与无病人群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吸烟开始年龄≤20岁,男性31例(25.83%),女性2例(16.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 ~49岁17例(21.25%),50 ~ 59岁6例(7.59%),60 ~ 69岁10例(12.5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社区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存在差异.②性别、年龄、学历及婚姻对健康生活指标有影响.③慢性病防治要从中、青年人开始,并不断深入强化.④控烟教育应从大、中学生开始,并不断加强.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婧;吴晓萍;高荣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因其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所以目前仍是影响健康的严重问题.以往研究表明通过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作用[1-2].但对不典型IE的诊断也存在较大难度.本文总结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诊断IE赘生物方面的特点及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

  • 心脏横纹肌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评价—附1例分析

    作者:杨静;丁文虹;金梅;韩玲

    原发性心脏肿瘤在胎儿及儿童较为罕见.1982年De-Vore等[1]报道了第一例产前超声诊断的心脏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产前诊断胎儿心脏肿瘤的散发报道不断增加.2012年本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孕妇,女性,37岁,孕2产1.第一胎,女性,7岁,体健.

  • “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作者:丁文虹;金梅;霍玉峰;王霄芳;郑可;肖燕燕;程沛;刘迎龙;韩玲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级预防网络“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我院的8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8例患儿,男性5例,女性3例.入院年龄2~12 d,平均(5.9±2.7)d,手术日龄2~14 d,平均(8.1±2.6)d,体质量2.3~7.5 kg,平均(3.5±0.6)kg.术前严重酸中毒,呼吸衰竭1例行气管插管治疗,1例合并肾衰竭,所有患儿均直接行(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1例(12.5%),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2次随访.手术治愈的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左心室心功能正常范围,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7.0±2.8)%和(70.3±4.0)%,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也显著增高.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率加强术前内科治疗,纠正代谢紊乱,维护心功能,把握手术时机,尽快根治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先心病三级预防框架实施“绿色通道”救治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对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死亡有重要意义.

  • 超声评价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血管发育的临床价值

    作者:莫莹;丁文虹;韩玲;刘迎龙;金梅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发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101例复杂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双向Glenn分流术前后左、右肺动脉内径,同时测量术前、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评价其术后肺血管发育.根据有无肺动脉前向血流将患儿分为肺动脉闭锁组(30例)和肺动脉狭窄组(71例);另分为婴幼儿组(年龄≤3岁,51例)和儿童组(年龄>3岁,50例),比较各组内及组间手术前后肺动脉分支内径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12 ~36个月,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肺动脉狭窄组较肺动脉闭锁组术后肺动脉生长发育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更明显;婴幼儿组肺动脉发育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儿童组(P<0.01).应用超声定量的肺动脉分支发育与临床血氧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满意(P<0.001).结论: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施行双向Glenn分流术后,可在不增加右心室前负荷情况下增加肺血流,促进患者肺动脉血管发育,提高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对术后定量随访评估肺血管发育,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建设体会

    作者:金梅;韩玲;丁文虹;张桂珍;李伟;王志远;吕震宇;霍玉峰

    目的:通过在北京地区开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筛查、治疗和监测网络”的研究,使先心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北京市出生缺陷率及婴儿病死率.方法:2007年至2012年,由我院小儿心脏中心牵头,依托北京市妇幼机构成熟的行政管理网络,构建先心病监测网络,对北京地区6家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师进行先心病知识、胎儿及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培训,并对成果进行技术推广,对于特殊病例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及时救治.同期开展母婴数据直报,了解先心病的发病及转诊情况.结果:①基层医生先心病筛查和预防水平显著提高,②2007年至2009年,6个区县对17 721例孕妇进行的产前筛查,复杂先心病产前检出率达到91%,复杂先心病引产率97%,在后续6个医疗单位技术推广中,对1 249例孕妇完成产前先心病筛查,复杂先心病产前超声诊断率85.7%;③使北京18个区县先心病筛查技术的覆盖率达80%.结论:先心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平台建设的实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先心病的筛查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婴儿病死率,有望成为政府管理预防出生缺陷的有力手段.

  • 多学科协作是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的基础

    作者:韩玲

    有数字表示我国出生缺陷率约5%,依我国近5年每年出生人数约1 600万计,每年喻百万先天缺陷患儿出生,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主要缺陷之一,又是致婴儿死亡原因的顺位第一,也是导致终身残疾的重大疾病,多少父母和家庭因此被卷入痛苦和贫穷的深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报道,心脏先天畸形占10.70%(4 219/39 421),如果加上染色体异常及其他先天畸形则占14.94%(5 890/39 421) [1].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