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二尖瓣交界区钙化对球囊成形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韦铁民;曾春来;陈芳红;王春明;陈礼平;陈群英;兰文胜

    目的评价二尖瓣交界区钙化对球囊成形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病例,比较二尖瓣交界区不同钙化程度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二尖瓣交界区钙化程度越重的病人,PBMV增加的瓣口面积越小.在二尖瓣评分≤8分的病例中,有交界区钙化比无交界区钙化PBMV增加的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的改善要小.而在二尖瓣评分>8分病例中,尽管也存在相同的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结论二尖瓣交界区钙化降低球囊成形术的手术效果,且在二尖瓣评分≤8分的病例中尤为明显.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张阮章;王沙燕;戴勇;徐辉;翟丽华;石之嶙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冠心病(C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PCR及PCR-AflⅡ酶切法,检测89例CAD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的ACE和AT1 R基因型.结果CAD组与对照组比较,ACE DD基因型频率(24.7%比8.1%,P<0.01)及D型等位基因频率(44.4%比33.4%,P<0.05)均为升高.CAD组与对照组AT1R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AT1R 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CAD的风险与其同时携带ACE DD基因型无关(P>0.05).结论深圳地区CAD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而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关.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影响

    作者:王荣英;傅向华;马宁;谷新顺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有心绞痛史,55例)、B(无心绞痛史,45例)2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术后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1)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B组(P<0.05).(2)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B组(P<0.05).(3)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05).(4)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并可减少直接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 立位心电图ST-T变化对器质性心脏病伴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作者:田珺;田贵儒

    目的探讨立位心电图ST-T变化在器质性心脏病伴β-受体过敏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健康者(组Ⅰ),42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组Ⅱ),34例器质性心脏病(组Ⅲ),36例器质性心脏病伴β-受体过敏综合征(组Ⅳ)患者的卧、立位心电图ST-T波及心率进行对比研究,并观察心得安试验对其影响.结果组Ⅰ与组Ⅱ,组Ⅲ与组Ⅳ卧、立位心率增快程度不同,后者均分别大于前者(P<0.01);组Ⅱ患者的卧位心电图ST-T正常,转为立位时ST-T发生异常改变(71.42%),或卧位心电图ST-T异常,转为立位时ST-T异常的程度与范围加重(28.57%);组Ⅰ心电图ST-T正常及组Ⅲ原有ST-T改变者分别在卧、立位对比时无明显变化;组Ⅳ者立位时原异常ST-T变化的程度与范围加重(100%);卧位心得安试验使组Ⅱ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完全恢复正常,组Ⅲ无改善,组Ⅳ轻度改善.结论立位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心率增快程度及心得安试验,对器质性心脏病伴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彩色室壁动态技术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作者:吴京兰;顾萍;罗国庆;黄巧铃

    目的将彩色室壁动态(CK)技术用于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目测法比较,评价其实用价值和优越性.方法30例冠心病(CAD)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先后于冠状动脉造影后一个月内完成DSE.(1)分别用2DE和CK技术判断室壁运动状况,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2)用SPECT作为金标准,采用CK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结果(1)CK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9.6%和90.7%,均高于2DE法,P<0.05.尤其对单支,二支病变诊断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88%,P>0.05.(2)DSE后冠心病非受累部位心内膜移动幅度增加,受累部位则明显减少.结论CK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2DE法.CK技术定量分析法有一定价值.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玉宝;苏平;王海军;白雪垠;李勇玲;吕翠英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红蛋白(Mb)变化,探讨其与心电图(ECG)改变、心绞痛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60例UA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 h、24 h、48 h、10 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IMMULITE系统)测定cTn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在近期(30d)内,cTnI≥0.4ng/ml组与cTnI<0.4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9.1%(P<0.05).入院时Mb≥25ng/ml组与Mb<25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45%和15.79%(P<0.05).cTnI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68.18%、阳性预测值48.15%、阴性预测值90.90%、准确性71.67%.Mb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68.75%、特异性47.7%、阳性预测值33.33%、阴性预测值82.14%、准确性56.67%.远期:cTnI≥.04ng/ml组死亡率为18.52%(5/27);cTnI<0.4ng/ml组死亡率为3.03%(1/33);(P<0.05).Mb≥25ng/ml组死亡率为12.50%(4/32);Mb<25ng/ml组死亡率为7.14%(2/28);(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定量测定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的价值,Mb可作为心肌损害早期筛选指标.

