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慧;赵全明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1],斑块破裂的风险主要与斑块的易损性(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因素有关.因此,及早辨认斑块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As显像技术如血管、冠状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都只能明确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而研究表明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的易损性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PET)检查的原理是将人体生命元素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液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γ光子,经图像重建,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标记核素的分布信息影像,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 缝隙连接蛋白和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侠;赵明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心房颤动发病率为0.4% ~1.0%,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1].心房颤动是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引起心房内血栓、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栓塞事件随着年龄显著增高,是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近年研究发现,缝隙连接蛋白的空间分布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在心房颤动的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持续.本文就将连接蛋白和心房颤动的研究作一综述.一、缝隙连接

  •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彭丁;习昕;刘双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VTE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欧美国家的统计显示,VTE已经成为第三位的心血管疾病[1].在我国,根据中国静脉血栓栓塞防治协作组(NCPPT)对1997 ~ 2008年的肺栓塞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PTE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0.1%[2].不仅如此,VTE还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5~ 90万人罹患肺栓塞,其中死亡人数达20万,且多发生于发病1小时内[3].因此,及时准确的进行VTE的筛查仍是有效改善VTE预后的关键.

  • 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猪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帅;苏俊武;刘爱军;李斌;童峰;李刚;李磊;杨磊;隽兆东

    目的::观察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12只,用油酸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两组,每组6只: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M组);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组(LMP组).观察两组呼吸、循环系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外科操作后稳定30分钟,定义为T1,后每隔1小时,分别为T2、T3、T4和T5.结果:两组间幼猪在注射油酸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注射油酸后T2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pH值、氧分压、动脉血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及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测氧合指数提示模型制作成功.在无泵肺辅助开始后,与LM组相比,LMP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在T3、T4、T5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心静脉压在T3、T5时间点有明显差异(P<0.05);LMP组在T5时气道压明显低于LM组(P<0.05).结论: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联合低潮气量保护机械通气能够维持循环稳定并且有效改善实验猪急性肺损伤后的顽固性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NIH/3T3细胞的活化作用

    作者:彭园园;潘瑞艳;张亚丹;臧宝霞;谭莉;金鸣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IH/3T3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NIH/3T3细胞分8组:正常对照组、HSYA对照组、TGF-β1组、TGF-β1+0.5μmol/L HSYA组、TGF-β1+1μmol/L HSYA组、TGF-β1+ 2μmol/L HSYA组、TGF-1+ 2μmol/L SB-431542和TGF-β1+ SB-431542 +2μmol/L HSYA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MTT法观察结果表明:与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作用24,48及72小时后的OD 570nm值明显升高(均P<0.01),并且同时高于TGF-β1+HSYA各组(均P<0.05)和TGF-β1+ SB-43154两组.在TGF-β1作用0,2,8,12及24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均P<0.001),并且同时高于TGF-β1+ HSYA组(均P<0.001)和SB-431542组.结论:HSYA可抑制TGF-β1诱导NIH/3T3细胞活化作用并且呈现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 体检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曦;胡荣;芦燕玲

    目的:研究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体检者797例,收集病史,测定生化指标及血浆Hcy水平,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自动测量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血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高Hcy组(Hcy≥14μmol/L)和正常Hcy组(Hcy< 14μmol/L),分析两组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高Hcy组baPWV、cfPWV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cfP-WV分别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Glu、Cr、UA、TG、TC、LDL-C、Hcy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也显示baPWV、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Glu、UA、Hcy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P<0.05).结论:血Hcy水平与baPWV、cfPWV有相关性.

  • 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程度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卿平;苏文君;徐瑞霞;郭远林;孙静;郭悦;李琳

