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相关研究

    作者:孔羽;蔺洁;余振球

    目的:观察高血压人群中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CKD发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的高血压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结果:215例患者,年龄20 ~ 84岁.其中RH组患者120例,非RH患者95例,CKD的发病率RH组为31.67% (38/120),非RH为10.53% (10/95),P=0.002.全部RH患者发生CK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1.33,P<0.05)、高尿酸血症(OR=1.026,P<0.05)和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R =50.2,P<0.05).男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高尿酸血症(OR=1.001,P<0.05)与合并OSA( OR =4.601,P<0.05);女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值1.133).结论: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当GFR<60( mL· min-1·1.73m-2)时,高血压病程、高尿酸血症和合并OSA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国产比伐卢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程宇彤;王茜;陶英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95例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n=49)和比伐卢定组(n=46),其中肝素组脱落3例,比伐卢定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各剔除6例.根据分组不同术中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或肝素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5 min、首次用药后30 min、停药后1h及6h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首次给药5min后和30min后的ACT达标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后ACT值迅速升高,2组5min和30minACT达标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比伐卢定组ACT值下降迅速,用药结束后1hACT值较肝素组显著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6h,2组ACT值下降至与基线相当,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用药后5 min、30 min和1h,ACT值的标准差均大于比伐卢定组.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抗凝效果,其作为抗凝剂用于PCI术中安全有效.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心脏病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少萍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价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31例,其中高血压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9例,二维图像下测量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大压差,分别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室间隔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9.6±1.8)mm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2.4±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1.5 ±0.5)mm,高血压组(11.3 ±0.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组内比较激发试验后左心室流出道流速( 398.6±36.7)cm/s及压差[(68.4±12.9) mmHg,1 mmHg=0.133kPa],均高于静息状态下流速178.2±23.4)cm/s,压差(13.5±6.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可准确鉴别梗阻类型及梗阻程度.

  • 主动脉弓中断伴主肺动脉窗外科治疗——附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栋;刘迎龙;苏俊武;程沛;张晶;范祥明;李志强;丁文虹;韩玲

    目的:总结5例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主肺动脉窗(APW)外科一期矫治术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例患儿,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7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岁),体质量4.7~26 kg.IAA A型3例,B型1例,C型1例;APW I型2例,Ⅲ型3例.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房间隔缺损等.3例经未闭动脉导管置入灌注管,2例经升主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首先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心包补片加宽或直接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弓;然后高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灌停后修补APW及其他心内畸形.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1例,其余4例顺利恢复出院,1例曾因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平均ICU监护时间13.8 d,平均住院时间54.0 d.随访4个月~ 68个月(平均22个月),4例畸形均恢复正常,无1例主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余3例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IAA合并APW罕见,早期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尽早确诊一期矫治,18个月内手术,成功率高,远期预后良好.

  •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韩兰唐;曹树军;俞晓薇;谢刚;赵智勇

    目的:了解执行《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AMI患者563例,年龄≥75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65 ~ 74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高龄老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史、主要症状与体征、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主要治疗、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女性、既往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病史、无典型胸痛症状、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较高(P<0.05);院前延误时间较长(P<0.01);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接受血运重建、RAS抑制剂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P<0.05).在高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吸烟率较高(P<0.05),接受血运重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0682).随访发现两组患者院外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百分率均较住院时显著下降(P<0.05),而高龄组比对照组坚持服药率更低(P<0.05);高龄组较对照组院外病死率、再住院率更高(P<0.05).结论:与非高龄老年组比较,高龄组AMI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疾病和并发症较多;女性、NSTEMI的比例较高;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较少接受充分治疗,预后较差.

  • 急性肺栓塞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与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尹春琳;魏嘉平;郝恒剑;夏经纲;范振兴;许骥;徐东

