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韩京军;张艳炜;伍德强;张磊;张晶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方法 病例组为291例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87例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s2779248 C/T、rs1137933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 结果 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携带rs2779248 TT基因型的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携带CC基因型的高2.58倍(95%CI:1.01~6.67);而携带rs1137933 CT+ TT基因型的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携带CC基因型的高1.36倍(95% CI:1.00~1.85),突变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OR=1.36,95% CI:1.04 ~1.77).各基因型间空腹血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iNOS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iNOS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血糖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感染性休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赖晋智;刘永太;翁利;郭潇潇;彭劲民;胡小芸;杜斌

    目的 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心脏生物标志物与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现感染性休克后24 h内收入北京协和医院的69例患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第1、2、4、7和10天收集临床资料、心脏生物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并计算90 d全因死亡率. 结果 6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90 d死亡率为40.6%(28例).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基线的左室各室壁心肌峰值收缩速度(Sm)和Sm平均值(Sm-mean)均较低(均为P≤0.01),而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相似(均为P>0.05).平均随诊(4.8±2.6)d中,存活组NT-proBNP(2 648 pg/ml)和cTnI(0.06 mg/L)水平下降(均为P<0.05),左室各室壁Sm及Smmean改善(均为P<0.05);而死亡组NT-proBNP水平(6 136mg/L)升高(P=0.03),cTnI和Sm无变化(均为P >0.05).在存活组中,生物标志物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均为P<0.01). 结论 感染性休克生存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死亡组低,且短期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以及生物标志物恢复更为明显.生物标志物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仅在90 d存活感染性休克人群中相关.

  • IgG4相关性心包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优;罗文琦;方芳;刘德平

    目的 通过报道少见的IgG4相关性心包炎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方法 报道一例IgG4相关性心包炎,并以“IgG4”和“pericarditis”检索PubMed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本例患者经过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gG4相关性心包炎.IgG4相关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结论 本病临床少见,遇到有心包炎临床特征的患者,可行IgG4血清学检测及其他相关腺体疾病筛查,如合并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应考虑本病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避免手术治疗.

  •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吕涛;刘立鹏;李伟杰;栾荣华;赵志敬;胡涛;陶凌;瞿发林;郭文怡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并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入选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的四分位数间距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应用Framingham危险因素评分综合评估入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根据未来10年心脏病风险将入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收集所有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外周动脉血,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不同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差异及端粒长度与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0.67,1.50)比1.26(0.83,1.67),Z=-2.47,P=0.014];Gensini评分4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P<0.05),且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75,P<0.01);Framingham评分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 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收缩压(r=0.14,P=0.04)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P=0.03)相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无相关性(均为P >0.05). 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降低;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进一步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可作为AMI的预测因子,提示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迟丽屹;胡小菁;胡军;白跳;张彦海;田红燕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和预防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采集404例5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行血液生化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测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根据相应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 结果 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有更高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均为P <0.05)和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对上述因素与MMSE评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均为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均为P <0.05). 结论 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 心肌病的分类及进展回顾

    作者:林曼欣;吴林;盛琴慧

    心肌病的概念自1957年由Brigden提出以来便不断得到修正与补充,对心肌病分类的深入认识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意义重大.美国心脏协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新指南与共识均将心肌病定义为一组引起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异质性疾病,并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又具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随着对心肌病发病及遗传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基于遗传相关因素的分类在心肌病的诊断、治疗上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肌病分类方式的进展,并对近年提出的心肌病MOGE (S)分类法做一分析.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青波;李虹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一种伴随糖尿病出现的重要的生化异常,本文将总结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进展过程中的分子学、细胞学机制以及新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包括AGEs在细胞外基质、低密度脂蛋白修饰、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活性氧产生及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因此,更好地理解AGEs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策略.

  • 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莹;徐伟仙;郭丽君

    职业紧张是指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冠心病在工作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大约60% ~ 80%的患者病后需回归工作岗位.因此,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预防冠心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瑞;张静;王立君;郭艺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使其降解,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而通过抑制PCSK9,可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近年来,以PCSK9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对PCSK9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中药心康方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

    作者:叶小汉;吕洪雪;吴锦波

    目的 观察中药心康方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 方法 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9只)、心康方组(9只)和卡托普利组(9只).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Ⅰ型、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IκB)和p56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qPCR分别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均为P<0.01);TGF-β1和p56表达显著增加,IκB显著降低(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康方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少,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均为P<0.01);TGF-β1和p56显著降低,IκB显著升高(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叭或P<0.05). 结论 中药心康方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因子κB介导的TGF-β1上调有关.

  • 左心室脂肪性错构瘤一例

    作者:丁明岩;朱芳;矫妮;赵含章;冀威;张慧慧;李浩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心慌、心悸半年,加重3d”入院.患者近半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慌、心悸,偶有活动后胸闷、气短和头晕,可自行缓解.入院前3d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考虑为左心室粘液瘤,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体温36.5℃,呼吸15次/min,脉搏84次/min,血压145/95 mmHg.发育正常,神清合作.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6.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3 mmol/L,其余未见异常.

