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不同椎体成形穿刺引导装置在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中骨水泥分布比较

    作者:姚福东;刘夏君;王新虎

    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 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椎体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 mm 和(1.1±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 ml 和(4.1±1.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体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作者:许福生;祁伟;李桓毅;柯荣军;顾永福;刘方刚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 )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 TKA 治疗8例晚期 PVNS 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弥漫型6例,局限型2例,年龄34~80岁,平均54.3岁。术中彻底切除滑膜后再行 TKA。术后随访分析复发、松动、感染,比较术前、术后 KSS ( keen society score )评分。结果随访1.5~12.5年,平均9.2年,KSS 平均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的39.8(25~45)分提高至82.3(70~9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5(15~55)分提高至73.8(60~90)分。5例膝关节假体固定良好、功能满意,3例弥漫型、2例局限型。3例失败的病例均为弥漫型,1例发生感染,2例复发,其中1例因无菌性松动翻修时诊断。结论 TKA 治疗晚期 PVNS,局限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弥漫型可能与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有关。

  •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 Meta 分析

    作者:刘丙根;庞清江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2014年1期)、MEDLINE、EMbase、PudMed、CNKI 等数据库。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 Meta 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4篇,终纳入24个 RCT,共4859例,髋关节置换组2619例,内固定组2240例。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的再手术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OR=0.13,95%CI (0.09,0.18),P<0.0000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内固定组[OR=0.15,95%CI (0.10,0.22), 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2年、10年及以上的病死率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手术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因此,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佳的选择还是髋关节置换。

  • 同期或分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僵直髋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曹参;杨静;裴福兴;沈彬;周宗科;康鹏德

    目的:分析双髋僵直或强直的患者双侧全髋关节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间隔时间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31例双髋僵硬或强直患者不同手术间隔时间进行双侧 THA 的效果。将纳入的31例分为:A 组:同期手术;B 组:一个住院周期分期手术;C 组:两个住院周期分期手术3个组。比较患者 THA 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双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以及术后1年患者 Harris 评分的差异。结果 A 组和 B 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先置换侧和后置换侧的髋关节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C 组关节活动度术后1个月,先置换侧(171±19.5)小于后置换侧(217±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52,P<0.001);术后3个月先置换侧(177±26.6)小于后置换侧(235±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75,P<0.001);术后1年先置换侧小于(192±20.9),后置换侧(236±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7,P<0.001)。A 组和 B 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的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后置换侧的髋关节活动度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与 A 组和 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先置换侧的髋关节活动度术后1个月:C 组(171±19.5)小于 A 组(221±24.1)和 B 组(225±19.8);术后3个月: C 组(177±26.6)小于 A 组(244±20.2)和 B 组(239±22.3);术后1年 C 组(192±20.9)小于 A 组(242±22.8)和 B 组(242±22.8)。3组患者术后1年的 Harris 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A 组、B 组和 C 组后置换侧术后1年的 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 评分:C 组先置换侧(80.3±9.8)明显低于 A 组(91.4±7.9)、B 组(93.5±9.1)和 C 组后置换侧(90.8±7.3)。结论对于双髋僵硬或强直的患者,为获得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大程度的恢复,双侧 THA 手术间隔时间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条件下尽量缩短。

  • 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中的差异

    作者:胡鸢;唐金树;秦江;石秀秀;朱加亮;侯树勋

    目的:研究竖脊肌屈曲放松( flexion-relaxation,FR )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患者和无痛对照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9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1例为腰部前屈时疼痛,后伸无痛,分为前屈痛组;46例为腰部前屈时无痛,后伸时疼痛,分为后伸痛组;另有35名腰部无痛健康人,分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三组人群在完成躯干前屈和再背伸动作时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 FR 比值。结果三组 FR 比值分别为:前屈痛组4.97±1.03、后伸痛组21.8±4.75、对照组22.85±3.64。前屈痛组 FR 比值明显小于后伸痛组(P<0.01)和对照组(P<0.01)。后伸痛组和对照组相比,FR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腰部前屈痛患者和无痛人群相比,FR 比值明显减小,此差异可为进一步鉴别此类腰痛患者提供参考。而对于后伸痛患者,FR 比值不能作为鉴别依据。

