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

    作者:陈操;吴兵;盛文辉;王春辉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7例腰椎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功能评分以及 X 线片、MRI 影像学观察,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复发病例,术前及术后3次随访 VAS 评分分别为(8.6±0.4)分、(3.4±0.7)分、(2.1±0.2)分、(1.7±0.4)分,JOA 评分分别为(7.4±0.4)分、(11.2±0.6)分、(14.4±0.2)分、(15.2±0.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脊柱功能,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 腰椎 Wiltse 手术入路 TLIF 与改良 TLIF 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映波;谢海洋;陈果;付能高;蔚芃;郑连杰;李正维;蒋成

    目的:比较腰椎 Wiltse 手术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与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 TLIF 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不稳症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1~72岁,平均60.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2.6个月。改良 TLIF 组37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 TLIF 术;Wiltse 入路组31例,行腰椎后正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TLIF 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植骨融合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28.6个月,改良 TLIF组与 Wiltse 组在术中出血量(462.32±52.28) ml vs.(266.82±56.42) ml、术后引流量(301.92±68.22) ml vs.(140.52±58.65) ml、术后卧床时间(5.8±1.2)天 vs.(3.1±0.9)天、住院天数(9.8±1.4)天 vs.(6.2±1.2)天方面比较,Wiltse 入路组均优于改良 TIL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融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 h (864.26±61.43) IU / L vs.(408.32±70.35) IU / L、术后3天(521.82±50.22) IU / L vs.(328.53±60.84) IU /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腰腿痛VAS、JOA、ODI 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 VAS 评分术后1周(3.63±0.43)分 vs.(1.94±0.53)分、术后6个月(1.14±0.37)分 vs.(0.67±0.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Wiltse 入路组术后改善优于改良 TILF 组;两组术后6个月 JOA 评分(17.93±0.84)分 vs.(21.26±0.64)分、ODI 评分(9.52±5.36)分 vs.(21.85±4.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 Wiltse 入路组术后临床功能改善优于改良 TILF 组。结论Wiltse 手术入路 TLIF 与改良 TILF 术式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但 Wiltse 手术入路 TLIF 术式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出血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损伤小,可以早下床活动,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 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智春升;邬波;金冶华;刘军;邢犇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三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三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0 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 X 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 HSS 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三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膝关节脱位合并动脉损伤10例报告

    作者:程可可;潘振宇;喻爱喜;陶圣祥;卜祥鹏;张浩

    目的:观察膝关节脱位合并动脉损伤诊治后的疗效。方法10例中,闭合性损伤6例,开放性损伤4例,伤后10 h 转运至我院,及时予以膝关节复位外固定器固定、修复断裂血管、小腿切开减压以及神经缝合、韧带重建等处理。结果患肢均得以保存。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在术后2年内重建交叉韧带,膝踝关节活动良好。4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2例后期行踝关节融合术。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肌肉坏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术后9个月行踝关节融合术。1例术后即重返工作。3例术后2年仍有关节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1例术后3年失访。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尽早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可以有效提高膝关节脱位合并动脉损伤的疗效。

  •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膀胱功能支持现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秀梅;黎婷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1]。脊髓损伤发病率比较高,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的发病率为11.5%~53.4%,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低于发达国家,其中泌尿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此类患者晚期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4]。有研究报道,不低于85%的脊髓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重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6]。研究也发现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与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影响疾病的转归,可见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的膀胱功能支持及医疗照顾的重要意义。现就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膀胱功能支持及后续康复进展综述如下。

  • 脊髓继发性损伤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诗军;李钰婷;李淳德

    脊髓损伤是骨科损伤中非常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且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脊髓继发性损伤是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主动调节的过程,是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的过程。脊髓继发性损伤包括了局部缺血缺氧、免疫炎性反应、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病理过程,而免疫炎性反应是继发性损伤中为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1]。继发损伤引起细胞死亡的方式主要为细胞凋亡。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凋亡是维持组织系统稳定的一种主动方式,当发生损伤时,细胞凋亡往往受细胞内外环境影响而严重紊乱,导致凋亡细胞比例增多而对机体产生继发损伤。脊髓损伤后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凋亡坏死,直接导致了运动及感觉功能的丧失。脊髓损伤后6 h 至3周会发生细胞凋亡,尤其是在脊髓白质,凋亡细胞呈阳性少突胶质细胞标记[2]。细胞凋亡是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继发性损伤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3-4]。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细胞凋亡的调控是十分复杂的,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症反应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5]。

