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程;高铭鑫;于洋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人工管道引流体外至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从而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是心脏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技术.CPB是一种非生理性循环,对机体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肺脏是受到危害大的靶器官[1].尽管心脏手术后患者都会表现出肺功能不全,但与非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患者相比,CPB术后患者肺损伤程度显著增加[2-3].轻者表现为动脉氧合不足等亚临床性损伤,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死率近50%[4].而目前对CPB肺保护的相关措施,如肺保护性通气、左心减压等常规保护[5]不能解除CPB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从根本上减轻肺实质的损伤;CPB装置改良[6]及药物干预[7]等缺乏肺脏保护的特异性,临床疗效欠佳,一旦术后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临床医生的救治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是心脏外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 维生素D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思彤;习昕;朱光发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维生素D除上述经典的生物学作用外,还可参与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等.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新近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脓毒症的发病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肺腺癌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与18F-FDG摄取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易婧薇;陈仰纯;李凡勇;顾霞;陈萍

    目的:关于肺癌EGFR基因型与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摄取的关系仍众说纷纭.本文采用肺腺癌原发灶手术切除标本,根据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病理分型,探讨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与18F-FDG摄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PET/CT图像、原发灶病理亚型及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基因型原发灶的18F-FDG的摄取程度.结果:腺癌各亚型的葡萄糖摄取程度不同,其中实体为主型(LnSUV)高,微小浸润与贴壁生长为主型LnSUV低,浸润性粘液腺癌SUV居前两者之间,乳头为主及腺泡为主型SUV相近,较前述后两者高.但通过SUV不能有效区别各病理亚型下病灶的EGFR基因型.结论:肺腺癌的18F-FDG代谢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关,实体生长为主型的糖代谢高,微小浸润型腺癌及贴壁生长型腺癌的糖代谢低,浸润性粘液腺癌SUV居前两者之间.但腺癌各病理亚型原发灶的葡萄糖摄取程度与其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无关,不能通过18F-FDG的SUV值来预测EGFR是否存在这两个外显子突变,二者是独立的生物学指标,反应肿瘤不同的生物学信息.

  • 幼猪体外循环脑灌注血流/压力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姚婧鑫;魏新广;王小龙;李勇男;龙村;林栓同;梁影;姜福清;管玉龙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幼猪体外循环(CPB)脑灌注血流/压力动物模型,探讨CPB期间动脉血压、灌注流量对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方法:20只,幼猪,随机分五组:对照组、高血压高流量组、高血压低流量组、低血压高流量组、低血压低流量组.在CPB开始前10min、CPB开始后10min、升主动脉阻断后30min和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 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海马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凋亡诱导因子(AIF)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低流量灌注动物脑灌注流量远远低于高流量组(P =0.009),低流量低血压组rSO2低于其他各组rSO2值(P<0.05),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低流量组(P =0.032).海马组织HIF-1α、AIF和Caspase-3的表达无组间差异.结论:低CPB血流可以造成全身和脑灌注不足,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不能抵消低流量造成的脑灌注不足损伤.维持较高的动脉灌注压力,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缺氧状况.

