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妍;朱光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1-2].迄今,ARDS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病死率高达40%[3].2012年发表的柏林ARDS定义[4]其为发生于一周之内的,具有已知的临床诱因或新出现的或加重的呼吸综合征,伴有胸X线片上不能用胸膜渗出、肺不张、结节影、心脏衰竭以及液体超负荷等解释的双肺模糊影.

  • 柔性压电器件在医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龙飞;冯雪;孙立忠;马维国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讯、嵌入式智能结构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设备、微传感器和便携电子器件等微型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嵌入式系统、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各种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评估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1].但是,这些医疗设备迄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盐酸戊乙奎醚在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作者:丁琳;卿恩明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但对于高龄,肥胖,术前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等高危患者来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009年以王天佑等[1]国内专家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强调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而且,肺脏是多器官障碍综合征中主要的靶器官.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近些年来,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PHC),在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中显示了优良的性能,受到了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拟综述盐酸戊乙奎醚防治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 冠状动脉肌桥的诊疗进展

    作者:李岳环;张海波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或者心外膜下,如果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1922年,Crainicanu首先论述了心肌桥的存在,1960年,Portsmann及Twig在冠状动脉造影中证实,并发现其可在心室收缩期压迫冠状动脉使之狭窄,但不产生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故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解剖变异.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猝死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着重做一综述.

  • 炎症小体Nlrp3在高血压小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阿希;李玉琳;王绿娅;吴依娜;刘燕;杜杰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在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重构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灌注0.9%氯化钠溶液,和血管紧张素(Ang Ⅱ)组(n=10)灌注Ang Ⅱ,采用鼠尾套管法测量小鼠血压.于灌注第7天后处死小鼠,收取心脏组织进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E与Masson染色观测心脏炎症浸润与纤维化重构、使用qPCR检测炎症因子和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活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Ang Ⅱ组小鼠在灌注后血压从第1天起持续升高,并持续到第7天.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小体表达增多,心脏中的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肌成纤维细胞标志α-SMA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体外使用Ang Ⅱ刺激巨噬细胞后,IL-1β表达升高,炎症小体nlrp3表达增加,给与P2X7受体(可以激活炎症小体nlrp3)抑制剂PPADS后,IL-1β与nlrp3转录水平表达降低.结论:高血压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内炎症小体nlrp3的表达,引起IL-1B的释放增多,促进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导致心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加重.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玉慧;张明多;闫云峰;李昕禾;赵全明

    目的:采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4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高脂饲养及腹主动脉球囊拉伤的方法复制As模型.喂养12周后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每天10mg/kg,n=6)和对照组(n=6),并对两组兔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两组各选取40个斑块,测量相关参数,继续高脂喂养12周后,再次行VH-IVUS检查.后药物诱发斑块血栓形成,处死并取出腹主动脉观察所选斑块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VH-IVUS相关参数及血栓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2周的药物干预,吡格列酮组的TG、hs-CRP、MMP-9下降,HDL-C升高.VH-IVUS分析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的坏死成分绝对面积[-0.10(0.00,0.10) vs.0.10(0.00,0.13)mm2,P<0.001]、坏死成分相对比例[(-2.35 ±3.11)vs.(1.87±4.62)%,P=0.012];钙化成分绝对面积[0.00(0.00,0.10)vs.0.10(0.00,0.10) mm2,P<0.001]、钙化成分相对比例[0.00(-3.12,0.14)vs.2.00(-0.19,3.19)%,P=0.002]明显减少.吡格列酮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回缩,降低斑块血栓事件的发生,是新型的抗As药物.

  •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后炎症的进程

    作者:马友才;刘燕;朴春梅;王绿娅;杜杰

    目的: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连续动态评估,同一只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进程的方法.方法:40只成年雄性用荧光素酶标记转录因子NF-κB (NFκB-RE-lu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每组各20只;心肌梗死组开胸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对照组只给予开胸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及28天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于3天时,收10只对照组小鼠,CBA检测外周血清中炎症因子MCP-1、TNF-α及IL-6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中的炎症因子MCP-1、TNF-α及IL-6的表达.手术后28天,超声心动检测小鼠心功能;心脏组织病理切片,Masson三原色法检测心肌梗死后28天心脏胶原沉积.结果:28天心肌梗死组的病理切片染色和超声心动结果均证明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到NF-κB转录活性的动态变化:心肌梗死后1天、3天、5天及7天后NF-κB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前相比明显升高[(255 400 000±31 280 000),(459 300 000±64 210 000),(461 000 000 ±73 830 000),(380 000 000±41 000 000) vs.(77 280 000±10 750 000) p/s,P<0.005).心肌梗死术后3天心脏组织炎症因子MCP-1、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和血浆中的炎症因子MCP-1、TNF-α及IL-6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以活体检测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过程.