  • 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祥耀;海涌

    脊柱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报道全世界范围内每百万人会有15~40人出现急性脊髓损伤[1]。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通常为车祸、运动损伤、工作意外、打架斗殴以及高处坠落[2]。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5∶1[3]。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为脊髓血管病变(25%)、肿瘤(25%)、感染性疾病(20%)以及椎管狭窄(19%)[4]。初的脊髓损伤常出现在损伤产生时,此种损伤预后较差,功能恢复不佳;在初的损伤之后,继发性损伤主要是由神经细胞死亡引起[5]。继发性损伤早的表现为由缺血引起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能量供应不足[6]。脊髓损伤没有自愈能力,因此,由初的机械性损伤因素引起的脊髓损伤往往无法恢复[7]。

  • 脊髓损伤后自发性溢乳一例

    作者:杨枭雄;宋科冉;唐家广

    脊髓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下行网状脊髓自发通路的完全或不全损害,常导致不同表现形式的自主神经反射性异常( 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AD 于1947年由 Guttmann 和 Whitteridge [1]提出,其通常表现为损伤平面或平面以下非正常的交感神经性反应[2],如异常排汗、体温调节或心脏的自主神经调控障碍。但是伴自发新乳溢者较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陈旧性完全性胸脊髓损伤女性患者,损伤后出现双侧乳房自发性乳溢,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 腰椎脊柱侧凸矫正中电钻驱动与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精确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煌;刘臻;伍伟飞;朱泽章;邱勇

    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 lumbar pedicle screw,LPS )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 CT 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 LPS 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 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前交叉韧带缺陷对单髁置换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松;王波;符培亮;李晓华;吴宇黎;钱齐荣;吴海山

    目的:探索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缺陷对单髁置换(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 )术后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探究 ACL 缺陷是否为 UKA 的禁忌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 UKA 的患者进行1~3年(平均2年)的随访,以术前 MRI 或术中 ACL 是否存在缺陷将患者分为 ACL 缺陷组和对照组。随访后,比较两组之间翻修率和翻修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CL 缺陷组 UKA 术后2年翻修率为6.25%,对照组为6.63%,用χ2检验对两组翻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翻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例翻修原因无差异,均为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结论对于术前 MRI 或术中发现 ACL 存在缺陷的患者,若膝关节不存在前后方向不稳定,ACL 缺陷不应作为固定平台 UKA 的禁忌证。

  •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本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年1月,本刊经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从2013年第1期开始,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

  • 美国南加州大学骨科与运动康复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 数字与统计学符号的使用方法

    作者:

    关键词: 数字 统计学符号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作者:

    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 地址。

  • 本刊对稿件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格式

    作者:

    关键词: 文献著录
  • 重新认识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伍骥;郑超;黄蓉蓉

    胸腰段骨折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也有其独特的解剖生理和解剖病理,在诊断和治疗上更有其独特的地方;针对临床上胸腰段脊柱损伤的诊治的国际现状和进展以及目前国内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再度温习和认识胸腰段骨折的特点、新临床分类和治疗进展,以飧读者。

  • 丹参酮 IIA 磺酸钠静脉注射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永栋;俞兴;高誉珊

    目的:探索丹参酮 IIA 对脊髓挫伤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 IIA 组、甲泼尼龙组):对照组(仅切除椎板,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天,连续7天)。模型组(使用 NYU 脊髓打击器选择25 mm 高度造成 T9脊髓节段挫伤,术后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天,连续7天)。丹参酮 IIA 组(造模成功后即刻予尾静脉注射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20 mg / kg /天,连续给药7天)。甲泼尼龙组(造模成功后即刻予尾静脉注射甲泼尼龙30 mg / kg,仅给药1次)。采用旷场实验[ 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 BBB ) open field locomotor test ]和热板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后肢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术后1、4、8周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并取材 T9脊髓,HE 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挫伤脊髓局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法标记各组脊髓中的巨噬/小胶质细胞。结果(1)术后3天,丹参酮 IIA 组(1.91±0.31)和甲泼尼龙组(3.10±0.41)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模型组(0.89±0.26)都有显著改善,且甲泼尼龙组改善更明显( P<0.05);至术后8周,甲泼尼龙组(17.00±0.41)运动功能改善仍然较丹参酮 IIA 组(15.50±0.43)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术后3天,甲泼尼龙组(4.06±0.26)感觉功能恢复较丹参酮 IIA 组(4.59±0.71)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开始,丹参酮 IIA 组(3.06±0.13)表现出了比甲泼尼龙组(3.14±0.13)更明显的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术后1周,除对照组,余各治疗组部分巨噬/小胶质细胞形态由分支状变为杆状或圆状,其中丹参酮 IIA 组和甲泼尼龙组形态改变的细胞较少,丹参酮 IIA 组(11.61±2.64)和甲泼尼龙组(11.88±1.47)阳性细胞累积光密度(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 )较模型组(27.22±3.04)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术后8周,除对照组,余各组巨噬/小胶质细胞形态大部分转变为分枝状,其中丹参酮 IIA 组(2.89±0.12)和甲泼尼龙组(2.93±0.15)大鼠阳性细胞 IOD 较模型组(1.58±0.2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丹参酮 IIA 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感觉功能恢复;(2)丹参酮 IIA 能够促进巨噬/小胶质细胞对神经恢复的有利影响。

