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KTP激光联合典必殊眼膏治疗泪小(总)管阻塞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匡大立;尹忠贵

    目的:评价KTP激光泪道疏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泪小(总)管阻塞的远期疗效.方法:分别对42例44眼泪小管阻塞和38例39眼泪总管阻塞患者施行KTP激光泪道疏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并在术后定期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扩张冲洗泪道,随访24~30mo,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44眼泪小管阻塞治愈40眼,有效4眼,治愈率91%;39眼泪总管阻塞治愈34眼,有效5眼,治愈率87%.结论:KTP激光泪道疏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泪小(总)管阻塞对组织损伤小、治愈率高,远期疗效肯定.

  •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诊疗观察

    作者:王东林;党光福;郑秀云;孟繁超;张建华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 06/2007- 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9例9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7例视力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改善,无视力下降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术后7d黄斑水肿减轻;术后1mo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术后3mo黄斑水肿完全能消退,黄斑形态恢复正常;术后6mo时,有2例OCT示有黄斑前膜发生,但视力较术前无下降,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OCT在本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向军;余滋中;周霞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治疗2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术式与疗效.方法:针对24例26眼慢性泪囊炎,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其中对于14眼(8眼Ⅰ型和6眼Ⅱ型)行单纯泪囊鼻腔造口术, 12眼(6眼Ⅱ型和6眼Ⅲ型)行泪囊-筛窦-鼻腔造口术.结果:19眼治愈,6眼好转,1眼无效,无效者为合并有慢性鼻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良好疗效,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泪囊窝,需依据术前泪囊CT造影实施不同的术式.

  • 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在青光眼患者眼底病检查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柒华;陈惠英

    目的:评价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在青光眼患者眼底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125眼的青光眼患者术前行全景200激光扫描眼底检查,其中男34例,女66例,平均年龄58.5岁,对眼底进行评估,术后3d散瞳行间接眼底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视网膜前膜1例,明显眼底动脉硬化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色素变性1例,脉络膜萎缩3例,黄斑变性2例,分支静脉栓塞2例,静脉周围炎1例,青光眼眼底疾病检出率为13.6%;术后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均得到证实.结论: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可快速、有效的发现青光眼眼底病变.

  • 影响近视患者屈光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爱红;李世洋;刘晓芳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眼压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及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430例,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140例(≤-3.00D);中度近视组177例(>-3.00D,≤- 6.00D),高度近视组113例(>- 6.0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结果: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3±0.86mm,25.45±0.78mm,26.12±1.05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力分别为:42.96±1.40D,44.09±1.32D,43.59±1.33D.中、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0.096,0.0062,P<0.05);各组眼压分别为:15.71±2.51mmHg,16.04±2.48mmHg,16.89±2.31mmHg.眼压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关系(r=0.185,0.192,P<0.05);各组角膜厚度分别为:604.66±51.47μm,531.17±37.06μm,533.03±35.61μm.中度、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与低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有显著差异(r=0.506,0.613,P<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眼轴长度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增加;眼压也是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眼压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增加而增加;中、高度近视除眼轴增长外,角膜屈光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对在低度近视的作用甚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有直接相关关系,还与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等因素有关.

  • 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大卫;孔凡宏;张蕊;华文

    目的:比较单独眼底激光(半导体激光或多波长氪离子激光)以及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及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43例43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屈光间质情况选择不同种类及波长激光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部分有条件的患者同时接受患侧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3~4个疗程,术前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期至少3mo.结果:所有患者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70%(30/43)病情明显好转, 29例视力提高;眼底激光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5%)好于单独眼底激光治疗组(58%).其间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眼底激光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或保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

  • 翼状胬肉切除改良术式的临床观察

    作者:覃冬菊;王雪飞;韩勇娟;邵正荣;陶屹;唐连娟

    目的:探讨改良式翼状胬肉逆行剥离切除及角巩膜缘表层血管二次烧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7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逆行广泛剥离切除胬肉.术后6~10d的表面麻醉下针对巩膜裸露区结膜下纤曲扩张的异常血管进行准确定位烧灼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3mL.术后随访6~20mo.结果:随访期内,10眼复发(14%),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剥离切除加角巩膜缘表层血管二次烧灼大大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 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霍昭;贺经;葛胜利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方法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82例118眼青光眼患者用4g/L倍诺喜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凌;钟晓东;华远锋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各种常见眼科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46例246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后,进行各种眼科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221眼占89.84%,Ⅱ级20眼占8.13%,Ⅲ级5眼占2.03%,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眼科显微手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农村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内炎的防治

    作者:刘洁梅;张良;刘东成;叶雪团;赵阅

    目的:总结农村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感染防治的经验.方法:对2 30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用药、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 306例患者仅1例眼内炎发生,炎症得到控制并恢复一定视力.结论:控制患者全身条件、使用高效消毒剂、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结膜下用药等均是减少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及时治疗和应用有效抗生素在治疗眼内炎中为重要.

  • 正常儿童300例的水平平滑追随眼动的研究

    作者:牛洪明;胡聪;张辉;郝志侠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双眼水平平滑追随眼动的状况.方法:用EOG(electro-oculography )法,观察300例正常儿童眼的水平平滑追随眼动(horizontal smooth pursuit eye movement,HSPEM).频率为0.4Hz时、角度为40°.结果:正常儿童鼻、颞向增益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儿童双眼水平平滑追随眼动的增益值接近1.

  • LASIK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作者:羊薇;谢敏

    目的:回顾性分析LASIK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病因.方法:2005-01/2007-10到我院行LASIK手术治疗并连续进行观察的近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LASIK术中所用板层角膜刀、刀头甲组用诗乐氏消毒,乙组采用高压消毒.结果:LASIK术后各时期,甲、乙组的裸眼视力、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mo 4眼(0.25%)发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全部为Ⅰ期;术后3mo 56眼(3.54%)发生DLK,其中Ⅰ期41眼(73.21%),Ⅱ期15眼(26.79%);术后6mo 10眼(0.63%)发生DLK,全部为Ⅰ期;术后1a 3眼(0.19%)发生DLK,全部为Ⅰ期.乙组患者各时期均未见DLK发生.结论:诗乐氏可能导致LASIK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欠佳临床分析