  •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立权;杨西云;赵玲

    目的评价不同起搏方式(DDD方式和VVI方式)对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63例,其中VVI起搏38例,DDD起搏25例,运用超声心动图仪观测起搏器置入前及置入后随访期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VVI起搏平均(31.6±5.8)月时左心房内径扩大,从(32.68±4.71)mm至(38.31±5.21)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从(48.24±4.93)mm至(51.33±5.64)mm;室间隔厚度增加,从(8.91±1.12)mm至(10.32±1.43)mm;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从(96.75±13.32)g/m2至(129.1±21.79)g/m2;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从0.51±0.079至0.47±0.07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DD起搏平均(30.2±6.3)月时,左心结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DDD起搏对左心结构影响较小,VVI起搏可引起左心重构.

  • B型钠利尿肽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监测

    作者:王如兴;李肖蓉;邵力正;朱剑秋

    综述血浆B型钠利尿肽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心功能关系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结果的评估.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中PCNA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单岩;张谦;朱慧琪

    目的研究PCNA基因片段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2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五组,每组5只.将颈外静脉移植于同侧颈总动脉,分别在术后6 h,2 d,7 d,14 d,28 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PCNA阳性细胞数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量静脉桥管腔内膜,中膜厚度及其比值.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实验动物死亡.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在7 d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6 h明显增厚,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14 d、28 d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7d没有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6h至7d,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CNA蛋白逐渐增多,于7d达高峰(P<0.01).移植后14 d PCNA蛋白在VSMC中开始下降,与7 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PCNA阳性细胞数在移植后7 d达高峰.与内膜迅速增殖的高峰期相吻合.提示PCNA蛋白表达与内膜增殖有密切联系,可做为一个早期指标反应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殖.

  •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恒亮;赵继良;刘灵芝;康运凯;张文莲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2只,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Ⅲ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组,Ⅳ组:IR+卡托普利组,Ⅴ组:IR+缬沙坦组;各组(除Ⅰ组外)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中点,缺血60min,松开结扎线再灌注240min后(Ⅱ组不进行再灌注),分别取结扎前、再灌注前、再灌注240 min血测定内皮素(endoc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活性.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显著升高(P<0.01),t-PA活性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进一步升高,t-PA活性进一步下降,与再灌注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后,与IR组对比,卡托普利、缬沙坦均能显著的升高t-PA活性,降低血PAI活性和ET、NO浓度(P<0.01).结论卡托普利、缬沙坦有改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纤溶活性、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NO的有益作用.

  •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增强亚硒酸钠消退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黄从刚;李睿;邹永光;左慧萍;吴红军;杨光敏

    目的研究脂质体作为心血管药物载体包裹亚硒酸钠(Na2SeO3)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S对照组,硒(Se)治疗组和含硒脂质体(Se-LPS)治疗组;超声法制备出特定含硒脂质体(Se-LPS).通过测量不同时段血浆Se含量的变化,了解脂质体的稳定性;通过测定不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推测脂质体的靶向性;病理学方法检查各对比组主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和厚度.结果Se-LPS治疗组,注入药液后1d,其血浆Se含量仍处动态(与用药4d后的相比,P<0.05);其血液和心脏GSH-PX活性上升明显高于Se治疗组(P<0.05),而其肾GSH-PX活性上升低于Se治疗组(P<0.05).结论直径0.5~0.7μm的刚性脂质体具有一定靶向性,改变了Se的分布去向,适合作心血管药物的载体,包封Se后,消退AS斑块更明显.