  •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汪晓南;刘亚光;韩丁;贾清彦;欧阳川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改良体-肺动脉(mBT)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容量治疗或强心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28例择期行mBT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诊断法洛四联症19例,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3例,月龄2~24个月,中位月龄10.6(6.2,18.9)个月,体质量(10.5 ±5.1)kg,Nakata指数平均(125 ±41) mm2/m2.在切皮前(T0)、切心包1 min(T1)、部分阻断肺动脉1 min和10 min(T2、T3)、部分阻主动脉后(T4)、人工血管开放通血1 min和10 min(T5、T6)、术毕(T7),记录循环周期效率(CCE)、心排血指数(CI)、心每搏指数(SVI)、收缩压(SBP)、重脉压与舒张压差值(Pdic-a)、压力升支大斜率(dp/dt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各时间点dp/dtmax的平均值均>1.0 mmHg/ms(1mmHg=0.133kPa).人工血管通血前(T0-T4),T3点CCE、CI、SVI均处于低点,其中CCET3明显低于CCET0-T1(P均<0.05),CIT3明显低于CIT0-T2(P均<0.01),SVIT3明显低于SVIT0-T2(P<0.01,P<0.01和P<0.05);Pdic-aT4处于低点,显著低于Pdic-aT0-1(P<0.01和P<0.05);SVRIT3处于高点,明显高于SVRIT0 (P< 0.01).人工血管通血后(T5-T7),T5点CCE、CI、SVI、Pdic-a均处于低点,其中CCET5明显低于CCET7(P <0.05),CIT5明显低于CIT6-T7(P均<0.05),SVIT5明显低于SVIT6-T7(P均<0.05),Pdic-aT5明显低于Pdic-aT6.7(P<0.01);PPVT5明显高于PPVT6-T7 (P <0.01).在T6和T7点,PPV与Pdic-a呈显著负相关(r=-0.51,r=-0.53,P均<0.01).结论:mBT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护重点,在人工血管通血前以强心为主,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在人工血管通血后通过扩容维护有效循环血容量.通过CCE、CI、SVI、dp/dtmax、PPV、Pdic-a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精准判断液体治疗和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的权重,从而积极防治患儿术中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 微小核糖核酸-223-3p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芸芸;李玉琳;王绿娅;陈博雅;张聪聪;杜杰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23-3p(miR-223)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导致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只,雄性,miR-223缺陷小鼠,为miR-223缺陷组;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9只,为对照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拔出结扎线复制I/R模型.28d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心脏重量及胫骨长度,计算心脏重量与体质量比和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收取心脏组织进行切片,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心脏肥大和纤维化情况.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miR-223 mimic转染H9C2使其过表达miR-223后,缺氧/复氧刺激H9C2心肌细胞,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术后28d miR-223缺陷组小鼠心脏重量与体质量比和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明显增高(均P <0.01),心脏纤维化增加[(5.16±2.11)vs.(13.19±1.96)%,P <0.05]:miR-223 mimic转染心肌细胞后,miR-223的表达水平上调218.59倍;体外培养心肌细胞miR-223过表达能显著降低ROS的释放[(22.42±0.78)vs.(18.62±0.62)%,P<0.01].结论:microRNA-223-3p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重构.

  • 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永鑫;李闯;刘洁琳;王佐广;刘雅;孙东东;罗晨;陈艳语;温绍君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相应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入选对象,收集高血压患者231例,正常对照对象216例.采集基本临床资料,并对以上对象进行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患病率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rs17037564 GG+AG基因型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低于rs17037564 AA基因型的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GG+AGvs.AA)肥胖型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P <0.001).考虑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对血压的影响后,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高血压患病可能存在相关性.rs17037564 GG+ AG基因型相较于AA基因型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性因素,且对肥胖相关的高血压也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 妊娠对肺动脉高压肺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月;金沐;景赫;孙雨薇;程卫平

    目的:复制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妊娠对肺循环的影响,为妊娠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随机将71只,雌性,6周龄,SD大鼠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15),野百合碱组(MCT,n=20),妊娠组(n=16),妊娠MCT组(n=20).饲养1周后,给MCT组及妊娠MCT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60mg/kg MCT诱导形成肺动脉高压.2周后,妊娠组及妊娠MCT组大鼠进行合笼饲养,观察到阴栓的雌鼠被认为合笼成功.去除死亡及合笼失败的大鼠,各组终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n=15),MCT组(n=12),妊娠组(n=12),妊娠MCT组(n=12).合笼成功后于第18天利用股动脉及肺动脉插管的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据收集,同时进行肺组织标本采集.肺组织经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肺小动脉损伤情况.结果:MCT组及妊娠MCT组各自的PAP(肺动脉压)、PAP/SAP(体循环动脉压)、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肺小动脉密度及增厚小动脉比例均比妊娠组及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妊娠MCT组大鼠PAP及PAP/SAP明显低于MCT组(P<0.05),但肺小动脉密度增长更显著(P<0.01).同时妊娠组比空白对照组有更厚的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复制了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发现妊娠在缓解肺高压大鼠肺循环压力增高的同时,对肺小血管的基本形态有显著影响,使肺血管阻力增高.

