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关系的探讨

    作者:谢珂;向葵;黄岚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冠脉)病变范 围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52例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患者 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有冠脉狭窄的38例患者,其QTd及QTcd均比无冠状动脉狭 窄者大(P<0.05),而单支与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之间无差异,3支以上血管病变患者比单 支及双支血管病变患者的QTd及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QTd及QTcd与冠脉血管狭窄累及的血管数有 关,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其QTd及QTcd延长越明显,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QTd及QTcd 无相关,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损伤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 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体外循环的建立方法

    作者:段大为;程云阁;张铁柱;万明明;陈德凤

    目的:介绍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时微创体外循 环 的建立方法。方法:3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股动脉、 股静脉插管和经第四肋间插入上腔静脉插管建立的微创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修补房间 隔缺损。结果:3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分别为72 min、74 min、83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 min、32 min、35 min,平均灌注压(桡动脉压)维持在68~80 mgHg,动 脉线压力180~218 mmHg,转流中尿量为750 ml、1500 ml、850 ml;灌注流量在2.0 ~2.3 L*m-2*min-1。3例患者体外循环过程平稳均顺利停机。结论:经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微创体外循环可以满 足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灌注要求,其方法安全可行。

  • 先心病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附555例报告)

    作者:陈林;肖颖彬;王学峰;钟前进;陈柏成;陈进劲

    目的: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 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方法:555例先心病患者 采用该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 静脉,不阻断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 mmHg左右,心脏跳动下施行畸形矫正,方法同停跳 手术。结果:死亡11例(死亡率2.0%),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13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 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周兰清;喻卓;叶青;潘家华;杨源;张瑞云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血管 支架植入术(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10月至1 999年10月冠心病65例,男58例,女7例,不稳定心绞痛41例,心肌梗塞后恢复期15例,劳累 心绞痛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28例,三支病变21例。A型病变10例 ,B型病变30例,C型病变25例,LVEF36%~92%,平均54%。应用介入心脏技术共治疗病变血 管 96支,46例59支血管植入73个不同种类的血管支架。结果:术中发 生并发症9例次,包括血管内膜撕裂(2例),心室纤颤(2例),急性血管闭塞(2例),心包填塞 (1例),支架脱落(1例)和钢丝穿破血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13.8%。70个支架植入成功,3 个失败,支架植入成功率95.9%。结论:血管支架对于冠心病治疗 具有很好效果,但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 支气管剔除术和膈肌上移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作者:穆峰;陈钢;王武军;杨锡耀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合理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11例确诊多肺叶或双侧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施行肺叶+肺段支 气管剔除术或单纯肺段支气管剔除术,3例加做膈肌上移术。结果:手术平均失血量340 ml,每剔除1支肺段支气管失血量10~1 5 ml,术后症状消失,肺膨胀良好,无残腔,膈肌活动度恢复。结论:支气管扩张症需切除较多肺组织时,应合并采用肺段支气管 剔除术和膈肌上移术,以达到防止胸膜残腔,减轻纵隔移位,减轻肺过度膨胀和大限度 保护肺功能的目的。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少芳;梁瑛;胡尚基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 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6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体的构成、药敏资料等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21.7%,VAP的发生与年龄、疾病的程度、 机械通气的时间、体位及鼻胃管等有关。VAP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大肠杆 菌及阴沟肠杆菌,药敏监测,四种细菌广泛耐药,结论:VAP多发生于老年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甲状腺素水平变化

    作者:姜腾勇;吴学思

    目的: 观察评价慢性心血管病,尤其是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症(SES)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病史大于2年的慢 性心衰(CHF)病人54例和同期住院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人20例,病情平稳后抽取空腹血临床 生化检验和甲状腺素测定。SES定义为血清总3-碘甲腺原氨酸(T3)低于正常值的低限(<0 .8 ng/ml),4-碘甲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素正常。结果:74 例受试者中有33例发生SES,CH F者发生率达51%(28/54),SES的发生率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增高。SES与非SES的CHF病人心 功能(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T4均值均有明显差异,但临 床特征,肝、肾功能指标差别不显著。慢性心血管病人存在SES,心功能不全程度越重,其 发生率越高。结论:肝、肾功能状态不是CHF病人发生SES的主要决 定因素。认识CHF病人SES现象为临床综合治疗CHF可会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 头孢三嗪每日1 g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作者:迟春花;何冰;赵桂荣;陈尔璋;曹兆龙;赵鸣武

    目的:比较头孢三嗪(ceftriaxone)治疗下呼吸道感 染每日1 g与2 g不同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 、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02例。剂量用法:头孢三嗪1.0 g或2.0 g, qd,静脉点滴,疗程均为7天。结果:头孢三嗪1 g组和头孢三嗪2 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 94.0 %,2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4.0%、61.5%,致病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4.8% ,66.7%,细菌清除率均为93.8%,2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0%、3.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组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应用头孢三嗪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耐受性好;每 日1 g与每日2 g疗效及安全性相当;每日用药 1 g可节省药费开支。

