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朱加亮;侯树勋;衷鸿宾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动物模型,并对其术后免疫反应进行评价.方法 取近交系Lewis大鼠和Fisher344大鼠各15只,切取双侧股骨下端干骺端(松质骨)作为移植骨块.另取Fisher344大鼠3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A组(同基因移植组)、B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每组15只.移植手术为在受者双侧股后肌袋内植入移植骨块,术后2、4、8周分批取材检测,观察术后受者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效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变化以及移植块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B组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在术后的各个时期均比A组要高(P<0.05),在术后第4周达到高峰;组织学检查表明B组移植骨块的炎性细胞浸润较多,成骨较少.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术后发生了免疫反应并可以检测,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降低同种异体松质骨免疫原性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

  •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初步观察

    作者:朱方正;韦兴;史亚民;范清宇;侯树勋;吴闻文;陈秉耀

    目的 探讨应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12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性肿瘤8例.单一椎体11例,相邻两个椎体1例.术中先行双侧椎板开窗或切除,经椎弓根插入2根微波天线,诱导高温灭活15~30min,灭活温度50℃~85℃,灭活过程中硬膜外冰水降温.结果 1例术后24h出现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3周后逐渐恢复,余无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出血量300~850ml,平均550ml;手术时间1.5~3.5h,平均2.5h.术后随访3个月~1年,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1例转移瘤患者死亡,1例局部复发.结论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脊柱肿瘤具有手术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机理——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商卫林;刘宁;李振宙;侯树勋;刘茜;吴闻文

    目的 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探讨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原因.方法 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标本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具有溶解作用.胶原酶在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溶解體核组织形成空腔,对终板损伤小;而对正常椎间盘胶原酶溶解部位集中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 盘内注射胶原酶对椎间盘终板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主要原因.

  • 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外科治疗

    作者:史亚民;吴叶;李利;侯树勋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后路手术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10月25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1岁(12~62岁).病程平均4年3个月(2年7个月~11年).病变累及椎体平均2.2节段(1~4节段),病变部位T7~L3.术后抗结核治疗时间平均9.4个月(7~23个月),随访时间平均24.3个月(9~59个月).其中后凸21例,侧后凸4例,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60.3°(19°~130°).结果 21例患者行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椎体截骨、Luque棒结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植骨矫正,4例进行了二期前路椎间植骨.除2例患者失去随访外,其他患者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截骨区骨融合良好,25例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17.3°(-10°~60°),后凸矫正率平均71.3%(53.9%~152.6%).19例随访患者的后凸矫正丢失率平均5.8%(3.6%~9.3%).结论 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可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Luque棒结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手术.对部分多节段椎体破坏严重的患者,需同期或二期行前路椎间植骨,以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

  • 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肘外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石秀秀;朱文;唐金树;胡鸢;李庆梅;李景辉

    目的 探讨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对肘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07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46例为观察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与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相结合;随机选择均为肘外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只采用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两组经系统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 治疗后,兩组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OM)较对照组改善5.8°±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波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是肘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价值的办法.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作者:贾全章;许建中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sis, AI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既往大量研究集中在骨骼、神经、肌肉和椎间盘等因素的致病机制方面.但并未找出确切病因.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AIS具有家族聚集性,认为AIS具有遗传因素,[1-6].具有几种遗传模式,包括多基因遗传模式[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7,8]和X连锁显性遗传模式[9].并且对AIS疾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现综述如下.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晓川;史亚民;李利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结构性侧凸,在冠状面上Cobb角>10°,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随着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自然病程的进一步认识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不断出现,总体上可分为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 休门氏病自然史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卫国;邱勇

    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又称休门氏后凸畸形(Scheuermann's kyphosis)、幼年性脊柱后凸(juvenile kyphosis)和脊柱软骨病等,是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常见的原因.该病在1920年由丹麦的Scheuermann第一次报道[1],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2],男女发生比例1:1至7:1不等[3-5].

  • 加强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

    作者:邱勇

    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10°的脊柱畸形,这是一种临床诊断而不是病因学诊断,可以由很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其中常见的是发病原因不明的一种类型,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 应用推衍12导联心电图检测术中心肌缺血情况分析

    作者:张国华;张立涛;张静梅

    心肌缺血常用的检测手段是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动态观察,手术患者由于受手术区域限制,术中多采用3导联或5导联心电图检测术中心肌缺血情况,但其缺乏全面性.近年来推衍(EASI)12导联心电图用于心肌缺血检测和诊断的研究日渐增多[1-3],我们将其应用于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情况的检测,现将具体的应用方法及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池永龙;王向阳;徐华梓;黄其杉;倪文飞;林焱;毛方敏

