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人补体受体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其红细胞表面分子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胡金川;田亚平;刘丽丹;温新宇;王玲;高艳红;田卫东;张立敏;陈松楠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与红细胞表面CR1分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PCR-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标签微阵列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215例受试者CR1基因5个标签SNP,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中81例样本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采用Arlequin3.11软件对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进行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对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性别差异、不同基因型人群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差异和影响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红细胞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the 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 of CR1,CR1-GMFIR)为3.36±1.26.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位点各基因型组对应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两两比较时,rs11118167T>C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低于TT基因型者,rs9429945C>T位点CT、TT基因型携带者低于CC基因型者(P值均<0.01).在年龄、性别、5个标签SNP位点各基因型中,CR1-GMFIR与rs4844600G> A(GG/GA/AA)、rs9429945C> T(CC/CT/TT)、rs1 1118167T>C(TT/TC/CC)均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1),影响CR1-GMFIR的主要因素为rs11118167T> C(P <0.01),其次为rs9429945C> T(P<0.01).结论 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是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的改变

    作者:梁丽英;苏子焯;曾昭华;刘宝骅;杜一鹏

    目的 探讨参与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介导的外周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途径的几个重要成分在冠心病患者中是否存在异常改变.方法 以拟诊冠心病人院中老年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对受试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分为: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0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例).整理受试对象的一般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红细胞CR1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能力、红细胞CR1表达量,检测血脂、补体C3、C4等,并评价受试对象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1)各组受试对象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2)各组受试对象在外周血红细胞CR1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道数:对照组10.00±2.81,心绞痛组9.94±1.75,急性心肌梗死组10.60±2.66,均为P>0.05);(3)冠心病各组外周血红细胞CR1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荧光道数:心绞痛组66.45±39.2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62.5±43.52比对照组101.17 ±45.93,均为P<0.05);(4)各组受试对象在补体C3、C4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3:对照组0.99±0.21 g/L,心绞痛组1.14±0.32 g/L,急性心肌梗死组1.12±0.27 g/L,均为P>0.05;C4:对照组0.271±0.061 g/L,心绞痛组0.271±0.061 g/L,急性心肌梗死组0.271 ±0.061 g/L,均为P>0.05).结论 外周血红细胞CR1介导的IC清除能力降低与冠心病发病可能有关;冠心病外周血红细胞CR1介导的IC清除能力降低与血浆中C3、C4浓度无关.

  • 龙葵多糖对红细胞CR1数量及S180A和H22荷瘤小鼠机体红细胞免疫力的影响

    作者:高世勇;许龙波;季宇彬

    目的 研究龙葵多糖对S180及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龙葵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红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体内移植S180和H22肿瘤细胞株造模的方法,评价龙葵多糖的体内抗肿瘤疗效;红细胞免疫花环实验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CR1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CR1数量;酵母多糖免疫黏附荷瘤小鼠红细胞的能力评价荷瘤小鼠红细胞CR1受体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结果 龙葵多糖能够抑制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生长,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增加荷瘤小鼠红细胞CR1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增加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结论 龙葵多糖通过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膜上唾液酸含量,进而提高CR1的活性和数量,改善和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能力,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洪峰;肖卫国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定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结果 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E-CRI水平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明显正相关(P<0.01);在非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HGB及HC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SLE发病,造成HGB及HCT减少,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亦可能是SLE病理免疫损伤的结果 .

  • 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洪峰;肖卫国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I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末梢血中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Υ-球蛋白(Υ-G)及血沉,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对72例SLE患者做狼疮活动性测量(slAM)评分.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25±9.15/57.00±10.41,P<0.01).在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IgG、Υ-G及血沉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SLAM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活动期SLE患者(n=46)E-CR1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26)E-CR1水平(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有非常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血沉和SLAM有负的线性相关(P<0.011).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SLE发病的起始环节之一;免疫球蛋白(IsG及Υ-G)水平升高及RBC、HGB、HCT降低可能与E-CR1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从而使SLE病情加重;E-CR1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 重组双功能域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在Ver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及其抑制补体活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永涛;田衍平;何莉;汪正清

    构建包含人重组双功能域人补体受体Ⅰ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质粒,观察融合蛋白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内表达并检测其抑制补体活化的能力.PCR方法扩增出重组双功能域CR1分子,限制性内切酶Xho Ⅰ和Sal Ⅰ将重组分子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EGFP-N2/CR1-2D,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中.新霉素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用Vero细胞和免疫小鼠获得的抗Vero细胞多克隆抗体激活补体后,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来分析重组蛋白抑制补体活化的功能.结果显示pEGFP-N2/CR1-2D质粒经酶切及测序分析证实载体构建正确.转染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质粒pEGFP-N2/CR1-2D在Vero细胞中能够大量表达,G418筛选出了稳定表达细胞克隆,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1-2D能够显著的抑制补体的活化(P<0.05),初步证实了其能够抑制补体的活化.

  • CR1基因多态性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莹;苏凡;赵琼;徐慧;柏峰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1(CR1)基因rs3818361多态性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模式.方法:以85例aMCI患者及135例健康对照(HC)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R1 rs3818361基因型分型,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多维度认知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运用低频振幅算法,分析CR1rs3818361多态性对aMCI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结果:(1)多维度认知神经心理量表功能评分在aMCI组和H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与基因产生交互作用脑区为右侧额上回(rSFG)及前扣带回(AC).(3) aMCI组GG基因型患者rSFG和AC的低频振幅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连线测试B所耗时间呈正相关(P <0.002 38).结论:CR1 rs381836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aMCI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且局部脑区活动增强可能是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代偿.