    作者:王润生;吕沛霖;张存丽;张玉磊;于彬科;王红艳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治疗效果不满意原因,结合近年研究探讨治疗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NAION患者78例84眼,均提供有当地医院或首诊医院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相、视野、视力等资料,并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常选择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应用或部分交叉应用,治疗时间1mo以上,从视力、视野、眼底、FFA,OCT检查结果分析药物治疗不满意的因素.结果:84眼经治疗后效果不满意患者,再次就诊时视盘水肿均消退,颜色明显变淡色泽不一致者65眼;视盘全部色淡不易分辨者19眼.复查造影,视盘部分轻度着色9例,其余视盘表现为无渗漏无着色.OCT检查31眼中盘周颞侧神经纤维厚度较正常人均值减少2/3者9眼,减少1/2者11眼,减少1/3者11眼,纵横十字扫描无视杯27眼,浅窄视杯4眼.所有病例在就诊时中心视力均较首诊医院治疗前下降4行以上,多由1.5下降到0.04.11眼复查视野,结果缺损范围扩大>10°,或原相对缺损区变成绝对缺损区.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或部分交叉长期非个性化应用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结论:除疾病自身特点外,在发病后采取药物积极治疗及选择药物得当与否与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应尽可能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在NAION水肿期根据血黏度、血压、血糖、血脂、视杯形态采取针对性药物的个性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 过氧乙酸接触人群干眼症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虹;刁慧杰;孙萌;孙兆义

    目的:观察与过氧乙酸有密切接触人群的眼表情况,来分析过氧乙酸接触对干眼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在医院手术室工作与过氧乙酸有或无接触的医护人员,通过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溶菌酶含量的测定,来评估过氧乙酸对接触人群眼表的影响.结果:与过氧乙酸接触的人群其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溶菌酶含量数值均低于非接触人群,并具有较高的干眼症发病率.结论:与过氧乙酸接触可导致其相关人群眼表的损害,并可诱发其干眼症的发生.

  • 23G玻璃体切除术系统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作者:伍端晓;蔡锦红;陈燕;黄艳明;张悦;吴东海;黄秋萍;江国华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除术系统在眼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眼外伤需行玻璃体切除的住院病例28例采用23G玻璃体切除术,包括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外伤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晶状体皮质后脱位、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结果: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需扩大巩膜穿刺口,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眼压. 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术系统可在眼外伤中广泛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炎症反应.

  • 角膜上皮干细胞缺失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

    作者:刘先宁;吴洁;朱秀萍

    目的:建立兔角膜上皮干细胞缺失动物模型,为人工生物角膜上皮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方法一,单纯去除角膜缘浅板层环周内外宽各2mm,深约100~150μm角膜组织;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再去除角膜中央浅板层组织约100~150μm.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以角膜混浊、上皮荧光素染色及新生血管为参数评价, 3项参数得分之和为该动物时间点总评分.以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在3分以上,角膜上皮混浊在2分以上,采用印迹细胞法角膜面取材行角蛋白K3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为阴性的.结果:单纯去除角膜缘的动物模型10眼有4眼成功(40%),从制作至成功平均时间29.5±1.3d.角膜缘联合角膜中央板层组织共同去除组,10眼均成功(100%),从制作至成功平均时间为15.8±0.8d,两组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1)功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两组成功模型角膜采用印迹细胞法取材行角蛋白K3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均为阴性.结论:采用角膜缘联合角膜中央上皮共同去除法制备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模型成功率高,周期短,值得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家钦;苏建中;荆志敏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image,CDI)对71例142眼高眼压患者的眼动脉(ocular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和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取无高血压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高血压患者眼血管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明显增高,呈低流速高阻力状况.结论:本研究可较准确地反映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血供情况,对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改良羊膜移植在预防和治疗外伤性角膜穿孔中的应用

    作者:曹丽;王佳域;杨建东;范钦华;陈倩

    目的:探讨生物胶粘贴缝合双层羊膜遮盖防治外伤性角膜穿孔的可行性.方法:15例18眼角膜损伤患者实施双层羊膜移植,其中角膜穿孔者14眼,深层溃疡达角膜1/3基质以上者4眼.小片羊膜覆盖在溃疡或穿孔处,将生物胶滴于羊膜、角膜表面,并将大片羊膜迅速贴于角膜表面.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大片羊膜于结膜创缘及浅层巩膜上.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优于术前.术中及术后未见特殊并发症.结论:双层羊膜粘贴缝合治疗和预防外伤性角膜穿孔,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关键词: 羊膜 移植 角膜穿孔
  • 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作者:黄焱;杨静;张娣;沈平

    目的:观察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160例(320只弱视眼)患儿随机分组,比较两种方法对视力的提升效果及双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眼罩遮盖法组与阿托品疗法组使弱视眼视力进步的有效率及立体视锐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某种情况下阿托品疗法更有利于患儿视力提升及双眼视恢复.

  • 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损害和生存质量分析

    作者:陶耘;沈念;万小波;凌宇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下降情况.方法:应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不同视力损害的256例双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以及各指标分数下降.重度视力下降组生存质量分数下降更加明显.结论: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功能下降而生存质量受损害.生存质量的研究使医师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

  • 改良性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进;孔庆健

    目的:对改良性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5例35眼,施行改良性带蒂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mo~1a,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3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2眼(6%)复发.讨论:改良性带蒂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 手术方便,复发率低, 疗效可靠.

  • 瓣膜悬吊联合置管引流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效果

    作者:范军华;李学喜;潘栋平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50例,A组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行瓣膜悬吊联合放置引流管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并于术中使用丝裂霉素抑制胶原增生.术后随访6mo以上,比较2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结果:2组术后无失访病例.A组治愈39例,好转6例,无效5例;B组治愈46例,好转4例,无效0例.2组比较,0.01 结论:通过瓣膜悬吊联合放置引流管,可以明显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操作简便,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

  • 后囊膜切开与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对比

    作者:罗永旗;孙毅

    目的:对比Nd∶ YAG激光及手术切开后囊两种方法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近年来利用Nd∶ YAG激光及手术后囊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各50例的方法过程及相关情况.结果:两种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医师应根据医院的设备、自身的手术技巧及患者的要求进行选择Nd∶ YAG激光或手术后囊切开方法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使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

  • 新生儿泪囊炎个体化治疗的体会

    作者:杨丽萍;程莹莹;张丽京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泪道阻塞及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单纯泪道阻塞及泪囊炎的新生儿采用相应的泪道挤压、按摩及生理盐水每周冲洗泪道.对严重感染冲洗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新生儿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合并冲洗、探通等方法治疗114例169眼.结果:针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愈率,减少治疗对新生儿带来的损伤.结论:早期对新生儿泪囊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新生儿由于先天性泪道阻塞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泪道炎症,效果良好.

