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干预的对比研究

    作者:邵宏华;李德森;樊志勇

    目的探讨β及α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EH伴LVH及VA患者72例,随机分配到卡维地洛组(口服25~50mg/d)或卡托普利组(口服25~75mg/d),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VA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EH患者在卡维地洛或卡托普利治疗8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66/104mmHg至135/86mmHg;162/103mmHg至138/87mmHg)(P均<0.01).②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卡托普利组治疗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均<0.05).③卡维地洛组治疗后VA及复杂性室性VA的控制率为91.67%(33/36);卡托普利组治疗后VA及复杂性VA的控制率为36.1%(13/3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H伴LVH及VA患者在卡维地洛治疗8个月后LVH显著逆转,卡维地洛对VA的干预明显优于卡托普利.

  • 华法令、阿斯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远期随访

    作者:杨栓锁;于云鹤;谢滨萱;司小桃;张润希;聂鑫;刘琳;薛阳

    目的了解并比较华法令、阿斯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远期效果.方法分别对三组82例、106例、127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令、阿斯匹林及对照组治疗进行临床、大便隐血、国际正常比(INR)、头颅CT或MR扫描并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50±2.8)月、(40±2.0)月和(43±3.2)月.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发生率华发令组(10.9%),明显较阿斯匹林组(18.10%)、对照组(25.40%)低(P<0.05,P<0.01),阿斯匹林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出血发生率华法令组、阿斯匹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66%、2.86%、2.38%(P>0.05),死亡率分别为6.10%、6.67%、10.32%(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1.22%、1.90%、4.76%,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华法令、阿斯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效,华法令优于阿斯匹林.华法令、阿斯匹林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死亡率.

  • 17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彭剑;朱国英;王人彭;苏唏;万海燕;宋丹;陈国洪;汪敏;陈运清;熊辉;邱茹洁;曾庆荣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173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134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9%vs98%,P>0.05);高龄组死亡率(0.00%)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92.6%vs90.1%).随访24月,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无差异.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茵;方壮伟;吴智勇;Barry London;Dennis M McNamara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 receptor,AT1R)基因1166位点A/C基因多态性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432例患者来源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心血管事件基因危险性评价研究组,均有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EF)<0.45].入选时间为1996年4月至2001年1月,前瞻性随访患者(26.43±18.19)月,随访终点是死亡或心脏移植.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鉴定AT1R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型,分析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AT1R纯合子CC型8.6%,纯合子AA型50.0%,杂合子AC型41.4%.三组基因型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血压和治疗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AT1R C等位基因与较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P=0.04),但随访三组基因型的三年生存率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组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T1R C等位基因仅与较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并不影响未行心脏移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 CD40L、P选择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红丽;李潞;宋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D合并T2DM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另入选CHD36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于PCI术前、术后即刻、2h、6h、24h采血测CD40L、Ps.结果试验组CD40L、Ps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2h、6h、24h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于术后2h、6h、24h逐渐回落,但水平仍高于术前;对照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亦明显增高(P<0.05),但于2h、6h、24h回落较快,24h水平同术前相似,与术后即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CD40L和Ps两种因子水平高于单纯CHD患者;CHD合并T2DM患者行PCI治疗可导致CD40L和Ps术后即刻明显增高,此后逐渐回落,在术后24h基本可降至术前水平,但同CHD患者相比较,CD40L和Ps无论术前术后均处于较高水平.

  • 40mg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董少红;温隽珉;李宜富;罗林杰;陈科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40mg/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强化降脂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调脂疗效.方法160例ACS患者,除外其他炎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在进行PCI后,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A组(10mg/d)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mg/d).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周、4周、12周、24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脂质水平,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4周谷丙转氨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时B组ALT异常48.3%,A组ALT异常25.0%,1周ALT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升高多数<3倍正常值,不需停药,观察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6.7%、B组有5%的患者ALT>3倍,需停药,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很少胃肠反应、精神症状.B组有1例肾功能异常,无骨骼肌破坏.给药后12、2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幅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4、12、24周LDL≤1.8 mmol/L百分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40mg/d阿托伐他汀除早期ALT轻度升高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效果与剂量相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 ACE和α-adducin基因联合作用和左心室肥厚