    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APE)临床可能性考虑的影响,探讨诊断技术显著提高下APE误诊率依然高居不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脏内科连续收治的后出院诊断为APE的病例132例(男性54例,女性78例,年龄26 ~ 86岁,平均(62.5±14)岁.结果: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相似,APE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但女性多于男性.132例患者中大块肺栓塞108例(81.8%),按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危险分层,高、中危患者87例(65.9%).22例患者(包括5例住院期间因肺栓塞死亡病例)在确诊肺栓塞前曾被诊为冠心病,误诊率16.7%.11例患者在确诊前曾被诊为肺部疾病,误诊率8.3%.胸闷或胸痛、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V1-4T波倒置,V1-6ST段压低、V1-4ST段抬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3项中至少2项同时存在,提示ACS的患者达70例(53%);呼吸困难、发热、咳嗽3项中至少2项同时存在,提示肺部疾病的患者达42例(31.8%).曾误诊为ACS组的患者与非误诊组患者比较,其栓塞的解剖分类大小和危险分层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曾误诊为肺病组的大块肺栓塞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误诊组(P<0.05).曾误诊为ACS和肺病的两组患者中,临床表现分别提示ACS和肺病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P<0.01),曾误诊为ACS组的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患者(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经常酷似ACS和肺病,容易误导医生,而没有考虑APE,并进行确诊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 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靳涛;卿恩明

    目的:评价地佐辛注射液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年患者100例,性别不限,体质量指数18~29kg/m2,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芬太尼和地佐辛组,试验组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8 mg/kg +托烷司琼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术后均采用皮下给药,给药速度为2 mL/h,4d结束镇痛.对照组为芬太尼30 ug/kg+托烷司琼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每组患者终完成49例,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可以安全的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疼痛治疗.

  •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小莹;肖汉;聂秀红;任魁;高赏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AECOPD患者48例,在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进行呼吸困难MMRC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EV1无明显上升,IC、IC/TLC明显上升(P<0.05),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AIC与AFEV1无明显相关(r =0.102,P>0.05),AFEV1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r=0.177,P>0.05),AIC与△氧合指数成显著正相关(r =0.357,P<0.05),AVAS与△氧合指数成显著负相关(r=-0.477,P<0.05).结论:IC能较好的反映AECOPD治疗前后病情的改善程度,有利于作为临床评价AECOPD疗效的客观指标.

  • 5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后心脏损伤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耿丽敏;张京岚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后心脏损伤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72例50岁以上行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测定术前及术后24 h肌钙蛋白I(cTnI)浓度,分为cTnI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脏损伤的预测因素.结果:72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CTnI升高者30例,发生率为41.7%.术前心电图示ST-T改变及冠状动脉CT造影(CTA)显示,1枝以上血管狭窄(≥50%)在cTnI升高组及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心电图ST-T改变OR值为2.807( 95% CI=1.065~7.398,P=0.037),冠状动脉CTA示1枝以上狭窄OR值为11.579 (95% CI=2.332 ~ 57.497,P=0.003).结论:术前心电图ST-T改变及冠状动脉CTA示1枝以上狭窄(≥50%)为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后心脏损伤的预测因素.

  • 11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体会

    作者:吴永涛;李磊;范祥明;朱耀斌;陈哲;李志强;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 ~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 高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的应用

    作者:王永梅;李宇;张兆琪;范占明;吕飙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DCTA)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筛查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400mg I/mL和350 mg I/mL浓度的对比剂进行MDCTA检查,在流率为3.7 mL/s和对比剂总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计算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对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血管近段及主动脉血管强化程度进行比较,对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mg I/mL组血管强化程度优于350 mg I/mL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建血管清晰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较低流速下,高浓度对比剂400 mgI/mL浓度较350 mgI/mL浓度对比剂图像质量好,冠状动脉及主动脉血管强化程度高,重建血管清晰度无差异.

  • 高敏C-反应蛋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风险预测价值

    作者:刘宇扬;高霏;申华;王志坚;周玉杰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 820例于我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近期手术或创伤的患者.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hs-CRP升高组( hs-CRP>3 mg/L,n=546)、hs-CRP轻度升高组(hs-CRP 1 ~3 mg/L,n=650)和hs-CRP正常组(hs-CRP<1 mg/L,n =624).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与hs-CRP正常组相比,hs-CRP升高组术后CI-AKI发生率显著增加(10.9% vs.14.8% vs.23.1%,P<0.0001).经过Logistic回归校正临床基线资料后,术前hs-CRP水平仍然是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男性OR=0.61;95%CI=0.45 ~0.82;P=0.001),糖尿病(OR =2.21,95% CI=1.67 ~2.93; P<0.0001),围手术期水化治疗( OR =0.50,95%CI=0.38~0.65,P<0.0001)也是患者对比剂肾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hs-CRP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I-AKI发生率显著相关.hs-CRP水平可以为患者术前危险分层提供帮助.