  • pcDNA3.1(+)/t-P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吴忠均;杨素芬;李昱;吴维伟;郑树森;时德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并构建一种能在血管内皮细胞(VEC)中高效、安全表达t-PA的pcDNA3.1(+)/t-P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采用高效Trizol试剂快速从胎儿肺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获得t-PA cDNA,并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和t-PA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将回收的pcDNA3.1(+)大片段(5.0kb)与t-PA基因片段(1.9kb)重组.对pcDNA3.1(+)/t-PA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脂质体介导pcDNA3.1(+)/t-PA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t-PA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从胎儿肺组织中克隆了t-PA基因,并构建了以pcDNA3.1(+)为载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t-PA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t-PA表达增加,(n=6,P<0.01).结论含t-P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 内皮素-1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党红波;张英民;贾建国;王克强;葛均波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及其特异性内皮素A受体(ETA-R)拮抗剂(BQ123)对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SMC)凋亡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HUSMC,传代后分为对照组、ET-1组、BQ123+ET-1组.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核DNA降解规律、凋亡细胞数、及细胞周期中各时相细胞的变化.结果ET-1组可见明显Ap峰,凋亡细胞百分比(13.86%±4.85%)较对照组(1.58%±0.23%)显著增加(P<0.05).ET-1组HUSMC的G0/G1期细胞百分数(31.56%±2.73%),较对照组(71.15%±1.34%)明显降低(P<0.01).S期细胞百分数(37.65%±3.01%)和G2/M期细胞百分数(30.78%±0.30%),分别较对照组(19.10%±1.99%)和(12.21%±1.86%)明显升高(P<0.01).BQ123+ET-1组各期细胞百分数与相应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均无差异(P>0.05).结论ET-1促HUSMC凋亡和增殖的程度不同,产生增殖与凋亡的失平衡.BQ123可完全抑制ET-1的上述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卡托普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唐靖一;薛金贵;胡婉英;王肖龙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以及卡托普利(captopril)对AS和bFGF、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Ⅰ组)动物喂饲普通颗粒饲料;实验对照组(Ⅱ组)动物喂饲含1g/d胆固醇和3%猪油的饲料;实验组(Ⅲ组)喂饲含1g/d胆固醇和3%猪油的饲料,同时给予卡托普利10mg.kg-1.d-1.于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主动脉做bFGF和VEGF免疫组化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光镜下Ⅱ组和Ⅲ组有明显AS形成.定量研究: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bFGF在主动脉内中膜的表达面积(μm2)(26 999.68±9 931.82,24 075.62±24 787.68对13 868.14±3 180.13)、密度(5.43±1.65,3.33±1.15对2.07±0.78)和密度指数(157 886.46±113 340.05,73 348.60±46 048.81对29 290.78±15 016.58)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但Ⅲ组与Ⅱ组相比,其bFGF表达的面积、密度和密度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VEGF在主动脉内中膜的表达面积(30 425.43±11 114.14,25529.31±10 305.88对13 868.14±3 180.13)、密度(6.10±2.09,6.10±2.09对2.30±0.92)和密度指数(199 705.41±138 182.53,107 015.32±79 563.39对29 038.12±13 149.24)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但Ⅲ组与Ⅱ组相比,其VEGF表达的面积、密度和密度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bFGF和VEGF可促进AS的发展,卡托普利可能通过抑制bFGF、VEGF在斑块内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

  •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脉压监测

    作者:耿曙光;王国飞;陆翠莲;陈玉明;陈树荣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脉压(AP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健康者,64例原发性高血压(EH),30例EH+DM患者的AP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EH+DM组APP≥50mmHg者,病例数多,年龄偏大,左心室肥厚(LVH)、心电图异常、心脑血管事件(CVD)发生率高,与EH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EH+DM组APP≥50mmHg组与<50mmHg组之间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无差异,但前者其LVH、心电图异常,CVD增高明显(P<0.05~0.01);(3)2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更能反映病人平时真正脉压水平.结论(1)高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和重要的因素,其有助于危险分层和指导药物选择;(2)APP比偶测脉压更适宜用于临床研究.

  • 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宫建丽;王晓俐;朱兴雷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评价其疗效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冠心病病人,包括不稳定型顽固性心绞痛45例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13例,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0.3mg/kg(5mg/mm),继而静脉点滴10ug·kg-1·min-1(90min内),随后口服地尔硫(艹卓)30mg,每日4次,共计10d为一个疗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1、3、5、10、15、20、30、60、90min及第10d监测心率、血压,用药前及用药后90min、10d各做同一切面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指数(每搏心输出量SV、每搏心指数SI、每分心输出量CO、每分心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率HR).结果用药后5min心率开始下降,15min时达高峰,下降幅度为(15±5)bpm(P<0.05),收缩压(SBP)10min下降(12±4)mmHg(P<0.05)、舒张压(DBP)下降不明显(6±2)mmHg(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功能指数变化:SV、CI、EF无明显改变(P≥0.05),而SI、CO、HR明显改善(P<0.05).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翟莉;黄岚;智光;吕豪;黄建新;彭珊;葛贤顺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组:①有吸烟史者122例;②有高脂血症者44例;③有糖尿病病史者58例;④高血压病史者102例.⑤有家族史着56例.结果在单支病变者中,吸烟和高血压病史例数较多,双支病变者中有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例数逐渐增多,而多支病变者中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例数明显增加.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密切.

