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晶星Lenstar-900(LS900)与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延芳

    目的:比较晶星Lenstar-900(LS900)与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LS900与Oculyzer测量101例201眼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S900测得的角膜厚度为534.35±28.114μm,Oculyzer测得值为536.78±26.725μ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2.423±7.159μm.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8,P<0.01),同时两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67,p=0.000).结论:LS900与Oculyzer对于测量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的差异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临床中可以相互参照.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孟瑞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20例,比较患者配戴前、配戴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及角膜厚度.结果:配戴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及配戴1年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与配戴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配戴前后患者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1年后患者的六角形细胞比率较配戴前明显降低,配戴2年后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较配戴前明显升高,六角形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较小,长期配戴的安全性仍需继续观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能量模式对角膜及视觉质量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元昌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能量模式对角膜以及视觉质量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0例(520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0例(260眼),观察组运用爆破超声能量模式治疗,对照组给予连续超声能量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厚度以及视觉质量,并比较两组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手术之后1d的中央角膜厚度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之前、术后1d以及术后1周,观察组的前房深度均明显浅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佳矫正视力以及眼压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爆破超声能力模式可以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超声能量以及有效时间得到明显降低,并减少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几率,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术后的恢复速度快.

  • 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道升;余笑

    目的:分析探讨LASEK术后造成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治疗的且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536例10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术中消融深度、光学区直径及术后反应和眼压情况.结果:屈光回退>-1D者50例90眼,回退发生率为8.55%,回退等效球镜度数-1.25~3.75D,平均(-2.35±1.12)D;回退发生多在术后6个月内,回退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术中消融深度及术后haze反应有密切关系,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中消融深度越深者,术后回退发生率越高,在超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达19.4%,而与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厚度及术前角膜曲率无明显关系.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超高度近视组,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仍建议LASEK不作为首选术式.

  • 超声生物显微镜和光学测量仪对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及角膜厚度测量的比较

    作者:刘杏;赵博;蔡小于;陈秀琦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与光学测量仪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值及角膜厚度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德国产Zeiss-Humphrey 840 UBM、瑞士产Haag-Streit前房深度计及角膜厚度计测量闭角型青光眼17例(32只眼)的前房深度和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32只眼)UBM测量的平均前房深度为(1.939±0.199)mm,前房深度计测量的结果为(1.882±0.254)mm,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UBM测量的平均角膜厚度为(0.579±0.077)mm,角膜厚度计测量的结果为(0.581±0.060)mm,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BM测量的前房深度值大于前房深度计测量值,而UBM与角膜厚度计测量的角膜厚度值相似.UBM可以精确地测量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

  •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A超对角膜厚度的测定分析

    作者:洪荣照;吴正秀;刘晓瑞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角膜测厚仪(A超)检测角膜厚度,并将测定值作比较分析,以探讨角膜厚度的正常值.方法:分别用UBM及A超对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测定值,按男女、每10岁一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1.UBM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为620.7 μm±44.45 μm,较A超测的厚,比<眼科全书>等文献提供的正常值厚;2.角膜厚度值,在角膜中央及周边各方位间,在性别上等都存在着差异.结论:UBM 检测的角膜厚度,较眼科文献中提供的正常值及其他仪器的检测值大.本文给出了正常角膜厚度的建议值.

  • Pentacam系统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患者角膜厚度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士胜;张静;姚文琴;廖华萍;戴南平;于青;刘春雷;董世奇;廉井财

    目的 比较Pentacam系统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前近视患者中央角膜薄点厚度的差异.方法 对准备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9例138只眼,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薄点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ntacam系统、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薄点厚度值分别为(548.0±28.9) μm和(538.8±29.4)μm,两者高度正相关(P<0.05).Pentacam系统比A型超声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厚(9.2±9.9)μm,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该差值与A型超声测量角膜厚度值负相关(P<0.05),而与屈光度、年龄等无关.结论 Pentacam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值略高于A型超声法,尽管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相互间还不能完全替代.

