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脑钠素、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赵红丽;李潞;王宇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二种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AMI KillipⅡ级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在AMI 1周内行PCI治疗,另人选AMI KillipⅡ级未行PCI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于AMI 48h内,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患者在相对应的时间,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测血浆ANP及BNP水平.结果两组间ANP、BNP水平比较,试验组患者AMI 48h内,血浆ANP、BNP水平均与对照组相似,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ANP、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PCI术后24hANP、BNP水平较AMI 48h内减低,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1月ANP、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回落,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相对应的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这一时限ANP、BNP水平较AMI 48h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MI KillipⅡ级患者经PCI治疗可使血浆ANP、BNP水平降低.

  • 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崔燕;谢春毅;黄海云;方松涛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65例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35例;Ⅱ组为对照组,仅常规冠心病治疗,30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率(P),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及动态心电图(Holter)中24 h ST段压低>0.1mv的总时间(∑T),及Holter中STv5STavF压低平均值(STV5,STavF).结果 I组P为89.29%,Ⅱ组P为65.5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组中的∑ST、∑T、STv5、STavF在治疗前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上述指标经治疗后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对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常规冠心病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状态
  •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律失常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谭乃杰;陈元禄;王建勇;李玉亮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在心律失常中的介导作用.方法以长R-R间期>1.5s各类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测定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趋势.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期前收缩组HRV无明显差异.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组病人的HRV指标上升,主要以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为主,而窦性停搏组随R-R间期延长HRV指标反而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期前收缩组内各型心律失常HRV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组不同长R-R间期组HRV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提示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HRV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窦房结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友作;李秀华;李婉林;高兴玉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 mg组(A组,10 mg/d)与20 mg组(B组,20 mg/d),每组30例,均治疗8周,20例正常对照,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血脂并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2)辛伐他汀10 mg与20 mg剂量均能有效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中20 mg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10 mg剂量组.结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TC及LDL-C并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辛伐他汀20 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10 mg剂量组.

  •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房功能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潘伟;张小勇;光雪峰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超声心动图下左心房功能各指标.结果预后不良患者左心房功能明显较预后良好者差.(P<0.05).结论左心房功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 热休克蛋白7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体外循环术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的表达及其作用

    作者:陈长源;张钲;白锋;黄晏;俞建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2(HSP7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慢性缺氧型及非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CPB)前后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SP72和一氧化氮(NO)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作用.方法在已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住院患儿中,随机抽取18例分为慢性缺氧组[动脉氧饱和度(SaO2)<85%]及非缺氧组(SaO2>95%),每组9例.两组分别于CPB中主动脉交叉钳夹(ACC)前、CPB结束时收集患儿心肌标本保存在液氮中.试验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2和iNOS mRNA的相对含量,比较两组心肌CPB前后HSP72和iNOS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与CPB术前相比,非缺氧组及慢性缺氧组HSP72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CPB术前及术后,慢性缺氧组HSP72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缺氧组(P<0.05).②与CPB前相比,非缺氧组iNOS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慢性缺氧组iNOS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795);CPB术前及术后,慢性缺氧组iNOS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缺氧组(P<0.05).结论缺血应激上调了非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组织HSP72、iNOS及慢性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组织HSP72的基因表达,慢性缺氧应激也上调了慢性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组织HSP72、iNOS的基因表达;而缺血应激条件下慢性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组织iNOS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

  • 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杨倩红;羊镇宇;李肖蓉;吴小庆;王强;王如兴;李坚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患者(n=54)的血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18)的hsCRP浓度相比较,分析二组间及ACS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hsCRP浓度在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分别为(1.474±1.063)mg/L,(5.753±4.168)mg/L,(12.140±6.679)mg/L.在ACS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其hsCRP浓度也依次增高,分别为(5.513±2.458)mg/L,(8.321±4.785)mg/L,(12.423±4.104)mg/L.结论 hsCRP可作为ACS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庆华;张钲;白锋;王恒大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PO活性.结果 (1)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高于UAP/NSTEMI(P<0.001).(2)SAP血清MPO活性高于Control组(P<0.001).(3)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MPO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4)ACS患者血清MPO活性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r=0.619,P=0.001),与年龄、性别、高敏感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PO活性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

