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辉;杨呈伟;刘光锐;李铁铮;蒲俊舟;李炯佾;徐仲英;黄连军

    目的:探讨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PDA Occluder Ⅰ)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的安全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pmV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14例单独应用1枚PDA封堵器,4例同时应用1枚PDA封堵器和1枚VSD封堵器.患者年龄3.5~51岁,中位数17岁,随访时间3~72个月.对封堵成功率,术后相关并发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pmVSD均合并膜部瘤,13例右心室面单发破口,5例2处或多发破口.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2例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1例随访至第12个月残余分流消失.结论:Ⅰ代PDA封堵器应用于部分选择性合并膜部瘤的pmVSD,短-中期随访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作者:刘光锐;吴文辉;李铁铮;黄小勇;郭曦;李彭;薛玉国;黄连军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经皮INOUE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的经验,评价其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共对1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治疗,男性10例,女性4例;手术年龄3~78岁;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右心室收缩压(RVSP)由术前75~176mmHg,平均(120.4±27.3) mmHg(1mmHg =0.133kPa)降为术后19~75mmHg,平均(45.6±18.3)mmHg.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术前14~26mmHg,平均(18.9±4.1)mmHg,升为术后16~30mmHg,平均(20.6±4.6)mmHg.肺动脉跨瓣压差(TPG)由术前57~132mmHg,平均(91.7±27.1)mmHg,降为术后0~50mmHg,平均(21.8±18.6)mmHg.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金敬琳;杨秀丽;刘琼;徐仲英;郑宏;张戈军;胡海波;李世国;吕建华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31例患者,年龄2.5~67(中位年龄31)岁;2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合并PS,房间隔缺损大直径为7~27(16.0±4.8)mm,7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漏诊ASD,肺动脉瓣狭窄压差35~120(89.8±22.9)mmHg(1mmHg=0.133kPa),所有患者术前行右心室造影检查.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而后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12.0~38.0(22.6±5.9)mm.结果:本组28例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28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封堵器脱落入主动脉,介入方法取出后,再置入较大封堵器封堵成功,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89.8±22.9)mm-Hg下降至(39.8±11.3)mm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由术前mmHg降至(14.8±8.9) mmHg(P <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由术前(9.9±0.28)mmHg降至(5.07±0.57)mmHg(P<0.005),PBPV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下降达优良为100%.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术后即刻、1、3及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合并PS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常常低估或漏诊ASD,因此,需先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超声心动图重新复核ASD大小,再行ASD封堵术,必要时分期手术.

  • 房间隔膨出瘤合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

    作者:蒲俊舟;吴文辉;李铁铮;黄小勇;郭曦;刘光锐;李彭;薛玉国;黄连军

    目的:分析房间隔膨出瘤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5例在本中心就诊的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17~51岁,平均(37.0±13.1)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明确诊断,在本中心通过介入封堵治疗ASD.术后进行门诊临床检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5例患者ASD大径为6~13mm,平均(8.4±2.7)mm,膨出瘤大径14~20mm,平均(18.4±2.6)mm.1例使用30/30PFO封堵器,4例使用ASD封堵器,ASD封堵器尺寸为16~24mm,平均(20.0±3.3)mm.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合理的技术和器械对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进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心脏CT与经食管超声评估对比研究

    作者:宋会军;张戈军;徐仲英;郑宏;胡海波;金敬琳;李世国;吴文辉;徐亮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 (3.28~5.76) mm和1.98 (0.94~3.03) 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 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 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禹纪红;金敬琳;李世国;徐仲英;张戈军;吕斌;刘琼;宋会军;蒋世良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死亡病例的特点,分析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11年间,先心病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术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胸X线片、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尸体解剖结果,分析各种先心病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死率.结果:先心病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总病死率1.4‰,58.3%的患者死于缺氧发作,33.3%的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8.3%的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在各种先心病中,威廉斯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行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的病死率高,达23.1%;83.3%的患者术前有严重的低氧血症,50%的患者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33.3%的患者心血管造影术中经过顺利而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先心病行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检查时缺氧发作是引起死亡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不全是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威廉斯综合征行造影检查存在较高的病死率,术后24小时是并发症高发时期,应加强心血管造影术后监护.