  • 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王晓陶;张中和;马季娜;王峰;谢华;孙国珍

    目的:探讨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 疗方法。方法:对3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和预后。结果:3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治疗成功,好转出院 。结论:对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进 行局部溶栓、取栓及全身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应用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00例体会)

    作者:张志泰;宋飞强;胡燕生;区颂雷;李昕

      我们有选择的应用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已经100例,现汇报如下。方法  全麻后右侧卧位,左上肢外展,肘曲90 ℃,前臂悬吊在头架上,取腋中线纵行切口,自 下腋横纹起,中点为第四肋间。切开皮肤、皮下,向前、后两侧牵开胸大肌、背阔肌,于第 四肋间浅层纵行分开前锯肌,再切开肋间肌,撑开肋骨,将肺翻向前方。沿降主动脉剪开纵 隔胸膜向前方牵引,显露未闭动脉导管,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充分游离动脉导管、试阻, 降低血压至90~80/60~50 mmHg(1 mmHg=0.133 kPa),10号线结扎2道,间断缝合纵 隔胸膜,五肋间置胸腔闭式引流,缝合肋间肌、前锯肌、皮下、皮肤。体会  1.微创外科的目的是减少创伤促进恢复。腋下小切口组织结构简单,操作省时,全组平均 手术时间1 h 5 min,短的35 min;切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平均留院时间7天 。  2.使用腋下小切口虽然操作难度稍高,但是只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仍然易于掌握。合 并畸形、作者单位:严重肺动脉高压、动脉钙化均不宜采用腋下小切口。年龄在7 岁以下不伴有严重 肺动脉高压的单纯未闭动脉导管是较理想的适应证。本组平均年龄5岁,小6个月,大12 岁。当然术者的习惯和经验也很重要,本组共有6例术后残余杂音,均是1993年以前的早期 病历,而且这6例都分别发生在4位术者开始使用这一切口的前几例中,可见经验非常重要。   3.结扎导管时一定要控制血压在90~80/60~50 mmHg,以先结 扎主动脉侧后结扎肺动脉侧比较牢靠,对于较粗的导管可以用涤纶布卷垫在导管一侧再结 扎,既牢靠又可以避免出血。  4.腋下小切口视野虽然不如后外侧切口大,但是只要掌握熟练仍然可以处理较复杂的情况 。本组有1例术中器械损伤导致动脉导管出血,另1例结扎时用力不均导管破裂出血,均能顺 利阻断主动脉、肺动脉,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出血量均未超过200 ml。  5.术后适当限制静脉补液量,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可以适当应用利尿剂,血压过高 时可以用硝普钠控制血压,一般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改用口服降压药,处理相对简单。

  • 肺动脉栓塞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王义军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 方法:对5例巨大肺动脉栓塞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状态,手术方式,麻 醉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行的麻醉方法。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60%),其中2例死于不可控制的肺出血,1 例死于肺动脉栓塞复发而猝死;治愈2例。结论:麻醉诱导需谨慎用药;必须施行双腔气管插管;在正性肌力 药物支持下静滴扩血管药,改善右心衰竭;积极防治心律失常和支气管痉挛有益于术中心肺 功能的维护。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何九龙;王永东;DU Jian

    目的:研究男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 性。方法:46例健康男性,34例男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高频(HF)、低频(LF)、NN50计数占 总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均下降,其中严 重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下降更为显著。结论:男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情严 重程度也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

  • 主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作者:李潮;孙衍庆

      1991年由Parodi等[1]首先报告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获得成功。这 是采用由金属丝编成的支架并覆盖人工血管,经导管送入主动脉瘤部位,释放支架血管将动 脉瘤与主动脉血流隔离,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7年来,有关支架血管治疗主动脉瘤的 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告不间断地发表,显示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同时,在血管内支架 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支架血管的基本结构和支架放送的基本技术  自从Parodi初采用Palmaz支架(球囊扩张Z型不锈钢支架)用于临床以来,支架经历了多种 改进,其材料由不锈钢的球囊扩张型支架发展为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温度记忆特性的自扩 张型支架;支架的结构由管型发展为分叉型支架;覆盖支架的人工血管材料也由外科常用的 普通血管改进为由超细聚酯纤维制成的专用超薄血管[2]。  血管内支架治疗目前大都在手术室进行。病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机备用。外科 显露股动脉或骼动脉,将一段长10 mm人工血管与股动脉或骼动脉行端侧吻合以便于放送导 管。应用5-F猪尾造影导管行主动脉造影。随后将5-F造影导管换为18F~24F支架放送导管 。导管放入动脉后立即经静脉给予肝素(150~200 U/kg)。推送导管使其前端位于动脉瘤的 近心段。准确定位后将支架血管从放送导管的装载腔释放,支架血管进入主动脉后自行展开 或经球囊扩张后展开,隔离主动脉与瘤体的交通。  二、治疗结果  支架治疗主动脉瘤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支架是否完全将动脉瘤腔与主动脉血流相隔离。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支架放入主动脉隔离动脉瘤的即刻成功率大约在75%~96%[ 3~6]。影响支架治疗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在于动脉瘤的部位,其次是支架的结构。  在肾下腹主动脉瘤,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约为75%~89%[3~5]。支架治疗的早期 并发症大约在10%~11%,早期死亡率1%~4%不 等[4,5]。  在胸主动脉瘤,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为81%~98%,早期死亡率2%~9.2 5%[6~8]。  在腹主动脉瘤,将管型支架放置在主动脉内的即刻成功率为84%~86%[3,4] ,放置在主动脉-骼动脉并加以股-股转流的即刻成功率为75%[3]。即刻成功 率在分叉型支架为87%[4]。  支架治疗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分析。从目前有限的材料看,支架放入后2年的成功率在 腹主 动脉瘤大约是83%~90%,在胸主动脉瘤大约是98%[3,5,6]。