    目的:对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程度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间,具有CT结果及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499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CT结果分为轻中度钙化组238例,重度钙化组88例,并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钙化的因素进行系列分析.结果:与轻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且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146.85±16.93) vs.(135.94±15.61)g/L,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95CI:1.06~ 1.14,P<0.001)、性别(OR =0.21,95%CI:0.08 ~0.059,P=0.003)、血红蛋白浓度(OR=0.97,95% CI:0.95~0.99,P=o.005)均为CAC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及血红蛋白浓度低是CAC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 肺动脉高压血浆脑钠肽及血尿酸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晨曦;刘双;杨京华;王增智;李杰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血尿酸(SUA)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PH患者4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1例,年龄18~ 65岁,平均(44.5±10.9)岁,进行血浆BNP、SUA以及右心导管(RHC)检查,比较血浆BNP、SUA与RHC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全肺血管阻力(PVR)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27例(56.3%),继发性PH 21例(43.7%),其中包含结缔组织病(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H) 10例(20.8%),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H)5例(10.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6例(12.5%).血浆BNP:209.02(88.01,455.01)ng/L;SUA:(399.74±132.81) μmol/L;RHC测SPAP:(91.54±24.34) mmHg(1mmHg=0.133kPa),mPAP:(55.73±16.42) mmHg,PVR:1 409.50(867.20,1 880.12)达因.s·cm-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BNP、SUA与RHC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为正相关;结论:血浆BNP、SUA在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预后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肌酐增高患者对心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高绪霞;张健群;王以新;马立萍

    目的:探讨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肌酐升高对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170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术前肌酐正常组及术前肌酐增高组,按照急性肾损伤网络组织(AKIN)制定的AKI诊断标准,筛选出AKI患者,分析术前肌酐水平对AKI发生及恢复的影响.结果:170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AKI 264例(15.5%);术前肌酐水平增高的患者较术前肌酐水平正常的患者其术后AKI的发生率明显增高(44.2% vs.12.4%,P<0.01);术前肌酐水平和年龄是术前肌酐增高组患者术后AKI发生率高于术前肌酐正常组患者的主要因素;术前肌酐正常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不增加AKI的发生(P>0.05),但是术前肌酐增高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增加AKI的发生率(P<0.05);术前肌酐增高患者术后AKI在7天内恢复率明显低于术前肌酐正常患者.结论: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肌酐升高不仅增加术后AKI发生率,也增大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发生AKI的风险性,且发生的AKI较难在短期内恢复.

  • 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作者:韩红亚;周玉杰;史宏志;刘晓丽;胡宾;王乐;刘宇扬;史冬梅;赵迎新

    目的:探讨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早发组,发病年龄< 65岁,共155例)和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非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94例),分析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比较,早发组中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 vs.18.6%,P<0.05),糖尿病的患病比例低于非早发组(29.7% vs.41.2%,P<0.05),早发组患者TG、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水平较高,肌酐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47.1%),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3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钙化病变的发生率低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3%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则高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5.5%vs.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增高是早发女性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 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母婴结局分析

    作者:张伟静;张军;龚静;魏炜;刘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6例妊娠合并IE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孕周、心内膜炎感染类型、心功能分级、终止妊娠方式、手术指征及母婴结局.结果:6例患者均患有心脏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瓣膜病变(中-重度反流+关闭不全)3例.心脏手术5例.分娩方式:6例患者均行剖宫手术终止妊娠,其中2例剖宫产同时性心脏手术.母亲结局: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胎儿结局:剖宫取胎术1例,早产4例,足月产1例.5例新生儿无畸形,存活4例,死亡1例.结论:孕期合并IE发病凶险,严重威胁母儿安全,致死率高,临床上须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妊娠期心脏手术是可行的,剖宫产是终止妊娠适宜的分娩方式.

  • 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超;胡大一;李洁;杨进刚;宋莉;马长生

    目的:评价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793例发病后24h内至北京市19家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中位随访5.7年,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病史者较多,吸烟者少,入院时合并肾功能不全、KillipⅡ级以上者比例增高,女性患者舒张压偏低,从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较长、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P<0.05).院内死亡(10.7% vs.4.1%,P=0.001)、恶性心律失常(14.9% vs.7.9%,P=0.007)、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 (31.8% vs.22.1%,P=0.01)和6年全因死亡(21.6%比13.8%,P=0.03)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性别不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OR=1.482,95% CI:0.716~3.070,P=0.289)和6年全因死亡(RR=0.948,95% CI:0.465 ~1.933,P=0.88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随访病死率高与年龄大、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多、再灌注治疗比例低有关,性别不是影响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水平的研究