  • 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林利;袁越

    目的:观察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的临床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ILV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治疗,左心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左心室流出道VT(LOT)和左前间隔来源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消融终点为程序刺激或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室速不被诱发.结果:RF-CA治疗ILVT的成功率为98.2%,复发率为5.5%.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心室后间隔部47例,左前间隔3例,左心室流出道6例.结论:ILVT的RFCA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Ⅰ期手术纠治

    作者:陶曙光;王建明;杨仕海;谷疆蓉;韩剑刚;宋海龙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6±0.9)岁(6d~3岁),平均体质量(7.2±2.5)kg(2.8~12kg).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3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同时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手术方法采用双切口Ⅰ期纠治5例,正中切口Ⅰ期纠治3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翻转法(8例)、人工补片法(6例)、端端吻合法(15例)、端端吻合+补片法(13例).结果:本组42例中,死亡1例,术后9d死于肺部感染,病死率2.4%.术后均复查心脏彩超显示降主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3例提示降主动脉内仍存在20 ~ 40 mmHg(1 mmHg =0.133 kPa)压差,心脏彩超示吻合口处狭窄,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采用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及导管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肺硬化性血管瘤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意义(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易婧薇;邓怀福;李霞霞;陈萍

    目的:探讨硬化性血管瘤的PET/CT表现及显像机制,提高对PSH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2月至201 1年9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3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结合近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国外12例,国内1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共18个病灶资料,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双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仅将大者纳入分析).2例位于肺下叶,1例位于左肺上叶;大小约1.8 cm×2.7 cm×1.7cm ~2.8cm×2.4cm×3.0 cm;3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影,1例边缘浅分叶,2例可见短毛刺;2例密度均匀,1例可见小钙化;糖代谢轻、中度增高,SUVmax 1.7~5.4.文献复习示硬化性血管瘤同机CT多表现为单发的边界光滑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肿块,位于双肺下叶者多见,平均直径(3.0±1.1)cm(1.7~5.5 cm),密度较均匀,偶见钙化,少见分叶、毛刺,周围可见肺气肿,偶见多发或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表现为轻中度放射性浓聚,平均大SUV 3.0±1.2(1.6 ~5.4).大小与FDG摄取高低无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显像示硬化性血管瘤糖代谢多呈轻中度增高,摄取程度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不典型的硬化性血管瘤及多发硬化性血管瘤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谨慎鉴别.

  • 高敏C反应蛋白预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

    作者:孙涛;程宇彤;陈顺华;张冬花;王苏;阴赪茜;张京梅;李志忠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on protein,hs-CRP)预测冠状动脉痉挛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120例明确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入院时血浆hs-CRP浓度,经治疗出院后进行电话/门诊随访6个月了解胸痛再发情况,对临床诸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状动脉痉挛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ROC曲线,评价血浆hs-CRP判断冠状动脉痉挛预后的价值.结果:120例患者中再发胸痛36例,再发胸痛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非胸痛再发组[中位数为5.4(4.6,7.5)mg/L比4.6(3.6,6.4) mg/L,P<0.05].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 OR=1.55,95% CI:1.02 ~ 1.35,P=0.03)和吸烟(OR=1.26,95% CI:1.12.~1.65,P=0.02)是冠状动脉痉挛复发的危险因素.入院hs-CRP在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812 ~0.819,P<0.05),并将切点值定为1.6mg/L,此值预测胸痛再发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81%.结论:hs-CRP增高和吸烟是冠状动脉痉挛胸痛再发的危险因素,以1.6mg/L为切点其预测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和81%.

  • 造影剂肾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鲲;刘文娴;任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CAG或介入治疗患者1 793例,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CIN总发生率为7.81% (140/1 793),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中的老年患者(≥70岁)、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未水化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及基础肾功能不全居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eGFR< 60mL· min-1·1.73m-2、造影剂用量>150mL,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水化是减少CIN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行CAG和PCI的患者CIN率为7.81%,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用量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水化可减少CIN的发生.

