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光动力疗法在骨肿瘤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辉;孙梦熊;蔡郑东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自1903年第一次运用于临床治疗至今,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并为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卓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使之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对PDT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建岗;刘建;李伟华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足的形态与功能的先天性畸形,占足部畸形的85%,发病率全世界约为l‰,男女比例约为2~2.5∶1[1].中国人患病率为0.39‰,夏威夷人和毛利人为7‰,高加索人约为1.2‰,波利尼西亚人约为6.8‰[2],不同种族患病率不同.

  •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黄扬云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及运动量大的关节,为适应此机能所需的结构极为复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具有保护膝关节稳定和运动的作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常发生于车祸、体育运动过程中,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严重膝关节功能障碍.现将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丽华;张余

    骨肉瘤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为特征的骨骼原发恶性肿瘤,其较长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2],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近端,随着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3].以往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即使选择截肢手术治疗,5年内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4].近年来,由于多种化疗药物的发现,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使得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5],对于原发无转移的患者,约70%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6].

  •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作者:胡鸢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low back surgery syndrome,FLBSS)是指行一次或多次腰部手术后仍有长期的、导致腰部功能明显障碍的腰部疼痛,患者可伴或不伴有根性疼痛[1].其中多数患者年龄<60岁,因为椎间盘突出或侧隐窝狭窄(不同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中央型椎管狭窄),行一个或多个节段减压.

  • 代谢组学在骨肉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非;曾辉;蔡郑东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e)是近年来继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后又一迅速发展的学科[1].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具有累加性和补偿性,其有效的微小变化可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故而代谢组学是研究的终方向.通过研究机体的代谢组变化,能更简易、精确地反映机体状态.

  •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阶梯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作者:张乐乐;马华松;吴继功;陈志明;姬勇;陶有平

    目的 探讨应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 对24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矫形.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8岁.术前主侧凸Cobb角128.8°±19.4° (93°~165°),后凸Cobb角108.8°±36.5° (36°~170°).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测FVC%为62.0%±13.4% (29.0%~85.4%),FEV1%为63.9%±12.2% (32.3%~83.1%).第一阶段于主弯上下方行双切口,应用后路双棒内撑开方法进行矫形;相隔4.4个月(2.8-6.5个月)后,第二阶段应用后路截骨行再次矫形.评估2次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与第二阶段术前肺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外观畸形明显改善.第一阶段手术治疗后,测量术后主侧凸Cobb角为76.9°±18.2° (43°~110°),矫形率40.6%,后凸Cobb角为62.3°±20.9° (19°~110°),矫形率41.3%.其肺功能也有所改善,第二阶段手术前复查肺功能显示FVC%为72.1%±10.8% (57.3%~103.8%),FEV1%为79.6%±12.6% (58.3%~121.0%).第二阶段术后测量主侧凸Cobb角为44.5°±10.1° (21°~60°),后凸Cobb角为30.9°±9.7° (10°~46°).综合统计2次手术矫形效果,主侧凸矫正率为65.6%,后凸矫正率为70.1%.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9.2个月(3-24个月),终侧凸矫形率为63.5%,后凸矫形率为67.0%.其中1例患者在第二阶段术后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根性疼痛及麻木,1例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断钉,无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采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可安全、有效地进行侧弯及后凸矫形,同时可避免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作者:杨毅;郭卫

    目的 骨的原发性淋巴瘤虽然可以通过化疗和放疗得到有效控制,但复发的比率很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1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法为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1d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循环周期;6~8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与单纯应用CHOP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比较.结果 11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例.随诊时间9-65个月,8例无瘤生存,1例转化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带瘤生存,2例死亡,患者生存率81.8% (9/11),无病生存率72.7% (8/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应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5年预期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0.6%.R-CHOP化疗后常见的复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单纯应用CHOP化疗组无显著差异,主要为过敏和发热,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毒性,未出现爆发性肝衰竭.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CD20+)效果显著,如何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燕太强;梁伟民;郭卫;杨荣利;董森;周文灏

