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单纯髓核摘除术与髓核摘除联合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对比研究

    作者:刘元彬;张智;郑佳状;汪凡栋;陈宇;蔡奇霖

    目的:比较单纯髓核摘除术与髓核摘除联合动态稳定系统(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术式对术后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与髓核摘除联合 Dynesys 治疗并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29~61(平均40.5)岁;其中单纯髓核摘除组29例,髓核摘除联合 Dynesys 动态固定组32例。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分及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 )、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及 ROM 测定。结果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1(平均39.1)个月。单纯髓核摘除组与髓核摘除联合 Dynesys 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 VAS、ODI 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Dynesys 组患者末次随访 VAS 及 ODI 评分改善率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 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 ROM 较术前减小(P<0.05)。单纯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手术节段 ROM 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单纯髓核摘除组与髓核摘除联合 Dynesys 组术后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 ROM 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 Dynesys 组手术节段 ROM 小于单纯髓核摘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 Dynesys 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大于单纯髓核摘除组(P<0.05)。术后 Dynesys 组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与单纯髓核摘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髓核摘除联合 Dynesys 在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性的同时对邻近节段无显著影响。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经皮内窥镜治疗

    作者:胡帅;孔清泉;徐练;李晓龙;左云周;曾建成;宋跃明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伴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华西医院收治的 LDH 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96例。采用经皮内窥治疗69例,于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末次随访按 Nakano 等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随访时间16(9~36)个月,腿痛 VAS 评分术前(7.68±1.12)分,术后末次随访(1.01±0.81)分,腰痛 VAS 评分术前(7.51±1.21)分,术后末次随访(1.63±1.42)分,腿痛与腰痛 VAS 评分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 Nakano 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23例,良21例,可18例,差4例。术后3个月随访 MRI 均见受压迫的神经减压良好、突出的髓核摘除彻底。结论经皮内窥镜对 LDH 伴马尾神经损伤治疗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技术,能够彻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肾性骨病患者血清 IGF-1、iPTH、BALP、OC 含量检测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廖武琼;李典耕;李清刚;陈香美

    目的:研究肾性骨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骨钙素( osteocalcin,OC )、全段甲状腺素(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 )、骨碱性磷酸酶(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 )的含量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将在我院就诊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8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 IGF-1、iPTH、BALP、OC 含量以及 L3、L4椎体、股骨颈、Ward’s 区、大转子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水平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学指标: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IGF-1水平(145.2±17.8)μg / L 低于对照组(245.2±31.5)μg / L,观察组 iPTH (234.8±27.3) ng / L、BALP (94.9±11.5) U / L、OC 水平(13.9±1.6)μg / L 均分别高于对照组(58.8±6.9) ng / L、(35.6±4.5) U / L、(6.7±0.8)μg / L (P<0.05);(2)骨密度水平:观察组患者的 L3腰椎(0.817±0.104) g / cm2、L4腰椎(0.742±0.094) g / cm2、股骨颈(0.744±0.108) g / cm2、Ward’s 三角区(0.762±0.091) g / cm2、大转子的骨密度水平(0.804±0.089) g / cm2均低于对照组(1.056±0.186) g / cm2、(1.008±0.13) g / cm2、(0.907±0.12) g / cm2、(0.899±0.104) g / cm2、(0.948±0.118) g / cm2(P<0.05);(3)血清 IGF-1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iPTH、BALP、OC 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性骨病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下降;且骨密度与血清 IGF-1、iPTH、BALP、OC 含量密切相关,IGF-1水平高及 iPTH、BALP、OC 水平低,则骨密度高。

  • 极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的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治疗

    作者: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陈志明;汪东;刘涛;崔凯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后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行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的极重度脊柱侧后凸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3~26岁,平均16.8岁。术前侧凸 Cobb’s 角98°~175°,平均135.33°;术前后凸 Cobb’s 角96°~170°,平均133.33°,后路矫形采用分期手术,一期采用小切口撑开矫形,使侧凸和后凸得到部分矫正。术后3~6个月再进行后路二期矫形,行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术,随访12~34个月,平均2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一次术后、二次术前、二次术后和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平均矫正侧凸61.43°(43.4%),二次手术矫正25.49°(34.45%)。间隔期矫形丢失率3.13%,总矫形率61.8%,随访末次矫形平均丢失率2.92%,终总矫形率58.83%。术前后凸 Cobb’s 角95°~175°,平均133.33°,一期手术矫正后平均后凸 Cobb’s 角79.67°,二次手术矫正后平均后凸 Cobb’s 角45°,末次随访平均后凸 Cobb’s 角47.26°。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脊髓、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后凸采用后路分两期手术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二次手术耐受力;可以获得良好的畸形矫形效果,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