  • 血清 NSE 和 S100B 蛋白对急性脊髓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鹿鹏;孙天胜;张建政;张志成;侯景明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和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 S100B )蛋白同急性脊髓损伤的关系,并观察这两个生物标记物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7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检测患者损伤后当天、2、3、4、5、6、7、8、9、10天时血清 NSE 和 S100B 蛋白水平,同时评价入院时和随访6个月时神经功能。根据损伤后6个月时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将27例分为恢复较好组( A 组,n=9)和恢复一般组( B 组,n=18),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5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C 组)。结果C 组血清 NSE 和 S100B 蛋白水平分别为:(14.38±1.12)μg / L、(0.89±0.13)μg / L。伤后2天 B 组患者血清 NSE 水平升至高峰[(109.56±13.24)μg / L,t=34.98,P<0.05],随后呈下降趋势;伤后3天 A 组患者的血清 NSE 水平升至高峰[(70.48±10.42)μg / L,t=25.48,P<0.05]。在伤后7天内,A 组患者每天的血清 NSE 水平依次为[(28.29±10.89)μg / L,t=6.47,P<0.05;(45.26±9.21)μg / L,t=16.88,P<0.05;(70.48±10.42)μg / L,t=27.23,P<0.05;(43.25±8.51)μg / L,t=17.02, P<0.05;(40.18±7.89)μg / L,t=16.34,P<0.05;(37.59±11.56)μg / L,t=10.19,P<0.05;(29.25±8.98)μg / L,t=8.33,P<0.05],均明显高于 C 组。在伤后7天内,B 组患者每天的血清 NSE 水平依次为:[(46.34±11.25)μg / L,t=14.16,P<0.05;(109.56±13.24)μg / L,t=35.91,P<0.05;(98.37±8.64)μg / L,t=48.25,P<0.05;(90.35±10.33)μg / L,t=36.62,P<0.05;(73.55±10.45)μg / L,t=28.20,P<0.05;(80.34±9.75)μg / L,t=33.66,P<0.05;(71.56±11.49)μg / L,t=28.42,P<0.05]也均明显高于 C 组。在伤后7天内,A 组患者每天的血清 S100B 蛋白水平依次为 [(1.36±0.49)μg / L,t=4.46,P<0.05;(2.24±0.62)μg / L,t=10.52,P<0.05;(2.92±0.54)μg / L,t=17.79,P<0.05;(2.35±0.38)μg / L,t=16.82,P<0.05;(2.11±0.33)μg / L,t=15.47,P<0.05;(1.92±0.39)μg / L,t=11.64, P<0.05;(1.81±0.41)μg / L,t=5.43,P<0.05],均明显高于 C 组。B 组患者每天的血清 S100B 蛋白水平依次为:[(2.24±0.45)μg / L,t=14.28,P<0.05;(3.21±0.62)μg / L,t=18.25,P<0.05;(4.02±0.51)μg / L,t=29.55,P<0.05;(3.76±0.53)μg / L,t=26.15,P<0.05;(3.26±0.46)μg / L,t=24.58,P<0.05;(3.32±0.45)μg / L,t=25.71,P<0.05;(3.12±0.47)μg / L,t=22.68,P<0.05]也均明显高于 C 组。患者血清 NSE:A 组(70.48±10.42)μg / L,B 组(109.56±13.24)μg / L,( t=7.41,P<0.05);S100B 蛋白:A 组(2.92±0.54)μg / L,B 组(4.02±0.51)μg / L,( t=5.03,P<0.05)。血清 NSE 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 ASIA 感觉功能评分及感觉恢复率存在负相关( r=-0.70,P=0.04;r=-0.86,P<0.01);血清 NSE 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 ASIA 运动功能评分及运动恢复率存在负相关( r=-0.59,P<0.01;r=-0.93,P<0.01)。血清 S100B 蛋白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 ASIA 感觉功能评分及感觉恢复率存在负相关( r=-0.72,P=0.03;r=-0.85,P<0.01);血清 S100B 蛋白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 ASIA 运动功能评分及运动恢复率存在负相关( r=-0.71,P<0.01;r=-0.92,P<0.01)。结论血清 NSE 和 S100B 蛋白水平可较好地反映急性脊髓损伤的程度,对于评价急性脊髓损伤预后有较大价值。

