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睫状后动脉血流速度的研究

    作者:陈婷茹;周希瑗;郑元义;朱叶峰

    目的 应用声诺维(超声微泡)测定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睫状后动脉血流速度.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8例(33只眼)和正常人28例(28只眼)设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声诺维造影,观察睫状后动脉的血管分布和和血流速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睫状后动脉血流速度为(2.82±0.88) cm/s,正常组睫状后动脉血流速度为(4.90±1.00) cm/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实验为临床诊断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评价睫状后动脉血流状态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实时动态的新技术手段,增加了超声诊断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正常人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吴荣秀;李惠玲;张丽彤;赵洪林;焦焕利;宋崑;颜华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正常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CDFI技术测量80例(160只眼)正常人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各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左右眼及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0岁以上与以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CDFI技术测定眼部动脉血流参数,对临床眼部相关血流动力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彩超在研究眼底血供与视功能损伤关系中的应用

    作者:李安华;司马晶;窦晓燕;顾宝文

    目的:探讨眼钝挫伤患者眼球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视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76例(102只眼)眼钝挫伤患者根据其视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轻、重两组,平均年龄26岁(9~53岁),男65人,女11人,右眼39例,左眼63例.其中视网膜震荡26只眼,挫伤性前房出血24只眼,晶体不全脱位5只眼,挫伤性眼底出血21只眼,伴视网膜裂孔3只眼,眼眶骨折并球后出血、视神经挫伤12只眼,眼前后段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1只眼.每只患眼在检查视功能(视力、色觉、视野和VEP检查)时,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流速(Vmax),舒张期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并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度视功能损伤组CRA的Vmax(10.61cm/s)和Vmin(3.28cm/s)均低于轻度视功能损伤组,后者分别为13.87cm/s和5.31cm/s(P<0.05),RI则明显高于轻度视功能损伤组,分别为0.75和0.63(P<0.05).而在PCA,血流速度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I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8和0.62(P<0.05).结论:眼挫伤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球供血异常和视功能损伤,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可对眼挫伤后视功能受损状况做出评价.

  • 弱视眼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周荣芬;杨漪;房勤茂;李景胜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3例弱视儿童的眼动脉(Ophthamic artery,OA)、睫状后动脉(Postciliary artery,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血流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弱视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目的在于探讨眼血供状况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彩色多普勒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作者:葛嘉;余晓梅;严莉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易漏诊,彩色多普勒对OA,PCA和CRA血流参数的检测,能为其诊断及研究提供一定帮助.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正常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7.3岁,均无眼部疾患,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眼压均正常.青光眼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9岁,均经眼压,裂隙灯,房角和视野等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1.2方法:应用Acuson 128XP/10型和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仰卧位,自然闭合双眼,平视正前方.将探头轻放于眼睑上,作横向和纵向扫查,均由同一名熟练操作者完成.分别测定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Vmax,Vmin,Vmean,PI和RI值.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前后睫状后动脉血流及脉络膜厚度变化研究

    作者:蒋红文;谢玲玲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前后睫状后动脉血流及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 选取诊治的64例(69眼)湿性AMD患者,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时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中心厚度(CRT)、矫正视力(BCVA).结果 患者RI、PI、PSV、ED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CT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R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AMD对睫状后动脉血流无影响,但可引起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厚度降低.

  •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血压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杨瑞玲;杨时鸿;陈小清;仉玮;欧建苹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到人体重要脏器如心、脑、肾、视网膜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的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SPCA)及眼动脉(O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探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频谱形态的特点。

  • 正常人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利斌;文峰;王守境;叶桂荣;程昌秀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Imaging,CDI对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与眼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应用CDI技术测量30例(60眼)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各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CRA、PCA与OA血流参数及OA段间血流参数关系.结果:CRA、PCA与OA各相应血流参数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OA各部位相应血流参数间亦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1),并可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论:应用CDI技术分析球后各动脉血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对临床眼血流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彩色多谱勒对糖尿病眼及视网膜脱离眼血流动力学观察

    作者:郭光;张华;朱敏;关艳玲;王宇宏

    彩色多谱勒对于血流的检测具有无创伤性,可半定量测定、可信度高等优点[1、2].99年以来,我们应用彩色多谱勒对糖尿病、视网膜脱离及正常眼进行观察研究,分别测量了球后的三支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观察结果如下: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志芬;李荔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是检测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非创伤性方法[1],对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报告如下.

  • 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曹焕军;鞠学红;冷志敏;朱世杰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1)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21.7%),内侧睫状后动脉(20.0%),眼动脉第一段(18.3%).(2)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1/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85.0%.(3)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68.3%,内下方者占21.7%,外下方者占10.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以免引起视神经等结构缺血.