  • 玻璃体积血患者247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如龙;卢国华;孙新成

    目的:研究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特点.方法:对2000/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247例25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7例25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中,外伤79例(3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7例(27.1%);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13.8%).结论:外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外伤、糖尿病、高血压是玻璃体积血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可降低其发病率.

  •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

    作者:袁慧敏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合理方法.方法:对65例72眼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频繁点眼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很快控制病情并治愈,治愈时间5~35(平均约12)d.结论:对绝大多数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仅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和睫状体麻痹剂点眼即能治愈炎症.

  • 自制虹膜钩在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建勋;张轶峰;翟迟;黄勇明

    目的:观察自制虹膜钩在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黏弹剂维持前房的情况下,在虹膜根部离断的相应位置角膜缘后1mm行45°斜行切口,并根据虹膜根部离断的范围决定切口的大小和数量.在虹膜根部离断范围内进行逐段切开、逐段缝合,缝合点间距为30°.使用自制的虹膜钩勾取离断的虹膜组织,拉至角膜缘切口处,用10- 0尼龙线经角膜切口前唇、缝合虹膜根部约0.5mm,然后再穿过角膜切口后唇出针,结扎缝线.虹膜钩应用1mL或2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制作.结果:根部离断的虹膜组织得到良好修复,恢复了瞳孔形态,提高了视力.结论:应用自制的虹膜钩可以准确的勾取离断的虹膜组织,使修复手术更加简单、准确、易行,有效恢复瞳孔,提高视功能.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

    作者:曹虹;曹芳;孙熠

    目的:分析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 FFA)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60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及160例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FFA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的关系.结果:160例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发应17例(10.6%),160例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发应15例(9.4%).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无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之间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165,P>0.05).结论:FFA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药物过敏史患者不是行FFA检查的禁忌证.

  • 从胚胎干细胞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分子生物学

    作者:乐志操;杨宇丰;赵江月

    近年来诱导人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极大热情,干细胞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可能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视网膜发育中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过程,以及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一些考虑,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实现其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艾滋病与眼部机会感染

    作者:孙挥宇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艾滋病并发症:眼部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的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医师随时可能遇到的疾病,我们就此作简单的论述,希望能给临床医师的工作以帮助.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感染
  • 重视糖尿病患者早期视功能防治

    作者:赵全良;张春香

    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因素.糖尿患者视功能防治要从早做起,重视视力、眼底改变、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全身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蛋白尿等,平稳控制血糖,积极实时激光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保存和恢复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

  • 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作者:代俊华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为非感染性弥漫性板层界面角膜炎症反应,发生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之后.我们综述了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特别强调对LASIK术后DLK的预防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定国;韩晓丽

    角膜内皮(后部)营养不良(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ECD)是由原发性角膜内皮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角膜营养不良,其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都具有异质性的特点.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一些ECD致病基因相继被发现,为遗传咨询、基因诊断、指导治疗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讨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多形性角膜后层营养不良、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角膜Q值与球差

    作者:李海武;郭海科

    角膜Q值是角膜非球面形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与眼球球差的产生密切相关,在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我们就角膜Q值对球差的影响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综述.

  • 三面镜联合显微镜直视下定位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大玲;霍鸣;任耘;靳鹍

    目的:探讨三面镜裂孔定位法联合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运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09- 05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而做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连续患者52例52眼(70个裂孔).术前用三面镜检查确定视网膜裂孔距离角膜缘的直线距离和钟点位置,作为手术中指导硅胶填压在已发现裂孔对应巩膜上的依据,放液后在显微镜直视下更精确的定位裂孔并360°常规检查9~20mm以前的视网膜,处理变性区及新裂孔.结果:在52例52眼70个裂孔(包括术中发现的3个新裂孔及1个医源性孔)患者术后复诊观察,仅1例术后视网膜没有复位,因为该患者在三面镜及显微镜下都没有发现明显裂孔,仅仅处理了可疑变性区.还有1例为术后1mo因外伤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达到了98%.结论:术前三面镜裂孔定位法联合术中显微镜下裂孔定位更准确,并可消除裂孔的漏诊,对周边的变性区可以进行预防性的冷冻处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视功能的恢复,减少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

  • 康网灵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

    作者:杜善双;雷晓琴;于彬科;王润生;张玉磊;张存丽

    目的: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将2004-11/2006- 09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3次/d,30d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 )及视力检查.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黄斑部OCT,mERG的P1波振幅密度值(nV/deg2)及视力.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视力、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及P1波振幅密度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减少, 明显好于对照组;黄斑部mERG1,2环P1波振幅密度值在1,3m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4,5环在3,6mo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视功能.

  • 正常视网膜血管直径的非对称性研究

    作者:高磊;王富华;陈宁;东长霞;刘淑君

    目的:利用IMAGEnet软件对眼底血管造影数字图像进行视网膜血管直径测量以探讨正常眼视网膜血管直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IMAGEnet软件对眼底血管造影数字图像进行放大和对比度调整,测量4个象限近视盘周围1PD范围内的视网膜动脉直径(RAD)和静脉直径(RVD),计算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并检验该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左右眼对应象限之间的RAD,RVD和A/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单眼而言,颞侧与鼻侧象限的RAD和RVD以及A/V比值有着显著性差异.可重复性检验以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表示,RAD的者内信度为0.97(P<0.01),RVD为0.986(P<0.01);RAD的者间信度为 0.976(P<0.01),RVD为 0.975(P<0.01).结论:正常双眼对应象限的视网膜血管直径没有差异,但单眼不同象限的视网膜血管直径存在差异,利用IMAGEnet软件对视网膜荧光造影血管直径进行测量是可行和可靠的.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军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同一时期内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0例100眼和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90例12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内皮损失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早期并发症多,经过及时正确处理,亦可获得较好效果,明显提高视力,并为治疗眼底病变创造有利条件.

  • 前玻璃体切除联合四点固定推注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作者:杨立东;杨云东;张歆;贾洪强;徐深

    目的:探索表面麻醉前房灌注下透明角膜切口前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四点固定推注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2004- 03/2006-12各种原因所致需要悬吊人工晶状体患眼51眼,在表面麻醉下通过2.8mm透明角膜切口,在前房灌注下用前玻璃体切除器处理瞳孔区机化膜及玻璃体后,巩膜外入路睫状沟四点固定Rayner Superflex推注式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结果:51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有7眼术中加用一次表面麻醉药,无1例改变麻醉方法.手术时间15.12~40.80(平均20.83)min.术后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25眼(49.02%);3行以上者42眼(82.35%);1行以上者49眼(96.08%);2眼提高不明显,但诉较前清楚.对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结论:表面麻醉前房灌注下透明角膜切口前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四点固定推注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安全、快捷、疗效确切,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无囊膜支撑需悬吊人工晶状体的佳手术方案之一.