    作者:赵利群;高平进;赵光胜;朱鼎良

    目的探讨ACE I/D和α-adducin G/T基因联合作用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衡量左心室肥厚程度.结果ACE基因II、ID、DD三种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adducin基因GG、GT、TT三种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和α-adducin基因联合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携带D等位基因的GG、GT、TT三种基因型左心室重量指数与基因型有关,TT型左心室重量指数大,GG型小.结论携带D等位基因的TT型高血压患者可能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中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太;顾萍;余茂生;葛郁芝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04年8月共11例HOCM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PTSMA治疗,术后超声随访12~4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流出道宽度(LVOT)、无创性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心功能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PTSMA,术后IVS、LVOTPG和NYH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0 1,术后随访示IVS术后12个月、48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P<0.0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改善心功能且稳定,中长期疗效肯定,随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疗效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证据和预防指南

    作者:郑刚;张承宗

    随着女性老龄化、肥胖人群的增加,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表现为症状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经确诊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较差.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在充实的临床试验证据基础上,制订了第一个针对女性群体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该指南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提出专门的指导建议,在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标准、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标准上均针对女性.

  • 心磁图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比较研究

    作者:刘芳;陈元禄

    心磁图是新的完全无创性经胸多点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技术,超导量子干涉仪的问世推动了心磁图的临床应用及技术的改进.在心肌缺血的检测、预后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评价,心室肥厚的判断,胎儿心脏疾病的产前诊断,心律失常的定位及危险分层,以及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尤为突出.与其它检查手段相比,心磁图具有高度敏感和无创性的特点.

  • 心房颤动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

    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Af)在治疗方面新的研究进展,主要从Af的转复和维持、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等三方面加以介绍.

  • 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胡和生;程文娟;闫素华

    心肌梗死(MI)后存在神经变性、坏死、再生及神经重构现象,而神经重构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神经重构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MI后神经重构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心房颤动起搏治疗的临床试验与研究现状

    作者:王静;李广平

    本文综述了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主要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包括生理性起搏、双房起搏、右心房多部位起搏、心房特殊位点起搏、起搏预防程序、心腔内电复律等.

  • 缬沙坦对大鼠动脉损伤后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吴红军;曾秋棠;王国华;陈剑锋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剥脱后,内膜增生中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单纯损伤组与损伤+药物治疗组(简称药物治疗组)各18只.后两组大鼠行胸主动脉内膜剥脱术,药物治疗组术前6d至术后14d给予缬沙坦20mg·kg-1·d-1,余二组不给药.术后2、7、14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FGF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单纯损伤组术后7、14d内膜面积持续增加,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药物治疗组术后14d的内膜面积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组中PCNA、bFGF的表达均低于单纯损伤组.结论缬沙坦抑制PCNA及bFGF的表达,这可能是缬沙坦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机制.

  • 替米沙坦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作者:汪新良;何兆初;易家骥;曾昭华;罗碧辉;潘洁珍;苏诚坚

    目的观察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重构及替米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皮下注射辣椒辣素以建立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哺乳期后,以替米沙坦治疗16周,治疗前后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定期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实验结束时,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大小二种动脉血管形态学等指标.结果(1)注射辣椒辣素加高盐饮食和单纯高盐饮食可使大鼠血压显著升高.(2)该模型血管重构表现为:①大动脉形态学:血管中膜厚度、中膜厚度与内径比、中膜面积显著增大,管壁胶原沉着明显.②小动脉形态学:中膜厚度、中膜厚度与内径比、中膜面积亦显著增大,而血管内径显著缩小.(3)该模型的血清HA及PCⅢ浓度均升高.(4)经替米沙坦治疗后,该模型鼠尾收缩压降低,血管重构现象有所改善.结论(1)辣椒辣素处理的新生大鼠在高盐饮食时可成功地建立一种盐敏感性高血压实验模型.(2)该模型存在血管重构现象,大血管表现为血管外向肥厚性重构,阻力血管表现为内向肥厚性重构.(3)替米沙坦可预防该模型的形成并逆转血管重构.

  • 细胞间接触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作者:徐正云;马爱群;王亭忠;蒋文慧;胡志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探讨已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骨髓间质干细胞加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分层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EGFP标记后,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用平滑肌细胞抗体SM-a-Actin、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7d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EGFP(绿色)和抗SM-a-Actin、Calponin(红色)的双标细胞存在.而加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与分层培养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均不表达Calponin.结论细胞间直接接触对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起决定作用.

