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腰大池引流对脊柱哑铃型肿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吴志强;严旭;邵擎东;许天明;肖建如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技术对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了解该技术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科采用早期腰大池引流技术治疗的77例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16~74岁,平均48.6岁;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引入腰大池引流技术前的71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12~77岁,平均46.7岁。收集两组患者创口感染、创口不愈合、创区波动性隆起、迟发性创口开裂、持续性头痛、术后短暂性发热、顽固性发热的发生情况及腰大池引流前后创口引流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77例中,术后创口感染6例,创口不愈合14例,创区术后出现波动性隆起13例,迟发创口开裂6例,持续性头痛不适37例,短暂性发热40例,顽固性发热9例;治疗组71例中,术后创口感染1例,创口不愈合2例,创区波动性隆起2例,迟发性创口开裂1例,持续性头痛4例,短暂性发热13例,顽固性发热1例。对照组拔管前引流量(238±65) ml,创口引流管拔管天数(14.2±2.3)天;治疗组腰大池置管术前创口引流量(296±80) ml,腰大池引流后第2天引流量(103±31) ml,拔管前引流量(48±15) ml,创口引流管拔除天数(8.9±1.8)天。治疗组创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拔管前创口引流量、拔管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腰大池引流技术对于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脑脊液漏相关发热、脑脊液皮下囊肿等不利情况发生。

  •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镜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蒋显锋;陈旭义;韩广;云晨;汤锋武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间孔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 )技术与显微镜辅助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近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 TESSYS 下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 TESSYS 组)和显微镜辅助下后路椎管及间盘内减压术(显微镜组)治疗1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3例,女86例,年龄26~82岁,平均52.1岁;中央型42例,旁正中型85例,外侧型14例,极外侧型5例,椎间孔型43例;TESSYS 组120例,显微镜组69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 MacNab 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TESSYS 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85±15) min,平均卧床时间(8±2) h,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2)天;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23±14) min,平均卧床时间(2.3±0.5)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1.5)天。172例(91.0%)获得随访,TESSYS 组109例(90.8%),显微镜手术组63例(91.3%)。随访6~10个月,平均7.5个月。TESSYS 组术前 VAS 评分(8.9±1.8)分,术后3周(1.8±0.5)分,术后3个月(1.0±0.3)分,术后6个月(0.8±0.2)分;显微镜组术前 VAS 评分(8.5±2.2)分,术后3周(1.4±0.3)分,术后3个月(1.1±0.4)分,术后6个月(0.6±0.2)分。两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VAS 评分术前、术后3周、3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 MacNab 标准,术后6个月时随访 TESSYS 组优良率84.4%,显微镜手术组88.9%。两组均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经 TESSYS 技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孔狭窄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在外侧及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孔狭窄患者有其独特优势。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Mason II 型和 III 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立强;徐小东;朱前拯;林朋;刘成刚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Mason II 型和 III 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桡骨头患者,其中31例患者采用微型螺钉(23例)和钢板(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3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 Meraizea 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标准评定:良好19例,较好8例,一般4例,不良0例,良好及较好比例为87.1%。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 Mason II、III 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长链非编码 RNA 在骨关节炎与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红;张志奇;傅明

    长链非编码 RNAs (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 )是基因组的一种新型转录本,lncRNAs 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尽管 lncRNAs 几乎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lncRNAs 调节失常、表达紊乱可导致肿瘤、免疫和神经功能失调等疾病发生[1]。近来也有证据提示,表观遗传调控在骨与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3]。虽然目前在骨与关节疾病中发现多种 lncRNAs 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但仅有少部分 lncRNAs 功能被阐明。这部分成果初步解释了 lncRNAs 在骨与关节疾病发生中的一些重要功能和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线索。笔者结合当前国内外 lncRNAs 研究现状,围绕 lncRNAs 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骨与关节疾病相关性综述如下。

  • PKP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A型胸腰椎骨折一例

    作者:陈磊;荆珏华;田大胜;钱军;朱斌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未知的慢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等,造成脊柱强直、骨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腰椎骨折[1-2]。其骨折处应力较为集中,骨折相对不稳定,治疗较为棘手。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前路内固定手术、后路内固定手术等。但其因骨折处应力过于集中、骨质质量差等原因,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2-3]。目前尚未见对其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治疗的报道。我院对1例 T9、L1新鲜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 PKP 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磷酸钙骨水泥与传统骨水泥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比较

    作者:贾小林;谭祖键;杨阜滨;Thomas Stoffels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 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 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VAS 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PC 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 与 PMMA 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 CPC 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本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年1月,本刊经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从2013年第1期开始,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特此公告!

  • 美国南加州大学骨科与运动康复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运动学与物理治疗系和福特钠斯(北京)健康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美国南加州大学骨科与运动康复课程(腰部与骨盆康复新技术)学习班,定于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北京举行。

  • 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格式

    作者:

    关键词: 文献著录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 本刊对稿件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数字与统计学符号的使用方法

    作者: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元、世纪、年、月、日、时刻、计数和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
      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作者:

    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 地址。

  • 更正

    作者:

    因本人失误,《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4):276-278“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侧副韧带修补的研究进展”,漏注作者。特此更正王金成为本文的第二作者,同时也是通信作者,Email: wangjinchengyi@163.com。

  • 严格掌握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指征

    作者:杨惠林;孟斌;吴凯伦

    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在 YESS (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 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 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 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经 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的技术。Hoogland等[2]又在 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 TESSYS (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的髓核,并可进行直接摘除,减除神经根压迫。这两种脊柱内镜技术的共同特点就是要借助于工作通道将内镜置于病变部位,在持续的水环境下直视操作。比较而言,TESSYS 技术更强调工作通道放置偏向椎管内,内镜直视下直接神经根减压操作。Ridout等[3]在总结以上技术的同时提出了后路经椎板间全内镜技术,镜下逐层进入至椎管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直视下摘除减压操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应用,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势逐渐体现,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减少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等。在给患者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对手术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术者对解剖知识的熟练程度、影像定位和解剖空间的匹配、手术器械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和应用等。但是任何技术都不能解决所有疾病,严格掌握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指征是保证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技术要点及2年随访结果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商卫林;曹峥;赵宏亮;宋科冉

