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褚现明;李冰;崔国方;钟志欢;王均志;董果雄

    目的 探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30只400~50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4) 行球囊扩张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对照组(n=6)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2、7、14、28 d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TUNEL法、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基因Fas;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检测. 结果 对照组管壁处于非增殖状态;手术组球囊损伤后7 d形成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跃;14 d内膜明显增厚,但VSMC增殖已减弱;28 d内膜继续缓慢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动脉损伤后Fas表达和TUNEL法测定的凋亡规律一致,两周内凋亡较明显,但细胞凋亡高峰时间(中膜7 d、内膜14 d)迟于增殖高峰(中膜2 d、内膜7 d),两周后凋亡与增殖均明显下降.动脉损伤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在中膜和内膜分别在7 d、14 d达低水平,后回升,与凋亡基因Fas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878, P<0.001).结论 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在管腔狭窄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双羟基黄酮醇防治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兵;周天益;崔世涛;庄育刚;王良旭;王胜

    目的 评价双羟基黄酮醇(DiOHF)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释放的氧自由基(OFR)的清除作用和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山羊随机分为4组(n=8): 对照组(CON)、缺血预适应组(IPC)、 DiOHF治疗组(2 mg/kg,iv)和赋形剂治疗组(VEH).心肌I/R通过阻断第二对角支分叉以后的左前降支1 h和复通3 h来实现.结果 用10-8~10-4 mol/L的DiOHF在体外孵育VEH组的I/R损伤心肌具有浓度依赖地抑制OFR释放的效应,来自DiOHF组的I/R损伤心肌释放OFR的能力也显著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在DiOHF组 [(47±6)%]和IPC组 [(44±4)%]分别较VEH组的 [(74±3)%]与CON组 [(76±5)%]有明显的缩小.与VEH组相比,DiOHF组显著减少了心肌酶的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区心肌的浸润.结论 DiOHF在山羊心肌梗死模型中显著减少了I/R损伤心肌OFR的释放,缩减了心肌梗死面积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程度,且DiOHF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效果与缺血预适应具有可比性.

  • 卡维地洛对兔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梗死范围的影响

    作者:刘恒亮;刘洋;高艳艳;陈奇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兔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MI)范围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Ⅲ组:缺血再灌注组,Ⅳ组:利多卡因组,V组:卡维地洛组.Ⅱ、Ⅲ、Ⅳ、V组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点30 min再灌注120 min,观察室性期前收缩(PVC)、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和MI范围的变化.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和卡维地洛后,PVC、VT、Vf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利多卡因和卡维地洛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能有效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对MI范围无影响,卡维地洛不仅有效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且能显著的缩小MI范围.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缩小MI范围.

  • Tei指数评估晚期肝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晓月;罗显荣;曾国兵;权太东;余宙耀;陈世洪;吴烈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评估晚期肝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5例晚期肝病患者进行了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CEE)的筛查及右心功能参数的测量,根据CE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CEE+)或无(CEE-)肺内分流两组;并根据肺内分流程度分为1+、2+两组,对比分析各组间右心室Tei指数和E/A比值的差异.结果 (1)右心室Tei指数在肺内分流组显著高于无肺内分流组(0.47±0.13 vs. 0.31±0.10,P<0.001);(2)肺内分流2+组较1+组右心室Tei指数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肝病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与肺内分流的出现与否相关,可作为反映右心室功能受损情况敏感、简便的指标.

  • 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

    作者:钱宗杰;曾秋棠;邱龄;肖传实

    目的 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LXR)及其下游的一些目的基因的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以及其下游一些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显著影响巨噬细胞中一些涉及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同时apo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也受到影响,表现为增强胆固醇的外流.结论 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胆固醇外流增强,这种效应与阿托伐他汀上调LXR及其下游的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目的基因有关,同时,也抑制一些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其影响巨噬细胞LXR信号途径有关,从而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作者:夏振伟;李永旺;赵香莲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大鼠胸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先加入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继续孵育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MP-1的浓度,另外,取阿托伐他汀1×10-5mmol/L浓度,分别在6、24、48 h用同样的方法测培养液上清中MMP-1的浓度.结果 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1×10-7mmol/L、1×10-6mmol/L、1×10-5mmol/L),阿托伐他汀对IL -1β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5.18%、11.78%、29.80%),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6 h、24 h、48 h),阿托伐他汀(1×10-5mmol/L)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7.66%、22.84%、29.80%),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IL -1β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弢;谢英;周玉杰;马涵英;李曦;彭新界;程秀琴;赵迎新