  • 特殊人群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分析

    作者:唐于荣;林媛;孙艳梅;张珍珍

    目的:评价特殊人群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a我科对96例106眼特殊人群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特殊人群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年龄≥80岁身体健康的高龄患者71例78眼;有心律失常(房颤、房早、室早)患者22例22眼.尿毒症患者3例6眼.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安全完成了手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66眼(62.3%),术后1wk视力≥0.3者85眼(80.2%),术后1mo视力≥0.3者96眼(90.6%),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在表面麻醉下对特殊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 前段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作者:沈蔚;龚永祥;张青

    目的:评价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10例11眼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眼压稳定在21mmHg以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谷威;梁军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36例36眼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gam,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CEC的患者,36眼接受PDT治疗前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观察PD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者20眼(55.6%),视力稳定者14眼(38.9%),还有2眼(5.5%)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病灶明显缩小,出血渗出吸收.FFA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灶闭合,只有1眼出现病灶扩大.结论:PDT治疗CEC在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苏连荣;李琦

    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分析,探讨适合大规模DR患者筛查的方案.方法:糖尿病患者75例150眼分别行小瞳孔眼底照相、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散瞳1张50°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以FFA为金标准,比较上述各检查方法的筛查效果.结果:在Ⅱ和Ⅲ期DR 3种筛查方法比较显示直接眼底镜检查、散瞳1张50°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检查方法与FFA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筛查效果分析显示以Ⅲ期DR作筛查的临界值时,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有较高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方法可以作为DR的有效筛查工具,且对DRⅡ和Ⅲ期筛查有较高有效性和实用性.

  • 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杭春玖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合并临床前期或先兆期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房角及前房深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恢复至0.3~0.8,术后第1d,仅3眼眼内压轻度升高,达22~28mmHg,经治疗观察1wk后2眼眼内压恢复正常,仍有1眼眼内压升高至27mmHg,经局部用药控制,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部分合并有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能确实的恢复视力,控制眼压.

  • 近视眼LASIK矫正前后优势眼的分析

    作者:谭业双;许玲;王玲丽;芦晓磊;周霞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矫正前后优势眼的分布以及术后优势眼的变化情况.方法:325例接受LASIK手术近视患者,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非屈光参差组与屈光参差组.采用卡洞法判别双眼术前和术后1,3mo和6mo的优势眼眼别.结果:对于所有个体,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高眼眼别显著相关(P<0.01).LASIK手术前后优势眼眼别没有改变.结论: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高眼眼别显著相关,LASIK手术前后优势眼眼别没有改变.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晓霞;徐志刚;郝月茗;赵丽丽;张焱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nsis, LASIK)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将267眼根据等效球镜-1.00~-3.00D;-3.25~- 6.00D;- 6.25~-10.00D分成A,B,C三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框架戴镜、术后裸眼不同时段(1,3mo)的AC/A 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A,B,C三组术后1mo 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术后3mo AC/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戴镜、术后1mo和术后3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r=0.153,P<0.01),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 0.196,P<0.01;r=- 0.218,P<0.01);与性别、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LASIK术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的AC/A 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mo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术后AC/A值受术前戴镜AC/A值、屈光度数、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关键词: 近视 LASIK AC/A
  • 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

    作者:王纹姬;袁援生

    目的:利用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cd deviation,PSD)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7例60眼,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计分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视野进展组和视野平稳组.通过改良的HPA(Hodapp-Parrish-Anderson )国际视野分期法,根据术前视野将两组观察对象分为早、中、晚期.观察两组中晚期术后MD,PSD与术前相应指标的变化,术后随访MD,PSD之间的变化;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小梁切除术后视野平稳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PSD升高,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SD上升,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两组术后随访MD绝对值有缓慢上升趋势,视野进展组的均值较视野平稳组高,但PSD两组间比较变化不大.结论: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效果好,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视野有恶化趋势.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

    作者:余惠芳;刘海俊;李维义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水凝胶植入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13眼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患者均选取鼻上方位置,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后,做以角巩缘为基底4mm×5mm的浅层巩膜瓣,放置浸有0.2mg/mL浓度的丝裂霉素棉片3min后,取出棉片,用2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瓣下做一3mm×4mm深层巩膜瓣并切除,撕去Schlemm管内壁及邻近组织,可见房水渗漏明显增多,植入SKⅡ凝胶,间断缝合浅层巩膜瓣后连续缝合球结膜切口.结果:全部病例术中无1例出现前房出血或前房消失,有1例出现微穿.13眼术后眼压控制在8~16mmHg之间.2眼术后2mo后出现高眼压,经药物治疗或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 完整撕囊联合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防盲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峥峥;万灵;樊映川;张晓七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完整撕囊联合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眼科大规模防盲手术中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四川省贫困白内障患者716例716眼,分为常规组387例387眼及劈核组329例329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行完整撕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完整撕囊联合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术后1d佳矫正视力,脱盲率、脱残率及术后并发症.采用SAS 8.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佳矫正视力:常规组是0.517,劈核组是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盲率:常规组96.9%,劈核组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残率:常规组88.9%,劈核组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完整撕囊联合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适宜在眼科大规模防盲中广泛应用.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诊治

    作者:张晓山;武哲明;吴斌斌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05/2008- 03我院诊治的4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病例,总结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药物治疗2例,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2例,全部患者感染控制,视力提高3例.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应制定规范预防方案,严格执行,减少眼内炎发生可能.尽早发现、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方式是治疗眼内炎的关键.