    目的 探讨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2001年1月~2006年10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45°-145°,平均76.75°;矢状面Cobb角22°~105°,平均47.08°;Bending相主胸弯侧凸平均矫正率20.51%~39.19%.侧凸Cobb角80°~145°8例,采用一期后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胸廓成形术;侧凸Cobb角60°~79°16例,行同期后路松解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侧凸Cobb角小于60°18例,勿需松解,即行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Cobb角80°~145°、60°~79°和小于60°的术后矫正Cobb角分別为10°~40°(34.50°)、6°~25°(18.66°)、4°~18°(10.11°);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分別达66.88%、73.31%和80.34%.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角度为29.50°、27.74°和22.6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7.35%、40.77%和10.30%.随访12~78个月(平均36个月),16例失访,随访26例中23例内固定无松脱断裂,畸形丢失率为1.53%~5.10%,平均3.01%.2例术后1年半复查发现断棒,再次矫形术.结论 重度AIS应采用后路广泛松解,凹侧松解是关键.颅盆环牵引安全可靠.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样达到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矫形效果.融合范围应密切结合AIS的分型.胸廓成形术后早期对肺功能有影响,通过术后肺功能训练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髂骨松质骨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等mRNA的表达

    作者:孙旭;邱勇;李卫国;王斌;马薇薇;朱锋;朱泽章;俞杨;钱邦平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女性患者骨组织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含量的变化与骨量减低之间的关系.方法 43例AIS女性患者,年龄12~18岁.Cobb角范围40°~105°,平均50.3°±12.8°.将所有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骨量正常患者,B组为骨量减低患者.运用RT-PCR方法检测术中取髂骨松质骨块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结果 本组病例中骨量正常者(A组)29例,而骨量减低者(B组)14例(32.6%).两组患者的生长发育相关资料等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间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的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A组患者Ⅰ型胶原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F=1.761, P=0.196).相关分析显示全部患者的Ⅰ型胶原相对含量与BMD值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性,骨钙素和骨保护素与BMD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本组病例AIS女性患者的松质骨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等的mRNA表达量与骨量减低缺乏显著关联.不过,AIS女性患者的骨量减低与松质骨中Ⅰ型胶原含量之间的关系难以排除.

  • 退行性腰椎侧凸手术适应证与方法选择

    作者:王华东;史亚民;吴闻文;李利;侯树勋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3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3岁(51~67岁).平均病程8.6年(4~17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方法: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13例;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5例.术后2~4周配带腰背支具活动,支具佩带3~6个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16~67个月),29例(79.8%)腰部疼痛消失或仅感轻微疼痛,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率分別为(83.5±2.4)%和(72.7±4.1)%.侧凸Cobb角平均剩余8.3°,无假关节、内植物失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固定可以较好的恢复腰椎的生理序列,选择有利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椎半椎体切除的初步疗效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李涛;孔清泉;陈日高;周忠杰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经胸前路行半椎体切除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胸椎半椎体畸形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2~17岁,T103例,T112例,T122例.全麻后在半椎体侧胸廓腋中线7~8(或8~9)肋间隙作-锁孔建立观察通道插入胸腔镜.在与半椎体同水平面所对应的肋间隙的腋中线至腋后线做5~7cm切口并经肋间隙开胸.暴露半椎体后在胸腔镜监视下切除半椎体及相邻的椎间盘.关胸后一期或二期经后路切除半椎板及附件,并应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结果 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由平均41°减为21°,矢状位由平均36°减为1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及双下肢神经症状.短期随访患者切口瘢痕小,无肋间神经痛,脊柱融合及内固定物良好.结论 经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半椎体切除治疗胸椎半椎体,在保证前、后联合手术的矫正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手术瘢痕.

  • Lenke 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邱勇;孙光权;朱泽章;刘臻;孙旭;黄爱兵

    目的 揭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Lenke I型AIS患者62例,均为胸右主弯,年龄10~18岁(13.5±2.3岁),Cobb角25°~100°(43°±16°),顶椎位于T6~T10.根据Cobb角分为3组:A组,Cobb角<40°,28例;B组,40°≤Cobb角<60°,25例;C组,Cobb角≥60°,9例.采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所有病例顶椎区包括顶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两侧肋骨的长度.结果 A组中顶椎及其下一椎体凹侧肋骨显著长于凸侧(P<0.01),而其上一椎体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及C组顶椎区凹侧肋骨均显著长于凸侧(P<0.01).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值与Cobb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Lenke I型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存在不对称,但此不对称是否为侧凸形成的一个原发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明;王静杰;贺石生;赵永飞;方秀统;顾苏熙;谢扬;杨晓明

    目的 研究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接受后路选择性融合手术的42例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观察其矢状面上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点至少包括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5年及末次随访.结果 所有4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其中13例(31%)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但是没有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发生后凸畸形的13例患者术前平均腰椎前凸角度为48.7°,术中前凸平均减少14.3°.42例患者中7例术前近端交界区的后凸角度大于10°,术后均发生了近端交界区后凸畸形.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上,后路节段性融合术适用于术前局部交界区后凸角度小于10°的患者,同时术中应尽量避免对腰椎生理前凸的破坏.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