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可视化磁力导航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中的应用

    作者:张浩;张立海;黄睿;毛智;张里程;孙永;唐佩福

    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 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 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青壮年患者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华峰;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孙浩林

    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 评分、ODI 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 BMI 对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及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及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 华蟾素和顺铂对骨肉瘤MG-63细胞联合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宋科官;张涛;严峰;孙远新;王海;周永飞

    目的:探讨比较华蟾素( cinobufagin )协同顺铂( cisplatin )对人骨肉瘤细胞株 MG-63的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 MG-6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采用 MTT 比色法测定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情况和药物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观察骨肉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肉瘤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学上的改变。结果华蟾素和顺铂均对骨肉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素组、顺铂组及华蟾素+顺铂组在药物浓度不同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在药物浓度低于80μg/ml时,各实验组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药物浓度达到80μg/ml时,华蟾素组和顺铂组药物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再增加,但华蟾素+顺铂组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药物浓度达到160μg/ml时,抑制作用仍强于其浓度为80μg/ml时。各实验组在药物浓度相同时华蟾素+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华蟾素或者顺铂。结论华蟾素+顺铂对骨肉瘤 MG-63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顺铂或者华蟾素;在抑制骨肉瘤 MG-63细胞生长方面,华蟾素协同顺铂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Poland综合征常见的上肢及手畸形的临床特征

    作者:于龙彪;田文;张国安

    Poland 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双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 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炜;田文

    尺骨撞击综合征( ulnar impaction syndrome,UIS )是尺侧腕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它是一种退行性变,是由于过多应力持续作用于尺腕关节面上,造成一系列病理及临床改变。其病因包括:(1)尺骨正向变异:尺骨远端关节面与桡骨乙状切迹的关系,若超过为尺骨正向变异,相等为可疑正向,短于为负向;(2)三角纤维软骨板(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 )发育薄弱;(3) TFCC的变性;(4)慢性劳损,尺腕关节长期撞击。治疗手段可以是保守,也可以是手术。目前的手术方法有:Wafer 术式,尺骨短缩截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切除,Sauve-Kapandji 术式和 Darrach 术式。现重点介绍尺骨撞击综合征在生物力学、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的新研究进展。

  • V 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附二例报告

    作者:李文军;陈山林;田光磊;田文;王树锋;张友乐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 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 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 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 型: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 [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 [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 V 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建寅;石明国;张友乐;沈成

    目的:回顾总结28例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假性动脉瘤28例,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瘤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瘤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零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瘤复发。自体静脉移植的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瘤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的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的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瘤常见的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假性动脉瘤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帮助,MRI 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瑾;李淳;刘波;陈山林;田光磊

    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 KHE )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 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 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本刊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欢迎订阅2014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月刊)

    作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主办的骨与关节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号:CN10-1022/R,ISSN 2095-252X。本刊以广大从事骨与关节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国内外有关骨与关节疾病的新学术动态、临床诊治经验和基础科研成果。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骨与关节疾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栏目为专家述评、专题、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综述、病例报告等形式。采用在线审编系统,不接受纸质投稿。投稿请登录《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网站( http://www.cjb304.com )进入远程稿件采编系统进行操作,稿件全文应采用 word 格式。欢迎广大从事骨与关节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工作者踊跃投稿。

  • 2014 Spinendos国际经皮脊柱内镜学术研讨会通知

    作者: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师定期考核培训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 Spinendos国际经皮脊柱内镜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举行。侯树勋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席,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

  • 2014公济骨科论坛第一轮会议通知

    作者: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4公济骨科论坛将于2014年5月23~25日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蔡郑东、王秋根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将聚焦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及骨科护理的热点问题与新技术进行重点研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内容作精彩报告。

  • 第七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通知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第七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将颠覆传统的授课模式,秉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教育精神,充分运用互动网络教育平台,通过课程网络直播、课程网上回顾等新途径传播教育资源。同时,本着增强课程实用性的理念,加重实体操作讲解项目的比重,以授课连同手术演示的崭新教育形式结合网络化教育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传播。会议期间,除继续以往的理论课程外,增加多形式的 WORKSHOP、实况手术录像转播等多样的培训模式,将为不同层级的医生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互动交流媒介,为广大骨科医生带来一场学术交流与继续教育的盛宴!