  • 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失血量的计算方法

    作者:刘丙根;庞清江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是关节疾病患者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2006年美国髋、膝关节置换总量约800000例,英国约130000例[1]。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常发生血液大量丢失的情况。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失血量( allowable blood loss )的范围是726~1768 ml[2-6],而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失血量的范围是1188~1651 ml[7-10]。但是,准确的失血量很难估算。原因是计算失血量方法不同,缺乏可比性。因此,用一个公认的计算公式,来估算围术期的失血量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对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不同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 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盆腔肿瘤四例报告

    作者:刘铖;李鼎锋;郭钧;崔秋

    合并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的盆腔肿瘤比较罕见,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临床医生误诊和误治为 DVT,而延误了盆腔肿瘤的诊治。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了4例盆腔肿瘤并误诊 DVT 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本刊关于网址的郑重申明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关键词:
  •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2015公济骨科论坛第一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骨科
  • 第二届中国脊柱内镜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脊柱 内镜 学术
  • 第九届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暨骨与软组织肉瘤多学科讨论会

    作者: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 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面面观

    作者:柴益民;陆晟迪;曾炳芳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创伤修复外科的重要课题,修复事故和外伤造成的急性创面,重建糖尿病和血管病变等造成的慢性创面,以终实现组织缺损的修复、伤残肢体的保留和功能重建。临床上,软组织缺损的形态和性质林林总总,使经治医师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选择和实施任何一个治疗手段都必须周到细致、三思而行,诚如业内一位大家所说的:衡量一个重建手术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措施的安全性,更要看它能不能恢复肢体的外形和功能,同时避免对供区的伤害[1]。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对软组织缺损进行分析判断、作出临床决策的能力。现从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评估、方法、原则、决策以及时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 展军医风采为生命护航--记本刊副总编辑唐佩福教授

    作者:

    唐佩福,《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骨科行政主任,大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多年的工作中,唐佩福教授带领团队一直以严谨态度和良好作风为基础,以精湛的医术为保障,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科研导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多方面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

  •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比较研究

    作者:窦帮;窦连荣;朱玮;汪谦;秦涛;麻文谦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髓外固定系统的疗效,探讨各类型固定系统特点、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及固定方式选择。方法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 A 组)及(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钢板倒置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PFLP )髓外固定组( B 组)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共95例,比较髓内、髓外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评分,并评价影响骨折预后因素。结果 A 组手术时间为(75.68±15.35) min,术中出血量为(249.36±62.36) ml,愈合时间为(16.58±4.12)周,术后并发症3例,功能评分(90.04±4.71)分;B 组手术时间为(75.23±15.74) min,术中出血量为(186.88±70.99) ml,愈合时间为(19.99±4.92)周,术后并发症2例,功能评分(90.17±3.81)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 B 组比 A 组少,骨折愈合时间 A 组比 B 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当以术后功能评分为评价标准时,髓内、髓外固定均适用,如内、外侧有较大骨块建议髓外固定。骨折类型与骨折预后相关,是影响骨折预后评分的因素,且骨折类型越复杂,预后越差,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及是否髓内固定与骨折预后没有相关性。

  • 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损伤表现的 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作者:张平;李光磊;关育忠;王冠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损伤表现的 Tile B 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对9例以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损伤表现的 Tile B 型骨盆骨折,通过合理的体位安置,体外无损伤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45 min,单枚螺钉置钉失血量1~6 ml,平均3 ml,无钉道感染及穿刺并发症发生。复位情况根据 Matta 标准评价:9例均优。术后6周、3个月复查 X 线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随访5~10(平均8.3)个月,临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 Majeed 标准评价:9例均优。结论利用体外闭合复位技术,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以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损伤表现的 Tile B 型骨盆骨折,可简化操作,缩小手术创伤,效果肯定。