  •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在胸腰段骨折患者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张阳;张志成;李放;任大江;单建林;关凯;赵广民;孙天胜

    目的: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 )损伤在胸腰段骨折评估中的作用,评估影像学参数与 PLC 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胸腰段骨折( T11~L2)45例,对患者术前常规行 X 线片、CT 及 MRI 检查,在 CT 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是否存在 PLC 损伤分为两组损伤组( P 组)26例,无损伤组( C 组)19例,比较两组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 )和脊柱载荷评分(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 )的差异,评估两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TLICS 评分:P 组(6.89±1.85)分,C 组(3.33±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剔除 PLC 评分后,TLICS 评分:P 组(4.35±1.61)分,C 组(3.33±1.53)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4)。LSC 评分:P 组(5.96±1.50)分,C 组(4.1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椎体楔形角 P 组(18.3±7.4)°、C 组(13.9±6.2)°,棘突间距增加值 P 组(6.3±2.5) mm,C 组(4.5±1.8) mm 以及椎体间平移距离 P 组(3.8±1.6) mm, C 组(2.6±1.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椎体间平移距离>3.5 mm 的患者比例:P 组69.2%(18/26),C 组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结论PLC 损伤对胸腰段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椎体间平移距离>3.5 mm 提示 PLC 损伤。

  • 骨髓间充质细胞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桂通;刘佳;张晓燕;张志成;李放;孟繁星;孙移坤;孙天胜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细胞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SCI 组)、骨髓间充质细胞组( BMSCs 组)和假手术组( Sham 组),每组各20只。改良 Allen’s 打击法打击 SD 大鼠后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天起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BBB 评分)评估,并于术后14天行步态分析,脊髓损伤后6、12 h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脊髓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 )、脂质过氧化物酶( 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HE 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 SCI 组相比,BMSCs 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2 h 脊髓组织 MPO 含量由(149.7±28.4) nmol / mg降至(116.0±29.2) nmol / mg。MDA 含量由(58.1±3.3) U / g 降至(41.7±2.6) U / g。SOD 水平由(194.6±14.3) U / mg 升至(362.0±13.6) U / mg。脊髓损伤后6 h 的 TNF-α水平由(439.8±12.8) pg / ml 降至(314.6±17.6) pg / ml。IL-6水平由(364.7±16.9) pg / ml 降至(232.9±15.2) pg / ml。IL-10水平由(291.3±9.8) pg / ml升至(377.9±17.9) pg / ml。光镜下脊髓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脊髓损伤后14天 BBB 评分及 Catwalk 步态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MSCs 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其运动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 椎体成形术患者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连华;王浩;桑庆华;任继鑫;刘智;孙天胜

    目的:通过对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 )患者的纵向回顾性研究,探讨发生再骨折的高危因素。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 OVCF 患者220例,分别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认知能力评分,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后凸畸形,椎体再骨折等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模型观察每种因素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相关性,筛查可疑的相关因素,接着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与椎体再骨折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220例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共334个椎体,30例(30个椎体)发生再骨折,约占9.0%。再骨折组年龄为(81.2±5.5)岁,非再骨折组年龄为(78±7.2)岁。认知功能评分 MMSE (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再骨折组为(23.2±9.03)分,非再骨折组为(27.48±5.27)分。椎体后凸畸形再骨折组为40%,非再骨折组为16.32%。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组为16.67%,非再骨折组为7.37%。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认知功能评分,椎体术后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等因素与椎体再骨折相关。结论年龄,认知功能评分,椎体术后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等因素是 OVCF 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对危险人群加强再骨折风险的宣教及防护。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