  • 在射频消融患者中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穆以璠;韩智红;王云龙;任学军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患者中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PVC-ICM)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2例.登记患者的年龄、性别、室性期前收缩病程、有无室性期前收缩相关症状,登记术前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超声心动图(UCG)的相关指标.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后,记录早搏起源部位.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行Holter及UCG检查.入选患者分为PVC-ICM组(n=54)及无心肌病组(n=233),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VC-ICM的影响因素.本研究PVC-ICM的诊断标准:射频消融术前LVEDD增大,消融成功后(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减少>80%)LVEDD恢复正常.结果:共287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随访,PVC-ICM组54例(18.8%).多因素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OR=1.040,P=0.007)、病程(年)(OR=1.057,P=0.015)、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程(ms)(OR=1.021,P=0.034)及无症状室性期前收缩(OR=2.379,P=0.046)为PVC-ICM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术前PVC-ICM组的LVEDD值明显大于无心肌病组[(55.8 ±3.7) vs.(47.7±3.5) mm,P<0.001],LVEF值明显低于无心肌病组[(58.6±8.0)vs.(63.1±5.1)%,P<0.001];术后PVC-ICM组患者的LVEDD[(47.1±2.8) vs.(46.9±3.1) mm,P=0.685]及LVEF[(62.0±3.9) vs.(63.2±5.0)%,P=0.086]均达到与无心肌病组一致的水平;两组间手术前后比较显示,PVC-ICM组患者的LVEDD(P<0.001)及LVEF(P<0.001)值均得到改善,而无心肌病组患者术后两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LVEDD:P=0.053;LVEF:P=0.066).结论:存在较大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较长的病程、较长的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程以及无症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更易发生PVC-ICM,射频消融术对PVC-ICM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效果.

  • 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樊燕琴;杨清;吕继辉;庞兴学;陈晓丽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304例,60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基础心脏疾病、症状体征、相关化验检查及并发临床情况.将304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79岁为老年组,≥80岁为高龄组.对以上资料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结果:①高龄组导致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是冠心病,但较老年组冠心病所占比例低(38.1% vs.62.8%,P=0.001);高血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无基础心脏疾病比例较老年组明显增加,(分别为29.5% vs.19.1%,P=0.013;37.1% vs.10.1%,P=0.000;7.6% vs.2.0%,P=0.016).②心力衰竭发作诱因中,高龄组首位是呼吸道感染,较老年组增加(43.8% vs.23.6%,P=0.001),输液快、外科手术及无明显诱因较老年组比例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高龄组心力衰竭类型及临床特点与相应的基础疾病及诱因相关.④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多种临床情况,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在高龄组中比例明显增高比例(分别是38.1% vs.14.1%,P=0.000;20.0% vs.11.6%,P=0.046).结论: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诱因首位是呼吸道感染,另外诱因多样或诱因不明显;部分患者基础心脏病史不明确;舒张功能不全为主的心力衰竭比例偏高;症状不典型;合并有多种临床情况,尤其低蛋白血症、贫血、胸腔积液及栓塞比例增加;肺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 电子支气管镜诊断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张晓梅;刘勇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228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①电子支气管镜镜下病变右肺多于左肺,上肺多于下肺.②青年组(≤40岁)以腺癌多见,鳞癌次之,中年组(41 ~60岁)及老年组(>60岁)以鳞癌较多,其次腺癌,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男性患者以鳞癌较多,腺癌次之,女性患者以腺癌多,鳞癌次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镜下表现为直接征象共105例,间接征象110例,正常13例,直接征象组与间接征象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接征象组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钳检的阳性率为74.2%,刷检阳性率为49.1%,灌洗阳性率为53.9%,钳检阳性率高,钳检与刷检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钳检与灌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确诊率高,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实用性高等优点.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钳检、刷检及灌洗的先后顺序应根据病变的生长类型和解剖部位综合考虑,以提高诊断率.