    作者: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韩红亚;马茜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SAP组);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HIF-1α、HO-1的水平.采用相关分析HIF-1α和HO-1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AMI和UAP组患者血清HIF-1α、HO-1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血清HIF-1α、HO-1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HIF-1α、HO-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IF-1 α、HO-1水平做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增加体内HIF-1α及HO-1表达水平增高,HIF-1α及HO-1在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 同型半胱氨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姚艳;赵靖华;尚美生;卢振华;王悦;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心内科房颤中心的住院患者,其中阵发心房颤动患者220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168例.选取同期入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15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循环酶法按试剂盒标准流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脏超声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9±2.2)μmol/L相比,心房颤动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增高(P<0.05),且持续心房颤动组(15.2±3.0) μmol/L高于阵发心房颤动组(13.1±2.7) μmol/L,P<0.05.同型半胱氨酸与LAD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36,P<0.01),与LVEF无相关关系(r=0.19,P=0.12).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且与LAD明显的正相关.

  • 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1年疗效观察

    作者:张颖;杨京华;刘双;李杰

    目的:观察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1年疗效.方法:筛选安贞医院呼吸科2011年至2013年,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5例,给予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3次),观察时间点分别为3、6及12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后各时间点6分钟步行试验(6MWT)中行走距离的改变,次要终点为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WHO肺动脉高压患者功能分级(WHO-FC)、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改变,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①主要终点为6MWT,在3、6及12个月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分别增加(106.6±18.8)m,P<0.001;(96.2±18.8)m,P<0.001及(46.9±19.0)m,P<0.05.总体趋势6MWT的改善为下降趋势,3个月与6个月较基线改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次要终点为WHO-FC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在3个月、6个月及1年较基线均有改善(P <0.001),其中3~6个月心功能佳,呼吸困难改善明显,6个月后疗效逐渐降低.治疗1年时心功能较前下降,呼吸困难较前有加重;UCG测定的SPAP,在3个月、6个月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分别降低(23.2±4.0)mmHg(1mmHg =0.133kPa,P<0.001;(20.8±4.0)mmHg,P<0.001;3个月与6个月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UCG测定的SPAP较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3次,治疗肺动脉高压,治疗后1年,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及心肺功能方面仍有较好疗效,且在治疗后3~6个月时疗效佳,但对SPAP的改善在3~6个月时较明显,后随着疗程延长,对SPAP改善作用逐渐减弱,治疗后1年SPAP甚至回升至基线水平.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主动脉根部瘤中的表达

    作者:黄琦;刘愚勇;王晓龙;郑铁;李海洋;贡鸣;刘欧;关欣亮;尹博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增多可能促进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展,但在主动脉根部瘤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旨在人升主动脉壁组织水平上观察MMP-2和MMP-9在正常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瘤中表达的不同,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患者的升主动脉根部组织5例及心脏移植供体正常的升主动脉根部组织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提取蛋白,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标本中的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量,正常主动脉与主动脉根部瘤中MMP-2和MMP-9的蛋白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1.0±0.1) vs.(1.9±0.2),P<0.01及(1.0±0.2)vs.(1.6±0.1),P<0.01].这说明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在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升主动脉壁中是升高的.免疫组化发现,与正常升主动脉壁相比较,主动脉根部瘤标本的棕黄色颗粒数量显著增多(P<0.01),可能表明MMP-2和MMP-9在主动脉根部瘤标本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MMP-2和MMP-9可能是影响主动脉根部瘤形成的新的作用靶点,即MMP-2和MMP-9可能直接参与重构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促进人主动脉根部瘤的形成.

  • 173例三尖瓣置换术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迟立群;孔晴宇;肖巍;梁林;陈辛亮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单一中心三尖瓣置换手术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应用机械瓣和生物瓣行三尖瓣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完成173例三尖瓣置换手术.按病因学分类,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8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3例,心脏肿瘤5例,瓣膜退行性变3例.89例患者置换机械瓣,84例患者置换生物瓣.应用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住院死亡高危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测算远期生存率和远期免再次手术率.结果:①住院期间病死率是13.4% (23/172),其中16例死于严重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室颤动,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死于严重感染.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腹水、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而瓣膜种类与早期死亡无关.②随访137例,随访率91.95% (137/149),平均随访时间(118.5 ±26.8)个月.应用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是65.2%、47.8%,而应用生物瓣行三尖瓣置换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是87.8%、76.0%.Kaplan-Meier生存回归分析显示应用生物瓣组远期生存率高于机械瓣组,而免再次手术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三尖瓣置换手术依然是高风险手术,远期疗效尚可接受,置换生物瓣远期生存率可能优于机械瓣.