  • 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林泽鹏;张治伟;金光临;彭长农;方卫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 1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①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体重指数(BMI)、吸烟和TC、LDL-C相关(P<0.01).②随着TC、LDL-C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与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C、LDL-C每增加0.51 mmol/L(分别以5.17 mmol/L和3.10 mmol/L为基线),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加32%及33%(95%CI:1.25~1.39及1.23~1.43,P均<0.000 1);在对年龄、性别、SBP、DBP、高血压病程、吸烟、糖尿病进行校对后,TC、LDL-C每增加0.51 mmol/L仍显示增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19%及21%(95%CI:1.12~1.23及1.15~1.27,P均<0.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防治中,应重视血压的降低及TC、LDL-C水平的改善.

  •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现状

    作者:夏效东;凌文华

    随不稳定斑块发展而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稳定斑块可能发生破裂、糜烂以及钙化等现象.斑块中存在许多直接和间接的致血栓形成的物质,它们同血液一起促进了血栓的产生.人们已经建立多种自发或诱发的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针对各种不同的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人们正从不同角度寻找能有效的稳定斑块的治疗方法.

  • 瘦素与冠心病

    作者:宋衍秋;夏大胜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的生物学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存在高瘦素血症,表现为瘦素抵抗.本文就瘦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瘦素 冠心病 机制
  • 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作者:毕轶;马亚兵;高海青

    通心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种中成药,具有改善心功能、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作用.本文就近的研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的新选择-ximelagatran

    作者:刘英明;王志国;卢才义;杨晔

    华法林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性使其没有充分应用.ximelagatran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将来可能会取代华法林.本文将对华法林抗凝的益处和局限性,ximelagatran的药理学特点、临床试验评价和优势作一综述.

  •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血管扩张作用

    作者:王凌云;郑杨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活性是血管紧张性的决定因素,本综述着重介绍几种物质激活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扩张血管的作用机制.

  •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明晖;张建军

    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骨髓干细胞可再生心肌和血管,重建和代替坏死心肌,既改善了血供又解决了心肌细胞数量减少这一根本问题.作为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原理、治疗时机和几种治疗途径的研究进展.

  •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与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新颜;张平洋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密切,二者常相互加重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状况,提出除常规的抗凝治疗之外,积极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对于纠治血栓前状态、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思路.

  •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病理学探讨

    作者:张丽莙;刘欣;姚小梅;陈宁;朱学良

    目的近年来感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受到格外关注,特别是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和AS两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研究试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C.pn在动脉组织检出的意义及其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高灵敏度的nested PCR法对90例尸检材料采取的右冠状动脉(RCA)组织切片进行C.pn检测,同时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AS组织学分类标准将所有标本进行分类.结果使用Nested PCR法除正常RCA之外在不同程度的AS病变组织中均有C.pn特异性DNA片段检出.90例中C.pn阳性检出率为48%(43/90),其中心脑血管病死因组为50%(15/30),其他死因组为41%(28/60),C.pn阳性检出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尸检患者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死亡时的平均年龄及是否为心血管病死因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对90个标本4个病变内膜组中C.pn阳性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的结果显示,C.pn阳性检出率在病变初期组高于进展组,但随病变程度的增强却有意义的呈现低值.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pn普遍存在于AS的各类病变中,C.pn感染可能是AS形成初期阶段的启始因子,但对AS病变的发展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 斑块内血管生成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肖敏;吕军;陈立东;刘峰松;张群林;黄从新

