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调节滞后及AC/A的影响

    作者:贺春香;沈兰珂;李小雪;李苗;王华;王莉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调节滞后及AC/A的影响并探讨防控应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门诊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患者,定期复查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比分析戴镜前和戴镜后1月、3月、6月、12月的调节滞后量和AC/A变化.结果:经严格复查随诊,戴镜后未出现严重的角膜并发症;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调节滞后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降低,并趋于稳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安全、有效;并能改善调节滞后量,优化AC/A,这也可能是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原因.

  • Model 310眼动追踪仪测量年轻人AC/A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菁菁;徐丹;姜俭

    目的分析眼动追踪仪测量的青年受试者包括正视者与迟发性近视者AC/A的差异.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选取40例年轻受试者,根据问卷调查和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组(17例)和迟发性近视组(23例).方法使用Model310眼动追踪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性辐辏,使用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反应,获得刺激性AC/A(AC/AS)和反应性AC/A(AC/AR).主要指标调节性辐辏、调节反应、AC/A.结果迟发性近视组和正视组的AC/AS分别为4.8472和4.6533,AC/AR分别为7.4733和7.5385,两个比值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767,0.959),两组在各调节刺激水平的调节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P=0.728),AR/AS曲线斜率较为接近.结论眼动追踪仪测量的AC/A在正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C/A不是体现两者差异的参数.

  • 双眼内直肌后退术治疗高AC/A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作者:刘冬梅;刘华;李宁;张彬

    目的对高AC/A的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观察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5例高AC/A的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后徙量依据斜视度数而定,术后观察眼位,AC/A值及双眼单视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后视远斜视度数平均减少36.80棱镜度,视近斜视度数平均减少48.80棱镜度;9例患者术后双眼立体视锐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3例患者术后不再需要双光镜.2例患者视近斜视度数没有得到改善,术后仍需戴双光镜.结论对高AC/A的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 AC/A 的影响

    作者:赵宏伟;刘怡;白凤华;高平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对 AC/A 的不同影响。方法对23例(4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34例(68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和 AC/A 值。结果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35±0.25D ,框架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82±0.36D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平均 AC/A 值降低了0.83±0.23,框架镜组增加了0.12±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减缓青少年的近视加深,降低 AC/A 值,使患者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更加协调。

  • 针刺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锐;丁淑华;洪德建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期AC/A值及视疲劳评分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于AC/A值的影响及对于视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序贯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门诊视疲劳患者84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针刺组)、B组(新泪然组)各42例,分别予针刺治疗和局部点用羟糖甘滴眼液.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6m,40 cm,40 cm+1 D隐斜量的测量,计算各患者的计算性和梯度性AC/A值,并进行视疲劳评分.结果 1.组间比较:计算性和梯度性AC/A比率方面,治疗后无论是绝对值,还是较治疗前的变化值,2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视疲劳评分方面,A组治疗后各时间的视疲劳评分变化值均明显好于B组(P<0.01).2.组内比较:计算性AC/A值比较,A组在治疗后1周,B组在治疗后1周、2周,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1,P<0.05).梯度性AC/A比较,A组在治疗后1周和2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治疗后各时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视疲劳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刺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视疲劳患者的梯度性AC/A值;在缓解视疲劳症状方面,针刺效果明显优于点用新泪然,但在改善视疲劳患者AC/A方面并无优势.

    关键词: 视疲劳 AC/A 针刺
  • 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金鸥;乐园罗

    目的 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 以28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6,-0.495及-0.463,P均小于0.05);考虑到AC/A与调节滞后相互关联,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仍有相关性(r=-0.383,P<0.05).结论 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高AC/A型内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德海;庞琳;曹奕雯

    目的 探讨高AC/A型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患者均用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合并远视者,足矫配镜,连续戴镜6个月以上,测量戴镜后看远及看近斜视角.双眼单视功能检查情况,看近用Titmus立体视图版检查,看远用同视机检查.全部患者均采用Parks切口,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以戴全矫镜后看近斜视角为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手术量.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眼位情况、眼球运动、集合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结果 术后1周眼位正位率为76.3% (58/76),1个月82.9% (63/76),6个月85.5% (65/76),1年时92.1% (70/76).看近眼位从术后1周平均+8.9△逐渐变为1年+2.6△,变化幅度为+6.3△;看远眼位从+4.2△变为+0.3△,变化幅度为+3.9△.随访末期,看近与看远时的双眼单视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球运动及集合功能,在术后和随访末期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AC/A值降低幅度为6.67~16.67,平均为(8.03±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AC/A型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 AC/A 内斜视 手术
  • CCP综合训练对AC/A的影响