  • 骨质疏松性骨折规范诊疗暨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治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为推动我国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症诊治规范化进程,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在2001年与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 ISCD ),将于2014年4月在上海六院,举办“骨质疏松性骨折规范化诊疗暨2013年 ISCD 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治学习班”。授予 I 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参加ISCD考试合格者将由ISCD颁发国际资格证书( CCD、CCT )。

  • 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完成半月板手术至少100万例,我国半月板损伤病例数远大于此。为提高半月板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交流国际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治疗技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4月25~26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主办膝关节半月板专题学术会议,重点内容是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手术缝合、解剖修复、半月板移植和重建、康复程序等。敖英芳、李国平、刘玉杰、陈世益、陈百成、冯华、余家阔、滕学仁、孙磊、倪磊、章亚东、张磊等国内此方面所有专家均将到会,并与Verdonk R ( Knee Surgery,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杂志主编、欧洲运动医学膝关节与关节镜外科学会( ESSKA )前主席、入选美国运动医学名人堂)、Stone KR (美国Stone运动医学基金会主席、半月板移植三隧道技术发明人)等欧美著名的半月板外科大师一起,进行授课、讲座和教学演示。参会者将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会议注册费800元。

  •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关键词: 电子文献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作者:

    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 重视基础训练强化基本功

    作者:张友乐

    本期《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手外科重点号刊出的论文,内容多是手部损伤与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工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医疗诊疗技术的进步,手部创伤与疾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手部创伤与疾病的比例,从过去的90%∶10%,到目前的80%∶20%[1-3]。这一变化,使我们的治疗重点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新的诊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一些损伤与疾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治疗方法与技术也更趋合理,结果也更为理想。

  • 手部掌指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忠哲;郭阳;田光磊

    目的:分析手部掌指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与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回顾2002年至2012年,我院手外科明确诊断的12例手部掌指骨的动脉瘤样骨囊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大体特征及肿瘤性状表现,手术方法和植骨特点,手术后复发率等。结果12例中发生部位掌骨8例,指骨4例。年龄和性别无明确特点。临床症状以局部膨胀性改变(10例)和疼痛(6例)为主要特点。X线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病变,晚期可表现为皂泡样和吹气球样骨质破坏。MRI 可显示内部大小不一、信号强弱不等的囊腔和病灶内液平面。手术中可见骨皮质呈暗紫色,皮质膨胀变薄。手术采取高速磨钻刮除植骨(4例),段截植骨(8例)等方式。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发现合并巨细胞瘤1例。结论手部掌指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早期诊断常面临困难,根据病史特点和X线与MRI结合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使用高速磨钻彻底刮除和瘤段切除植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开放创面的负压治疗与传统换药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殷耀斌;邓玖征;马炜;田光磊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 )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ressing”,“subatmospheric pressure therapy”,“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 and “vacuum therapy”,“vacuum sealing”,“foam 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and“suction 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08。P<0.05,提示 NPWT 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 NPWT 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 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 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残端神经瘤中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海波;熊革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性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骨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性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骨洞,两个骨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骨洞穿入,从另一个骨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骨洞,保证神经残端在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骨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 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骨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骨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 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作者:郭永智;彭城;李连华;李绍光;赵建文;何红英;戴鹤玲;刘智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 III型8例, Mason 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成型术治疗