  • 儿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朱燕;张陈;张丹;赵万桂;肖燕燕;顾虹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评价与儿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确诊为IPAH的患儿(年龄< 18岁),收集常规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导管检查等指标,并进行随访.对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按患儿生存情况分组,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各种因素与儿童IPAH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确诊IPAH患儿38例,其中男性25例(65.8%),年龄0.8~18.3岁,平均年龄(7.3±4.2)岁,平均确诊时间16.8个月.所有患儿均有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另外晕厥、咯血及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2.1%、10.5%及15.8%.47.4%患儿在确诊时NYHA心功能为Ⅲ~Ⅳ级.78.9%患儿接受PAH靶向药物治疗,其余6例(21.1%)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2例患儿失访,平均存活时间为确诊后20.5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82%及68%.随访过程中11例患儿死亡[平均死亡年龄(7.3±3.9)岁],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咯血导致窒息是主要死因.与预后可能相关的指标单因素Cox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RR =4.981,P=0.025)、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 =0.007,RR=1.039)、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RR=1.287,P=0.014)、直接胆红素(RR=P=0.021,1.404)、全肺阻力(RR =1.048,P=0.032)和肺小动脉阻力指数(RR=1.072,P=0.037);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RR=10.94,P=0.019)、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RR=1.033,P=0.036)、肺小动脉阻力指数(RR=1.202,P =0.022)及RDW(RR=1.439,P=0.007)是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IPAH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进展性右心功能衰竭是儿童IPAH重要的死亡原因.心导管检查是评价病情和预后、指导诊治的重要检查手段.NYHA心功能分级、肺小动脉阻力指数、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儿童IPAH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

  • 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喜福;杨铎;曾玉杰

    目的:检测青年(≤40岁)和老年(60 ~ 8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及丙二酫(MDA)的变化,并分析炎性因子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300例,其中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各1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5mL,通过生物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hs-CRP、Fib、IL-6、TNF-α及MDA的变化,并分析血浆炎性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急性心肌心肌梗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及陈旧性脑卒中比例更高(P<0.01);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比例更高(P<0.01);血浆hs-CRP、Fib、IL-6及TNF-α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更高(P<0.01).结论:血浆炎症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相关.其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累及病变血管多、血浆过氧化损伤严重有关.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闽;彭瑜;吕树铮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早发冠心病患者563例为病例组,41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脂联素基因的17个SNP为候选位点,应用质谱分析的方法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型.分析各个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应用Logisi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个SNP在各种遗传模型下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结果:脂联素基因各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itic回归方法分别在相加、显性和隐性遗传三种遗传模型下进行SNPs位点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在相加遗传模型下SNP +45T>G(rs2241766)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PCAD易感性相关(OR =1.416,95%CI:1.006 ~2.051,P=0.043).结论:脂联素基因SNP +45T>G(rs2241766)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PCAD易感性相关.

  • 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波;刘成伟;何蕾;谭安安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2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用Spearman法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每个危险分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低危组32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9例,三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26.2±16.4)%、(52.9±10.6)%和(85.6±5.4)%,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为0.881 (P<0.01).肺栓塞指数对危险分层中的高危组预测效能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5%,曲线下面积达0.929 (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

  • 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对比

    作者:谭燕;黄苏;胡传贤;徐志伟;吴发福

    目的:比较右腋下直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路径,在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常见简单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膜部缺损、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行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33例,选取既往相同疾病行传统胸部正中切口4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预后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出血致二次手术等重大并发症,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微创右腋下直切口组均优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UCG)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组4例患者出现鸡胸畸形,而微创切口组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常见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中,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安全美观,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恢复上显著优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

  • 经右胸小切口在二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平;尤斌;高峰;徐屹;许李力;刘硕;李光

    目的:初步总结经右胸小切口在二次心脏病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二次心脏手术中共完成经右胸小切口子术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9±12.9)岁,平均体质量(64.1±14.5)kg.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MVR)3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三尖瓣成形术(TVP)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MVR+ TVP1例;二尖瓣瓣周漏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VSD)残余漏修补术2例.手术均在周围血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下完成.无1例转为传统胸正中切口开胸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6小时,平均(4.0±0.8)小时,体外循环时间56 ~ 227分钟,平均(120.3±43.6)分钟.其中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10例,其余5例,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70 (66,76)分钟,心脏停跳术后自动复跳3例(3/5);气管插管时间8~42.5小时,中位时间17 (12.5,20)小时,ICU时间10~73.5小时,中位时间20 (17.5,40)小时,手术后住院时间4~17天,平均(7.1±3.5)天;切口长度5~7cm,平均(5.3 ±0.6)cm,术后第一天中位引流量300(200,1000)mL,未输血患者9例;无围术期死亡;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出院时心功能I级12例、Ⅱ级1例、Ⅲ级2例.结论:经右胸小切口在二次心脏手术中的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常见二次心脏手术;其创伤小,开胸简化,具有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