  • 高尿酸血症对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

    作者:吕塞;周玉杰;刘巍;刘宇杨;王建龙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年龄≤35岁的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胸痛在北京安贞医院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8 ~ 35岁青年非吸烟患者393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对两组中高尿酸血症以及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分布进行对比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青年非吸烟人群中,冠心病患者共246例,非冠心病患者共147例.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中比例明显升高(33.5% vs.19.4%,P<0.01).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376.04±91.63) vs.(354.62 ±82.71) μmol/L,P=0.02].Logistic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846,95%CI=1.086~3.140,P=0.02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 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健;柳景华;王长华;王韶屏;王平;郑泽;秦宇君;王雪杰;何松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0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根据出院时雷米普利的剂量分为(a)大剂量组(2.5~ 10mg/d)和(b)小剂量组(1.25~2.5mg/d).临床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因非罪犯病变进展再次血管重建率,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结果:200例患者完成临床及造影随访.大剂量组患者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治疗;小剂量组患者113例(男性72例,女性41例),20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率低于小剂量组患者(6.9% vs.17.7%,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次血管重建部分是由于非罪犯病变进展所致,大剂量雷米普利可能会抑制非罪犯病变进展.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菲;王艳;朱光发;滕飞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DPB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均有慢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活动性气促,体格检查肺部均可闻及湿罗音,1例可闻及哮鸣音;肺功能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0%且均有低氧血症;1例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1:64;所有患者胸部高分辨CT显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影,伴树芽征,2例可见支气管扩张;1例行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及肺组织活检中淋巴细胞增多;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6例DPB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结论:了解DPB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冠状动脉及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肖瑶;杨京华;李宇;张颖;王增智;李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主动脉及分支不同程度、部位的受累,例1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管腔重度狭窄,右肺动脉闭塞.例2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管腔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管壁不规则增厚,右上肺动脉及其分支闭塞,2例患者均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症状改善.经文献检索国外报道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病例,复习文献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炎症活动的评估,术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血管病变广泛,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预后极差.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意识,规范免疫抑制治疗,必要时介入及手术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雄伟;张威;张晓改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随访时间至少达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35例)和非VD组(121例).单因素分析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共35例发生VD,发生率22.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多发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量指数、饮酒史、合并冠心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基底节、额叶)是引起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VD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当发生大面积梗死以及基底节、额叶梗死时,需要及早干预,预防VD发生.

  •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痛复发特征的分析

    作者:李嘉辉;宋现涛;吕树铮;张文怡;杨雪瑶;栗佳男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胸痛复发的临床特征和桥血管病变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以CABG术后再发胸痛为主要原因首次住院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97例,其中男性627例,女性170例.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01例)和非糖尿病组(496例).记录入选病例的基本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部位.分析两组既往病史、造影距离CABG时间、桥血管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男性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05),高血压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04).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距离CABG的时间,糖尿病组<6个月(P=0.003)及6个月~1年(P =0.029)的比例均低于非糖尿病组,1~5年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8).糖尿病组红细胞计数(P=0.027)、血肌酐(P =0.006)、尿酸(P =0.004)以及CDL-C(P=0.009)均低于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两组乳内动脉桥、静脉桥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有无糖尿病在乳内动脉桥和静脉桥病变程度和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CABG后复发胸痛多出现在术后1~5年,糖尿病规范治疗对于改善CABG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的价值

    作者:史晓娟;王品品;谭鑫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院内收治的3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院内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数值,分析血清hs-CRP、CK-MB、cTnI诊断VM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VM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曲线下面积方面,hs-CRP数值以>3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5.71%、71.43%、68.57%、0.603,CK-MB数值以>25U/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2.86%、68.57%、65.71%、0.589,cTnI数值以>0.5μL/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0.00%、65.71%、62.86%、0.578,hs-CRP、CK-MB、cTnI联合检测时分别为94.29%、91.43%、92.86%、0.901,血清hs-CRP、CK-MB、cTnI联合检测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的联合检测,在VMC患儿的临床诊断中发挥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 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期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晓丽;谷疆蓉;王建明;陶曙光;杨帆;姚俊平;张雪杰;韩喆;姚洁;张振影

    目的:探索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期手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21例新生儿期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7 ~28d,平均天数(13±5)d;体质量2.1~5.5kg,平均体质量(3.5±1.2)kg.其中18例为一次性根治;3例为其他手术方式.结果: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21例新生儿中,19例成功治愈出院.手术成功率90.5%,治疗效果较显著.结论: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新生儿的治疗成功率.