  • 肺血管扩张剂的研究进展——雾化吸入前列环素

    作者:朱明;王金城;韩玲

      肺血管扩张剂在肺动脉高压(以下简称肺高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降低 肺动脉压力,而且对于肺血管性质的判断,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 前使用的肺血管扩张剂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选择性差、操作不便、毒副作用多等。 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应该能有效扩张肺血管,而且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少。所谓 选择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只作用于肺循环,不作用于体循环,不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 速等副作用;二是只作用于通气好的肺泡区域,不作用于通气不好的区域,也就是说不会增 加肺内分流量,不会影响肺脏的气体交换能力[1]。为了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肺血 管扩张剂,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几年的基础和临 床研究证实:前列环素(PGI2)经气道吸入可选择性作用于肺部血管,不影响体循环阻 力及肺内分流量,有希望成为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本文就目前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情况 、PGI2吸入(aerosolized prostacyclin,aePGI2)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目前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情况  1.静脉及口服用药物 包括:(1)直接作用于肺血管的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肼苯 哒嗪、二氮嗪;(2)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如:异丙基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哌唑 啉衍生物;(3)Ca阻滞剂,如:异博定,心痛定、硫氮NFDA3酮;(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5)前列腺素类:主要包括前列腺素E1(PGE1)和前列环素(PGI2)。除PGE1 外,以上药物在静脉使用时,对肺循环及体循环均有明显地扩张作用,可以引起低血压、心 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严重副作用,因此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除硝普钠、硝酸甘油、 酚妥拉明、开博通等药物外,基本已不再使用。  内源性PGE1可扩张全身血管。但由于其一次通过肺循环将失活80%~95%,所以低浓度给药 时对体循环作用轻微;而且因为PGE1对肺循环不同张力状态血管的作用相异,故对肺内分 流量的影响不大,具有一定的肺循环选择性。但近年的研究[2,3]发现:当肺血管 内皮细胞严重受损时,对PGE1的代谢能力降低,使其大量进入体循环,引起血压下降等不 良反应。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PGE1对肺血管的选择作用是不完全的,称之为相对选择性 。由于这种相对选择性的存在,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  2.气体肺血管扩张剂 80年代初开始使用高浓度氧吸入作为肺血管扩张剂。1985年,BUSH 研究[4]发现,高浓度氧吸入并没有使肺血管床扩张到大限度。而且高浓度氧吸 入可能引起肺的中毒症状。因此,尽管目前临床仍在使用,学者们认为高浓度氧吸入也不是 一种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1987年,一氧化氮(NO)被证实是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以来,人们对NO的研究逐渐深入,证实 NO是一种有效且高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剂。当NO弥散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亚 硝基血红蛋白而失去活性,失去对体循环的影响,因此它对于肺血管的作用是完全选择性的 。  但NO是有毒气体,吸入高浓度NO对肺和全身有某些毒副作用,包括引起肺损伤、肺水肿、高 铁血红蛋白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NO和O2混合容易形成对细胞 和基团有毒性作用的NO2和其他氧自由基。临床治疗应用20~80 ppm NO,未发现有明显的 毒副作用,但长期吸入NO对人体的影响还缺乏研究。而且NO吸入操作复杂、监测困难。这些 缺点均限制了临床应用[1]。NO能否成为一种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仍存在很多问 题有待解决。