  • 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导管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玉国;高俊峰;莫华;许建波;王志坚;赵迎新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接受择期冠状动脉导管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80例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术前3d始口服普罗布考250 mg,每天2次(n=1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13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2~24 h内给予静脉注射0.9%氧化钠液1 000 mL水化.主要临床观察终点为CI-AKI.CI-AKI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 h内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上升超过0.5 mg/dL (44μmol/L)或25%.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h内高肌酐水平明显降低[(82.5 ±18.1) vs.(87.8±19.3)μmol/L,P=0.013],CI-AKI的发生率明显减少(7.7% vs.16.8%,P=0.020).多因素回归显示,糖尿病、慢性中度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用量均是CI-AKI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普罗布考则是CI-AK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9,95% CI =0.23~0.91,P=0.025).结论:择期冠状动脉导管术前应用普罗布考可明显降低术后CI-AKI的风险.

  • 2型糖尿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应的分析

    作者:刘先仕;李爱霞;张鹏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连续入选在我院因稳定性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分析探讨糖尿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效应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前瞻性连续入选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服用氯吡格雷前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基线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后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口服,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至1d后,再次测定服用氯吡格雷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入选了35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103例,非糖尿病252例.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18.6%,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20.4% vs.17.9%,P=0.578),将患者基线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校正后结果显示,糖尿病并未增高阿司匹林抵抗的风险(OR =1.3,95% CI=0.7 ~2.7,P=0.439).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0.8%;糖尿病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3.0% vs.15.9%,P<0.001);Logistic回归校正后结果显示,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7,95% CI =2.9~11.1,P<0.001).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糖尿病未增高阿司匹林抵抗的风险;但是糖尿病明显增高了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

  •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明胶酶谱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作者:陈新军;刘洁琳;刘雅;来永强;温绍君

    目的:探测147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水平与其对应不同心脏功能分级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利用明胶酶谱方法测定了147例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的MMP-2,MMP-9的活性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等级的明胶酶活性水平,并对血浆MMP-2,MMP-9活性水平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脏功能分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心脏功能不全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NYHAⅢ、Ⅳ级)的血浆MMP-2与MMP-9活性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MMP-2与MMP-9活性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RMMP-2=0.443(P<0.05),RMMP-9=0.533,(P<0.05).结论:MMP-2,MMP-9可能在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推测心衰进展及预后的有用分子标记物.

  • 无复流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作者:张东凤;宋现涛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处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关键措施.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行PPCI后虽然已达到心外膜冠状动脉再灌注,但没有达到心肌再灌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复流( no-reflow)"[1]."无复流"这一词语早于1967年被Majno和他的同事用于描述脑缺血的机制.冠状动脉的无复流现象初由Krug等,于1966年在犬的心肌梗死诱导模型中描述,此后,Kloner等于1974年将心外膜冠状动脉暂时阻塞90 min后,再次对无复流进行了描述.

  • 超声心动图评价三尖瓣环成形术的效果

    作者:薛超;李治安;何怡华

    三尖瓣瓣环成形术( tricuspid valve annuloplasty)是目前外科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文献报道,三尖瓣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1].因此,外科手术在原则上首选三尖瓣环成形术.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经济、简捷、有效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三尖瓣环成形术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远期随访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各种成形方式远期成形效果.以下,详细介绍三尖瓣环成形术后效果的超声心动图评价现状.

  • Mst1-YAP2信号通路在肥厚性心肌病中分子机制及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冬;来永强

    肥厚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一般指左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成人发生率1/500)、异质性突出的心血管疾病[1].HC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无症状或轻度胸闷、胸痛、心悸,并发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源性猝死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蛋白信号转导通路逐渐成为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研究和实验心脏病学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证实,Mst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对于组织增生,器官大小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2],为HCM致病机理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远期HC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Mst信号通路的发现、分子机制及其在肥厚性心肌病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 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冯利霞;葛长江

    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始动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基础的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血管重塑及易损斑块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增殖与凋亡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已知细胞内Ca2+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而VSMC内Ca2稳态的维持受细胞离子泵的调控.研究表明,血管受损时,例如动脉粥样硬化,VSMC从静止的收缩表型转化为增殖分泌表型,伴随着细胞内Ca2+及调节其转运的蛋白的改变[1],这些蛋白的改变在VSMC凋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肝脏表达Niemann-Pick C1-Like 1调节肝X受体诱导的小鼠胆固醇分泌