  • 现代角膜塑形镜控制小学生近视发展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志斌;冯敏;涂萍萍

    目的 观察小学生佩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对其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69例小学生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年进行复查.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佩戴前后近视度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佩戴前等效球镜度为(-2.85±0.13)D,佩戴满1年,停戴1周,门诊快速扩瞳验光,等效球镜度(2.89±0.19)D,增幅(0.17±0.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8例小学生等值球镜下降0.25~0.75D.角膜曲率比较:佩戴前平均角膜曲率(43.26±1.42)D,佩戴后平均角膜曲率为(43.15±1.41)D,较佩戴前扁平(0.11±0.1)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戴镜后角膜中央厚度减薄0.15~6.8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小学生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小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角膜曲率、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现代角膜塑形镜为治疗小学生近视的较好的方法.

  • Orbscan角膜地形图在眼科中的应用

    作者:秦力维;燕振国;张晓春;曹虹

    1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是由Orbtek公司生产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它利用一光学扫描装置对被检查角膜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角膜前后高度地形图,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地形图及全角膜厚度图,此种角膜地形图系统是至今为止能提供详尽的关于角膜地形及厚度数据的检查系统.

  • 几种眼前节分析仪在角膜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余晨颖;杨亚波

    近几年临床上出现了许多可用于眼前节测量的新技术,如Orbscan角膜地形图技术、Scheimpflug技术、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以及共焦显微镜技术等,它们各有特点,可以使医生更加方便、准确、客观地对角膜进行临床观察.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的测量可由经典的Placido盘角膜地形图仪完成,亦可借助能够生成三维角膜模型的断层扫描仪来完成,如Orbscan和Pentacam系统.能够测量角膜厚度的仪器种类很多,除传统的超声测厚外,上述各种技术均能完成角膜测厚,但是不同仪器的测量值之间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在临床使用时必须引起注意.

  • 近视与角膜厚度的关系及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

    作者:曾阳发;刘杏

    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与正常人不同,部分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偏薄,经过屈光手术和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治后,角膜明显变薄,这会使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偏低,从而影响这类青光眼患者的诊治.本文就近视与角膜厚度的关系及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进行综述.

  • 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王卫群;孔令训

    眼压是诊治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参数.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受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正常人群中角膜中央厚度个体差异较大,带来眼压测量值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引起一些临床意义,对高眼压症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治造成影响.本文就正常人的角膜中央厚度、每日角膜厚度变化曲线、与眼压测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眼压和青光眼的角膜厚度方面进行综述.

  • 影响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熊洁;邓应平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近视患者300例,每例对一眼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欲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按近视程度分为四组,低度近视(≤-3.00D)41例,中度近视(>-3.00,≤-6.00D)130例,高度近视(>-6.00,≤-9.00D)95例,超高度近视(>-9.00D)34例.经散瞳检影验光、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及A超检测患者LASIK术前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统计每例患者一只眼的数据(共300眼),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 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2±1.73)mm,(25.33±1.49)mm,(26.04±1.92)mm,(27.47±2.57)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曲率仅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与低、中度近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角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眼轴长度分别与近视屈光度(r=0.734,P=0.000)及垂直、水平径角膜曲率(r=-0.312,P=0.000;r=-0.328,P=0.000)相关.结论 对于低、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增长为影响近视屈光度的主要因素,高度近视患者还同时受角膜曲率改变的影响.随着眼轴的变长近视屈光度增高,角膜曲率变小,角膜变平.不同量的角膜曲率改变和不同量的眼轴增长互相配合,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近视.