    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85例获2年随访,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46~78岁,平均56.7岁;14例 L3~4单侧,1例 L3~4双侧,49例 L4~5单侧,3例 L4~5双侧,12例 L5~S1单侧,1例 L5~S1双侧,3例 L3~5单侧和2例 L4~S1单侧,共减压95个狭窄侧隐窝;56例合并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2例脱出型,14例游离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 MRI 及 CT 以评估减压的充分性。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评估症状的缓解结果。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腰椎功能评价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改良 MacNab 评分。结果术前受累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皮节感觉障碍56例(65.9%)、肌节肌力减弱25例(29.4%)和腱反射减弱14例(16.5%)。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缓解。3例 L5~S1节段患者术后出现 L5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经中频脉冲理疗后1~2周缓解。术后 MRI / CT 显示减压充分。无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2例术后突出椎间盘复发,但体质虚弱,未进一步翻修手术。85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术后腰腿痛 VAS 及 ODI 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随访 MacNab 评分29例优,48例良,6例因术后腰痛加重判定为可,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判定为差。术后受累神经根感觉功能及肌力明显恢复(P<0.01),但腱反射无明显改善(P=0.832)。结论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点位置选择研究

    作者:刘印;孔清泉;徐练;李晓龙;蔡鹏;宋跃明

    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 CT 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 Half-Half 技术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 PELD (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TD )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 PETD 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 CT、腰椎三维重建 CT 和腰椎 MRI ),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 CT 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 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 D2)、横断面上入针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 PETD 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 CT 测量 D1距离在 L1~2至 L5~S1水平分别为8.4~10.9 cm、9.6~12.7 cm、11.1~14.3 cm、12.4~15.7 cm、13.6~15.9 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 L1~2至 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 cm、12.7~16.3 cm、13.4~17.6 cm、14.9~18.4 cm、15.1~18.5 cm。入针大水平角度在 L1~2至 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小水平角度在 L1~2至 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 L4~5和 L5~S1节段则分别为2°~4°、0°~2°。按照术前设计的穿刺距离和角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均达100%。结论可通过术前全腹 CT 判断入针点和入针角度安全有效范围。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是制订个性化手术入路方案的基础,是椎间孔镜手术开展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另外对于下腰椎,采用水平角度10°~15°是安全且更有效的。

  • 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楚磊;刘超;陈亮;柯珍勇;陈富;邓忠良

    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 )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 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髓核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 X 线片、颈椎 CT 以及 MRI 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1.5±23.4) min,髓核组织摘除量0.3~0.8 g,平均(0.5±0.2) 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 VAS 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 VAS 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 VAS 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 PECD 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 PECD 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东;陈刚;李开华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4个椎间隙,均行 MED 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46例,女27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8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MacNab 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9.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腰腿痛 VAS 评分(6.93±0.86)分,术后3个月(1.56±0.83)分,术后1年(1.36±0.74)分,末次随访(1.26±0.7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 VAS 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随访疗效:MacNab 标准,优55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0.4%。术后复发3例,1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复发率为4.1%。1例术前有足下垂、术后恢复不满意。结论 MED 下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中期疗效满意。

  • 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马泓;王冰;吕国华

    目的:分析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 )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39例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 IAAD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5~65岁,平均(36.7±14.9)岁。合并寰枕融合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原发性颅底凹陷症21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行颈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测量寰齿前间距( anterior atlanto-odontoid interval,AADI )和颈髓延髓角( cervico medullary angle,CMA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0~79个月,平均(69.7±7.3)个月,颈痛 VAS、JOA 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和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I、CMA 值术后3个月和术前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前平均 JOA 评分为(11.6±3.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6.2±2.3)分,无内固定失败、假关节等并发症发生,CT 证实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治疗 IAAD 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并长期维持寰枢关节正常解剖结构。

  • 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东宁;易伟宏;谭杰;罗万荣;王敏;王尔天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术( 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CMED )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 )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 CMED 治疗单节段 CSR 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 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 X 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 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 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 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 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 X 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 CMED 治疗单节段 CSR 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芮钢;林圣荣;孙乃坤;冯进益;胡宝山

    目的:评估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后入路经椎板间入路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2名骨科医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 MRI 影像独立进行分析,确认腰椎间盘椎管侵占率>50%者,评估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行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进行 MRI 或者 CT 复查,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进行 MacNab 评分,评价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每个节段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 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 MRI 或 CT 显示突出椎间盘髓核被切除,硬膜囊、神经根未再受压。术后1天、3个月的 VAS 评分分别为(1.9±1.0)分、(1.8±1.4)分,均较术前(6.5±2.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按照 MacNab 标准评定,优64例,良3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分析

    作者:杨阳;刘斌;戎利民;董健文;陈瑞强;谢沛根;张良明;冯丰

    目的:明确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 MIS-TLIF (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 CT 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 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 CT 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椎间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 VAS 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 VAS 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 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经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付强;李军;刘彦斌;王传锋;魏显招;毛宁方;陈誉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估,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 min,平均83.5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5 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 VAS 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 VAS 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 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 MacNab 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内镜下椎管内小关节囊肿切除

    作者:S. Hellinger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囊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7例采用经皮内镜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术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 MRI 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MacNab 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内镜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 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 MacNab 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内镜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术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内镜技术。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