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

    作者:黄卫国;海涌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2年的融合率。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II、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以腰椎滑脱的病理学改变分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两组。其中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Meyerding 分级均为II度滑脱;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Meyerding分级II度10例、III度14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年龄,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2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 )和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腰痛疾患疗效评分进行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术后1年腰椎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组平均年龄(48.6±6.9)岁,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组(59.5±9.9)岁,退行性组术中出血量(343.3±62.4) 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5.3±2.7)天和术后平均住院日(8.6±2.4)天分别小于峡部裂性组(383.8±50.7) ml、(7.5±2.5)天、(10.2±3.8)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峡部裂组手术平均时间略长于退行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两组各有1例硬膜撕裂,结果无差异。JOA评分:术前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退行性组(24.19±1.21)大于峡部裂性组(22.8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2年,退行性组(25.33±1.06)大于峡部裂性组(24.04±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VAS评分:术前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退行性组(1.77±0.78)小于峡部裂性组(3.0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2年,退行性组(1.79±0.87)小于峡部裂性组(2.9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退行性组有20例完全复位,27例部分复位和1例未复位;峡部裂组有9例完全复位,11例部分复位和4例未复位。两组术后1年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 JOA 评分得出临床疗效评价,退行性组:优3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93.75%;峡部裂性组:优1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87.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峡部裂性组行PLIF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与退行性组采用PLIF手术治疗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退行性组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的优点;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融合率无明显差异。

  • 人工髋膝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

    作者:徐远坤;柯岩;林剑浩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 TKA,THA )是治疗晚期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10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其有效率达92%~98%[1]。然而,疼痛,既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也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疼痛也是骨关节科的一个普遍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2]。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经久不愈的疼痛,预示手术可能失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慢性持续疼痛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分类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有许多一致性,同时在一些具体原因上也有一定相关性,故将两者合并回顾。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元;赵振国;邹亮;鲍同柱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是指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髋关节解剖结构或运动方式的改变,导致髋关节盂唇与股骨近端在活动时反复撞击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属关节内撞击范畴[1-3]。FAI 的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腹股沟区疼痛,在活动增加或长时间受力后可转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位于腹股沟区或转子处,关节弹响、交锁;髋关节活动受限,撞击试验阳性,即被动屈曲、内收内旋可诱发疼痛。Philippon 等[4]报道 FAI 中撞击试验的阳性率高达99%。随着疾病进展,患侧可出现抗痛步态及由于臀中肌萎缩而导致的髋关节外展无力[5]。

  • 磨损颗粒对关节假体周围组织的影响

    作者:周永飞;宋科官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外科领域重要的技术创新[1],目前全髋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髋关节严重创伤和骨病的金标准[2]。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例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人工关节置换术为广大终末期骨关节病的患者解除病痛,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术后10年优良率达到90%甚至更高[4-5]。近年来,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发展迅猛,置换例数已接近每年20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TO )估测,到2015年我国骨关节疾病患者将达1.5亿例,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要接受关节置换术。可以预见,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关节置换数量还会不断增加。然而随着置换例数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人工关节假体中晚期松动的问题日益突出[6]。关节材料由非生物材料构成,具有生物稳定性和机械载荷稳定性。此外关节界面摩擦,金属关节面与金属关节面,或者金属关节面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产生磨损颗粒是不可避免的。人工关节磨损产生的颗粒有大小之分,微米大小的颗粒的生物学效应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纳米颗粒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7-13]。新近假体翻修术回顾性研究发现聚乙烯( PE、UHMWPE )、金属( Ti、Co-Cr- Mo )和骨水泥( TCP、PMMA )等关节假体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假体晚期松动、关节置换失败和二次翻修的主要原因[14-16]。磨损颗粒释放入关节腔后,它能使破骨细胞分化增多、骨吸收功能增强,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作用,引起假体周围骨重建失衡而导致骨溶解和松动[17]。