    作者:魏长林;李红霞;满永;唐蔚青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NPC1 L1对LXR诱导的小鼠胆固醇分泌的影响.方法:给予野生型小鼠(WT)和肝脏过表达人NPC1 L1的转基因小鼠(L1Tg)胃饲LXR激动剂(T0901317)7 d后,抽提小鼠粪便总脂质并检测核心甾醇的含量,检测小鼠的血浆脂质水平,分析肝脏ABCG5和ABCG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L1Tg小鼠与WT小鼠相比,除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外,粪便核心甾醇含量及肝脏ABCG5和G8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饲T0901317 1 w后,WT小鼠的粪便核心甾醇含量由[(3.22±0.44)升高到(28.68 ±1.05) μmol·d-1·100 g-1],血浆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同时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也分别上调了5倍和2倍;然而,L1Tg小鼠经T0901317处理后,与T0901317处理的WT小鼠相比,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减少了56%,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升高了40%,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52.4%和40.6%.结论:肝脏特异表达人NPC1L1降低了LXR诱导的小鼠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并升高了血浆游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下调LXR诱导的肝脏ABCG5和G8 mRNA表述水平有一定关系.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并发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张冬花;程宇彤;李志忠;张京梅

    目前临床一般常规使用乙二胺四乙酸盐(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DTA)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有EDTA会使部分标本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现将此病例报道如下.

  • 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作者:刘子罡;张向华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又称海绵状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是胚胎发育早期的基因突变[1]导致心内膜形成过程终止,肌小梁未能被吸收,仍保留为肌小梁状态,使病变区的心肌发育不良,收缩乏力,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心衰)死亡.NVM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脏病并存,主要累及左心室,亦可累及右心室.

  • 先天性肺动脉闭锁患者行剖宫产麻醉处理1例

    作者:景赫;卢家凯;卿恩明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27岁,身高160cm,体质量50kg,因停经31w,活动后胸闷、气短、发绀10 d入院。术前检查:BP134/66 mmHg( 1 mmHg=0.133kPa),HR 93次/min,RR24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80﹪.口唇、甲床发绀,杵状指趾,双下指无水肿.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王硕;张宝娓;杨颖;齐丽彤;孟磊;马为;王征;霍勇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社区人群,共708例脱机处理,根据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二尖瓣环组织、肺静脉血流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分组:A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B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组)、C组(左心室舒张功能中/重度受损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a.结果:①B组、C组SRs较A组降低,分别为(1.07 ±0.35) s-1、(0.90±0.24) s-1和(1.12±0.28)s-1(P<0.01),B组、C组SRe较A组亦明显降低,分别为(-0.79 ±0.35)s-1、(-0.65 ±0.29)s1和(-1.02±0.33)s-1 (P<0.01);SRa在B组高于A组[分别为(-1.60±0.58) s-1和(-1.48±0.47)s-1,P<0.05],亦高于C组[分别为(-1.60±0.58)s-1和(-1.24±0.48)s-1,P<0.01],且C组显著小于A组[分别为(-1.24±0.48)s-1和(-1.48±0.47)s-1,P<0.01].②SRs、SRe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8和-0.366,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率,可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 头臂血管成形术治疗成人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

    作者:薛金熔;孙立忠;刘永民;郑斯宏;潘旭东;葛翼鹏;曲政

    目的:总结并探索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2月至201 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对4例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行主动脉弓成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右侧腋动脉和股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沿主动脉弓长轴靠近头臂血管根部横行切开主动脉弓,切口两端达正常段,再纵形剖开3枝头臂血管开口及近段(狭窄段)前壁,分别将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相邻血管壁连续缝合在一起,将3枝血管融合成一个共同腔的后壁,再用人工血管片作为前壁补片加宽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共同腔,以完成对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和头臂血管的手术矫治.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复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形态良好,上下肢压差<20 mmHg(1 mmHg =0.133 kPa).结论:将发育不良的头臂血管近段剖开融合成一个共同腔,再用人工血管片加宽可理想地矫正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

  • 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胡海瓯;朱俊明;陈雷;刘巍;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孙立忠

    目的:总结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成形术38例.主动脉根部2例行Wheat术,其余均行Bentall术;二尖瓣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孙氏手术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 1/38);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2例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2例患者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开胸探查术.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11)mm(36-83mm),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主动脉根部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主动脉瓣环较大的患者,经主动脉瓣口行二尖瓣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侧大脑灌注血流变化与神经系统并发症关系的分析