    作者:陈连萍;俞慧燕

    [目的] 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凸透镜+三棱镜(CAMP+CONVEX+PRISM,以下简称 CCP)三者结合应用对近视儿童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简称AC/A)的影响.[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视光门诊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屈光状态、隐斜性质分组,分别进行CCP综合训练,3个月后记录其AC/A及隐斜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AC/A及隐斜度治疗前后不同组有不同的变化.1)在内隐斜组中低、中度组AC/A减小,内隐斜度减小具有统计意义(P<0.05),高度组AC/A及隐斜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外隐斜患者治疗前后AC/A没有变化(P>0.05).6~12岁患者治疗前后外隐斜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6岁患者外隐斜度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进行性近视中,AC/A的异常与眼外肌的失衡可能互为因果,其导致了眼轴的不断延长和近视眼的深度化.CCP综合训练对恢复正常AC/A及眼肌的平衡有促进作用.

  • 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娜;武正清;何芳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行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对双眼视功能(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影响,以寻求导致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的原因,同时为近视眼患者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量的设计提供另一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来我院行LASI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IK组,选取例来我院行LASE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EK组,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病例近视度数<-6.00 D,年龄<30岁.观察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术前戴镜比较,LASIK组和LASEK组在手术后1周、1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术后1周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均呈一过性的降低,然后逐渐恢复,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有关.

  • 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综合训练对儿童近视眼AC/A的影响

    作者:陈连萍;俞慧燕

    目的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CAMP+CONVEX+PRISM,CCP)3者结合应用对儿童近视眼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16岁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6~12岁组和12~16岁组;按隐斜性质分为内隐斜组和外隐斜组;按近视程度分为高度组、中度组、低度组,分别进行CCP综合训练3个月,记录训练前后AC/A及隐斜度.结果大多数内隐斜患者经过训练,AC/A及内隐斜度减小.但外隐斜患者AC/A变化不明显,6~12岁患者外隐斜度也无明显改变,12~16岁患者外隐斜度减小.结论CCP综合训练对恢复异常的AC/A,治疗调节性隐斜视有一定疗效.

  • 不同阅读距离的调节反应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表达

    作者:徐丹;吕帆;瞿佳

    目的检测近视眼在不同距离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等参数.研究其在正视眼、稳定性近视眼和进展性近视眼中的表达.方法38名志愿者,根据屈光状态分组,测量在不同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AR)和调节性辐辏(AC/A),并分析结果.结果进展性近视组的AR/AS斜率显著低于正视组(P<0.05),进展性近视组的AC/A高于正视组和稳定性近视组(P<0.01).进展性近视组在高调节刺激水平(2 D,3 D)下所表现的调节反应显著低于正视组(P<0.05).结论进展性近视组在高调节需求下有较低的调节反应,较高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模糊像,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可能是引发眼轴近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晓霞;徐志刚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皀变化及其影响因糽和临床惿义.方法 将267只眼根据等效球镜-1.00D~-3.00D;-3.25~-6.00D;-6.25~-10.00D分愳A、B、C三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框架慅镜、术后裸眼不同时段(1月、3月)皀AC/A值,并迚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A、B、C三组术后1个月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慅镜AC/A值(P<0.05),术后3个月AC/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惿义(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慅镜、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飞秒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慅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1);与性别、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飞秒LASIK术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皀AC/A值皀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慅镜水平.术后AC/A值受术前慅镜AC/A值、屈光度数、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皀影响.

    关键词: 近视 飞秒LASIK AC/A
  • 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治疗高AC/A调节性内斜视

    作者:龙开荣;陈莺

    目的 探讨双眼内直肌后徙术对高AC/A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及手术量的应用.方法 对23例高AC/A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术后随访6月-24月,对其AC/A、眼位、双眼单视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眼位满意21例(91.30%),其中12例(66.67%)建立双眼单视功能,立体视锐度得到不同程度提高,Ac/A明显降低.结论 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高AC/A调节性内斜视的有效方法 ,常量后徙对中度斜视适用、有效,对小斜视度和大斜视度者,需要作相对的调整.