  • 傅立叶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博;周跃华

    目的 探讨傅立叶OCT(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36例(56眼);临床前期圆锥角膜患者38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Tomey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查.可疑圆锥角膜者,经3-6个月随访角膜地形图KSI值增大或局部曲率较前增高,诊断为临床前期圆锥角膜.采用RTVueOCT测量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患眼及正常对照组双眼的角膜厚度参数,包括上方与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I值)、鼻上方与颞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N-IT值)、小角膜厚度值(MIN)、小与中间值角膜厚度差(MIN-MED)、小与大角膜厚度差(MIN-MAX)、薄点X-location和薄点Y-location.比较三组间参数差异,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参数区分正常对照组和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的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主要指标S-I值、SN-IT值、MIN、MIN-MED、MIN-MAX、薄点X-location和薄点Y-location、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及临床期圆锥角膜组的IT-SN、I-S、MIN、MIN-MED、MIN-MAX值均明显增加,且呈递增趋势(P均<0.05).上述各参数在区分临床前期圆锥角膜和正常对照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32、0.858、0.769、0.790;切点分别为-28.5、-33.5、487.0、-22.5、-53.0 μm;其敏感性分别为0.632、0.404、0.667、0.596、0.632;特异度分别为0.833、0.967、0.900、0.937、0.917.结论 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能有效地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

  • 角膜塑形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研究

    作者:毛欣杰;周杭帅;刘然;吴从霞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后1天角膜形态变化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50~-6.0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5例(30眼).方法 双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前、配戴一夜摘镜时和摘镜后4小时分别测量等效球镜度、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平坦、陡峭K值和中央角膜厚度,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黏滞性CH值,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一夜后等球镜效度由配戴前(-3.72± 1.82)D下降到(-2.12± 1.93)D,角膜曲率平坦K1值从(41.95±1.12)D下降到(41.22±1.34)D,摘镜4小时后等效球镜度回升到(-2.59±1.98)D,角膜曲率平坦K1值回升到(41.44±40.10)D.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一夜后由(535.9±34.5)μm增加到(553.3±36.6)μm(P=0.000),摘镜4小时恢复至(535.0±40.3) μm.配戴一夜后CRF值由(10.0±1.4)mm Hg升高至(10.7±1.5)mm Hg(P=0.037).CH值由(10.6±1.4)mm Hg略有升高至(10.7±1.3) mm Hg(P=0.208).摘镜后4小时,与刚摘镜时比CRF值回降至(9.6± 1.2)mm Hg(P=0.000),与配戴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CH与配戴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天角膜生物力学随角膜形态变化而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可作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微观结构变化的一种观察手段.

  • 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对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影响

    作者:朱小敏;李海军;朱晓燕;贺翔鸽;谢琳

    目的 探讨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对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方法 随机分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剂组(Tra组)(71眼)和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剂组(Bri组)(48眼).利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检查用药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顶端角膜厚度(ApexCT)、薄角膜厚度(TCT)以及距离TCT 2、4、6、8μm处的角膜厚度(CT2、CT4、CT6、CT8)变化,以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校正眼压(c-IOP)值的变化.主要指标 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矫正眼压.结果 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Tra组CCT变化在(555.35±36.51)~(549.68±36.43) μm(P均<0.05)、ApexCT变化在(553.80±36.42)~(549.14±36.41) μm(P均<0.05)、TCT变化在(552.11±36.29)~(546.15±35.87) μm(P均<0.05)以及CT2、CT4、CT6、CT8较用药前均有相似变薄趋势(P均<0.05).其中用药3个月CCT较用药前平均变薄(4.63±0.62) μm,6个月时平均变薄(5.67±0.64)μm.用药前与用药3、6个月的c-I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i组用药3、6个月后角膜厚度及c-I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是导致角膜厚度变薄的潜在危险因素,而眼压矫正值无明显影响.