  • 肩胛骨喙突骨折手术治疗10例报告

    作者:钱光;董有海;黄汉伟;姜海莹;陈谏

    目的:探讨肩胛骨喙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喙突骨折共10例,按 Eyres 分型:III B 型2例,V A 型4例,V B 型4例。对全部10例喙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为76~100分,平均85.6分。Herscovici 评分为12~16分,平均14.4分。结论喙突骨折尤其是喙突基底部骨折常与肩胛盂上1/3骨折同时发生,并且继发肩锁关节脱位。损伤发生后,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应予以手术治疗。

  • 儿童肱骨远端骨折致肘内翻形成原因的探讨

    作者:张天久;俞松;杨小红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折致肘内翻形成的原因及机制,为手术矫正肘内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肘内翻畸形患儿65例,男51例,女14例,年龄4~14岁,平均7.5岁;所有患儿均有明确的肱骨远端骨折病史,其中31例为肱骨髁上骨折,2例为肱骨外髁骨折,3例为肱骨内髁骨折,3例为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26例具体骨折诊断不详。观察所有患儿的患侧肘关节正侧位 X 线片,与对侧肘关节或正常肘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比较,观察骨折愈合后残留的影像学痕迹及肱骨远端骨骺发育情况,测量肘内翻角度,观察肱骨内、外髁大小形态,尺骨鹰嘴窝、肱尺关节形态,滑车改变,肱骨头前倾角,骺板发育情况等。将骨折畸形愈合导致的肘内翻和肱骨远端内外侧骨骺生长发育不平衡导致的肘内翻分两类进行对比,分析肘内翻形成的原因及机制。结果58例肘内翻主要因骨折畸形愈合所致,占89.2%,其中包括诊断明确的31例肱骨髁上骨折、2例为肱骨外髁骨折和2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7例肘内翻主要为肱骨远端内外侧骨骺生长发育不平衡所造成,包括3例肱骨内髁骨折和1例为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结论临床上儿童肘内翻绝大部分由肱骨远端骨折后畸形愈合所致,但少部分可由肱骨远端骨骺生长发育不平衡所引起,在手术截骨矫正该类型的肘内翻时,需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及肘关节生长潜力,适度矫枉过正,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 经腓骨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斌;黄奇;李浪;谢林;李强;高峰

    目的:探讨经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采用经腓骨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34.2岁。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I 型4例、II 型8例、III 型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10例合并同侧腓骨头骨折,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行 Rasmussen 评分评估骨折复位效果,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4例平均随访21.4(4~40)个月。手术时间60~95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60~300 ml,平均1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解剖复位。Rasmussen 骨折复位评分14~18分,平均16.5分。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伤口均 I /甲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位的关节面再次塌陷,以及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感染并发症。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伸-5°~0°、屈膝80°~135°,平均活动范围126.4°。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5~98分,平均90分。结论经腓骨头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充分暴露、满意复位及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 二孔钢板缝线装置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王玥;方伟;闫红旗;李志高;李力

    目的:探讨二孔钢板缝线装置治疗三踝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手术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对利用二孔钢板缝线装置固定的三踝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11例进行连续随访观察,术后第2天即嘱患者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及 X 线检查,对踝关节功能行 AOFAS (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评分。通过术后 X 线片和标准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估其临床效果并探讨该装置的临床应用前景。结果患者均在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术后多次的 X 线片表明,所有患者下胫腓间距在术后8周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中均能保持稳定,距骨在踝穴中也无外侧位移现象,术后3个月11例 AOFAS 评分平均达60分;术后半年7例随访,平均达85分;术后1年11例随访,得分95分(满分100分)。X 线片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所有患者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装置。所有患者取出内固定时均未发现钢板切割致缝线断裂,取出内固定装置后未有不适症状复诊。结论二孔钢板缝线装置治疗下腓联合损伤具有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器物理特性符合踝关节正常解剖、固定强度足够、避免内固定物断裂、费用较低等多项优势。

