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海洋;徐元杰;吴同果

    目的 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治疗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检索Medline及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中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血小板数量、术中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结果 共检出合格的文献14篇,共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低,在明确诊断及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行PCI术、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 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雪;周敏;刘德平

    目的 介绍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检索Medline及万方中文数据库近55年国内外报道的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 共检出89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0例,患病无性别差异,年龄6周至68岁,平均(25.5±15.8)岁.其中无症状者22例(24.7%).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48例(53.9%),咳嗽23例(25.8%),胸背痛或上腹痛6例(6.7%),发热6例(6.7%),心慌3例(3.4%),水肿3例(3.4%),乏力1例(1.1%),并可以晕厥、心脏压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通过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三酰甘油> 12.9 mmol/L而诊断,淋巴管核素显像以及淋巴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淋巴漏出部位及病因,本研究中阳性率分别为80.8% (21/26)和74.1%(20/27).常见病因包括胸导管闭塞或发育不良、胸导管/淋巴管异常扩张,其他局部异常和发育异常等.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保守治疗包括低脂饮食、中链脂肪酸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但效果差,70.8%(46/65)的患者转而行手术治疗.常用、有效的术式为胸导管低位结扎及心包开窗术,治愈率可达92.4% (61/66).89例患者中70例有随访资料:88.6%(62/70)无复发,10% (7/70)未愈,其中1例发生缩窄性心包炎.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发病率很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心包积液检查可以确诊.淋巴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因.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肺栓塞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明宏;郭海平;黄雄;王裕勤;曹雪滨;董娜

    目的 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住院38例PE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 血气分析判断PE具有高度敏感度(92%),联合320排CT肺动脉成像可确诊,其中320排CT诊断准确率为92%.早期积极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PE临床表现多样,应高度警惕,CT肺动脉成像是确诊PE为有效的方法.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德春;王虹艳;曲鹏;刘珍竹

    目的 观察溶栓前首次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接受急诊溶栓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39例)在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常规剂量组(4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顿服,随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30 min内滴注;此后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口服及常规治疗药物.观察两组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胸痛缓解时间和2h内ST段回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而酶峰出现时间[(12.4±1.3)h比(13.3±1.7)h]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1.3±0.2)h比(1.5±0.2)h]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高剂量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72%)较常规剂量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6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服药前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9);服药后1周[(3.32±0.28) mg/L比(3.88±0.29) m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2周[(2.02±0.32) mg/L比(2.97+0.2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且高剂量组服药1周、2周后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值均比常规剂量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3)随访1个月,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发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STEMI患者溶栓前应用首剂8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溶栓再通率、缩短冠脉开通时间、降低患者体内hs-CRP水平,但对于近期1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不同年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分析

    作者:包柄楠;孙秀芹;赵怡;陶红;周迎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4 ~ 65岁,124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7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和非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比较两组及亚组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 (1)中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老年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 <0.05);老年组血肌酐(Cr)水平、高血压患病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为P<0.05).(2)中青年多支病变亚组空腹血糖(FPG) (7.21±3.44) mmol/L、DBP(79±10)mm Hg高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6.26±1.41) mmol/L、(75±11)mm Hg(P =0.034、0.03);HDL-C(1.07±0.26) mmol/L低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1.19±0.26) mmol/L(P =0.011).(3)中青年非多支病变亚组的BMI、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0.05).结论 与老年组相比,低HDL-C、高BMI、高DBP是中青年冠心病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高FPG是中青年冠心病多支病变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

  • 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彭剑;张治平;陈国洪;宋丹;苏晞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108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相关血管分为两组:RCA闭塞致心肌梗死组85例(RCA组),LCX闭塞致心肌梗死组23例(LCX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RCA组血清肌酐水平、三支血管病变、心力衰竭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LCX组[(93±26)μmol/L比(79±15)μmoL/L,38.8%比13.0%,34.1%比13.0%,18.8%比0,均为P<0.05],RCA组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LCX组(29.4%比0,P<0.01),两组患者右冠脉优势型、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比69.6%,1.2%比0,均为P>0.05).结论 RCA梗死相关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高于LCX梗死相关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 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刘莉红;张文华;夏稻子;张鹏;王茜