    作者:阳晟;任长伟;许尚栋;孙立忠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评估选择性脑灌注(SCP)期间血流变化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有2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入选.术中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单侧脑灌注的方法,通过TCD连续记录,从麻醉完成至体外循环结束这一过程中MCA血流改变,选取6个时间点进行比较.以非灌注侧流量下降比例分为4组(<10%,10%~20%,20% ~ 30%,>30%),观察每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早期死亡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全流量体外循环期间,双侧MC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5).SCP期间,灌注侧(右侧)MCA血流较SCP之前相比,流速为基本无变化;非灌注侧(左侧)较SCP之前显著下降,主动脉开放后基本恢复至转机前水平.术后短暂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13.0%(3/23例),3例患者中,流量下降20% ~ 30%组中1例(12.5%),>30%组中2例(50%).无早期死亡和永久神经系统损伤.结论:选择性脑灌注可以满足主动脉弓部手术脑部供血;半侧脑灌注期间,灌注侧血流基本无变化,非灌注侧血流下降.安全阈值可能是30%,即下降30%之内是安全的.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

    作者:尚蔚;刘楠;孙立忠;贾世杰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主动脉替换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发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02例,在DHCA(鼻温降至22℃)下行主动脉弓替换.ARD定义为术后72 h内发生的低氧血症(PaO2/FiO2< 150),除外术后心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血/气胸等因素引起的低氧血症.27例患者术后发生ARD,发生率13.4% (27/202).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RD组和非AR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ARD诊断后立即采取①肺保护性通气;②膨肺;③提高心排量等综合治疗.结果:ARD组体质量指数和DHCA时间明显高于非ARD组(P<0.05).27例ARD患者经治疗后,26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仅1例因机械通气时间>7d行气管切开,术后20 d拔除气切套管出院.ARD平均持续时间3.2d,住ICU时间(4.5±2.1)d,ARD组无医院死亡.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ARD发生率为13.4%,肺保护性通气结合综合治疗策略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RD有很好的疗效.

  • 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晓龙;张宏家;刘愚勇;郑铁;贡鸣;李海洋;刘欧;孙立忠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10d,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判断后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可简化手术方式,但应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

  •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贡鸣;张宏家;王晓龙;刘愚勇;郑铁;李海洋;刘欧;孙立忠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51.8 ±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 ±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 ±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遗传综合征与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关系

    作者:董松波;郑军;孙立忠

    多种单基因疾病可引起血管相关疾病,如马方(Marfan)综合征、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Ehlers-Danlos)综合征血管型,主动脉瘤( Loeys-Dietz)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和家族性主动脉瘤及夹层.本综述归纳了与主动脉疾病相关的5种遗传综合征,以期对遗传综合征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帮助.

  • 如何使用ATW指引导丝通过夹层导致的急性血管闭塞

    作者:宋现涛;吕树铮

    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手术过程中,术者经常会遇到由于指引导丝操作粗暴或选择指引导丝不当导致严重狭窄的病变出现夹层,从而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或者在经历了经皮球囊扩张术(PTCA)后扩张部位出现夹层[1],而指引导丝由于术者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导致指引导丝脱出冠状动脉,或者指引导丝通过病变后未确认指引导丝是否在真腔就进行了球囊扩张导致夹层的发生等[2].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如何使指引导丝重新进入真腔,采用什么样的指引导丝合适?作者结合3个不同的病例,介绍如何使用Cordis公司的ATW指引导丝成功通过夹层找到真腔,终挽救了手术.

  •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尸检病理分析

    作者:武迎;陈东;商建峰;付稳;王伟

    目的:提高对移植心脏脏冠状动脉血管病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尸检病例心脏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等方法,对浸润淋巴细胞进行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①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主要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内膜弥散性、同心圆样内膜增生、散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部分伴脂质沉积、血栓形成及较少钙化;②心肌细胞可表现为局灶变性、坏死及纤维瘢痕形成,部分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③血栓可出现于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枝、附着于心室壁及肺动脉内;④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可伴有急性细胞排斥反应,浸润淋巴细胞可单纯出现在心肌间质内,也可以表现为增厚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同时伴发淋巴细胞浸润,多次发生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可以加重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的发病.结论: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临床不易早期发现,确诊需要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常伴发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