  • BMP 活性多肽复合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在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硕;谢惠敏;甘少磊;任卫卫;陈秉耀;张增亮;韦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 ) BMPIII 与 BMPIV 活性多肽在大鼠体内异位成骨情况,来评价两种多肽在动物体内骨诱导能力;并与已检测 BMPI 0.4 g / L 浓度进行对比,以选出优多肽组及浓度。方法应用随机抽签法,将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8组( A、B、C、D、E、F、G、H 组),每组6只。将2种多肽的三种不同浓度(0.2 g / L、0.4 g / L、0.8 g / L 的 BMPIII 和0.2 g / L、0.4 g / L、0.8 g / L 的 BMPIV )分别与羟基磷灰石聚乳酸( hydroxyapatite and poly lactic acid, HA / PLA )组成复合材料植入大鼠臀部肌肉浅层,A、B、C、D、E、F 组;将0.4 g / L 浓度 BMPI 多肽与 HA / PLA 组成的复合材料植入的实验对照为 G 组,仅植入 HA / PLA 框架材料空白对照为 H 组。术后3周摄背部正位 X 线片;术后5周时进行 X 线、CT 照射。并于术后3周、5周分别取出标本,采用 HE、Masson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应用 Masson 染色评分并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大鼠术后5周的成骨特性。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期间,动物饮食、活动良好,伤口愈合良好,全部存活。植入材料各组硬度均增加。(1) X 线检查:术后3周,手术植入多肽材料部位均有轻度模糊显影区,其中 C、F 组显影明显;术后5周,A、D 组植入区内有较浅显影,B、E、G 组有较浅较大显影,C、F 组显影较明显;H 组未见明显显影。(2) CT 显示:除 A、D 组可见较模糊低密度显影外,B、C、E、F、G 组均显影明显,H 组未见显影。(3) HE 染色:植入多肽材料的各组术后3周可见少量成骨细胞长入多孔材料,贴附于孔壁;术后5周材料部分降解,其中 B、C、E、F、G 组有较多软骨基质和软骨细胞形成,H 组框架材料分解极少。(4) Masson 染色:术后3周,A、D 组在降解材料周围仅有少量软骨胶原形成,且 B、C 组和 E、F 组软骨胶原量分别明显多于 A 组和 D 组,G 组蓝色面积较小,H 组降解材料周围软骨胶原极少;术后5周,植入多肽材料的各组蓝色面积明显多于术后3周,H 组降解材料周围软骨胶原较少,仅见少量蓝色软骨胶原形成。(5) Masson 评分:B、C、E、F 组分别为(2.22±0.45)分、(2.44±0.3)分、(2.28±0.25)分、(2.44±0.35)分均明显大于 A 组(1.06±0.39)分、D 组(0.72±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E、F 组各组间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 组评分(2.67±0.30)分较 B、E 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 组评分少,为(0.222±0.27)分。结论 BMPIII 与 BMPIV 两种活性多肽人工复合材料均具有骨诱导能力;0.4 g / L 和0.8 g / L 浓度骨诱导能力较0.2 g / L 浓度大;0.4 g / L BMPI 骨诱导能力较 BMPIII 与 BMPIV 大,更适于成为骨诱导材料。