  • 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作者:杨健;王明民;崔瑞耀;徐万群;于文钢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索一种理想的血管再狭窄的基因疗法.方法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行腺病毒介导的P21cDNA溶液浸泡和反义c-fos聚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及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是一种有效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 依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陶贵周;杨锐

    目的探讨依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8只16周龄SHR,随机分为依贝沙坦治疗组(SHR-I)和SHR空白对照组(SHR-C);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贝沙坦50m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心肌称重,计算左心室/体重比(LVW/BW),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SHR空白对照组的收缩压(SBP),LVW/BW,CVF,PVCA均显著高于WKY对照组(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依贝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左心室肥厚(P<0.01)并使左心室内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P<0.01).结论依贝沙坦可有效降低SHR血压,部分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

  • 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金鸾;郭乐凌

    目的评价服用药物、溶栓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院内1997年1月~2004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于急性期和6个月之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并计算左心室室壁运动指数.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优于药物和溶栓治疗.

  •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支架术再通前后心功能和侧支循环研究

    作者:周波;邓江红;陈鸣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侧支循环对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侧支循环良好的20例患者,支架术前后分别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监测心电图变化及大氧耗量,大运动量,大运动时间.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泵功能变化.观察侧支循环开闭情况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支架术后运动所达到的大心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大运动量明显提高(P<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5),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侧支循环关闭.与支架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泵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患者支架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泵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良好的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多数不能消除负荷所致的心肌缺血.

  •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变化

    作者:李金玲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心脏损害和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例窒息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窒息组生后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窒息组心电图均有各种异常改变.结论窒息新生儿通过早期监测血清心肌酶变化和心电图,可及早诊断和防治心肌损害.

  • 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

    作者:江凤林;杨侃;梁中书;吴明祥;高洪峰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85例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治疗,应用超声心动描记术分别测定CABG术前、术后1周和3月的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心肌质量(LVM)以及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结果与CABG术前比较,术后1周和3月的LVDd和LVM明显降低(P<0.05,P<0.01),IVST和LVPWT无变化(P>0.05),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术后3月无显著变化(P>0.05),A/E显著降低(1周P<0.05,3月P<0.01).结论CABG能改善左心室结构,提高左心室舒张功能,但降低围术期左心室收缩功能.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刚;包杰;刘爱君

    目的旨在分析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术的效果.方法168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按单支和多支病变分两组,单支组56例,多支组112例,支架置入率分别为58.9%和52.7%,血管狭窄70%以上置入支架.结果两组年龄和支架长度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状动脉并发症、支架术失败率以及随访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率均无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后壁心肌肥厚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

    作者: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林美明;黄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与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bFGF)之间的临床关系及意义.方法住院高血压患者共243例,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高血压左心室后壁心肌肥厚>11.1m108例;高血压左心室后壁厚度≤11mm135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bFGF.结果高血压左心室后壁心肌肥厚组、高血压非左心室后壁肥厚组bFGF水平分别为(342.42±11.611)μg/ml、(269.43±8.01)μg/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bFGF水平高血压左心室后壁心肌肥厚组>高血压非左心室后壁肥厚组>正常对照组.bFGF在心肌重构、心肌肥厚及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左心室室壁瘤1例

    作者:王鸣和;王骏;严铭玉;张雁;周贇;孙育民;陈德

    目的报道罕见特殊左心室室壁瘤1例.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综合判定.结果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局部变薄,膨出,收缩活动消失.冠状动脉造影未能显示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结论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果考虑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持久痉挛及/或不稳定斑块所致,后者可诱发血栓形成,随血栓溶解,血管再通.

  • 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4例报告

    作者:安玉珍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与带状疱疹发病前驱期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243例以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患者中4例确认为带状疱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1.69%,予抗病毒,对症治疗疗效较好.结论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发病特点,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 镜像右位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电图缺血改善一例报告

    作者:刘玉洁;陈刚;董军;孟冬梅;孙根义

    目的观察右位心的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1例右位心行心电图检查时左右手、左右脚导联互换,V1和V2导联互换,V3~V6导联放于右胸相应位置后进行检查.结果于PCI术后心电图相关导联缺血较前改善.结论心电图不仅是检出右位心的手段,也是诊断右位心合并冠心病的简便方法之一,同时应用心电图观察PCI术后缺血改善情况,亦与非右位心具有同样意义.

  • 心导管术后经皮动脉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俊;马业新;曾和松;肖建民;邱旭光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口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局部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96例进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穿刺口人工压迫止血组(8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36例,冠状动脉成形术46例)和血管封堵器止血组(114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52例,冠状动脉成形术62例),观察止血时间、并发症及成功率.结果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局部人工压迫止血法比较,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成功率相当.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后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