  • 两种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 AC/A 的对比研究

    作者:杜玲芳;武正清;何芳;宋伟琼;张艳丽;林鹏飞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AC/A及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戴镜1,3,6mo;1a。结果:试验组戴镜前和后1,3,6 mo;1 a的AC/A值分别为4.05±2.03,3.05±1.85,3.31±1.02,3.14±1.64,3.20±1.55,戴镜后1,3,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分别为4.12±1.86,4.09±1.38,3.58±1.45,3.84±1.41,4.23±2.01,戴镜后1,6 mo;1 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mo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戴镜前无显著差异( P>0.05);戴镜后1,6mo;1a,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3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近视度数增长的观察时间为1a。试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 ,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能降低高AC/A值,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近视度数增长后AC/A值会偏高。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视疲劳患者眼动参数的研究

    作者:郭锐;洪德健;丁淑华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所致视疲劳患者眼动参数的异常,初步探讨刺激性AC/A与视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序贯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门诊视疲劳患者84例,根据有无屈光因素分为A(屈光性)、B(非屈光性)两组各42例,进行6m,40cm,40cm+1D隐斜量的测量,计算各患者的计算性AC/A和梯度性AC/A,分别与Morgan正常值进行比较,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A组,B组的远距离隐斜均明显大于此Morgan值(P<0.05),同样A组,B组的近距离40cm处隐斜量也大于Morgan值(P<0.05),而A组,B组的梯度性AC/A值均要显著低于4/1(P<0.05),但A,B两组之间远、近距隐斜及计算性AC/A、梯度性AC/A等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疲劳患者较正常人群在远近距离具有更高的外隐斜,而具有较低的梯度性AC/A值,刺激性AC/A值尚不能作为不同类型视疲劳的分类指标.

    关键词: 视疲劳 隐斜 AC/A
  • 浅谈AC/A在解决视疲劳问题中的应用

    作者:苗伟丽

    目的:从本质上减轻常规屈光矫正无法消除的视疲劳问题.方法:通过测量眼位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的异常,结合患者的屈光不正状态及外部因素,修正常规屈光矫正值,并辅以针对性的训练,确定正确的矫正处方.结果:较好的解决了常规屈光矫正引起的视疲劳症状,为该类病例的解决提供借鉴.结论:AC/A是双眼视功能分析中重要的一项检查,是诊断和处理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可靠依据,对于解决视疲劳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视疲劳 AC/A 病例
  • 近视患者LASIK术后AC/A变化观察

    作者:渠敏;贺瑞;冯熠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屈光矫正后AC/A的变化.方法:选取近视眼患者119例(238眼),常规LASIK术前检查,应用遮盖法及三棱镜联合Maddox杆法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裸眼及配戴矫正眼镜时固视33cm及6m处点光源时的偏斜度,并计算AC/A值,将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近视患者119例中发现外隐斜82例(68.9%),显性外斜视35例(29.4%),内隐斜和内斜视各1例(1.7%).所有患者术前裸眼平均AC/A为3.24±2.01,术前佩戴矫正眼镜平均AC/A为4.20±1.97,术后裸眼平均AC/A为4.01±1.66,术前裸眼平均AC/A与术前佩戴矫正眼镜平均AC/A相比t=3.72,术前裸眼平均AC/A与术后裸眼AC/A相比t=3.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近视患者经LASIK手术后比术前裸眼时的AC/A高;配戴框架眼镜和角膜屈光手术后对AC/A值影响一致.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晓霞;徐志刚;郝月茗;赵丽丽;张焱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nsis, LASIK)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将267眼根据等效球镜-1.00~-3.00D;-3.25~- 6.00D;- 6.25~-10.00D分成A,B,C三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框架戴镜、术后裸眼不同时段(1,3mo)的AC/A 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A,B,C三组术后1mo 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术后3mo AC/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戴镜、术后1mo和术后3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r=0.153,P<0.01),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 0.196,P<0.01;r=- 0.218,P<0.01);与性别、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LASIK术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的AC/A 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mo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术后AC/A值受术前戴镜AC/A值、屈光度数、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关键词: 近视 LASIK AC/A
  • 视疲劳与双眼视功能各参数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立华;贾丁;贾亚丁

    目的:研究双眼视功能各参数中与视疲劳的发生有关系的参数,以发现在视疲劳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为进一步通过视功能训练改善视疲劳症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选取门诊患者50例,年龄11~37岁.其中,有视疲劳症状患者25例,无症状者25例.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以及双眼视功能各项参数(隐斜视,AC/A,融合范围等)测定,并分析结果.结果:有视疲劳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之间,视远及视近隐斜无统计学差异;AC/A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融合范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视疲劳的发生与双眼视功能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AC/A)异常是视疲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晓霞;徐志刚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皀变化及其影响因糽和临床惿义.方法 将267只眼根据等效球镜-1.00D~-3.00D;-3.25~-6.00D;-6.25~-10.00D分愳A、B、C三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框架慅镜、术后裸眼不同时段(1月、3月)皀AC/A值,并迚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A、B、C三组术后1个月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慅镜AC/A值(P<0.05),术后3个月AC/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惿义(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慅镜、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飞秒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慅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1);与性别、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飞秒LASIK术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皀AC/A值皀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慅镜水平.术后AC/A值受术前慅镜AC/A值、屈光度数、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皀影响.

    关键词: 近视 飞秒LASIK AC/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