    目的观察斑块内血管生成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1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阴性对照组,仅给普通饲料喂养,B、C组给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周,A组及B组肌注白蛋白(2μg/kg)(0d),C组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 2μg/kg),继续以前饲养方式3周处死动物,截取胸主动脉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 (1)斑块面积(A组0,B组1.81%±0.61%,C组24.12%±3.58%)、斑块周径(A组0,B组6.05%±1.62%,C组25.71%±1.97%)及斑块的大厚度(A组0,B组0.06mm±0.002,C组0.16 mm±0.007 m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新生血管的密度(CD34阳性细胞数细胞数/mm2(cells/mm2)A组0,B组12.35±2.02,C组61.15±7.55)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电镜显示:新生血管与动脉粥样斑块相邻,新生血管腔内可见淋巴细胞.(4)血清IL-8浓度(+21d时A组[0.05±0.006]pg/ml,B组[0.808±0.308]pg/ml,C组[15.72±4.31]pg/ml)各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5)此时血清胆固醇浓度B,C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斑块内血管生成是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病理特征,这个过程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 兔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忠红;衣为民;季军

    目的研究兔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后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兔在体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为心肌梗死组.同时设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4周、6周、10周描记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对非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不同时相心肌较同期假手术组TNF-αmRNA显著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同LVSP呈负相关.结论心肌TNF-α基因过度表达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伟东;柏霞;于安中;王焕勤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对照组,对181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0.72±0.08)mm及(0.97±0.27)mm,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 26%(5/54)及61.4%(78/12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IMT≥0 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敏感性68.5%,特异性79.6%,阳性预测值88 7%.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

    作者:任节;段宝祥;毛建华;章宏祥;戚庆铭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45例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左心室功能.结果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NYHA、LVEF为影响BNP的因素,BNP升高代表心力衰竭加重,心功能不全影响BNP.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反映左心室功能状态.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脑钠肽
  •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李迪俊;林毓群;何玉珊

    目的为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13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以室性期前收缩Lown's级分组:Ⅰ组:Lown's 0级52例;Ⅱ组:Lown's1~3级54例;Ⅲ组:Lown's4~5级26例;检测各组的HRV时域指标和QTd的测定.结果 (1)Lown's 0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Lown's 1~3级患者的QTd比较无差异性(P>0.05);而Lown's 4~5级患者的QTd显著增加明显大于Lown's 0级和Lown's 1~3级患者(P<0.001).(2)与Lown's0级和Lown's1~3级患者比较,Lown's4~5级患者的HRV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显著降低(P<0.01).结论室性期前收缩Lown's 4~5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QTd明显增大、HRV显著降低;预示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金基永;崔兰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首次AMI患者192例,其中10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89例患者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直接PCI(PCI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8%,PCI组再通率为97.8%,PCI组高于溶栓组;近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组,(65.42±9.38)%和(56 75±10.82)%,P<0.001;溶栓组病死率、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补救PCI例数及择期PCI例数高于PCI组.一年后,溶栓组失访12例,PCI组失访8例.两组对比,PCI组LVEF高于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再次血管再通术例数PCI组均低于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可明显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 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分析

    作者:李镇明;方根祥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重症监护室的219例中、重度脑出血患者心电监护资料,分析其表现及病因.结果脑出血后出现心电图改变197例(89.95%),因心脏病变死亡8例.右侧大脑半球血肿患者较左侧多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差异,GCS评分低下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高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病情危重者及起病初期的病例应加强监护.

  •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的分析

    作者:王小平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女性冠心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1995年5月~2002年5月经治的2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男女病例对照分析.结果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女性冠心病患者并存糖尿病及闭经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较差,生存率低.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应加强研究与防治.

  • 血清胆红素和铁蛋白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姚传华

    目的研究低血清胆红素和高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43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钒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铁蛋白显著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降低与铁蛋白水平的增高皆可导致体内抗氧化活性下降,两者皆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吉林省队列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丁福祥;赵贵江;刘同库;徐丽华;展萍;兰玉华;郭淑艳

    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1999年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本省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时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做为此次调查对象,对3 041人进行血压测量及影响血压水平的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吉林省为我国高血压病的高发区,1999年抽样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9.63%;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饮酒、吸烟、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因素是吉林省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水平、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仍较低.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本省对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加强本省对高血压的防治力度十分必要.

  • 围梗死期的自主神经神经活动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李彬;邓开伯

    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且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了解其发生机制、对其防治和临床决策、十分有助.本文拟就近年来的研究与进展予以简介.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