  • 高血压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军福;俞银枝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关系.方法EH患者63例,正常对照32例.测定空腹血清TNF-α、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1)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血清TNF-α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EH患者血清TNF-α浓度与ISI显著负相关(r=-0.43,P<0.01).(2)按ISI值把63例EH患者分为二组:EH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EH+DIS)27例,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的EH患者(EH+NIS)36例,EH+DIS组中TNF-α、血脂及血尿酸均比EH+NIS组高,而EH+NIS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H患者存在IR及TNF-α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加重了EH患者血脂及血尿酸等代谢紊乱,IR可能是其他各项代谢异常的根源.TNF-α与IR显著相关.

  • 心血管病患者院内死亡分析

    作者:王小龙;吴书林

    目的较准确地认识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多见和少见病种及其危害程度;了解在直接死因中,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的构成.方法本所心内科1993年7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五年内死亡总病例数233例,回顾性分析每种疾病致死的人数及其构成比,并计算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在直接死因中的构成比.结果第一位致死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构成比25.75%(60/233);第二位致死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RHD),构成比20.60%(48/233);并列第三位是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另计)和感染性心内膜炎(IE),构成比均为12.02%(28/233);其它依次为扩张型心肌病(5.15%)、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86%)、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43%)和主动脉瘤(3.43%)、高血压性心脏病(3.00%)、肺源性心脏病(2.15%),…….另外,在直接死因中,心力衰竭占72.53%(169/233),心脏猝死占11.59%(27/2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另计)、感染性心内膜炎、扩张型心肌病是主要的引起死亡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患者多见的直接死因,(院内)心脏猝死不容忽视.

  •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动态变化观察

    作者:曾学寨;刘德平;刘战军;潘春宇;周为;董连义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明确诊断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前后及出院前的心电图,探讨其演变规律.结果入院时心电图:右束支阻滞2例(5.7%),S1QⅠTⅠ10例(28.6%),TⅡ倒置25例(71.4%),Tv1倒置22例(62.9%).10例患者溶栓后心电图:5例S1QⅢTⅡ中4例消失,Tv1~2倒置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倒置7例,R-ⅠⅡAVF增高3例.出院前心电图:部分患者胸前导联T波倒置变浅或变为直立.结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呈动态变化,动态观察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肺栓塞 急性 心电图
  • 床边快速肌钙蛋白T定性检测在判断老年性心肌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赵彬;张维东

    目的运用床边快速肌钙蛋白T(cTnT)定性检测试纸条及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对32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心肌损伤患者进行同步对照观察.方法用床边快速cTnT定性检测试纸检测以cTnT在血中超过0.2ng/ml时,15min内在测定区可出现色带为阳性结果作为标准,血清心肌酶谱指标采用反应温度为37℃的酶动力学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32例心肌损伤的患者均显示cTnT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P<0.01),而且诊断时间延长较CK-MB(P<0.01)明显.结论运用床边快速cTnT定性检测试纸条可以作为对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中无明显心肌损伤及梗死显示的疑似可能存在心肌微小损伤的老年患者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心肌损伤持续时间.

  •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高于磷酸肌酸激酶3例及其原因初探

    作者:王宇玫;罗北捷;张丽伟;吴玉萍

    磷酸肌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心肌梗死中,血清CPK和CK-MB往往同时升高,CPK的水平明显高于CK-MB.但是也可以见到CPK和CK-MB升高,甚至CK-MB高于CPK,而无其他心脏损伤的证据.本文报道3例此类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一例报告

    作者:丁明岩;刘莹;朱芳

    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农民,劳累后心悸、气短3个月为主诉入院.无紫绀、抽搐及晕厥史.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min,血压110/70mmHg,呼吸18次/min.神清,发育及营养正常,胸廓无畸形.

  • 血液回收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建丽;赵颖

    血液回收机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收集到的血液进行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病人,即回收式自身输血,简称IAT,它适用于大量出血的手术病人,在心血管外科、急性创伤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对6例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施行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

    作者:卢新政;张晓文;黄峻;马根山;侯麦花

    目的对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生物学特点.方法分离大鼠胫骨、股骨,以IMDM培养基冲洗骨髓,与培养液混合后直接接种至培养瓶中,接种后7~14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检测传代细胞接种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分离培养的原代BMSC生长良好,倍增时间约为42h.BMSC传代后12h贴壁率达80%以上,82%的细胞处于G0、G1期,超微结构呈现较早期细胞特点.结论改良法培养的BMSC生长稳定,传代细胞适应性强.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该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以用于BMSC的体外实验研究.

  • 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监护探讨

    作者:赵菲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监护.方法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一般情况;血压、心率;疼痛;休克;压迫症状;心理,总结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监护体会.结果经严密细致地监护,及时诊治,5例患者痊愈,2例转外科,2例死亡.结论应重视主动脉夹层瘤急性期的监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