  •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

    作者:闫立伟;王文波;李昭旭;徐瑞峰

    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是仍有较多可能引起手术失败的因素,其中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控制术后感染是保证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术后感染是 TKA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期文献报道 TKA 术后感染率为1%~5%[1],现在的感染率可控制在0.5%~1.0%[2-3]。但是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不断增加,TKA 术后感染的绝对例数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感染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清除将可导致关节的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终不得不进行感染的清除,进行二期翻修手术,这将增加平均住院日,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4]。所以如何提高 TKA 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率将是广大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现就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在诊断 TKA 术后早期感染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谱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川渤;袁绍辉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越来越普及,而关节感染则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的并发症。尽管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室无菌条件的改善,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在逐渐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为1.7%,在初次膝关节中为2.5%[1]。然而在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关节感染的数量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健康负担,因此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了给人工关节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
      细菌学的依据,现对近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发表的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以了解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原菌谱,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聪;黄长明;范华强

    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是目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ACL 损伤患者往往还有其它伴随损伤,其中常见的就是半月板损伤。如对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前评估及准备不足,认识及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 ACL 重建的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了解 ACL 与半月板的损伤相关性,一方面可指导选择较好的手术时机,减少半月板损伤等伴随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术前良好评估合并损伤的情况及制订手术方案非常重要。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损伤的重视,现就 ACL 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 水通道蛋白的表达与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芳芳;于超;谭春江;陈文列;陈赛楠

    关节炎泛指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一类非特异炎性疾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类疾病与各种炎症促发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多围绕软骨退变、滑膜病变等引起的炎症展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低位髌骨对髌股关节炎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立桃;谢兴文;顾玉彪;黄晋;王春亮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根据推算,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人数已达1500万[1]。目前公认髌股关节炎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 等[2]报道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
      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2.5%[3]。低位髌骨是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而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探索低位髌骨引起髌股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炎及减轻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外侧盘状半月板与膝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傅德杰;郭林;杨柳

    盘状半月板由 Young[1]在1889年先描述,是一种半月板的异常形态,因其体部肥大,呈圆盘状,故而得名。盘状半月板又被称为盘状软骨,但笔者认为称之为盘状软骨并不准确,因为腕关节中的三角软骨也呈盘状,椎间盘其本质也是位于椎体间的盘状软骨。盘状半月板多发生于外侧半月板,内侧罕见。据报道,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为0.4%~17%,而内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仅为0.06%~0.3%[2]。外侧盘状半月板在黄种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日本的发生率约为16.6%[3],在韩国约为10.9%[4],但在白种人群中的发生率很低(0.4%~5%)[5]。另外,外侧盘状半月板多双膝同时发生,有研究发现东亚人群中双膝同时发生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几率达79%[6]。由于盘状半月板体部肥厚且活动性差,在膝关节活动时的剪切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撕裂,进而有可能造成软骨损伤。外侧盘状半月板肥厚的体部对外侧关节间室应力传导可能有影响,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关注盘状半月板对膝关节生物力学负荷的影响,提示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OA )有一定相关性。现就外侧盘状半月板研究进展及其与 OA 的关系综述如下。

  • 有限元分析在腰椎人工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龙;海涌;关立;刘玉增

    慢性下腰痛是骨科常见病,其主要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称为“金标准”的腰椎融合术,但融合后的腰椎丧失了活动度,不能达到正常腰椎的功能,相邻节段退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34%[1]。而腰椎间盘置换术是将病变的椎间盘切除,代之以人工椎间盘,其突出的优点是术后能保留椎间活动度,短期随访显示能减少甚至消除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2]。人工椎间盘置换在去除引起下腰痛的椎间盘的同时,也保留和恢复了椎间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理论上来说是更好的治疗方法。大量关于腰椎人工椎间盘的临床试验研究[3-6]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实验[7-9]证实了人工椎间盘技术的发展前景。