  • 髌骨倾斜与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有磊

    髌骨倾斜是髌股关节的一种临床影像学表现,在侧位 X 线片、髌股关节轴位 X 线片、CT 或 MRI 上都会出现髌骨倾斜的证据,它会使一些患者发生支持带劳损以及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 excessive lateral pressure syndrome,ELPS )又称为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是由于髌骨无脱位的长期向外侧倾斜和外侧支持带适应性缩短以及内外侧关节面长期应力不平衡造成外侧髌股关节压力增高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髌骨的外侧倾斜继发于外侧支持带的紧张,其发病机制与作用于髌骨的外侧应力增加有关[1]。

  • 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一例报告

    作者:阳普山;张超;何勍;文天用;王德利;吴剑宏;阮狄克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诉吞咽不适感伴颈部酸痛2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自感吞咽硬食时咽部不适,于当地医院行胃食管镜检查,未见明显阳性结果。于同期出现颈部酸痛感,偶有双侧手指指端麻木感,无明显上肢放射痛及“踩棉花感”。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吞咽不适感明显加重,进食时出现食物咽部“停留”感,仅能进软食或流食。遂就诊于我院门诊,行颈椎X线检查示C2~6多节段融合,C2~6前方巨大骨赘形成。门诊以“食管型颈椎病”收入院。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史10余年,应用胰岛素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血压控制可。查体:患者颈部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做吞咽动作,轻压甲状软骨可诱发明显咽部不适。颈椎无明显压痛,双上肢肌力及感觉正常,上肢腱反射正常,Hoffman征(-)。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颈椎侧位X线示(图1a):颈椎前方C2~6“流注样”骨化影,诸椎间盘高度未见明显改变,关节突关节未见明显异常。CT示(图1b):C2~6椎体前方连续但不规则高密度骨化影。骨化物在C4椎体前方突出明显,压迫前方软组织。颈椎MRI示(图1c):颈椎前方-气管后缘C2~T1异常信号;未见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压迫。

  • 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治疗II型副舟骨疼痛16例报告

    作者:黄野;及松杰;杜辉;顾建明;周一新

    目的:评价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治疗II型副舟骨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有16例患者(17只足)接受了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患者平均年龄26.9(17~35)岁。患者主诉局部慢性疼痛和肿胀,体格检查所有患者都有副舟骨压痛,保守治疗无效。结果平均随访22(14~60)个月。通过患者满意度分级系统的评估,17只足中,12只足评价为优,4只足为良,1只足为可。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16只足(94%)在术后1年内愈合,其中13只足(76%)在术后3个月左右即愈合。1只足在术后1年半的末次随访发现仍未愈合。比较X线片上术前和术后的距-舟骨覆盖角、侧位片上距骨-第一跖骨干夹角和跟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是治疗II型副舟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对胫后肌功能,以及对平足发展的影响,还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 骨梗死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张耀;赵德伟;王卫明;刘宇鹏;于晓兵

    目的:探讨长骨骨梗死的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对该病的认识体会。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手术治疗长骨骨梗死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3~58)岁。病灶部位:肱骨近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7例(双侧4例),胫骨近端4例(双侧2例),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同时受累1例。致病因素:特发或不明原因5例,使用激素3例,有外伤史3例,酗酒2例,潜水病2例。所有患者经术前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手术治疗方式为于病变骨段局部开窗,将病灶及硬化带完全清除、打通髓腔,骨缺损区用自体骨加异体骨填塞夯实,然后上锁定钛板跨越病灶区固定,以增加力学强度。患者术后每4周回院进行1次临床和X线检查,自患肢可以完全负重起每2~3个月复查1次。术后随访患者缓解情况,X线观察植骨区骨质愈合情况及随访观察有无骨梗死复发。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14~37)个月。其中14例术后疼痛、不适症状均缓解,肢体功能良好。1例术后内固定物处偶发疼痛,内固定物去除后疼痛消失。术后5~9(平均7)个月植骨区骨质愈合,髓腔再通。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骨梗死复发。结论骨梗死症状常不典型,早期X线检查基本无特异征象,不易明确诊断。MRI 检查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疼痛明显,存在骨折或关节面塌陷风险的骨梗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2014年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推动脊柱畸形外科的深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研究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中国脊柱畸形杂志》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承办的2014年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召开。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作者:

    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

  • 加强髋关节撞击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作者:黄公怡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也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是指各种内外因素引起髋关节解剖结构或运动方式的改变,导致髋关节盂唇与股骨近端在活动时反复撞击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腹股沟区疼痛,在活动增加或长时间受力后可转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位于腹股沟区或转子处,关节弹响、交锁;髋关节活动受限,撞击试验阳性。而疼痛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就诊的主要原因,这不得不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高度重视。

  • 髋关节快速破坏性骨关节病五例报告

    作者:姚利兵

    目的:回顾5例(7髋)髋关节快速性破坏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转归过程,探讨Bekki-RDO分型的改进。分析患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发现患者病程发展特点,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4至2012年,我院收治5例(7髋)髋关节快速破坏性骨关节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5例(7髋)早期临床表现为定位不清的患肢疼痛功能障碍,后期疼痛定位于患肢腹股沟中段。实验室检查除碱性磷酸酶、血沉、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余化验结果无特异性改变。影像学上患肢髋关节半年内呈现快速的进行性破坏表现,根据影像学改变特点,可归纳分型为:I 型:间隙缩窄型、II 型:骨组织萎缩型、III型:骨组织崩解碎裂型、IV型:骨组织吸收型。以上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本组5例髋关节快速性破坏性骨关节病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改进的 RDO 分型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 关节镜下诊疗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病八例报告

    作者:赵洪波;周宏艳;陈德生;戴士峰;李雪;张茜

    目的:对8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例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1~39岁,平均24.1岁,左膝5例,右膝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H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随访12~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较术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前HSS评分:38±6.9,术后4周HSS评分,97±1.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6个月、1年、2年、4年较术后4周时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至末次复诊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瘤极易漏诊误诊,术前仔细查体,结合磁共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提高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关节镜诊治本病疗效确切,关节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 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患者理疗与关节镜下手术疗效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付东;单连成;蔡郑东;李国东

    目的:评估针对退行性半月板撕裂,联合关节镜手术与理疗疗效是否优于单纯理疗。方法40例年龄>50岁,经磁共振( MRI )确诊为半月板撕裂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理疗组)20例,术后实施物理治疗;另一组接受单纯物理治疗方案(物理治疗组)20例。治疗方案完成后6、12、24个月,比较两组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score,KOOS)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手术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疼痛、运动和娱乐、日常活动和 KOOS 总分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物理治疗组疼痛由术前46.35改善至40.10( P<0.001)、运动和娱乐21.45上升至42.60( P<0.0001)、日常活动由27.85上升至41.75( P<0.0001)、KOOS总分从26.12提高至46.85( P<0.0001);镜下手术组疼痛由47.05改善至33.25( P<0.0001)、运动和娱乐由21.55上升至38.10( P=0.002)、日常活动由26.00上升至46.84( P<0.0001)、KOOS总分由23.05上升至39.26( P<0.0001)。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临床症状进一步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物理治疗组疼痛降至29.20( P<0.0001)、运动和娱乐( P=0.007)、日常活动( P<0.0001)、KOOS总分( P=0.001)分别上升至53.16、53.10、50.90;镜下手术组疼痛降至24.55( P<0.001)、运动和娱乐( P<0.0001)、日常活动( P<0.0001)、KOOS总分( P<0.0001)分别改善至54.10、57.65、50.77。治疗后24个月,患者各项评分与术后12个月基本持平。不同随访阶段,尽管手术组整体评分优于物理治疗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随访2年,未发现两组治疗后在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物疗治疗应视为退行性半月板撕裂的首选治疗方案。

  • 全髋关节置换关节囊修复对预后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金钊;姜宁;高鹏;于腾波;孙康;戚超

    目的:探讨关节囊修复与否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是否修复前方关节囊分为A、B两组。关节囊修复组(n=61)术中修复前方关节囊;关节囊切除组(n=67)术中切除前方关节囊,比较并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Harris 评分、术后髋关节早期、后期内外旋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病程、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假体选择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78,0.19,1.73;P>0.05)。术后6周及6、12个月,各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关节囊修复组:t=43.08,48.71,50.20;关节囊切除组:t=41.50,44.30,53.28;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6周及6个月,关节囊修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关节囊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8.45,228.70;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22,P>0.05)。A、B 两组患髋内、外旋范围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1,1.47,0.14;F=0.57,0.58,0.24;P>0.05),各组术后6、12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0,20.62;t=19.45,19.82;t=27.22,20.72;t=17.71,15.43;P<0.05)。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可以提高患髋Harris评分,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术中常规保留并修复关节囊。