  • 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九冰;张庆生;刘存宁;朱广昌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系由供应视乳头的睫状后动脉循环障碍所致,其临床特征为视力突然下降、视乳头水肿和视野象限性缺损[1].以往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扩血管、神经营养药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本研究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AION,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高频超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动脉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赖会君;胡淑芳;汪惠宁;叶新华;王亚丽

    目的:用高频超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底动脉和指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找出二者血流动力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6例POAG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SA)和指动脉(FA)血流动力学变化.用相同的条件检测对照组72例的CRA、PSA、F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POAG组的CRA、PSA和F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POAG组与对照组的FA-RI/CRA-RI、FA-RI/SPA-RI、FA-PI/CRA-PI、FA-PI/SPA-PI比较,无显著差异.POAG组FA-RI与CRA-RI、SPA-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0.510.结论:POAG组眼底动脉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一致,POAG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参数PI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呈正相关,表明眼底血流动力学异常只是全身小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一部分.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与眼血流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建西;王斌;史宝强;张培;秦继宝

    目的测定服药前后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服药前后眼部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侧和颞侧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liary arteries,PCAs)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的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服药前DR组与正常组AngⅡ含量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服药前后AngⅡ含量、OA、CRA及PCAs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DR组服药前后AngⅡ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R组患者服药后OA血流速度较服药前略有提高,达不到正常标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DR组CRA及PCAs血流速度服药后较服药前提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循环.

  • 丹参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饶鼎鼎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DR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240mg剂量,观察组采用120mg剂量,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给药方式,1次/d,1疗程15d,中间有2周间隔,治疗为期30d,共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的前后均使用彩超血流显像检测对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和在舒张末期时的血液流速(EDV),大血液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将指标各进行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A,CRA和OA的EDV和PSV上升,RI下降,对其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几个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丹参川芎嗪可显著提高DR患者眼底微循环。

  • 糖尿病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聂芳;童明辉;车岩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67例和正常对照者40例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和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时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正常人不同年龄组血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正常人不同年龄组间的PS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EDV、R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患者PCA、CRA的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在无视网膜病变时不仅CRA而且PCA也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李科军;赵智华;赵晓彬;樊芳;贾志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脉络膜微循环情况,探讨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在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DR病变阶段分为无DR(NDR)组16例、非增殖型DR (NPDR)组20例、增殖型DR(PDR)组14例。另选择患有不影响眼部微循环的眼部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同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臂-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观察臂-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行球后血管血流状态的彩色多普勒(CDFI )检测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各组臂-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臂-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PSV、EDV均低于对照组,R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DR组PSV、EDV均低于NPDR组,RI高于NPDR组(P均<0.05)。NPDR 组、PDR 组臂-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与睫状后动脉 PSV 呈负相关(r =-0.844,P<0.01)。结论脉络膜微循环障碍的出现早于DR发病,是导致DR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的异常变化

    作者:陶天畅;王蕾;崇伟华;张芷萌;代贺华;许静;李根林

    目的 观察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ne-rod dystrophy,CRD)患者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CRD的患者[CRD组50例(100眼)]和正常人[对照组90名(180眼)],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I)检测其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大流速(time-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V)、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将CRD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CRD组患者的眼动脉TAMV为(14.29±3.88)cm·s-1,与对照组(12.44±3.64)cm·s-1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为1.75±0.42,与对照组(2.02±0.71)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D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TAMV、PI、RI分别为(4.60±1.29)cm·s-1、(1.61±0.41)cm·s-1、(2.59±0.67) cm·s-1 、1.11±0.31、0.63±0.10,与对照组[(10.82±2.97)cm·s-1、(3.28±1.11)cm·s-1、(5.50±2.06)cm·s-1、1.48±0.49、0.71±0.08]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RD患者的睫状后动脉PSV、EDV、TAMV、PI、RI分别为(7.36±2.18)cm·s-1、(2.28±0.82)cm·s-1、(3.99±1.22)cm·s-1、1.28±0.37、0.68 ±0.09,与对照组[(11.61±3.41)cm·s-1、(3.34±1.25)cm·s-1、(5.83±1.91)cm·s-1、1.49±0.43、0.70±0.09]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CRD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异常改变提示眼部血液供应与CRD的病理过程可能存在关联性,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赵露;洪慧;谢国丽;王艳玲

    目的 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 纳入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记录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采用Spectralis OCT的EDI技术,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心厚度.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视网膜中心厚度分别为(396.47±95.20)μm、(364.33±87.21) μm、(327.93±62.8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0±0.46) LogMAR、(0.56±0.27) LogMAR、(0.47±0.21) LogMA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56.64±57.11)μm、(251.37±56.76) μm、(248.27±56.22)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但不影响睫状后动脉的血流.

  • 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研究

    作者:杨洪滨;张小宇;张毅;崔浩;张丽琼;于永斌

    目的 研究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 选取30例(60侧)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睫状后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及毗邻关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睫状后动脉起自眼动脉第1段、眼动脉角、眼动脉第2段、眼动脉弯、眼动脉第3段.睫状后动脉分支形式分为内外侧和内外上侧2种类型,内外侧型常见.睫状后动脉内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弯,外侧支和上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角.内、外、上侧支的直径分别为(0.71±0.24)nm、(0.69±0.22)mm、(0.63±0.19)mm.结论 睫状后动脉的起始及眶内走行变异多,掌握睫状后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避免视神经缺血引起的视力丧失.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