  • 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伟龙;胡海波;李平生;林国叶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32例后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7例诊断为后 Pilon 骨折,采用后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 )治疗,且资料完整。男18例,女9例;年龄19~76岁,平均47.8岁;损伤机制包括坠落伤13例,平地扭伤7例,车祸伤7例;均伴外踝骨折及关节软骨面塌陷;所有患者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骨折复位后螺钉或钢板固定。从外伤到手术时间1~14天,平均5.7天;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 AOFAS (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3~36个月,平均21.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天 X 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25例,复位良(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 mm,踝穴增宽<1 mm )2例,解剖复位率92.6%;2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2周,平均16.3周。末次随访时 AOFAS 评分为76~100分,平均88.9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后 Pilon 骨折采用后内切口可完全暴露整个后内侧骨折块,有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应作为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首选入路。

  • 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杂缺损

    作者:池征;林浩东;侯春林;宋达疆

    目的:介绍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杂缺损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修复8例合并指骨缺损的手指复杂缺损;手术中以相对独立的穿支为蒂切取皮瓣和骨瓣;皮瓣面积5.0 cm×2.0 cm~7.5 cm×4.0 cm,骨瓣大小1.5 cm×0.5 cm~2.5 cm×1.0 cm。结果8例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5.4(3~6)个月;供区直接闭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12~18个月,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复杂手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 外侧单切口四间室减压术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

    作者:陈华;郝明;张巍;高远;梁向党;张群;郭义柱;陶笙;张立海;唐佩福

    目的:评价外侧单切口四间室筋膜间室减压术( single-incision four-compartment fasciotomy, SICF )治疗急性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 compartment syndrome,CS )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32例(32侧)胫腓骨骨折合并小腿 CS 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5~50岁,平均33.4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闭合损伤20例,开放损伤12例( Gustilo-Anderson I 型8例,II 型4例)。受伤至手术切开减压时间5~16 h,中位时间10 h。术中采用外侧单切口进行小腿四间室减压。结果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0.0 min;切口长20~25 cm,平均22.4 cm。术后切口均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2例随访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结论 SICF 手术技术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外科显露清楚、小腿筋膜四间室充分减压,是双切口减压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法。

  • 轴型筋膜皮瓣和筋膜组织瓣长宽比与皮瓣成活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毕郑刚;黎清炜;杨成林;耿硕

    目的:以兔带轴性血管筋膜皮瓣和筋膜组织瓣为实验模型,探讨轴型筋膜皮瓣和筋膜组织瓣的长宽比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家兔背部两侧以胸背侧动脉为轴性血管构建筋膜皮瓣及组织瓣模型,14只兔子共28个皮瓣。根据组织瓣的长宽比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皮瓣。A1组为4∶1的轴型筋膜皮瓣;A2组为4∶1的轴型筋膜组织瓣;B1组为6∶1的轴型筋膜皮瓣;B2组为6∶1的轴型筋膜组织瓣。完全游离后,原位缝合皮瓣和组织瓣,观察其存活情况。术后15天对皮瓣进行拍照、使用 Scion Image 软件分析,记录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每组皮瓣中选取7个皮瓣进行微动脉造影,观察微循环情况。结果术后15天各组皮瓣成活率(成活面积的百分率)测定结果为:A1组皮瓣愈合良好,表层均有新毛长出,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A2组成活率为100%,但有1个皮瓣发生感染,其余皮瓣术后面积缩小显著;B1组皮瓣成活率(90.22±8.6)%。B2组去掉表面皮片显示筋膜组织瓣成活情况,成活率100%。经t 检验 B1组成活面积的百分率较 A 组,B2组均低,t=3.00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动脉造影显示皮瓣术后血管通畅,并且皮瓣术后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家兔的轴型筋膜皮瓣与筋膜组织瓣在长宽比6∶1下的成活率是可靠的,且轴型筋膜组织瓣的成活率比筋膜皮瓣更高。微动脉造影术能直观的显示出皮瓣的微循环情况,是皮瓣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 微创切取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杨润功;朱加亮;杨林;王国宝

    目的:报告微创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用等离子射频技术微创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于外踝尖上1~3 cm 处反折皮瓣覆盖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治疗了12例患者,其中足跟部缺损8例,足踝部缺损4例,组织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9 cm,皮瓣面积6 cm×6 cm~12 cm×11 cm。结果除1例皮瓣边缘1 cm 部分坏死外,其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减张后二次缝合4例,一期植皮覆盖8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和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微创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大程度地保留供区结构,创伤小;用于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外形美观。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