    目的 探索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肢体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中心所收治的30例局部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岁(17~75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脂肪肉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4例,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2例.其中10例发病位于股骨近端,9例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1例累及整个股骨.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肿瘤连同受累骨组织一起广泛切除、以肿瘤型假体重建骨缺损的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患肢功能、X线片、肺CT等,并且密切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学与生存状况等.结果 平均随访25个月(3-84个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麻痹;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手术,其中1例因深部感染不愈而截肢;2例假体断裂行翻修手术;4例肿瘤复发,局部复发率13.3%,其中1例接受截肢手术.总的肺转移为15例,且11例死亡患者中均为肺转移,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至后一次随访时14例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平均MSTS评分股骨近端90%,股骨远端82%,胫骨近端73%,肱骨近端71%,全股骨为60%.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6%和30.8%.结论 将受累骨组织和肿瘤一起广泛切除可获得无瘤边界,降低复发率,骨缺损采用肿瘤型假体重建可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巨大肢体软组织肉瘤侵犯骨组织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 阿伦膦酸钠与活性维生素D3对比防治绝经期前SLE患者GIOP

    作者:刘颖;张晓;崔阳;雷云霞;张光峰;谢悦胜

    目的 对比观察阿伦膦酸钠与活性维生素D3,对无脆性骨折病史的绝经期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方法 分别依照大、小剂量两种GCs治疗方案入组绝经期前SLE患者(其中门诊病情稳定,长期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s治疗者47例;病房初诊,服用大剂量GCs治疗者44例).每种方案入组患者随机分为钙剂组、钙剂+活性维生素D3组及钙剂+阿伦膦酸钠组治疗,分别于第0、3、6个月监测患者骨代谢血清学指标及骨密度值,并记录治疗过程中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小剂量GCs治疗方案:各用药组血清Ca、PO4、ALP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血清N-MID及β-CT水平,钙剂联合阿伦膦酸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单用钙剂或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但仅血清N-MI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值:单用钙剂组,腰椎、单侧股骨及股骨颈BMD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3组三处BMD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剂联合阿伦膦酸钠组,三处BMD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大剂量GCs治疗方案:各用药组血清Ca、PO4、ALP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血清N-MID及β-CT水平,钙剂联合阿伦膦酸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单用钙剂或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骨密度值:单用钙剂组及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3组,三处BMD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钙剂联合阿伦膦酸钠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小剂量GCs治疗方案中,各组均无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大剂量GCs治疗方案中,单用钙剂或钙剂联用活性维生素D3组均出现股骨头坏死,而钙剂联用阿伦膦酸钠组则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结论 对于分别服用大、小两种剂量GCs治疗的绝经期前SLE患者,阿伦膦酸钠较活性维生素D3,可以更好地降低骨转换、提高骨密度值,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例数.

  • 应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

    作者:张立;赵敏;周江军;朱治宇;吕仁发;张懿城

    目的 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减压术是椎管内肿瘤摘除的常规手术方式,术后易造成椎管内粘连导致椎管再次狭窄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造成2次手术困难,本文对这一术式进行改良,采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对所减压的椎管进行修复重建,恢复椎管内有效容积、减少粘连.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9例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5~64岁,平均37.8岁.硬膜外肿瘤5例,硬膜内肿瘤4例.全部给予后路全椎板减压,肿瘤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并钛网椎管成形术.术后病理学诊断: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2例,脂肪瘤2例,囊肿2例.肿瘤复发1例,给予2次手术切除后未复发.结果 手术时间90-185min,平均142min,失血量200~1200ml,平均521ml,全部9例患者术后得到定期随访12-45个月,平均21个月.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症状进行评价,A:0例,B:1例,C:3例,D:2例,E:3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CT显示椎管内未出现粘连.对术前术后肿瘤占位所在节段椎管横截面CT图片进行分析,每例患者随机取5个横截面进行椎管内矢状径测量,取平均值,术前矢状径为16.89±1.27mm,术后矢状径为27.11±2.52mm,进行配对 t 检验,t=-15.441,P<0.01,术后椎管矢状径明显大于术前.结论 后路钛网椎管成形手术难度相对较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椎管起到较好的即刻保护作用,同时增加了术后椎管容积,减少了术后粘连,为肿瘤复发后的2次手术剥离减少风险.