  • 骨骼肌能源在心脏辅助循环中的发展现状

    作者:李冰一;蔺嫦燕

      辅助循环是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功能,以维持良好的全身循环 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装置包括全人工心脏(TAH)和心室辅助(VAD)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辅助装置逐渐向小型化、完全植入化发展,相应的也要求它的能源能量密度高、 体 积小,发热少、损耗小,并且可植入体内,能长期使用。由于能源的特殊要求,心脏辅助装 置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利用自体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来驱动辅助循环,可以摆脱外部的能 源装置、支持它的电池组、经皮传递线圈、能量控制器等,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辅助方法。目 前 ,骨骼肌刺激电极及能量转换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得以改进,效率得以提高,并且 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用骨骼肌包裹心脏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的电刺激使骨骼 肌细胞内外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它的长期运动功能,骨骼肌的纤维化、收缩功能的变化也 阻碍了它的发展,这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骨骼肌能量三种利用方法(线性骨骼 肌能量转换系统、“插入型”骨骼肌激励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一、线性骨骼肌能量转换系统  1959年Kantrowitz[1]和他的助手们首次报道了在实验研究中使用骨骼肌作为辅助 循环的能源,以代替被损害的心肌,以后逐渐有人研究和改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 者们研究表明骨骼肌经过长期电刺激,它的超微结构、新陈代谢、生理特性等都发生变化, 骨骼肌转变为一种耐疲劳的状态,并论证了使用狗的背阔肌(LDM)增加心脏功能的可行性 [2]。  在对骨骼肌的起、止端的选择上及骨骼肌能量特性,研究者们也作了比较分析。Vinay B [3]等人把狗的背阔肌的起、止端分别连接在同一能量转换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当背阔肌起端在前负荷为23.4 N时,每千克肌肉大的能量输出约47.1 W;止端在前负 荷为26 N时,高的能量输出约59.9W。因此,研究者大都选用骨骼肌的止端连接能量转换 装置。目前全人工心脏系统需要的能量为12~15 W,一些可植入的心室辅助装置(VAD)据报 道小到4~8W[4]。如果按照所提供的数据,成年人的背阔肌重量约为220 g[ 5],肌肉能量为60 W/kg时,通过线性能量转换系统则转换为12 W的能量。假定转换中 有50%的损失,使用单侧或双侧的背阔肌也能够驱动循助循环。这样用自体骨骼肌作为能源 ,可使我们摆脱外部的能源,避免了感染和排斥反应。  早期的报道都是使用线性的骨骼肌激励器,把背阔肌的一端和复杂的能量转换系统相连,用 体内电极刺激胸背神经使背阔肌收缩,带动能量转换系统,驱动辅助循环装置。随后转 换系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效率也得到提高。如使用推杆式金属板泵的线性 转换系统[6]作为人工心脏的能源激励器。把背阔肌的止端与泵背部的摇臂相连, 通过凸轮、滚筒、曲柄等把肌内收缩的能量传递给金属板泵,整个系统可以完全植入。在前 负荷为10 mmHg(1 mmHg=0.133 kPa)后负荷为75 mmHg的模拟实验研究中,泵的输出 流量为 0.8~2.0 L/min,肌肉的输出能量为2.5~5 mW/g,当肌肉收缩长度为4 cm时激励器输出 约 为25 ml/每搏量,整个系统的效率约为50%。还有通过机械-液压能量转换器把背阔肌收缩的 能量提供给辅助循环装置[7,8]。Farrar和他的助手们把麻醉的山羊的背阔肌止端 连接在机械部分的活塞上,肌肉收缩带动液压活塞,改变液压激励器的压力。随着肌肉前 负 荷的增加,能量转换器输出功线性增加,此线性关系的斜率成为肌肉收缩特性指数,相当于 心 脏前负荷和每搏输出功的关系,研究表明肌肉缩短2.5 cm时,输出功为1 J,液压能量转换 器的压力约为760 kPa,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液压能量转换器的活塞面积使LDM提供给辅助循环 的能量达到优化。

  • 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作用

    作者:陈临溪;王蓉蓉;黄红林;郑兴;朱炳阳;廖端芳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形成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饲 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采用铜离子(10×10-6 mol/L)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低 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0.5 g/kg/天)明显减少饲高胆固醇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百分比(19.0%±8.2% vs 44.9%±17.6%,P<0.01);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抑制铜离子氧 化低密度脂蛋白致MDA增加和维生素E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有延缓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 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修饰的作用。

  •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老年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晋萍;龙村;温复兴;赵延;张宏家

    目的:探讨钾离子通道开放剂(Nicorandil)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老年大鼠离体心脏的改良工作模型上,观察St.Thomas液(S组)、 含20 μmol/L钾离子通道开放剂Nicorandil的超极化停搏液(N组)和Nicorandil强化的St.Th omas液(S+N组)对老年大鼠进行低温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效果。结果:缺血 再灌注30 min后冠脉流量(CF)恢复百分率、左室压力微分(±dp/dt)及收缩压、舒张压恢复 百分率S+N组明显优于S、N组(P<0.05);灌注停跳液后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消失时 间S组少于N、S+N组(P<0.01);再灌注后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 漏出量及心肌含水量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Nicorandil可增强老年大鼠 心肌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左室功能恢复,但延长心肌电、机械活动消失时间。因此,它对老年 心肌的保护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CsA对大鼠移植心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宋光民;宋惠民;杨长征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心脏移植急、慢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大 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心脏移植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CsA)治疗,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 ,取下移植心脏,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心脏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CsA 治疗的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 HT H 结论:细胞凋亡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心脏细 胞凋亡率的检测可作为诊断排斥反应和移植物能否长期存活的指标之一。