  • 介入封堵治疗单纯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

    作者:陆强;马东星;吴晓霞;范美群;孟越之;刘惠亮;刘英;罗建平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和中/远期随访效果.方法:9例右冠状窦和3例无冠状窦破入右心房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超声随访观察2~7年,结果:11例采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1例采用Amplazer蘑菇伞封堵器;11例患者一次封堵后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1例患者封堵器到位后超声和造影均有分流,经调整封堵器、观察20分钟后残余分流消失.12例术后1周左心室舒末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封堵器对瘤壁及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瓣无影响.12例患者术后随访2~7年,平均(4.75±1.34)年,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分流及反流.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可靠,中期和远期疗效满意.

  • QRS波形态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史雨晨;柳景华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因其较高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自1994年,Cazeau等首次报道,双心室起搏治疗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Ⅳ级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间期为200ms)的药物难治性CHF,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在CHF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发展[1].历时10年,CRT已从初指南中的Ⅱ类适应证上升为Ⅰ类适应证.然而纵观各种指南,目前关于CRT的纳入建议主要是基于QRS波的时限[2],而非QRS波的形态.各大CRT临床研究的入选标准,也对患者心室传导阻滞的类型未作明确规定.但是目前关于QRS波形态对CRT疗效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就CRT疗效与QRS波形态的关系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CT造影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继强;陈方

    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常用和重要的方法是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但二者仅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不能进行功能学评价.而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决定了病变(特别是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血运重建治疗.多项研究[1-5]表明,对导致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风险.对不诱发心肌缺血的狭窄病变进行处理,患者是否获益并不清楚.

  • ACVRL1突变在肺动脉高压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燕;朴春梅;顾虹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lension,PAH)是一类发病率低,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严重肺血管疾病,以肺部小动脉收缩、梗阻及重塑为主要病理特点,继而可使肺小动脉阻力增加,加重右心负荷以致右心功能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欠佳[1].尽管近年来PAH的临床诊断治疗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细胞、体液介质、分子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自1954年首次报道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PAH)以来,PAH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日益被关注.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婧;任学军

    遗传性长QT综合征是一种ECG表现为QT间期延长的遗传病,约有70%的患者是由基因缺陷导致[1],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一致性较好,因而临床中对长QT综合征的分型主要根据基因型进行.自1995年,发现第一个长QT综合征致病基因至今,目前国际上已发现13个LQTS致病基因上的950多个突变[2].根据不同基因将LQTS划分为13个亚型:LQTS1-LQTS13,其中LQTS1、LQTS2和LQTS3为多见,分别占45%~50%、40%~45%和3%~8%,相对应的基因缺陷分别为KCNQ1,KCNH2,和SCN5A,均为心脏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约有90%的LQTS致病突变发生在这三种基因上[3-4].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

    作者:焦瑞;刘双

    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咯血,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由于反复感染,特别是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可严重损害患者肺组织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早期干预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次数,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致病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朴春梅;朱燕;习昕;张陈;杜杰;顾虹

    目的:利用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对9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进行4个已知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探讨利用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对PAH进行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抽取PAH患者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制备文库.设计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MPR2)、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CVR1)、细胞内皮糖蛋白(EnG),信号蛋白SMAD4基因(SMAD4)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计,利用目标基因捕获技术,进行杂交,富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致病基因突变与PAH的相关性.结果:9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现BMPR2基因突变,1例发现ACVRL1突变,BMPR2突变临床症状较重,ACVRL1突变发病年龄较小.结论:本研究利用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在9例PAH患者中查出3个致病基因突变.该方法快速有效,可实现对PAH致病基因突变的初步筛查,对PAH的临床基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大鼠静脉多次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张颖;李娜;林筝;辛毅;崔巍;刘飒;王忠;陈雄;赵颂军