  •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作者:胡金川;田亚平;江朝光;温新宇;高艳红;董矜;郭广宏;王玲;董振南

    目的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进行报道.文中旨在探讨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SLE的关联.方法 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5个标签SNP位点基因型,比较对照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应CR1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及SLE组和对照组组间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和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 对照组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CT基因型者(P<0.05),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P<0.01),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基因型者(P<0.01).SLE组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GMFIR)低于对照组(P<0.01);有3个标签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P<0.01或P<0.05),与非携带者比较,CR1-rs4844600G>A/GG基因型(OR:8.672,95%CI:3.864~19.462)及G等位基因(OR:7.419,95%CI:3.425~16.073)、CR1-rs3818361C>T/CC基因型(OR:1.872,95%CI:1.113~3.149)及C等位基因(OR:1.575,95%CI:1.067~2.325)、CR1-rs11118167T>C/TT基因型(OR:2.083,95%CI:1.065~4.071)及T等位基因(OR:1.941,95% CI:1.050~3.588)携带者患SLE风险增加.结论 健康人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和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该SNP位点其他基因型携带者.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1111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其易感基因型CR1-rs4844600G>A/GG、CR1-rs3818361C>T/CC和CR1-rs11118167T>C/TT与SLE患者CR1分子水平低无关.

  • 4℃条件保存对人悬浮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金川;田亚平;江朝光;王海宝;高艳红;桂俊豪;温新宇;王玲;董振南

    目的 探讨4℃保存对人悬浮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献血者静脉血,制备悬浮红细胞,分别于保存前及4℃条件下保存1、2、3、4、5、7和9周时取样2 ml,采用直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白细胞分化抗原59(CD59)分子水平.结果 红细胞CR1-GMFIR随4℃保存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至4周时达高值,之后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条件保存前相比,除4周时CR1-GMFIR明显升高外,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红细胞CD59-GMFIR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周时CD59-GMFIR均明显低于4℃条件保存前.结论 4℃条件保存悬浮红细胞损害红细胞免疫功能,对红细胞CR1-GMFIR影响小,对CD59-GMFIR影响大;保存5周内二指标受影响较小,保存2~3周时受影响小.

  • 红细胞补体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乔宁宁;唐毓金;陈文成;谢克恭;陆潞;黄可;林佳杰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CR1基因3个SNP位点(rs11118167C/T、rs2274567G/A、rs4844600G/A)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CR1表达水平、2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于CR1水平差异、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及其与骨关节结核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2组rs4844600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骨关节结核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262倍(95%CI:1.275~4.013),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565倍(95%CI:1.058~2.314).rs11118167C/T、rs2274567G/A这2个SNP位点与骨关节结核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CR1的平均荧光前强度为50.87±14.526,高于骨关节结核组的38.95±1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9,P<0.001).骨关节结核组中,CR1基因rs11118167 C/T、rs2274567 G/A和rs4844600 G/A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CR1水平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中,rs11118167 C/T位点CC、CT基因型携带者的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rs2274567G/A位点GG、GA基因型携带者的CR1水平低于AA基因型者(P<0.05).结论 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与骨关节结核发病相关,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与骨关节结核患者CR1水平低无关.

  • 汉族和维吾尔族Knops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筛查

    作者:韩莎莎;李勤;郭忠慧;杨颖;朱自严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中Knops血型系统基因(CRI基因)分布多态性以及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测序方法对5份汉族样本和12份维族样本CRl基因第29外显子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s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ER-SSP)技术对103份汉族样本和33份维吾尔族样本的CR1基因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108份汉族样本,CR1基因4646位均为A/A纯合,4780位A/A纯合73份(67.6%)、A/G杂合31份(28.7%)、G/G纯合4份(3.7%);针对45份维吾尔族样本的2个位点(4646位和4870位),分别有36份(80%)和34份(75.6%)A/A纯合、8份(17.8%)和7份(15.5%)A/C杂合、1份(2.2%)和4份(8.9%)G/G纯合被检出.结论 汉族和维族人群的Knops血型系统在CR1基因4870位均存在多态性,而维吾尔族人群同时在4646位上存在多态性.中国人Knops血型系统基因型相对稳定,但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存在差异.

  • 肝病患者外周血CD35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蒋莉;郑国军;朱静菲

    目的 探讨补体C3,C4及补体受体1型(CD35)在肝脏疾病中发展的意义,方法对120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人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5,以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组CD35,C3,C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肝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1);慢性肝炎组CD3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动态定量检测患者CD35水平,以及C3,C4的变化,对肝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CD35水平意义较其它项目更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

  • 调衡方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志超;张宏方;于鹏龙;郑玉;李文侠;于东波;王媛媛;王希胜

    目的 观察调衡方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方多糖对荷瘤体红细胞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按照常规法在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 ew is肺癌细胞,建立转移性肺癌模型;灌胃给药8 d后,次日检测调衡方多糖对瘤体及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用红细胞免疫花环实验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观察荷瘤小鼠红细胞C3b受体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结果 调衡方多糖既可提高脾脏、胸腺指数及抑瘤作用,又可提升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花环率;使荷瘤小鼠红细胞的活性与C R1受体的数量、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增加.结论 提示调衡方多糖发挥抑瘤与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提升Lewis肺癌荷瘤小鼠红细胞膜上唾液酸的量有关,进而使C R1的数量与活性增加,使红细胞的黏附功能增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