    目的 应用左心房追踪技术(LAVT)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和孤立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实验组为5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组24例,高血压房颤组26例,对照组为25例健康成人,用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用校正立方体积法(Teich)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维超声测量患者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1)、上下径(LAD2)、横径(LAD3),收缩末期右心房上下径(RAD1)、横径(RAD2),应用LAVT测量左心房大面积(LAAmax)、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计算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比较左心房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孤立性房颤组LAD1:(42.43±4.24) mm、LAD2:(60.22±5.79) mm、LAD3:(47.90±4.86) mm、RAD1:(55.04±5.06) mm、RAD2:(43.25±2.56) 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与正常对照组LAD1:(33.81±2.96) mm、LAD2:(47.29±6.79) mm、LAD3:(39.04±3.53) mm、RAD1:(44.34±4.12) mm、RAD2:(36.06±3.16) 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比较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孤立性房颤组LAEF、dv/dtS、dv/dt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房颤组的LAD1:(45.47±7.33) mm、LAD2:(61.35±7.39) mm、LAD3:(49.27±5.25) mm、RAD1:(56.18±4.36) mm、RAD2:(45.13±3.21) 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均明显升高,LAEF、dv/dtS、dv/dtA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孤立性房颤组相比,高血压房颤组LAAmax、LAVmax、LAVmin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LAEF、dv/dtS、dv/dtE、dv/dtA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LAD1、LAD2、LAD3、RAD1、RA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F患者左心房功能明显下降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损害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LAVT能准确、快速的反映房颤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在评价左心房功能方面有较高的重复性.

  •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廖开历;林宇;蓝璧高;黄必勤

    目的 探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D)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超声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DD伴充盈压升高组(DD+)和DD不伴充盈压升高组(DD-)及舒张功能正常组(N).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QoL测评.多元回归分析评价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328例患者,DD+组QoL量表各项评估普遍较低(均为P<0.001).在生理功能项目评价上,DD+组评分[(66±26)分]较DD-组[(75±24)分]和N组[(80±23)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与生理功能受损显著相关(均为P=0.046).结论 DD患者QoL评分普遍下降,以生理健康总分下降为主,常见的一些临床变量用于解释QoL下降意义有限.

  • 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出血风险对比研究

    作者:刘心甜;刘成伟;吴明祥;张治平;杨遇春;许志勇

    目的 比较溶栓与抗凝治疗对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出血风险有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共6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普通肝素治疗2d,其中41例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溶栓组),余27例仅用肝素治疗(抗凝组),2d后复查64排CT,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别比较溶栓与抗凝的疗效和出血风险差异.结果 溶栓组患者与抗凝组比较年龄[(62.0±10.7)岁比(67.8±9.3)岁,P=0.026]、高血压[39.0%(16/41)比70.4%(19/27),P=0.011]、冠心病[14.6% (6/41)比37.0%(10/27),P=0.033]、心房颤动[2.4%(1/41)比22.2%(6/27),P=0.013]、不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91.1%±4.0%)比(93.8%±2.8%),P<0.001]均低于抗凝组;溶栓组患者就诊时心率[(91.5±15.9)次/min比(73.2 +13.0)次/min,P<0.001]、D-二聚体[5.0(3.4,7.2) μg/ml比3.3(1.7,5.4) μg/ml,P=0.016]、V1~V4导联T波倒置比例[61.0% (25/41)比14.8% (4/27),P<0.001]均高于抗凝组.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为85.4%(35/41),抗凝组为59.3%(16/2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423,P=0.015).在出血并发症上溶栓与抗凝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50 mg rtPA溶栓治疗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效果良好,优于抗凝治疗,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 单中心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李怀东;曾惠;张正海;张海滨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年龄为18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6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率、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全体研究对象中2和3级高血压分别占28.03%和30.00%;调查人群血压达标率为25.91%;全体研究对象中,平均服用1.99种降压药物.对血压达标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服用1种药物与服用多种药物,低收入与高收入人群相比,对血压达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患者高血压的分级、每月至少复诊1次与每月复诊不足1次,规律服药与间隔服药对血压达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本中心血压总达标率仅为25.91%,患者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经济收入、服药的数量、规律性服药、规律性复诊是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中血栓抽吸对术后1年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赵树武;马洪俊;王媛媛;王玉平;吴英凤;刘长红;王玉昆;刘革明;桂正光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技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142例ACS患者随机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CI)(59例)及PCI+血栓抽吸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患者行常规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8.1%;血栓抽吸+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在常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几率,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 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

    作者:冀晋;方理刚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较少见,是一种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与基因相关的心肌病.1932年,Bellet等首次在新生儿尸检的心脏中描述了这种心肌的特点,至1990年Chin将其命名为NVM.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将其归为遗传性心肌病的一种,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其归类为未分型的心肌病.NVM以往也曾被称为海绵状心肌、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或过度小梁化综合征.因此病主要累及左心室,也常被称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少数也可累及右心室.NVM可为孤立性,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左心室型、右心室型及双心室型,以LVNC多见.