    目的:观察多次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①贴块法培养hu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标准试剂盒鉴定第4代hu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②182~203g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组和干细胞组,各8只,雌雄各50%.③干细胞组分别于第1、4和15天时经尾静脉注射(2.5×106)个/kg体质量的第4代huMSCs,0.9%氯化钠组于同等时间注射与细胞悬液等量0.9%氯化钠液.④第3次注射转染RFP基因(中文)的huMSCs后11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和比较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取脑、心、肺、肝及肾进行病理学检查;荧光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中表达RFP的huMSCs细胞分布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表达RFP的huMSCs;ELISA检测血清γ-IFN、IL-2、IL-4、IL-6、IL-8、IL-10及IL-12含量.结果:①第4代hu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表达强阳性,纯度分别为98.7%、99.6%和98.6%,而CD34、CD45、CD11b、CD19、CD79a和HLA-DR的表达水平为阴性,CD14表达水平为23.1%;huMSCs分化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比例均为99%;②注射3次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干细胞组部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0.9%氯化钠组相比有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只有PLT明显降低、CHOL明显升高;③干细胞组脑、心、肺、肝、肾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改变;(4)干细胞组的器官组织和骨髓中未检测到表达RFP的huMSCs; (5)干细胞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多次尾静脉注射huMSCs对大鼠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

  • 入院高血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池喆;米树华;张晓霞;关杨;赵全明;吴学思

    目的:观察入院时高血糖患者对住院期间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并在住院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患者478例.根据PCI术前入院时随机静脉血血糖值≥7.8mmol/L,分为血糖增高组(AHG),入院血糖≥7.8mmol/L和正常血糖组(NGT),入院血糖<7.8mmol/L),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门诊随诊至出院后6个月至1年.随诊内容包括实验室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及服药情况等.分析入院血糖增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478例,424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入院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1%(211/478).随访结束时,31.6%(134/424)的患者发生心脏扩大.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Killip分级、左心室扩大比例、早期再灌注、服药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LVEDD扩大明显[(54.3±5.0) vs.(52.2±6.7)mm,P<0.05],心脏扩大比例增高,(38.6% vs.2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高血糖(OR=5.770,95% CI:1.144~3.782,P=0.016)是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高血糖是急性ST段抬高前壁心肌梗死6个月~1年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马宁;杨娅;裴金凤;栾姝蓉;李嵘娟;张涵;李宜嘉;刘晓然;杨娇

    目的:探讨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临床意义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间,7639例孕妇于我院接受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出生后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冠状静脉窦扩张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7639例中共检出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60例(0.8%),其中单纯左位上腔静脉(PLSVC) 28例(47%,28/60);合并心内其他畸形32例(53%,32/60).初诊时误诊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3例.结论: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冠状静脉窦扩张及其合并心内畸形,对妊娠期胎儿的管理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意义.

  • 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外科分期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范祥明;刘迎龙;李志强;苏俊武;朱耀斌;樊星