    关键词: 心室 脂肪性错构瘤
  • 咳嗽反射性晕厥一例

    作者:邱荃;贾娜;何青

    Charcot等于1876年首次报道咳嗽反射性晕厥(cough reflex syncope),将一阵连续性剧烈咳嗽后出现的一过性意识完全丧失称为“喉性眩晕(laryngeal vertigo)”.本病以肥胖男性居多,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有哮喘史.患者于剧烈咳嗽后出现晕厥,意识恢复后不留后遗症.一过性意识丧失须与直立性低血压、心原性晕厥和颈动脉窦综合征鉴别,可通过明确的病史采集和检查加以区别.

  • 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妍焱;周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通常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被简称为“冠心病”,但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了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既往影像学的检查主要是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并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属有创性检查,费用较高、技术复杂且有一定并发症风险,部分患者不易接受.随着CT扫描速度加快、探测器增宽、固有分辨率提高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进步,CT对心脏的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作为安全和准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对冠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获得临床广泛共识并推广应用.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要点解读

    作者:马丽媛;吴亚哲;王文;陈伟伟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CVD死亡率居各病因之首,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与此同时,CVD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受卫计委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流行病学、临床、防治、公卫和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家每年编撰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中国CVD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CVD防治研究进展.

  • 第57例:临床表现发热、胸痛、大量心包积液

    作者:张丽华;方理刚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热1月、胸痛2周伴大量心包积液”于2017年3月26日来院诊治.2017年2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40℃,伴畏寒寒战,轻微咳嗽,痰不多.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当地医院给予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无好转,3月18日肺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胸骨后疼痛,多于深吸气和活动时出现,转诊于北京某医院,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尿胆原(++++),尿蛋白(+),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升高,CRP 48.6 mg/L,血沉46 mm/第1小时,血降钙素原(PCT)正常,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抗核抗体18项等均为阴性.

  •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李鹏;谭潇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第一次工作研讨会于2018年1月27日在山东临沂召开.本刊总编辑、副总编辑、常务编委、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54人到会.会议对《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四届编委会进行了改选,成立了第五届编委会.北京医院心内科何青教授任第五届编委会总编辑,方理刚、方丕华、郭丽君、李广平、李学斌、刘德平、卢长林、杨清、杨志健和张国刚10位教授任副总编辑.会议由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段春波副主任和北京医院心内科刘德平教授担任主持.

    关键词:
  • 基于移动网络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的荟萃分析

    作者:费丽萍;张莹;韩松

    目的 评价基于移动网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按入选标准(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或社会自然教育;试验组进行基于移动网络的健康教育)筛选相关文献,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效应指标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33篇文献的8 959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收缩压(MD:-12.73,95% CI:-15.80 ~-9.66)、舒张压(MD:-8.05,95%CI:-10.51~-5.59)、知晓率(RD:0.24,95% CI:0.21 ~0.28)、治疗率(RD:0.26,95%CI:0.17 ~0.35)、控制率(RD:0.21,95%CI:0.17 ~0.26)、服药依从性(RD:0.29,95%CI:0.24 ~0.34)、规律运动(RD:0.29,95%CI:0.22~0.36)、定期监测(RD:0.30,95%CI:0.21~0.39)、科学饮食(RD:0.29,95% CI:0.26 ~0.38)9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移动网络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活方式.

  • 心力衰竭诊疗中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柴坷;王华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而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一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的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参与和促进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不断进展恶化的基础.心力衰竭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众多,大到脏器的结构,小到心肌细胞内的某个信号通路,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众多分子进入体液,成为用于评估病情的生物标记物.

  • 全球心力衰竭现状

    作者:殷伟贤

    1 心力衰竭的问题有多严重?根据全球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总人口数中,平均每100个人,就会有3~5个人有某种程度的心力衰竭,因此心力衰竭可谓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根据统计,每5个人中就有1位,在一生当中的某个阶段发生心力衰竭,通常老年人比较常见.所以,当一个国家步入高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在医疗先进的发达国家,很多急性心脏病发作都能获得救治,但未根治,或治疗后残留心脏功能障碍,终也将发展为心力衰竭,所以在这些国家问题是相当严峻的[1-3].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现状
  • 心力衰竭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刚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管理进步明显,发达国家心血管死亡降低三分之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瓣膜性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病死率都显著降低,只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个例外,HF已成为全球沉重的疾病负担[1].因此,对于HF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研究日见增多.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是指二尖瓣叶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情况下,左心室收缩功能发生障碍或左心室心腔扩大导致二尖瓣环被牵拉,当心脏收缩时,血液通过没有关闭完全的二尖瓣反流到左心房的现象[2].因此,FMR的出现反映了左心室功能和心腔直径发生变化,而且与HF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相关.本文回顾了近年发表的有关HF与FMR的研究,探讨HF伴发FMR的临床意义.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