  • 自体肺修补气管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张苏宁;石文君

    目的:用肺组织行胸内气管大面积缺损修补。 方法:14例实验犬的气管进行一侧壁切除形成气管壁的缺损,于缺 损处放置与气管管型一致的金属网架做支撑。缺损处用带血运的肺组织进行修补,重建气管 。结果:3条术后1周内死亡,11条存活,长存活时间达72周。 存活犬的气管管腔可观察到新生纤毛柱状上皮,修补局部轻微增生。结论:说明应用肺组织行胸内气管大面积缺损修补有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术式。

  •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的改进(附48例报告)

    作者:张永恒;刘玉兰;罗昭全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对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施行手术。 全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3.5~20岁。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扪及连续性震颤,闻及连续性 机器样杂音,心功能Ⅰ~Ⅱ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全麻插管,经左第4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纵形切开纵隔胸膜,暴露导管及两端的主动脉和 肺动脉。于主动脉的导管上下放置主动脉套带,顺着套带的途径,于主动脉的导管上过10号 丝线,于主动脉导管下过10号丝线的另一端,收紧丝线通过主动脉后壁达到导管后壁,以备 结扎。同法过另一根结扎线。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至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常规 行阻断试验,无异常变化后,加垫(垫片用长2~4 cm,宽0.5 cm绦纶片制成)结扎导管。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8~69 min,术后住院7~15天。发生并发症4例,其 中暂时性声嘶2例,肋间血管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导管再通1例。  讨论 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手术常见导管结扎、切断缝合及 肺动脉内缝合法。导管结扎由于安全简便,手术费时少,成为目前常规手术方法。PD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引起血管病变(导管内膜炎),致使导管组 织脆弱,而且导管后壁上方常有粘连,组织比较致密。在直接分离导管时,极易损伤导管、 肺动脉及主动脉,导致术中大出血。特别是粗短型PDA更易发生。术中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 并发症,也是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改进的结扎法,对导管不直接分离,不会伤及大血管及后面的胸导管,避免了术中 大出血、术后乳糜胸等并发症,简易了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穿过结扎线是靠近降主动 脉壁操作,不会损伤喉返神经,避免了术后声音嘶哑。本组有2例声音嘶哑,与术中牵拉喉 返神经过度有关,给予保守治疗14天治愈。  此方法结扎导管,导管后壁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垫,导管前壁再带垫结扎,避免了结扎线 割伤导管,因此直径1 cm以上的导管也可运用此法结扎。本组1例术后胸腔血性引流液多,再次开胸探查发现肋间血管出血。我们体会到幼儿肋间隙 窄,手术操作应紧靠下一肋骨的上缘,免于损伤胁间血管。1例术后复查出现导管再通,直 径0.2 cm(术前0.9 cm),与结扎线太粗,结扎不严有关。术中注意结扎线的选择,不宜太 粗,双重结扎,结扎时双手平均用力,用力适中,慢慢收紧结扎线直至导管震颤消失,避免 导管结扎不严,术后再通。

  • 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2例

    作者:周华富;吴文森;陈铭伍;陈蒙华;张炳东

      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我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20~52岁,均为风湿性心脏 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12例,以关闭不全为主11例,以狭窄并关闭不全19例。心胸比率 0.70~0.87,平均0.77,心脏B超示LVED 70~89 mm,平均79 mm,EF 0.36~0.63,平 均0.51。心功能Ⅳ级26例,心功能Ⅲ级16例,术前肝功能异常5例,肾功能异常4例。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肛温维持在32~34℃,心脏空跳 缓慢30~50次/min,全部采用连续缝合。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8~68 min,平均46 min,腔静 脉阻断时间23~49 min,平均35 min,平均灌注压维持在52~80 mmHg, 整 个手术过程保持心脏跳动,有4例转机早期因降温过快而室颤,即给予除颤,恢复心跳。  结果 本组42例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常和气 栓等 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第三天出现急性肾衰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讨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地应用以来,心肌保护问题一直受到 心脏外科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如何避免术中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问题 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重症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病人,常因反复心衰,组织水肿,营 养不良,特别是心肌能量储备很低,对缺血 缺氧耐受性极差,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在心 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应用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有如下特点:1.不阻断主动脉,不灌 注停跳液,维持有效冠脉灌注,心肌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 伤,心肌保护效果好;2.浅低温下心脏缓慢空跳,心肌供血量增加,代谢减少,心肌储备 功能增加; 3.缩短升温降温时间,减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由此可见, 应用不停跳法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能大限度地保护心肌功能,防止术后低心排征发生, 术后恢复快。  如何避免气栓发生是行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需特别注意的问题。当缝线固定人工瓣超过 半周时,将Forley's导尿管插入人工瓣口,使人工瓣不能关闭,当关闭房间隔切口时,嘱鼓 肺排气顺势把导尿管拔出。这样可有效地防止气栓发生。

