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异性与尿钠排泄节律的关系

    作者:牟建军;裴子荣;刘富强;褚超;王兰

    目的 观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探讨昼夜尿钠排泄改变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测量昼、夜尿钠排泄量.采用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与呋塞米排钠缩容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盐敏感性.结果 58例受试者共检出盐敏感者25例(43.1%).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盐敏感(SS)组与盐不敏感(NSS)组白天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S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百分比(4.0%±2.0%比11.0%±3.0%)、舒张压夜间下降百分比(7.0%±4.0%比13.0%±4.0%)均显著小于NSS组(均为P <0.05).SS组与NSS组24 h尿钠排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S组夜间尿钠排泄量显著大于NSS组[(108.2±39.2)mmol比(70.6 ± 35.0) mmol,P<0.01];SS组夜尿钠占全天百分比高于NSS组(48.0%±23.0%比35.0%±22.0%,P<0.05).结论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夜间尿钠排泄量增加,致夜间血压代偿性升高,呈“非杓型”改变.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清淼;刘彤;缪帅;刘恩照;许纲;袁如玉;李广平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33例,以及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相匹配的非心房颤动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2.71%±0.90%比12.45%±0.62%,t=-2.457,P=0.015).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加[(38.79 ±7.07) mm比(34.46 ±4.51)mm,t=-5.40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58.90%±7.62%比61.52% ±5.13%,t=2.957,P=0.003).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26,P=0.044).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RDW水平明显升高,RDW可能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心房追踪技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功能的评价

    作者:王茜;张文华;夏稻子;丁彦春;刘莉红;关晓韵;贾婷婷

    目的 应用心房追踪技术(AVT)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HAF)和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右心房整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为6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含LAF组36例,HAF组24例(左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人,分别应用M型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以校正立方体积法(Teich)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收缩末期右心房上下径(RAD1)、横径(RAD2),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1)、上下径(LAD2)、横径(LAD3);应用AVT测量右心房大面积(RAAmax)、右心房大容积(RAVmax)、右心房小容积(RAVmin),计算右心房排空分数(RAEF),收缩期右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右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的RAD1、RAD2、RAAmax、RAVmax、RAVmin、dv/dtE、LAD1、LAD2、LAD3明显升高,RAEF、dv/dtS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RVEDD、IVSTd、LVPWTd、LVEF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AF组相比,LAF组RAD1、RAD2、RAAmax、RAVmax、RAVmin、dv/dtE明显升高,LAD1、LAD2、LAD3、RAEF、dv/dtS明显减低(均为P<0.05).结论 LAF患者右心房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较HAF患者更为明显.而AVT是一种简捷、准确评价右心房功能的方法.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1-磷酸鞘氨醇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庆全;熊升林;易光辉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1-磷酸鞘氨醇(S1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冠心病组(63例),用Leaman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冠心病及Leaman积分与血清hs-CRP、血浆中S1P、HDL相关S1P和non-HDL相关S1P含量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10±3.37) mg/L比(1.91 ±2.12) mg/L,P=0.014];冠心病组Leaman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0.45±5.25)分比(3.25±2.35)分,P<0.01];(2)冠心病组血浆S1P水平高于对照组[(415.90±211.08) pmol/ml比(326.45±153.76) pmol/ml,P=0.046],冠心病组HDL-S1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8±142.57) pmol/ml比(225.01±102.00) pmol/ml,P=0.072],冠心病组non-HDL-S1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1.41±73.65) pmol/ml和(7.61±6.76)pmol/ml,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TG、LDL-C、non-HDL-S 1P和hs-CRP与冠 心病独立相关,而HDL-S1P与冠心病无相关性;(4)冠状动脉Leaman积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on-HDL-S1P和hs-CRP与冠状动脉积分独立相关,其中以hs-CRP为明显.结论 hs-CRP和non-HDL相关S1P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 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及其短期预后

    作者:王云飞;李小明;华琦;徐东;刘志;李博宇;张钰聪;胡少东;邵强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的207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血流TIMI 3级的患者定义自发再灌注组(SR),血流TIMI 0 ~2级定义为非自发再灌注组(NSR).比较2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及症状缓解对自发再灌注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2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R组共38例(18.4%),NSR组共169例(81.6%).SR组急诊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SR组(42.1%比14.8%,P<0.001),SR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较严重时症状缓解>80%的患者比例较NSR组亦明显升高(53.3%比9.0%,P<0.001);心电图ST段回落>50%预测自发再灌注的敏感度42.1%,特异度85.2%,阳性预测值39.0%,阴性预测值86.7%;症状缓解>80%预测自发再灌注敏感度53.3%,特异度91.0%,阳性预测值55.2%,阴性预测值90.3%;若采用症状缓解80%及ST段回落>5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84.5%.若采用ST段完全回落且症状缓解>8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7%.冠状动脉造影SR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状动脉造影NSR组相比为13.2%和25.4% (P =0.285).结论 症状的缓解及心电图的回落对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R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NSR组有降低的趋势.