  • 双侧踝关节神经性关节病一例

    作者:吴家昌;谢琦;杨华;廖长川;王充;林舟丹

    神经性骨关节病又称为 Charcot 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性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双踝关节神经性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结合和未结合浓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汪亮;刘蜀彬;刘耀升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和未结合骨髓单个核细胞(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 )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骨循环研究协会(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 )分期 II B 期、II C 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34例(53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7例。手术时年龄28~42岁,平均38.1岁。手术方法: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BMMCs 移植组加入5 ml 浓集后的 BMMCs,单纯植骨组未加入 BMMCs。采用 Harris 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标尺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进行临床疼痛测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 Harris 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64.1±4.6)分vs (78.8±4.8)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 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 Harris 评分较术前提高幅度更明显(28.6±0.5)%vs (18.4±1.7)%,(P<0.0001)。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 VAS 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6.3±0.9)分vs 2.6±0.7)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 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 VAS 评分较术前降低幅度更明显(-66.3±1.4)%vs (-51.7±2.9)%,(P<0.0001)。BMMCs 移植组临床成功率(21/26)高于单纯植骨组(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MCs 移植组放射学成功率(23/26)高于单纯植骨组(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在选择合适的中早期非创伤性 ONFH ( ARCO 分期 II B 期、II C 期)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结合浓集 BMMCs 移植可提高保留关节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 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研究

    作者:王如良;田吉征;张少华;王涛;边莉;宋三泰;江泽飞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30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中-重度骨痛的患者,二线使用负荷剂量伊班膦酸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的剂量及生活质量(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评分等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生化指标及其它安全性。结果126例纳入终分析。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治疗后第1、2、3周的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的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第1、2、3周的 KP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其中89例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缓解率70.6%。中度疼痛患者镇痛显效时间短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治疗不良反应少,未见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结论负荷剂量的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 认识半月板的重要作用提高半月板的修复水平

    作者:章亚东

    本期半月板专题发表的论著多数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缝合)有关。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从来不会考虑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问题,因为半月板一直被认为没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甚至被描述为“腿部肌肉起点的无功能残留物( functionless remnants of leg muscle origin )”[1]。因此,半月板损伤后标准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半月板切除,而且切除越彻底越好。所有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的问题,均被归因于半月板切除不够彻底[2]。这样的思维一直引领着学术界,直到1948年 Fairbank[3]报道107例半月板切除病例的临床结果为止。Fairbank 的报道历史性地指出,在半月板切除以后,由于半月板的缺损导致多数病例出现股骨髁变平,观察结果证实患者的膝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现象严重,即被称为“Fairbank 三联征”。尽管当时远没有完整阐述半月板切除的严重后果,但是,这已经让当时能优雅地完成半月板切除术的医生,从洋洋得意变得惴惴不安。很快,Fairbank的继任者们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切除(全部或部分)对膝关节功能的巨大危害,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膝关节的功能与半月板的保存量有直接关系[4]。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理念。

  • 科研贴近临床临床为了病人--记本刊副总编辑王坤正教授

    作者:

    王坤正,《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骨外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员部主任、陕西省关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患者的关节镜下内侧辅助入路治疗

    作者:余志毅;郑佳鹏;练克俭;梁锦英;陈志达

    目的:探讨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关节镜下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内侧辅助入路关节镜下治疗1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患者。采用3个入路: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内侧辅助入路,经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观察,于前外侧入路使用探钩将外侧半月板前角挑起,经内侧辅助入路置入篮钳行前角的成形及层裂的处理。结果15例获10~26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12例膝关节完全不痛,3例偶尔运动后疼痛不适。术后活动范围均恢复至正常。膝关节 Lysholm 评分由术前(70.1±8.3)分,术后(92.7±4.8)分(配对t 检验,t=7.45,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简单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 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中央成形加外周缝合治疗