  • 右房粘液瘤10例外科治疗的体会

    作者:程沛;罗毅

      右房粘液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北京安贞医院1990~1999年期间外科治疗10例,现将体会报 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0~1999年期间外科治疗心脏粘液瘤92例,其中10例为右 房粘液瘤,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8~69岁,平均34.1岁。其中7例自觉活动后易疲劳、 气短;3例有肺栓塞表现(胸痛、咳嗽和咳血);2例术前合并右心功能衰竭(肝大、浮肿);有 1例间断发作暂时性晕厥。术前全部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其中1例为右房多发瘤,1例 双房粘液瘤。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上腔静脉插管在上 腔静脉或右房,下腔静脉插管在靠近下腔静脉处的右房壁上。体外循环开始后立即阻断主肺 动脉。其中有2例因瘤体巨大,下腔静脉插管困难,采用单根上腔静脉插管转流降温,短暂 停循环,切开右房壁插入下腔静脉管转流的方法。术中见瘤体均较大,小5 cm3×5 cm3×4 cm3,大10 cm3×8 cm3×7 cm3 。瘤蒂发生在卵园窝处4例, 其中1例为多发型,有一小瘤体源于三尖瓣隔瓣叶上;其余6例起自右房壁、心耳或房间隔。 手术将瘤体连同瘤蒂根部周围1.0~1.5 cm范围内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三尖瓣隔瓣叶上 小瘤体切除后直接缝合修复。有1例同时进行Kay氏三尖瓣环成形。后探查并用大量生理盐 水冲洗各心腔  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死亡。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 粘液瘤。术后8人随访14个月~8年,无粘液瘤复发。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粘液瘤约占良性心脏肿瘤的4 0%,右房粘液瘤在心脏粘液瘤中的发生率为8.6%~20%,且女性更为多见。我们统计的发生 率为10.7%,女∶男为2.3∶1。  右房粘液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症征,主要表现为右心衰、发热和易疲劳。若瘤体部分脱落时 ,可造成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咳嗽及咳血;如活动度大的瘤体堵塞右侧房室孔,可引起心 排量突然下降而造成晕厥,但这种晕厥可以随体位的改变而得到缓解。目前,右房粘液瘤 主要的诊断方法是二维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及同位素检查均有报道。本组病例全部是 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测定

    作者:杨文

      已有实验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关 ,高血压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本文为了探讨高血压病 患者FIB和D-D的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FIB和D-D的观察。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正常对照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 ±6.7岁,选自健康体检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高血压病组49例,男36例,女13例 ,平均年龄56±7.3岁,诊断为Ⅰ级、Ⅱ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分级按1999年WHO标准, 并排除Ⅲ期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病等。所有观察者均同时服用阿斯匹林,剂量 为50~75 mg/日。2.方法 所有被观察者均晨起基础状态下取肘静脉血2 ml,注入预先加 有草酸钠的试管内 ,应用美国ACL 200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FIB;应用挪威Nycomend公司生产的试剂,采用ELIS A法测定D-D。3.统计学采用t检验。  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组FIB和D-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表1)。  讨论  已有实验证实FIB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 子。本文通过对49例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FIB观 察,发现高血压患者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这和Fogari等的研究相一致 。FIB升高可使血液粘 滞性增加、血流减慢、阻力增加。FIB与吞噬细 胞和中性粒