    目的 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Betaloc ZOK,简称倍他洛克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倍他洛克缓释片47.5~95 mg/d 8周.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3.70±17.70) mm Hg和(11.03±9.85) mm Hg(P均<0.001),26/30例患者血压<140/90 mm Hg,降压达标率为86.7%.心率、肝功能和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显著下降[(0.92±0.2)mg/dl vs.(0.79±0.20)mg/dl,P<0.001].结论 倍他洛克缓释片能有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蛋白尿的关系

    作者:潘丽丽;王瑞英;朱国斌;刘霞;王卫淑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 0.01,P< 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 (r=0.41,P<0.05;r=0.53,P<0.05 ).结论 (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 心肌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林;左明鲜;黄桂琴;李劲松;张戈;周旭;章体玲;陆地;光雪峰;杨达宽

    目的 探讨心肌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1只小型猪分为两组:BM-MNCs组(n=6)和对照组(n=5).心肌内移植BM-MNCs后4周观察移植细胞归巢情况、小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冠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 心肌内MNCs移植后4周心肌细胞间可见发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心肌细胞间有较多新生毛细血管并可见新生的心肌样细胞.移植组小血管密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心肌内移植MNCs没有发现异常增生、钙化或肿瘤形成.结论 心肌内移植BM-MNCs有较多的移植细胞归巢到宿主心肌,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有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田琪;邓金刚;樊冰;刘幼硕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C反应蛋白在SAH及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例急性SAH患者分为CVS组(9例)和非CVS(10)组,测量两组患者第3、7、14天的CRP.结果 CVS组和非CVS组在发病后第3、7和14天的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CVS组在第7天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而非CVS组中CRP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明显低于第3天(P<0.01);CVS组在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CRP水平也明显高于非CVS组同期水平(分别为P<0.05、P<0.01、P<0.01).结论 CRP对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68例

    作者:戴继民;王建宇;姜楠;江力;魏东

    目的 探讨直筒型和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急、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天津胸科医院治疗6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直筒型覆膜支架52只,分支型覆膜支架22只,在不影响左上肢血流的前提下完全封堵动脉内膜破口,真腔血流恢复正常,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使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符合其病理解剖特点,能很好的封闭内膜破口,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宽、治疗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

  • 关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作者:周宁;陈曼华;罗洪波;王琳

    目的 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为参照,评估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方法 20例患者植入全自动双腔(DDD型)起搏器,随机分组,一组10例行间隔部起搏(RVS组),一组行心尖部起搏(RVA组);分析两组有效起搏及1、3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对比术中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自身心律心电图、术后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形态;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 结果 RVS组和RVA组起搏电压阈值、电极阻抗、R波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极植入后第1、3个月随访,两组起搏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且动态变化相似;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A组为(203.0±127.3)s,RVS组为(581.0±124.7)s(P<0.05).电极植入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心电图Ⅱ导联QRS宽度:RVA组分别为(0.11±0.03)s、(0.19±0.02)s(P<0.05);RVS组分别为(0.10±0.02)s、(0.12±0.02)s(P<0.05),术后QRS形态与术前心电图相似.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对比,前者明显窄于后者(P<0.01).术前2组LVEF、E/A比值无明显差异.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随访的LVEF、E/A均明显降低(P<0.05),RVS组无明显变化(P>0.05).6个月随访RVS组LVEF、E/A均明显高于RVA组(P<0.05). 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莉;肖广辉;杜卫京;王佩显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34例EH患者应用氯沙坦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内皮细胞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治疗前EH患者血浆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氯沙坦治疗4周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血浆t-PA水平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而PAI-1水平明显降低,t-PA/ PAI-1比值升高(均P<0.01).结论 EH患者存在着内源性纤溶功能紊乱,氯沙坦可以改善EH患者的纤溶功能.