    作者:杨勇;Luis R. Scheker;田文;李忠哲;侯春梅;张友乐;田光磊

    目的:总结分析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 carpometacarpal,CMC )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利用 Scheker 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5例;年龄(45±10)(31~55)岁。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检查指标包括握力、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第五掌骨高度。并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来评估主观的疼痛程度。结果6例均随访(17.6±10.4)(9~36)个月。腕掌关节成型术后,植骨融合时间(6.2±0.8)(5~7)周。患侧握力术前为(33.6±12.2) kg,术后握力改善为(44.2±12.7) k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6,P=0.006)。患侧小指掌指关节活动度术前为(88.5±3.6)°,术后为(87.8±2.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5,P=0.286)。患侧第五掌骨高度术前为(53.7±4.0) mm,术后为(52.3±3.6) mm,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54,P=0.140)。术后疼痛改善, VAS由术前平均2.8,降至术后0.2。结论 Scheker腕掌关节成型术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握力,并消除腕尺侧疼痛。

  • 限制背伸支具治疗近指间关节背侧骨折脱位

    作者:栗鹏程;易传军;李文军;陈山林;田光磊

    目的:评价限制背伸支具治疗近指间(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 )关节背侧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对48例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阶段性限制背伸支具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 评分进行手指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 VAS 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48例均获4~4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复位满意;PIP关节屈曲110°,伸直0°;TAM评分:优48例,优良率100%;VAS主观满意度9.9分。侧方不稳定且开口征<30°的4例,支具治疗后无明显侧方不稳定,开口征<15°,除侧方梭形膨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限制背伸支具治疗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及解剖学研究

    作者:熊革;郑炜;孙燕琨;张友乐

    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的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示指时为-20°和-30°。解剖学研究发现在指总伸肌腱中,示指的肌腹比较独立,示、中指的肌腱起点位置较高。结论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在适应证恰当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伸拇功能,对示指的功能影响非常小。指总伸肌腱中的示指伸肌肌腹独立分化较好,去除示指固有伸肌腱后仍能完成独立伸示指的功能。

  • 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郜永斌;田光磊;殷耀斌

    目的:探讨钩骨体部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41例钩骨体部骨折病例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效果。根据骨折线的方位和对钩骨-掌骨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型:横行骨折(I型)和纵行骨折( II型),后者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II A型为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II B型骨折线为斜形,涉及钩骨关节面背侧较大部分;II C型为钩骨背侧撕脱骨折。本组I型骨折2例,II A型骨折9例, II B型骨折21例,II C型9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5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1.2±12.2)个月。至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握力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平均握力(40.41±6.18) kg,健侧平均握力(40.26±5.13) kg,P=0.613。没有出现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钩骨体部骨折预后较好,II A型和II B型骨折由于稳定性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II C型骨折则需评估合并损伤情况和腕掌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手术。

  • 利用椎管内残留神经根修复臂丛神经损伤10例远期随访报道

    作者:薛云皓;王树峰;李文军;杨勇

    目的:报道利用椎管内残留神经根修复臂丛神经损伤10例的随访结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仍存在椎管内神经前后根;而探查锁骨上臂丛神经时,在椎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留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术后至少随访3年者10例,分别为 C54例,C5~63例,C61例,C71例,C8~T11例。结果10例均在其椎管内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腋神经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6修复上干前股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上干前股1例,C5~6分别修复肩胛上神经、上干前股1例,C8~T1共同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术后随访45~68个月,平均54个月。10例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均达3~4级,且肩外展、屈肘活动自如,不须进行特别锻炼。结论通过椎管内壁丛神经探查,可将传统手术放弃的椎管内残留神经根找到打开椎管对损伤神经根的近端进行修复,这将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且通过打开椎管依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进行修复,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 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坤;田文;刘波;杨勇;田光磊

    目的:探讨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18例(20侧)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男5例,女13例,平均33.5岁。月骨11例,舟骨6例,三角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各1例。主要症状为腕部酸胀不适、疼痛,伴握力下降和活动度降低。X 线平片显示腕骨内圆形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有硬化缘。CT 及 MRI 显示病灶内为液体。均采用病灶刮除+自体松质骨移植术治疗,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4周。结果18例获3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15个月。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者18例。术后疼痛消失10例,减轻7例,3例无缓解。16例握力下降者有14例得到改善。6例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下降。复发1例。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8例,一般2例。结论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是慢性腕关节疼痛原因之一,其确诊需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相结合,手术效果满意。

    关键词: 骨囊肿 腕关节 疼痛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