  • 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邵帅;刘彤;富华颖;李广平

    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为丙丁酚,化学式为4,4′-[(1-甲基亚乙基)二双]2,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20世纪7 0年代首先于美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以往认为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胆固醇.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罗布考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且能够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就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经导管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

    作者:刘芳;刘梅林

    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目前仍有15%~20%的高血压患者虽然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1],血压依旧在目标水平之上.对于这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2],在除外测压方法不当、继发性高血压以及治疗合并疾病后,效果不理想者可再加用其他降压药物或调整联合用药方案.近年,寻求药物之外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作者:上官文锋;李广平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有人为了更好地区分X综合征而把这种现象称为Y综合征[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被人熟知,但是对CSF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就此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的改变

    作者:梁丽英;苏子焯;曾昭华;刘宝骅;杜一鹏

    目的 探讨参与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介导的外周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途径的几个重要成分在冠心病患者中是否存在异常改变.方法 以拟诊冠心病人院中老年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对受试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分为: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0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例).整理受试对象的一般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红细胞CR1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能力、红细胞CR1表达量,检测血脂、补体C3、C4等,并评价受试对象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1)各组受试对象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2)各组受试对象在外周血红细胞CR1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道数:对照组10.00±2.81,心绞痛组9.94±1.75,急性心肌梗死组10.60±2.66,均为P>0.05);(3)冠心病各组外周血红细胞CR1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荧光道数:心绞痛组66.45±39.2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62.5±43.52比对照组101.17 ±45.93,均为P<0.05);(4)各组受试对象在补体C3、C4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3:对照组0.99±0.21 g/L,心绞痛组1.14±0.32 g/L,急性心肌梗死组1.12±0.27 g/L,均为P>0.05;C4:对照组0.271±0.061 g/L,心绞痛组0.271±0.061 g/L,急性心肌梗死组0.271 ±0.061 g/L,均为P>0.05).结论 外周血红细胞CR1介导的IC清除能力降低与冠心病发病可能有关;冠心病外周血红细胞CR1介导的IC清除能力降低与血浆中C3、C4浓度无关.

  • 第26例:临床表现为下肢跛行、左心室占位

    作者:林雪;李宁宁;陈跃鑫;曾学军;严晓伟;方理刚

    患者男性,32岁.因"间歇性跛行4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6月2日入院.患者从2007年初开始行走时自觉右小腿酸痛,休息之后可以缓解,未特殊诊治.2007年2~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痛,当地医院诊为"胰腺炎"治疗3~5d(具体不详),症状好转.此后患者时常出现长时间行走后右下肢痛,休息后可缓解,未诊治.2007年6月出现左上肢活动障碍,口角歪斜,头颅CT提示"脑梗死",头颅MRA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炎,治疗10余天后症状好转.2007年11月冠状动脉CTA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软斑块形成,左心室腔内梭形充盈缺损,考虑为肥大乳头肌影.

  • 心脏扩大、心包积液、水肿一例

    作者:耿强;任景怡;陈红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活动后气促9个月,水肿4个月"于2012年9月7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开始于活动后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悸不适.4个月前患者因气促伴颜面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就诊山东某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此后患者仍间断发作活动后气短,休息即可缓解,夜间平卧后偶有胸闷,坐位或站立后立即缓解,间断有双下肢水肿.

  • 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郭丽珠;葛兴;卢长林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主因"间断胸痛12 d"入院.患者人院前12 d,于夜间睡眠中突发胸痛,位于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无放射痛,持续不缓解.5h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并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此后,患者于日常体力活动时仍间断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无放射痛,每次持续1~15 min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以迅速缓解.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左心室血栓一例

    作者:聂颖;崔鸣;张永珍;冯新恒;李昭屏;任川;郭丽君;高炜

    患者男性,33岁.主因"间断咳嗽、气短、乏力2个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2 d"入院.现病史:2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咳嗽,夜间明显,坐起后稍好转,需高枕位入睡,伴乏力,上过街天桥时气短,并出现尿中泡沫增多,夜尿增多,2~4次/夜,自服"感冒胶囊"后好转.20 d前,登山后出现气短、大汗,未诊治.1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黄痰、流涕,夜间明显,可平卧入睡,体温37.9℃,服"感冒胶囊"后体温降至正常.12 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

  • 持续他汀类药物治疗与肿瘤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瑞生;何青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能预防癌症发生.Lutski等[1]采用以色利一家大型健康保险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O)的计算机数据集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总体癌症风险下降尤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风险下降相关.这篇新近发表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病预防杂志(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的文献探讨了成人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原发性癌症风险的关系.

  • 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

    作者:王仲朝;王慧仙;王敬萍;李保

    目的 探讨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 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由于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共用导管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此时将共用导管前端即第一、二弯之间及第二弯近段徒手塑形,使其弯曲度增大,观察用此方法行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及安全性.结果 35例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患者均造影成功,成功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经造影确诊冠心病.结论 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时,行导管前端塑形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且经济的方法.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