  •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周萌;孙林;李波;尹琳;张麟;冯夏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120例.男性99例,女性21例,28~82岁,平均(60±13)岁.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3组:A组:fQRS组、B组:病理性Q波组、C组:fQRS合并病理性Q波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HRV各项时域参数指标;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3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①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指标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ⅣA级、ⅣB级比较,A组(34.2%、36.8%、26.3%)、C组(33.3%、28.3%、16.7%)发生率均高于B组(9.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AMI患者A组、C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SDNN、SDA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标)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③AMI患者的LVDD A组(51.71±8.44)、C组(50.32±7.35)的显著高于B组(45.14 ±6.44),LVEF A组(46.92±6.96)、C组(49.00±7.80)低于B组(53.23 ±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AMI患者fQRS波的出现可能与①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HVR明显降低有关;②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有关.

  • 左心室扭转运动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胡凯;陈康玉;严激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传统超声的基础上,组织多普勒、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预测CRT疗效.超声检测心脏扭转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能优于现有的超声指标,在不同步判定、心功能评价和CRT有效性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左心室运动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未来有望在再同步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其在再同步治疗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吴阳;张东辉;方卫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风险在1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缺血时间过长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目前,生化标志物检测组合仍是ACS风险预测的首选[1].通常选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cTn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2],然而,这些标志物仅仅在心肌细胞坏死之后释放入血液中才能被检测为阳性,不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3].近几年,通过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心肌缺血之间的相互联系可知,IMA能够早期、敏感地判断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标志物[4-5].现对IMA的概念、形成机制、生物学特征以及与ACS之间的关系(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 致心律失常性左心室心肌病

    作者:张灵;邹仁民;田国祥;魏万林

    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主要累及右心室,其部分心肌被脂肪或纤维脂肪替代并且存在右心室心肌电位不稳定.而新近发现一些起源于左心室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的病例,右心室形态正常而病变仅累及左心室,不符合心肌缺血及炎性疾病的改变,可能是与ARVC相似但不同于已认识的ARVC,是一种新的遗传性疾病——致心律失常性左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lef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LVC),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瓣膜性心脏病诊治进展

    作者:赵树梅;李虹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已经逐渐上升至首位.但是,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VHD)仍然是临床需要面对的重要疾病.资料显示,欧洲VHD患病率仍然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年龄> 75岁的老年患者中可高达12%以上;而VHD患者的8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预期值(P<0.001)[1].近年来,VHD的发展呈现一些特点,主要病因及受累人群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治疗手段和认识理念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

  • 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言;罗偶;黄红光

    临床上,医生通过非诊室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识别4种类型的血压状态:(1)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正常为血压正常;(2)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高于正常为持续性高血压;(3)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动态血压正常为白大衣高血压;(4)诊室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为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而隐匿性高血压早是在1991年由Devereux和Pickering提出的“白大衣正常血压”,并定义为诊室血压正常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异常的高血压.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为:隐匿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正常(血压(140/90 mmHg)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高于正常(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Hg,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1].大量研究证实隐匿性高血压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不良预后,对个人和公共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霉素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作者:许强;吴晓君;张玉霄;陈瑞;马晶

    目的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研究曲古霉素(TS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分离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TSA预处理心肌细胞,观察TSA对心肌细胞面积、3H亮氨酸掺入率、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乙酰化组蛋白3的蛋白表达水平,观察AngⅡ和TSA对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活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ngⅡ和TSA处理后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0-6 mmol/L AngⅡ作用48 h后,心肌细胞面积增加至对照组的(1.63±0.46)倍(P<0.01),而10-7mmol/L和3×10-7 mmoL/L TSA预处理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面积增大.TSA干预也阻断了AngⅡ引起的蛋白合成速率增加以及ANP和BNP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均为P<0.05).AngⅡ刺激心肌细胞使乙酰化组蛋白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SA可逆转这一效应.同时TSA抑制了AngⅡ介导的磷酸化JNK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 TSA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HDAC活性增加,可能通过抑制JNK的激活而发挥抑制心室肥厚的作用.