  •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素华;张利宣;赵维江;曹治宸;黄建敏;潘丽萍

    目的 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海明;金波;常锡峰;罗心平;朱军;李勇;沈伟;李剑;王彩萍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BMMNCs移植组(1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联合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对照组(12例)接受PCI治疗.结果 3个月后,BMMNCs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4.29±5.47)%提高至(59.21±5.54)%(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CT示BMMNCs移植组心肌18F-FDG代谢显像明显改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变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安全而有效,可能与BMMNCs转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有关.

  •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刘凤英;范金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近年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它的主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血栓和炎症是粥样斑块破裂的关键环节.许多研究表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粥样斑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记物P选择素与其配体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PSGL-1)的相互作用能影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过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重要的指标.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保逸;何青

    活性氧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产生活性氧的主要酶体是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NADPH氧化酶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房颤动又可引起NADPH氧化酶的增加.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赵巍;杨泽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GTR1)是人类编码AT1受体的基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3个关键基因之一,因为该基因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年来AGTR1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

  • 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姣红;王林

    近年来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及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杨艳华;王林

    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多效的非调脂作用.近年来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表明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对心力衰竭的防治有益.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静脉滴注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梁长清;杨志明

    目的 观察静脉用地尔硫(艹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UAP患者31例,地尔硫(艹卓)从100 μg/min起始,大用量200~30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48 h,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压(BP)、心率(HR)变化. 结果 31例UAP患者开始用药后48 h内与用药前48 h比较,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平均心绞痛长持续时间缩短,其中20例患者在用药开始后48 h内未再发作心绞痛,治疗24 h和48 h心电图缺血性表现改善明显,BP下降,HR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出现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低BP,均在减量后恢复. 结论 短期静脉用地尔硫(艹卓)可以安全有效缓解UAP患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 尼可地尔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吴耀辉;王梦洪;路军;张智亮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 尼可地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麻醉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再灌注60 min,从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酶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尼可地尔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果 尼可地尔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提高心肌SOD活性,减少心肌MDA含量.结论 尼可地尔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心肌梗死
  • 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明杰;张宏;赵燕;张云梅;黄春涛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ES, Cypher)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5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接受主支血管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临床随访6~8个月,4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9例心绞痛症状减轻,1 例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结论 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史斌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感染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酶吸附法检测冠心病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G;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结果 冠心病组MpIgG阳性率及CRP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患者中,MpIgG阳性组TG、TCH、LDL-C升高,HDL-C降低,与MpIgG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Mp可能是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庄碧珊;侯存月;王琍玫;李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 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 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 以左前臂局限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典型心绞痛"一例

    作者:董志远;陶晓春;王志凯;胡安梅;王世新;徐赫男

    老年人中不典型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反复发作左前臂局限性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缺乏胸痛的心绞痛罕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 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雁;迟家敏

    1 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概念的提出冠心病的等危症是指无冠心病者在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与已有冠心病患者等同的状态.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提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AHA已正式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并列.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明确将无冠心病的糖尿病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升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1] ,是指无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样的冠心病危险性,即10年内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相同.冠心病的等危症除糖尿病外,还有周围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病变(超声或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超过50%,源于颈动脉的脑血栓、短暂脑缺血发作).

  • 佳药物治疗和佳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对照研究(COURAGE研究)

    作者:William E. Boden;张妮

    过去的30年里,尽管治疗指南建议将强化药物治疗、减少危险因子和生活方式干预(称为理想的内科治疗)作为基本治疗策略,但在北美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作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2004年,美国实施的支架植入术超过100万,近的注册登记提示在接受PCI的患者中,约85%为稳定的冠心病患者.PCI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是同样的益处在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并未显现.我们对近3000名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是在广泛使用冠状动脉支架或目前标准药物治疗之前的患者.

  • COURAGE 研究带来的思考

    作者:曹艳杰;王海昌

    2007年3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引起极大震动的临床试验研究-COURAGE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血管再通和强化药物治疗临床结果评价).该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联合理想药物治疗与单纯理想药物治疗两组间的总死亡率、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即PCI治疗并不比强化药物治疗更有效地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 这无疑对当今盛行的冠心病PCI治疗观念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和挑战,正如心脏病学会执行主席Dr Steven Nissen所称,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的确是心血管领域的一枚"重磅炸弹".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