  • 配戴一年以上的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

    作者:赵可浩;陆文秀;王文萃;雷红;李造兰;关威

    目的 观察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新力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且欲停戴重新验配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方法 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平坦轴曲率、角膜陡峭轴曲率、角膜散光、角膜厚度.结果 角膜平坦轴曲率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分别为(42.32±1.87)D、(40.18±1.83)D、(41.97±1.86)D,角膜陡峭轴曲率分别为(43.46±1.76)D、(41.46± 1.74)D、(43.30±1.90)D,两指标配戴前与停戴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534,0.777).各时间点角膜散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戴镜中角膜厚度略变薄,配戴前及连续戴镜12个月分别为(546.23±24.33)μm、(537.18±27.89)μm,停戴后逐渐恢复至(541.23±22.25)μm,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塑形效果稳定后每矫正-1.00 D屈光度实际下降K值为(0.52±0.18)D,实际角膜厚度变薄为(2.35±2.23)μ m.停戴3~4周后K值恢复程度为(86±15)%,角膜厚度恢复程度为(68±45)%.结论 停戴夜用角膜塑形镜3~4周后各角膜参数恢复至接近戴镜前水平.

  •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翟洲;杨晓;王化荣;方冰兰;戴祖优;魏玲

    目的 观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03例(197眼)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9.0±7.5)岁,平均等效球镜度(-3.25±0.91)D.方法 过夜戴角膜塑形镜,采用眼前段分析仪(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后1天、1个月和3个月角膜中央和距中央半径1、2、3、4 mm处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中央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屈光力.结果 戴镜3个月后等效球镜度减少(-3.01±0.09)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3个月后角膜中央屈光力减少(2.40±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1天不同位点角膜厚度均增厚,中央区、半径1 mm、2 mm、3 mm、4 mm处角膜分别增厚(5.90±3.69)μm、(7.54±3.73)μm、(10.52±3.91)μm、(11.76±4.23)μm、(9.33±4.93)μm.戴镜1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厚度分别减少(-4.18±3.68)μm、(-0.50±3.73)μm;半径2、3、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6.39±3.91)μm、(9.57±4.22)μm、(2.00±5.05) μm;戴镜3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减少(-6.61 ±3.67)μm、(-3.67±3.72)μm,半径2、3、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3.05 ±3.90) μm、(6.42±4.21)μm、(5.63±4.94)μm.除半径4 mm位点以外,其他各角膜位点在不同配戴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角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快于周边角膜厚度(P=0.00).结论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位点厚度的变化与角膜形状改变一致,中央角膜变薄,从旁中央半径2 mm开始角膜增厚.

  • 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中角膜切削厚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日平;辜美山;孙丽霞;李瑾瑜

    目的 通过术中利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评估飞秒激光制瓣联合LASIK、LASIK与LASEK三种手术中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103例200眼,其中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50例100眼,角膜板层刀LASIK组30例57眼,LASEK组23例43眼.方法 术中使用实时角膜厚度测量(OCP)技术分别测量制瓣后激光切削前和激光切削后的中央角膜厚度,从而计算实际角膜基质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激光系统预期大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三种术式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主要指标 理论角膜切削深度、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7.22±31.13)μm,准分子激光系统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52±25.47) μm(t=-12.55,P<O.001).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6.30±22.93)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4.26± 16.37)μm(t=-12.44,P<0.001).LASE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06.72±23.77)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31±20.46)μm(t=-4.44,P<0.001).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预计值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为(17.69±14.10)μm,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为(22.04±13.38)μm,LASEK组为(7.41±10.95)μm.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刀制瓣LASIK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LASEK术式组切削深度差值较大(P均<0.001).飞秒激光组与角膜板层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术中实时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所测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激光系统预计值大,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床厚度时需考虑到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值存在.

  • 重新认识角膜塑形术

    作者:谢培英

    近十年来角膜塑形术发展迅速,通过持续配戴高透氧材料的逆几何型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治疗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眼视光学界的高度评价.本文从角膜塑形术对近视控制的效果、角膜塑形机制研究、角膜塑形镜配戴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以及生物力学、眼压、前房的变化,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眼表并发症等方面,介绍其近期研究成果,希望继续受到专业领域的高度关注.

325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