  •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

    作者:皮裕琍;张晶;唐维强;周昀;董莹

    目的:探讨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nic optic neuropathy,PION)患者颈动脉及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观察14例19眼PION患者,检测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影像学特征、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PCA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患者未受累一侧眼进行比较.结果:14例PION患者中12例(86%)表现为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粗糙、增厚,9例(64%)探查到血管壁斑块回声,硬斑5例,混合斑5例,软斑3例;PCAs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27.60±16.7cm/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0.84±0.038,与对照眼比较PSV无显著降低,RI明显增高(t=2.116,P<0.05);CRA的PSV为11.51±3.47cm/s,RI 为0.75±0.036,与对照眼比较PSV无差异,RI增高非常明显(t=2.862,P<0.01).结论:PION的发生主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系统血流变化有关,CDFI对明确PION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书扬;邝国平;谢丽莲;朱俊东;谭湘莲;武正清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7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可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随访3~12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随访,视力≥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6~12mo中观察组视力≥0.5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对照组前房出现渗出物多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能够减少前房渗出,降低眼压,在联合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萍;张德秀;马勇;车选义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联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及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降眼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52眼POAG,OHT,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患者纳入为期2mo的前瞻性、单向性、开放性研究.经药物洗脱期测量眼压基线值.用药后2,4,8,12wk测量眼压、视力、视野,观察眼部症状、体征及全身副作用.计算12wk时眼压≤17mmHg患者百分比.结果:患者基线眼压28.08±2.50mmHg,4次随访眼压(17.12±1.42, 16.71±1.55, 16.13±1.52,16.12±1.49)mmHg,眼压下降均值10.35mmHg,大下降率45%.用药后眼压与基线眼压比较差值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用药12wk时,眼压≤17mmHg的患者占64%.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结膜充血,偶见轻微烧灼感,轻度味觉异常等,对角膜、泪膜、视力、视野、血压、心率均未影响.结论: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联合应用降眼压的效果明显,安全性好.联合用药,眼压≤17mmHg患者所占百分比显著.

  • 立宝舒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志宏;赵少贞;张未娟;赵小云

    目的:通过观察干眼症患者使用2g/L立宝舒卡波姆眼用凝胶(简称立宝舒)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视力、干眼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药物的耐受性,评估立宝舒对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干眼症患者100例200眼,予以2g/L立宝舒卡波姆眼用凝胶滴双眼,4次/d.观察就诊当天、用药7,14,28d后患者主观症状:干燥感、异物感、酸痛感、眼疲劳、眼红、畏光;视力、干眼实验室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Ⅱ试验、睑板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用药的耐受性.结果:用药7d后,患者的干燥感、异物感、酸痛感、眼疲劳、眼红、畏光等主观症状的分级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6种主观症状明显缓解;但患者不同时间的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患者的BUT及SchirmerⅠ,SchirmerⅡ值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BUT及SchirmerⅠ,SchirmerⅡ值明显延长;但不同时间的睑板腺功能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患者荧光素染色分级及泪膜脂质干涉Yakoi分级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所有观察病例中未发现明显不耐受药物的患者.结论:2g/L的立宝舒卡波姆眼用凝胶可以明显改善干眼患者的眼部症状和干眼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耐受性好,但对患者视力和睑板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 不同透明角膜切口导致的角膜屈光力动态变化对比

    作者:邵东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颞侧和上方2.8mm透明角膜切口引起的角膜屈光变化.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分成A组32例32眼(颞侧角膜切口组),B组28例28眼(上方角膜切口组).检查术前、术后1d;1wk;1mo和3mo的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和角膜地形图.结果:A,B两组术前散光分别为0.67±0.31D,0.70±0.35D.术后1d;1wk;1,3mo,A组的散光分别为0.85±0.41D,0.75±0.38D,0.70±0.35D,0.68±0.33D;B组分别为1.18±0.46D,0.98±0.39D,0.80±0.31D,0.73±0.33D.术后各阶段散光均高于术前.A组的散光小于B组(P<0.05).术后第1d各组散光大,以后逐渐减小.术后1d;1wk;1,3mo,A组的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分别为0.65±0.30D,0.50±0.28D,0.43±0.21D,0.40±0.18D;B组分别为0.85±0.38D,0.71±0.35D,0.62±0.25D,0.49±0.20D.术后1d,A组SIA较B组小(P<0.05);各组SIA均随时间推移而减小,但A组SIA始终小于B组(P<0.05).结论:颞侧切口操作方便,术后的角膜散光状态和手术性散光均小于上方切口.

  • 复杂眼外伤的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

    作者:徐哲;巫雷;银丽;刘海兰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疗效.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脱离复位治疗复杂眼外伤26例26眼.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9眼,视力不变者6眼,视力下降者1眼;眼内炎2眼感染控制,眼内异物9眼均一次成功摘出,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者5眼,眼球萎缩1眼.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挽救眼球和恢复视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 洛伐他汀与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血流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彦琪;齐翔云;彭伟;孙建西;王艾萍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50例96眼,干性AMD 50眼,湿性AMD 46眼,随机分为两组.双盲法让患者口服洛伐他汀或安慰剂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及睫状后动脉(pog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对其频谱血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口服洛伐他汀3mo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升高,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升高,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性AMD各血流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一些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来影响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从而参与新生血管的抑制.

  • 准分子激光不同切削模式治疗近视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文彬;彭燕一;秦贤杰;廖妙云;易冰琰;张云云;杨文燕;赵霞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不同切削模式对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患者120例,分为LASIK手术组、ORK手术组和LASEK手术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80d,并对其术后l,7,30,90和180d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LASIK手术组、ORK手术组和LASEK手术组术后30,90d组间满意程度平均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180d,组间满意程度平均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切削模式之间满意程度均数的两两比较,以α=0.05为标准,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准分子激光ORK手术组早期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程度,而LASEK手术组可逐渐获得更高的满意程度.

  • 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性激素水平调节的影响

    作者:彭清华;刘慧莹;姚小磊;曾志成;吴权龙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干眼症对其性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为证实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可以调节干眼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我们收集了2007- 08/2008- 03共31例60眼干眼症患者,其中男5例,女26例.治疗前常规检查后,随机分为针刺药物组15例30眼和药物对照组16例30眼.针药组患者对其使用药物滴眼加针刺治疗,药物组单纯使用眼药水滴眼,治疗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雌二醇、睾酮以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前后雌二醇(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差异具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药物组的有效率为97.0%,药物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干眼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能双向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

  • 脱细胞真皮包裹PHEMA水凝胶义眼台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金凤;尹东芳;何庆华