  • 退变性腰椎侧凸TNF-α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研究

    作者:安志辉;丁文元;张剑刚;杨少坤;霍烈

    目的 研究探讨TNF-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血清中TNF-α水平与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脊柱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I检查,选取同时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系无血缘关系的北方汉族个体,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病例组相匹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DNA标本TNF-α基因启动子区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及对扩增的特异性片段用NcoI进行酶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利用Adobe Photoshop 6.0软件,测量病例组MRI图像中顶椎间盘及其上下椎间盘内髓核与脑脊液T2加权像的相对信号强度及正位X线片上的Cobb角.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频率与非G/G基因型频率(G/A、A/A)及等位基因G、A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比较提示,非G/G基因型比G/G基因型患病的危险性增大,A等位基因携带者比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细胞因子TNF-α血清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血清浓度与髓核相对信号强度呈负相关,与Cobb's角呈正相关.将病例组根据椎间盘退变等级分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比正常人群血清水平明显增高,血清中TNF-α浓度与侧凸角呈正相关,与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浓度越高,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重,TNF-α是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上颈椎融合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作者:袁伟;朱悦;崔璀

    目的 探讨上颈椎融合对颈椎活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颈椎活动度测量仪(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device,CROM)的可靠性.方法 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对收治的14例上颈椎疾病患者使用CROM仪测量,其中5例为颈枕融合,2例寰枢椎融合,7例采用Halo架非融合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左右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主动活动度,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情况;使用CROM仪重复测量健康志愿者颈椎活动度并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来评价CROM仪的测量者内可靠性.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颈椎活动度六个方向中的三个方向:颈椎前屈、左旋转及右旋转,融合组与非融合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则在六个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融合组中颈枕融合较寰枢椎融合在颈椎前屈、左右旋转活动上有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第6个月随访各组颈椎活动度较3个月随访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CROM仪测量颈椎六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者内ICC均在0.91以上,有较高的可靠性.结论 上颈椎融合使颈椎活动范围显著性减小,对颈椎前屈、旋转功能影响大.此外,CROM仪是一种可靠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

  • 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及处理(附78例病例报道)

    作者:孙伟;张帆;马小军;蔡郑东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类型及围手术期的关键处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手术切除的78例骶骨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其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出血、神经损伤、复发转移及伤口问题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术中出血>3000ml 11例(14.1%),神经损伤中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18例(23.0%),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例(3.8%),肢体感觉功能障碍15例(19.0%),伤口相关并发症12例(15.4%),髂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8例(1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48-92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21例(26.0%),转移13例(16.7%),随访期间死亡16例.结论 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骶骨肿瘤疗效的关键.

  • 瘤段骨灭活回植术在骨干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耀;赵德伟;王卫明;刘宇鹏;于晓兵;姜良斌

    目的 探讨瘤段骨灭活回植术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实用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瘤段骨灭活回植的方法共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部位:肱骨2例,尺骨1例,桡骨1例,股骨4例,胫骨4例.病理类型: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2例,骨纤维肉瘤2例.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并接收2个周期的规范化化疗.手术距骨肿瘤边缘上下5cm处截骨,将瘤段骨完整切除,剔除瘤段骨上的肿瘤组织及软组织并打通髓腔,然后用95%乙醇灭活30min,植骨或骨水泥填塞瘤段骨的骨缺损区,原位回植后用内固定物予以固定.术后2周开始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术后采用ISOLS系统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按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有无肿瘤局部复发.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3个月,平均32.6个月.其中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31个月因肺转移死亡,其余11例ISOLS评分为25~29分,平均26.5分.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瘤段骨灭活回植术具有费用低廉、操作易掌握等特点,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疗效满意,目前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 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严重内翻畸形的矫形

    作者:刘安庆;尚宏喜;丁强;岑景文;高明宏

    目的 探讨严重内翻畸形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6例股骨近端严重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的FD患者.颈干角35°~100°,平均78°,股骨相对长度较对侧短缩2.0~9.5cm,平均4.2cm.26例均行股骨近端畸形顶点附近外翻截骨,股骨头、颈及截骨断端打压式植骨,嵌插复位DHS或DCS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5年,平均4.8年.22例内固定可靠,1例DHS内固定物股骨头螺纹钉术后1年切割出股骨头2mm,疼痛,经取出内固定物后治愈.股骨力线均基本矫正,截骨面达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5°~130°,平均119°,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术前延长2.5~8.6cm,平均3.7cm,术前肢体短缩基本纠正.术后17例患者步态正常;2例扶单拐行走,5例不扶拐轻度跛行.术后19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明显减轻.所有患者无感染、再骨折和畸形进展.结论 股骨近端FD严重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行股骨近端畸形顶点附近外翻截骨,股骨头、颈及截骨断端打压式植骨,嵌插复位DHS或DCS钢板固定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股骨近端加长的DHS或DCS钢板对FD患者的骨质结构有明显的加强作用,特别是维持股骨近端及颈干角的解剖力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以避免畸形复发.