  • 大臼杯在髋臼骨缺损患者的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北岳;周利武;张志强;郭亭;赵建宁

    目的:探讨大臼杯在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经治的24例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46(34~77)岁。髋臼侧行翻修的原因:无菌性松动21例,髋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低毒性感染1例。所有手术均为初次单侧翻修,初次关节置换髋臼侧:11例为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10例为非骨水泥型髋假体,3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髋臼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法:II A型7髋,II B型6髋,II C型5髋,III A型6髋。采用大臼杯或联合植骨对髋臼假体进行翻修,对于Paprosky II 型骨缺损在不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挫磨扩大髋臼,植入颗粒骨或直接置入大臼杯髋臼假体。Paprosky III A 型骨缺损,采用适量植入打压颗粒植骨,或结构性植骨、臼底骨块封堵技术以提高骨量,或直接采用高位球中心植入技术,配合大臼杯植入,而双下肢平衡及偏心距均通过假体柄及颈的长度来调节。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及VA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状态,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4例平均随访23.84(12~8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4.92±10.53)分,术后12个月(84.75±4.61)分( P<0.01),术后3年(88.88±5.70)分( P<0.01)。VAS评分:术前(4.58±1.69)分,术后12个月(0.71±0.91)分( P<0.01),术后3年(0.50±0.66)分( P<0.01)。未出现假体修复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X 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患者下地行走步态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及髋关节异常疼痛影响行走,术后1年患髋屈曲均能至少达90°,术后3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并能慢跑、下蹲持物。结论在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髋臼骨缺损翻修术中,采用大臼杯或联合颗粒/结构植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假体的合理选择及适当的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可以降低髋臼侧翻修手术难度并取得优良效果。

  • 心理和精神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何明;朱锦宇;王仁;仲霄鹏;朱庆生

    目的:探讨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变化,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方法对62例(女37例,男2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检测项目有贝克尔焦虑、抑郁量表( BAI、BDI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AI、T-AI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 ),膝关节评分( KSS ),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结果手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和KSS评分各项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F-36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提高率各有不同,EPQ 的神经质性与手术前后的生理健康( PCS )( P=0.001和P<0.001)和心理健康( P<0.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KSS评分与术后KSS评分及术前心理相关评分相关拟合程度不佳( r2=0.12和r2=0.25),术后6个月KSS功能评分与特质焦虑( TAI )和艾森克神经质性( N )负相关( P<0.05,B=-0.32和P<0.001,B=-0.54),而与艾森克外-内倾向性( E )成正相关(P<0.05,B=0.32)。结论患者在接受单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1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心理和精神因素对TKA术后功能恢复有影响,焦虑和抑郁程度低的患者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前应对焦虑和抑郁程度高的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7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张清;杨静;裴福兴;沈彬;康鹏德;周宗科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75岁以上患者170例(179髋)。男61例,女109例,年龄75~93岁,平均7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股骨头置换术33例,翻修术39例。记录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输血量等。其中术前合并合并症的患者127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1例,心律失常18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46例,糖尿病37例,肺部感染12例,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8例,肝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3例,早期老年痴呆症7例,脑梗塞后偏瘫1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对这些合并症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方法。结果170例患者平均住院15(7~62)天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术中失血量300(200~800) ml,平均引流量250(50~350) ml,平均输血量400(0~2400) ml,输血103例(58%)。术后并发症:心衰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0例,脱位5例,术后谵妄16例,深静脉血栓8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症多,术前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术后积极防范及处理并发症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把握好手术时机及合并症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关于“成骨不全症合并股骨头坏死一例”诊断的讨论

    作者:马云青

    本刊2014年第3卷第1期第76~79页,发表了吴李菲医师的“成骨不全症合并股骨头坏死一例”一文后,读者马云青医师对文中“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有异议。根据“鼓励争鸣”的学术思想和办刊原则,我们欢迎并倡导这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参与到这种不同观点争鸣的讨论中来!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