  • 术后早期吸入一氧化氮联合波生坦治疗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海龙;陶曙光;杨仕海;温林林;金立臣;韩剑刚;谷疆蓉;王建明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联合波生坦治疗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外科,经心脏超声和/或心脏大血管CT确诊,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34例患儿,其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8例,Taussig-Bing畸形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个月,平均(4.53±0.18)个月,体质量3.8~ 5.7kg,平均(5.27±0.16)kg,将34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7例.所有患儿均行大动脉调转术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A组患儿于术后返回监护室30min后给予吸入NO,吸入浓度为20ppm,吸入时间为36 h,监测二氧化氮和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同时给予鼻饲波生坦(15.625mg、2次/日).B组患儿于术后返回监护室30min后给与鼻饲波生坦(剂量及用法同A组),分别测算两组患儿术后3h、8h、24h、36h、48h肺循环/体循环压力比值、氧合指数及心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中A组肺循环/体循环压力比值下降幅度、氧合指数及心指数上升幅度均大于B组.A组术后各时段肺循环/体循环压力比值均小于B组,同时间点相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8h、24h、36hA组肺循环/体循环压力比值明显小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术后3h A、B两组氧和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24h、36h、48h A组氧和指数均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3h、8h A、B两组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h、36h、48h A组心指数大于B组,同时间点相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术后36h、48hA组心指数明显大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NO联合波生坦治疗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早期肺动脉高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给予波生坦.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凯;潘旭东;董松波;许尚栋;郑军;刘永民;孙立忠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7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作为研究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终点事件是30d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及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分别分析两组之间术前、术中基线资料.以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术后30d内PND及TND的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术后发生PND及TND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结果:在观察期间,共有35例(46.1%)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PND发生率为22.8% (8/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4.9% (2/41);研究组TND发生率为34.3% (12/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14.6% (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血肌酐水平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发生PND的HR =5.18,95% CI:1.07~25.18;术后发生TND的HR =3.78,95% CI:1.14~ 1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术后PND及TND发生率有增高风险,术前超声评估颈动脉,可能有利于及早制定治疗决策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作者:宋辉;何平;梁杰雄;邵天松;李洋;贾明扬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12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发生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比较有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42例(37.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组相比,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射血分数EF< 50%、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利钠肽(BNP)增高(P<0.05).结论: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EF值<50%以及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hs-CRP和BNP增高,其中术前hs-CRP和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指标,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溶血1例

    作者:徐茁原;张陈;李强强;顾虹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职工.2017年10月16日,主因“发现心脏畸形49年”之主诉入院.患者日常活动量可,无肺炎史,无心力衰竭史,无其他不适主诉.入院查体:四肢经皮血氧饱和度:100%,心率:72次/min,心律齐,可闻及胸骨左缘2~3肋间3/6级连续性杂音及3~4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无柱状指趾,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我科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增大,房间隔卵圆窝处可见束宽约2mm左向右分流信号,室间隔膜周部回声缺失,右心室面可见纤维素遮盖,呈“等号”样突入右心室,左心室面宽约10mm,右心室面宽约9mm,高约17mm,室水平可见左向右分流信号.于降主动脉和肺动脉间可见一异常管样交通,肺动脉端内径7mm,主动脉端内径11mm,大动脉水平可见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

  •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作者:薛超;张烨;谷孝艳;赵映;杨旭;刘云霞;何怡华

    目的:探讨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为UCSS的18例患者的资料.可疑UCSS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心尖或胸骨旁短轴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流入道切面、剑突下双心房切面)的超声表现,并对其分型.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2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7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4%(17/18).18例患者中,Ⅰ型2例,Ⅱ型11例,Ⅲ型5例(术前超声诊断4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1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3个切面均可显示Ⅰ型患者;心尖或胸骨旁短轴四腔心切面显示Ⅱ型9例,Ⅲ型4例;右心室流入道切面显示Ⅱ型5例,Ⅲ型4例;剑突下双心房切面显示Ⅱ型10例,Ⅲ型4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利于术前明确诊断UCSS,减少漏诊、误诊.

  • 心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胎儿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笑一;赵映;杨旭;薛超;张烨;刘晓伟;何怡华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胎儿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前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诊断为TOF的胎儿24例,平均孕周(24.9±2.7)周.应用常规超声参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测量右心室整体功能,应用VVI技术测量右心室纵向整体及节段心肌(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与同孕周的48例正常胎儿进行比较.结果:TOF胎儿组TAPSE、RVFAC与正常胎儿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OF组胎儿右心室壁整体及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OF患儿右心功能在胎儿期即出现明显减低.VVI技术可定量评价TOF胎儿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