    目的:研究脱细胞真皮包裹的水凝胶义眼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评价其生物学性能.方法:材料制备:用MMA和HEMA的聚合物单体加入NaCl成孔剂制备多孔水凝胶义眼台, 750mL/L乙醇浸泡制备同种异体巩膜包裹物.动物实验:新西兰白兔32只,右眼球摘除术后,16只植入脱细胞真皮包裹的直径为12mm的水凝胶义眼台作为实验组,16只植入保存异体巩膜包裹的直径为12mm的水凝胶义眼台作为对照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2,4,8,12wk)取材作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包裹材料对义眼台血管化程度和义眼台植入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差别.结果:MMA和HEMA的聚合物单体体积膨胀率为1.2,孔隙率为72%,孔径大小为450~520μm,且多为通孔.不同材料包裹PHEMA多孔水凝胶义眼台植入兔眶腔术后,所有32眼无肉芽肿发生及义眼台排出.光镜结果显示纤维血管组织2wk时从植入物外周长入,4~8wk时孔隙内胶原纤维逐渐致密,12wk时完成纤维血管化,扫描电镜显示植入物孔隙内逐渐被纤维血管组织填充,2wk时纤维血管组织附壁生长,12wk时孔隙内被纤维血管组织充满且孔间相连.对各组植入物纤维血管化程度进行测量,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化速度快(P=0.01).结论:PHEMA水凝胶义眼台和脱细胞真皮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眶内植入物,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 纤维连接蛋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的增殖、黏附和移行的影响

    作者:刘驰;付荣嵘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的增殖、黏附和移行的影响及其受体整合素α5亚基的表达.方法: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接种于不同浓度的FN(0,10,20,40mg/L)包被的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LE-B3的生物学特性,采用WS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黏附情况,划痕法观察细胞的移行并记录细胞缺损区闭合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整合素α5亚基的表达.结果:各浓度FN包被后,增殖实验中WST-8法检测的吸光值增高不明显(P>0.05).随FN包被浓度的增高,黏附实验中的吸光值逐渐增高,划痕实验中缺损区闭合的时间逐渐缩短,各浓度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整合素α5亚基随FN包被浓度的增高表达增强(P<0.05).结论:FN具有显著促进HLE-B3黏附和移行的作用,同时能上调其受体整合素α5亚基的表达.

  • 围绝经期大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

    作者:康刚劲;李平华;张新;陈再洪;谢敏

    目的:建立经济实用、可长期观察的围绝经期大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动物模型,以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寻求防治方法.方法:健康雌性、性成熟SD大鼠16只32眼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只行腹膜切开.术后2wk起两组分别用300g/L萘混悬液(0.5g/kg,2次/wk)、吐温- 80(Tween-80)灌胃,肉眼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两组大鼠晶状体变化.灌胃6wk后处死大鼠,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取其晶状体进行光镜下组织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肉眼下两组均未见明显晶状体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实验组有6只(10眼)大鼠晶状体出现空泡、小水裂以及前囊点状混浊;光镜下,实验组晶状体组织表现出典型白内障早期病理改变;对照组未见有明显晶状体改变.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术联合低浓度萘长间隔给药的大鼠模型能模拟围绝经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是一种经济、安全、适合于长期观察的围绝经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 水蛭提取液体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PAR-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禹燕;郑燕林;刘嘉立;左玉霞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液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chelial,RPE)细胞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水蛭提取液体外单独或与凝血酶共同作用于人RPE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法测定PAR-1的荧光表达.结果:PAR-1的免疫荧光光密度值比较:(1)凝血酶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R-1的IOD值下降(1 608±675,4 036±1 134,P<0.01).(2)单加水蛭提取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R-1的IOD值升高(9 998±2 374,4 036±1 134,P<0.01).(3)凝血酶和水蛭提取液同时加药组与凝血酶组比较,PAR-1的IOD值显著升高(19 664±5 436,1 608±675,P<0.01).表明水蛭提取液能竞争性抑制凝血酶对PAR-1的活化作用.结论:水蛭提取液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RPE细胞膜上的PAR-1的活化,阻断PAR-1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

  • 大鼠实验性慢性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作者:孙静芬;王玲

    目的:制作高眼压大鼠模型,观察高眼压对视神经的损害.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5只,烧灼右眼上方2支和外侧1支巩膜上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左眼作为对照眼.对造模成功的,分别于造模后1d,1, 2, 3, 4, 6, 8, 10wk各摘除6只大鼠双眼.在取出眼球前24h,用Fluorogold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逆行性染色,做视网膜铺片计数RGC,观察不同时段高眼压对RGC的影响.结果:右眼巩膜上静脉烧灼后各时间点造模眼平均眼压分别为42.2±1.8mmHg,37.9±2.3mmHg,36.1±2.0mmHg,33.6±2.2mmHg,32.2±2.4mmHg,30.1±2.0mmHg,30.5±2.1mmHg和27.6±1.3mmHg.术后各时间点的成模率分别为80.0%,76.9%,74.5%,71.7%,63.8%,56.1%,42.9%,41.4%.成模率和成模眼的眼压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GC密度在早期(巩膜上静脉烧灼术后3wk内)没有显著差别.造模后4wk高眼压组RGC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越来越显著.结论:巩膜上静脉烧灼法能诱导出持续的肯定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成模眼的眼压和随时间而下降.高眼压持续的时间越长,RGC的损失越多.

  • 中药单体榄香烯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作者:胡艳红;黄秀榕;祁明信;侯补元;冯春燕;陈胜;柯发杰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ffects of elemene,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B3,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hbFGF)诱导HLE-B3增殖,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殖状态下的HLE- B3,24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Ele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rhbFGF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浓度为53.5±5.4μg/L,较正常组(38.5±2.3μg/L)明显升高,Ele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浓度为29.5±2.9μg/L,较rhbFGF组明显下降( P<0.01).rhbFGF作用后HLE-B3内Ⅲ型胶原蛋白浓度为1.27±0.29μg/L,较正常组(0.83±0.12μg/L)明显升高,Ele作用后HLE-B3内Ⅲ型胶原蛋白的浓度为0.69±0.11μg/L,较rhbFGF组明显下降( P<0.01).结论:Ele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的同时也能抑制HLE-B3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干扰HLE-B3纤维化,可望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的理想药物.

  • 大鼠慢性高眼压青光眼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沙倩;聂庆珠;张阳;高殿文

    目的:手术建立慢性高眼压青光眼大鼠模型对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和视神经保护这三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方法:烧灼3条表浅巩膜静脉,并术中联合应用结膜瓣下浸有0.2g/L的丝裂霉素的凝胶海绵,阻断大鼠的眼部房水外流,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后2h;1,3,7,14,28,56d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亦处死5只大鼠;摘除眼球光镜下进行视网膜形态的观察及视网膜厚度测量,研究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和视神经损伤的特性.结果:大鼠手术眼与假手术眼、空白对照眼的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模率高,高眼压可稳定维持长时间,慢性高眼压将导致整个视网膜的变薄和萎缩.