  • TMLR治疗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低下及附壁血栓2例报告

    作者:屈正;徐屹;于建波;刘东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适应症及疗效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曾对2例左心功能不全 伴左室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实施TMLR治疗,术后分别随访1年和1年6个月。现报告如下。   病例1,男性,53岁,前间壁心梗史3.5年。术前心绞痛(加拿大分级)4级。心电图(EKG)示 Ⅰ~Ⅲ、avL、avF、V1~V6导联ST段下斜性及J点压低改变。冠脉造影示三支血管弥漫 性 病变,前降支中远段100%闭塞。左室造影示前侧壁及心尖部室壁瘤40%,伴心尖附壁血栓形 成。超声心动图(UCG)示室间隔近心尖部,下壁,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轻到中 度返流,心尖部附壁血栓约20×40 mm2大小,面积长轴法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8.6%。心血池显像示LVEF为25.6%。心肌核素显像(SPECT)示左室前壁及前间壁、侧壁、下后壁 心肌缺血表现。术前肺通气功能显著障碍(阻塞型),弥散功能重度减退。1998年12月在全麻 下,经左前外侧切口,切除部分第5肋骨后进胸,在食道超声(TEE)监测下行单纯TMLR,术中 见心尖部室壁瘤,避开室壁瘤及附壁血栓区域,在左室前、侧、下壁共打孔22个。术后2 h 清醒,辅助呼吸9 h,应用多巴酚丁胺(2.6 μg/min/kg)25 h,在ICU治疗16 h。无体肺循 环血栓栓塞、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肺部并发症,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13天出院,出 院时心绞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6个月随访,心绞痛1~2级。  病例2,男性62岁,前壁心梗史7个月。术前心绞痛3级。心电图示房颤心律,Ⅱ、Ⅲ、avF、 V1~V6导联ST-T缺血性改变。冠造示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心尖部室壁瘤20%,伴心尖 附壁血栓形成。术前2次UCG示LVEF为20%,药物治疗后LVEF改善为30.5%。TEE示左室前壁, 外侧壁及前间隔运动消失。左室外侧近心尖附壁血栓约45×23 mm2大小,左房23×14 mm 2附壁血栓形成。心血池显像示LVEF为20.3%。SPECT示左室前壁、前间隔、心尖部及下壁 为心梗表现,仅少量存活心肌。但正电子断层扫描测定心肌代谢提示左室前壁、前间隔及心 尖有存活心肌。1999年1月在全麻及TEE监测下行TMLR,于左室前壁及前壁近心尖部打 孔16个 。术后3 h清醒,辅助呼吸20 h,应用多巴酚丁胺(2.69 μg/min/kg)共24 h,于ICU治疗22 h,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天下地活动,术后16天出院,心绞痛消失,随访1年,心绞 痛1级。

  • 载脂蛋白B基因Xba I位点多态性对载脂蛋白和血脂的 影响及其性别差异

    作者:刘静;赵冬;吴桂贤;吴兆苏;王薇;王绿娅;顾云

    目的:探讨人群中载脂蛋白(apo)B基因的Xba I位 点 多态性对载脂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聚 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分析536名25~64岁的无 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的apoB基因Xba I位点多态性,并测定其血清apoA I、apoB、总胆固醇(TC )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结果:Xba 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性别差异,但排除其它 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该基因型对男性血脂的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男性X-X+基因型者 TC、nHDL-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X-X-基因型者(P<0.05);Xba I基因型可解释男性LDL-C变化的1.6%(P<0.05)。 结论:Xba I基因型对载脂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有性别差异,对男性LD L-C的影响大。

  • 6565例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情况分析

    作者:陈良细;王柳宁;韦春凌;肖立辉

    目的:本文探讨35岁以上首诊患者血压情况,以便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预防高血压的知识。方法:对1998年4月以来35 岁以上的6565例首诊患者进行了血压测量,所有被测对象由一位训练有素的高年资住院医师 进行。采用校正后柱式血压计,被测对象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测前静息15 min。听诊记录 按统一标准。结果:35~45岁与65岁相比患病率从15.89%跃升至49.22%。结论:本文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血压也随之升高,各级血压的变化 与年龄变化明显相关。

    关键词: 首诊 血压 35岁以上
  • 控制体重的方法(一)