  • 普瑞巴林治疗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郭继东;李利;史亚民;王华东;原艳丽;石秀秀;侯树勋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 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 (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 自体腓骨移植重建骨巨细胞瘤破坏的桡腕关节

    作者:朱忠胜;张春林;董扬;阮洪江;曾炳芳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后,采用自体腓骨近段移植行腕关节部分融合术(腓骨-舟月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7例桡骨远端II、III级(Campanacci分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32.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2例采用带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融合部分腕关节,5例采用不带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融合部分腕关节.术后功能评价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功能及MSTS评分.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8年,平均3.1年.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带血管组骨愈合时间为12-16周,不带血管组骨愈合时间18-30周.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取腓骨侧膝关节未见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8°~40°,平均33.8°;掌屈16°~30°,平均23.8°;前臂旋前55°~80°,平均72°;前臂旋后38°~75°,平均55.4°,平均握力为对侧的76%.MSTS评分平均为85.71%.所有患者腕关节稳定性良好,无活动性疼痛,能够胜任日常生活、工作.结论 采用自体腓骨近段移植行腕关节部分融合重建腕关节,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是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穿孔伴短缩一例

    作者:钱崇升;蔡林;任斌;邓超华;戢涛

    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合并骨囊肿一例

    作者:王武炼;陈嵘;肖莉莉;陈辉;刘献祥;张怡元

    我院收治髌骨软骨母细胞瘤合并骨囊肿患者1例.现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改变诸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外伤致右膝关节酸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查体:右膝关节前方软组织稍肿胀,皮温较对侧略高,压痛阳性,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侧方挤压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好,极度伸屈时可诱发疼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肘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符勇;谭文甫;谭光华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左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年,加重1个月就诊.1年前,患者出现左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于1个月前左肘症状加重,不能洗脸,系纽扣及裤带,遂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左肘关节局部皮肤无充血发红,无色素沉着,无窦道,肘关节明显肿胀,肘关节内外侧及前方压痛,左肘关节活动亦有明显的摩擦感,伴活动疼痛.

  • 缺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赵彦涛;张玉梅;郭大刚;侯树勋;衷鸿宾;朱加亮

    目的 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种类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性能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尝试评价缺钙纳米晶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并与标准钙磷比羟基磷灰石材料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检测两种不同钙磷比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两种材料均为化学湿法合成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的纳米颗粒为棒状晶粒,晶粒之间呈无序的交叉排列,标准钙磷比材料晶粒直径40~55nm,长度79~100nm;缺钙羟基磷灰石的纳米晶直径为25~40nm,长度75~100nm.采用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在两种材料表面3d后的增殖情况,并用SEM观察第3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形态,细胞培养第5d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成骨细胞在缺钙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细胞增殖数量显著高于标准钙磷比纳米晶羟基磷灰石,细胞数量相当于后者的130%.在两种羟基磷灰石材料表面成骨细胞胞核明显,胞浆丰富,具有正常的细胞形态;在缺钙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表面细胞出现大量细胞伪足和细小突触结构,表现出更为活跃的细胞伸展形态.具有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缺钙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细胞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值为0.73,标准钙磷比材料为0.13.结论 缺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较标准钙磷比羟基磷灰石更适于成骨细胞生长,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 CSCO骨肉瘤诊治专家共识北京-天津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孙扬;金韬;张清

    为达成骨肉瘤临床规范化诊治的共识,为将来推出中国版<骨肉瘤临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奠定基础,CSCO骨肉瘤诊治专家共识北京-天津研讨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及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化疗学组(CACA)委托北京积水潭医院主办.

  • 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王英;申海波;崔岩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AO 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术中C臂透视下复位骨折端,接骨板置于结节间沟外侧0.5cm、大结节顶点下方0.8~1.0cm.术后医生指导下早期康复锻炼.结果 32例患者中28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2个月.术后无腋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和伤口开裂.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丢失,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7例患者出现短时假性肩关节脱位,功能锻炼后自动复位;骨折端轻度复位不佳3例.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平均16.5周.所有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是上举受限.NEER评分:优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71.4%.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可靠、对肱骨头血供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邱小波;潘显明;公丕安;黎娇

    目的 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 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g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 13例,无效3例.结论 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 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作者:申云龙;郝建桥;张建兵;刘斌;刘冬华;王合围

    目的 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 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治疗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吴邦耀;李长军;周续祥;牟雪松;谢杨;张鑫宏

    目的 探讨双Endobutton (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