  • 中药复方血栓通可抑制血管生成

    作者:罗旭昇;吴星伟;顾青;张红梅;施宇华;仇亚婷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法检测复方血栓通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复方血栓通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1.5625~100g/L复方血栓通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复方血栓通为0,3.125,6.25和12.5g/L时ECV-3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19±17,183±14,135±13和19±9;Matrigel实验显示,复方血栓通为0,0.390625,0.78125和1.5625g/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6.3±1.2,18.7±1.5,14.7±0.6和2.7±0.6.结论:复方血栓通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 玻璃体条件培养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P-ERK的影响

    作者:段辉;洪晶

    目的:探讨人玻璃体条件培养液(vitreous-conditioned medium,VCM)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内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影响.方法:将HRPE细胞培养在含100,250,500,1 000mL/L人玻璃体的DMEM条件培养液(VCM)里,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观察VCM作用不同时间及不同体积比的VCM作用下P-ERK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结果:VCM促使RPE细胞内ERK发生了磷酸化,且P-ERK发生了由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位.ERK的磷酸化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与VCM的玻璃体体积成正比,250mL/L的VCM刺激ERK磷酸化的效果强.ERK在加入VCM后5min开始磷酸化,10min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且持续约2h. 结论:一定体积分数的VCM使RPE内的ERK发生了磷酸化,激活后的P-ERKs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的调节.提示MEK/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thy,PVR).

  • 视网膜挫伤兔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志玉;史爱云

    目的:建立视网膜挫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形态特点.方法:选取40只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挫伤后1, 3h;1, 3, 7, 14, 30 d及正常对照共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以改良Allen重击法制备兔单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挫伤后获取兔眼标本,以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的病理变化,目镜测微尺(0.01mm)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NFL)厚度、内核层(inner nucler layer,INL) 厚度进行测量,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GC)计数.结果:挫伤后1, 3h组和1 d组NFL明显增厚(P<0.05),而7d组和14d组NFL明显变薄(P<0.05),3d组和30d组NFL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挫伤组GC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镜显示挫伤后3h组;1,3d 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7d组显著下降.结论:视网膜水肿和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是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机制.

  • 视盘内注射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安全性的电生理学评价

    作者:姜彩辉;张卯年;Mihoko Suzuki;Motohiro Kamei

    目的:探讨视盘内注射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的电生理学安全性.方法:首先将记录VEP的电极植入兔颅骨内.经兔睫状体扁平部将25μg tPA,12.5μg tPA及BSS注入视神经内0.1mL,并与第四组正常眼作比较(n=6).注入后1,3,7,14和24d行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检查,记录VEP及ERG.结果:检查未发现视神经内注射tPA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和其它损伤.各组VEP第1个波峰的潜伏期分别是24.6±1.5, 24.1±1.9, 24.0±2.0和24.6±1.3mS( P= 0.4112);振幅分别是124±42, 145±41, 132±48和117±29μV(P= 0.0649).各组ERG的a波的潜伏期分别是6.0±0.4, 5.9±0.4, 5.9±0.5和5.8±0.3mS(P= 0.6279);振幅分别是110±14, 112±15, 110±16和108±11μV(P= 0.7248).b波的振幅分别是151±12, 148±14, 144±16和141±20μV(P= 0.0957).结论:经睫状体扁平部向兔视神经内注射tPA,安全可行.

  • Captopril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底煜;陈晓隆

    目的:探讨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0±50mL/L高氧环境下饲养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2.7mL/kg Captopril,对照组注射9g/L的氯化钠注射液2.7mL/kg,连续5d.两组小鼠均于17d处死并摘除眼球, 采用ADP酶视网膜铺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检测MMP-2、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分支良好、新生血管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MMP-2染色较对照组减弱,PEDF染色较对照组增强.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2.7mL/kg Captopril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Captopril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临床表现罕见的流行性角结膜炎1例:腺病毒角结膜上皮炎

    作者:

    腺病毒角结膜炎,由腺病毒血清型8,19,37引起.腺病毒结膜炎典型的体征包括耳前淋巴结病变,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结膜滤泡.腺病毒角结膜炎角膜受累情况各不相同,多数患者有弥散的轻微的浅层角膜炎,局部隆起的点状上皮损害,随后形成上皮下混浊.我们报道一例罕见的腺病毒角结膜上皮炎,为临床表现特殊的流行性角结膜炎(EKC),并回顾相关特殊病例文献.患者,男,35岁,患腺病毒结膜炎,临床表现罕见,表现为角结膜上皮炎形式,这种病例文献未见报道.经过保守治疗患者痊愈.角结膜上皮炎可以是临床表现特殊的腺病毒角结膜炎.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艳丽;李静敏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粘度水平改变及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视神经的损害的意义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各20例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进行分析比较,并使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其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频谱形态和监听频声.各组间的均数差异比较用t检验,并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分别与CDI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3组青光眼与对照组比较除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血流变指标均显著升高;OA、CRA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而RI明显增高;3组青光眼的血粘度各项指标与OA和CRA的PSV、EDV呈负相关,与RI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内血粘度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其血粘度水平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潜在性危险因素;CDI对球后血管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罕见的眼睑毛发囊肿1例

    作者:

    患者,女,42岁,马来人,无痛性进展性右上睑肿胀2a就诊,无外伤史,身体其他处无同样病损.进行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毛发囊肿表现相符.毛发囊肿,尽管罕见,在眼睑病变中需要考虑到.

  • 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对术后眼内炎的预防作用

    作者:

    目的:研究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对术后眼内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6 09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001-10/2004- 05,3 075例3 075眼行白内障手术未用眼内抗生素,实验组,2004- 06/2007- 04,3 024例3 024眼术中前房用 0.1mL含1mg的头孢呋辛.两组的术前预防措施和手术步骤相同.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3(0.42%)和4(0.13%)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炎[P=0.031;OR=3.20(1.04-9.84)].两组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平均时间分别是术后30(3~75)d和25(2~35)d(P=0.35).研究细菌感染,实验组,烟曲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耐药,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敏感.未发现前房运用头孢呋辛的毒性和过敏性症状.结论:预防性前房运用头孢呋辛是安全的,可以预防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然而抗生素抗菌谱窄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可能性需要考虑.