  • 左心功能减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金宏;杨峰;江春景;郝星;刑智辰;徐博;江瑜;杨晓芳;杜中涛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IABP分为预防应用组(P组,n=108)和对照组(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9%vs.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8.25,49.75)小时和8(6,11)天,均较C组53(26,99)小时和10(7,14)天有所缩短,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8.71±5.31)个月和(17.66±4.67)个月,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在OPCABG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实时三维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主动脉瓣下膜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文旭;薛超;赵映;韩建成;谷孝艳;郝晓艳

    目的:回顾性分析实时三维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主动脉瓣下膜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膜性狭窄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21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3±13.9)岁.二维及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瓣下隔膜的形态.对于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不清的患者,采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应用实时三维和二维超声显示,三维图像存储后进行后切割处理.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21例患者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瓣下膜性结构,并能清晰显示隔膜的形状.其中6例隔膜紧邻主动脉瓣,15例隔膜距离主动脉瓣>5mm.8例患者的隔膜为环型,13例为边缘型.实时三维超声对瓣下隔膜的显示率及形状类型的诊断正确率均为100%;而二维超声对瓣下隔膜的显示率为81%,对于环形隔膜及边缘型隔膜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25%和61.5%.21例患者中,1例无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但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其余均有中到重度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压差≥46mmHg(1mmHg =0.133kPa).同时,所有患者中,10例合并中度以上关闭不全,7例轻度关闭不全,4例微量反流.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在隔膜的显示率尤其是对于分型的诊断正确率方面均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经胸及经食管实时三维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提高主动脉瓣下膜性狭窄的诊断率,更加清晰立体的显示主动脉瓣下隔膜形态及结构,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胎儿心功能与孕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旭;韩建成;赵映;张烨;谷孝艳;孙琳;何怡华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索不同孕龄正常胎儿心脏各节段室壁心肌的纵向收缩功能,并研究其与孕龄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评价胎儿心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且结果大致正常的孕妇共171例.按孕周分为4组(分别为20 ~ 23+6周;24 ~ 27+6周;28 ~ 31+6周;32 ~ 35+6周).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软件描记并分析心室壁各节段心肌纵向运动的参数.结果:各组胎儿左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运动速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 =0.621,P<0.001;r=0.571,P<0.001;r=0.522,P<0.001);应变与孕周呈正相关(r=0.510,P<0.001;r=0.511,P<0.001;r =0.609,P<0.001);右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运动速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 =0.505,P<0.001;r=0.509,P<0.001;r =0.511,P<0.001);应变与孕周呈正相关(r=0.613,P<0.001;r=0.591,P<0.001;r=0.587,P<0.001).应变率与孕周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正常胎儿心室壁心肌纵向心功能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VVI技术可以客观分析胎儿局部心肌纵向运动功能,具有无创、便捷等特点,可以为临床判断胎儿心脏功能提供依据.

  • 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提示严重右心畸形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烨;何怡华;孙琳;赵映;陈倬;谷孝艳;韩建成;刘晓伟;郭勇

    目的:通过探讨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与重症右心畸形关系,为胎儿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我科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4 006例,检出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47例,总结其合并心脏畸形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47例胎儿均合并心脏畸形,主要病变均在右心系统:肺动脉瓣真性闭锁5例;三尖瓣严重病变并重度反流6例;肺动脉中重度狭窄合并各种心脏畸形29例,单纯肺动脉重度狭窄6例.结论: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的观察,能够提示其合并重症右心畸形,并且预后较差.

  •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郭雨龙;刘爽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现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7项研究,共2 358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与未应用者比较,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3、0.62、0.95);选择性β1阻滞剂(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选择性β阻滞剂(卡维地洛),WMD =0.12 (P=0.01),但两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低选择性β1阻滞剂(美托洛尔)与高选择β1阻滞剂(比索洛尔或奈必洛尔)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现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对糖代谢的影响不大;与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相比,卡维地洛更有利于盥糖控制.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