  •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介绍

    作者:马赛;郭艺芳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了2013版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该指南以现有研究证据为依据,强调他汀类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获益,对ASCVD的一级、二级预防及风险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指南虽然针对西方人群所制定,但对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与ASCVD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 第33例:临床表现高血压、心悸、出汗

    作者:方理刚;朱文玲;曾正陪;李汉忠

    患者男性,26岁.因“血压升高8个月,心悸、出汗3个月”于2011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因针刺样胸痛就诊外院,查血压170/120 mmHg,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此后血压时有波动,在110~160/70 ~ 120 mmHg.2011年8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心悸、出汗和乏力,间断腹胀、便秘、恶心和呕吐,血压可达195/140mmHg,心率达120~130次/min,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4%(余不详),为进一步诊治于11月4日来我院门诊.既往体健.

  • 具有心力衰竭监测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一例

    作者:王露朝;李公信;陈立桁;林霖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0余年,加重10余天”于2013年2月21日平车入院.患者4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主要为胸前区憋闷感,伴气促、心悸、大汗、乏力,无胸痛、咳嗽咳痰、发热,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厥、意识不清、二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休息后症状缓解,未予系统治疗.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表现一例

    作者:聂志扬;何青;华琦;李辉;何婧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间断肩背部疼痛1月余,加重2h”于2013年4月2日于我院就诊.患者1月余前间断出现双侧肩胛区胀痛,休息10 min可自行缓解,症状发作逐渐频繁.入院前2h午餐后感剑突下不适,伴有肩胛区及后背放射样疼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就诊.既往:1998年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001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2008年经肌肉活检(图1)病理诊断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MD),后间断使用B族维生素、苯妥英钠等治疗.

  •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重症心肌炎一例

    作者:胡铂;马岚;庄少伟;刘学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突发胸闷、气促5d”于201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d出现尿频、尿急,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尿路感染,予抗炎治疗.入院前5d患者突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咳痰,痰为粉红色泡沫样,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高38℃,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故转入我院治疗.患者2年来有反复头痛病史,未予就诊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2013年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谭潇;周白瑜

    冬日暖阳,齐聚榕城!《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福建福州召开.本刊总编、副总编、全国部分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汇聚一堂(图1),卫生部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主任于普林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1)2012-2013年编辑委员会工作汇报;(2)2014年工作规划:栏目设定、重点选题;(3)期刊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策略;(4)专题发言和讨论:如何进一步争取更多的优秀稿件,实现更高的学术水平,树立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推进全媒体化进程、扩大广告发行、增加宣传力度等.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周泉;王培席;吴冰源;温志锋;邝少冰;潘栩虹;王家骥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该区域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56 930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8.4%(经广东省人口构成标化率为18.3%),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为51.2%,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的风险成倍增长,7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的14倍多.体质指数增加也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超重者高血压风险是体型正常者的2倍,肥胖者则高达3倍以上.其他高血压相关因素OR值及95% CI分别为女性0.837(0.764~0.916)、经常饮酒0.892(0.802~0.992)、婚姻状况异常1.275(1.129~1.439)、文化程度高0.741(0.607 ~0.904)、饮食口味清淡0.854(0.759 ~0.961)、每天摄入奶制品200~400 ml 0.816(0.718~0.928).结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年龄增加、体质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在社区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 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作者:陈瑞雪;张丽华;李小威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市3家综合性医院2011-2012年冠心病患者出院病历,对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收集冠心病病例271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2 018例(74.2%),其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使用为广泛,分别为1 236例(61.2%)和548例(27.2%).(2)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心肌梗死者高于非心肌梗死者(76.1%比69.2%),接受CABG者高于非CABG者(79.4%比72.6%),接受PCI者高于非PCI者(82.4%比66.7%),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低于非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68.2%比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有初始血脂记录者2 629例(96.7%),1 791例(68.1%)合并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 532例(85.5%),LDL-C≥2.59mmol/L者1707例(64.9%),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 429例(83.7%).(4)收集反复住院患者病历346份,末次血脂指标中LDL-C<2.59 mmol/L者238例(68.8%),LDL-C降低了30%~40%者217例(62.7%).结论 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状况仍存在不足,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亟待转化为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