  • 经胸超声引导下无放射线经皮房间隔缺损伞堵术6例分析

    作者:贾一新;孟旭;李岩;许春雷;曾文;张纯;李小明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无放射线的局麻下股静脉穿刺径路经胸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伞堵术临床结果.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诊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8~ 38mm),心功能正常,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无其他系统功能障碍,采用新的手术方法,于外科手术室(无放射设备),局麻下经股静脉径路,经长鞘管,在经胸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伞堵术.结果:6例封堵术均取得成功,耗时12~ 56分钟,6例手术均无须行其他麻醉、无须改其他切口,6例患者无须进入ICU,术后无封堵伞脱落,术后复查无明显残余分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天.结论:无放射线的局麻下股静脉穿刺径路经胸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伞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无放射线损伤的新的手术方式,可以为外科医生治疗一些较简单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提供选择.

  • 双侧颈动脉狭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盛;陈忠;刘晖;杨燎;唐小斌;吴章敏;寇镭;王艳阳;郑焕勤

    目的:探讨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55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围手术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A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 (7/50),包括局灶性脑梗塞、TIA发作、声音嘶哑、刀口血肿及泌尿系感染.CAS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11/55),包括局灶性脑梗塞、颈动脉窦综合征、颈内静脉血栓、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结论:CAS和CEA均为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杨建国;陈绪发;何亚峰;陶凉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65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61.5%),年龄18~ 70岁,平均(48.4±11.5)岁,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明显,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为62 ~ 140mmng(1mmHg =0.133kPa),平均(85.5±28.6) mmmHg,65例患者均有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其中8例(12.3%)合并心脏瓣膜手术,1例(1.53%)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手术无瓣叶损伤及室间隔穿孔发生.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YEDD)以及二尖瓣反流(MI)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例发生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55例(84.6%)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余10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期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Ⅱ级.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 Wellens综合征2例报告

    作者:耿清峰;刘育慧;李红月;王刚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47岁,主因“发作性胸痛7天,加重2小时”,于2012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7天前出现胸部闷痛,活动、休息均有发作,每次持续约10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前2小时再发胸痛,持续不缓解,急诊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高180/100mmHg(1mmHg=0.133kPa).体格检查:血压186/124mmHg,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7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辅助检查: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TnⅠ)正常,入院心电图(ECG)正常(图1A),超声心动图(UCG):左心室前壁运动幅度略减低.约10分钟症状缓解后复查ECG(图1B)示:V1~V6导联T波倒置.

  • 盐酸去甲乌药碱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米宏志;王蒨;田锐;丁健;焦建

    目的:对盐酸去甲乌药碱(HG)注射液,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并与腺苷注射液进行比较,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照,以验证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取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腺苷注射液)、交叉设计(2×2)及临床研究方法.入选病例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6.1±13.8)岁,分别将HG注射液及腺苷注射液,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MPI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相比较,描述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病例为基础的MPI诊断结果,去甲乌药碱和腺苷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分别为69.0%,65.5%;特异性76.9%,76.0%准确性75.0%,7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MPI诊断冠心病,与腺苷注射液诊断效能相当.

  • 肺动脉CT造影检查对肺动脉肉瘤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甘辉立;张健群;黄小勇;冯磊;孙建超;赵映;朱光发;陈东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诊断正确率,以探讨提高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收治19例肺动脉肉瘤的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通气灌注扫描及肺动脉CT造影(PACTA)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和特点.结果:14例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动脉肉瘤;5例未行手术治疗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显示为: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团块影.19例患者的PACTA均显示蚀壁征;对于前12例PAS,因为不认识肺动脉CTA“蚀壁征”而导致全部术前误诊;而后7例,因为发现PACTA“蚀壁征”均诊断正确.PACTA“蚀壁征”诊断正确率高于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结论: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均无特异性,均对PAS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而在PACTA中的“蚀壁征”征象具有肺动脉肉瘤疾病特征性,有助于肺动脉肉瘤与肺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 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金梅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其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当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地进行开放式探索式的学习[1].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模式凭借其多种教学途径整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欧美国家和地区各大医学院校中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及在轮转实习阶段有机会参与研究性课题[2-4].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