    作者:刘姝倩

      在选择减肥方法前首先了解自己,考虑有无其他引起肥胖的因素,有无内分泌方面的疾 病、有无潜在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同时还要了解血压是否正常。第二要了 解 减肥的常识,分析自己肥胖的原因,从而了解哪种减肥方法经济、有效、适合于自己,且易 于坚持,如果不节制饮食、适当运动,只是幻想药物能帮助减轻体重,则会白白花钱,不但 达不到减肥目的,有的甚至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一、控制热量 控制热量就是少吃,就是使每日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或者摄入量与消耗量相 等。对于肥胖者来说,每日摄入量等于消耗量只能使体重不再增加,小于消耗量才能达到减 肥目的。所以一个肥胖者一般按年龄段所需基本热量的2/3进食,体重就可以减轻。但是减 少热量的速度不能过快过猛,应逐步减少热量摄入,才能使减肥健康有效。例如一个成年男 性,从事轻体力劳动,每天所需基本热量为2400千卡。要想减肥,每天应按基本热量的2/3 进食,即2400千卡×2/3=1600千卡,则需再减少800千卡的热量才能达到减肥目的。按医学 减肥原则,逐步减少摄入量,如果每周的日摄入量减少200千卡,要减少800千卡就需4周, 也就达到每天减肥食谱1600千卡热量的目的。不过,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自行调整热量的摄 入,可多点,也可少点,但是每天摄入量不能低于1000千卡,否则就有害于健康了。  注意:即使减肥者体重减至正常后,每日总热量也要限制在基本需要量水平,并长期坚持下 去,否则很容易出现反复,不知不觉又胖起来。  二、加强锻炼 加强体力活动,使机体消耗热量的能力增大,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是减肥的 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还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 中胰岛素浓度降低,减少脂肪的合成。比如每天散步或跳交谊舞1h就能消耗200千卡热量, 相当于少吃150 g米饭;跑步10 min就可消耗掉一盒冰淇淋的热量。  三、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 不良的饮食方式也可引起肥胖。比如,有的人为了减肥以不吃早 餐而达到减肥目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会加重肥胖。因为上午是工作、学习紧张之时,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长期不用早餐就会使体力、脑力活动下降,甚至出现机体抵抗 力下降而患各种疾病。同时由于不用早餐,必然一天所需食物完全强加给午餐或晚餐,导致 饮食过量——热量过剩。此时饥饿使人体储存热量的机能增强,吃下去的食物极易被机体 吸收,并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使身体更加发胖。  细嚼慢咽也有助于减肥。因为延长咀嚼时间,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吸收。 反之,狼吞虎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仅容易饥饿,而且会引起营养物质的缺乏。另外 ,从舌、胃肠等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刺激,才能产生饱腹感,从而达 到食欲下降的目的,如果狼吞虎咽进食过快,只会使胃口大开,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 经吃多了,这就是有的人饭吃完了尚不觉得怎样,呆一会儿却觉得吃撑了的原因。所以延长 进 食时间,给大脑一个反应的时间,虽然吃得量少,也可达到饱腹作用,而且也容易把食量控 制在理想范围内。  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不要偏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改变烹调方法,多用蒸、炖、 煮、拌,减少油量,避免吃多油的煎炸食品;避免过多糖、饮料和甜点的摄入;多吃高纤维 素食物,如水果、蔬菜及粗粮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零食和快餐食品。假如你每天多吃两把花生米,是会多出805千卡热量,那 么一星期就会增加650 g的脂肪;多吃50 g炒葵花子可产生308千卡的热量,相当于多吃米饭 25 0 g或吃面条600 g;而1个麦香鸡汉堡包就含541千卡热量,相当于1天热量的1/3,常吃又怎 能不胖呢?

  • 83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作者:龚庆成;高泉鑫;贾在申;王仕刚;刘建云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83例患者应用IABP,其中12例重症患者 作保护性IA BP辅助,71例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反搏前多巴胺用量一般已达到8~15 ug /kg/min或同时用另一种升压药,收缩压<60~70 mmHg(1 mmHg=0.133 kPa)。男60例,女23 例,年龄22~75岁 ,平均56岁。IABP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2例,术中48例,术后23例。使用Datascope 98型及 KAAT Ⅱ型气囊反搏机,Datascope、ARROW气囊反搏导管,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少数病例切 开股动脉放置导管。用心电图激发反搏,根据气囊近侧动脉内压力曲线,重搏波切迹点调整 气囊充气放气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反搏效果。严密监测压力图形、血压、心电图、心率、神 志、尿量、下肢血运、气囊充盈情况、气囊导管连接、机器运转情况,注意及时排除异常报 警。  结果 IABP 83例,存活43例(51.8%),死亡40例。IABP使用时间2~264 h ,平均56 h。冠心病手术围术期用IABP 67例,占IABP总数80.7%,存活36例(53.7%)(表1,表2)。

  • 124名呼吸科门诊吸烟患者吸烟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作者:何权瀛;母双;张荣葆;吕喜英;王爱东

    目的:调查呼吸专科门诊吸烟患者戒烟意向和状态 。方法:根据事先设计的表格由呼吸专科医师对124名我院呼吸科门 诊就诊的吸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24名吸烟者中123人(9 9.2%)知道吸烟有害健康,85人(68.5%)患有与吸烟相关疾病。2.31人从未想过要戒烟,2 0人虽然想过戒烟但一直没有实施,两者合计占41.1%。73人实行过戒烟,但其中52人没有 成功,仅21人戒烟时间≥1年。3.72人曾经接受过来自医生的戒烟建议,但是多为简单劝告 缺少具体指导,效果不理想。结论:吸烟是引起COPD的重要原因。 必须高度重视控烟工作,今后应深入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并注意说明吸烟危害人体健 康的特点,同时应摸索出一些符合国情并为吸烟者乐于接受,易于实行的戒烟方法。在这个 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

  • 第十一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通过的全球控烟行动决议

    作者:

      2000年8月6日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市召开的第11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 ,大会决议 委员会从60条提议中评选出7条决议草案。在8月11日闭幕中经过到会全体代表表决通过其 中4条做为此次大会的全球控烟行动决议:  1.世界各国的卫生部应设专职人员负责控烟,以保证全国控烟规划的持久实施。  2.各国政府所实行的综合控烟规划中应包括有效的戒烟方法,而且各国都能得到和负担得 起戒烟方法和药物。  3.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应在公共卫生意义上是强大有力的,但并不排除各国采取更为 有力的措施,同时将非政府控烟组织的活动纳入其中。  4.国际控烟组织将全力从各国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中排除烟草和烟草制品,以避免损害公 众健康。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