    目的:总结肺动脉发育不良重症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矫治例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3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根治手术时年龄12~282个月,平均(40±47)个月,体质量7~34kg,平均(14±5)kg.在根治手术前进行了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姑息手术.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左肺动脉缺如2例,左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枝血管12例.第一次姑息手术至根治手术时间间隔7~40个月,平均19个月.根治手术前行一次姑息手术者20例,2次者8例,3次者5例.姑息手术术式包括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改良Waterston分流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环缩以及侧枝血管结扎融合或介入封堵.结果:全组死亡1例,为根治手术后严重感染死亡,1例在首次姑息手术时因人工血管堵塞在术后第一天再次行体肺分流术,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和McGoon比值分别为[(230±90)和(1.91±0.45) mm2/M2,均较姑息手术前(103±46)和(1.20±0.32) mm2/M2,有明显增加(P<0.001)],末梢血氧饱和度[(71±11)%vs.(85±5)%]和血红蛋白浓度[(165±48) vs.(147±20) g/L]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33例患儿均完成了终的根治手术.体外循环时间82~240分钟,平均(139±39)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2~180分钟(77±28)分钟,气管插管时间5~875小时,平均59小时,ICU滞留时间1~37天,平均5天.结论:根据肺动脉发育以及体肺侧枝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治疗策略,能有效改善肺动脉发育,完成肺血的单元化供血,提高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疗效.

  • 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王晓龙;刘愚勇;贡鸣;李海洋;张宏家;孙立忠

    目的:总结我中心应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行支架“象鼻”手术的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8例为直接行支架“象鼻”手术,10例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Ⅰ型内漏二次手术改行支架“象鼻”手术修补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支架“象鼻”手术,其中20例患者同时行左锁骨下动脉至左颈总动脉转流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0±28)分钟,平均心肌阻断时(75±32)分钟,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0±6)分钟.所有患者术后无截瘫发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及术后3月复查CT均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确实可靠,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结果还有待随访观察.

  • 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同期外科治疗33例体会

    作者:马旭晨;黄方炯;吴强;张韶岩;郭琳;区颂雷

    目的:分析33例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14年7月共完成同期手术33例,男性3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9±6.6)岁.术前临床肿瘤TNM分期大部位于Ⅰ,Ⅱ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2支或3支血管狭窄为主.本组病例平均移植血管(2.4±0.8)根,15例患者使用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18例患者经正中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肺癌根治,12例经后外侧切口完成肺癌手术,3例经后外侧切口完成单只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CABG及肺癌根治手术.所有患者随访自术后2个月~5年,中位随访期24(10.5,52.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同期肺癌根治及CABG术,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新发心肌梗死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7.4±6.8)天,平均手术时间为(294.8±64.3)分钟.33例非小细胞肺癌鳞癌16例,腺癌17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A期5例,ⅠB期10例,ⅡA期13例,ⅡB期3例及ⅢA期2例.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5例、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随访5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0.78±0.03)和(0.72±0.01).结论:肺癌根治联合OPCABG术同期手术治疗肺部肿瘤合并重度冠心病的患者安全可行.

  • 创新决定未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连军;蒲俊舟

    过去的50多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是医患双方对于医学发展的共同追求.半个多世纪以前,许多天才的心脏病学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先心病进行介入治疗.从1953年Rubio应用钢丝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到1966年Rashkind应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房间隔造口术;从1982年Kan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肺动脉瓣,再到同年Singer同样应用球囊导管扩张了缩窄的主动脉;从1969年Porstmann经导管封闭了未闭的动脉导管,到1974年King应用双盘伞封闭了房间隔缺损,再到1988年Lock行介入手术封闭了室间隔缺损.

  • 医学生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作者:刘静

    论文是对学习和研究过程的综合性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医学生而言,撰写论文是一个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诊疗或医学研究中具体问题的实践过程.除了医学专业内容外,医学统计也越来越成为医学生毕业论文或发表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紧密结合医学实践,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应用学科[1].

  • 终末期冠状动脉疾病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作者:Yifu Zhou;Suna Wang;Keith A.Horvath;徐创业

    近年来,基于胚胎或者成体干细胞的细胞疗法,对两个经典的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一,过去认为血管发生过程只出现在胚胎期[1],但是现在许多研究者认为,中胚层前体细胞或血管母细胞侵入到不同胚胎器官,并在原位组装形成初级毛细血管丛,进而发展为血管系统;成人骨髓干细胞或内皮祖细胞,也可以被吸收并结合到新血管生成的组织中[2-4];第二,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成年后不能再生.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