    作者:徐青镭;李飞;韩国一;王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央部切除加外周缝合技术的治疗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 )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87膝) DLM 损伤手术患者,其中27例(31膝)根据诊断性关节镜检查结果分为前角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撕裂型( meniscocapsular junction anterior horn type, MC-A )、后角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撕裂型( meniscocapsular junction posterior horn type,MC-P )和后外侧体部纵形撕裂型( posterolateral corner,PLC )三型,MC-A 型采用中央部切除加外向内缝合技术,MC-P 和 PLC 型则采用中央部切除加内向外技术或全内缝合技术,术后25例(27膝)随访24~92个月,平均52.6个月。本组6岁以下患儿2例(2膝),平均体重17.5 kg;7~12岁患儿12例(13膝),平均体重35.8 kg;12~14岁患儿11例(12膝),平均体重42.2 kg。比较术前、术后的 Lynsholm 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27膝 DLM 损伤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伸膝受限、关节弹响和弹跳感、机械性绞锁以及关节线压痛。经诊断性关节镜检查确诊分型 MC-A 型7例、MC-P 型9例、PLC 型11例。术后所有患者伸膝受限、关节弹响和弹跳感、机械性绞锁以及关节线压痛均消失,平均 Lysholm 评分:术前62~82分,平均71.8分,术后90~100分,平均97.1分(P<0.0001)。结论儿童盘状半月板损伤合并周围部撕裂采用中央部位部分成形结合全内缝合、内向外和外向内缝合修补,可获得满意的愈合和大程度的半月板保存,避免半月板全切导致的远期并发症。

  • 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发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清理85例报告

    作者:时剑辉;吕伟;王岩;马奔;崔巍;刘振中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并发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应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诊断为骨关节炎近期并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85例(85膝)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比较术前和术后的 Tegner 评分、Lysholm 评分,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 Tegner 评分:术前平均2.2±0.8,术后12个月平均5.2±1.6;P<0.001。Lysholm 评分:术前平均35.2±16.6,术后12个月平均82.4±12.8,P<0.001。83例患者对手术的效果满意。结论对 OA 并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可有效的缓解症状。

  • 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联合缝合23例报告

    作者:袁帅;祝云利;吴宇黎;符培亮;祝钧;吴海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缝合技术修复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关节镜下联合缝合技术修补23例(23个)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男15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31.04岁。均累及内侧半月板后角至前角体部区域。半月板前角采用标准的自外向内缝合,撕裂的体部采用 FasT-Fix 系统( Smith & Nephew 公司)自内向外缝合,后角采用 FasT-Fix 进行缝合。结果23例均获9~24个月的随访,平均14.17个月,无症状者21例,关节间隙压痛者2例。23例 MRI 复查显示,完全愈合18例,部分愈合5例。术后膝关节 Lysholm 功能评分81~96(88.22±4.15)分,相比术前21~70(51.30±1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生在红-红或者红-白交界区域的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联合应用缝合技术修补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的五年随访报告

    作者:张颉鸿;符培亮;吴宇黎;祝云利;钱齐荣;吴海山

    目的:评价半月板撕裂患者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撕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8例(32个撕裂的半月板),男20例,女8例,年龄13~48岁,平均26.2岁。病程2周至2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0个半月板(31.3%),红白区22个半月板(68.7%)。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44%)。根据 Barrett 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 IKDC、Lysholm、Tegner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50~78个月,平均63.4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4.4%(27/32),愈合失败5个的半月板,术后2~5年出现症状,平均3.5年。IKDC 评分:术前(43.4±16.8)分,术后(80.7±15.7)分;Lysholm 评分:术前(41.2±14.1)分,术后(83.7±22.1)分;Tegner 评分:术前(3.1±1.4)分,术后(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T-Fix 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5年临床疗效良好。

  • 骨梗死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

    作者:李子荣;孙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6)470~473,刊登了张耀等作者的“骨梗死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一文[1]。该文报道15例骨梗死病例[1],均行手术治疗,有的甚至应用长钢板螺钉,术后随访14~37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14例术后疼痛不适症状缓解,肢体功能良好。1例术后内固定物处偶发疼痛,内固定物去除后疼痛消失。术后平均7个月植骨区骨质愈合,髓腔再通。效果应该说还可以。但也有学者报道,保守治疗也取得了同样甚至更好的临床疗效[2-6]。因此,“骨梗死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一文治疗方法的选择值得思考,不宜效仿!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