  • LASIK术后1a外伤致角膜上皮瓣移位1例

    作者:李维义;高晓唯;刘海俊;余惠芳

    0引言近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各地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如火如荼地开展,大批近视患者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LASIK为现在应用为广泛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外伤对于接受过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更具潜在危险性.现将LASIK术后1a外伤致角膜上皮瓣移位1例患者资料汇报如下.

  • 滴用阿托品眼液致眼睑过敏2例

    作者:乔磊;王瑞夫

    1病例报告例A,男,3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伴眼胀,同侧头痛于2006-11-22就诊,检查视力:OD 0.6,OS 1.0,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央轴深2CT,周边房角约1/2CT,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色泽淡白,C/D约0.6,房角为闭角,OCT检查:视神经纤维层缺损,中心视野损害;左眼未见异常.眼压:右眼32mmHg,左眼16mmHg.诊断: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眶内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李强;曹东;杨兴旺;高雪辉

    1病例报告患者,女,72岁,于8mo前发现左眼内眦部长一绿豆大小肿物,摩擦感,无眼痛眼胀等其它不适,视力无下降,无视物变形感.未重视.肿物渐增大.于2008-10-12入院.入院查体:视力:OD 0.4(小孔镜0.6),OS 0. 1(小孔镜0.4).左眼内眦部球结膜处可见一椭圆形豆状肿物,约15mm×13mm,淡红色,质略韧,压痛(-),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内眦部已过泪阜,下方外侧界至下睑缘1/2处,中央外侧界至内侧角膜缘外1mm,上方外侧界至上睑缘内1/3,与眼睑粘连,内侧部上下穹窿部消失(图1);眼球外转、下转明显受限,内转及上转功能尚可;睑结膜略充血,结膜囊未见异常分泌物;角膜透亮,晶状体混浊,余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混浊.

  • 抗生素眼膏致剥脱性角膜炎2例

    作者:李昕彤

    1临床资料 患者A,女,21岁,2004- 03- 07以"双眼疼痛,伴视物不清"来诊.该患者自诉3h前因双眼眼红、痒感在药店购买氧氟沙星眼膏并自已涂眼后出现双眼剧痛、异物感、羞明、流泪、伴视物不清.收入院诊断:"双眼剥脱性角膜炎".询问病史,该患者有青霉素、先锋霉素药物过敏史.

  • 球囊成功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作者:蔡东顺;高丹宇;李惠民;龚雪鹏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1mo前因车祸致头部不慎摔伤.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眶骨折.1wk前出现右眼疼痛、眼球突出、视物不清、转入我院.专科检查:右眼睑肿胀、下垂,眼球突出明显.眼球听诊有杂音、触之有搏动感、球结膜血管扩张迂曲,右眼向颞侧活动受限,右眼球结膜颞侧片状出血,右眼视力下降.CT和彩色B超示右眼静脉扩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全脑血管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直接流入海绵窦内,致海绵窦眼静脉、岩上静脉、颈内外静脉提前显影,眼静脉明显扩张,而右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显影浅淡.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Ⅰ型、垂直斜视手术矫治1例

    作者:马鹤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自幼眼向内偏斜30a,伴歪头.17岁时(13a前)曾在他院做右眼斜视矫正手术,自述术后斜视程度无明显变化,歪头亦无改善.自2007- 06来合肥爱尔眼科医院要求进一步诊治.否认其他病史,无其他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Vod 0.6/1.0(+0.25/+3.00×85°→0.8),Vos 0. 8/1.0(0/+2.00×105°→1.0),色觉、光定位正常,右眼鼻侧球结膜可见陈旧瘢痕,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 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昆

    0引言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而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又可能存在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如角膜失代偿和继发性青光眼等[1],近年来普遍采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3].我院2001- 09/2008- 09共施行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普鲁卡因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塔里甫·吾布力哈斯;穆尼热·麦吉提;徐琳

    0引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CSC)是一病因不明及发病机制、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眼底病变.多累及黄斑区,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病因不明,常有多种诱发因素作用,如睡眠不足、紧张、劳累等,具有自限性, 3~6mo不用任何治疗大部分也可自愈[1] .

  •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垂直斜视的手术处理

    作者:李永亮;江玉山;马荣庆

    0引言先天性下直肌缺如表现为患眼自幼存在明显的上斜视,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美容需手术予以解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5例,均一次手术达到美容目的,现总结报告如下.

  • 复杂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低眼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秀玲;杨前

    0引言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低眼压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其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严重者可造成眼球萎缩,视力丧失.我们总结了31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低眼压的原因及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 眼球内金属异物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吴敏;李娟娟

    0引言眼外伤常常可引起眼球内金属异物存留,眼球内金属异物存留如果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处理,将可能引起外伤性白内障、铁锈症、视网膜脱离甚至眼内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总结过去3a我院收治的外院漏诊的眼球内异物病例,分析漏诊的原因.

  • 综合信息

    作者:

    关键词:
  • 近视眼患者动态轮廓眼压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斌;郭晓枚;李伟力;赵雅丽;支燕;张鸽

    目的:初步了解近视眼患者动态轮廓眼压及眼脉动幅度(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的分布特征,及该人群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er,DCT)眼压和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相关性.方法:对97例194眼近视眼患者采用PASCAL DCT进行眼压测量,记录IOP和OPA值,测量3次求平均值.性别之间的IOP,OPA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眼别之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DCT眼压与OPA,屈光度(等效球镜,SE)、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被检者总体平均DCT眼压为15.25±3.02mmHg,总体平均OPA为2.08±0.63mmHg.男性、女性DCT平均眼压分别为15.27±3.46mmHg和15.23±2.65mmHg;右眼、左眼DCT平均眼压分别为15.29±3.03mmHg和15.21±3.01mmHg,性别、眼别之间DCT眼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32,P=0.848).男性、女性OPA分别为2.00±0.60mmHg和2.14±0.64mmHg;右眼、左眼的OPA分别为2.09±0.64mmHg和2.07±0.61mmHg,性别、眼别之间OP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6,P=0.775).DCT眼压和OPA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28,P=0.074),DCT眼压和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之间也无显著相关关系(r=0.131,P=0.069;r=0.106,P=0.142;r=- 0.059,P=0.412).结论:初步获得DCT眼压及OPA在近视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显示在该人群中不同性别、眼别之间的DCT眼压及OP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为今后DCT眼压临床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CT作为一种新的眼压测量仪器,可以真实反映眼内压,测量时不受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